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分析论文

2022-04-2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德育课程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新课改的政策提出,很大程度的改变了现有的基础性教学课堂,人们对于孩子知识学习进行关注的同时,看到了培养小学生品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需要开展相应的教学课堂,而德育课程的实施开展,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扩大,有效引领出新的学校风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会中道德观念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小学德育课程分析论文 篇1:

分析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的策略

一、活动策略

这里所说的“活动”和传统教学理念中的“活动”是完全不一样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含义的人类活动,它是属于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以及塑造主体个性为目的的一种活动。所以说教育活动中的活动一定是具有主动性以及能动性的特点的。

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活动,一般情况下都忽略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的发挥。一直以来,在我国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以及教材的编写都是按着学科的思维和方式。在这种基本理念下所指导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师关注的是考试卷子上的那个分数,以及教学质量还有就是年终的点评,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建构以及能力是否能提高的这一过程,不能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当然在传统的教学当中肯定会有活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本着教师说一不二的状态来执行的。他们就像是士兵,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完全丧失了主动性,按着教师所布置好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这种活动完全无益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完全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局限性的。我们可以将传统教学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种就是片面性的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只得到了间接经验而完全没有得到自己感官的直接经验。第二种就是被动性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被教导,被演示,被告诉的去执行一些事情,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综上所述,传统教学就是一种被动参与,观念活动与实践完全不相符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活动”也不是本文当中所倡导的“活动”。为此我举例说明一下上述的问题。在《关爱残疾人》的活动中,宋伊雯扮演的是一个盲人老奶奶,石晓健扮演的是一个中年下肢残疾的男人,金嫣然扮演的是一个听力完全丧失的中年妇女。在公开课还没有开始之前,教师就已经做了一定的安排,什么台词以及怎么做到都告诉得非常详细。在公开课开始的时候宋伊雯因为过度紧张而张开了眼睛,石晓健因为害怕而站了起来。然而金嫣然却因为之前做了很多功课,演练了很多遍所以非常成功。在公开课结束之后,宋伊雯和石晓健因为在公开课的时候表现不得当被当众批评,然而金嫣然却被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我想在这次活动结束之后,宋依雯和石晓健应该是完全没有体会到这场公开课的主旨,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的。这样看来,这种活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会对学生产生一定有益的效果,相反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主体参与策略

小学德育教程实施活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是主体参与。我们所进行的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因为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那么开展活动教学也就是不存在的了。所以说,主体参与策略首先要明确地就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思维改变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过程。在学生通过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在活动中的自我感受,以激发他们的情感、道德认识,在活动中更好地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能力的一种升华,实现自我发展。我们所说的主体参与策略就是要充分的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道德观念,尽量的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自然、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了解学生的兴趣以及爱好。无数事实充分表明了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培养了很多学生的独立感、自信心以及创造性精神,所以说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所谓的包办代办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不仅没有正能量而且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以及创造性会被遏制。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勇于回答问题,充分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权。为了避免学生自我体验和感悟造成盲目的这种误区就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在活动当中积极的思考,发自内心的去领悟事实,经过教师的导入、导读,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还有教师对道德理念的引导和鞭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三、合作探究策略

合作探究是小学教程实施活动当中的一个基本形式。在合作探究式教学当中会与老师融洽的交谈、与同学积极的合作,会让学生更加的热爱生活,容易形成开朗积极主动的品质。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对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共同进步有一定性的推动作用。这种合作性的学习主要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组与组之间的竞争、组内的合作,为了小组的荣誉必定会“荣辱与共”,进而保证了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这就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机会。再者说,它有利于个性化的培养,在各个小组各持己见的时候,就可以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四、创新发展策略

小学德育教程实施活动中的灵魂就是创新发展策略,它强调的是在活动当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道德观念上。在多元化的社会,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而不是单一的选择。目前所处的多元化的社会,在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多样选择,从各个角度来思考问题,避免单一的去根据某一个道德观念而判断问题。我国的青少年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不是共性化的,共性化完全不符合我国当前多元化局面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一代公民的发展与创新,更没有办法实现我们伟大民族的富强。所以说小学授课方式从单一的变成多元化的,从课内课外到校内校外的开放式学习彻底解决我国在小学德育教育理念中所存在的弊端。

