陶艺公共艺术论文

2022-05-05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陶艺公共艺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环境陶艺本身具有泥性的温暖、自然的质感和温和的色泽,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征,环境陶艺受到中外艺术家的青睐得以介入公共艺术领域是必然的。环境陶艺不是简单的叠加到建筑环境中,而是要求“人、环境、陶艺作品”三者之间构成的一种和谐的状态。

陶艺公共艺术论文 篇1:

试论环境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发展

公共艺术是一门年轻但又被人们广为熟知的艺术,它无时无刻地存在于我们周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公共艺术设计的完美与否直接影响了公共环境的优劣,公共环境的优劣则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及文化生活。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现代陶艺是伴随着西方现代科技文明和现代艺术的发展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艺术形式,是艺术家思想感情流露的物质载体。在习惯了传统材料与创作手法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余,艺术家们都在寻找一种能充分表达艺术情感、返朴归真、融于环境的材料进行公共艺术创作,环境陶艺应运而生。

环境陶艺主要是指在城市规划内的公共区域范围内设立的室内外陶艺,它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陶艺走出室内,脱离了文人墨客把玩观赏的束缚,成为人民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公共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其本身就是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

在众多公共艺术形式之中,环境陶艺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公共艺术的表现语言,使公共艺术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元素。与其它公共艺术一样,环境陶艺具有永久性,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不管你喜欢与否,它都会永久地立在那里,因此,环境陶艺又具有强迫性。环境陶艺决非是仅仅为了装饰和丰富公共空间而存在,而是一种纯粹的人文艺术表达,是与城市共同生长、与市民共同生活的艺术。国外一个艺术家利用两年时间邀请小学生用废砖和马赛克塑造小城堡,既有娱乐性,又有艺术性,使孩子们从小就有一种参与艺术创作的自豪感。通过系列的具体的陶艺制作实践,参与者体会了环境陶艺的内在价值,提高了自身的审美,在参与中拉近了人与环境和艺术的距离,产生了互动性。

现代繁忙的生活越来越使人感到压抑与紧张,高楼大厦笼罩下的都市环境越来越使人渴望有一个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场所。环境陶艺使用的是最远古的陶土材料,其本身就与人有一种亲和力。尤其是经过水的洗礼、火的熔炼之后的质感,更让人产生想去亲近的欲望。而陶艺质朴粗糙的质感和返朴归真的精神内涵是其融入公共环境的先决条件。

环境陶艺已逐渐走进公共艺术领域,但它还不能一跃而成为公共艺术的主流形式,这需要一个过程。在现阶段情况下,为环境陶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进行工艺革新以及拓展环境陶艺制作新途径是环境陶艺成熟发展的关键。

1、解决工艺问题

现在比较流行的制作和烧成工艺大多适用于室内小型陶艺,对于室外陶艺而言并不太合适。在室外陶艺创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工艺问题。首先,室外陶艺在体量上较大,成型和烧成都较难,安装也是问题。其次,在设计上要考虑适合环境,不能以小型陶艺的理念设计室外陶艺。另外,在色彩及釉的使用上也要讲究。这些问题都是要靠工艺来解决的。要达到室外环境陶艺的设计要求,要对现有的工艺进行革新。

2、环境陶艺的装饰手法要适当

室外环境陶艺要适应大环境,它的装饰手法及处理方法有别于室内其它艺术。环境陶艺基本上都较大,体积感很强,而室内陶艺的技法较为平淡,体积感相对较弱,形式多为浮雕、壁画。有些看似很有体积感的作品放大后放在室外,明显感到与小稿相去甚远。这是因为室外环境艺术作品是要靠环境来“养护”的,它不是简单地把室内艺术品放大摆放于室外环境,而需要环境的衬托,空间的融合,色彩的润泽,要实实在在地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因此,用高浮雕的形式制作浮雕式的陶艺,用雕塑艺术的成型方法加工环境陶艺,结合釉料的衬托,会有突出的艺术效果。

