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能力电子政务论文

2022-04-12

小编精心整理了《公务员职业能力电子政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信息素养决定着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详细阐述了电子政务背景下公务员信息素养培训教育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公务员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公务员职业能力电子政务论文 篇1:

当前电子政务伦理建设实践思考及启示

【摘要】当前电子政务技术日趋成熟,电子政务伦理建设是保障电子政务行为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伦理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建设倾向上、伦理原则的操作性上存在较多风险。因此,必须循序渐近地建立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监督,建立专门的伦理道德管理机构及善用传统行政伦理等理念,有效推动电子政务伦理建设的实践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 伦理建设 实践 思考

作为公共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已逾二十年,目前,电子政务技术日趋成熟、电子政务理念深入人心,电子政务应用发展势头正劲,当前“我国共有政府网站85890家”,①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为145016个”,②“2014年~2018年,中国电子政务总体投资规模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8年其总体投资规模将超过3400亿元”。③但是,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也暴露出形式主义的问题:部分网站、微博“有形无实”,基层电子政务建设相对滞后,业务系统依然未互联互通等。在互联网+语境中,公众对政府服务的要求正在发生变化,纯粹的技术过程无法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公正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这当然有电子政务技术方面的阻碍,但更主要的是电子政务伦理规范方面的问题:一些公务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不适应新型的电子政务规范,一些电子政务行为本身也缺少相应的规范,甚至一些规范与已有的行政规范相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高度重视电子政务伦理的构建。当然,电子政务行为已经受到众多规范的制约,如技术规范、法律法规、行政规范、行政伦理、网络伦理等等,但针对电子政务行为的特殊伦理规范的构建,更有利于电子政务参与者提高电子行为的自觉性,加深对电子政务行为道德内涵的理解,使模糊的道德规范明确化、稳定化,从而更好实施电子政务服务。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伦理建设现状及成果

近年来,我国各地各部门在推进电子政务伦理建设方面做了相应的工作,对电子政务的目标、价值、效率、回应等行为规范方面都有相应的举措出台。

奠定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目标。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当中,我国明确提出了2020年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电子政务,明确提出了改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中央和地方配合,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等重点内容。在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当中,强调“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电子政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大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也指出了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其中之一的举措就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国家层面的大政方针提供了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以服务为中心”、“高效”、“公开”等,是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相协调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取向,奠定了我国电子政务伦理建设总的基础。

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为电子政务伦理建设基础。从2002年开始到2015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关于电子政务的法規政策、行动计划和意见等粗略估计已达5000余部。例如,政策意见类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基础法规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服务体系建立类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类的《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标准化的若干规定如《国家电子政务网络运行技术和管理规范》等。各省、市根据自身实践工作需要建立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办法,如信息公开类的《北京市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若干意见》,基础建设类的《关于推进杭州市智慧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绩效考核类如《南充市政府网站考核办法》,微博管理如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等等。目前,电子政务立法有地方立法活跃于中央立法,地方性法规效能优先于基本法的特征。

逐步明晰电子政务的职责范围。一是完善电子政务组织机构。“截止2013年底,所有中央国家机关都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明确了职能范围与管理机制。这些组织机构工作为电子政务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④同时,政府部门也开始对公务人员的电子政务技能技巧加以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政府行政人员的电子政务工作作风及观念,起到了逐步规范和约束政府行政人员电子政务行为的作用;二是电子政务工作行为得到规范。从广东省工商局出台的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始,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其相关的发言人、微博客管理规定等,国家安监总局在其微博管理工作中明确规定:“总局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和‘公开透明、及时快捷、树立形象’的原则,围绕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行政执法、生产安全常识、应急知识、安全文化等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权威、准确、及时地发布信息,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上述规范同时也对信息的发布、工作程序、回复等作了相关的规定。对网络媒体作用的重视,坚持对自身网络意识培养教育、网络公仆意识的塑造、加强依法行政意识教育的重视和努力,对指导、规范公务员网络行政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伦理建设实践的主要特征

