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能

2023-05-31

第一篇:英语阅读的方法和技能

《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与技能方法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在近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主要在课题的理论支持、应用价值、实验操作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通过调查研究法、实验法、访谈法、实践法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技能方法,同时发掘教材,开拓教材,探索模式,组织活动等方法,初步总结出小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所在和训练的方式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未来将是信息的时代,而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阅读教学在语言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到小学毕业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掌握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到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不仅仅停留在书本,更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教师们往往侧重对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认为正规的阅读训练应到初中或高中才可加以实施。其实广义的阅读能力包括:字、词、句、段、篇的交叉综合运用,他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此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语言的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所以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长期以来,我强烈感到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低下已经是个普遍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个人认为是现行的小学英语教学并无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方法模式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 在我个人近两三的教学中一直有意识地渗透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训练,这让我看到在小学中高年级规范实施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本课题开展的《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中技能方法训练与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

二、概念界定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语言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阅读,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以及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和运用,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的技能方法,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或汲取的支持阅读目的达成的方式方法。从方法上分为:朗读、默读、泛读、精度;从技能上分为:略读、跳读、猜测、预测、推测、慢读、指读等。阅读的技能方法是影响阅读效果的三大非语言因素中最关键的一个。

阅读兴趣,是阅读者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渴望主动阅读的主观意愿。阅读兴趣与阅读材料的内容和难易程度有关,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有关,与学生掌握的阅读技能方法有关,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影响阅读兴趣的关键措施有三条:生活化的阅读情境、难易合适的语言材料、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阅读内容和目标(见课题研究方案)

四、目前主要研究概况

(一)、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把握方向

2009年课题研究伊始,我对学生开展了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从阅读时间、阅读意向、阅读方法等方面设计了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现有阅读无趣、无法

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问题上还缺乏适当的手段,致使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教学乏味

阅读应该是学生享受文学作品的过程,但目前阅读教学侧重于“讲”、“练”式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课堂变成了接受知识、认识生词的课堂,他们不再将英语阅读当作一种学习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学习单词和语法的手段。此外只有一本薄薄的英语书作为阅读教材,学生很难再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阅读篇章,这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大打折扣。

3、评价失衡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但实际上,目前市、区英语教学、教研现状明确摆出: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强调结果,考核与教本脱节、考核与学习脱节、考核与学生发展脱节;词句、语法占的比重较大,语篇理解比重较少。给结果定质定量定人数。这样的考评标准让师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趋于被动发展,无视个体差异,使原本作为语言教学之首的阅读教学难以展开,评价失衡严重。

4、需扩大小学生阅读量

此处所称的“量”一是指所读读物的数量,二是指阅读涉及面及类型的数量,亦即指通常所称的“阅读量”与“阅读面”。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要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只有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知识,才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5、需要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调查、访谈显示我们的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不清楚阅读一篇语言材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他们有的用嘴唇阅读、有的用手指阅读、有的甚至不会处理材料中的生词,因此研究就要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学生推荐,使他们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的阅读信心。

(二)、通过材料挖掘,驱动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1、课本材料阅读过程的研究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每个单元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这些内容串起来刚好是一个完整的话题。同时,课文是学生掌握词汇、语音、语法的综合性材料,是教师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首选材料,阅读课文从而成为培养阅读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不少小学教师把课文的精读演化成了“扫雷行动”。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他们和学生一同将课文中的生词、生句及语法知识逐个攻破,然后再让学生回过头来看已经扫清障碍的课文。虽然这种方法也不失为阅读训练的一种,但如果几年来教师至始至终都是如此做法,损失的是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思考、探究的机会。我在教学中一贯坚持整体呈现语篇,一般分为三步走: ①、快速阅读中,教师提出简单问题,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的方法,整体理解语篇的主旨大意和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有关信息的能力。

②、细读过程中,教师提出具体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讨论,在文中寻找相关答案,同时对关键语言形式和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运用。

