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向联动”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共管共享模式研究——以大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2022-11-29

一、前言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高校教师提供了锻炼机会和科研平台, 并且对培养应用型大学生起到重要作用。

从现实情况来看, 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很多高校已经与各企事业单位等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基地, 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从长期实践来看, 很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效果欠佳, 合作内容较为简单, 实践效果不佳, 部分实践基地名存实亡等问题还是较为突出的。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模式是基于学校、学生与用人单位三方共赢的出发点, 不仅解决了人才培养、就业、企业人才需求三方面的矛盾, 同时还实现了社会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 在国家倡导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形势下, 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 美国的合作教育

1906年, 美国的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提出了合作教育, 在此之后便成立了合作教育委员会, 紧接着相关协会成立美国合作教育协会。美国政府方面加强引导, 不断地出台各种支持性政策和制度, 鼓励校企合作。并且, 企业要求学校根据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企业需求。同时企业也要转变合作理念, 加强与校方的合作, 积极指导学生, 提高综合素质。

2.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

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双元制”的正常运行。并要求学校和企业依据相应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3. 英国的工学结合

英国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工学结合, 也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办学的意思。另一种模式多应用于继续教育, 即“4+1”模式。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 针对教育改革, 政府出台了各种为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文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于1985年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随后, 相关的校企合作逐渐在国内开展起来, 校企合作逐渐成为高校改革实践中一种新的办学模式。90年代初, 我国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 “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

董事尔等学者在《产、学、研相结合, 创建校企共赢的实习基地》中指出:企业和高等学校都期望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的信息交流和利益最大化。一方面,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原则, 企业希望在同高等学校合作的过程中, 获得企业所需的人才, 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为企业职工提供进行进一步继续教育或职业培训以及科研资源等;另一方面, 高校则利用企业基地的设备优势、经验优势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 同时还解决了实践教学环节的一大难题, 还可以通过科研合作为老师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还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

李光红在《校企合作创新内部化模式优化研究》中提出:校企双方可以在合作形式上、技术上、合作行为上进行不断创新, 获得共同利益。

经历了多年实践, 我国高等院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出现了众多模式, 但多数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多数研究都只是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 没有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情况相结合, 仍是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合作阶段。

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共管共享的意义

第一, 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 做到了让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 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这样一种“双赢”模式, 使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大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一方面, 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 那对于高校来说, 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 也完成了学校的就业指标, 减轻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第三,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生产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

四、大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多向联动”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共管共享模式构建

大连科技学院是一所汇聚工、管、文、法、艺五大学科门类的一所民办应用型大学。2006年开始兴办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之初, 依托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 借助国际合作交流的契机, 利用辽宁以及大连地区的地方特色, 致力于突出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社会工作专业注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与当地的20余家企事业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 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实践教学, 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开展和课题研究工作。2016年成功获批辽宁省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大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融为一体,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有利教学资源, 构建“多向联动”的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外实践教学建设模式。

(一) 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联合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内的相关企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共同商讨实验室共建的内容、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 构建校企“共管共评”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 采取基于模块化的合作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中某个教学模块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完成;其二是基于项目的合作模式, 就企业的某个实际项目, 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 有针对性的培养该项目的专业人才。

(三) 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管共享, 构建突出实务技能为核心能力的“多向联动式”人才培养模式

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融为一体,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有利教学资源, 形成“多向联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学生主体地位欠缺、自主性学习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实务能力欠缺, 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

(四)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联动企业、政府、学校等资源, 通过校企、校政双方共同申请地方公益创投项目、共同完成横向课题研究, 共同进行纵向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等多种形式来提升教师实务督导能力和科研水平, 增长专业实务工作经验, 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 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使得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运行更加规范化

(六) 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享机制

1. 校企共同开发科研项目

学院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研究, 双方成果进行推广、共享。

2. 校企双方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校企合作, 努力实现校企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设备物质资源共享。 (1) 养老服务与管理知识的共享。基地建设专业拓展训练课程, 与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老年群体共享。 (2)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专业教师根据专业发展需要, 针对专业课程特点, 聘请行业专家, 连同本校专家共同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并正式出版。

摘要: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大连科技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 通过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校企“共管共评”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多向联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享机制;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了“多向联动”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共管共享模式, 迈出了民办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共建,共管,共享

参考文献

[1] 储玲玲.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6:5.

[2] 高晶.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研究[J].科学教育, 2016 (9)

[3] 曾令伟.国外校企合作模式分析与启示[J].河北企业, 2019 (2) 114-115.

[4] 曹君.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 (24) :220-221.

[5] 刘新勇.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 (11) :260-261.

[6] 范卫星.校企共建财务共享知识管理平台设计研究[J].时代金融, 2018 (30) :360-36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论文下一篇:高校院系办公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