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初中生物论文

2022-04-22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研究性学习初中生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交互性的特点,其不仅有助于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同时研究性学习还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问题作以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研究性学习初中生物论文 篇1: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自国家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以来,综合实践活动板块所提出的研究性学习就在各个高中学校广泛开展。而在初中,由于学生能力不足,基础有限,所以很少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因此错过了很多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调查、访谈、试验、设计、制作、评估等)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形成产品的机会。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初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逐渐提高;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的使用已经非常频繁便捷;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家长的知识素养也足以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支持与指导。除此以外,新课改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拒绝高分低能。丰富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大势所趋。综合以上思考,笔者决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

人教版教材除了传统的知识教学板块以外,还有一些综合板块,如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生物学与艺术等。这些板块的内容不列入中考范围,教师一般在教学中都会忽视或者让学生自己看一下,一带而过。但是这些板块能很大程度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生物学相关职业、环境、生物科学家等有更成熟的认识,使得学生对今后的职业规划也有较明确的引导,在生活中有更强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是人教版生物学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笔者尝试着将本节内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1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步入初中已经快一年了,在前面已经学过关于保护环境的内容,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懂得需要保护生态平衡。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制作PPT的能力,喜欢自己上网搜集资料,并与其他同学展示交流。如果针对这些存在于生活中的事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自己来汇报,了解得也会更全面,更生动,会更感兴趣,参与度更高,学习也会更深刻。

2 研究性学习目标

认识生物入侵,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学会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PPT,全班汇报,由此提升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总结的能力;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增强对防范生物入侵的危害的认识,感悟保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

3 研究背景

近年来,生物入侵已对入侵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了21世纪五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入侵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关注的问题。

我校位于宜昌,处于长江中上游分界处,有世界闻名的三峡库区,水资源丰富,温度适宜,土壤肥沃,很多种类的生物都能在这里生存,三峡库区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0多种。我们身边的生物入侵无处不在,可是很多学生可能并不知道这就是生物入侵的现象,也不知道自己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就会带来生物入侵。

当今网络信息发达,学生能方便快捷地在网上找到各类有用的资料;当今家长的素质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可以向家长以或者邻居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有很多的资源供学生选择。

4 课前准备

(1)提前一个星期告诉学生,本节“生物入侵及其危害”内容将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PPT,一个星期后汇报。学生得到消息,非常兴奋,表示很喜欢这种模式。班上原本就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各小组有自己的名称:星耀小组、真理小组、STAR小组、睿智小组、荣耀小组。全班学生讨论后将本节内容划分为5个板块:你所知道的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原因分析、生物入侵带来的危害、防止生物入侵的措施、对生物入侵的利用。各小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板块。

(2)小组内分工合作,教师提出指导意见,每组的任务包括: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制作PPT,汇报并答疑。各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组内同学的特点进行分工,比如擅长电脑或者有美术功底的可以來做PPT,归纳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来整理资料,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组内分工、安排任务,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协调进度,并提出PPT的修改意见。学生小组做好汇报与交流的准备。

5 汇报过程

教师作为主持人,引入课题并将学生的研究汇报过程串联起来,进行评价以及情感教育。

5.1 星耀小组——我所知道的生物入侵

汇报环节:

①小组主持人介绍小组各成员分工情况;并将“我所知道的生物入侵”从四个方面来阐述:生物入侵、我们身边的生物入侵,我国的生物入侵以及全世界的生物入侵的例子。

②两个汇报成员分别讲解什么是生物入侵、我们身边的生物入侵,我国的生物入侵以及全世界的生物入侵的例子。

③主持人总结,并邀请其他组的同学交流,补充答疑。

小组特色:小组拿到的板块是“你所知道的生物入侵”,学生充分从一个学生、一个主人翁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汇报中不仅有生物入侵的概念,还有生物入侵的例子,并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呈现:有疯狂繁殖的水葫芦的照片,有宜昌某公园漫山遍野的葛根的照片,有学生自己拍摄的小区的生物入侵视频,还有在网上找的澳大利亚兔子迅速繁殖的视频等。该组汇报让其他学生开阔了眼界,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入侵,内容充实生动。

5.2 真理小组——生物入侵的原因分析

汇报环节:

①小组内的分工情况。

②组长介绍选到课题之后的讨论过程,针对课题分析提出了6个问题;所有的生物都能成为入侵者吗?能入侵的生物都有些什么特征?生物入侵是来自于哪里呢?是谁带来了生物入侵?为什么我国会成为生物入侵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生物入侵主要从哪里来?根据这六个问题,将课题分为3个板块:入侵生物的特征、生物入侵的渠道、我国生物入侵的原因。

③对各个板块进行详细汇报。

④与全班交流答疑。

小组特色:真理小组汇报了小组针对课题进行的讨论,真实还原了学生幕后所做的大量的工作,而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将生物生物入侵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

5.3 STAR小组——生物入侵的危害

汇报环节:

①表演情景剧:曾经的养鱼大户因为引进水葫芦,水葫芦过度繁殖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而破产。

②介绍小组成员分工。

③从经济损失、物种灭绝、破坏生态、威胁健康4个方面,汇报生物入侵的危害。

④全班学生交流答疑。

小组特色:该小组通过的情景剧现身说法以及归纳出的四大危害,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生物入侵的危害触目惊心。小组汇报形式新颖,采用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5.4 睿智小组——防止生物入侵的措施

汇报环节:

①介绍小组的分工情况。

②情景剧表演:通过海关时工作人员检测客人带的行李。

③讲述选到课题后的迷茫,以及查阅资料后的收获。

④详细介绍防止生物入侵的措施:入侵前的防范,入侵后的治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止生物入侵的措施等。

⑤汇报完毕,全班交流。

小组特色:睿智小组也是通过情景剧表演,展示处中国海关在关口严格检查行人是行李,从源头上防止生物入侵;介绍自己刚刚选到题目的迷茫,也是很多学生的迷茫:以为生物入侵是国家大事,自己一个小小的中学生也能有办法?经过他们的思考、查阅资料、总结最后找到了解决办法。正是这样一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为保护生物圈做贡献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在交流环节,有班上其他同学提问:“我们如何识别该生物是否会造成生物入侵?”汇报的学生立马提出了我国建立了外来生物数据库,高度体现了学生的機智,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

5.5 荣耀小组——有效利用生物入侵

汇报环节:

①通过一个自制视频(我们的家园被生物入侵破坏,只靠防治?费钱费力!难道我们真的束手无策了吗?不不不,荣耀小组教你如何利用生物入侵。)引入生物入侵。

②介绍小组的分工情况。

③选到课题之后收集资料的过程。

④汇报对生物入侵的利用办法:生物即资源,入侵的生物可作为资源利用。有效利用生物入侵,可以将入侵生物制成美食、饲料、药物、化工原料等。 ⑤全班交流,答疑。 小组特色:开场用一个俏皮诙谐的文字、俏皮的表情制作的视频带来了很多惊艳,立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说明组员很有创意并有PPT高手。从内容上来讲也非常丰富,查阅了四种利用方法且每一种方法都有几个例子来证实,为其他同学开阔了思路,引导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生物入侵。

6 教师总结及情感升华

(1)教师表扬学生出色的表现,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励学生今后更多地参与类似的活动。

(2)情感升华:提出习总书记在宜昌来访的时候所说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尊重大自然。(PPT播放教师自制视频《防止生物入侵人人有责》宣传语结束本课。)

7 教学收获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讲得越多,学生懂得越多,成绩越好。但是这个过程低估了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可开发的潜力。即使是初中生,在当今优越的教育环境下,也能迅速搜集到学生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制作成PPT进行汇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制作课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课堂交流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就起到一个调度、协调指导的作用,在小组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帮他们梳理解惑,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现出更精彩的一面。

作者:胡焦

研究性学习初中生物论文 篇2: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摘要: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交互性的特点,其不仅有助于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同时研究性学习还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一问题作以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问题;合作;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程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却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进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对灌输式教学方式的颠覆与变革,它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关注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有助于促使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与发展。

一、以问题为契机,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初中生这一教学群体而言,问题则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起点和原动力。基于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不妨在课堂教学之初以问题为契机,以教学的具体内容为依据来向学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这节内容之初,我先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两幅图片,其中第一幅图片中的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孩子是双眼皮;第二幅图片中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双眼皮,而孩子却是单眼皮。之后,我向学生问道:“第一幅图片中所示的現象是怎么回事?是母亲没有把自己的基因遗传给孩子吗?第二幅图片中的孩子是这对夫妇亲生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饶富趣味性的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富有启迪和思考价值的问题,既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这便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师生有效互动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再加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遵循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对生物知识进行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生物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在教学《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一节时,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出示了“中国营养学会平衡膳食宝塔”,并提问道:“‘平衡膳食宝塔’中的食物分哪几种类型?一日三餐中的食物能量比例是多少?什么是合理营养?”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并在总结、归纳合理饮食结构的基础上,为家人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各小组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学生便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主动探究者,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三、以应用为目的,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生物学是一个十分广博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但生物归根结底是一门应用类学科,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内容之外,还应积极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实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研究性学习更有价值。

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当属制作类和培养类课外实验最受学生欢迎,因为有显性的成果,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比较强。于是,在教学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一章后,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在家中、教室里培育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制作小生态瓶。这样一来,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够美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谓是一举两得。除此之外,我还为学生举办了小型发明比赛,比如制作草履虫模型、制作植物标本或叶脉书签等,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传统课堂长期以来低效的现状,就必须要在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生物的学科特点来对研究性学习这一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运用,以便在达成课程目标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葛剑辉.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J].华夏教师,2018(31):24-25.

[2]施裕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中学课程资源,2015(10):13+6.