在电子政务建设实践中,发达国家以建立低成本和高品质的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公共信息,使公众公平地享受服务为建设主要着眼点。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市场机制已初步建立未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的,管理、监督、信用体制等亟待建立或加强,因此,这让我国电子政务伦理建设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征。

制度建设存在瓶颈。一是政出多门问题相对突出。目前,我国有关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设立主要有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制定的相关的全国性法规、规章和规定,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方性法规以及规划。在实践中,其分散性和重复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电子政务建设协调衔接困难,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形成一些执行上的阻碍。二是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存在结构性缺陷。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多于管理立法,表现在信息技术立法层次高、规范对像全、执行效果较好。而非技术立法在立法层次和可执行性上都还需要很大提升,有学者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界限的规定过于模糊,不利于公民知情权的实现。《条例》设定“须有特殊需要”的申请政府信息限制了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举报和第三人异议制度过于简陋,将影响《条例》的实施效果”。⑤三是法律法规的稳定性与网络的动态性存在矛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升级和跃变,产生了大量的技术问题,但技术发展往往超前于政府知识范围,政府只能不断调整其策略才能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补丁式”立法产生了法规政策秉承的相对稳定与“朝令夕改”的矛盾,还有法规条例与技术方案的契合等差距,地方规章制定在数量上超前于国家法律的问题都是电子政务伦理建设的难点。

以道德自律为主的建设倾向。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当中,大多数的电子政务法规制度中都没有明确地提出过电子政务的职业守则和法律实施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尚未有明确规范公务员电子政务行为的规定。另外各地方电子政务建设都是由信息中心等支持部门在具体执行,其机构设置和职能上缺乏权威性和足够话语权。在电子政务伦理建设过程中,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官员、公务员、专家、技术人员的道德自律,很多电子政务规定当中都要求官员在操作中“树立引导舆论的理念,努力化解公众的误解,有职业化的窗口服务意识”等等,电子政务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要求客体的理性,引起转发围观的舆论压力,又有对政府官员的迅速反应能力,精确权威等的个人修养要求。目前除省级以上单位或发达地区有完备的网络回应制度化规程且有专家团队的支撑外,大多数地区特别是电子政务基础相对薄弱的基层地区,其制度化、操作化和常态化的规章和信息库建设本身差强人意,其对行政人员的素质、能力、修养等自律方面反而产生了高度的依赖。

伦理规范操作性能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规范大多对操作功能一笔带过,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随着社会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有了显著提升,对政府权力运行公开、公共服务质量、政府舆论引导以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但电子政务伦理规范的更新速度往往落后于技术发展的速度,问题的复杂性往往超出了制度的界限。现有制度对电子政务的指导大多语焉不详,对电子政务网络行为的操作性普遍关注不够,新浪网发布的《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曾列举了官员个人微博的规范供开设微博的官员参考:如忌目无法纪,违反法律法规;忌不懂特性,盲目开通微博;忌情绪失控,大开骂战等“十三忌”,对官员的微博行为进行了很详细的指导,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新浪网发布的该手册只属于电子政务的第三方商提供的指导性意见,其效能和约束能力上远远低于真正的伦理规范。

各地区需求差异较大。从横向来看,经济不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还处于后发阶段,基础设施覆盖率低,政府网站功能单一,政民互动十分缺乏,其建设重点主要是集中在缩少差距上。从纵向上看来,虽然国家各主要部委的网络和业务应用系统的范围已经延伸到了县乡一级,但是地、市、县政府对电子政务政策认识不同,需求各异。与中央及各部委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重点体现在提升宏观的公共服务上不同,地市级大多重视的是电子政务的实用性和效率性,建设重点的显著差异造成了各地伦理建设意识上的不同。

伦理研究与电子政务建设现实离散。目前某些地方政府意识上还是将电子政务矮化为单纯的建设过程,在系统规划时,技术专家的意见比人文性意见更受重视。同时,电子政务伦理研究也没有很好地对实践起到应有的理论引导作用,对电子政务与伦理发展的内在联系、对电子政务中公务人员的伦理困境、道德规范等现实问题的关注都相对欠缺,造成实际电子政务行政行为“操作”失灵。

