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2023-02-08

高职教育在迅速发展壮大,但对高职人才质量的评判方法却一直是大家求而未果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方面很多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职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多数高等职业学院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积极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判办法。基于此,课题组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在本次调查中选取了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工科类高职院校。六所高校全属国有公办性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4所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其余两所院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这六所高校基本涵括了本课题的界定的工科类院的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以这六所高校为具体研究对象颇具代表性,可针对高职某一类专业的学生评价标准进行分析,符合课题组的初衷。通过对这六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的了解和研究,课题组对其学生评价模式进行现状调查,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

1 高职学生评价的现状和问题

1.1 评价方式单一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和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但目前高职教学不是根据课程性质而确定评价的形式,而是沿袭传统,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片面以学生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少采用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面试等考试形式,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应试而学习,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引起一系列问题。

首先效度和信度低下,单纯考试评价方式题型单一、固定,试题覆盖面窄,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一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到期末就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有的甚至采取舞弊的不正当手段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导致评价失去效度和效度。其次,既然评价没有效度和信度,就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就无法根据评价结果来调节教学,起不到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第三,不利于实践技能的学习。作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应能够更多地结合其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突出实际技能的实践考核为主,而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以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其结果是学生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只习惯于接受和承认已有的结论,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能练习中去,否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1.2 评价内容片面

高职评价内容片面主要表现在过分依赖于教材,不能覆盖全部教学目标,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理论的考核,忽视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理论与实践分离,背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1)内容片面导致高职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高职教学仍未摆脱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多以认知为中心,重视学生理论学习效果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削弱了学生技能训练与提高,片面的学生评价的内容导致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片面引导的作用,一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仅仅局限在学生是否能够考取等级证书,甚至有的学校不顾正常教学计划的前后衔接顺序,而突击搞考工训练,考工过后就认为学生己具备了从业的能力,实践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忽视对实践教学的钻研,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学风。

(2)评价内容片面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匮乏。

对于高职学生的评价不仅限于文化知识的考试,还要进行包括思想品德、实践技能、审美情趣、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在内的综合素质考核,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目前高职评价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单纯以考分高低来评价学生,内容没有涉及到实践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和创新领域,忽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自信心,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3)评价主体单一。

在现有高职评价机制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务处统一领导下的任课教师,通过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和操作能力的检测作出的判断,考核内容的选择、考核标准的确定、考核过程的实施以及考核结果的给定都是由教师完成的。

评价主体单一而且地位不平等,既没有学生自我评价、也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少有社会企业的参与。学生很少有自主调控的机会,往往只是消极应付、被动接受。这样的评价方式无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难以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更加无法与企业的要求接轨,阻碍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

(4)评价功能失调。

目前高职学生评价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突出评价的鉴别功能,忽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和促进改进、发展的功能,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发展潜能。

一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低于普通本科录取线,这些学生普遍是传统考试方式下的失败者,极度反感传统的以考试分数定优劣的考试制度,高职仍对这些学生考核死记硬背的知识,评价的结果会使他们越来越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和促进改进、发展的功能,而目前高职学生评价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视过程,缺乏反馈和指导。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充分认识评价结果的实效性和潜在价值。可见,功能失调的评价制度阻碍了高职学生全面、长远的发展。

2 造成高职学生评价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落后的高职学生评价观是造成高职评价问题的根源

科学的评价观要求我们,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改进和全面发展。目前高职评价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落后的高职学生评价观造成的,可以总结为一没有树立发展的学生评价观;二没有树立多元的学生评价观;三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评价观;四没有树立过程中心的学生评价观。

2.2 对高职学生质量观认识不足是造成高职评价问题的直接原因

传统的高职评价观认为好学生的标志就是学习成绩好、分数高,而不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这种单一的学生质量观导致高职学生评价工作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高职评价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树立科学的学生评价质量观。

(1)树立发展的质量观。

落后的质量观不能成为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只有树立发展的质量观,才能在评价中体现出对高职学生发展素质的要求。学生进入社会要面对技术更新、岗位变化、旧技术淘汰等变迁,仅仅对知识的记忆和资格证的考取,无法保障将来的发展和转岗,没有发展,就谈不上质量。

(2)树立外适的质量观。

外适质量观是一种社会导向、市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强调教学应该使学生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高职教育更应该树立外适质量观,充分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学生评价的外适质量观就是要把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解决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

(3)树立多元化的质量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走向多样化,质量标准也应多元化,多元质量观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求考虑多样化和避免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多元的质量观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学生评价的内容,标准主体等方面;多元质量观要求高职学生评价不仅仅要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更要树立素质质量观,能力质量观,特色质量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只有树立了多元质量观,才能克服目前高职评价与高职人才观的矛盾,真正通过评价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4)就业市场参与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甚微。

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中,社会特别是就业市场对求职毕业生质量的评价长期以来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访谈、函调、问卷调查和信息库法等方法。第一是访谈、函调和问卷调查法。这三种方法多年来被许多院校所广泛采用,其优点主要在于简便,容易组织和实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评价对象的选择有较大的随意性:出于评价常常只能分散、间断和个别地进行,使评价缺乏连续性;第二是信息库评价法。这是一种由用人单位主持,由用人单位根据规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毕业生的素质进行动念测评,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和相应制度的办法,有利于实现社会评价的连续性、制度化和规范化。但出于工作量大,组织比较复杂,评价过程中牵涉因素较多等原因,使信息库法的推广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不管是访谈、函调、问卷调查法还是信息库评价法,在目前高职院校中的使用频率及使用目的都是值得商榷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江苏省几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发现各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大多数是围绕着过去的应试教育展开的,是以学习为核心,重专业素质、轻其他素质,重知识、轻能力,重相对评价、轻绝对评价。综合测评结果一般排在前几名的均是学习成绩较优的学生,而德育和体育素质再好,也因为权重较小而不能在综合测评中得到体现,也就不能在学校的表彰和奖励中得到嘉奖,起不到应有的导向作用。“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受社会欢迎”是衡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标准,但如何把这一标准具体化并以此去评判学生在校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情况却并非容易做到的。因此,建立科学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作。

摘要:本文选取了江苏省六所工科类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的了解和研究,对目前高职的学生评价模式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以求寻找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办法。

关键词:学生评价,就业市场,工科类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颜承元.对高校学生评价的反思与探索[J].枣庄学院学报,2006(8).

[2] 陈鸿清.百年树人——中国教育问题[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3] 杜志宏.高校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思考与现实构架[J].当代青年研究, 2008(6).

[4] 刘德福.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长关井安全管理及捞油技术改进论文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搞好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