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专业毕业论文

2022-05-1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土建专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毕业设计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土建类各专业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基于项目教学法,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协同意识,以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

第一篇:土建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策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对高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现状的调研,找出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明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培养学生知识多样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合理的课程安排等问题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就业现状;对策

为进一步了解我校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专业建设提供借鉴,项目组于2013年6月开始对新余学院在校生与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3份,有效问卷230份。

1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1社会问题

①近几年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尽管近几年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总体较好,但有关研究表明,由于受金融危机、建筑市场日益规范、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建筑行业逐渐呈从紧收缩之势,这使建筑行业的用人单位普遍开始控制进人计划。与此同时,近几年新增设置建筑类以及相近的有关专业的高校在迅速增多,尤其是本科及以上层次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增长,导致原本专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用人单位已经把进入门槛抬升到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了。这种“替代性就业”现象对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受到的影响很大,调查结果见表1和表2。

②从调研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有80%的毕业生认为性别对土建类专业就业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其中60%以上的女生称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

1.2用人单位对土建类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的要求日益提高

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实践能否满足工作的要求结果调查如图1所示。

由于建筑类的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这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与理论方面的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育模式不足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有58.9%的学生认识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

1.3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我国建筑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旧城改造、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房地产热,都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五年来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年均4.25%的速度增加,行业队伍的迅速扩大,使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逐年大幅度增长。目前建筑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与从业人员数量之比偏低,且相当一部分技术及管理人员仅有中专或以下学历,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技术人才数量仍显不足,懂理论,会技术、能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带来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也为建筑类人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大多选择在施工单位从事相关工作,也有不到1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他工作。

2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现状分析

2.1学生素质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存在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房地产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日益成熟,用人单位更加青睐具备复合型和技术应用型的土建类专业人才,这对学生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部分毕业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且专业知识面狭窄、创新意识不足及适应能力较差,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造成一些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2.2盲目的就业态度影响就业稳定

随着就业市场对土建类专业毕业生的热捧,其就业机会不断增多,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先就业后择业”和“人往高处走”的矛盾心理。当许多文科专业毕业生在苦苦追寻一个求职应聘机会时,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却在考虑去哪家单位更好一点,甚至不断毁约、改签就业协议。此外,部分毕业生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无法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最终选择离开。这些情况使得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为谨慎,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2.3土建类专业女生在求职时遭受某种程度的不公

土建类行业的自身特点使土建类专业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到不公的待遇,具体体现在用人单位的性质、发展的前景和工作收入上。女大学生因为性别、年龄、怀孕等方面的因素到施工单位从事野外工作受限,故其工种、工作区域和发展前景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土建类专业男生的就业机会比女生多,部分女生不得不选择与专业无关的职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影响土建类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3.1学校教育模式的影响

目前,土建类专业开放性较强,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基本呈多元化趋势,这对土建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部分高校课程设置比较落后,教育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够得到社会认同的土建类人才(就拿对我校毕业生的调查情况来说,有超过45%的毕业生认为有些课程的设置是不合理的)。

3.2人才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取决于市场的需求,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土建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呈上升趋。短期内劳动力数量的大辐度增加,势必加大劳动力市场消化的难度。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土建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不断提高招聘标准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门槛不断增高,用人单位更加注重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实际的工作经验,这对于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所以各高校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

4措施

4.1提高土建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对土建类专业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既要重点培养专业素养又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设置科学系统的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改变以往你教我学的被动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传统理工科学生缺乏人文气质的状况,为土建类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端正心态

①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库。通过总结分析其中的规律,及时掌握市场动向,从而对毕业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就业形势教育。

②其次,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加强对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改变其传统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地方锻炼,增强毕业生立志建设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

③最后,要加强择业心理指导。要针对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消极懈怠、焦虑担心、灰心失望、盲目乐观等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指导,适时进行心理咨询和调适,使之保持健康的择业心态。

4.3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就业政策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征入伍等。为号召高校毕业生积响应就业政策,国家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在解决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使个人权益进一步得到了保障。同时,高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对土建类专业毕业生开展积极的就业引导,加大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尤其是对就业存在困难的学生。亟需解决土建类专业女大学生求职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为女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土建类专业毕业生也应该认真学习国家的就业政策,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土建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办.我省部署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http://www.jxbys.net.cn/html/pnews/pnews-

201401141523346713.htm,2014-01-14.

