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研究。科技馆科普档案本身是重要的知识资源,在知识管理理论支持下,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者应重新探寻档案管理思路,以实现科技馆科普档案资源的增值。与此同时,知识管理与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密切,需梳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矛盾问题。

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1:

基于科技馆发展历程探究其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科技馆是人类先进科技集中展示的场所所在,同时也有着较强的教育引导性作用,其发展对促进人类整体科技水平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科技馆以往的发展历程展开研究,然后透过其发展历程,结合当前时代发展背景,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完善科技馆的基本结构,使其以更好的形态服务于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出其社会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科技馆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纵观科技馆发展历程,其发展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有着较大的联系。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和谐,人们受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对科技馆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对以往科技馆发展历程展开归纳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以及科技馆,每个阶段虽有着相似之处,但其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功能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其既往发展历程展开细致分析,有助于探寻科技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科技馆未来发展创新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1]。

1  科技馆发展历程分析

当前所谓的科技馆是在自然博物馆和科技博物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三者之间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功能上也表现出较多的不同之处,下面对自然博物馆、科技博物馆以及科技馆展开具体的分析。

1.1 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的主要作用是收藏和展示,所针对的对象主要为动物、植物标本。其中一部分作为人们研究所应用,另一部分则向广大人群展示,以供人们参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较为薄弱,但此时期人们逐渐产生认识自然、研究自然的观念,也因此出现了自然博物馆。并在自然博物馆中陈列较多的动植物标本,将这些动植物标本作为科学研究所用[2]。从最初成立的自然博物馆(大英自然博物馆、美国国立自然博物馆)运行情况来看,其中不仅存储有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而且还吸引较多的自然科学家在其中从事科研工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然博物馆的性质,其是集科学技术普及和自然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场所。

1.2 科技博物馆

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研究的逐渐深入,众多科学原理的发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应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对自然环境中材料和能源的应用,制造出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尤其是汽车、蒸汽机、飞机等机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正因为科学技术探索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众多实质性变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着人们进一步探索自然、研究自然,而科技博物馆便是在这种思想和认识下逐渐发展演变而成。人们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科技博物馆中进行展览,既是对自身强大技术能力的展示,也是一种先進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3]。如,德意志博物馆借助于发明家原始的仪器、机械、模型等,在博物馆内部开展科技表演活动,有效展示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同时这种表演展示对科学技术的阐述更加直观,也有助于不同学历阶层的人顺利理解和掌握相关科技知识。科技博物馆是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和补充,在先进科学技术展示上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其在科技展示、教育引导方面仍旧显得较为单一。

1.3 科技馆

科技馆是在科技博物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形成的新的科技场馆形式。在科技馆中不仅展示众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而且还会组织一系列的科技活动项目,使得其在科学技术宣传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如:美国的科技馆与学校教育保持较为紧密的联系,联合学校对学生展开科学技术教育,科技馆在一些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引导上是学校教育无法顺利做到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科学技术教育存在的不足。此外科技馆中还定期举办宣传演讲活动、科技表演活动等,增加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的形式。将科技馆同科技博物馆进行比较,其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展览形式上更加强调参与性,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参观者参与到其中;第二,展览物品中实物和模型较少,更多地以现代虚拟技术和信息技术来展示,展示内容主要以科学原理为主;第三,定期开展科技活动、科普报告活动等。由这些差异来看,现代科技馆更加关注的是科普和教育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参观者的科学技术素养[4]。

2  科技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结合科技馆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主要体现出三方面特点:第一,服务观念不断发生转变,由最开始的单纯展示,到后期的主动宣传;第二,教育科普功能逐渐增强;第三,与科学技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基于这三方面特点,结合科技馆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分析,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

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技馆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素养有较大的提升和进步,对科技馆服务也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现代科技馆在未来发展中应当重视服务理念的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馆理念,改变现阶段科技馆展览为主的服务局面,将广大科技馆观众作为科技馆发展主体,增进广大科技馆观众与展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实质性联系。引入更多先进的展示技术,提升科学技术展示的直观性和新颖性,增进科学技术展示的吸引力,使每个到科技馆中参观的观众都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兴趣爱好的科学技术知识,积极主动的吸取相关科学技术知识。例如:科技馆应当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根据参观群众的资料信息分析其对各方面科学技术的兴趣,然后向其精准展示对应的科学技术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服务作用[5]。