中国电子政务伦理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任何伦理规范的建设都需要两个方面:一是伦理立法,其表现形式是宪法、行政法等有关规定和伦理法典及职业守则;二是通过建立专门机构来进行伦理监督、伦理道德培育等。我国目前对电子政务伦理规范的制定虽然已加以关注,但电子政务伦理这一概念属于较前沿的问题,其学科处于行政伦理、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等交叉学科当中,其建设还在不断探索当中。

循序渐近的完善和调整配套法律法规制度保障。电子政务伦理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盡管发达国家都很重视电子政务的法律环境建设,但是对于电子政务的立法并没有采取一次到位的方式,而是根据各自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客观要求以及本国立法环境的现实,逐步建设,不断修正,不断地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与法规建设工作”。⑥

从流程上讲,电子政务伦理对电子政务全过程产生规范作用。这包括: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网络设计、信息发布、网络互动、信息反馈、具体落实等电子政务的一系列环节。这里,电子政务伦理既要概括出适用于整个电子政务过程的一般或基本原则,又要注意各环节之间的差异性,提出各环节的具体规范。

从阶段上讲,我国各地电子政务发展情况不同,在建设中本就应采用分段实施的原则。第一阶段我国在网上示政的规范基本已经成型,第二阶段是如何深入发展门户网站、实现网上业务协同,然后再寻求政府业务的重组,实现政府与企业、公民的互动式交流与沟通,只有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和完善,采取循序渐进的建设策略才能达到对电子政务的实际建设需求不断补充和完善。

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监督来规约电子政务行为。一方面,电子政务本身就是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与途径,为建构统一、公开、公正、高效、廉洁、规范的行政提供了技术支持。反之,网民参与的电子政务政风评议、行风监督、立法和政策的建议等,对于电子政务活动中失职行为和伦理失范的询问、批评和建议等经常化的监督方式,也提高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公平性和社会透明度,推动了电子政务伦理基础的提升。

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伦理道德管理机构。我国在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已形成国家信息化、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三个层面的专门机构。但还应完善伦理管理功能,专门化的道德管理一是可以明晰不同级别公务员在电子政务中承担的责任和遵循的规范,二是有利于加强对行政人员电子政务伦理法规的教育和培训,虽然当前我国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已趋于完善,但是电子政务培训并没有针对性,如何培养公务人员在电子政务活动中的责任与服务意识,并内化成为其行为的价值导向是教育和培训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另外,专门机构也能实现对公务员等进行有效的激励,从制度的意义上让遵循电子政务伦理规范的人员得到尊重和回报,从而促进良好的电子政务行政环境的形成。

善于运用传统行政伦理指导电子政务伦理建设。当然,由于电子政务的主体是各级公务人员,因此,电子政务伦理规范的主要对象是行政(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公平正义、忠于职守、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形成了一种优秀的行政文化烙印。电子政务伦理建设如果仅在法律法规上加以规范和约束,往往会停留在宏观性建设的表面和对公务员的低层次要求上,难以形成内化的价值观,但从过去被动服务到今天的主动上网与公众交流等公务员的表现上看来,传统行政中的许多方面仍然可以发挥其深远的内在效用,在某种意义上看,我国传统的行政伦理有助于培育服务型的电子政务行政文化,有利于电子政务伦理得以内化,对减少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电子政务过程中的失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分别为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全国政府网站‘家底’首次摸清”,新华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721/c1001-27334206.html。

②“‘互联网+政务’节节高”,《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9月10日。

③“预计2018年中国电子政务投资规模将超3400亿元”,《证券日报》,2015年11月2日。

④洪毅主编:《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4)》,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9页。

⑤“浅析《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立法缺陷”,国脉电子政务网,http://www.echinagov.com/news/dynamic/7668.html。

⑥叶海平等:“我国电子政务政策法规建设述评”,《学术界》,2009年第2期。

责编/王坤娜

作者:陆俊 黄薇

公务员职业能力电子政务论文 篇2:

电子政务背景下提升公务员信息素养的探讨

摘要:信息素养决定着我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详细阐述了电子政务背景下公务员信息素养培训教育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公务员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务员 信息素养 电子政务 培训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国家公务员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国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是否能够顺利的进行,同时也涉及到各个国家公民对于广大公务员的满意程度。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正处于由注重信息服务供给逐渐进入到重视用户体验的关键阶段,要想顺利完成过渡,公务员的信息素养能力至关重要。毋容置疑,广大公务员队伍的整体信息素养水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电子政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当前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的信息化时代,广大公务员队伍不断提升信息素养,以及提升电子政务背景下应用各类信息化工具去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势在必行。加大公务员队伍信息素养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加强公民共享与政务公开等信息行为,对于提升电子政务能力以及政府执政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一、公务员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内容

(一)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属于信息素养当中不可或缺的灵魂。处在信息化时代的公务员倘若只是明白信息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其必须要充分认知并理解信息的社会功能;同时还必须要明白信息技术对于社会文化、社会变革以及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必须要铭记“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只有当广大公务员高度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以后,才能产生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内在动力;才能让他们在生活与工作当中意识到自己对于信息的需求,才能针对问题拥有充足的信息、有决心采用信息技术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信息,树立坚定的信息观念、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是培养信息素质的基础。如此,广大公务员的信息潜能才可以得到有效激发,才能主动积极投入到信息素养的培训教育当中,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当前人类进行终身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其主指是人们通过运用信息资源与信息设施去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鉴别、研究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传输、应用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等。处在电子政务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公务员只有具备信息能力,才能充分履行自身的职责,才可以推动电子政府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信息道德

信息活动是在人类文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自主性产物,并不是自发性产物,信息活动的构建与运行必须要有内在的道德进行约束。然而,现阶段的信息活动当中存在着许多伦理方面的困境与道德方面的问题,各种网络病毒、信息犯罪、信息污染、网络暴力等道德伦理失范情况充斥在网络当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信息活动本身无法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根本不能进行自发发展,信息活动还必须要包含道德约束在内的必要的社会约束与规范。

所谓公务员的信息素养,首先要求公务员在信息获取、加工以及利用的进程当中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不能够对社会或者他人的权利造成损害。其次·是信息共享与公开意识,广大公务员不能利用自身职务之便来获取私利,更不能变成扩大“数字鸿沟”的操纵者和信息“马太效应”的制造者。最后,广大公务员的信息道德还应当体现在自觉做抵御有毒信息的卫士。针对网络当中存在的暴力与色情内容,广大公务员有义务抵制这些不良信息的内容,为构建健康的网络文化努力。

二、提升公务员信息素养的措施

(一)改革公务员信息素养的培训方式

首先,是运用灵活的教育培训模式,切实提升广大公务员信息素养培训的效率。政府部门应从培训方案着手,设计一套符合当前公务员特点的信息素养培养计划,努力实现分级培训与分层培训有机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有机结合、长期培训与项目培训有机结合的模式。

其次,是运用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切实提升广大公务员参与信息素养培训的主动性。各个部门在信息培训方面应当综合利用体验式、模拟式、案例式、研究式以及传统讲授式等各种培训模式来提升培训的品质。针对一些基本的信息知识与技术培训,应当采用传统讲授式的培训模式,通过这些模式将这些知识传输给公务员;针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教学则应当避免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应当采用体验式、模拟式、案例式以及研究式等具有较强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获得良好成效,还可以避免这方面的培训教育停留在理论方面。比如,在培训教育的进程中,可以结合受训人员从事的具体工作或结合某一特定案例,设计出一个具有难度的工作任务,让受训人员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之后再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其汇总、总结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信息技术与知识。

(二)完善公务员信息素养培训体系

首先,必须要重视教育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公务员掌握信息技术与知识应当以实用性为主,应以能够在实际工作当中直接应用并且具有显著效益的信息技术为主;其次,重视教育培训内容的简明性。在进行培训教育时,应以概括与简要作为基础,内容由深入浅出,针对相关原理与理论简单介绍即可,重点应放在实用性方面;最后,注重培训内容的趣味性。学习的过程必须要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坚持得更为持久。要想有效提升培训教育的效率,必须要注重提升培训的趣味性,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或多采用形象、生动的模式来提高、调动公务员对所学课题的兴趣(比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三)运用成就激励

