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思考

2023-05-08

第一篇: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思考

新形势下学生会发展的思考

学校整体建设水平的提高,自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底蕴,自然更需要一个能积极繁荣校园文化的“一流学生会”。但是,在高的要求与高的定位面前,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与历史相比,学生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却在不断地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学生会定位的不明确将会直接导致学生会工作偏离方向,脱离同学。在学生会的定位问题上,近年来存在很多误解。从同学角度来看,有的把学生会看成是官僚机构,认为学生会的干部相当官化,口口声声为同学服务,其实常常是说的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有的则理想化地把学生会看成表达呼声的唯一途径,在很多事情上都希望学生会站出来呼吁,能为他们向学校相关部门施压,为他们解决一切难题。而从学校的角度看,有时会把学生会完全看成校园学生“民意”的代言人,以为学生会能够代表全体学生的意见,有时又把学生会看成可

在对学生会定位的问题上,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面向新世纪,学生会仍然要而且必须要坚持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广泛联系同学,依靠同学,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在新形势下实现学生会工作的与时俱进。以“三自方针”: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指导,以活动为平台,以维权服务为手段,达到引导同学思潮的目的。

一、学生会现状分析

在学生会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的目光始终被一个问题吸引着,那就是我们学生会应该关注什么问题,掌握什么资源,运行什么机制。工作中,我们也不止一次地强烈感受到,学生会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其本身就是学生会现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学生会是辉煌的。现在的学生会,无论在工作内容还是在影响力方面,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掌握的资源不断缩小

近年来,学校之间的各类学生组织不断涌现,并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蓬勃发展。而且,学生工作的分支和项目日益增加,分工日益细化,从而使学生会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如:各种公益性活动的组织权随着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出现而不再专属于学生会;文艺方面的大型活动承办权也归学生文艺团所有;各种社团协会的管理权也因为社团联合会的产生而纷纷舍学生会而去,这些组织特点鲜明、专长不一,而且均独立于学生会之外而实现自我管理,这无形中致使学生会所掌握资源逐步缩小,影响力日渐下降。

此外,学生会的资源缺乏不仅体现在上述方面,例如信息获取量不够丰富、人才储备不足,办公条件较为落后、活动场所狭窄等等都是制约学生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因素。其中,尤其是学生会干部的素质日渐下降更使得学生会在发展的根源上被束缚。干部素质的下降是由于近些年来学生组织数量的增多,人才培养的途径趋于多样化,学生会不再是同学所羡慕的岗位,学生会干部缺乏稳定的来源。此外,学生会干部流动速度非常快,一年一次大换血,新手进入状态比较慢,而且组织内部也缺乏针对年轻干部的高质量的培训。

资源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学校政策的制定和学生会制度的改革,我们必须加紧行动起来,去争取更多更好的支持和更宽更广的资源。学生会应该有足够的气魄在资源利用、信息掌握、思维创造方面行学生组织之先。

(二)工作体制缺乏良好的连惯性

学生会干部的用人都必须经过选拔、任用、培训、工作等环节。考虑到学生会的干部都是一年一次大换血,人员流动快,这往往造成学生会工作的人浮于事,工作体制缺乏良好的连惯性。

学生会的发展更为看重的是文化的积淀,但是,纵观整个学生会的发展,流传下来的工作方法远远少于思想方法,其中工作交接的不充分,致使好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和工作资料得不到传承和交接,造成学生会工作风格和传统精神始终没有形成。学生会的工作开展也因此得不到在平稳、有序的过程中进行,每年的工作开展都是推倒重建,增加工作难度。

(三)工作水平急需提高

服务和维权是学生会的指导方针,服务同学是学生会的根本宗旨。学生会工作的积累与增长需要一定的过程。然而,现阶段每个同学的思想状况却千差万别,变化很快。许多学生干部

的思维狭隘、观念陈旧、方法单

一、技巧欠缺都从根本上阻碍了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当主动转变工作的思路和工作的方法,走在思想意识变化的前面,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同学焦点,满足甚至引导同学的需求。与此同时,每一位学生会干部都应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主动联系和沟通其他校校的学生会组织,集百家所长,吸收并转化别人的优秀成果,这样才能真正谈到为同学服务。

(四)活动内容创新不足

校园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各级学生组织的共同努力,长久以来,学生会活动的组织都跳不出以部门职能为核心的怪圈,知识竞赛、演讲、歌唱、辩论赛……这些曾经引起同学们无限热情的活动,已随着同学们关注度及参与度的降低而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似乎已让广大的学生产生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而不能再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此外,活动内容的单调枯燥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活动效果的体现,例如经常性开展的辩论赛由于选材过于陈旧而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跟不上思辨的光辉。活动内容达不到与时俱进的矛盾已开始呈现,长此以往,活动就会失去意义,校园文化的构建也将变得空洞无物。

(五)组织体系日益松散

学生会章程中明确其基层组织是校系学生会和班委会,但这在工作中没有得到合理的体现。目前,校系学生会间在人事、财务等资源上虽然已开始作进一步的融合,但力度不够,相关的制度不完善、关系不明、工作混乱,而且有存在资源争夺的状况,校学生会对系学生会没有实质上的约束力,形不成实质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相互之间则更像是独立的团体,协同性很差。

二、学生会发展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学生会要狠抓内部组织建设

1、构建学生会完善的工作流程体系

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注意工作体制的连贯性,对每年的换届交接工作要形成良性的机制,使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成为自然;完成学生会工作操作大纲,相关的工作资料要进行建档归类备案;同时,对学生会各部门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使每项工作标准都能有章可循。

2、加强学生会内部成员学习和交流

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参加素质拓展培训学习,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各高校学生会进行座谈,交流工作心得;组织同学参加丰富的体育比赛和涉外活动,使大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3、建立部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从每次例会到每项活动开展的前后,都会记录大家的工作表现情况,使得年终评优和考核有据可查,以次提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提升的工作业务素质,促进学生会的发展。

(二)学生会开展的活动要对校园文化有健康、积极的导向性

一流学生会要有敢为行学生组织之先,引领学生走学术思潮之风的气魄。搞活动切忌盲目性,而应持之以人为本、明确主题、把握脉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以培养同学校园文化归属感为着力点,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干部深入学生群体进行思想状况了解、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策划具有学生参与度高、活动影响力强的特色创新活动。

(三)学生会要真正起到学生之友、干部之校、师生之桥的作用

学生会是广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学生组织,各级学生会的理想工作模式应该是“校系两级学生会共唱一台戏”,形成一个统一的组织体系,发挥团队优势共同推进学生会的发展,让其成为学生之友、干部之校、师生之桥。要成为学生之友,就是要进一

步为同学成长成才提供广泛而温馨的服务,同时维护同学们的应有权益。要打造干部之校,就是要培养和建设一支思想坚定、作风正派、能力过人的高水平队伍。通过搭建锻炼的平台,日常点点滴滴的积累,达到培养的目的。要搭建师生之桥,就是要继续保持学校和同学们之间沟通的畅通,积极及时地将学校政策与同学意见进行收集整理上传下达。

责任编辑:吕跃武

上一篇文章: 谈一谈我校开展阳光体育的新举措

下一篇文章: 有些东西永远没有代沟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努力开创商贸旅游学校工作…[68]

市委市政府任命邓庆宁为惠…[139]

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努…[64]

着眼国际职教,争创全国职…[51]

完善公共设施营造舒适环…[129]

最新5篇推荐文章

努力开创商贸旅游学校工作…[68]

市委市政府任命邓庆宁为惠…[139]

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努…[64]

着眼国际职教,争创全国职…[51]

加强技能培训 冲刺更好成绩…[31]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服务大厅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2008 惠州外贸学校站长:Xp07014816号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江北文华一路80号 邮编:516003 学校代码:8800290 电话:0752-2823066 传真:2823200

QQ:62829267

粤ICP备

第二篇: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摘要:当前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工作形势: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党建工作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了优良的土壤,先进性教育面临着巨大冲击;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处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取得实效。面临新时期的巨大挑战,企业党建工作要开创出新的工作局面,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转变观念,更新工作思路,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新时期 企业党建工作 严峻挑战 科学发展观 实效性

一、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党建工作始终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

