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学生目标达成

2023-02-28

第一篇:课堂观察学生目标达成

课堂观察与分析之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报告1

教学目标达程度观课报告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任何教学改革和理念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有效教学很重要的方面是实现特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首先得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内容设计中充分体现该目标,不能偏离目标而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把教学目标呈献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不断地给学生指引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去感知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还要及时通过课堂上的提问或者是课下的测验,检验学生目标达成情况,充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李蓓蓓老师的这节课目标清晰、简明。这几个目标中,字词学习和朗读课文是常规,而人文精神的感悟必须从阅读中获得,所以李老师把目标集中到阅读方法的习得、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她的过程设计突出了让学生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抓住“静静地观察、欣赏、放进、丝毫没能阻止、仍然„„”等词语体会法布尔的对昆虫的痴迷。

1、方法导学写批注。让学生从第一件事中找一找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简要地写出感受就是批注;然后引导学生去掉“三天前”“终于”这两个词感知什么样的词是关键词;再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再次批注,更进一步感悟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李老师循循善诱,由易到难,无痕的让学生怎样写批注,感知了什么是关键词。通过揣摩关键词,就更能了解人物特点。

2、李蓓蓓老师每句评价都在向学生渗透阅读方法,如:我发现你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抓住主要内容,干什么,结果怎样。概括的水平越来越高了;老师发现你用了想象的方法去揣摩的这个词语,是不是?想象他遇到了很多麻烦。这是一种好方法。

本次研修就是要实现从教教材向教课程的转变。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着重进行了对阅读方法的设计,通过分解课文,多次朗读课文,理解词义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渗透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和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特点阅读方法。又把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特点这种阅读方法分解成两种技能来培养:(1)怎样寻找关键词语。在学生自己初步领悟的基础上,通过原文与删去关键词语的句子比较,体会哪些是关键词。(2)用批注的方法概括人物特点。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钻研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一篇课文学完了,让学生自己来作回顾和总结,教师适当点拨。这两节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仅仅是法布尔的科学精神,还有“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很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篇:如何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三大块(1)增进学生身体健康;(2)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3)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我以篮球教学中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谈谈我总结的一些教法。由于我校学生多数并未接触过篮球运动,所以可以说是毫无基础可言。针对我校这一现状,我们体育组教师多次对此课进行教研,探讨如何解决学生学习的效率,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1、在体育课堂上将学生集中在篮球场,首先向学生渗透篮球场的长度、宽度、前后半场之分以及篮球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则。例如: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带球走步违例是怎样形成的,一些稍有接触过篮球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然后教师再向学生示范运球走步的动作。通过正确和错误的示范学生基本能够明白何为走步违例。(这一过程大概需要10分钟)

2、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保证每两个同学一个篮球,均站在后半个篮球场。有教师先来讲解双人传接球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并且找一个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来做示范动作。对双手传接球的重点和难点着重说明。例如传接球时手腕外拨时的动作力量等。然后开始进行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循序渐进,之后发展成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这样一来,学生之间必须有默契的合作才能将此动作完成的干脆、成功。使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一过程需要十12分钟)

3、将动作规范,完成得好的同学挑选出来。由这些同学给其他的学生做示范。这样一方面能够给完成好的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更有激情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另一方面给其他的同学制造目标,是其他学生有对比竞争的心态,努力练习追赶动作完成规范学生的步伐。(这一过程需要10分钟)

4、针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一场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比赛。两人一组,由底场发球到对面的底场,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用时最短的一组获胜。要注意不能走步,且不能自己缩短距离,违反者时间加5秒。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技巧,通过比赛提高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增强肌肉的灵敏性。(这一过程需要10分钟) 总而言之,如果体育课堂上一上课就给学生解散了,学生高兴了教师轻松了,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毫无收获,这不是一节优质的体育课;如果从上课一开始就使学生一遍一遍地重复着乏味的练习,没有课堂设计,没有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开始畏惧甚至厌倦体育课,这也不能算是幼稚的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要审时度势,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放松、愉快且具有良性竞争的氛围内,逐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运动技能,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宽松愉快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

第三篇: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

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周丽蕊

目标意识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意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定位,而在目标设计科学、明确、具体、适度的基础上,决定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着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影响着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怎样提升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广大教师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本文拟结合教学教研实践谈谈自己对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策略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教。

一、导入直奔目标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课堂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富有成效。如何在导入课堂之初便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教学双方进行有效配合呢?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况需要我们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课堂教学,在导入环节必须直奔目标。一般课采用情境导入、谜语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导入都必须与目标紧密相连、直奔目标。有两位老师在教学古诗《鹅》一课时时,设计的目标都是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在导入的环节都采用了相似的方法,效果却大相径庭。