2.2 创新科技馆的教育形式

教育是科技馆的基础任务之一,通过对科学技术进行展示和宣传,其根本目的自于培养参观者的科学精神,提升参观者的科学技术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全民科学技术知识水平的目的。因此科技馆在未来发展中还需将重点放在展示教育上面,丰富展示教育的形式,避免单纯的展示教育,增加更多的启发式教育、参与式教育,积极开展更多科技活动项目,并以较为丰厚的奖励作为吸引,吸引和鼓励更多科技爱好者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项目,以此带动更多参观者热爱科学技术,让更多参观者能够从中受益[6]。尤其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科技馆在教育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既为学校提供科技知识宣传教育的良好场所,同时自身设置专门的科技知识讲座,专门针对学生展开科技知识宣传,从学生入手强化科技馆的教育作用。

2.3 大力发展数字科技馆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馆在未来发展中也需在技术上做出改进与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科技馆,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来展示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从而突破现阶段科技馆展示教育上的地理区域限制,使科技馆能够服务于更多的科学爱好者。同时各科技馆之间能够通过网络共享资源,也能够进一步丰富科技馆的资源数量,从而为科技爱好者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信息。对数字科技馆的优势展开研究,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数字科技馆突破区域、时间、空间的限制,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可以服务和满足更多人群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求,提升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第二,数字科技馆能够以视频资源的形式来展示先进科学技术,这是传统科技馆实物展示无法达到的效果,往往能够带给参观者更加直观的感受;第三,数字科技馆在展示时转变以往静态、平面的视觉思维模式,将科学技术以三维、动态的形式展现,对培养参观者的科学思维有着更大的帮助;第四,数字科技馆能够更好的促进科技馆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网络信息及时收集参观者的反馈信息,能够更好的发现数字科技馆存在的不足之处,对科技馆的优化改进产生帮助。科技馆其本身就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展示和教育,那么其自身在发展建设中也更加应当注重对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应用,数字技术做为新时期大力发展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越发成熟的背景下,将其做为科技馆未来发展主要趋势显得更加重要。

2.4 大力建设流动科技馆

受现有资源能力的限制,科技馆所针对的对象还无法实现全民普及,在偏遠地区、贫困地区无法享受到科技馆带来的科技教育。基于此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大力建设流动科技馆也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能够做为现有科技馆的一种补充,以各地区巡回展览和临时展览的形式来进行,通过科技活动、科普展览等活动来服务于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其灵活性和低投入性,弥补当前科技馆建设存在的不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科学技术普及教育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馆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中,所具备的功能逐渐得到丰富,从以往的单纯科技展示到宣传教育,其在社会环境中的价值逐渐得到提升。基于此种情况,科技馆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不仅需要发扬和坚持以往的一些基本功能,而且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在发展建设中引入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科技馆服务模式、教育功能做出创新,以此带给广大参观者更有价值的信息,提升科技馆的主体功能,激发人们对科学技术积极探索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吴奇.浅述科技馆常设展厅局部优化提升的规划——以重庆科技馆展览教育提升项目为例[J].科技风,2019(4):238.

[2] 刘咏梅.科技馆与科学文化——论科技馆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J].科技与创新,2019(1):116-118.

[3] 葛宇春,张凡华.将科学方法教育引入科技馆展教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3(4):34-42.

[4] 瞿林云,叶兆宁,周雨青.基于学科核心概念的科技馆教育活动案例分析——以合肥科技馆“锥体上滚”案例为例[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8,3(4):21-27.

[5] 徐群群.地市级科技馆科普志愿者队伍招募与管理实践——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J].科协论坛,2018(12):28-30.

[6] 刘咏梅.科技馆的发展与创新——浅论科技馆教育形式的创新[J].科技与创新,2018(24):45-46,51.

