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原则财务会计论文

2022-05-0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计量原则财务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围绕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的原则展开论述,指出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应该服从并服务于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中心目标而不是拘泥于条条框框的禁锢这样一个思想。这是因为,现行的会计准则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面,故有待改进。

计量原则财务会计论文 篇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

摘要:会计计量作为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企业会计信息提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计量模式,做好会计计量工作一直是会计工作领域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公允计量模式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会计计算 公允价值 计量模式 会计工具 缺陷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世界经济陷入一片低迷,各国经济迅速衰退,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模式,在这次经融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给各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这也从侧面暴露出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即它仅仅反映了资产的市场价值,而没有反映出企业的内在价值,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助涨助跌的作用。要想保证会计计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企业管理者必须科学认识公允价值的内涵和特征,并认真分析公允价值理论和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以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内在价值和经营成果。

1 公允价值理论存在的缺陷

关于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给出了具体的解释和描述。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就是指在公平交易环境下,双方当事人秉持自愿原则进行资产交换或账务清偿的金额。此后,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也对公允价值做出了定义,与此定义大致相同。1984年,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详细地列举出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随后,该委员会又在其发布的第7号财务概念公告中明确了公允价值与这五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其属性与公允价值存在内在一致性。在初始确认环节,若会计人员缺乏相反证据,则通常将已收或已付的现金或等价物视作公允价值。一般地,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均计入公允价值之列,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也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算标准。

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其房贷违约率呈直线上升,各种房屋资产抵押类证券价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被迫对其进行强制计提减值,资产账面价值大幅度下降,进而拉低了资本的充足率,使整个资本市场陷入资产减值的恶性循环当中难以自拔。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演变,一些利益相关者纷纷开始指责和抨击公允价值,说明其本身固有的缺陷与不足。一是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波动而发生变化,其价值的变动范围较大,在对金融资产进行计价时,容易导致账面价值大幅缩水,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容易引发市场恐慌。二是公允价值并不等同于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二者存在较大差距。有时甚至当证券市场的市场价值持续下跌,一些金融机构处于盈利因素考虑仍按照原来的公允计量会计要求进行计价,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损失。三是当证券市场严重失灵时,大量证券持有机构无法跟随市场价格做出变动,同时缺乏实务性的公允价值确认指南,导致证券公允价值确认失衡。随着公允计量模式陷入困境,我们必须积极分析和处理公允计量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2 现行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存在的弊端

总体来看,目前现行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中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2.1 现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易受市场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反映资产内在价值。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范围的进一扩大,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美国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它仅仅将公允价值简单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环境下,市场参与者出售一项资产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没有突出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性。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作出了如下定义:公允价值即会计计量模式下,交易双方按照公平交易原则支付的资产和负债金额。简单来说,公允价值即为实价。通常情况下,在一个交易活跃的市场中,市场报价可以被积极应用于公允价值确定;在交易不活跃的市场中,交易双方可以积极参考近期交易价格或其他相似资产评估或负债市价最终确定公允价值。当两种情况都不符合时,会计人员可以根据技术评估方式确定公允价值。此外,该准则还明确规定,在后续计量活动中。公允价值可以用于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租赁担保余值,并将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统一计入总的损益当中。经济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当市场经济发展较好时,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衍生工具会随之出现价格上涨情况,投资收益率大幅上升,利润水平上升;当市场经济陷入低迷时,企业资产价值和投资盈利下降,其股权企业也受到牵连。因此,公允价值具有两面性,对企业发展影响巨大,但它扭曲了资产内在的价值,违背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

2.2 现行的会计准则有关规定未能充分反映企业资产整体价值。具体来说,企业的整体价值主要由有形资产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两部分组成。因此,会计准则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方法进行内在整体价值测量。但目前现行的会计准则中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准则仅仅反映了资产价值,而没有对成本核算中的负债情况做出详细明确的规定;二是历史成本计量法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明确提出了处理坏账和跌价的要求,却没有对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转换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三是企业的整体资产数量主要取决于现金流入量和盈利能力,而不是单个资产的简单累加。因此,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企业应该用整体资产公允价值减去负债公允价值,所得差值即为企业的实际资产。但目前会计准则尚未对此做出说明与解释。