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看,我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企业党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要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就必须坚定不移的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运作,主要是要对准位子,探索出新的路子,如何使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更好。”[1]总体而言,在市场经济语境下,企业党建工作主要承担着如下几个功能:第一,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功能,使得企业生产与经营始终围绕着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方向进行;第二,鼓励共产党员发挥积极模范作用,在企业生产中起到领袖作用;第三,抓好党的纪律建设,从廉政勤政建设方面保证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因而,在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只能加强而不能弱化。但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能,企业党建工作者必须在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工作特点基础上,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二、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党建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由此导致党建工作所需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加艰苦。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党建工作的内容相对简单,只需要对党的管理政策和党的思想路线及其相关主张进行宣传和传播即刻。而且,由于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对较少,即便产生矛盾之后解决矛盾的方式也相对简单,完全可以借助于各种行政手段的方式来解决。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需要进行大力改革。否则,就可能会计划各种社会矛盾,给企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不仅如此,由于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乃是着力于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企业党建工作的终极任务。而从当前企业党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情况看,面临着重重挑战,可谓压力巨大。从当前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状况看,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党建工作的效果。

(一)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并存的现状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状况影响深远,从而导致企业职工思想政治面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期间社会上各种思潮并存,其中不乏一些消极乃至错误的思想夹杂于中,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譬如市场经济下的拜金主义横行对企业职工道德情操的冲击,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对职工秩序思想的冲击,都不可忽视。加之我国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制度及其运行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甚至直接造成职工利益受到伤害,导致职工对这些社会制度产生抵触心理情绪。这种多元并存的思想格局给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这种复杂的格局下开展企业党建工作,确实是一个巨大挑战。

(二)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一些企业职工深受互联网世界中的不良信息的影响,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互联网以其“主动性”“交互性”“创新性”和“国际性”[2]传播特征对企业职工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互联网技术想迅速发展极大地开拓了职工们接触和掌握知识的信息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但另一方面,有许多企业职工尤其是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受互联网世界中的不良信息影响,深陷其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部分企业职工为了躲避生活压力,将大量时间沉浸于互联网世界中,打游戏,浏览各种不良信息,既浪费了大量时间,又对自身心理健康带来巨大隐患。尤其是面对互联网世界中的各种反动信息的宣传和引导,这些职工受到蛊惑,成为这些不良势力的代言人。2014年,检察机关以间谍罪名提起多起公诉,其中有多起公诉对象属于企业职工。他们都是受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影响,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而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终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三)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有待改观,企业面临的严峻市场竞争压力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事件的恶性效应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影响值得重视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高峰时期的逝去,将来企业面临的社会竞争环境必然更加严峻,企业职工们所遭遇的生存挑战也将更加严峻。不仅如此,当今社会生活中各种恶性事件突发,优良社会公德形成的环境还未完全形成。内有生存压力的压迫,外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给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的挑战更加艰巨。

面对如此严峻的状况,如何扭转这一状况,帮助企业职工们建立起积极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当前党建工作必须要正视的问题。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当前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我党理论创新的巨大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新时期下加强企业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当前党建工作,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按照“全面、统筹、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坚持从企业所处的客观语境出发,根据本企业职工思想政治面貌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细则。

(一)转变工作理念,在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理念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理念的更新是实践创新的前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党建工作如果仍然固守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理念,就会犯因循守旧的错误。在新时期的企业党建工作中,企业党建工作者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需要根据本企业职工的思想面貌整体特点,制定相应的党建策略。而观之于现状,受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党建工作观念的影响较深,一些企业党建工作者对如何在新时期开展党建工作缺少科学的认识,开展工作的方式与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此,党建工作者需要根据新时期的工作环境特点,在充分认识到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首先要从意识上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充分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次要从思想理论层面努力,对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给予科学的理解和把握;第三方面则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通过学习、借鉴现代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然,企业也要注重对党建工作队伍建设的工作,提高党建工作者的工作素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努力创作各种机会,让大家走出去,多看、多观摩,在大量观察优秀党建工作案例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

(二)大力推进党建管理机制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党建工作机制

现代企业面临的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企业党建工作如果仍然运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机制来管理,就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保障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企业党建工作者要能够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大胆进行企业党建管理制度改革。在实践中,不妨按照企业党建工作的性质需要,建立专门的党建工作小组,并在企业党委统筹管理下制定专门的工作方针和工作政策,以此达到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管理目的。

(三)按照现代党建工作的要求,创新工作手段,建立高质高效的工作模式

在党建工作中,要自觉地汲取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先进的理论观念,使之用之于党建工作实践中。按照心理资本理论,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根据个体的不同心理状况,发掘其积极的心理资本资源,而积极的心理资本的发掘与养成与适宜的发展目标的设立息息相关。在实践中,党建工作者要充分尊重不同企业职工的爱好特长,帮助他们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兴趣特长出发,重视知识积累,重视经验累积,重视阶段性的工作,增进他们对自身工作成就的认同感。同时,在党建工作中,要善于运用党建优势,将社会主义先进理论教育和企业职工的职业观与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职工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性教育现实意义。相信,只要能够让企业职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得到认同和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真切情感,他们就一定会积极响应党建工作的要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性理论的发展要求指导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参考文献:

[1] 明广敬.论如何加强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J].新疆财经,2012(2).

[2] 郑杰,张雁.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1).

第三篇:新形势下企业培育青年团队文化的思考

管理学上认为,团队是一种组织人才的明智之举,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运用,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面对当前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企业必须学会何如最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

在完成生产经营目标的工作过程中,青年员工往往是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是企业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对全面推进企业转型和全业务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某分公司为例,分公司近2000名员工,平均年龄为38.6岁,青年员工所占比例接近67%,生产一线青年员工比例近90%。近年来,分公司致力于营造良好的青年人才成长环境,造就了一批高素质青年人才,为公司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对更为严峻的竞争形势和市场压力,青年员工整体素质还应进一步提高。如何做好青年工作,培育青年团队文化,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分公司更好更快发展,成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当前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

当前,企业内部青年员工以70年代为主体,占到员工总数的近60%;“80后”比例约为17%。通过近年来企业开展员工问卷调查、舆情调查及各类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青年员工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青年员工一般都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分公司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勤学肯干,业务素质持续提高,已经涌现出一批受到集团公司、省公司表彰的优秀青年,并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营销与管理人才。

2、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思想活跃、敢于应对挑战是青年员工的特点。近10年来严峻的竞争形势使得青年员工一方面经受了市场的洗礼,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开展的竞争上岗、全员营销、劳动技能竞赛、营销竞赛、员工下沉等创新举措,向员工不断传递着压力,使青年员工经受了锻炼,他们对改革的理解支持程度与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

3、具有较强的企业文化认同感。多年来,某分公司深入推进企

业文化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在员工中积极宣贯中国企业企业文化;分公司各类场所醒目的企业文化标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来,青年员工的文化认同感普遍较强。

4、具有较强的上进心。目前,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重视人才竞争、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得青年员工在各自岗位积极发挥自身实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提升。

青年员工群体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是企业做好青年工作、培育青年团队文化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当然,这些问题不仅仅青年员工具有,不过在青年员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1、物质利益诉求更直接。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变革,使社会成员的利益观更加务实。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企业青年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青年员工更多地关注物质利益与经济实惠,对现行制度的评判,对企业前途的关心,更多与自身利益是否得到满足联系在一起。这些趋利务实的思想表现为,追求物质利益,注重自身价值,缺乏团队精神,对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企业归属感不强。随着用工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劳务市场进入企业企业,工作在营业厅、社区等营销、服务一线。这部分青年员工个性张扬,自尊心强,富有创造力,追求自我实现,强调自我感受。他们的要求大都是增加工资待遇,并且希望得到企业的认可和尊重。在心理上感觉属于边缘人员,存在着雇佣观念与消极的劳动态度,流动性也相对较大。

3、工作压力带来的精神负担更重。由于企业外部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推行压力传递,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使得广大员工对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进一步加大。青年员工大都工作在生产一线,时限紧、任务重、考核指标多、工作量大,工作中害怕出现差错,担心客户流失,客观上造成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压抑,精神负担较重。

二、当前应培育的青年团队文化要素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他们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这种方式能把每个人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通过协调和合作能够做到单个

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团队文化是通过共同的规范、信仰、价值观将团队成员联系在一起,对事物产生共同理解的系统。团队文化反映了团队的个性,团队文化能使我们预测团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使其与其他团队区别开来。因此,在团队文化建设上,要特别注重以下文化要素的培养:

1、团结协作。团队协作是紧随客户服务、沟通能力之后的第三大组织能力。团队协作强调的不仅仅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共同出力,因为这最多带来“1+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团队成员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的系统效应,带来“1+1>2”的绩效。社会学实验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绩效的总和。良好的团队协作会带来更高的团队绩效。

2、奉献精神。团队要求团员在对待团队事务的态度上尽心尽力,主动为了整体的和谐而甘当配角,自愿为团队的利益放弃个人的私利。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他自己的小任务,看不到它与其他任务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取得最高的效率。