[2] 张军,陈士玉.扩招后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3] 郝其宏.大学生就业市场话的矛盾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35).

[4] 汪元宏.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报,1995,(2).

作者:谭玲 康健 高必旺 万振 吴嫣

第二篇: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摘 要] 毕业设计是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土建类各专业学生进行工程教育和工程训练的一个重要过程。基于项目教学法,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协同意识,以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土建类;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 李文芳(1966—),女,江苏沛县人,硕士,副教授,注册造价工程师,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及教学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建设项目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监理、审计管理等各方面全盘考虑,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为优。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源于项目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活动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决定了在执业过程中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毕业设计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及社会对知识多元人才的需求,必须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以促进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配合能力。

二、现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简况

按现行人才培养计划及方案要求,我校土建类各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已基本形成了固定模式。时间在大四(建筑学大五)第二学期的第四周开始,约持续12周左右。教学模式为导师负责制的“一师多生、一生一题、一师多导”。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多为专业设计类、专题研究等方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课题选项主要有专业研究论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程施工项目投标文件(技术标和经济标)的编制等。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里顺利完成毕业设计,通常给定的项目规模均不大。比如工程管理专业,针对大多数同学选做的工程投标书的编制的课题,导师给定的项目规模约为3000m2左右的多层建筑,且仅为一个单位工程(土建工程)。

(二)现状分析

各专业毕业设计题目和项目内容在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均有考虑,且质量不断提高。但一生一题,设计内容相对受限,同质性、片面性较强,对工程技术问题多以点状形态体现。如果从基本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角度来看,这种训练的系统性、整体性不尽如人意。工程管理专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项目前期的工作,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排水专业的设计类课题在产业链上又是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项目投标文件编制的上游工作。各专业间独立的设计课题,都局限在产业链上的某一点,学生对建设项目的全貌缺乏认识,对产业链上各专业了解不足。因其视野的局限,毕业设计成果无法与实际建设工程结合,无法将现代工程建设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合作的特点融入毕业设计。

三、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一)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工程项目,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根据项目目标及任务要求,在实施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从而获得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拓宽知识层面,提高创新能力。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的联合设计团队,其成员之间需经常进行各专业内容交流,团队成员的知识面可以得到有效拓展。此外,不同专业背景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触动科研思维,解放专业思想,提升专业创新能力。

3.增强了协同合作意识。一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完成、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历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阶段,涉及诸多环节。基于建设项目特点,多专业参与和多阶段毕业设计方式能促使团队成员牢固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养成经常和其他专业成员沟通、协调的良好习惯,培养土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性。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1.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毕业课题的确定。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选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还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此外,选题还应紧密联系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毕业设计选题除了要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必须满足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深度要求。分析本校土建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特点,设计项目内容涵盖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施设计、建设准备、施工建造等工作,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专业。项目模拟执业环境,训练学生以不同干系人身份完成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建造产业链上所涉及的内容。具体做法是依托实际工程,模拟职场环境,从基本建设的前期开始,按项目数据的传递流向,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项目的建筑、结构、水、电、暖施工图设计,编制技术标书及经济报价;完成项目建造实施方案。

2.课题的组织和实施。确定项目及课题内容后,由各专业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项目内容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并确定各自的专业指导工作和管理职责。由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组成5人团队,共同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团队成员根据要求做好毕业设计的各项任务分工和计划,组长组织协调,成员相互督促,自我约束,团队每两周对照计划及工作内容向指导教师团队做工作汇报。

3.课题的成果要求。毕业设计按本校关于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及任务书要求完成相应成果。除过程管理外,毕业设计采用联合答辩形式,由组长介绍项目实施的总体成果,各成员分别就个人完成的内容做工作汇报。教师从分工协同、专业能力、成果质量、汇报表达等多方面给予评价。

4.效果分析。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毕业设计,开阔了学生的工程视野,使其从项目全产业链的角度理解本专业,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专业协同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大业欲成,人才为重”。基于项目教学法,以实际应用为背景,以执业内容为依托,通过真实项目对实际工作场景实施模拟,搭建一个有利于各专业学生相互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设计的工作和交流平台,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工程设计中多专业、多工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满足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武鹤,等.实施“卓越计划”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建筑教育,2012(z):15-17.