2.3 现行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合并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反映的对象通常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合并财务报表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但是,目前合并财务报表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题:

首先,合并财务报表不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要求,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从法律关系来看,母公司和子公司均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其在民事权利的享有和民事义务的履行上是独立的。一旦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合并,则子公司的一些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统一并入母公司。但实际上,在子公司资产负债的享有和义务的承担上,其经济主体仍为子公司,而不是母公司,合并报表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严重损害了子公司的合法利益。现行的会计理论没有涉及到这一问题,无法妥善处理母子公司双方的经济所有权矛盾。

第二,财务报表的合并无法真实反映母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同时还抵消了双方的正常内部交易。正常情况下,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会产生销售利润,且无需考虑税的问题。而当财务报表合并后,双方的交易行为被抵消,不仅不会产生任何销售利润,还会导致公允价值上涨。目前,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仅仅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进行了说明,没有涉及到财务报表合并后的资产损益情况,导致其公允价值计量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

第三,财务报表合并会加大母公司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合并后的财务报表集中反映了整个团体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一旦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出现问题,则其风险就会随之转移到母公司。母公司应该对外承担起经济风险和经营责任,这就增加了其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不利于其未来的经营发展。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经融危机背景下,社会各界纷纷开始研究和分析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并积极探索和寻求更好更优的计量模式,同时坚持谨慎性和公正性原则进行计量模式改造,以期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因市场波动产生的计量危机。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有望在原有的公允价值计量领域加入一些新的计量成果,并建立健全公允价值计量体系,以推动企业会计计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永刚,邓小玲.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思考[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2]朱琳.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质疑的思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6).

[3]田方圆.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发展动态及我国的改进策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10).

[4]李洪.公允價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04).

[5]王辉,高克智,王斌.公允价值计量的改进:基于会计视角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6]李炜.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探讨——基于IASB

公允价值计量[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

作者:周运国

计量原则财务会计论文 篇2:

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思考

摘要:围绕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的原则展开论述,指出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应该服从并服务于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一中心目标而不是拘泥于条条框框的禁锢这样一个思想。这是因为,现行的会计准则有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一面,故有待改进。

关键词:会计原则;确认计量;企业价值创造

文献标识码:A

1选题背景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的原则是指在会计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或者说会计遵循的准则。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与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其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包括:客观性、相关性、可行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重要性;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实质重于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来了不少的问题,会计确认计量原则也不例外,尤其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有待改进。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际研究现状

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成果,以公认会计原则最为著名即:GAAP(是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的英文缩写。主要有以下原则:

(1)BUSINESSENTITY:会计主体。

(2)objectivityPRINCIPLE:客观性原则。

(3)COSTPRINCIPLE:历史成本原则。

(4)GOING_CONCERING:持续经营。

(5)STABLE_MONEY_UNITY:稳定货币假设。

(6)MEPERIODPRINCIPLE:分期假设。

(7)REVENUERECONGNITIONPRINCIPLE:收入确认原则。

(8)MATCHINGPRINCIPLE:配比原则。

(9)FULL_DISCLOSUREPRINCIPLE:充分披露原则。

(10)CONSISTENCYPRINCIPLE:一贯性原则。

(11)MATERRIALITYPRINCIPLE:重要性原则。

(12)CONSERVATISMPRINCIPLE:谨慎性原则。

2.2国内研究现状

主要是以下一些会计政策、会计准则等:(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3)企业会计制度;(4)财务会计基础—西南财大出版社;(5)中级财务会计—西南财大出版社;(6)中级财务会计—上海财大出版社;(7)高级财务会计—上海财大出版社;上述对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的原则做出了详细论述,但是均没有强调灵活运用会计的确认计量原则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服务这一观点。即,没有强调活用会计原则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这一说法。