③、语言输出可设计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2、挖掘教材内部资源的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对学生拓展性的语言训练,其间发现,学生对自己有所了解的事物更具探索欲和求知欲。例如在《牛津英语》5B册书中有一篇介绍昆虫的文章,在教学完课文后的拓展环节中,我辟出一段时间,设计了一个阅读训练项目:让学生把屏幕右边的6个昆虫图片与左边的6段关于它们生活习性的描写相连。另外又增加了几段未学过的昆虫的描述,教师提示生词,让学生根据阅读所得,猜测它们是什么昆虫。(当然描述的语句延续本文中的主要句型)。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兴趣昂然,积极阅读,整合知识,力求猜中答案。他们既品尝到运用所学完成任务的喜悦,又学会了更多昆虫的生活习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3、改编课本语言材料的研究

小学课本中的语言材料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对话式的,而学生在将来(包括目前试卷命制中)要面对的大多是段落、篇章式的阅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将对话材料改编成篇章材料进行阅读比较,对学生的句型转换、人称变换、单复数变化及时态变换等综合知识有着巨大的训练价值。

例如在教学《牛津英语》6B教材中的“It’s was there”单元时,句子的过去时是教学的重、难点,但可能由于情节需要,教材中出现的过去时的句子排布得较凌乱,特别对于后进生,不利与他们对文意的完整理解。考虑到这种状况,我在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完成由课文对话内容转述而改写成的段落填空。一篇以“过去时”贯穿前后的“新”课文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让学生看着“新”课文归纳过去式的构成,比较单复数的变换,进而复述。整个阅读训练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学生在学着改编课文的同时,提高了阅读能力,学到了语法知识,告别了“课本至上”的教学观念。

4、开拓课外补充语言材料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阅读材料是读者正需要的,便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实践中,我证实足量的阅读训练和信息输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除了书本知识外,可以额外加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能为教学服务的阅读材料。

例如我在教授6B一单元时了解到学生对这个外国的“鬼节”感到陌生又新奇。根据学情,我在上课开始就给他们呈现了许多关于万圣节风俗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下节日期间人们的活动内容。然后我又给出了一段文字,涉及到万圣节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并且还为里面的生词专门提供中文注解。我给出的任务是:在阅读这段文字之后,完成教师给出的判断题。一篇小文章的阅读训练,解决了冗长的课文背景介绍,丰富了文化内涵,还提前预习了课文中的重要词组。

5、“班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

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教材的内容有直接关系。考虑到牛津英语教材的独特性和局限性,又考虑到市面上纷繁复杂的阅读材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据卡拉克的“理解学说”,我编写了《英语拓展阅读》中级篇和高级篇。在词汇量和内容的趣味性、故事性上进行了打磨,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感觉有以下优缺点:

(1)生词量过大,学生没有学会查字典,比较依附于老师。 (2)内容富有趣味,学生有阅读的热情。

(3)高级篇材料前后一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4)内容涉及面不够,学生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量不足。

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我将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拐杖——查字典”的技能。同时修改、拓充阅读内容,与“drama 合作教学”相结合,从分利用好“班本教材”,开展阅读教学。

(三)、开展阅读技能、方法的策略研究

在研究前期,我对初中的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初中的英语阅读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已经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模式。但这样的阅读模式用语小学教学显然是需要改进的。所以我通过实践课堂,尝试、构建出适合小学生的阅读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

这种策略有助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它的特点是:

教师导入—学生感知 → 学生精读,教师讲解 → 巩固操练,内化语言 操作过程:

(1)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A Big Turnip》时,老师先用图辅助动作讲述了拔萝卜的故事,由于这篇故事学生们都耳熟能详,而且有些语句在故事中反复出现,因此他们不但表现出很强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在模仿老师做动作。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 question 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3)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如牛津教材中有“Hobbies”这样的主题。根据学生对周围的人物感兴趣的特点,我们选了两篇关于家庭成员和同学的小文章,让学生们阅读。虽然涉及了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但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是他们所熟悉的内容,爸爸喜欢干什么,妈妈喜欢干什么,同学擅长什么等。因此学生容易理解,看起来也并不感吃力。接着老师就文章中的语法点、时态稍加点拨,学生很快掌握,在表演时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穿插一些阅读材料和牛津教材中的内容和句子结构。