[2]陈刚,等.基于工程项目的土建类多专业协同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4)117-120.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30.

作者:李文芳

第三篇: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研究

摘要:加入高等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标志着中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进入国际化实质阶段。重庆大学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作为一项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既是对土建类本科生大学四年核心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检验,更是对学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人才竞争和团队精神实战能力的考察。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依据《华盛顿协议》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构建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包含“举证—验证”评价流程、“过程—成果”评价流程、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组织,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改善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管理、评价设计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使土建类人才培养方式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华盛顿协议;联合毕业设计;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质量评价机制

一、联合毕业设计的需求与现状

2013年6月,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预备成员。《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旨在通过对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进行标准化认证,达到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目的[2]。《华盛顿协议》对中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新要求,对高校的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标准,因此,高校工程教育必须加快国际化步伐,以人才培养的新视角,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做好本科教学的质量控制工作。

越来越多的全球瞩目的“超级工程”的落成,展现了中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创新性技术成果。在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工程师应适应复杂工程系统下学科间高度交叉的工程团队的需要,既具备跨越学科界限而非囿于传统的学科实践经历,又具有全球化知识视角,并能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的能力[3]。这些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更具创新性、灵活性、综合性的多元化要求。

2012年发布的《重庆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工作能力方面,重庆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总体满意度(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水平的百分比)为79%,比全国“985”院校的83%低4个百分点;协作协调能力及系统分析能力是毕业生认为最关键也是最想要改进的能力。在教学环节方面,学生认为对学习最有效的教授方式是案例式(占56%)、实地调研(占41%)和引导讨论(占40%),而主题式(占23%)和演讲式(占18%)的教授方式效率较低;实习实践环节不够是学生认为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比例46%远多于其他选项,如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占18%、课程内容不适用或陈旧占18%、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占7%,等等麦克斯数据公司发布的《重庆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中,对2011届重庆大学所有专业的毕业生的调查结果。。

无论是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还是从国内大型复杂工程实践来看,专业技能已不是就业岗位对毕业生的唯一要求,现代工程要求工程师需要具备人文、环境、法律和经济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高等院校传统教学模式也不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模式亟需改革,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

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叶晓甦,等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例

二、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与创新

在深入探究现阶段高等工程教育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华盛顿协议》工程人才认证的标准,以及现代工程对土建类人才技能、能力、素养等的需求,重庆大学建筑学部2011年在国内高校首次尝试土建类本科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试图探索土建类本科生跨学院、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探寻集知识、能力和素养于一体的、满足现代工程需求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联合毕业设计在土建类相关专业成立学生项目组,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以工程实践为主的毕业设计内容,目的是以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为切入点,检验和评价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运行规律,探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方法。联合毕业设计基本逻辑如图1所示。

(一)基本思路

联合毕业设计以工程实践项目设计为基础,旨在建立一套具有实践性、便于操作的土建类学生多专业联合培养模式,并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联合毕业设计运作流程如

(二)具体实践

联合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毕业设计特定工程环境下的工程项目,特定工程环境要求学生将方案设计与经济、风险、生态环境及信息化技术等影响因素联系起来,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融合与运用,而非简单叠加。以下以重庆大学建筑学部2014年建筑学、土木工程(结构学)、给排水、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学生的联合毕业设计为例作介绍分析,各专业在项目组的职业定位、各阶段设计任务如表1所示。

