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及预防对策

2022-09-11

健康, 不仅是没有躯体的疾病, 而且要有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升学、就业及家庭冲突等各方面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压力成上升趋势, 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每个人身上, 我们常常发现某个人在一些场合结结巴巴说不成句, 而在家里和熟悉的环境中却语言流利;某人一天到晚闷闷不乐, 借酒消愁;某人常常自言自语;小学生害怕上学;少女害怕见到陌生异性, 神情恍惚。这些都是心病的不同表现。

1 心理病的产生

社会和人为因素都可以导致心理病的产生。心理病的产生有多种因素: (1) 社会因素, 来自于商业竞争、生存危机、家庭冲突等社会外部压力; (2) 人为因素, 来自于疾病、遗传、感情发育等内部原因。从程度来看, 心理疾病可分为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2种。心理困扰是指心理暂时被外界某一现象所困扰, 不能解脱出来的心理困惑, 这种心理困扰可通过疏导得到改善。而心理障碍则不同, 它是指心理长时间出现一种阻断的、不能克服的一种心理疾病, 这种心理障碍不能通过疏导得到改善, 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治疗得到缓解。

2 心理疾病给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一个人经常处在过度焦虑、郁闷、孤僻、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猜忌等不良心理状态中, 就不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如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力不从心, 不能很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严重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甚至自残、自杀、违法犯罪的事例也越来越多, 而且对身体健康会带来很大危害, 如恶性舯瘤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 压抑、不和谐、被动的个性, 众多生活事件的频繁出现, 使人感到焦虑和失望, 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等心理因素是主要危险因素。

3 心理疾病的预防对策

3.1 心理健康的培养

(1) 应从胎儿期开始, 孕妇应保持情绪稳定, 保证给胎儿的良好影响。 (2) 婴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能获得母爱及有依赖感的婴幼儿, 对其情绪及智力有利健康发展, 培养开朗进取的性格和适应能力十分重要。 (3) 童年期, 好奇心强, 自由活动能力强, 表现反抗心理, 应因势利导,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应让孩子懂得生活中有成功, 也有失败, 不止是铺天盖地的鲜花和赞扬, 要让孩子体验小小的挫折感,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4) 青春期和青年期, 应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人生和社会, 锻炼克服困难和充满信心的顽强性格。多参加集体活动, 多与他人交流, 特别是当今独生子女多, 孩子在青春期的许多心理困惑没地方倾诉, 家长应尽力多与孩子沟通, 努力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5) 中年期, 调整心理平衡, 避免各种矛盾引起心理上的较大波动,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正确看待自己生理上出现的变化, 同时, 在此时期家人的关心非常重要, 特别是女同志的更年期, 由于激素水平的作用, 此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敏感、多疑甚至一系列的不适, 严重者甚至抑郁、自杀, 家人应多关心、体谅她们, 使她们顺利度过特殊时期, 自己要养成平和的心态, 平静的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办事不操之过急, 坚持实事求是, 适应社会。 (6) 老年期, 多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脑力或体力劳动, 兴趣广泛, 多参加户外活动, 生活规律, 与亲朋故友多联系, 保持乐观情绪。

3.2 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

(1) 学习有关医学知识, 培养良好性格, 提高心理素质。要加强修养, 遇事泰然处之, 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 平静的接受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 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主动地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

(2) 合理安排生活, 培养多种兴趣。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 令生活更加充实, 而充实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郁心理。同时, 要培养多种兴趣, 包括看书学习、健身、交友, 甚至可以试着去帮助别人, 因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能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 生活丰富多彩就能驱散不健康的情绪, 增强生命的活力, 令人生更有意义。

(3) 保持心理宁静。面对大量的信息不要紧张不安、焦急烦躁、手足无措, 遇到不良信息学会自我解脱, 掌握自我放松方法, 包括听音乐、转移注意力、向亲朋好友诉说, 提高应变能力。

(4) 适当变换环境。过于安逸的环境易引发心理失衡, 而新的环境, 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生活, 可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 变换环境进而变换心境, 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避免心理失衡。

(5) 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要根据社会的要求, 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紧跟时代步伐, 顺应社会潮流, 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成功与失败。胸怀宽阔, 这样, 就可以减少心理失衡。

摘要:压力使现代社会许多人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影响人的情绪及带来生理上的疾病。心理疾病的产生来自于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心理疾病的预防应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 包括: (1) 胎儿期; (2) 婴幼儿期; (3) 童年期; (4) 青春期和青年期; (5) 中年期; (6) 老年期。心理健康的自我管理包括: (1) 学习有关医学知识, 培养良好性格, 提高心理素质; (2) 合理安排生活, 培养多种兴趣; (3) 保护心理宁静; (4) 适当变换环境; (5) 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分析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及时预防, 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关键词:压力,心理疾病,健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红字》中A字的象征意义下一篇:化工工艺流程管理与数据仓库技术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