作者:吴利丽

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2:

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探讨

摘 要: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管理理论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研究。科技馆科普档案本身是重要的知识资源,在知识管理理论支持下,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者应重新探寻档案管理思路,以实现科技馆科普档案资源的增值。与此同时,知识管理与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密切,需梳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矛盾问题。本文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对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的定位进行了简要论述,分析了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受到的影响,进一步对科普档案管理的优化思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旨在促进科普档案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知识管理;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

进入到21世纪,人类社会正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和信息充斥整个社会。为了更好挖掘和体现知识价值,知识管理作为新型管理模式随之应运而生。科技馆科普档案作为记载人类科技文化的重要知识资源,本身具有较高的知识价值。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科技馆科普档案的增值,需要科技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立足于知识管理对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探寻可行且有效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思路,据此促进科普档案价值的开发与利用,为推动人类科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总体而言,从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提升角度考虑,本文围绕“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进行分析探讨价值意义显著。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的定位分析

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知识共享,更加注重知识现实价值的开发利用。因此,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应注重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通过有效管理实现科技档案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需明确定位,才能够使后续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总结起来,具体定位内容要点如下:

1.科普档案是知识共享的媒介

知识是否有价值,取决于知识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是否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于科技馆而言,科普档案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知识资源的组成部分,详细且完善记录了科技馆在科普展览、科普教育活动过程等方面产生的原始信息。另外,在科普档案管理中,借助有效手段来挖掘科普档案资源的潜在价值,不仅可以促进档案功能的实现,还可以为科技馆知识共享提供载体支持。

2.科普档案是宝贵的知识资源

所谓“科普档案”,指的是科技馆在日常科普教育、科技知识专题教育等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资源,是科技馆宝贵的知识资源。同时,科普教育、科普知识竞赛等,都是科技馆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方式。因此,科普档案是科技馆宝贵的知识资源,全过程见证了科技馆知识管理活动,可通过一种具体方式将隐性知识呈现出来。

3.科普档案是知识产权归属的重要凭证

科技馆围绕科普档案管理工作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如知识宣传教育、科技展览等,都会产生众多新产品、新技术,且这些都是科技馆原创成果,不仅是科技馆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还是科技馆综合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可为科技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此,保护好新产品、新技术等科研成果的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科普档案是科技馆创新成果在研发、申报、结项等整个过程中形成具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科技馆自主研发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的重要凭证,尤其是其中包含的各类专利注册证书,更是为保护科技馆知识产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对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的重要影响分析

知识管理是一个大而广的概念,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可以视为知识管理的一部分。由此可见,知识管理与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之间关系密切。并且,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对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也体现在多个方面。总结起来,具体重要影响如下:

1.档案服务智能化

进入到新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行业中,在档案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产生了良好效果。在知识管理视角下,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注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使用,使得档案服务具有显著的智能化特征。具体来说,在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中,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可实现科普档案电子化处理与数据库保存,能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关键词或特殊符号的简短查询,从而满足科普档案利用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和多样化服务需求。

2.档案利用效率高

基于传统模式下的科普档案管理侧重于档案收集、保存等,未对科普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尤其是在科普檔案潜在价值挖掘方面,更是存在突出问题。而基于知识管理模式的科普档案管理,侧重知识资源潜在价值的开发,以期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目标。在此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深度挖掘科普档案当中具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识,如立足科普档案开发的科普教材,又可以收集成为科普档案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在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理念,可在大数据、智能技术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进而能够大幅度提升科普档案知识资源的利用率。

3.档案保管更加便捷

在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中,融合知识管理理念,使得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在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中。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人员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现有的传统科普档案知识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当中。在此基础上,将科普档案数字化资源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科技馆科普档案信息化管理,为档案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思路分析

知识如同人类发展进程一般,不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在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注重现代先进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践行知识管理理念,为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由此可见,明确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的思路策略非常关键,总结起来具体思路策略如下:

1.革新科普档案管理理念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科普档案管理侧重于知识价值的实现。因此,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对知识管理理念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摒弃传统的重档案收藏而轻档案利用的档案管理理念,加强知识管理理念学习,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与科普档案管理的相结合,建立以档案信息使用者为中心的档案管理服务理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实现科普档案知识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科技馆科普档案资源优势,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科普档案服务,促进科普知识共享,为促进科普档案知识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提供保障。