联合毕业设计对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化的形成、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综合素质的提升等具有促进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在联合毕业设计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一些措施。但是,在国内外工程实践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依靠过去积累的经验和繁琐的规范要求已不能满足联合毕业设计对学生质量的考核和评价,现代工程对毕业生的高要求需要高校构建一套完整规范的毕业生质量评价机制,对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知识积累、能力素养等进行科学评价,实行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控制。

(一)“举证—验证”评价流程

联合毕业设计“举证—验证”评价流程,要求学生在设计准备阶段收集与方案有关的法律规章、行业准则及同类项目设计经验,并结合设计项目特征,归纳方案设计思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作为验证设计方案科学而可行的依据。联合毕业设计“举证—验证”流程如图4所示。

(二)“过程—成果”评价流程

联合毕业设计“过程—成果”评价流程,要求在设计阶段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的设计思路及其依据、数据资料的完备情况、取得的成果等进行检查;在答辩阶段则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设计成果进行评价。这一阶段实质上是对设计过程及成果的又一个“举证—验证”过程,要求学生对设计方案、思路等进行举证,而非依照设计文本进行的一个“问答过程”。联合毕业设计“过程—成果”流程如图5所示。

(三)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

联合毕业设计全过程质量评价除了按规范的流程进行外,还应遵循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应基于《华盛顿协议》对工程类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而建立,目的是考核联合毕业设计过程中除设计任务本身外,其他能反映学生能力、综合素质与工程态度的一系列指标。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表2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知识掌握程度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视各专业培养方案而定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工程问题识别分析、文献查阅运用等调查研究能力实验设计实施、实地调研、信息整合、归纳总结等方案设计能力视各专业培养方案而定综合素质个人与团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项目管理能力运用工程与管理原理、多学科项目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等工程态度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出勤率、遵守规章制度、计划完成情况、会议参与及记录等对待复杂工程问题的态度分析能力、方案设计对项目社会评价的思考项目可行性、环境评价、人文等对新技术的获取与认识视各专业培养方案而定(四)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组织

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赋予参与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各参与主体根据角色定位分别成立学生项目组、指导组织、答辩组织以及学部督导组织,并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分别负责方案设计、过程指导、成果答辩以及过程监督等。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组织如表3所示。表3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组织组织学生项目组指导组织答辩组织督导组织人员构成各专业学生一至两名共同组成各专业两名教师共同构成4名各专业教师、校外专业人员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各专业系主任责任义务资料收集、调研、方案设计、协调、答辩等选题、方案指导、定期检查、总结专业教师2名交叉评阅、名人答辩,校外人员答辩监督,过程及方案质量控制举证/验证时间任务交接、月度检查、中期检查等任务交接、月度检查、中期检查等中期检查、答辩不定期检验四、结论

工程实践的国际与国内形势要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联合毕业设计将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工程实践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符合培养现代工程人才的需求。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既能以规范的流程和标准检验本科生大学四年的知识积累、能力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情况,又能为毕业生进入社会执业把关。本文在此背景下构建了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构建了“举证—验证”评价流程与“过程—成果”评价流程,以联合毕业设计全过程为对象,对设计成果实行“举证—验证”式评价模式,使设计方案有理可依,符合工程实践需求,并重视设计过程与设计成果。第二,基于《华盛顿协议》构建了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针对毕业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与职业态度制定了参考评价指标。第三,组建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组织,分析联合毕业设计参与主体性质,分别组建了学生项目组、指导组织、答辩组织以及督导组织,明确各组织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是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目的是提供客观评价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 周凌波,王芮. 从《华盛顿协议》谈工程教育专业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6-14.

[2]姚韬,王红,佘元冠.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问题的探究——基于《华盛顿协议》的视角[J]. 大学教育科学,2014(4):28-32.

[3]陈琰,徐东风,常珊. “多学科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10(7):49-51.

[4]叶晓甦,石世英,杜磊,吴书霞. 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1):138-141.

(编辑王宣)

作者:叶晓甦 曹宇薇 吴书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土木工程自考论文下一篇:职业发展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