3、合作意识。今天的事业是团队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得到体现。在一个成功的团队中没有失败者,一个失败的团队中没有成功者。有些人的动手能力强,思维也很开阔,但当他的想法与别人的不一致时,就是固执己见,不知如何求同存异;有的团队成员谈到自己的同事时,对同事很挑剔,缺乏客观看待事情的品质;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关键是成员之间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其他成员的优势,而不是挑他的毛病,培养自己求同存异的素质,对培养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三、在工作中如何培育青年团队文化

做好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培育积极向上的青年团队文化,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借鉴性与主动性相统一,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让青年员工在企业经营中发

挥更大作用。

一是建立青年激励制度。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激励制度,保证青年员工的成长空间。青年员工工作时间短、经验少,在企业中或多或少受到“人年轻、资历浅”的陈旧思想观念束缚。同时,企业内部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容易挫伤青年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构建和谐企业。只有打破陈规,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营造激励人才为企业争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企业的激励考核制度,才能调动发挥好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团队内部加强员工的自我激励,表现为加强员工个人远景规划、激活员工创造力、引导员工诚实面现实等,这些方面能使员工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有很多优秀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还能从团队外学习有价值的东西并运用于实践中,他们会跳出自己这个团体的局限去和别的优秀人才比,跟别的优秀人才学,从而使自己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是抓好青年活动载体。青年朝气蓬勃,善于接收新生事物,在抓好青年思想、业务工作的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不断凝聚青年、吸引青年,能让青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平时结合生产需要、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增加节日气氛,都能让青年身心放松,以更好的状态、更高的热情迎接下一轮的工作挑战。

三是以青年为主体,加强员工能力培训。要真正发挥青年的主力军作用,就要重视青年能力培养、技术培训,开展实用、有效的培训。结合青年的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创建活动,提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在服务窗口开展优质服务竞赛、设立“青年示范窗口”;在生产一线创建“青年安全监督岗”、“青年安全示范岗”;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设立“青年文明号”;选树青年爱岗敬业、立足本职的先进个人,使青年切实感受到自己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畅通沟通渠道,倾听青年心声。青年员工大多工作在生产一线,只能执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他们的真实、合理的需要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上来。迫切需要通过更加有效、通畅、便捷的渠道去倾听、去放大他们的心声。传统的面谈、开会、座谈、通过职工代表提交建议,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并不能适应现代沟通。相反,QQ

群、MSN、论坛、视频、电邮、短信等语境和沟通方式,更容易被青年人所接受。此外,目前正在开展的企业员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总之,在新形势下做好企业青年团队工作,加强青年团队文化建设,必将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全业务发展大潮的滚滚洪流,在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青年员工也会实现价值和能力的提升。

第四篇:新形势下推进商洛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商洛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拉动投资、扩大消费,亦能加速农变居、增加就业岗位,更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协凋发展。据测算,一个农民变成居民,收入和消费增加3倍多,劳动生产率提高4倍多,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全省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GDP增加0.15个百分点,就业提高0.33个百分点,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因此,党的十八大、省十二次党代会、商洛市三次党代会均对加快推进城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到2020年把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0%,达到关天经济区平均水平,是推进城镇化发展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商洛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2008年以来,我市采取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特别是循环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城镇化注入了新活力,全市城镇化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是城镇人口较快聚集。随着撤乡建镇,学校并点,人们趋向城镇享受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带动人口向城镇流动;保障房、移民搬迁点的建设,促进农民迅速向城镇集中;加之近年来市县区工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化和园区发展,就业岗位增加,加速农民向城镇转移。我市近四年累计城镇化率提高11个百分点,净转移农民约25万人,城镇化的人口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二是城镇设施不断改善。坚持政府投资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加大了城镇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供水、燃气、公交、道路、管网不断完善,全市7县城均创建成省级卫生城市,柞水县成功创建成国家级卫生城市,城镇整体功能逐步提升,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2012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达到444.06亿元,平均增长15.3%,高出全市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县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8.19亿元,平均增长44.08%,丹凤、商南增速超过50%,7个县区的城镇化率超过40%。同时,沙河子现代材料镇、小岭工业镇、凤凰古镇、漫川关古镇等一批特色产业镇涌现,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四是城乡统筹有序推进。我市成立高规格的组织机构,强力推进

商丹一体化发展,在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镇安县启动了镇云一体化建设,采取加大市政等公共服务基础建设、布局重大产业项目等措施,缩小城乡差距。我市还实施了沙河子等18个省、市重点镇、108个新农村建设等示范点创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统筹城乡工作路子,加速了城镇化进程。

五是城镇化率快速提高。2008年至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分别为31.5%、33%、36%、40.2%、42.9%,四年增长11.4个百分点。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在30%至70%之间,为快速发展时期。我市城镇化正处于这一时期,且年均增速接近3%,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我市城镇化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2012年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47个和7.12个百分点,与全国、全省发展速度比,相对较慢。二是城镇规模小,我市尚未形成50万人口中等以上城市,除中心市区外,其它县城人口均未达到10万,建制镇平均人口不到两万人,小县城和小城镇超过了60%。三是产业配置、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较差,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及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城镇的协调稳健发展。

二、商洛城镇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第一,基本形成的城镇发展体系是商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随着西合、西康铁路复线开工建设,沪陕、包茂、福银三条高速公路(商洛段)建成通车,我市已经快速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的城镇发展迅速,2012年底,其中有市辖区1个,县城6个,街道办事处4个,建制镇122个、社区90个,全市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达到12个,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为商洛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是商洛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器。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驱使人口集中、生产要素集聚和城镇功能以及城镇布局的完善与优化,使产业结构与城镇功能、城镇结构达到相互均衡。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过去4年,商洛城镇化增长水平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高度相关,走出两条近似重合的曲线,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初期, 2012年,三产比例为18:48:34,到2015年将达到10:50:40,未来几年,随着我市工业化进入增长期,

将加速推进城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实施国家层面的三大发展规划是推进商洛城镇化的正能量。从面临的机遇看,国家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均将商洛纳入规划范围,其中,《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将商洛定位为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在重大产业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商洛纳入影响区,在空间布局上支持中心城市与重点镇聚集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上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未来7年多,移民15.6万户、58万人,移民安置建设重点向中心城市周边、县城和小城镇布局,这三大规划的实施将为商洛加快城镇化进程输入强大的正能量。

三、新形势下推进商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未来商洛城镇化的发展应以完善城镇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依托,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培育壮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为支撑,着力培育个性化城镇,加快提升二三产业规模,以稳步推进农民进城镇安居乐业为重点,积极稳妥地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布局合理、产业配套、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的商洛特色城镇化道路。

(一)注重城市规划,以规划的高品位推动城镇化的高品位。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城市的科学发展首先取决于城市的科学规划。一是做大做优中心城市。超前思维,深化市情认识,敢于突破城市空间布局,适时将洛南纳入商丹一体化范围,规划商州至洛南省道“三改二”或“三改一”工程,优化沿线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商州、洛南、丹凤同城化步伐,力争到2020年,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控制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承接西安至商洛城市轻轨建设,充分发挥商洛市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二是提升县城建设规模。始终把县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引导产业和人口向县城聚集,将县城建设成为所在区域的经济中心。三是着力培育县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总结和推广沙河子市区副中心建设经验,在全市10个重点镇中选择基础条件好的镇,规划建设县域副中心,加快区域统筹发展,减轻县城自然条件限制和人口、就业压力。四是规划一批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建制镇。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科学规划小城镇布局,重点打造个性化的小镇,防止“千

镇一面”。

(二)注重产业聚集,以产业发展推动城镇化发展。产业聚集发展是城镇化的源动力,只有产业配套到位才能让农民在城镇既安居又乐业。我市产业布局要实施差别化政策,重点围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把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富有商洛特色的城镇产业体系。一是推进生态农业。总结推广丹凤桃花谷水保示范园建设经验,建立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镇;同时,通过在生态适宜区布局一批农业现代园区,让农民既能使土地承包权受益,又能在农业园区就业,挣“双份钱”;再次,利用商洛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做强商洛茶叶、核桃、板栗、生猪等绿色食品,做响“山地农产在商洛”品牌。二是突出循环经济。围绕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立足柞水小岭、洛南卫东、商南富水、山阳中村等镇经济较为活跃的优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经济繁荣、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循环经济小城镇,切实壮大小城镇特色经济。三是发展旅游特色镇。充分发挥“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效应,围绕三条精品线路、四大森林公园、十大景区,重点支持商南金丝峡镇和白浪镇、柞水营盘镇和凤凰镇、山阳天竺山镇和漫川关镇、镇安木王镇和云盖寺镇、丹凤棣花镇等具有旅游特色的小镇发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配套,吸纳农转居人群就业创业,稳定增加居民收入。四是做强工业园区。以关系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集中支持全市10个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把各类园区建成项目建设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升级的高地、城镇发展的新区。