2、主动参与型策略

它的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点是: 自读理解 → 交流讨论 → 小结巩固

这种教学策略比较适合高年级,一般选择的阅读材料语言难度不大,接近所学的内容,并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以上两种皆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第三种则适用于课外阅读。

3、自主开放型策略

这也可以称之为弹性阅读,以课外读物为本,进行阅读教学。此方法一般在高年级使用。可以有两种安排:一是腾出课堂教学的 1/3时间用以自读,教师提供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材料自由地阅读;二是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阅读的内容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是课堂所学的延伸。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使学生逐渐获得独立阅读英语的能力。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后,学生还可以对即将要学的牛津教材做好预习工作。

(四)、学习初中阅读模式,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模式教学

1、“读---说---写”的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在高年级有多种教学模式,这里要介绍的是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比较多的一种,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操作性。其基本的教学程序如下:总--分—总,也即是读---说---写的教学模式。第一,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第二,在通读文章之后,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第三,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作进一步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第四, 阅读后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

2、“听—说—读—演”阅读教学模式

中年级英语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初步形成的两种教学模式:

模式一. 对于内容文字难度不大的文章,我们以听→说为主线,并以分→总的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流程图如下:

Start是语言环境的创设,即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通过Pre-reading Activity,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帮助其找到阅读定位。

Language inputs可有words、phrases或sentences。教师在一开始就进行语言点的输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并掌握重要词汇。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从机械性操练→到意义性操练”。机械性操练是从语言的表象出发,解决语言的认知。意义性操练是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出发,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Passage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全文理解,再进行语言点的讲解。我们经常采用以下步骤:

a. 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

b.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 c.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

Output阶段,我们做到让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帮助学生的语言组织和积累,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具体方法有:

a. 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b.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 c.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模式二. 对于内容难度较高的文章,我们以听/读→说为主线,即“总→分”的方式进行教学,更好使学生掌握听、说、读的技能。 教学流程如下:

在模式二的教学中,对于某些相对应的教学步骤我们基本可参照模式一的方法进行。只是,由于有些阅读文章难度较高,我们就没有start阶段的教学,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让学生直接听或读,一开始就直接接触到文字。 初次阅读passage时,我们提醒学生划下范文中的生词、难词,并试着根据上下文推断词的意义,并让学生获得general ideas,。我们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内容组织语言回答教师的问题,来检验学生是否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 教师作为指导者可根据作品风格采用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范文中的生词或难词,在中年级我们主要通过创设真实机语境进行Paraphrasing,或采用Body Language,也可给出Definitions/ Relevant Examples and Models,有时也和学生共同使用工具书来解决文中的新词。最后的Output, 即阅读反馈阶段,我们采用以下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a. 变换人称使学生Retelling。

b. 让学生对文章进行Silent Movie(配音)或Role Play(表演),配音是最基本的朗读或背诵,表演是学生内化成自己语言后的输出。

c.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内容进行扩展或改编。

d. 给出另一篇相同形式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自行完成,以巩固学生前面的阅读学习。碰到新词可借助于工具书。

每篇范文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播下完成学习。教师一般是在墙报的English Corner处公布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检验阅读成果,这样其实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五)、通过合作式文化知识阅读,满足学生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开展各种英语阅读活动是提高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本学期我围绕“小组合作、文化阅读、实现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展活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所述,学习活动是一种满足需要的过程,氛围基本学要和心理需要。高年级学生对于认知、理解、说明、自我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相对增强,他们对于英语学习远远不满足于书本知识,他们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世界的知识。所以本着对学生需要的理解,我以小组合作活动为抓手,精心开展文化阅读教学。比如在牛津小学英语中不乏文化线索,它们涉及万圣节化妆舞会,圣诞节赠送礼物,或者英美国家的诸多人文习惯等,我以此为契机,赠予文化阅读材料,四人合作小组,一人解决生词、一人归纳整理内容,一人朗读、一人表演,好、中、差水平学生人人有任务,人人实现自身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反复操作几次,我欣喜地感到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和技能方法培养均能在这样的活动中得以实现。我准备延用这样的思路开展学生合作阅读(通过Drama活动,探索深层次英语阅读教学),这将成为课题第二阶段的研究目标和手段。