2.开发利用科普档案知识资源

科普档案知识资源是科技馆知识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其价值,必须注重科普档案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为科技馆提供科技信息知识,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经济收益。不仅如此,还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支持。例如,在现代读物编著时,编著人员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科普档案资源来编排,如为满足当前幼儿阅读需求,可以结合科技馆中有关幼儿成长、健康饮食等数字资源制成幼儿读物,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幼儿阅读需求,还可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更为关键的是既为科技馆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又实现了科技馆科普档案知识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再如,基于科技馆科普档案信息资源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编研,围绕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工作需求,整理相关防控知识,将其打印成册,下发到广大人民群众手中,以此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的防控工作,为我国决胜疫情提供支持。同时,在电视、网络等新旧媒体上进行滚动式播放,即可向社会公众做好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不仅提升了科技馆的公共服务能力,还使得科技馆科普档案知识资源的利用价值得以最大化。总而言之,基于知识管理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应注重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挖掘科普档案知识资源,为提升科技馆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保障。

3.促进科普档案资源共享

知识管理视角下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需注重科普知识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为终极目标,这要求科技馆在实践中,必须建立起共享机制,以此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科普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管理者应深刻认识新时代对科普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在实践中积极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智能化水平,为科普档案知识的综合分析、提取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其次,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与时俱进,树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科普档案资源数据库,并围绕科普档案知识资源利用搭建共享平台,将平台与科技馆档案管理数据库有机结合起来,以便不同用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进行查询、下载等,以实现科普档案知识的互联、共享。这样一来,科技馆科普档案知识资源不仅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还满足了不同档案用户群体的多元化科普档案需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馆科普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做好安全保密工作。针对有著作权、专利权的档案内容,可采取设置访问权限、数字加密处理等方式来保护科普档案知识资源的安全。

4.提升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受众多因素影响,而其中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科普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具备档案专业管理技能、理论知识、网络信息素养等,才能做好科普档案管理工作,分析其原因在于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科普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其管理能力和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知识管理理念的体现。因此,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加强知识管理理念的学习,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和创新管理手段。知识管理者的身份对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管理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科普档案管理工作者人员应具备前瞻性思维,掌握丰富的档案学理论基础,以及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熟练运用各种业务知识展开工作,遇到问题可快速利用已掌握的档案业务管理知识来解决问题,以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技术,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科技馆科普档案结合起来,以期发挥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科普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科技馆应加强科普档案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符合实际需求。在具体的工作中,科技馆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科技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并在实践中积极召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参与系统的、针对性的档案管理知识及技能学习,并结合时代对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强化科普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教育,促使其能够在实践中自觉严格按照具体要求来做好服务工作。在具体的操作中,可采取面对面授课、专题讲座、讨论会等方式,向其传授有关档案管理的前沿知识。同时,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从业者的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档案管理从业者能够在具体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以此不断提升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从业者自觉强化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地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学习,加强自主学习意识,通过线下科技馆实践学习、线上网络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水平,进一步努力发展成为一个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3)科技馆要为科普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供机遇,会选择业务骨干走出去,与外界交流先进经验。不仅如此,科技館也要针对档案管理工作构建有效的考核方案,针对工作中表现优秀者,应采取精神和物质相结合奖励方式,以调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针对档案管理工作中表现较差的人员,应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如果工作表现过于消极,可考虑调离岗位或者是加大惩处力度。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促进科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个人作用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水平,以促进科普档案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馆科普档案工作应与时俱进,注重科普档案知识价值的实现。因此,科技馆科普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在实践中,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并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养和职业素质,同时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注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结合,据此不断提高科普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为促进科普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志平.规范化管理在科技馆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20

[2]梁丽明.科技馆科普专项工程档案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J].兰台内外,2019

[3]秦彩霞.科技馆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 .

[4]梁丽明,刘敏颖.现代科技馆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提升研究[J].城建档案,2018

[5]梁丽明.现代科技馆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广东科学中心为例[J].城建档案,2018

[6]梁丽明.科技馆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J].城建档案,2017

[7]滕克威.如何推行科技馆档案工作规范化与标准化[J].兰台世界,2017

[8]郭 峰.网络环境下的科技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以南阳科技馆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5

(作者单位:滨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作者:邢双燕

科技馆应用计算机技术论文 篇3:

STS视角下科技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的场景及隐患探析

摘 要: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是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循环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加持下,科技馆吸引了大批参观流量,有利于其科普价值的实现。但是,科技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会带来无限真理差、过分追求娱乐以及技术崇拜等隐患,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STS;科技馆;虚拟现实技术;隐患探析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881/j. cnki. 10063676. 2020. 11. 10

