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保护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2

引言:

古籍资料之所以珍贵, 是由于其中承载了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史后, 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另外, 由于经历的历史阶段和总体时间较长, 在长期的传承中古籍的完整性和清晰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古籍中的文字内容, 恰恰是对当时的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社会现状等方面最真实系统的反映, 因此, 保护古籍的行为, 实际上也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维护和抢救的行为, 如何践行古籍保护工作,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古籍保护的对象和内容

(一) 保护对象

古籍保护, 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这一方面是指古籍保护工作总量较大。另一方面, 是指古籍本身的类型和内容的丰富性。从本质上来说, 古籍主要是指从古代社会传承并保留下来的, 随着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分别记录在不同的载体上的文本内容和书籍。例如记录在竹简上、帛制物品上的文章, 都是古籍的典型类型。也是古籍保护工作中的主要对象[1]。

(二) 古籍保护的内容

首先, 本文所探讨的古籍保护的内容, 是针对一个古籍保护计划的开展而言的。因此, 古籍保护内容上, 可根据计划的流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 积极进行前期普查, 普查范围和对象涉及到以全国为范围的图书馆、博物馆, 因为这两种机构, 通常是古籍保护工作中原始资料最丰富, 同时保护工作执行相对比较全面的机构。从这种机构入手展开普查工作, 可以提高前期普查工作的针对性, 并取得一定的普查效果。

其次, 在初期的普查工作完成后, 则应当根据普查结果以包含内容丰富、涉及面最广为原则, 整理编制出一个统一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一方面将普查的结果通过名录的形式整理出来, 另一方面, 也便于具体实施古籍保护的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有据可依。

第三, 古籍保护应当从保护环境的建设和营造方面入手, 由于古籍的真实性和原始性特征, 为了实现对其的保护而兴师动众的大批量将其移动和整理, 难免会在具体的运输和整理的过程中对其原始性和真实性造成破坏。另外, 还会存在移动和运输过程中的丢失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相关部门应当首先建立一个古籍保护的良好环境, 例如, 需根据不同的古籍类型, 建设相关的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建设专门的储存场馆和书库, 为古籍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 提升从事古籍保护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因为古籍的保护工作, 并不单纯的只是对古籍原件的存储和整理, 对于一部分古籍还需要进行元件的还原、拼接等修复处理, 虽然现阶段已经有了先进的应用于古籍保护的技术和设备, 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当具备操作这些先进设备的技能, 另一方面, 也应当首先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并掌握相应的修复方法, 确保古籍保护工作有效开展。最后, 应当深度挖掘古籍的研究和利用价值[2]。上文已经提到, 对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因此, 工作人员对古籍的保护, 不应当指停留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欣赏上, 而应当从挖掘价值, 加以利用的角度加强对其的整理分析, 尽可能的通过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古籍保护整理工作的融合, 使古籍研究工作具备更加完善和丰富的资源。

二、古籍保护的实践成果

(一) 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与保护

上文已经提到, 古籍保护工作中, 针对于其缺失和破损情况的修复, 是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古籍保护工作开展初期的2007年, 我国古籍保护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到100人, 这种专业人才缺失的现状, 严重制约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在改善这一现状的过程中, 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性推动作用不可忽视。为了将具有专业性和珍贵应用价值的古籍修复技术保存下来, 国务院于2008年批准国家文化部将古籍修复的相关技术纳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二批) 中, 这一举措将古籍的修复技艺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另外, 由于古籍修复技艺本身是需要靠人工来完成的一项工作, 因此, 其传承和发展的整体速度比较慢, 针对这一问题, 2013年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 将古籍保护中的修复技术纳入了项目范围。这就意味着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 相关机构具有了政策上和资源上的双重支持。这也是古籍修复技术取得成果的关键因素[3]。

(二) 古籍的整理再版以及数字化发展

首先,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古籍保护工作中对其再利用价值的挖掘上而言的, 古籍的整理和再版, 就是将其集成传统文化的价值得到体现和发挥的重要途径。在众多的古籍类型中, 以《中华再造善本》、《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等为主要代表, 这些原始古籍的再版和整理, 使得古籍不再是停留在历史文化洪流中的一种固定的文化遗产形式, 而是通过再版和整理,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对于从事古籍整理的工作人员来说, 是为其整理和保护工作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途径和平台。而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实践角度来说, 则起到了促进其传播和发扬的作用。

其次, 古籍的数字化发展, 使其保护工作与现代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达的社会环境相融合。也是促进古籍这种从本质上来说具有小范围的欣赏也研究价值的东西以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进行展现和传播。目前我国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数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成果。第一, 已在网络上建立了“中华珍贵典籍资源库”, 选择了一万多部古籍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另外, 对于善本微缩胶片的处理, 目前计划完成900万拍善本微缩胶片的数字化[4]。最后, 在国家图书馆这一大规模的古籍典藏场所中, 对普通古籍实施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处理。这些举措, 都是为了给现代社会人们认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渠道。

三、古籍保护工作的深思

(一) 加强法律层面的保护

虽然我国政府在政策上和相关规定上加强了对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政策倾斜力度, 但基于法律层面的保护工作并没有全面的开展起来, 这是我国目前古籍保护工作执行和落实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因此, 应当重视法律保护的作用, 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保护工作力度。

(二) 注重相关推广工作的进行

古籍保护工作并不是以后各阶段性的工作, 而是具有显著的长期性特征, 除了现阶段从事古籍保护工作的人员做好相关工作外, 通过宣传和推广, 促进此项工作长期持续的开展下去, 才是真正能够实现古籍长期留存的有效手段。

四、结束语

总之, 对于古籍的保护, 实际上也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维护和利用。因此,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一工作, 并积极利用国家的相关扶持和优越政策, 促进古籍保护工作持续稳步的推进, 最终将其弘扬传统文化的功能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出来。

摘要: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是渗透在我国悠久发展历史中的各个方面的, 其中包含了语言文化、汉字文化等多种类型, 另外, 还通过不同的服饰、生活习惯反映和折射出来。古籍, 是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经历和多次的传承和洗礼保存下来的珍贵文本资料, 其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提炼和总结后留存下来的系统性的、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资料。其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基础、最真实的依据, 因此, 对于古籍的保护工作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 促进其持续的在优秀传统文化的集成和发扬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古籍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雁行.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为依托建设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6, 25 (3) :82-88.

[2] 张小平.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思考[J].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 (6) :67-76.

[3] 王娟.图书馆“讲好中华典籍故事”的战略优势[J].祖国, 2017 (11) :59-60.

[4] 郑娟.古籍保护与利用在图书馆社会职能拓展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 2016 (8) :255-25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械电子工程和人工智能相关性研究下一篇:大学生网络社会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热门文章

古籍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