(三)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城市功能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城乡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支撑。一是建设高效便捷的城市内外、城乡之间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内加强以公共交通为重点的城市交通建设,综合利用多种交通形式,解决市内交通畅通问题;城乡之间要加快建设秦巴山区(商洛)旅游干线二级公路,连通商州仙娥湖、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山阳月亮洞、柞水凤凰古镇、柞水溶洞、牛背梁、镇安木王森林公园等景区,加快通乡(村)公路全水泥或沥青路面改造工作,加快打通出境路、断头路,提高区域内交通网络化水平。二是完善市政公用设施。重点是供水、排水、排污、供气、通讯等,实施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推进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城镇能源改造,提高城镇燃气普及率,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型能源。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加强

满足群众教育、医疗、文化、科普、体育和居民休闲娱乐需要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服务均等化。四是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重点推进移民搬迁工程以及实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五是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实施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城市特色个性,努力把老城做美、新区做亮,打造商洛独特的城市景观。

(四)注重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破解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难题。一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种资源,统筹运作政府土地资产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筹集建设资金。二是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依法稳妥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在保障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化不能简单搞外延扩张,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人居用地,提高城镇现有土地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三是着力解决老城区、城中村改造难题。老城区、城中村拆迁难、管理难的问题严重制约城市发展、影响城市形象。应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整体拆建、异地重建、局部拆迁、优化整治等不同模式,推进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四是着力解决城市长效管理难题。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等问题,防止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城市病”。同时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加快户籍管理、社保服务等各项改革,推进管理的人性化、法制化、专业化、精细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五)注重生态文明、经济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有机统一,努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次生环境问题、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一方面,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挥好商洛山水优势,做好生态文章,充分利用河流、山地等自然资源,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园林城市和风情小镇,推进休闲、养老地产,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生态民居,吸引西安等大中城市高端人群到商洛度假、养老、健身、运动和康体,充分发挥商洛“天然氧吧”的自然优势,把“生态宜居到商洛”品牌做靓,逐步打造“慢生活”城市。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和谐,重视农村土地征用和城镇拆迁问题,注重保障

和改善民生,加强农变居群众的技能培训,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和生活问题,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五篇: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调查与思考

中共永兴县委组织部课题组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国现有7200多万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3000多万。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没有全国党员的先进性。而实现农村党员先进性,关键要从源头做起,把好农村发展党员关。为了解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我们采用抽样调查的办法,对我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县共有行政村342个,根据基层组织分类管理的情况,本次调查抽样选择了三塘乡竹溪村、马田镇马田村、油市镇新塔村、城关镇城郊村、樟树乡天堂村、柏林镇柏林村和鲤鱼塘镇东山村等7个村作为调查对象。所选择的这7个村中一类村3个,二类村2个,三类村2个,在自然条件、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和党建工作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调查分析,我县农村发展党员有如下特点:

(一)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但宣传引导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真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抓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群众入党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突出表现为现有入党申请人数量明显偏少。所调查的7个村中18岁以上人数为8986名,已提交入党申请书人数仅26人,仅占0.28%。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普通群众宣传引导不够。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只管“守株待兔”,坐等群众交入党申请书,很少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使部分群众对党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入党的积极性。二是部分党组织特别是个别村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的认识不够,有的甚至担心吸收了党员而影响到自己书记“宝座”的稳定性,因此不想发展党员。这次所调查的7个村中有鲤鱼塘镇东山村、城关镇城郊村等2个村连续4年未发展过党员。三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农民群众的思想十分活跃,物质和精神需求呈现多元化,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优秀青年的流动性加大,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入党人数有所增加,但结构比例有待改善。据统计,从2002年至2006年,所调查的7个村共发展党员51名。发展数量与全县近年来农村发展党员总数比例基本相称。但从党员结构情况看,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是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情况没得到根本改变。近年来,我县十分注重发展年轻农村党员,7个村所发展的51名党员中35岁以下的30人,占58.8%,36-59岁的20人,占39.2%,60岁以上的1人,占2%。但由于历史原因,党员队伍老化情况还没得到明显改变。所调查的7个村党员总数339名,35岁以下的党员仅41人,占党员总数的12.2%;36-59岁的党员167人,占党员总数的49.2%;60岁以上的党员131人,占党员总数的38.6%。其中三塘乡的竹溪村和柏林镇的柏林村,35岁以下的党员仅1人,党员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党员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从发展的党员看,大专文化仅1人,高中、中专文化24人,初中及以下占26人。所调查的7个村,大专以上文化仅7人,高中、中专文化76人,初中及以下256人,占有75.5%。三是党员中经济能人比例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不强。从身份情况看,新发展的党员中普通农民17人,致富能手9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2人,复员退伍军人9人。

(三)发展党员制度有所完善,但具体落实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县认真总结党员发展经验,建立了发展党员材料审查制、考察预告制、发展票决制、全程公示制、结构警示制等制度,着力建立发展党员长效机制,从制度上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和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但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偏差,具体表现在:一是重数量轻质量。在党员标准把握方面用“能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用“年轻、有文化”的条件代替了政治素质。甚至个别地方受宗族、裙带关系的影响,在发展党员时掺杂个人因素。二是重发展轻培养。根据发展党员细则规定,党组织要对要求人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帮助端正入党动机;基层党委要对发展对象进行一般为五至七天(或不少于四十个学时)的短期集中培训。但由于农村工作特点,入党集中培训时间一般达不到规定,甚至流于形式,使一些新党员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三是重结果轻程序。个别地方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时,以支委会代替支部会;在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以传统的举手表决方式代替票决制。如我县鲤鱼塘镇陈塘村2003年在接收两名预备党员时,仅在村组干部及部分党员参加的一个工作部署上由支部书记通报了一声,并未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表决,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农村发展党员对策建议

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经常不断地把那些具备党员条件、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壮大党的队伍,对于保证党在农村的事业后继有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党所肩负的带领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当前农村发展党员的实际情况,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形成正确的入党导向。农村党组织尤其是党组织书记要充分认识农村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培养新生力量,增加新鲜血液。要充分运用各种会议、宣传墙报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等途径,广泛深入宣传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宣传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党是个什么样的党”、“为什么要入党”及“入党后将要怎么做”等问题。要切实增强“党要管党”意识,坚持用党的政治主张的主旋律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社会主流。针对社会上不良思潮,要勇于制止。

(二)强化管理,锻造一流的党员队伍。当前一些进步青年不想加入党组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认为入不入党一个样,有的党员还不如一般群众。为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首先,要把村党支部建设好。对软弱涣散的村要进行调整,对只抓经济、忽视党建工作,特别是对发展党员工作“顶、推、拖”的村支部书记,加强教育。其次,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用党员的模范行动感染群众,吸引群众。再次,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树立村党支部和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农民看到加入党组织的责任、义务和作用。

(三)加强培训,培养充分的后备力量。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吸纳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在认真做好在家务农农民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同时,重视在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拓展入党积极分子的来源。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促进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成熟。要根据当前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增强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充实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法,通过学习、培训、考核以及交任务、压担子等实践锻炼,使入党积极分子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了解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掌握党的基本知识,认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纪律,懂得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