可以尝试引入成就激励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公务员创造充足的条件;保证培训考核公平、公正、公开,使得一些信息素养良好的公务员能够拥有充足的机遇与舞台来展现自身才华与抱负,使其更为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一方面,采用知识激励,切实提升广大公务员自我实现的智力资本。所谓知识激励,是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两者充分融合的产物。公务员通过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与职业素养,从而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满足更高层面的“自我实现”的现实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完善对应的知识激励体系,在培训教学课程中秉承“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宗旨,给予那些信息素养水平高、学习努力的公务员更为广阔的空间,以便公务员队伍能够产生正确、积极的激励导向。另一方面,则是公开、公正、科学的用人,为广大公务员创造实现自我的良好氛围。要将知识水平与思想政治水平相关的准则进行统一,并且要把信息素养注入进去,将懂科技、重科学、有文化当作衡量广大公务员能力的标杆,使得知识型、复合型以及智能型的人才能够进入到部门中的关键位置。除此之外,各个部门还应当根据部门的时机状况来构建对应的奖惩体系,在内部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形成提升公务员信息素养的良好环境。

(四)抓好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必须要注重适应性,意在全方面提升新进公务员适应其岗位的相关要求,提升其胜任该岗位的基本能力。所以,要想提升广大公务员的信息素养,岗前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岗前培训,让新录用的公务员能够清楚当前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目的,清楚自身从事的工作在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与承担的义务,使得新录用公务员能够熟练掌握信息化知识与技术,同时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安全与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切实提升办公的效率与安全性。

三、结语

全面提升公务员的信息素养,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特别是部门的领导层必须要高度意识到公务员信息素养提升对我国社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完善培训教育课程,循序渐进,才能不断提升广大公务员队伍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祝小宁,毛丹. 后现代语境下电子政务价值理性体系的解析与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06(08):336—337

[2]于丽先,王庭芳.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培养和使用[J]. 商业时代,2006(32):169—170

[3]林芳胜. 电子政务与公务员的信息素质[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216—217

[4]钟凤菊. 论公务员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84—85

[5]张鑫. 论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信息素质的教育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08(30):106—107

(陈小芹,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陈小芹

公务员职业能力电子政务论文 篇3:

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的关键要素实证分析

摘要:探讨电子政务专业的实验教学问题,阐述仿真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构建、评价过程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等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的关键要素,指出电子政务专业的教学只有把握好实验教学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0、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在世界各国政府中得到广泛应用,呈现出普及化的趋势。电子政务对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已经形成共识。我国政府自1999年倡导政府上网办公以来,电子政务取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连续两次都将“加强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写入了新的五年规划,更将电子政务提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然而,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各省市电子政务人才奇缺,基本满足要求的人才只有2.3%。为了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在各高校也逐步开始开设课程或专业方向,培养专业人才,这是解决电子政务人才瓶颈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满足新时期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电子政务人才的责任,长期致力于对电子政务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012年4月3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陕西省行政学院的电子政务专业申报成功,学院作为全国第5家,西北地区第一家成立电子政务专业的高校,担负着开拓性的历史使命。笔者以陕西省行政学院的电子政务专业建设为例,对电子政务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

1、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专业以培养既懂得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色。实验教学以其工作情境高仿真性和工作任务强实践性的独特优势,成为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法”就是通过“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在检验电子政务理论和管理方法,掌握电子政务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并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的关键要素

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仿真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学内容的构建、评价过程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2.1 仿真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仿真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就是要使政府的实际网上办公环境在实验室里重现,让学生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和规则。在这样一个仿真模拟环境下,学生分别以公众、企业、政府公务员等不同的角色进人教学模拟系统的前台(面向公众和企业的门户网站)和后台(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实际操作,使其了解电子政务的整体形态、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政府服务等各个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方式。通过实验教学和实验演练,为学生能够在就业后迅速适应政府信息化的办公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有两种方式。一是购买现成的软件(如南京奥派等),购买时注意认真调研,寻找真正可以满足教学需要,并且可以实时升级的软件购买;二是如果条件和实力允许,各高校也可以自主开发电子政务实验软件。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发出真正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软件,而且可以大大加强专业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在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方面,山西行政学院引入了南京奥派电子政务实验平台,该平台能真实地反映政府的网上办公环境,包括政府办公系统、政府信息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招标采购平台、公文传输平台、国有资产管理等模块。通过该平台,实验者可以以公众、企业、政府公务员等不同的身份进入教学模拟系统的前台(门户网站)和后台(政府机关的业务处理系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这种实际的演练,学生了解了政府电子政务的整体运作流程,从而对电子政务形成感性认识,感受到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并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方法与策略。