案例一: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是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贴出有鹅的挂图)。

学生:(闭目等待)

教师:大家请看,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了柳树。 学生2:我看到了小河。 学生3:我看到了小草。

1 学生4:我看到了鸭子。 „„

(在教师的反复提示下,学生才终于说我看到了一只鹅。此时,上课已经6分钟了)

案例二: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教师贴出有鹅的挂图)。

学生:(闭目等待) 教师:大家请看,它是谁? 学生:(齐声答)大白鹅! 教师:大白鹅什么样子呢? „„

(在在学生简单说说感知之后,迅速进入古诗《鹅》的学习,此时,上课2分钟。)

显而易见,案例一的导入,不符合优质、高效、低耗的原则。案例二直奔目标是有效的导入。由此可见,课堂导入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具有新颖性又要具有指向性,只有这样才能省时高效,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作好有效的铺垫。

二、流程围绕目标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教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理,信息的感知、接受、整合以及输出等。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遵循这些规律,所呈现出的课堂效益是迥然不同的。基于这些认识,我在到学校听课的过程中尤为关注执教老师的教学流程设计。理想的教学流程应该是:循序渐进,合乎规律;主线清晰,内容丰满;设计合理,科学有效;围绕目标,丝丝入扣。有两位老师在执教《上天的蚂蚁》一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都制定了“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甲老师的流程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抄写生字。乙老师的教学流程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认读新词,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读好课文——感知内容,抄写生字。比较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流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流程一没有紧紧围绕目标,偏离了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目

2 标,割裂了教学目标,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流程二把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在各流程中逐步实施,分步落实,整个流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十分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提高。围绕目标、科学的教学流程能引导学生逐步展开阅读、深入阅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感知和探究,让学生逐渐进入文本之中。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显得流畅而科学,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流程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层层推进,能使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活动紧扣目标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双边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尤其是学生活动的设计显得特别重要。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的那样:“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对话与交流,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活动,课堂是一个富有情趣、挑战、生活化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创建起来的。”因此,教师采取活动化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当“因学论教、以学定教”的理念深入教师心中,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时,每堂课上都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出精彩的学生活动,使课堂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能会挑选一些容易设计学生活动的内容,假如这样的活动设计没有紧扣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学生活动就失去了教学效益。有两个《人行道》(教学目标是“认读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儿歌,能背诵儿歌,在读中感知交通规则”)教学中的活动设计让我们对此有了更深的的体会:

活动一:在熟读儿歌《人行道》之后,教师设计了红绿灯游戏,让学生扮演行人,由老师举红绿灯道具,随着红绿灯的举放,学生时走时停、高高兴兴,但是却偏离了教学目标,整个活动除了玩还是玩,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毫无价值可言。

活动二:在熟读儿歌《人行道》之后,教师设计了边做动作边背儿歌的游戏,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在浓浓的趣味中完成了学文的教学目标,是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的活动。

通过对上述活动的分析,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真正有教学效益的学生活动,一定是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紧扣教学目标的。

四、练习强化目标

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任何一项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科学的练习, 任何一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能力的习得同样需要相应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还要在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一堂目标达成度高的课,练习设计也一定是精心的、有质有量的。我们在练习中最为突出的一点要强化目标达成意识,因为练习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练习的内容和要求是强化目标的关键,练习的度和量是强化目标的保障,练习的形式是强化目标的桥梁。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要把握课标的尺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尽量让练习符合课堂教学目标,能强化课堂教学目标,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小结拓展目标

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中,并非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好的课堂教学小结却耐人寻味,言近意远,能拓展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在课的结束环节,老师们将会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要点,主要方法,重要观点等作一个简单的梳理,或者对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习惯等作一个简要的评价,或者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引向更深、更高的学习境界,无论哪一种小结都必须着眼于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风》一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们一般都设计让学生仿说:

谁也没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谁也没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课的结束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老师在学生精彩的交流中自然结束,有的在下课铃声中草草收场,有的夸奖学生是小诗人,提示要是能说两个以上的小节就更能干了,有的盛赞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课后把自己的小诗写下来,我们将在教室里开展我们班的“小诗人作品展览”„„在众多的小结方式中,我们不难

4 看出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中的小结是值得倡导的,这样的小结超越了对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一般学习,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起到了拓展和强化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策略是非丰富多样的,本文所谈策略的只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而科学创造性地运用提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做到导入直奔目标,流程围绕目标,活动紧扣目标,练习强化目标,小结拓展目标,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实现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参考书目:

1、《语文课程标准》 2006年9月

2、《小学语文教学》 2007的第10期

3、《教育科研论坛》 2007的第7期

4、《小学语文教师》 2007的第11期

5、《小学语文教师用书》 一年级上册、二年级上册

周丽蕊 女,43岁,成都市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研员,成都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近年来有多篇文章获全国、省、市、县

一、二等奖。有多篇文章在在《成都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特刊》、《四川教育》、《教育科研论坛》上公开发表。

第四篇: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后如何达成课堂目标

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后如何达成课堂目标通过这次继续教育,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这门课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更加清晰的知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知道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知道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及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还知道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总之收获很多,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让我学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因为创设好的情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力求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现在我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的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内容,创设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

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家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明助于完成教育任务。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可见教学的情境创设既是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创设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我们在各年级的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性地把书上的结论转变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融于情境中学习。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们要把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情境中发现。

第二,我们要善于用好“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如糜红玲老师讲到的在教学六年级 “轴对称图形 ”一 课 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讲故事引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我们也要善于用好“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例如糜红玲老师讲到的“有余数除法 ”时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尝试分10支铅笔,看分好以后的多余情况来理解什么叫余数。又如,

第四,,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善于用好“创设动态情境”的方法。例如教学小学二年级的直角的认识时,我们要用好书本中的插图,并配合生活中的一些视频,从而让学生从中更好的理解什么样的角是直角。

总之,教无定法,不过良好的课堂结构,好的练习设计,有效时情境创设等等,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们要努力寻找教材中的有用信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真正做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第五篇:“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这一维度由牛春霞、路银珍、倪敏、刘朋志四位老师共同观察的。我们观课小组按照读前、读中、读后、作业设置的教学流程,从“预设支架、学生学习认知反映、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是否具有生成支架”四个观察点对闫老师的课进行了观察。通过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观察,检验学生思维、认知等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检测支架的搭建是否有助于达成学生的学习目标。通过观察,闫老师本节课预设支架10个,课堂实施17个,生成支架7个,课堂上学生的认知反映情况良好、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均为A。

闫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学情做了具体的调查、统计,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根据课堂观察记录分析,这节课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达成比较一致。本课读前学习目标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语篇学习兴趣并了解语篇背景。闫老师预设了情景支架、音像支架、情感支架和图示支架,并在这些支架的辅助下与学生交流,自然生成了交流式支架,并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学习氛围。在读前,闫老师让学生在柔和的音乐中欣赏风景秀美的乡村图片,学生对乡村的热爱之情自然流露。风景图片最后定格在郭亮的乡村生活,学生对郭亮的乡村生活的好奇之心油然而生,从而对进一步学习语篇充满了期待。从学生这些认知反应分析,读前搭建的语言支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篇的兴趣,也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语篇背景,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非常好。

为了培养学生获取语篇主要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在读中环节,闫老师预设的支架有:图片支架、语句支架、语篇支架和问题支架。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之前,闫老师用语篇中重点信息的相关图片及语篇的关联词,为学生搭建的图片支架比较高效。学生在这个图片支架的帮助下,从整体上了解了语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有效促进了学生“获取语篇主要信息”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另外,闫老师对于orchard这一生词的处理也特别好。闫老师不仅呈现了这一单词所在的语句,还提供了图片,培养了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图片猜测生词的能力。

在读后环节,闫老师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为语言输出巩固操练,并预设了图片支架、语句支架、活动支架。通过复述文本,本课的知识得到巩固。闫老师介绍她的一名学生来到课堂,使Let’s say 以及后面的Group work 活动的进行中自然生成情境支架,也就使语言运用有了依托,并提升了运用能力。闫老师通过图片和新语篇的支架作支持,让学生在语篇中划出图片中的信息,按语篇顺序把图片贴在方框中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各组的准确率为90%分析得出,本节课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本环节的学习目标。

本课共有生成支架7个,这些课堂上师生互动中自然生成的语言支架推动了课堂的进行。如在自由朗读课文时,小组内生生之间的互助;在描述图片、语篇输出时,生生之间的自主纠错,都能够帮助部分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也体现了学生对目标达成的自觉愿望。但是在最后评价总结时,我们小组发现各组获得的奖励差别较大,我们建议闫老师在搭建支架时更多一些层次,尽量照顾到每一个组、每个孩子。 鉴于以上观课分析得出,无论是教学设计中预设的语言支架还是课堂上生成的语言支架是合理有效的,是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室质控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苦难岁月世外桃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