(四)突出重点,发展优秀的农村青年。在发展农村党员中要突出重点,把农村中各类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根据当前农村实际,要着重围绕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围绕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重点在高中以上文化、35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问题。二是围绕体现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素质,重点从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能力弱化、带头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三是围绕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重点从非党村组干部、后备干部、复退军人和农村妇女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村党组织班子后继乏人问题。四是围绕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重点在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中发展党员,着力解决有的村民小组和自然村无党员的问题。要通过努力,把农村中有文化、有经济头脑、有上进心的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朝气与活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五)严格程序,建立完备的长效机制。严格按程序发展党员,是保证发展党员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一要严把材料审查关。重点做到“六查六看”,即查培训教育情况,看入党积极分子是否经过培训和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如何;查确定发展对象程序,看是否经过民主推荐、由支部大会研究决定;查培养期限,是否在一年以上;查政审材料,看是否规范、真实和准确;查支部决议,看内容是否全面、合乎要求;查预备党员转正情况,看基层党委是否及时审批。二是严格发展程序关。具体要抓好考察预告制、发展党员公示制、接收预备党员和党员转正票决制的落实。凡拟考察的发展对象在上级党组织考察前,都要实行考察预告。对批准履行入党手续之后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之前,要进行发展党员公示。在支部大会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均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三是要严把责任追究关。一方面对要落实好发展党员警示制。对三年或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发展党员程序不符合规定及新发展的党员结构比例不符合规定要求,由上级党委进行警示。另一方面要抓好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对没有正确贯彻执行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及发展党员有关规定,导致工作失误或产生严重后果的及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搞不正之风,弄虚作假的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查处;对不构成违纪违规,但问题比较严重的责任人,应教育批评或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夯实基础 壮大队伍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中共吉水县委组织部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全面掌握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情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党员队伍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通过以座谈交流、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当前全县农村发展党员情况作了专题调研,对目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县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我县农村党员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1、党员分布结构不合理。农村党员队伍老化严重,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妇女党员比例偏低。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由于党员的后备力量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年轻人外出经商、务工的逐年增多,他们一心只想赚钱,很少考虑入党问题,从主观上弱化了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提出入党申请的人逐年减少,入党积极分子不能保持一定数量的动态平衡。其次是由于农村党组织忽视吸收妇女入党。现有的农村经济和生活方式仍存有昨日“男耕女织”的遗痕, 不同程度地禁锢着妇女的思想和实践,妇女还不能摆脱沉重的家务劳动的束缚,与外界接触的机遇十分有限。几千年来形成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深层,时至今日并未完全消除,仍是一种巨大的社会惯力, 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制约了妇女入党的积极性。

2、农村发展党员的速度极其缓慢。主要是因为:一是部分党组织对党员发展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首先表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工作中往往是重视了抓经济建设而忽视了党的建设。其次在吸收新党员上存在偏见,片面理解入党自愿的原则,没有积极主动地向青年党员进行教育引导,实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工作方法,发展党员工作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二是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放松了对青年农民的教育。当前,仍有个别村特别是贫困村存在着党员活动无阵地,青年活动无场所,政治学习无资料,思想教育无人抓的现象,放松了对青年农民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使一些青年农民思想较混乱。受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影响,农村青年比较注重自身价值,尤其是经济价值的实现,认为入党后不自由,受约束,影响致富。少数青年农民对党认识片面,对党内某些不良现象看不惯,把少数党员和党员干部存在的党性观念淡薄,群众观念淡薄等不正常现象,看成是党组织的整体问题,把特殊理解为普遍,逐渐淡化了入党的愿望。

3、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号召力不强。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组织威性不高。有的村党支部很少开展甚至不开展活动,党员很少过组织生活,造成了党内各项工作不正常。没人做发展党员工作,出现发展青年党员难和青年党员难入党的“两难”现象。部分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发展程序不够规范。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作方法,不积极主动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少数基层党组织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搞个人说了算,有的不经过一年的培养期,就直接上报申请入党,有的甚至不经过党支部大会就上报审批入党,从而导致少数乡村在发展党员中搞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了农民党员质量。

4、村支部书记害怕“篡位”思想比较严重。一些村党支部书记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偏低,私心较重,担心“培养了苗子,丢了位子”,因而极力阻挠青年入党,特别是对致富能力强或村干部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存在排挤思想,使农民入党的愿望受到挫伤,导致入党对象的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发展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制约因素。

二、我县对策

近年来,我县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出发,坚持入党自愿、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有效保证了党员质量,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五年来,我县农村党支部申请入党人数有1710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94名,新发展农村党员639人,其中35岁以下的 434人,占68 %,女党员84人,占13.2 %,经济能人 355 人,占56 %,外出务工经商 103人,占 16%,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91 人,占14 %。我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责任,合理规划,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

一是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近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建立了县委、基层党委、党支部三级党组织抓发展党员的责任制,三级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做到用责任制管责任人,靠责任人带一班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格局。我县坚持实行县委组织部对发展党员后进镇进行重点指导。乡镇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分别包一个党员发展难度大的村,凡是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行政村,不能参加评优评先,对连续三年不发展青年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实行黄牌警告,同时对包村干部通报批评。县委组织部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坚持通报制度,较好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责任意识。二是摸清情况,合理规划。有计划地发展党员是落实发展党员宏观目标的基础。为此,我们每年都要对全县党员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及成熟程度进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吉水县2005-2010年发展党员五年计划》,明确发展重点并作为各基层党委发展党员的指导性文件。在每年年初,要求各基层党委对申请入党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分别进行造册登记,有计划地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由于落实了计划、对象和措施,全县发展党员工作循序渐进,健康有序,没有出现“突击发展”、“消极发展”现象。

(二)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把好党员队伍入口关

发展党员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我县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按照《党章》及《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规定,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一是把好标准关。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是衡量申请入党人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唯一尺度。在工作中,我县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决不求数量而轻质量,并坚决抵制“关系党员”、“金钱党员”、“人情党员”等通过党内的不正之风发展上来的人员,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二是把好程序关。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培养、教育、考察政审、审批等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从以前只审发展对象材料扩大至审查所有预备党员转正材料,变一次审查为二次审查,做到所有入党材料均由组员办审查,以进一步确保党员质量。在发展过程中,坚持抓好“三严”,即:严格政审,进一步明确政审的目的、内容、范围、方法,要求及应该注意的问题;严格把关,对暂时不具备入党条件的,由党支部书记或支委负责人找发展对象谈话,指明努力方向,缓发《入党志愿书》;严肃填表,要求发展对象从对自己负责,对组织负责的角度,认真填写《入党志愿书》。此外,我县编写了《发展党员工作指南》,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转为正式党员的工作程序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使党务工作者有章可循。三是过好民主关。我县注重从制度建设上加强对发展农村党员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等制度,扩大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程度和透明度,提高新党员的公认度。对个别村热衷发展“家族党员”、“派性党员”的现象,我县坚持从源头抓起,在确立入党积极分子环节实行“公推制”,由党员群众代表共同推荐入党,入党申请人须得到多数人同意的方可纳入积极分子队伍,从而使一大批具有一技之长、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视野。

(三)推优育苗,壮大队伍,储备党员后备力量

目前,全县共有共青团员16112名,占全县28岁以下青年总数的19%。认真做好青年团员的“推优工作”,是疏通青年团员入党的有效途径,也是壮大我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有力措施。从2003年起,我县一直把“推优”与“育苗”有机结合起来,由党团组织共同培育党员和青年中的优秀分子,进一步壮大全县党员队伍的青年后备力量。首先是选准苗子。把年龄在16岁—28岁优秀团员青年都纳入选苗范围。由各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按照选苗条件共同开展调查摸底,注重把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团员青年、复员军人、民办和代课教师、致富能手确定为选苗重点。党团组织每半年分别对“推优”对象进行一次考察,将考察结果记入推优档案,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对个别表现平平的不再列入推优对象;对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取得显著成绩,党内外反映比较好的团员,列为发展对象,保证了“推优”工作的严肃性和“推优”对象的整体素质。2002年以来,全县86名优秀团员吸收到党内,占同期发展的35岁以下党员的75 %。其次是在“育苗”上下功夫。党团组织根据团员青年上进心强、求知欲强、渴望成才的特点,共同制定育苗内容。一是在团支部中建立《党章》学习小组,通过组织团员青年进行党章、党史等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加团员青年对党的基本认识。二是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县委组织部联合团县委共同举办了“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革命歌曲合唱大赛、“百校千村助成才”等一系列活动共35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激发他们建设和谐平安吉水的政治热 情。

(四)突出重点,优化结构,为党员队伍注入活力

重视在农村青年和妇女中发展党员,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近几年,我县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发展视野,做到“两个注重”,有效改善了党员结构分布,党组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注重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青年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县将培养重点放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突出贡献、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青年上,放在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乡土人才上,放在退伍军人村级后备干部上,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利用春节和农闲时间,采取办青年农民培训班,召开创业标兵座谈会,务工人员奉献家乡恳谈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青年农民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地位,明确党的光荣使命,激发青年农民的政治热情。在每年“七·一”都要表彰一批农民党员,特别是为家乡作出突出贡献的创业功臣,号召广大农民向他们学习,让青年农民在“当党员光荣”、“做先进光荣”的环境中感染、熏陶,增强入党的荣誉感。其次,拓宽渠道,加强培养。将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训结合起来,依托基层党校、行业协会、“三培两带”活动等形式对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在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发现、筛选和培养党员。