3企业债务重组方面的会计确认计量原则方面的思考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依据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可见,债权人有所损失、而债务人却有利得;这就明显是一种零和博弈,债权人失去的收入正好是债务人的利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可用以下几种方式予以匡正:(1)债转股,指的是将债权人放弃的债权确认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公允价值与股本(或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2)债转债,指的是债务人经过与债权人协商,将其债务指定给债务人的债务人偿还,换句话说,由债务人的债务人为债务人偿还债务。(3)债权人兼并债务人,采用的是吸收合并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上述三个办法将避免债权人的损失,冲破谨慎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禁锢,最大限度地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债务人赖账。

3.1债转股

我们系现在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其处理办法:

[例]甲公司于2012年1月1日销售一批产品给乙公司,价税合计100万,款项未收。由于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到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旧未能收到款项。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与甲公司协商,进行债务从组,甲公司将应收账款转为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此取得乙公司的普通股20万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3元。已经办妥相关手续。现行准则下的账务处理:

解:(1)债务人乙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甲公司1000000

贷:股本2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00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400000

(2)债权人甲公司的会计账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0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300000

坏账准备100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1000000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债务重组,乙公司少还40万的债务,而甲公司则损失了40万的债权,乙公司之所得正好是甲公司所失,这正好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很有可能是乙公司赖账的结果。因此,我们建议作如下账务处理:

解:(1)债务人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甲公司600000

贷:股本200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00000

(2)债权人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600000

上述处理办法有效避免了现行债务重组所带来的弊端,有利于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债务人借债务重组赖账;同时,这里否定了谨慎性原则,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處理,而不拘泥于权责发生制的束缚,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服务。

3.2债转债

下面举例说明:

[例]甲公司于2012年1月1日销售一批产品给乙公司,价税合计100万,款项未收。由于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到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仍旧未能收到款项。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与甲公司协商,进行债务从组,乙公司以其对丙公司的应收账款(之前乙公司赊销了200万的产品给丙公司)来偿还甲公司的应收账款,丙公司同意上述处理办法。

解:(1)甲公司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丙公司10000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1000000

(2)乙公司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甲公司1000000

贷:应收账款—丙公司1000000

(3)丙公司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丙公司1000000

贷:应付账款—甲公司1000000

3.3兼并

当债务人处于资金链短缺、但是债务人的产品却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时,可以采用兼并方式解决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债权人用应收账款作为兼并债务人的资本。其账务处理如下:

(1)债权人。

借:资产类科目(公允价值)

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或者,

借:资产类科目(公允价值)商誉(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

(2)债务人,作全部科目余额的抵消分录。

4权责发生制下收入费用的确认计量思考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的是收付实现制,只有将上述二者巧妙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准确核算企业的利润。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例]甲公司于2012年12月1日销售100万产品给乙公司,增值税税率17%,收到23.4万货款;当日,支付办公楼2012到2015年的租金37万,年利率为10%。[要求]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解:(1)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234000

应收账款—乙公司93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0

借:待摊费用370000

贷:银行存款370000

借:管理费用10000

贷:待摊费用10000

(2)收付实现制下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23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借:管理费用370000

贷:银行存款370000

(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的处理方法:

借:银行存款234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

主营业务收入200000

借:待摊费用360000

贷:银行存款360000

借:管理费用39842.22

贷:待摊费用39842.22

注: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当期的管理费用=10000+120000*0.1*(1/1.1+1/1.21+1/1.331)=39842.22由此可见,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能更准确的确认计量,从而更为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为充分挖掘企业潜能创造条件。

5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的会计确认计量原则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一,我国的会计政策是政府主导,而西方的会计政策是民间主导的,因而存在利益冲突的矛盾。总的来看,我国的会计确认计量原则有着明显不利于企业而有利于政府的一面,如,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与支出,这一原则是产生企业税负过重的重要原因。其二,我国的会计政策正处于与国际会计政策接轨融合的过程中,过于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使企业失去了主动性,原本属于企业的收益不敢确认、费用却因为贯彻谨慎性原则而多记,这就会造成企业利润的降低、同样也不利于政府税收。其三,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此间难免有一定的漏洞,政策存在很大的滞后性而缺乏前瞻性。