3、注意环境陶艺的地域性

地域性简单地说就是指地方特色。我国各地区的信仰不同,陶艺设计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环境陶艺既要体现出陶艺的美学因素,又要符合本地区的审美习惯,文化信仰、民俗风情等因素,也要与本地域的建筑环境相适应。在建设现代化的地域文化同时不忘与世界文化接轨,这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4、注重环境陶艺的民族性

民族性就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具有独特价值的那些因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20世纪以来,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旨的强势文化正影响到我国的民族性文化。在陶艺界,这个问题同样存在。在环境陶艺创作中,提倡民族性,不能只停留于借鉴传统的典型的民族文化符号的简单平面上,而应体悟本民族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艺术观念,创作出能体现高尚的民族品格、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环境陶艺。笔者曾参与创作了环境陶艺《华夏故事柱》,作品由8根陶柱组成,它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例如《孔融让梨》、《闻鸡起舞》、《曹冲称象》等。

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于庆成擅长在民间生活中汲取营养,他的多数作品夸张地表现了生命的特征,具有原始的天真和质朴感,带有强烈的民族气息。

5、要考虑城市的人文文化因素

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大型公共广场,其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更重要的是市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个释放心情的空间。环境陶艺要进入公共环境,当然要考虑到人与环境的这种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到陶艺应适合人们的审美情趣,符合大众的心理状态。而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又与其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状况紧密相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状况正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文化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因此,陶艺进入公共环境,除了自身要美观,更重要的是符合人民大众的文化层面问题以及城市的人文文化因素。这就要求陶艺家在创作前对城市历史状况、公众的受教育状况、审美趣味等作充分的调查分析,创作出符合公众的审美品味和文化层次的环境陶艺作品。

6、良好的经费保障制度

西方公共艺术发展迅速的一大原因是主办者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艺术机关、慈善福利机构等都能自觉地投资建设公共艺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多,并有法律保障。资金一般由社会名流组成的基金会协调,创作公开招标,鼓励创作新观念,并在新闻媒介上展开公开的艺术批评。政府设有专门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发展公共艺术上采取了“百分比艺术建设”的做法,以立法的形式有力地保证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建设的经费投入,为环境陶艺介入城市公共环境打开了广阔的空间。法国规定把建造公共建筑费用的1%拨给艺术家进行环境艺术创作。宗教组织更有专款,还有相当数量的公共艺术作品属于私人捐赠。许多企业有艺术基金,日本就规定企业周边的环境公共艺术由企业负责。

7、拓展环境陶艺制作新途径

陶艺的成型和烧成工艺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成型方法也要看烧成方法而定,窑的大小又决定了不能烧制很大的陶艺。于是国内外陶艺家就大胆地尝试了一些新的制作和烧成方法,在拓展环境陶艺创作新途径方面做出了成就。

第一、堆砌成型。堆砌成型是把烧成的陶质单元个体按照设计好的形状一个个堆砌而成。按照不同的需求,它可以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简单又有规律,而且整个作品十分完整。日本环境陶艺家土门邦胜的作品《strata》就是利用各种色彩的单元陶片堆砌而成的,作品生机勃勃,自由奔放,充满了神秘感和韵律感。

第二、室外整体烧成。室外整体烧成就是直接在放置环境陶艺的位置创作并烧成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解决了陶艺无法做大,成型困难的弱点,是陶艺进入公共环境的新突破。它的创作过程是先在将要放置陶艺的位置成型,等干燥后在其下面堆满干柴烧成。也可用高温棉将陶艺包围起来,形成窑的气氛,保温烧成。整体烧成保证了作品的完整性,也保证了作品色彩的统一性,而且由于火焰的不稳定性形成的色彩十分自然。整体烧成省去了搬运、安装的麻烦,公众可以观看并参与到整个成型和烧制过程,使他们对环境陶艺有更深的了解。

