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

2023-01-19

1 教师教育的内涵

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教师教育体系,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教师教育概念在我国正式文件中的首次出现。教师教育就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 整体设计, 体现了对教师进行教育的连续性、可发展性和一体化。”教师教育的内涵丰富, 在内容层面包括文理科学的一般教育、所教学科领域的学科专门教育以及教育专业教育和学校情境中的教学实践;在顺序层面含有职前培养、入门适应和在职培训;从形式来看有正规的职前学校教师教育和非正规的校本教师教育;从层次来看有中师、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与推进

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产生了新的学习观念——终身学习观。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现, 也需要教育的全力支持。从学术层面上说, 现代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交往理论、批判反思理论等都对教育改革产生影响, 并因此对原有的教育观有了全新的诠释。而审视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 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明显地突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滞后, 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在课程的功能上唯知识、理性主义倾向严重;课程结构过于单一, 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 脱离了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强调统一, 使课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问题。为此, 国务院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3 加强教师教育,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

3.1 加强师范院校的职前教育

(1) 要调整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

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作好如下调整: (1) 继续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坚持思想品德的高标准; (2) 强调掌握教育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 强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4) 强调具有终生学习和持续专业发展的能力; (5) 强调具有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即应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研究反思型、可持续发展型的教师,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师资。

(2) 调整课程结构, 注重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专业性。

我国现行的师范教育课程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内容单一空泛, 观点陈旧、教育实习时间短, 流于形式。这必然要求师范教育的课程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下, 我们应根据学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确定课程内容及其结构, 注重课程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 探索新的教育实习模式, 扩大教育实习的内容。

应增大教育实习与见习的比重, 强化教育实践环节。探索新的教育实习模式, 扩大教育实习的内容。使教育实习不再流于形式。

3.2 健全职后教育

在新时期, 教师职后教育必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相应的变革,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应改变教育理念。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理念,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作为教师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专业化主要阶段的教师培训, 也应当确立新的培训理念。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理念、改变职后培训只是补充教师知识技能不足的理念以及改变职后教育“自上而下”的外接式进修模式。

(2) 采用灵活多样的职后教育的形式, 重视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校本培训中所谓的“校本”, 意指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在我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应的教师进修模式也应有一定的变化。因为教师的课程实践主要在课堂中进行, 教师的职后教育的需要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 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继续教育, 更好地使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有指导意义, 中小学应该而且也必须成为教师职后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基地。

职后教育还可以采用中小学与大学建立协作关系的形势, 实现资源互用, 优势互补, 共同推进教学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

3.3 整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 形成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不是一次完成的教育, 而是终身教育。职前培养不可能一次性提供一个优秀教师所需要的所有知识、技能和情意, 在职培训也不可能期望通过间断的、孤立的方式去改善并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发展应该是终身的、持续性的过程。特别是随着社会对教师规格与标准的不断提高, 职后教育的作用与任务不断加强, 仅仅依靠教师进修院校来承担教师的职后教育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我们必须整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 形成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形成新课程所需的教师素养。

对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 建立起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 既各有侧重, 又有内在联系的教师教育体系。即包括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对教师的培养, 政府部门和各教育机构及学校通过考试认定教师资格, 对己经进入教育领域的教师进行提高教育的在职进修在内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

4 结语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下, 教师教育不但要从职后教育下功夫, 更应该加强职前教育, 不但要重视校本培训, 还应该整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 形成一个教师教育体系。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道路曲折, 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做出努力。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的变革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它既要求改革现行课程体系, 也要求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制度以及与改革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可以说, 教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研究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 文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形势下, 从教师教育的内涵入手, 提出了加强教师教育,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周小山, 严先元.新课程的师资培训与教师教育改革[J].教育研究, 2002 (11) .

[2] 李建平.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 2002 (1) .

[3] 钱景华, 王晓敏.中学教师继续教育途径和形式的选择[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16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详略处理——以高一(下)第三课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为例下一篇:现场管理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