参考文献

[1]叶建芳,孙红星.会计英语[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2]彭鹏翔.高级财务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中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4]梁莱歆.高级财务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準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作者:郑国勇

计量原则财务会计论文 篇3:

论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

摘要: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本文着重比较了资产各种计量属性定义和特征,对资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结果发现资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不能仅考虑个别影响因素,忽略选择主体。认为应在确定选择主体的基础上,考虑主要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的影响因素选择会计计量属性,以实现会计目标。

关键词:资产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目标 选择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选择基础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特征 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的重要要素,指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通俗地讲,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计量对象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额。从会计计量的概念而言,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系统两个关键要素,两者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计量模式,而当前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2003年。国际会计委员会(IAS)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指出,“财务报表在不同程度上并且以不同的结合方式采用若干不同的计量基础”,所以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对于实现目前会计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1)历史成本(HistoricalCost)。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资源的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它是准则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因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而一直被作为主要计量属性,著名会计学家常勋认为“在(相对稳定的一般物价水平)这样的环境下,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结构显然是恰当的。”可见,采用历史成本的局限性是明显的,主要在于企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并不能真实反映现时企业真实价值;费用以历史成本计量,收入以现行价格计量,只能反映企业某种程度上的经营收益,没能反映持有资产持有利得。(2)重置成本(Replacement Cost)。重置成本也称现行成本,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采用重置成本计入成本费用,否认了币值稳定的假设和收入实现,可以避免物价变动时虚增收益,同时区别经营收益和资产的持有收益,确切反映企业维持生产能力所耗费的补偿;采用重置成本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现时的财务状况,用现行获得的收入减现行成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能分别反映企业的经营收益与持有资产利得。其局限性主要在于:以现行成本计量的信息可信性、可靠性和准确性较差,尤其是专门设备;持有利得列入报表违背收入实现原则;不完全符合资本保全概念。(3)可变现净值(ExitValue)。可变现净值也称预期脱手价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可变现价值优点在于能够较准确反映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体现会计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提供企业变现的信息。不足之处在于:违背持续经营假设;混淆了收入与成本的概念。(4)现值(PresentValue)。现值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现值被认为是既符合持续经营假设,又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计量属性,但现值可靠性和可行性在五种属性中是最差的,原因在于:未来现金流量是不确定的;现金流量各个期间分布也是很难确定;折现率往往带有主观性,不确定性,风险性。(5)公允价值(FairValue)。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按照谢诗芬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谢诗芬,2001)。公允价值的明显特点是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使报表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更有用。但公允价值也存在不足:对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来讲,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公允价值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

(二)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基础文献回顾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使得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会计学界讨论的焦点,在此我们回顾业界学者在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基础方面的观点及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选择规定和建议。(1)基于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选择。目前最主要的会计目标有两种: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Yuri Iriji(1979)是受托责任派的代表,他认为只要履行受托责任是会计主要功能,那么历史成本就不可能被取代。罗伯特·斯特林(1981)是决策有用观的代表,是历史成本计量的最坚决的反对者,他认为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最为相关的会计计量属性是现时销售价格,同时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在时间的分布上表现为过去的信息,现在的信息和未来的信息。因此主张多种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现行成本,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并存择优。(2)基于资产的概念的选择。斯普罗斯和莫立茨(1960)认为既然资产的价值在于它代表未来的经济利益,那么资产的计量问题就应当为计量其未来价值服务,就应该根据市场价格进行计价,从而不同的资产项目根据各自特点分别用历史成本、现行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其等值进行计量。这种观点和目前的美国准则所主张“公允价值”、英国会计准则所提倡的“现行价值”十分接近。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W.A.Paton,1940)提出“未消逝成本观”,认为资产是成本的一部分,已耗用的部分称为费用,未耗用的部分称为资产。将资产看作未耗用的成本,显然,未消逝成本观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FASB(1985)第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报》将资产定义为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凡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者不为资产。因此,美国采用了以公允价值为主要的计量属性,以反映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3)基于信息质量特征的选择。葛家澍(2007)认为处于不同层次阶段的计量属性对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准则制定层次,主要选择可以选择的资产会计计量属性。这首先考虑的是相关性,其次才是可靠性。而可靠性的考虑是为选择相关性项目服务的,财务报告的编报者(包括审计师)着重考虑的应是可靠性,即按中立性的要求。而周松(2004)认为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是两难的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的困难性是其取代历史成本计量的瓶颈。曹正(2007)主张我们要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进一步权衡建立明确的标准,颁布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加强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4)基于资产保全观念的选择。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计量属性的选择是与不同的资本保全观念密切相关。1AS(2003)认为资本保全观分两种:一是财务资本保全。对计量属性和资本保全概念的选择,将决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模式,这样会计信息将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管理当局必须在当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扣除了这一期间对所有者的分配和所有者的投资以后超过期初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时,才会有利润。此种保全观对计量属性无特殊要求。二是实物资本保全。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要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基础。根据此资本保全概念,对计量基础的选择取决于企业试图保全的财务资本的类型。(5)基于市场的有效性的选择。市场可分为:弱式有效市场,次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