二是注重在妇女中发展党员,激发其政治参与热情。我县将发展女党员工作作为党员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女党员发展列为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的一项具体指标。充分发挥妇女“推优”这一优秀女性发现与推介的主渠道作用,在坚持共青团组织妇女“推优”的同时,把“推优”工作延伸到妇联,要求各乡镇妇联,每年向各基层党委推荐2名以上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健全了妇女入党积极分子的发现机制。坚持大力消除发展女党员工作的障碍性因素,为女党员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我县强化了与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协作,组建了县乡两级共29支宣教队,深入村组农户,对女青年进行面对面地引导、帮扶。同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女性党员致富能手作为义务宣讲员,以自身的亲身经验和体会,现身说法,帮助广大女青年增强入党愿望,端正入党动机。据统计,近几年来县乡两级宣教队共进行宣讲270余场次,受教育对象达1970余名,聘请义务宣讲员84名。2002年至今,全县共发展农村女党员84名,占农村新发展党员数的13.2%,连续五年以上未发展女党员的村党支部减少了80个。

五、加强建设,夯实基础,锤炼农村党支部战斗力。

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党支部建设,注重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以提高农村党支部战斗力。今年以来,全县共帮助基层党委落实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59个,为农村党支部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印制并下发了《吉水县村级班子和村干部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对村级班子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严格规范的考评。对班子软弱涣散、问题较多,无力抓发展党员工作的村党支部,要求党委进行整顿教育。对一些经教育,思想认识仍不能提高、私心较重的村党支部书记坚决予以调整下来,扫除发展党员工作的障碍。大力在村干部中树立一种“不抓发展党员工作是失职,抓不好发展党员是不称职”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支部书记抓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发展党员工作当作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通过教育农村党员干部,使他们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紧贴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用务实的行动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创建五好党组织的重要目标。做到以制度管村、以制度治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提高党组织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性。

各基层党委: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党员整体素质,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切实增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实践者、推动者,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者。发展党员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推进,农村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优秀青年的流动性日益加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物质和精神需求日益丰富,新的形势给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

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严格遵循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对新时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吸收了一批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的组织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县发展党员工作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农村党员发展缓慢,党员年龄偏大,队伍结构老化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极需更进一步提高;相当数量的农村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党的力量薄弱;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也存在着观念上的不适应,责任上的不到位,行为上的利益化和方法上的滞后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党的先进性的发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

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优化农村党员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建设西部强县和全面小康泾阳的迫切需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培养对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紧密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既坚持标准又注重速度、既确保质量又注重数量、既注重发展又注重培养,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任的高素质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平安诚信富裕和谐新泾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总体目标:

1、村级党组织每年要发展1名以上新党员,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重点发展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党员、妇女党员,逐步改变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和妇女党员偏少的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村每年新发展党员的结构上要努力实现“三个百分之五十”:一是有致富带富能力的要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50%以上;二是有高中文化程度或相当文化的要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50%以上;三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50%以上。另外,发展妇女党员占新发展党员总数的30%以上。

2、要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县农村党支部做到“两个基本消除”:即基本消除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基本消除没有35岁以下年轻党员的村。

3、要在两年内使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机制上取得“三个新进展”:一是县、乡、村三级在落实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上有新进展;二是在扩大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程度上有新进展;三是在发展农村党员的方法和途径上有新进展。

重点培养对象:l、一年以上工作经历,且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的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2、部队复员转业军人;

3、受各级妇联组织表彰的妇女同志;

4、被工商部门评为“五好经营户”的户主夫妇;

5、被各级计生部门命名为“少生快富新家庭”的夫妇;

6、近十年来当选为县级(含县级)以上人代会、妇代会、团代会的代表;

7、工作表现出色的村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

8、本乡镇前三名的纳税大户(个体);

9、在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头人、产销大户或致富能手等; 10有见义勇为行为,并得到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的人员;

11、担任村级理财小组负责人和为村经济发展进言献策具有较大贡献的人,村级各种民间组织中公益事业心强的负责人;

12、外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其他流动人员中的优秀分子。

三、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1、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要把三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没有35岁以下年轻党员的农村党支部作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逐村进行分析排队,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对在党员发展中长期被动局面未有效改观的,村支部书记在党支部换届时不得提名为支委候选人,乡镇有关责任人不得提拔重用。对由于种种原因在本村一时难以发展党员的,要因地因人制宜,在慎重研究的基础上,可采取“异地培养”等方法,力争在发展中青年党员上有所突破。当前,农村非公有制企业和各类民间组织集聚着大量的优秀年轻农民和农村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各级党组织要将其列为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区域,通过在非公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实现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目标。

2、拓宽视野,努力提高农村新发展党员队伍的素质。要积极在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规模种植、养殖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培养吸收符合时代要求的党员。要将那些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群众威望较高的非党村委会干部作为重点发展对象,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要积极为那些受各级各类表彰的先进人物创造条件,争取他们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主动性。要把那些积极要求入党,经过考察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不断扩大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3、扩大民主,积极促进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公开透明。要实行民主推优,建立健全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群团组织三个层面定期推荐,村党支部讨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制度,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众公认度。要全面推行、逐步规范发展党员公示制,使发展党员工作自始至终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4、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常利用村民代表会、村民会议等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的学习、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进一步了解党、认识党、热爱党。要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委党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农村青年的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熟悉入党程序和发展党员的原则、程序和要求,把农村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引和团结在党的周围,引导他们树立明确而坚定的政治目标。

5、严格标准,规范程序,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发展党员工作,必须严格遵循中央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并始终把“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放在首位。决不能以所谓的“能人”标准或其它标准代替党员标准。要正确处理政治标准与能力素质、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培养与发展的关系,保证新党员的质量。要特别注意防止片面追求数量、比例结构而降格以求,坚决不能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甚至是没有入党要求的人拉入党内。同时,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坚持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于那些违反党章和有关文件规定,利用不正当手段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并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机制。要加强乡镇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党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培训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党校内部设施,达到四有:有场所、有桌凳、有黑板、有基本的电教设备。要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为党校校长,对党校的工作负总责,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副书记为党校副校长,负责党校的日常工作,是直接责任人;组织干事、宣传干事为党校具体工作人员,协调组织开展好党校的各项工作。

要科学制定培养发展计划。每村每年至少培养2名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至少发展1名预备党员。乡镇党委书记联系2名培养对象,乡镇党委委员每人联系1名培养对象,村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也要分别联系培养1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培养人要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记实表》。乡镇党委每年要集中举办2-3期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要向入党积极分子提供党内学习材料,培训后要统一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测试,考试成绩要填入培训鉴定表中,培训鉴定表归入党员档案。经培训后,要通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才能正式发展。入党培训的有效期为3年,超过三年的,发展时要重新培训。没有经过培训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不得列为发展对象。

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基层党组织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应按规定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乡镇党委不得审批。

坚持发展党员审查考察制度。入党积极分子经教育培养确定为发展对象,乡镇党委要及时对其发展过程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查,并组织进行考察。上报的入党材料做到“十有”:有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考察记实、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座谈记录、外调材料、公示情况、团员推优材料、支部大会记录、支部综合政审材料。在考察和审批新党员之前,乡镇党委要认真对拟发展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和程序审查,重点审查入党对象年龄、培训情况、公示情况、征求党外群众意见情况、党支部大会讨论发展情况、政审情况,查看入党志愿书是否填写规范、入党材料是否齐全,做到材料不齐全的不考察,不按程序发展的不研究,程序不到位的不审批。

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一年期满后,基层党委决定召开党委会研究批准其为预备党员之前,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材料必须送交县委组织部进行预审备案,未经县委组织部预审备案而发展的党员一律无效。

严格执行审批前谈话制度。党委审批前应派专人与发展对象进行谈话,未经谈话的发展对象不得提交党委会讨论。

四、切实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 要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乡镇党委要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主体责任,制定本乡镇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并分类指导各村党组织实施。要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三级联创”、“双培双带”、“争先创优”目标管理。乡镇党委每年要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书面报告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要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发展党员或者发展党员工作滞后的基层党组织,当年不得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已被命名为“五个好”党组织的取消命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不得作为评优表彰对象。乡镇党委要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纳入村级目标考核,对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在年终定等分类时只能评为后进村,对2年内不发展党员的村,不能评为一类村;要把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村级党组织和包村干部、村党组织负责人身上,引导共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要对多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实行重点管理。各乡镇负责组织的干部要对近3年来农村党员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及时向党委领导、包村领导干部、村党组织通报党员发展工作情况。对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无年轻女党员、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和发展工作不规范的行政村党组织要列入重点管理对象,逐村建档立册。县委组织部每年将对“重点村”情况进行一次通报。

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党组织要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农村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来抓。乡镇党委书记要牢固树立不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不是好书记,抓不好党建工作是不称职书记,不抓党建工作就是失职书记的思想,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在农村发展党员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常抓不懈。对违反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的错误行为,要发现一起,纠正一起,确保农村发展党员取得实效。