第三、陶艺装置的介入。“装置艺术指通过错置、悬空、分割、集合、叠加等手法对现成物品进行重新建构,放置到特定的展览场所,同时赋予新的意义指向的一种艺术形式。”装置艺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受到“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装置艺术发展迅速。从80年代开始,很多陶艺家开始了装置艺术的创作,使陶艺成为装置艺术重要的语言。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了以成品的陶瓷、工业废瓷、综合材料和不需要烧制的粘土制作的装置作品。陶瓷装置作品需要考虑光、声、色等诸多因素,通过新的形式增强视觉的效果,以便得到公众情感上的共鸣。在装置艺术走向兴盛的时期,环境陶艺中还同时出现了录像装置、数码装置、行为装置等。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创新,陶艺家们把许多材料融进了陶艺,扩充了陶艺内涵。比较常用的是把石头、木头、金属和玻璃与陶艺有机地结合,解决了陶艺自身不好解决的问题。装置艺术与现代陶艺的完美结合可能会成为今后环境陶艺进入公共艺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日本的中村锦平以使用成品陶瓷而闻名,其陶艺装置作品《东京陶器探索》使用了多种生活中常用的瓷砖、工艺品以及废弃的个人作品,给公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中村锦平的作品以色彩鲜艳的设计符号和日用物品为视觉传达元素,既体现“日本趣味”,又传承了日本文化的民俗特性。

第四、现代科技在陶艺创作中的综合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为现代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创新的机会,高科技手法丰富了现代陶艺的表现效果,拓展了现代陶艺的创作领域。

目前,通过数码技术和计算机处理与陶瓷丝网印刷相结合,开创了陶艺创作新的表现形式。将釉料借助于丝网印刷技术在陶艺作品上装饰是较为先进的现代技术,也是近几年许多陶艺家热衷使用的装饰手法之一。利用摄影技术把画面转移到陶艺作品上的一种新潮装饰手法,也是近几年流行的陶艺装饰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将照片底片加工成贴花纸,然后装饰于陶器之上,逼真而有趣。还有一些艺术家研究出了烧成后呈现金、银等质地的各种陶瓷泥料,极大地丰富了环境陶艺的表现效果。挪威、日本等国家的环境陶艺壁画表现形式多采用陶制含有平面彩绘和浮雕相结合,许多作品就是利用了丝网印刷技术以及摄影技术和其他现代科技手段。

环境陶艺虽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公共艺术形式,但它自身的材料优势及其文化底蕴逐渐融入了公共环境。环境陶艺对公共艺术的介入,是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把二者完美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优越性,创作出独具风格的环境陶艺,是我们今后研究的课题。艺术家应该充分发挥丰富的艺术创造能力,融合各种艺术的精华,为环境陶艺和谐的融入公共环境寻求更加宽广的途径。

*本文受2009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公共环境中的现代陶艺研究”资助。

刘木森: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谢如红:山东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晓晨

作者: 刘木森 谢如红

陶艺公共艺术论文 篇2:

环境陶艺与公共艺术

摘要:环境陶艺本身具有泥性的温暖、自然的质感和温和的色泽,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特征,环境陶艺受到中外艺术家的青睐得以介入公共艺术领域是必然的。环境陶艺不是简单的叠加到建筑环境中,而是要求“人、环境、陶艺作品”三者之间构成的一种和谐的状态。