(六)、有待后续研究的问题

1、缺少阅读“工具”

学生缺少解决语言材料中生词的“工具”,生词成为阅读最大的拦路虎。在下阶段研究中,首先必须教会学生查字典,为实现“自助”阅读打基础。

2、语篇阅读层次挖掘不深

语篇阅读停留在“读懂”的基础上,对于“输出”运用不够,实事求是地说,教师仍然“牵着学生走”,学生还是缺少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初步设想在下阶段通过Drama训练给予学生更大的运用语言的空间。

3、评价有待确立

学生阅读仅凭兴趣是不够的,必须形成一定的评价体系,以促使其长期的、可持续地不懈努力。而这种评价必须有激励性、公正性、开放性。初步设想在下阶段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供评价的平台。

(七)阶段研究成果

1、探索出阅读材料使用的有效途径,编写“英语拓展阅读”班本教材

2、形成阅读教学的“师生互动策略”、“主动参与策略”、“自主开放策略”。

3、探索小学阅读教学模式,形成“读---说---写”的阅读教学模式、“听—说—读—演”阅读教学模式、

第二篇:2014考研英语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汇总

通篇阅读文章后,了解文章大意后在浏览问题——在文章中定位并确定问题答案,这是一般人做题的方法,也是较为保险的做题方法。但是,每个人有不同的阅读思路和习惯,特别是考研英语时间紧凑,有时候不得不考虑一些阅读和解题技巧。因此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首先,介绍常见的一些阅读顺序和解题方法:

一、在阅读文章之前先浏览题目的题干,大致了解考查哪些题型以及重点,接着阅读文章,在阅读过程中牢记题目并随时画出重点,之后直接做题。

这种阅读做题顺序的优势在于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读,因此对文章相关部分会更加敏感,做题的精确度也更高。但是这种方法因人而异,对一些考生来说可能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为他们先要读题目,之后读文章,再之后做题时因为不确定又返回原文找答案,反而导致步骤更加繁琐。

采用这种方法的考生要注意,一开始只需要阅读题目的题干,千万不要读所有的选项,一来费时间,二来那些干扰选项可能还会影响阅读文章时的正确理解。

二、直接以问题为切入点,并不阅读全文。

每做一道问题,回到原文用扫读法寻找答案。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节省时间,但缺点在于考生无法对全文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中心思想题上容易出错。此外,对于细节题的把握也有可能因为对文章的不熟悉而定位错误,从而选出错误的答案。这种方法对考生的扫读能力和整体英语阅读能力的要求颇高,考生应当谨慎使用。

三、不读文章,只做题目。

这个手段只有在时间紧迫、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用,此时考生由于没有时间来阅读全文,只好凭猜测和自己平时的积累以及背景知识来勉强做题。一般情况下不建议采用这种做题顺序。

其次,文都考研为大家总结不看文章但看选项就能选出答案的技巧:

1、最基本的,第一篇文章的第一题一般不选A,不信就翻翻历年真题的答案。假如你是命题的人,你也不会把第一道题的答案放在上来就能选中的位置上。

2、答案在意思相近或相反的选项中。

3、有always的选项不选。

4、有be of……的选项是答案。因为那个句式比较特殊。

5、有极端词(only/must/obveriousl/no等等)的选项不选。

6、注意is的绝对语气以及注意may/should的缓和语气。

7、关于处理态度题,记住这个:有客观选客观,没有客观选乐观,没有乐观选谨慎,没有谨慎选惊讶。有了这个,历年一切态度题几乎可以不看文章搞定。

8、这是一条让你检查一篇文章的五个题目整体的对错情况。看看,连对错都能自己看出来。记住两条,

一、五个答案不能只限两种字母选项,比如 BBDBD,ACACA这种。

二、没有三个连续一样的答案,比如,AAACC,BBDDD这种。如果你发现你做的那篇文章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其中肯定有错的。

以上八条仅供参考,具体还需要灵活运用。

我们总结了这么多,希望能帮你在2014考研英语备考中增添一点力量。2014考研的同学加油!