一、 基本情况

我镇有24个农村党支部,其中村党支部23个,中药材种植协会党支部1个;农村党员754人,女党员118名,占15.65%。按年龄划分,35岁以下的党员111名,占14.72%;36岁至45岁的党员143名,占18.97%;46岁至54岁的党员175名,占23.21%;55岁至59岁的党员112名,占14.85%;60岁以上的党员213名,占28.25%。按文化程度划分,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01名,占79.71%;高中文化程度的104名,占13.79%;中专文化程度的26名,占3.4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23名,占3.05%。按从业或流动性划分,在家务农的党员693名,占91.91%;外出务工的党员61名,占8.09%。

二、 主要做法

2003年以来,我镇共发展农村党员128名,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81名,占63.2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党员61名,占47.66%;女党员29名,占22.66%;农村能人党员13名,占10.16%。具体工作中,我镇的主要做法是建立了“五个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责任追究制。建立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建立“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工作机制,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具体细化,并纳入村党支部的考核。对发展党员工作情况实行通报制,并对“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二是建立和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在健全和完善农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设施的基础上,利用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举办学习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方式等,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协调科技项目资金、对口帮扶资金、小额扶贫贷款、信贷资金给予扶持的办法,大力实施“培养文化素质、培养实用技能、培养致富干劲”的“三培养”工程。使50岁以下的农民党员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农民党员中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在本村上一次农业实用技术课,培养一名科技示范带头人,发展一亩新技术或新品种示范地,至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同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求每名外出务工党员每年为家乡献一条发展良策,带一户贫困户外出务工经商,引进一个项目(一批资金或人才)。

三是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全面推行党员“三优先”制度,即:党的方针、政策优先在党员中传达,科技示范项目、扶贫项目优先让党员领办,重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充分保障党员的权利,切实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在科技培训、项目承包、村干部作用方面优先考虑党员;坚持对党员家中的红白喜事关心帮助;坚持节日期间对贫困老党员进行慰问;坚持对党员“双带双奔”能人进行表彰;坚持对党员因公得罪他人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为他们撑腰壮胆。

四是建立培养机制。拓宽培养渠道,把培养重点放在外出务工优秀青年、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乡土人才,放在村组干部及后备干部,放在科技种养致富带头人上。针对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多数外出务工经商,好苗难保留,好苗难发现的情况。采取“结对子、铺路子、压担子、引路子”的培养办法,促使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尽早成熟,业务过硬。选择发展对象时,坚持优先考虑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坚持优先考虑青年、妇女、有文化的农民,坚持优先考虑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坚持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和打工返乡创业者,切实保证发展对象的质量。

五是建立党员队伍纯洁机制。切实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落实。近三年来,全镇24个农村党支部每年都扎实开展了民主评议活动,表彰优秀党员69名,延期转正党员3名。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镇农村党员通过经常的教育,管理素质得到逐年提高,能按照党委的要求做好党员应尽的义务,思想上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对照党委要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农村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仍有一定差距。当前,农村党员纪律观念、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还比较淡薄,有的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足,轻党建,重经济;有的党员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党员碌碌无为,思想滞后;有的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观念较淡薄,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等。

二是农村党员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一方面年龄老化。农村35岁以下党员仅111名,占14.72%;60岁以上党员213名,占28.25%:另一方面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党员601名,占79.71%。

三是外出务工青年较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务农守业,外出务工青年逐年呈上升趋势,选人育人渠道受到限制。由于部分优秀青年长年在外,村党支部看不到、管不着,使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力量有所减弱,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着“兵源”不足的问题。 四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不容乐观。部分农村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相当数量的农村青年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市场观念、商品观念、利益观念日益增强,而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要求入党积极性不高,要求入党的热情有所下降,这也是农村党员发展难的问题之一。

四、对策与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丰富内容。学习培训要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四个重点”,即政治理论与党的基本知识相结合,以《党章》为重点;科技知识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重点;法律知识与政策知识相结合,以法律知识为重点;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相结合,以先进性教育为重点。通过学习培训达到增强党性、丰富知识、懂法律、懂技术、想发展、会发展的目的。

二是创新方式。首先要走出去学。分批组织党员到农业生产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先进单位的经验,达到换脑筋、转观念、长知识、增才干的目的。其次要利用培育科技基地及示范户带,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再次要灵活科教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科普书籍的作用,大力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大力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和农村党员的科技至富经验。

(二)加大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力度,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目前,党员老龄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是党员队伍缺乏战斗力的主要表现。今后一是加大在年纪轻、有文化、致富能力强的青壮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同时注重发展女党员,注重发展在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入党,以增强党员队伍的活力。二是严格入口,疏通出口,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三)加大流动党员管理的力度,提高党建管理工作的水平。 面对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等实际问题。一是认真做好外出党员的管理工作。对外出务工党员由所辖支部建立台帐,澄清去向、流出时间、外出期限、联系方式等,并约定管理责任;对外出务工党员比较集中的,可以建立临时党小组,明确负责人,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管理。二是认真做好流入流出地党员管理的衔接工作。双方党支部要相互开具转出和接收的信件、信函,明示责任,避免“挂空”。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不仅靠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的正确,还要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针对我镇农村党员当前的实际情况,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任重而道远.镇党委将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认真做好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扩大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农村党员,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近几个月来,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认真开展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在要求全县乡镇党委严格自查自纠、搞好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先后对本县7个行政村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重点调查。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几年,我县坚持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建立健全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机制,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了农村新发展党员的质量。特别是紧紧围绕新发展党员“四个以上”目标,建立县乡村“三级共培”机制,着力实施“四个培养”工程,落实“四个倾斜”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少数地方和行业党的力量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全县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防止了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的出现。

1、健全工作保障机制,夯实发展党员工作平台。一是加强宏观领导。县委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领导和具体指导,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制定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县委班子成员普遍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联系点,对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及时发现,认真加以解决。各级党组织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定期讨论研究,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二是加强业务培训。2002年以来,我们每年依托县委党校对基层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一次,专门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在企业、农村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和精神,明确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同时,明确各级党务干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岗位考核的重要内容。所调查的7个村均把党务学习培训做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以上支委会,每季度开展一次以上党员培训。三是加强支部建设。我们注重深化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狠抓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整顿后进支部,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创新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措施,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为发展党员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为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激励保障,提高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城关镇新井村对满60周岁的老党员每月补助40元的生活费(其中镇补助10元,村补助30元)。

2、健全培养教育机制,增强党员队伍后备力量。我们坚持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管理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切实扩大党员后备来源,着力建设一支数量稳定、充满活力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一是强化群众思想政治引导。坚持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与此同时,从强化党组织感召力和吸引力的角度出发,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化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以及“争先创优”、“党员联系户”、支部带支部、农村无职党员“双学双增双带”星级评比等系列党性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党内活动,大多数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极大地提升。5年来,全县共有6690多名群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二是强化共青团后备军作用。全县各基层党委切实加强对团组织的领导,把团组织培养、推优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来抓。全县基层团组织5年来先后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354名,经党组织培养教育后被接收入党,约占同期新发展党员总数的22%。三是强化党员入门素质教育。各级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都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严格的制度。除指定党员进行经常性培养教育外,各基层党委每年都要对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短期培训,采取专题辅导、座谈讨论、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四是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实践锻炼。为加快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各村党支部有意识地把他们放到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经受锻炼和考验,在实践中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入党动机和现实表现。通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条件成熟的,及时列为发展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3、健全审批管理机制,严格党员发展质量要求。一是严防突击发展。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始终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审批和发展党员。一方面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另一方面不下达硬性指标,不允许突击、成批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二是严格发展程序。认真执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审查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以规范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严格遵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全面衡量发展对象,对农民致富能手等优秀分子,积极培养加强教育,吸收其入党。三是严格审批手续。具体做到严把“三关”和坚持“五个不批”,即:把好支部大会讨论关;把好党委审批关;把好预备党员转正关;未经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和集中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的不批;未经一年考察、政审或政审不清的不批;未征求群众意见的不批;未经党委谈话或发现不够党员条件的不批;不符合入党程序的不批。2002年以来,全县延长预备党员资格的64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54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务必让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发展不够好。个别村党支部对党员发展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科学地制定党员发展工作计划,缺乏必要的培养教育措施。有个行政村18周岁以上人口有1418名,而近5年才发展4名党员,年均发展不到1名。

2、入党热情不够高。部分群众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不高,个别村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很少,党员后备来源趋于断层。所调查7个村现有申请入党人为35人,仅占18岁以上人口总数的0.4%。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返乡定居的离退休老党员和改制企业职工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农村后,组织纪律意识弱化,按农村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群众入党积极性造成影响。二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向前发展的形势下,部分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部分群众价值观出现偏差,无私奉献的精神弱化,讲“实惠”、“图享受”的思想占有一定市场,政治上不求进取。三是由于少数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差,甚至以权谋私,搞不正之风,使党的形象受到影响,一些群众产生失望和困惑情绪,争取入党的热情不高。四是农村党支部政治思想引导工作抓得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目前外出务工青年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个别农村党支部在年轻农民中发展党员思路不清,办法不多。