关键词:环境陶艺 公共艺术 特性 建筑 环境

陶艺作品是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其烧成温度高达1200-1300℃,所以,该种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良好,如耐化学侵蚀、不生锈、抗风化、抗冰冻、耐高温、机械强度高,而且还可通过上釉使作品具有良好的外观特征。因此,一般陶艺作品非常适合在室外露天环境下长期陈设并保持完好无损。陶艺最早开始介入环境艺术是作为大型陶瓷壁画依附于建筑而产生的,环境陶艺在世界各国都有很古老的历史。如中国古代最早的环境陶艺据考证大概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陶水管道。一直到秦砖汉瓦,陶制品在建筑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还是其构件性质的实用性,即使它带有装饰性的纹饰,其实用性仍是第一位的。又如汉代出现的低温铅釉陶制品,至明代发展到高潮,主要仍是建筑所用的琉璃瓦;洪武时装饰性极强的九龙壁对环境起到了很强的烘托作用,它的存在实体仍是实用性的琉璃照壁。公元前7世纪至6世纪新巴比伦的(彩釉砖浮雕壁画)、(伊斯塔尔门)等是比较古老的代表作品。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陶艺家在建筑和环境领域开始施展才华并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如西班牙艺术家米罗为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作的陶板壁画《月》。日本的会田雄亮设计制作的陶艺景观工程《陶与水》《小濑体育公园陶瓷景观》等,如今,越来越多的陶艺家开始注重作品的环境性要求特征,如丹麦的比约恩•内高、日本的伊藤公象、美国艺术家温•黑格比等都从不同的视野出发开始涉足环境陶艺的创作,使陶艺在更广阔的领域走进人们的生活。

“环境陶艺”,从字面上理解是环境中的陶艺,适合于某种特定环境的陶艺,或是为某一环境空间而创作的陶艺作品。“环境陶艺”的概念凸显了陶艺在“环境”层面上的问题,它不是简单的概念叠加,而是为出现的陶艺现象寻求更为充分合理的理论解释。因此,可以表述为:现代人为公共环境艺术所设计的现代陶艺作品,或者说当代所指向的公共环境艺术中的现代陶艺作品。简言之,是“人、环境、陶艺作品”三者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关系。“环境陶艺”的概念,从社会意义的公共意识、开放空间的环境意识上拓展了陶艺的表达范围,突破了中国传统陶艺长期依循的“实用”、“规整”的范式,扩充了新的内容,有了更符合社会发展的积极对应,这对中国陶艺的成长及未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

“环境陶艺”的产生,不管是对现代陶艺的发展,还是对公共艺术的发展,都应该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这是因为,其一,这样可以在一个更为宏观的公共艺术的视野中来发展现代陶艺,并且真正做到对现代陶艺的有效推广,让更多的大众去了解它、认识它并接受它,其二,“环境陶艺”介入公共艺术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带给我们一个更具有个性、意境、充满人性和文化魅力的空间。陶瓷材料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很容易与建筑实体取得内在的和谐。所有的这一切因素,促使人们很自然地将陶瓷材料运用于建筑之中。它独特的魅力是其它材料艺术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具有高强度、抗侵蚀的特性,陶艺作品在公共艺术中被广为接纳,它的设置地点也几乎不受限。大型的陶艺作品,能够吸收雕塑成型的优点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外附陶艺品,以瓷砖拼贴方式敷于外表,更加强它的持久性。城市美的规划离不开公共艺术的点缀,更需要环境陶艺的艺术表现。现代陶瓷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纯粹的精神性的建筑体,是最前瞻文化和最先进文化、大众化、生活化的艺术的一部分;是对民众生活和精神行为起到引导和塑造作用的一种当代城市的空间文化形式。

公共艺术是指人们积聚环境中的艺术综合体,也可说是建筑、园林、壁画、雕塑、灯光、喷泉、音响等综合设计的组合艺术。同时,它的设计又必须和城市规划、交通、环境等客观条件取得协调一致并形成和谐、完善、统一的整体。公共艺术通过艺术、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要营造地域历史内蕴以及文化氛围,而且要更好地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使人们有一个良性循环的栖息空间。