一、STS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

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缩写,是“关于科学进步和整个社会更广泛的变化情景之间固有的相互关系的新概念”[1]。1992年,S-H.卡特克里夫和C.米切姆两位教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科学、技术和社会讲习会”上指出:作为交叉学科学术领域的STS包括三个方面,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基于STS的多学科性和交叉学科性,其研究主要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追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整体关系的认识和理解。STS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英国和美国的一批高校内创设了一批STS计划,这标志着STS(科学、技术与社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在这一时期内,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科技运用带来的物质破坏、科技损坏的生态环境等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并激发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对待科学技术主要持批判、反思的态度,强调技术对人的统治和支配,试图从各种角度使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STS学科教育和研究计划开始由英、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这一阶段为STS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兴起并蓬勃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在面对苏联军事对抗和日本经济挑战的背景下,因突如其来的危机感而开始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与前一时期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不同的是,这一时期STS研究关注的焦点更集中在对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伦理反思和政策讨论上,不再一味地反对科学技术,而是要求通过社会的共同参和与监管,对科学技术施加有力、合理的社会控制,从而使之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2]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随着科学革命进入新的阶段,发展科技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目标。基于时代背景和需要,这一阶段的STS开始蓬勃发展,世界范围内出现一个研究高潮,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世界STS领域内富有活力的另一个中心。

二、科技馆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场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数字技术,模拟真实环境,产生与真实环境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的科学技术。1993年世界电子年会上,美国学者布尔代亚(Burdea)和法国学者夸费(Coiffet)提出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三个突出特征:“Immnersion(沉浸)”“Interaction(交互)”“Imagination(想象)”。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上述三种特征能够高精度地对现实世界或假象世界进行模拟与表现,辅助用户进行相关分析,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3]借此优势,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工业设计、医学、交通和文化教育等行业和部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1世纪以来,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逐渐普及,其虚拟化的场景特点受到了众多青少年的青睐。

(一)场馆体验的虚拟化

场馆体验的虚拟化是指参观者不用实地抵达科技馆场馆,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电子設备即可实现参观的目的。这种数字科技馆的建设主要依赖三维模型的建立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平台的搭建,使得参观者不用花费太多的财力、精力便可通过移动终端随意浏览科技馆里的每个角落。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积极开展了将场馆数字化的工作,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等。[4]当前,我国比较典型的数字科技馆有中国数字科技馆、重庆数字科技馆和浙江数字科技馆。同时,一些文化遗产项目积极通过数字虚拟技术增强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如虚拟敦煌、虚拟故宫等项目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游客线上参观,以增强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共识。

(二)展品的虚拟化

展品的虚拟化是指科技馆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一些穿戴设备来实现展品背景知识的介绍,同时让参观者对展品有更深的触觉和感觉体验。科技馆通过脚本的设置、虚拟现实场景的规划以及三维模型搭建等步骤实现展品的虚拟化展示,增强与有课的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上海科技馆第二期梦幻剧场《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与相对论”这个展示主题里,编导把三个时空观作为线索,通过丰富有趣的科学例证来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介绍,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创设特定氛围,以此来让参观者能够沉浸式了解到爱因斯坦抽象而深奥的理论。[5]

(三)服务的虚拟化

科技馆通过人工智能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场馆服务的虚拟化,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让参观者能够通过自助检索了解展品。通过场景化、游戏化的虚拟体验,让参观者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对相关科学技术的知识。例如,浙江科技馆在“能源循环影响”这个展项中,基于数字模型互动、屏幕投影、视频展示及数字化构建等多种技术,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把当前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展现给参观者。[6]这种知识给予的服务方式有别于以往生硬、模板式的馆员讲解,虚拟现实技术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更有利于参观者对知识的汲取。

三、科技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的隐患探析

科技馆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互动的集中展示空间,承担着“科学中间人”的角色,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开发应用,其在科技馆中的应用比例也在逐渐增大。人们在享受沉浸式的新奇体验的同时,却可能由于过分追逐娱乐性而忽视了虚拟现实技术背后的隐患。以下将具体探析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隐患。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无限真理差问题

在虚拟现实技术设备的帮助下,人们既能够感知古时敦煌的辉煌壮丽,也能够体验到真实触感游戏带来的动魄体验。但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馆的主要功能是科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科学普及确实能够利用参观者的猎奇心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但是,通过三维模型搭建以及传感设备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与实物以及亲身体验之间永远存在一个无限真理差的问题,这个无限真理差尽管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但它所影响的是一个大范围的人类群体,从而形成一个拟态环境,影响社会整体的认知。