结语

只有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只有青少年得到全方面高素质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才可以飞速的发展。所以说,加强小学德育课程活动的建设,是我国发展必不可少的。

作者:叶长英

小学德育课程分析论文 篇2:

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新课改的政策提出,很大程度的改变了现有的基础性教学课堂,人们对于孩子知识学习进行关注的同时,看到了培养小学生品行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需要开展相应的教学课堂,而德育课程的实施开展,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扩大,有效引领出新的学校风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会中道德观念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德育;实施现状;对策分析

前言:在当前的社会时代发展中,有关教育行业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然后进行解决,新时代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进行了有效引导,利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德育教学课堂与学生进行思维知识上的有效互动,在培养小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可能的同时,将学生的个性化能力进行放大,突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一、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问题

在社会物质水平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去就会进一步的提高,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的开展就是对小学生高尚精神世界的一个培养,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德育课程的开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与实际生活相分离

德育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开发,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多的是以理想化的状态作为传授背景的。虽然目前的教育领域已经借助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力量进行了改革,各项基础性教学课程进行了完善,但是德育课程作为相对发迹较晚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性特征把握不到位,与时代的教育发展环境脱轨,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作为一项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课程,在目标的确立上需要结合学校整体的学生情况,系统性的建立阶段性的有效发展策略,实施教学手段。目前的小学德育课程的开展,教师对于教学课程的目标认知模糊,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并且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师不足造成教学课程安排的不合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学习目标任务不明确。

(三)教学评价不足

现在的很多学校实施的课程教学相对来说会有所侧重,对于德育教育课程的安排不合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充足,加上教学手法的缺失,导致学生并不能根据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法,得出应有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评价手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利于建立相应的学习自信心的,教师对于多元化教学评价手法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到位;缺乏一定的师生交流会导致教师更难以把控学生的想法,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教学内容。

二、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的对策分析

基于现今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施所遇到的问题,相关研究单位,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尽可能的保证德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一)转化学生的思想状态

学生作为目前教育实施的主体支撑性任务,在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生在当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力量,还有思想品质上的提升,小学生的知识学习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实际生活内容进行结合,有效帮助小学生提升理论知识的利用效率,提升知识运用的熟练度。借助对学生认知思想的转化,教师在对抽象问题进行教授时,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德育知识的方法。

(二)建设校园环境

小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时间和课余时间相对充足,利用良好的校园环境进行德育课程的开展,能够引领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好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在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考虑到课堂环境的建设问题,以课本教学内容为主要导向,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进步学习提供良好的空间,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心理,通过学生的自主摸索,成功的进行思想理念的积累提升。校园大环境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各个年级的学生状态,利用校园文化对其进行正确的文化引导,帮助学生开展各项思想道德类的活动游戏,利用讲座、主体班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认知,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眼界,培养出优秀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

(三)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在一定程度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热情,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新課程教学理念下,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的开展,需要结合教师足够客观的课堂评价,从而有效推动课程开展的效果。建立起足够完善的评价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构能够得到客观的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连接,得到客观且全面的教学培养;适当的教学鼓励,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教师对于自我的一个学习肯定,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密切,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的进行思想品行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结语:由此看来,面对社会的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的开展是必须的,并且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者,需要提升自身的德育认知,更好的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借助现代化的力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盛秋.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德育的思考[J].智力,2020,(19):133-134.

[2]向甸龙,潘勇.小学幸福德育实施路径探索[J].安徽教育科研,2020,(10):94-96.

[3]王剑倩.小学德育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07):161.