也就是说环境陶艺的创作者不仅要设计陶艺作品本身,同时要处理好陶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力求陶艺与环境各结构要素、形式要素的并行、交融。环境陶艺进入公共艺术的过程,是艺术的多边交流,是陶艺的创作者与环境设计师、工程师共同磋商、协作的过程。因此环境陶艺介入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个人创作的自由展示。虽然仍主要凭艺术家发挥其艺术想像力和设计灵感,自由主动地进行创作,但它已不是纯精神物化的艺术品,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功能的制约,它需要与周围环境、建筑及人文风俗相结合,在具有宏观审美的前提下,要求作者在环境中把握陶艺与环境、建筑和人文的关系,创造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并且有独立个性的环境陶艺作品。也就是说个性与共性要结合,也就是说环境陶艺是公共艺术,是为公众服务的。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陶土材质本身的泥性的温暖和自然的质感与温和的色泽,使人生理与心理都易于接受。相比更倾向于工业化风格的铜、铁、不锈钢、石材、玻璃钢等常见的材质,陶瓷材料古朴、自然、可塑性强、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环境陶艺具有丰富的文化特征,当它介入公共艺术领域,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传承,容易引进人们的感情共鸣。环境陶艺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不仅包括了空间实体形态的安置营造,还具备了人与材料之间的亲和关系,返朴归真的材料情结,蕴含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作者:张建敏 伍庆丰

陶艺公共艺术论文 篇3:

探讨拓展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人们在城市生活的基本需求与日俱增。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公共设施之类的建筑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城市中公共设施的艺术有了新的要求,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占据着越来越重的地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拓展陶艺在公共艺术设计上的应用对现代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物质及文化的艺术氛围的感染。细致地来说,就是对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陶艺所带来的协调进行完美的诠释,比较透彻拓展陶艺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与其对城市艺术营造的美感。

关键词:陶艺;艺术设计;应用

1 探讨并对陶艺所具有的文化性进行拓展

陶瓷是古代传承下来的由手工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带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古代文明的象征。陶瓷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的诞生伴随着一个时代的兴起。陶瓷的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及社会习俗风气的融合,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上的应用是历史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更融洽的传达了陶艺文化性所具有的价值特性,其应用的广泛性不言而喻。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其散发的气息如何使得陶艺能够清晰明朗地表达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的。我们要双方面地去了解陶艺的文化性及城市特有的文化气息,再进行融合,表现与颂扬。例如,一些旅游景点利用巨型的陶瓷壁画来烘托气氛,在旅客对景点进行观赏的时候,更能通过陶瓷壁画来对这个地方的人文、发生的故事进行简略的认知,达到情绪的感染。例如,南昌文化广场上用巨型陶瓷所做的壁画写着“打响第一枪”,不仅增添了艺术的美感,还使得游客对这个城市印象深刻,对整个历史的回想也起到了联想作用,更是勾起了游客对南昌历史的兴趣,大家对这座英雄城的感觉立马不一样,也会引得更多的人来合影留念。众多周知,景德镇是有名的瓷都。走在景德镇的街头就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陶瓷制作的形象符号的人物作为景德镇的街头标志,以此来表达城市公共艺术,让陶瓷的文化内涵以具体的形象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目前已经有很多像这样的设计思路出现。景德镇上的昌南路正在修建的过程当中,这条街道充分地对陶艺的文化性进行了拓展,也是一个实例。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环境特点,加上陶艺的渲染填充,对这个地方的文化进行修饰,不仅增加了原有的浓厚的文化气息,更是提高了整体的文化品位。

拓展陶艺所具有的文化性,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陶瓷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所要表现出来的历史文化的完美的交汇点,使得两者能够很好地进行融合,能够更好地对彼此进行烘托陪衬,这样不仅利用了陶瓷的文化性及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来帮助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还使得陶艺本身的文化性融入城市公共环境中,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耳濡目染,互相影响。例如,在小区花园修建一尊充满时代气息的陶瓷雕塑,可以让人们产生很多的联想。更多的花样城市艺术建设,把陶瓷的文化性融入建筑的艺术之中,使得陶艺的文化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2 探讨陶艺具有的观赏性及其拓展