第三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究

初中英语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英语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对学生英语的终身学习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要让学生在初中这一阶段,适时学好英语,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技能,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了。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个人的探究。

一、重视对学生正确阅读习惯的培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接触阅读技巧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一开始对于阅读技巧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在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很少会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养成自己的正确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注意,并及时地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要从学生阅读的小细节抓起。比如,教学过程中,我会先从课本入手,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懂的生词等不要急着查词典,而是联系上下文情境,自己摸索,看完全文。在通读了课文后,再利用字典,查自己不懂的生词的意思,看看跟自己通读时的理解是否一样,如若不一样,那刚刚自己通读时,是不是理解错某个句子等,这就让学生在平时养成“遇到不懂的词汇,先自己通过上下文理解,而不是一遇到生词就想依赖词典”的习惯,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新词的记忆更加深刻,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更有利于避免他们在考试中遇到难题就慌张失措。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阅读技巧。

二、重视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课内学习的辅助。英语的学习,一方面,离不开对课内知识点的刻苦钻研和温故知新,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课外知识的拓展。拓展英语课外知识,英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桥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个环节,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重点,由此拓展到课外的知识。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授了关于flower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回去查找关于各种花的英语阅读材料,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阅读材料,并进行相关的积累,可以联系课内阅读的知识,并在下一次课进行分享。通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巩固学习在英语阅读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又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英语知识,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英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英语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并重视课外英语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英语知识。

第四篇:阅读快速的方法和技巧

阅读理解部分的分值占整个试卷分值的很重,阅读速度的快慢、对文章内容理解掌握的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顺利通过英语考试。现在英语考试的时间特别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慢慢琢磨,必须要实现英语快速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使参试人员焦头烂额。有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呢?多年来,在对英语水平考试辅导过程中,着重加强他们快速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英语快速阅读的能力。使阅读活动具有更大的效用值,产生更高的效率。希望这些经验能对所有英语考试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么,什么是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就是以较快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方法、高效率地阅读材料,以便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一、进行快速阅读的必要条件

进行英语快速阅读的必要条件是:基本知识、语言基础、阅读技能、快速阅读不是一种孤立的能力,它必须以了解一

定的基本知识为先决条件,以具备一定的词汇和基本语法为基础,还要掌握一些重要的阅读技能。如果没有语言基础,阅读材料通篇都是生词,语法难点很多,即使掌握了一些快速阅读的技能,要快也快不了。反之,如果只有语言基础知识,而没有阅读技能,要想读得快,读得多,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对材料的内容缺乏基本常识,即使语言基础好,并具备阅读技能,也不可能“快读”,只能“慢读”。

基本知识主要是指的是所涉及英语的专业知识,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想把内容理解透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语言基础知识主要指词汇量和句型结构。要有一定的词汇量。这包括两部分,一是公共部分,二是专业部分。我认为公共英语部分至少要达到4,000个单词量,而专业部分最好要有1,500个词汇量。要有一定的句型分析能力。英语文章最大的语法难点是句型,句型中的难点是定语从句。一个句子很长,往往是由于定语从句连环套在作怪,定语中套着定语。这样的连环从句表达专业概念非常严谨,却给我们阅读带来困难。因此,我们要能够进行层次分析,准确把握各从句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同时,要了解词性的变化,名词的动用和动词的名用。至于时态等其它的语法现象对我们具备一定语法知识的参试人员来说,基本上构不成多大障碍。

