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研究

2022-09-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志愿服务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 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现在中国的志愿服务发展相较于其他欧美国家而言, 还是比较缓慢的。中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也是如此。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带有明显的中华特色, 它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 融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精神, 建立一种传统的“仁爱观”和现代志愿服务精神相结合的新的志愿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意味着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精神, 不计较名利, 淡然处之, 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 这种奉献精神是志愿服务的灵魂[1]。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和发展动力, 他们热情、活力、富有朝气, 但由于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比如形式过于简单, 思想认识不到位, 缺少法律政策的保护以及大学生志愿者流失率高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地限制了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非常有必要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

首先,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过于简单化。当前大学生志愿的主要类型为:上山下乡支教活动或者为一些大型比赛提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等等, 这些活动都过于简单, 而且特别注重仪式感和形式感, 实际上的服务效益一般, 甚至还会造成大学生被一些活动主办方作为免费劳动力利用的情况, 这使得大学生始怀疑志愿服务的原则, 严重打击了其从事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其次,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甚至有些人员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表面的“知道”, 并没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志愿服务的具体工作, 以及志愿服务的精神;再次, 当前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2]。由于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比较晚, 所以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在志愿者的权益保障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做重要保障。而且对于志愿者的安全保障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组织者, 很多时候并没有给他们办理一些医疗保险、财产保险, 这样就导致在一些意外事故发生之后, 没有办法及时给予一个相应的保障, 挫伤了其志愿者的积极性;最后, 大学生志愿者流失率高。这部分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大学生是兼顾学习与志愿服务, 当两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 自然会有一些大学生会选择放弃志愿服务。第二, 有一些大学生只是因为好奇心、虚荣心或者被当时的感动或情况所吸引来去参加一些志愿活动, 这个目的不足以支撑他们长时期从事志愿服务活动。第三, 志愿活动的环境其实并不如想象那般美好, 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就打击着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的热情和信心。另外由于有些志愿服务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找到专业对口的活动, 所以, 就会有些学生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选择放弃。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管理途径

(一) 严格志愿者选拔流程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力量, 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的完成程度完全取决于志愿者的能力[3]。因此, 志愿者的选拔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前志愿者的选拔工作主要从数量、专业、时间等三个方面进行筛选。首先, 招募人数适合要符合志愿者的需求, 要刚刚好能够满足需要, 如果人数过少则不能够满足需求, 但是人数过多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 专业选拔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 一般情况下的志愿服务都根据他们的服务对象进行选择, 比如面对聋哑人的时候, 要有人能够理解聋哑人所要表达的意思, 要能够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在选拔志愿者的时候有所针对性, 找准具体的专业, 然后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筛选;最后, 对志愿者的工作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即使并不是所有的志愿服务都对时间有一个严苛的要求, 但是在面对一些长期项目的时候, 如果出现人员调动, 那么就很难进行处理。所以为了保证志愿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跃, 需要将志愿者的活动时间列入参考范围内。

(二) 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主要分为通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培训这三个方面。首先, 是通识培训。“自我形象和行为动机”是通识培训的两个主要方面。所谓的“自我形象”管理主要指志愿者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管理和约束, 一般情况下就是要保证衣着得体、面带微笑、说话的时候语速、音量等方面都比较符合活动的要求、保证在仪表、面容、仪态等方面做到周到有礼。“行为动机”主要是对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等方面的考量, 也是维系志愿者组织的精神支柱[4];其次是专业技能培训。虽然在选拔志愿者的时候已经尽可能考虑到志愿者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在进行志愿者活动的时候, 并不会完全按照专业进行活动, 并不是说因为你不是本专业的学生, 就没有办法从事那个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 所以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最后, 志愿者的素质拓展培训。志愿者的素质拓展培训主要是为了锻炼志愿者的六力 (安全力、创造力、自尊力、沟通力、耐挫力、团队力) 而开展的活动, 以一个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相关的活动, 对志愿者的六力进行训练培训的过程。比如, 在一些素拓活动的时候, 用一些简单的团建活动来培养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团队的沟通与交流, 培养沟通力;在活动的时候分组进行讨论, 充分发散成员的创造力;

对团队成员进行鼓励支持, 建立自尊力;组织团队去参加一些爬山类的锻炼耐心的活动, 培养成员的耐挫力。

(三)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我国的志愿组织活动的主要类型是“政府为主、民间为辅”, 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志愿活动都带有一种行政的色彩[5]。只是因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缺少法律的保障和严苛的培训流程, 所以有一些活动可能会由于重复培训, 导致一些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的浪费。这些因素等综合起来就要求社会建立一套完整的志愿者培训体制。

目前, 我国的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并发布一些相关的红头文件进行一些强调和号召活动, 为我国的志愿服务提供一些制度方面的保障, 从志愿者、服务对象、志愿组织等多方面进行法律方面的界定与管理, 来保证志愿服务能够有一个法律的基本保障, 切实地维护志愿者的一些利益, 所以说, 虽然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但是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的建设一直没有停下步伐, 所以建立一个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指日可待。

(四) 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

志愿者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要是一种奖励激励的手段和政策, 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学生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并帮助大学生在活动中找寻一些乐趣、满足感与成就感。从志愿组织的方面来说, 可以通过授予志愿者“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等方面的荣誉称号的形式来让志愿者从中获得自信, 感受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从而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平衡与统一;从高校的方面来说, 可以对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一种奖励, 比如说在学分综合测评方面加上志愿服务的优秀表现, 在奖助学金的评定方面予以参考等等。

总之, 新时期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 应从严格筛选、加强志愿者培训工作、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只有坚持中国的特色, 坚持传统文化与奉献的志愿精神相结合, 才能够形成一个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体系, 构建一个新时代大学生规范化志愿服务体系。

摘要:中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由于开展的历史较短, 目前还处在逐渐成熟阶段。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大学生志愿服务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质内涵, 融核心价值观和志愿精神于一体, 建立起长效机制, 才能走上理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本文主要是对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张琪, 王景, 刘俊廷等.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可行性分析——以南京地区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37 (12) :139-141.

[2] 马一冰, 陈先兵.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刍论[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3) :157-161.

[3] 林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实现路径初探[J].价值工程, 2017, 36 (33) :158-160.

[4] 徐祯, 赵红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 (10) :24-26.

[5] 丁玉兰.浅议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在高校育人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 2017 (17) :172-17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平井可控穿层压裂实践与认识下一篇:谈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