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之我见

2022-09-14

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力度加大, 职业教育建筑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办学质量得到提升, 建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稳定在较高水平。社会对职校生需求量增加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中职生就业期望过高, 就业稳定性差, 跳槽频繁, 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差等等。高就业率并未带来用人单位的高满意度, 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呢?我认为是中职生职业素质观出了偏差。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职业素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我们有必要探寻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 结合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采取应对措施, 帮助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这既是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需要, 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1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 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显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 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 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 建筑产品的精益化, 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 使得建筑行业未来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 全球化和地域化。建筑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必须进行的物质生产和艺术创作活动, 由于全球信息网的建立和使用, 交通的高速发展与便捷, 世界经济科技的一体化, 各国建筑文化、科技、艺术的交流、合作、渗透、融合、影响趋同, 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 使我们不断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同时也对传统民族文化和本土建筑有极大冲击, 使一些地方建筑没有了民族和地域特色。由于建筑具有历史性、连续性、民族性、地域性特征, 中国本土建筑不可能被全球化浪潮淹没。建筑既有全球化趋势, 又有民族化趋势, 要正确处理这两个发展趋势, 就要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 在分析、选择、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创新。

2) 大型化和多元化。由于人地矛盾的加剧, 土地资源稀缺, 社会生产、生活对大型建筑的需求, 加上建筑科技的进步, 建造出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功能多样、设备齐全的建筑已经成为现实。建筑形式、风格、艺术倾向日益多元化。这是国外建筑理论、风格、流派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 也是建筑师解放思想、百花齐放、勇于创新的成果。

3) 工业化和自动化。目前我国建筑处于工业化过程中。手工作业、粗放经营与信息社会的少数高新技术应用同时并存。将信息技术纳入施工过程, 实现施工组织信息化、工作流程科学化、技术管理规范化, 是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4) 高强化和优质化。建筑新材料的品种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 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将是结构材料高强化、功能材料优质化, 新材料广泛应用。

5) 生态化和节能化。绿色建筑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整个建筑活动乃至建筑物存在周期都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环境污染, 更为人性化、科学化, 提供更好的生存、生活空间, 实现建筑与大自然的共融。

6) 智能化。由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向建筑领域迅速渗透和扩散, 智能建筑迅速崛起, 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2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鉴于建筑行业上述发展趋, 建筑业急需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懂技术、会管理、能吃苦的一线专业人员。但现实是建筑施工技术差、材料消耗高、事故出现多。究其原因是行业科技含量不高, 科技人员比重低, 职工职业素质低造成的。特别是中职建筑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存在以下现象。

1) 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灵活运用能力不强, 用基本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够。

2) 动手操作能力仍然不能满足需求。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轻动手。

3) 理论与实际脱节。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有较大差距, 就业后适应期较长。

4)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建筑施工具有户外作业特点, 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不肯下工地, 满腹牢骚, 心神不定, 就怕吃亏。

5) 团队合作意识差和开拓创新精神不足, 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培养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措施

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和中职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培养各职建筑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1) 建立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涯规划。同时通过职业指导等多种途径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对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加大力度, 创造多种条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 提高自身素质。

2) 培养技能谋生价值观。引导学生设立适度的职业预期和职业归属, 确立以技能求生存、求发展、谋幸福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决定学生的学习取向, 是中职学生的职业踏脚石。学校和教师要向其明确这一价值取向和学习目标, 引导、鼓励学生奉行凭本事吃饭的朴素理念, 使学生意识到求高学历更求真本事, 求高薪水唯靠高技艺, 要珍惜自己的学业, 追求所学专业的职业理想。鼓励术有专攻的优秀学生, 启发稳步进取的普通学生, 带动理想淡薄的后进学生。激活其潜能特质, 弥补其学业短板。

3) 重视建筑企业文化, 将建筑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讲座、报告会、图片资料展等形式, 让更多的建筑企业走进校园宣传展示企业文化, 让学生深切体会建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和成功之道, 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好途径。要在校园内倡导学习企业文化、吸收企业文化、弘扬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 并将之融入学生的血液和骨髓中去。

4) 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能力。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爆发、社会转型的当下, 新型学习能力也是职业素质的一项重要体现。鼓励学生采取客观的、多维的思维, 用置疑式的学习方法, 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让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技术技能技艺基础、文化科学基础, 顺利度过各个学习阶段, 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唯有如此, 中职学校才能为学生的专业成长、职业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学生才会热爱并终身发挥所学技能技术技艺专长, 始终走在职业道路上, 走在学习道路上。

5) 开展校友会。每年定期开展一次校友会活动, 邀请学校建筑专业历届毕业生中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校友, 将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教训讲述给在校的同学听, 用校友的成长历程引导和教育学生。

总之,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要时时审时度势, 将专业教育与专业发展趋势及其需求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质,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培养中职建筑专业学生的良好职业素质, 使之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学以致用, 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人民日报, 2014-03-17.

[2] 高维春, 等.职业素质导向下学生职业能力平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4-16.

[4] 金德钧.中国城市发展网, 2011-11-29.

[5] 胡晓风.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外币业务会计处理的国际对比下一篇:科室质控网在护理安全与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