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022-09-13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 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尤其当学生不存在智残与知识缺陷时, 学习动机的有无与强弱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大。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物理学科,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难以估量。大量的研究发现, 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在教学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 一直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尝试、摸索, 我认为应从以下途径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上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培养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教学“电压”的概念, 电荷在电路中定向运动时, 电路两端需要电压, 由于“电压”看不见, 摸不着, 如果单凭教师讲, 学生想象, 概念就难以建立。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 开始就可以介绍水在水管中流动时, 水管两端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压”才行, 为学生提供一幅“水压”产生水流的感性画面后, 屏幕上则出现一个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接成的串联电路, 闭合开关灯亮了。灯为什么会亮?自然会想到是电源“电压”提供电流, 然后屏幕上就出现一个模拟电路, 这样看不见到“看见”电压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

2 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情境就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情境, 用来丰富学生感情, 启迪学生思考探究, 引导学生联想, 增强学生观察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吃透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变教为诱, 变学为思。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 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精读教材, 理解教材这一阶段, 它是教学的重点。为了使学习化难为易, 必须精心设计一系列“伸手可摘问题”, 如在教学“物体内能”一节时: (1) 什么是物体内能, 能否用一个数学等式来描述内能? (2)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哪些条件有关系, 物体的内能可能为零吗? (3) 如果想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 可以吗?举例说明怎样做?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独立思考, 想一想, 议一议。学生出于对问题好奇, 发生疑问, 总想得知而后快, 因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学习动机。

又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 我演示了一个“瓶子吞鸡蛋”的实验。我准备了两个鸡蛋和瓶口比鸡蛋稍小的瓶子, 然后让学生来选熟鸡蛋, 第一位同学朱福云把一个鸡蛋给旋转起来, 有一个鸡蛋旋得很慢, 另一个鸡蛋旋得非常快, 甚至还会立起来旋呢!像一个陀螺, 朱福云一下就肯定了, 旋得快的是熟鸡蛋, 旋得慢的是生鸡蛋。答对了!答对了!同学们高兴的跳了起来。我开始剥熟鸡蛋了, 放在一个小口瓶上面, 可是鸡蛋没有落到瓶子里, 只见老师用火机点燃纸片。迅速地放进瓶子里, 然后再把鸡蛋放到瓶口上, 神奇的现象发生了:鸡蛋居然渐渐地, 渐渐地落到瓶子里了, 这时, 让我们大开眼界, 真是太神奇了! (当纸片在瓶里燃烧时, 把瓶里的氧气耗尽了, 这时, 瓶子内成了真空, 瓶子外部的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 鸡蛋就被压进去了) 。这时我引入“大气压”这个课题, 同时留下悬念使大家对以后的物理学习充满好奇, 激发他们思索。学生很惊讶, 急于解开谜团, 积极探究。这样学生倾听授课的积极态度就提高了, 课堂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3 开展学习比赛,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动机

在课堂中开展适当的竞赛,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良好的作用。把一个班同学尽量均衡分组, 每次提问都由学生抢答, 答对了就给该组同学加分, 答错了就扣分, 给每一组表现踊跃的同学加分。这样学生获得成就和荣誉的动机表现更为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 上课专心听讲, 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激发学习动机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 对于他们学好物理知识与技能, 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家科学探究方法, 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自然科学的发展史就是无数科学家不断向传统提出挑战、创新求真的历史, 发展的每个初始阶段都存在着大量新奇、美妙、超常的猜想, 每个科学结论的背后都有大量动人的关于猜想的故事。如果不是提出了磁能生电的猜想, 法拉第又怎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能够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 记忆持久而准确, 思维敏锐而丰富, 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 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猜想造就了大批科学家, 猜想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最具创新色彩的重要环节。猜想能激活思维灵感, 猜想能培养对传统知识的挑战、对未知领域开拓的勇气, 猜想能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兴趣。

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出理由。

猜想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理由是在教室推动讲桌比推动课桌更困难。

猜想2: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理由是平滑地板上拖动木箱比在泥土坝上更费力。

通过这样的假说,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索, 去伪存真最后发现真理, 这样既获得知识, 又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因此提出问题、引出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最后得出真理, 这些不同的环节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都是兴趣的激发点, 我们何乐而不为?由此可见, 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猜想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条有效途径。

5 通过习题教学,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 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 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 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 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 并能够较为熟炼地加以实际运用。其次, 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 拓展问题。最后, 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 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以拓展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 从多方面来探索问题的结果,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应用物理规律处理物理习题时, 可以根据内容选择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习题,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 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总之,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不断总结, 以使学生养成学习的兴趣。

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探索研究。大量的研究发现, 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在教学中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可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 一直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动机,途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谈高三体育考生的速度训练下一篇:高速公路改扩建中航测数模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