是指证券价格只反映企业历史信息,次强式有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反映公开信息,强式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反映一切公开信息和未公开信息。显然,在强式有效市场下,估计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这样就为取得除历史成本以外的其他计量属性创造了条件。张婧、周薇(2006)认为当处于静态(弱式市场)的经济环境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企业产出中的保值和增值部分。但是当处于变动(强式)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所代表和拥有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量的能力,此时资产计量属性就有必要由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

二、会计准则对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比较分析

(一)会计准则对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具体规定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国际会计准则(IAS)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要求是:财务报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结合方式采用一系列不同的计量基础。包括: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结算)价值和现值;采用不同的资产保全观念其计量属性的选择将不相同。该准则还解释,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通常也与其他计量基础结合起来使用。

(二)会计准则对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规定的异同点 比较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发现有诸多的共同点:两者都允许使用的计量属性基本一致;两者都允许将历史成本和其他计量属性结合使用;都说明了历史成本是常用的计量属性。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方面主要有:一方面我国的准则多列公允价值,虽然有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会计计量属性,它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谢诗芬,2001)”,但最起码是一种特殊的计量属性。另一方面我国强调历史成本的主体地位,其他的计量属性的应用明显受到“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限制,这种对公允价值使用的谨慎性在具体准则中得到明显的体现。除此之外,我国会计准则为指明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基础,而只是在规定上给予一般性的说明。国内外会计准则计量属性选择的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会计目标的差异性。基本准则规定:我国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个说明国内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应有助于反映受托责任又要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以国家控股为主,所以选择以历史成本可以更好实现目标。其次是具体的计量属性使用环境存在差异。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的应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和相关的专业技术和价值评估机构等,如果不具备相关的基本条件,这种计量属性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讨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尚没有达到可以正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这可能是我国会计准则慎重使用公允价值的重要原因。另外,也和我国的会计人员的素质、计量属性使用惯性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三)会计准则对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规定存在问题分析 本文结合各种计量属性的特点分析和计量属性的选择基础理论,发现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对于计量属性的规定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是否可以确保会计信息公允。历史成本是建立在实际的交易的基础上的,此时的价格如果是符合公允价值的条件,即是公平、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交易,那么此时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所以可以采用两种中的任何一种,但如果价格是不公允的,采用历史成本反而会使资产的价值偏低或偏高,采用公允价值可以更好地实现会计目标。因此,计量属性的选择的一般规定不适宜限制计量属性的使用,而应该在具体准则中才给以限定。二是“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难道采用历史成本就一定可靠,显然通过第一点的分析,已经知晓历史成本只是相对的可靠,因此在一些资产,特别是金融资产,采用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属性作为计量基础笔者认为更加可靠,所以各种计量属性的采用都应该保证会计要素金额可以可靠计量。三是会计准则只列五种计量属性给予选择,而在具体准则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则频繁出现计量属性诸如“可回收金额”等但却没在规定出现是否是制定者的疏忽。