各个数字科技场馆拥有不同时代的各类展品,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品背景知识或其他内容的介绍时,由于各个场馆存在策划人员知识构成、信息资源获取能力以及技术人员构建三维模型技术高低程度不同的问题,无法对同一时代的展品形成较为统一的认知,从而影响受众的体验以及造成受众认知的混乱。

(二)虚拟现实技术体验过分追求娱乐性

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关注其娱乐价值,而不愿探索研究其历史意义、社会价值等。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的同时,也出现了使用者的娱乐目的大于受教育目的的现象。不可否认的是,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展示技术在当今科技馆的建设中能吸引众人的目光,很多展品设计公司在设计展品的过程中加入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场景的设置时,总会加上游戏、互动的环节,以增强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增加展品的新鲜感。但是,各大科技馆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时要展示的并不是该技术,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吸引受众的辅助品,这样显然已经本末倒置了。

同时,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以及场馆人员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力宣传下,科技馆的参观者原本应该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在此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虚拟现实技术上,违背了科技馆以技术服务于教育的初衷。1948年,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流行品味和组织化社会行为》-文中提出,大众传播具有“麻醉”个人精神的负面功能,大众传播通过滚动播出大量娱乐化的内容,占据了受众的闲暇时间,有理想、有抱负的受众在读完报、看完电视后便到了睡觉的时间。受众沉迷在大众传播提供的娱乐化信息洪流中,即使意识到大众传播带来的弊端,也逐渐变得麻木不仁。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应用具有沉浸式的特征,个人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中,切断了与外在客观物质世界的联系,遵从计算机操控的虚拟意识,这种体验所带来的麻痹感相比大众传播更甚。

(三)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技术崇拜问题

虚拟现实技术对科技馆中存在的基础——实体空间,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数字化场馆体验的出现,使得实体空间在科技馆中的核心地位发生了动摇,不少学者和专业人员面对数字技术在科技馆场所的深入应用,不禁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科技馆的实体空间是否正在消失?科技馆是否还需要实体空间?如果一切实体都能够被虚拟,那么现实该如何存在呢?这些问题都对科技馆中虚拟数字技术的大量应用提出了挑战。科技馆作为博物馆逐渐发展形成的一个藏品展示分支,在我国一直承担着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进行科普教育的职责,甚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支撑。数字科技馆凭借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沉浸式体验赢得了部分人群的青睐,但是借用虚拟现实技术取代科技馆中实物展示的想法仍有待商榷。

科技馆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青少年喜欢追求新奇,对沉迷于虚拟现实技術的不良后果缺乏理性认知。技术崇拜会带来物对人的异化,让人沉浸在虚拟世界营造的幻想中,混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别,这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巨大。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考虑,更应该警惕盲目的技术乐观态度,防止技术成为人类意识的操控者。

四、结语

从STS角度探求虚拟现实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整个社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内系统的影响,有利于辩证地看待技术的发展,认清技术在科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逐渐本位”的互动位置。艾伯特·伯格曼指出:“技术化的意外后果和危险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值得反思和回应。与此同时,文化和道德破坏的更深层次危险并没有引起注意,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对公开危险的关注而黯然失色。”[7]科技馆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给科技馆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有兴趣的受众进行科学体验。但在STS系统论的视角下,应该辩证地看待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馆应用中的现实问题,对科技馆中大量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保持警惕态度。

参考文献:

[1]沈继睿.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2]康文钟.现实在此终结:论数字技术时代的影像艺术[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9.

[3]王艳艳.后现代主义对STS的影响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袁丁华.VR技术在科技馆的运用与前景[J].技术与市场,2017,24 (06):275,277.

[5]殷登祥.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6]赵吉明.VR虚拟现实技术在展品中的拓展应用——以浙江省科技馆台风体验剧场为例[J].科学技术创新,2020 (12):102-103.

[7]赵沁平,虚拟现实综述[J].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09,39 (01):2-46.

作者简介:唐春兰,女,1970年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华灿星,女,1995年生,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作者:唐春兰 华灿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质勘查公路工程设计论文下一篇: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