2.2 教学内容的构建

构建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内容框架,首先要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好需要重点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需要辅助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和不需要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做到实验重点突出、实验辅助到位。其次,要规划好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如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等类基础平台课应该开设在电子政务实务等专业课的前面。最后,要潜心研究电子政务专业各门课程之间逻辑上和结构上的联系,为各门实验课程设计好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内容。做到实验目的明确,实验项目设计合理、到位、针对性强,实验考核科学、全面、立体。

学院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所演绎、验证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开展,有的通过社会调研、案例研究进行实证研究,有的通过参观访问、模拟实务等进行情景式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评价过程的构建

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反馈3个环节,这3个环节动态循环,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评价目标主要是设计评价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操作目标。评价过程主要是选用适当的评价方式,设计实验课程整体评价标准和分模块评价标准,对课程进行过程评价和整体评价并确定二者的比例,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主观考核和客观考核相结合,最后给出总评成绩。评价反馈主要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评价建议,完善评价目标。评价反馈对于整个评价体系的持续改进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动态循环的闭合回路里,每一次评价目标和评价过程的改进都来源于上一次评价反馈的内容。

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的评价系统正在形成,通过一些定量和定性的指标进行考核,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我们更加注重实验教学的考核,由教师、学生、社会共同构成评价主体,并注重过程考核,使得评价结果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具体的考核表见表1。

2.4 师资队伍的建设

既熟悉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又精通信息技术的新型、复合型电子政务专业教师的匮乏是很多高校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对学校现有教师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进、提高和专业渗透是各大院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学校有意识地鼓励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教师自己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外,学校还应该组织相关老师主动深入政府相关部门的电子政务实践中,身临电子政务操控中心后台,了解整个电子政务实践的运作。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电子政务实践专家或技术人员参与到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中。总之,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一支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兼备的专兼职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电子政务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性保障。

我们对电子政务专业相关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有计划的培训,包括专业课程现场培训、网上培训,深入政府调研学习,启动专项资金用于电子政务人才培养。除此之外,在社会公众中寻找专业人才,作为电子政务实验教学队伍的补充。目前,陕西省行政学院已经拥有一只实力较雄厚的电子政务专兼职教学队伍。

2.5 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推广电子政务是政府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是政府全方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途径。因此,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应从政府工作实践和社会系统中寻找解决办法,如政府部门在推广电子政务过程中,需要依托行政学院等教育平台对公务员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培训,而行政学院在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中也需要政府在经费和政务实践等方面给与支持。这种双向需求可以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政府在经费和政务实践方面的支持既为学校解决了资金难题,又避免了学校实验教学闭门造车的情况;另一方面,政府在推广电子政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在学校建立课题进行研究。这种共享资源必将极大地促进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发展。

目前,山西行政学院正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进行合作办学和资源共享。所做的工作有:对在职公务员进行两期的电子政务培训,获得了政府领导和公务员的一致好评;和陕西省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合作完成省级课题“政府网上建议提案构造范式研究”;陕西省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为学院提供电子政务规划、实施方面的案例,并展示运行中的平台,供学院培训教师研习。因此,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通过协调社会资源解决电子政务实验教学面临的难题,是提升电子政务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十分有利于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

3、结语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工程,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其先决条件就是培养一大批既懂得管理、又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的电子政务专业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电子政务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应把握好仿真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的构建、电子政务专业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等关键要素,使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完成向社会输送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电子政务人才的任务。

作者:康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优化企业财务预算体系研究论文下一篇:公路施工中水泥搅拌浅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