二、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所谓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精读和泛读能力。然而,英语阅读中,速度是人们最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阅读一般都是快速阅读、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可以更广泛、更大量地阅读资料,猎取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通过大量阅读,频繁地接触语言材料,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或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汇,进一步熟练阅读技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三、快速阅读的速度与理解的关系

现在许多参试人员平时学习中对英语快速阅读的认识不足,他们无论看什么英文材料,都只注重理解而不注意阅读速度,因而阅读的效率、水平都难以提高。这样一来,处理好阅读速度和理解之间的平衡关系是我们值得认真对待的一个实际问题。速度太快,理解上往往出现很大的困难;速度太慢,又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中,我认为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筛选阶段。在我们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首先筛选出对我们有利用价值的。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可达800个字符,重点放在文章的标题和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上,基本上可对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图有个20-30%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快速阅读阶段。就是说对我们已筛选出的信息作进一步的遴选,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可保持在500个左右字符,达到70%的理解,再从中挑选出对我们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来,然后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精研阶段。这一阶段,要达到90%以上的理解,力求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融会贯通,根据其利用价值进行取舍。本文主要讨论第二阶段,限于篇幅,对其它两个阶段不作过多陈述,但也可参照本文的观点。

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初期,理解的降低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继续以此速度读下去,就会发现理解会渐渐回升上来,达到原来速度时的理解水平。这里有一点必须注意,在理解水平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至少要达到70%的理解)时,不要继续加快阅读速度。这二者的平衡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不能过多的注意其中一项。我们应该明白,一分钟读400字符且达到了70%的理解比一分钟读200字符而达到90%的理解率效率高得多。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减少一些不必的担心,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快速阅读的能力。

四、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1.阅读行为习惯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克服行为上某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1)出声读。因为眼睛的移动速度比舌头动作快。出声读不但影响速度,而且会分散一部分精力去注意自己的发音。

(2)逐字读。许多常见词,如功能词,不需停顿单独理解。

(3)默读。虽然没有大声读出来,但在脑中一字字读,也会影响速度,分散精力。

(4)指读。以手指挨个指着读,有碍理解和速度。除非手指飞速移动,引导眼睛快看。

(5)回读。眼睛回向移动,寻找先前读过的信息,而不是继续读下去以获取完整的概念。

2.阅读中心理因素的影响

阅读时,除了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外,还要注意克服一些影响阅读和理解程度的不良心理因素:

(1)期望值过高

希望一次阅读就掌握所读材料。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阅读时的心境,也使得视觉器官和大脑都不能集中于阅读过程本身,阅读的效果自然不好。

(2)过度重视阅读方法和技巧

由于阅读过程中过多思考阅读的方法、技巧等因素,而忽视了阅读材料及阅读本身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会使我们注意力分散,阅读的兴趣自然大大减弱。

(3)思想开小差

对文字视而不见,翻了许多页,但脑子里仍一片空白。这样就降低了我们的注意力,影响了正常思维。

五、快速阅读的方法

面对繁杂的英语,要提高效率,就要有一定的方法。我认为唯有以泛读为基础,进行快速阅读的培养,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具体说来,要发现对自己有利用价值的信息,需要掌握如下方法:

1.推测(prediction)

阅读正文前,就标题(如果有标题的话)来合理推测资料的大概内容,也可在读了

二、三段之后预测下段内容。这对快速理解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及推测出生词的词义范围有积极的意义。因为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现象太普遍了,一个单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往往含有不同的意思,甚至有的单词在同一专业领域在其意义的具体把握上也有细微的差别。 2.关键词句(key•word•andtopic•sentences)

在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抓主要的词句,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从而正确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到是否对自己有利用价值。

3.略读或浏览或跳读(Skimming)

Skim有掠过的意思,又有从牛奶等液体上撇去的意思,转意为“快速掠过,从中提取最容易取得的精华”。用于阅读,或译为略读,或译为泛读,似乎都未把其细微的意思译出。而这种读法却包含有原词的所有意思——快速读过去,取出读物中关键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读法理解为快速浏览课文,领会文章大意。一般而言,通过标题可知道文章的主题。对文章的首段和末段要多加注意,以便发现作者的观点。