作者:邱光星

研究性学习初中生物论文 篇3: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本文以“青春期”教学为例,采用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学生建构问题——推测问题症结——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探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目的和意义

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人们以课程形态探讨研究性学习的较多,作为学习方式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甚少。

生物学是探究性很强的一门实验科学,其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比较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生物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实现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使生物学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初中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应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引入生物学教学中。

1.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探究情境,或限定一个探究范围,包括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首先,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举实例、讲故事、出示实物或标本、出示图片、放录音、放录像、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研究问题。如学习《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中第一章的第三节(主题:青春期;专题: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及卫生)内容时,我举了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让学生觉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实例。即一位中学生给某期刊的编辑写了一封信:我是一名中学生,正是特别爱美的年龄,从去年开始,我的脸上长出许多带黑头的小痘痘,好长时间不见好,于是我就开始挤、抓,甚至都出血了,现在脸上留下了许多疤痕,并且毛孔变得很粗,我真的很伤脑筋,您能帮我想办法吗?接着问:假如这位中学生向你倾诉,你将如何回答呢?这位学生脸上长出的许多小痘痘是什么?这与人体发育的哪个阶段有关系呢?作为中学生,你是否也发现自己身体和心理上有某些明显的变化呢?你知道多少有关青春期卫生的知识呢?并提出“四要四不要”的方法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四要:要自主思考;要探索;要在笔记本上写关键词或画草图;要提问题。四不要:不要先看书;不要先讨论;不要喊叫;不要急于举手)这样,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心理变化及卫生”,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处理探究活动中的个别方法问题,能很快抓住要领。

2.学生构建问题

在教师提出探究领域之后,学生要对领域之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建构。这个环节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学习开始的关键。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创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质疑,要发散思维,要作出联想,甚至要大胆地推测、猜想,学生构建的知识和问题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学生对前面的第一个问题,可能建构以下几种问题:①脸上长出许多小痘痘,可能是青春痘吧。②脸上长出小痘痘,可能是一种皮肤病,为什么不去看医生呢?③脸上长出小痘痘,是不是过敏所致?另外,对于青春期身心变化的问题,学生可能思考并且建构以下问题:①与以前相比,我的身体和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呢?②这些变化都与青春期有关吗?③为什么青春期会发生这些变化呢?④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3.推测问题症结

通过问题的建构,学生对问题已基本明了,但是还有一些疑惑、模糊不清的地方,需要学生对问题进一步分析、推测,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一经解决,整个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因此这个环节是整个探究过程的钥匙。如何找到关键点呢?这里,教师一定要讲究提出问题的艺术性。科学有效地提问,能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如认为脸上长小痘痘,可能是一种皮肤病,这个猜想显然不正确,但是教师还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猜想或解释表达出来。然后,可采取强调问题的关键词:中学生、脸上、带黑头的小痘痘等方法,让学生逐渐领悟自己推测的错误,并联想到关键点——青春痘。又如教师提问:“进入青春期以后,你和同学的身体在形态、结构、发育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呢?你在心理上、思想观念上有何变化?”这是一些很笼统的问题,很难让学生通过确切的信息、资料来解答,应将提问所涉及的范围缩小至最佳,让学生可以非常明显地知道需要什么信息、资料来解答。如果教师提问:“进入青春期以后,你和同学的身高、体重、体形方面有何变化?你的生殖器官有哪些明显变化?有何异常现象?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注意什么?”只有这样,提问才能成为对当前有用的科学问题,是一些可以解决的问题。当找到以上问题的关键点后,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进一步探究、主动收集信息、获得资料,进行正确解释。

4.解决问题

经过上述三个环节后,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明了了,需要什么信息、资料也十分明确了,学生就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把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的关键词写在笔记本上,准备表达与交流。教师要察看学生写的关键词,了解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状况和收集信息资料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这是为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发挥主体性,在交流中通过同化,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以学员的身份参与讨论,组织讨论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及时给学生激励性评价,也鼓励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评价。只有全班学生都不会解答的难题才可以由教师提供信息资料。经过讨论得出了答案:①脸上长出小痘痘,既不是皮肤病,也不是过敏现象,而是青春痘,又叫痤疮(或叫“粉刺”)。②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脸上长了许多青春痘,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挤和抓,否则会感染,还会留疤痕。③脸上长青春痘不要吃或少吃辛辣的、具有刺激性的食品等。至于青春期为什么脸上会长出青春痘、怎样预防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解答。答:由于体内性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皮脂腺发育增强,因此皮脂分泌增多。如果皮脂不容易排出,就可能发生青春痘。另外,当学生找到身高、体重、体形、卫生等问题的关键点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主动收集信息、获得资料,经过多方面交流,就能够形成共识。

通过实践发现,探究问题由笼统到具体,缩小至最佳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一定程度的解答,不同层次的学生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从而感到成功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在交流与表达中,学生尝到了资源共享的甜头,培养了尊重别人、注意倾听别人意见、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学科知识得以巩固和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作者:钱丹珠 宝音吉日嘎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裁教学法商务英语论文下一篇:现代产业化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