陶瓷在古代一直都是达官贵人才拿来把玩的极具艺术气息的珍品,在现代,陶瓷艺术一直都是大家默认的能够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使人们受到艺术熏陶的美感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当中,需要更多地被考虑到的是陶艺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品位的独特魅力。但是,目前现代建筑环境一个特殊的显著特点就是有规则的排序,而且城市人口的增多及城市本身发展的需要使得城市建設的楼层高度日益增加,也增加了空间环境的单调性,造成人们的视觉及审美疲劳。相比较而言,陶瓷的自然性比较明显,可塑造性比较强,运用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能够使得整体的艺术环境与本身所有的环境造成视觉上的反差,冲击力较大,使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不仅可以是人们产生与环境情感上的共鸣还让人们有了在规则的城市环境中回归自然的美好享受。不过,使得陶艺的美感及艺术展现的欣赏价值是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的,在控制好陶瓷的自然性外还要配合设施所在的环境选取陶瓷的配色,还要考虑到城市的文化特色及时代特征,使得这些元素都能够在所设计的陶艺中有所体现,使得环境与心灵产生共鸣,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陶艺的社会意境,要使得陶艺的加入与公共设计相得益彰,整体更通俗易懂,接近生活,亲和力更强。在整体的设计过程当中要考虑到陶艺与城市本身环境的协调性,要在整体上进行美感的提升,使得陶艺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 探讨陶艺的实用性及其拓展

陶瓷并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在城市的建设当中如果能够运用好这一点,不仅可以使得陶瓷的艺术性得到极佳的体现,更能使得陶瓷的这两种特性得到更好的体现,使得陶艺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作用更加得到青睐。在社区公园的建设中,如果运用得当,让色彩多样的古朴陶瓷桌凳隐约在万树葱茏当中,多么惟妙惟肖,不仅使得人们能够享受自然,还能体会艺术的氛围,是人们休息的好地方。在街道的路灯下做点陶瓷的小装饰,也可以增加这个城市的韵味。

在城市的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各式的垃圾箱,这些垃圾箱都可以用陶瓷制作,形态可用卡通的、动物的,既美观实用,同时又充分利用了陶瓷用具易清洗的特点,使这些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也能产生出美感。垃圾箱是每个城市公共场所必有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随处可见,这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例如,这些垃圾箱的制作,可以用陶瓷作为制作材料。设计的形象也可以多一点,不用千篇的一律的标准简朴的模样,可以是卡通的、搞怪的等等,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增加了美的视觉享受。陶瓷易清洗,也以保持清洁,更加体现了其对城市公共建筑艺术设计的贡献有多重大。很多隔离墙上可以使用带有地方特色的陶瓷外砖,也可以用陶瓷砖摆成标语或者人物形象,经过的人们还可以进行欣赏,城市美化又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4 探究陶艺的耐久性及其拓展

陶瓷的特点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除了以上所探究的关于陶瓷的艺术性外,它的耐久度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另一个问题。陶瓷是经过多种工序,经过高温烧制而炼成的。陶瓷色彩比较斑斓,比较耐用,容易清洗,防水火,也不易被腐蚀。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陶瓷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中要使得陶瓷的耐久度得到提高,所以我们要时刻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应该考虑到三个方面:(1)釉下彩以及颜色釉需要更多地运用来保证陶艺的光泽更加的持久。(2)在建设具有特色的造型时不要忘记建筑整体的坚固性和是否具有安全隐患。(3)对于比较大的陶艺作品,建筑的骨架要以坚固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在表面进行陶艺的修饰。

5 结语

陶艺一直都带有神秘古老的韵味及神秘感,艺术性也得到大家的肯定,关于它的各种作品也被大家广泛推崇。各大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师们对陶瓷在设计中的应用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并且在一直不断地探索它的应用性及被挖掘的潜在性。

参考文献:

[1] 张行舟.公共设施中的环境陶艺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2] 薛圣言.环境景观设计中陶艺的形态构成及运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3] 朱金华.论环境陶艺设计中的城市文化特色[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作者:沈兴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网站网页设计论文下一篇:石油企业工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