4.查阅(Scanning)

Scaning的意思是扫读或查阅,是快读或速读的一种。Scan就是通常所说的“扫描”。其特点是快,但又要全部扫及。Scan这个词的词义似乎矛盾,它既可以理解为“仔细地审视”,也可以理解为“粗略地浏览”。这种情况倒成了扫读的绝好证明。从形式上看,扫读是粗粗地一扫而过,一目十行,但从读者的注意方面来看,却又是高度的集中,在快速阅读中仔细挑出重要的信息。因此,查阅可以理解为迅速找出文章中的有关事实细节或某一具体信息;有时要找出某一个单词或词组,如人名、地名、日期、价格等;有时要找出文中所述的某一特殊事件,而这一事件可能是由一个词或短语交代的。若不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的细节恐不易发现。

5.速度变换(Readingrate)

我们要意识到阅读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也就是说,即使同一个人阅读同一份材料,但由于阅读是一种有相当心理负荷的脑力劳动,因此在开始、中途和结束时的速度不可能一样。读物的体裁和难度不一样,阅读的速度也不同。我们不要过分焦虑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随着速度的提高,理解的程度都有所降低,所以我们应认识到阅读文章时的速度是可以调节的,只有合适的速度才可能获得快速准确的阅读效率。

6.阅读习惯(ReadingHabit)

从主观上要能克服注意力容易分散即所谓“思想开小差”的毛病,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客观上克服各种无意中形成或由来以久的坏习惯,如摇头晃脑,抖动双腿,玩弄纸笔,念念有词等。这些“小动作”,也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思考,降低阅读速度。

六、怎样培养快速阅读的技巧

读外文书籍要做到“一目十行”。

1.视幅要宽

意思是每一眼看的词要尽量的多。我们阅读表面是用眼睛看,实际是用脑子读,眼睛只是起了照相机镜头的作用。努力使自己的眼睛变成“广角镜”,把尽可能多的词能一眼“尽收眼底”。

2.视时要短

意思是第一眼和第二眼之间停顿的间隙要尽量短。我们阅读时,若视幅相同,谁的停顿时间短,谁就能读得快。

3.意群要长

即在每个视幅中不是让你把很多的单词都收进脑子,而是要善于从中摄取有意义的词组,这个有意义的词组就是意群。极慢的读者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视幅就很窄,句子中间的停顿就多,而频繁的停顿必然妨碍正常的理解。快速阅读者是半句或一句句地读。视幅大大加宽,停顿的间隙少而短,获取的都是有意义的词组,因而理解全句或全段就能做到水到渠成。 4.利用上下文猜生词

充分利用上下文给出的线索,有些生词的意思是可以猜出来的。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法:

(1)利用定义的线索

在生词出现的上文或下文,有时能找到对它所下的定义或解释,由此可判断其定义。

(2)利用同义的线索

一个生词出现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与之同义或近义的词,它往往揭示或解释了生词的词义。

(3)利用反义的线索

在某一生词的前面或后面有时会出现它的反义词或常用来对比的词语,由它可以推测生词词义。

(4)利用常识猜测词义

有时一句话中尽管有生词,但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判断生词的意思。

(5)利用等式或符号猜测生词

一段话后面有时会给出一些等式或符号,如前面的话中有生词,由后面的等式或符号可疑猜出生词的词义。

总之,利用多种方法猜测生词词义,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者应当掌握的好方法。

七、结束语

英语快速阅读的培养不可能一天就学会和掌握,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的出发点在于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在考试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有意识地按照精英特快速阅读的要求进行大量的训练,制定出计划和严格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只要持之以恒,必然会见效。