三、资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思考

(一)资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必然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选择。在宏观方面,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制定者的世界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决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面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基础,会计准则制定者的选择显然必须考虑现时代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如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的使用就说明这个问题,制定者在考虑适合的计量属性后,首先是制定计量属性在具体准则的选择空间,这个可能要考虑计量的技术性和效益成本,也就是各个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所以,制定者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列示可以为我国所采用的各种计量属性,明确各自的使用范围,明确企业的选择时间和空间。而对于微观方面的选择,作为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当局必然需要在准则的许可范围内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企业应在明确资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目的基础上,按准则的规定选择符合企业利益的计量属性;同时各种资产的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计量基础是不同的,企业根据准则并结合计量对象选择计量属性的时间和空间,且没有具体规定的资产相关业务,企业必须依据基本准则选择资产的计量属性,所以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客观存在的必然。

(二)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确保与会计目标一致

根据前文的叙述,资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目标也分为宏观和微观的选择目标,前者的主体主要是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后者的主体主要指企业。不管那一个主体,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该是可靠、真实地反映资产经济实质,并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决策,其最终的选择目标应尽量与会计目标保持一致,即反映受托责任或决策有用观或两者兼而有之。但现行财务会计系统中,任何一种会计计量属性都还不具有绝对的排除其他计量属性的优势。谢诗芬(2002)认为“多种会计计量属性共存是永恒的必然。”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是多样性的选择,即可以实现可靠计量并可以实现会计目标的计量属性都应该可以选择,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目前的会计目标,而不仅只有五种、三种计量属性,如第三方的账面价值,如果可以实现会计目标,也可以作为资产计量属性。

(三)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计量的宏观经济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是很难避免不受其它国家和组织的会计准则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说明这一问题,但公允价值的使用需要依靠活跃的交易市场,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在我国西部或边远地区的后续计量可能是一个难题。因此,计量属性的选择不能

不考虑国家的宏观环境,否则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仅无用,可能还被用于利润操纵、粉饰弊案的工具。所以只要是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计量属性应该都可以为我国的资产会计计量工作服务。

(四)资产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结果所带来的成本与效益关系 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其本质是各利益方的协调结果。首先,计量属性的选择在各个国家的应用所导致的计量成本是不同的,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全适合全面推广国外所使用的公允价值和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其次是我国的相关的计量属性应用机制还在不断的调整中,采用一种计量属性必然要求具备相关的计量条件,否则会增加不必要的计量成本,所以要想采用某种计量属性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最后,涉及到的调整如果太大,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的风险可能超过可以承受范围时,所有这些都与成本与效益是密切相关的。

(五)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还应考虑计量人员、计量对象、计量技术等影响因素资产价值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结合进行计量,这个至少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价值变动的信息可以获取和判断,;二是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所选用的会计计量属性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要能为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且不影响信息的及时性。同时,各种计量技术应该而且可能被获取,否则这种计量属性的选择也就失去其使用价值。虽然历史成本在会计计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对决策的相关性,但会计人员采用计量技术和在实际中对计量对象的计量相对成熟,所以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谨慎选择是可以理解的。除此之外。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还应考虑计量对象特征、成本与效益关系会计人员素质、计量技术可行性、具体的会计事项和交易的特点和性质、实证分析、计量的技术问题、会计本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计量属性的可行性和连续性、计量属性使用惯性等影响因素。当然上面所列示的考虑因素并不代表因素的全部:而是主要的因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会计目标的转换,目前为主要的计量属性未来应用可能受到冲击,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和新的计量属性的结合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综上所述,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应在明确选择主体的基础上,确保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目标与会计目标一致,充分考虑计量的宏观环境,以及选择所导致的经济后果,并结合计量对象特征、成本与效益关系会计人员素质、计量技术可行性、具体的会计事项和交易的特点和性质、实证分析、计量的技术问题、会计本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计量属性的可行性和连续性、计量属性使用惯性因素,以保证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目标的实现。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是一个权衡得失、趋利避害的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会计目标。

(编辑 聂慧丽)

作者:黎 明 池利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际投资市场风险论文下一篇:信息电子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