作者:杨飘

小学德育课程分析论文 篇3:

小学语文课程的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富有道德感的人,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在语文课程教学之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也能让更多的学生懂得自己理应成为一个化解难题和障碍,不断实现本人的充分地发展的人。教师要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的同时,懂得立德树人、不断地优化自我人格,成就本人的显著进步的重大意义。教师要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去构建语文课堂,让学生能把自己对于道德问题的很多疑惑和迷思带给教师,教师能顺势为学生加以解答,助力学生成就本人的充分進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德育教育;方法探究;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便是过分地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分数成绩,但是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格力量,这样的教学方法所培养出的学生注定是残缺的、畸形的、内心扭曲的、人格不复完整的。教师对于相关的问题却表现得非常麻木,这也给解决学生的人格问题带来了全新的障碍和难关。教师需要成为一个统筹兼顾的个体,让学生懂得人格培养的意义和力量,也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本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本人教学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本人的课程计划表去完成本人的教学安排,首先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构建起比较深厚扎实的语文学习根基,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给成就自身的综合成长和突破。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人的根本是道德和信念,缺乏对于他人的道德感,缺乏了对于事情的信念和坚守,这人必将一事无成。小孩子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更应该努力去完成好生命中的每一件事,让本人能够在建立起健康的人生体系之后成为一个行稳致远的人。然而教师要懂得及时改变本人的教学思维,能够为学生奠定出全面发展的教育培训新模式,由此学生的未来人生路才能是更好的。唯有把功利性的教学思维逐步变为积极主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思维,学生才能在学习的同时实现更大程度的突破和进步[1]。

二、教师要营造出更为和谐的德育培育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要懂得构建起德育培育的体系,塑造出更为浓厚的道德氛围,让孩子们能在学习语文、提高道德的同时,被周围的良好的风尚所带动,又能让学生懂得在一个风气肃然的班集体之中,容不得任何的歪风邪气和不正之风,学生在学习当一个好学生之前,首先要成为一个人格力量卓越的人,否则就难以立得住。教师要化解学生的难题和迷思,让更多的学生懂得:人格力量不曾变得强大的个体是难以走出人生的泥淖和压力的,也是难以在人生的征途中得到更大的成长和突破的。教师要化解学生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得更为强大,也能让学生的人格操守变得更为强大。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放平和心态,又能找到本人的薄弱和不足之处,逐步提高,不断地强化能力,由此同时,学生必然会在相对平和的人生之中走出更加秀美的风景,成就更大的突破[2]。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梅兰芳蓄须》的相关文章时,可以把当时的时代背景、梅兰芳的人格气节、京剧的传统和特点等等加以呈现,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同时,能体会到一种强大的人格气节和道德操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主义情感,和一种天地有正气、凛然不畏惧强权的操守。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打磨自我的品格,能够向着那些卓越的人物不断地靠拢,这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充分地历练和锻炼。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和谅解学生,让学生能够步步为营地提高本人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教育才算得上是成果的。

三、教师要让学生之间开展相互监督的互助模式

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彼此帮扶、相互监督、各自扶持、共同提高的意义。当下的小学生在提高本人的道德力量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程度的畏难感和懒惰感,而这种畏惧感和懒惰感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腐蚀力量,导致了小学生在自我成长和进步的道路上进退维谷。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从而能构建更富有活力、更富有执行力和监督力的课堂体系,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变得积极向上、斗志昂扬、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后,教师要让学生试着感悟到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点,从而让学生的素质和活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同时,也能够懂得要成为一个进退有度、不卑不亢的人。当学生懂得了相关的道理后,他周围的同学要时刻监督并督促,使其能把相关的人生道理加以坚持,,在顺境时不自以为是,在逆境时也能坚强勇敢,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成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

综上,小学语文教师要重构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让更多的小学生懂得语文课之中包含着的道德力量和人文力量,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不断地自我成长、自我突破和自我要求,在道德优化的道路上勇敢地向前进。教师要围绕着学生的问题开展相应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整理,从而让学生成为更为出色的个体。

参考文献

[1] 陈梅.拨动语文教学的生命之弦——浅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2] 王秀珍.在语文教学中多角色渗透思想教育——民工子女学校语文课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7).

作者:郭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验教学机械制造论文下一篇:德育课程概念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