第五篇: 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方法

1,学会精读:多阅读可以丰富大脑,美化心灵。

2,选择性读书:有的精读,有的远离。选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 书籍

3,学会写读书笔记:读书做到眼到,手到,心道。做好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

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原文,提纲式摘录,写读后感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首先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努力寻求阅读的机会,从中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课外知识。教学时我会有意识地进行课内知识延伸,课上穿插有关的文本背景和作者介绍等资料,在拓宽他们的视野的同时介绍有关的物,让孩子们自己去补充,促使其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就课文内容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过程,穿插了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课后我问到“同学们还想了解文中人物的趣事吗?请你看一看名著《三国演义》吧!”这样一来,学生就对故事有“意犹未尽”之感,从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同类主题读物的内容也可以在课堂上推荐,如:针对《老人与海鸥》和《最后一头战象》都是关于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课文。教学后,我趁学生对此类课文的兴趣还在,便推荐他们阅读《我的生动物朋友》和《第七条猎狗》等读物,从而让他们增进更多的课外知识,延伸课堂教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此外,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我还会交流对阅读资料的读后收获和感受,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冲动和热情。

2、听故事激趣。借助听的力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但听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点,多给孩子讲书籍里的故事,从耳濡目染中提高孩子从书中寻找知识的欲望。每天,我会利用午读的时间,从《小故事大道理》和《格林童话》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中找两三个幽默有趣的小故事,读给孩子们听。学生很快就进入故事情节中,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便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可以看到,里面还有其他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让学生把听“书”的兴趣转移到看书上。

3、掀起班内课外阅读热潮。阅读氛围的凝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锻炼其表达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于是我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努力创造

在班级里,我除了每周推荐两本书籍供阅读外,还让他们自带各类课外读物,与同学一起交流阅读。为了扩大阅读面,我倡导全班生共同合作建立图书角,定期更新书目,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阅览书籍。除此之外,我每两周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给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的机会,让他们借此推荐自己喜欢的读物,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的阅读成果得到了展示,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中让他们从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进而激发他们继续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书

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一本好书,能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能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能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而对于小学生,由于受到认识能力不高,辨别能力较弱,自觉能力较差的影响,很容易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对此我们教育者有责任给学生提供卫生的精神食粮,尽力避免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带有负面影响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们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如何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读物呢?对此,我是依据这几点标准衡量的:

1、思想要健康,适合学生年龄的认知水平的。

2、内容要有趣味性,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尊重个性发展,学生各有差异,喜好也各有不同,我们鼓励孩子自由发展。

4、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三、授予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指导,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具体来说,我在教授学生理解课文词句方法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把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文本词句的能力。期间,我会鼓励学生摘抄优美的词句,写读后感受,通过上下文的意思理解难懂的句子或词语,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困难,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中,速度的把握也是关键。一般说来,阅读分为:精读、默读、速读。读者能根据文本的类型和自身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方法。

1、运用精读法进行课外阅读。也就是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技巧等。这种学习方法适用于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如在学习《唯一的听众》一文时,我注意让学生通过“我”在得到老人鼓励前后的心理活动和环境的变化,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课文的中心。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通过人物内心活动描写去了解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方法后,便要求他们活学活用,自读类似课文,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作文中。

2、默读是课外阅读中较好的方法,因为这有利于读者归纳内容,形成整体的感受。教学中,我会向学生两种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一种是“遮盖速度法”用一张白纸放在书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防止上下行内容的干扰,提高阅读速度。另一种是“限量速度法”就是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定量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在授课中培养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训练,有利于课外阅读量的增加。

四、保持课外阅读的自觉性

好的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还会授予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由于缺少教师的检查和监督,处理不好会容易出现虎头尾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我想,首先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我利用家长会、家庭联系等方法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与家长取得共识,得到家长的认同。具体操作是请家长做好监督、检查、签名的工作,及时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是作业上相应减少书面作业,增加阅读内容。我把平时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列入课外阅读水平的计算,以此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最后是完善奖励机制,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我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和投稿,并进行相应的奖励。

总之,要推动课外阅读的步步深入需要我们在利用课内所学指导课外阅读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方法。从长远来说,良好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关键,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能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的孩子能自由地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学习本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一分钟即兴表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员工礼仪培训记录下一篇:医院应急预案演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