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厌学”问题“析”与“导”

2022-09-12

厌学, 作为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不仅给学生自身的成长造成诸多障碍, 由厌学引起的弃学, 更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此, 预防和矫治职校生的厌学行为是一个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正视这种现象的存在, 探究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 以人为本, 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治措施, 我们职教工作者责无旁贷。

1 厌学学生的一些主要特征

(1) 良好的心智活动低下。厌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他们对数学、外语有畏难情绪, 注意力极易分散。微少的外部动因也能使他们呈现明显的分心状态, 听课不专心, 作业不用心, 预、复习无恒心, 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 这是厌学生的突出特点。

(2)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成绩差。厌学学生对知识无兴趣, 对人生无目标, 对学习都是由厌烦、厌恶再到厌恨, 最终厌弃学习。从知识的系统和学习的渐进性来看, 旧知是新知的前提。知识又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础, 他们的知识基础十分薄弱, 随着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入, 他们很难再理解新的概念和原理, 日久天长, 成绩越来越差。

(3) 偏执追求实现“自我价值”, 对学校具有一定的破坏性。由于成绩差, 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 开始表现为惭愧, 内疚, 继而发展为不在乎。与此同时, 他们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从而不守纪律, 爱出风头, 与老师对着干, 混学、闹学, 直至弃学。

2 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厌学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来自教育内部的原因, 有来自社会家庭的原因, 有来自学生本身的原因, 这几方面的原因又是相互联系的。

2.1 教育内部的原因

(1) 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机制, 是学生厌学的内部原因。职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 既不看学生的成绩, 也不看学生的技能, 教好教赖一个样, 导致教师对厌学学生的忽视甚至漠视, 这对那些本就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

(2) 不良师德是学生厌学的催化剂。职业学校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学习, 教学方法单调, 只管自己讲, 不管学生学。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工作不感兴趣, 不热爱教育事业, 不热爱学生, 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 对差学生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 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燥的语言, 古板的眉眼, 冰冷的心田, 冷酷的饼脸”。师生之间毫无感情。不可否认, 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不良师德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

(3) 对发展缓慢学生的忽视是学生厌学的助推剂。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应该是“相信人人有才”、“培养人人成才”。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有些教师, 对那些接受能力低, 发展迟缓的学生, 轻则责怪厌弃, 重则赶出教室, 造成学生的自尊心受损, 不愿追求进步, 只愿破罐子破摔, 情况严重甚至会弃学, 成为辍学生。

2.2 社会和家庭因素

随着改革的深化, 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 新时期就业的危机, 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百般挑剔, 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把一向神圣的校园闹得沸沸扬扬, 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就业不再是唯才, 而是唯人是用。学生不崇拜知识, 更崇拜钱权。再者, 网络也成为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由网络成瘾引发的厌学问题已受到研究者们关注。

2.3 学生自身的原因

以上这些原因都只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外因, 外因是通过内因其作用, 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减弱了或失去了进行学习的内部推动力——学习动机, 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家长寄予很低的期望值, 使孩子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缺乏强有力的学习动机。

3 厌学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学生的厌学行为是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厌学生不是单纯的懒惰、贪玩或学业不良, 而是有多种类型, 其原因复杂多样。纠正和克服学生“厌学”现象, 需要综合治理。

3.1 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治理厌学的源动力

学校教育要强调学习的主体地位, 改变传统的学生观。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萌动时期, 生理心理都在急剧变化并趋向成熟, 在这一时期, 道德的、认识的、情绪的、兴趣的、自我的变化同时发生, 而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对事的片面看法, 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客观环境, 顺利渡过这一阶段。同时,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 在学习上屡遭失败, 常受家长的责备, 教师的批评, 同学的冷遇, 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 自暴自弃, 因此,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 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3.2 树立新型教学观,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治理厌学的驱动力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 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 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提高学生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3 让学生感受关爱, 亲其师信其道——治理厌学的助动力

古语说“亲其师, 信其道”, 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会觉得老师喜欢他, 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因此, 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 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 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3.4 主动联系, 家长社会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 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作为家长, 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出表率, 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就社会而言, 通过教育体制改革, 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 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 职校生厌学是普遍存在而且十分复杂的一种教育现象, 涉及到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个方面。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 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 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是国之根本。我们解决好了教育中的问题, 家庭的富足、社会的进步、国家的腾飞就指日可待。

摘要:职校生厌学, 作为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不仅给学生自身的成长造成诸多障碍, 由厌学引起的弃学, 更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正视这种现象的存在, 探究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 我们职教工作者责无旁贷。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关爱;主动联系, 家长社会相互配合等方法是治理职校生厌学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厌学,内因,外因,源动力,驱动力,助动力,凝聚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助力推进农村家长学校的发展下一篇: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扬州市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