3、党员结构不够优。农村党员结构有待优化,特别是队伍老化问题较为突出。所调查的7个村,60岁以上的党员有103名,约占35%,而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28名,占9%。同时,文化结构也不够理想,初中及以下的党员占73.9%,而高中以上文化的只占26.1%。这些村近5年新发展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的仅占35%,35岁以下仅占21%左右。

4、责任意识不够强。在新党员的发展工作中,少数农村党支部仍然存在着忽视质量、应付了事的问题,特别是少数党务工作人员存在责任意识不强、业务知识不熟、操作程序不懂的现象。有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流于形式,措施不力;有的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和政治表现缺乏必要的考察;有的在审批时把关不严。同时,个别地方存在发展唯亲、发展唯派、发展唯弱的不良倾向,新党员大多从亲朋好友、家族成员中培养产生,从相对自己能力较弱、优势较差的人员中培养产生,以维持个人在农村的地位和势力,这对党的形象造成一定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有关对策和思路

(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注重改善党员结构。一要坚持合理规划,做到科学发展。要重点向优秀青年倾斜、向优秀经济能人倾斜和向党的力量薄弱的地方倾斜,注重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努力实现“四个以上”目标(即生产、工作一线的占65%以上,35岁及以下的占75%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的占85%以上,女性占30%以上)。要指导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确定合理的发展规模,保持均衡发展,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和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发生。二要狠抓薄弱环节,优化工作格局。要加强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创新和推进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抓好“四个培养”工作,注重把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共培机制,抓好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稳定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积极探索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利用外出流动人员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工作督促力度,突出解决连

路口镇农村发展党员情况调研

路口镇党委共辖1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0个,中小学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个。据统计,2006年,全镇共413名党员,预备党员4名,其中女党员47名,农村党员373名,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党员19名,60岁以上190名,从文化程度上看,大学本、专科20名,中专16名,高中36名,初中及以下341名。

2002?2006年路口镇发展农村党员的基本情况:2002年发展农村党员4名;2003年发展农村党员2名;2004年发展农村党员4名;2006年发展农村党员3名。

农村党员队伍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是党支部发挥核心的作用的根本所在。近年来,我镇通过推行“三个培养”,“三培两带”工作,加大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使农村党员队伍得到逐步壮大,战斗力、凝聚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但是,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难这一问题仍然突出,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制约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一、农村党员发展难的原因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主要是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不强,威信不高,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是党组织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到位,开展党组织活动不够正常,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措施不够得力等。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农村体制的不断发展及农村思想观念不转变,影响党员发展工作,就现在农村社会体制来看,农村经营的相对独立性,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性,也就是影响了党组织形成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除此之外,有些农村组织负责人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制定计划、安排工作时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工作多,对党员工作关心得少,对抓不好党建工作而潜在的危机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对党建工作不积极、不热心,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自身素质不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造成群众对党失去信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价值取向日益趋于多元化,农民的政治热情淡化,政治信仰不坚定,讲求实惠的多了,甘愿奉献的少了。部分有一定文化,一定能力的人不想入党,认为入不入党无所谓,只要自己经济搞上去了,老婆孩子能吃好穿好,能过上好日子,就是自己最大的追求,认为入党后就要积极为民做贡献,就得为人民服务,耽误生产,又没有什么补贴,影响发家致富,不想多化费时间在参加党组织活动上,从心里不想入党。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加大了发展党员工作的难度。一是有的基层党组织没有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没有站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高度去,认识党员发展工作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受宗族、裙带关系的影响,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时,搀杂着一些地域、宗族和裙带意识,优亲厚友;三是青年、妇女组织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推优选秀”工作跟不上,一些在带头致富,科技示范,移风易俗等方面做出成绩的优秀青年农民和妇女,不能及时培养和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活动经费短缺,活动场所受限,发展党员工作受阻,大部分村村级经济基础差,活动经费比较紧缺,加上活动场所受限,就难以保障必要的组织活动。除“

七、一”等纪念活动开展集中活动外,平时很难以集中。

(四)农村回乡知识青年少,党员发展后劲不足。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中高等院校扩招,大多数在农村学生只要初、高中毕业后即便没有继续深造,大部分都不愿意回家务农,或相约外出打工、经商或参军,使得村里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少。有的村出外打工或参军的青年高达90%左右,导致了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后继乏人。

二、发展农村党员建议

(一)、强化措施,夯实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强化宣传教育。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地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结合党的选进性教育活动,老党员讲传统,青年党员讲科技,党员老板讲创业,努力在农村营造政治上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群众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的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农闲时间,通过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务工人员联谊会等途径,激发农民的政治热情,要充分发挥乡镇机关党员和农民党员挂钩结对“1+1”的优势,增强教育引导的针对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特别是已经入了党的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典型事迹和各行业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要利用“七一”表彰优秀党员的时机,号召广大农民向他们学习,努力在农村营造“入党光荣”、“当党员光荣”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素质,增强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能力,切实把有能力致富,而且能够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的能人选进班子,在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度上提高班子的号召力。三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群众的事情办好,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提高党的威信,增强广大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感和依赖感。

(二)拓宽发展渠道,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以实施“三培两带”为切入点,坚持早教育,早选苗、早培养,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严格把好党员的入口关,一是对本村有培养前途的群众进行登记造册,特别是对退伍军人、初、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致富能干,非党村干部,妇女小组长等要登记造册,建立充足党员后备队伍,二是党组织通过组织活动时邀请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列席,接受党的教育,特别是非党村民小组长和妇女小组长;三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跟踪管理;四是积极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进一步抓好“推优”工作,做好共青团员中发展党员。

(三)要正确引导宗教信仰。一是做好宗教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工作。在贯彻党的宗教信仰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过程中,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建立和完善的爱国爱教,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思想体系;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其做好农村宗教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改善对工作的领导,在潜移默化中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三是丰富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学习考察活动等结合起来,与科技致富,勤劳致富结合起来,以丰富的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向党组织靠拢。

(四)突破难点,着力解决打工青年党员的发展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农村青年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许多农村青年常年外出打工,处于分散和流动状态,党支部对他们的接触了解很少,缺乏沟通和引导,有心想从他们中间发展一些苗子加以培养,却感到无从着手,力不从心。即使有的青年要求入党,也由于培养、考察、谈话、转正等各个环节操作上受地域限制而被搁臵起来了。如何加强对外出打工青年党员的发展工作,是新形式下党建工作一个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委托流入地党组织培养发展。针对外出时间较长,生产生活场所相对固定的打工青年,流出地党组织并委托其生产生活居住地的党组织进行培养、发展。流出地所在的党组织负责提供外出打工青年的其他证明材料。二是建立临时支部进行培养。对相对集中在同一个地方务工的外出青年,只有两名党员的、党支部可以按照入党程序,指定这两名党员对优秀青年进行培养,成熟后按程序发展。有三名以上党员的,可以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负责培养。三是坚持培养与发展相分离的原则,异地交流培养,针对流动性较大的打工青年,坚持培养与发展相分离的原则,可以异地培养,待培养达到发展条件时,由最后培养阶段的党组织发展,也可由最后培养的党组织介绍回流出地党组织发展。四是实施“回归”工程回乡发展,对政治素质好,有经济实力的外出打工优秀青年,党支部可以动员他们回乡办实体、办企业,然后再按照程序进行培养发展!

我县在抓农村党建工作中,六措并举切实解决日趋突出的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

一是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县委始终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作为搞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在今年村 “两委”换届中,重点选拔培养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能致富和带领致富”的年轻党员进入村党组织班子,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有效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是着力强化现有党员队伍建设。乡(镇)党委通过积极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载体,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探索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站和党员教育经常化、形式多样化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展示先进形象,有效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青年入党的良好环境。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采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树立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先进等措施,结合村级后备干部选用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等工作,为农村青年展示才华、建功立业提供舞台,创造条件,有效地激发了农村青年入党的积极性。

四是以“彝州先锋走廊”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双培双带”工作。以“双培双带”活动为载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继续做好在农村致富能手、经营能人中发展党员工作,真正把那些年青、有思想、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能人培养发展为党员,发挥他们在带民致富、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把更多的年轻人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五是加大共青团员推优工作力度。通过大力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发展壮大团员队伍,加大农村回家生产初中、高中青年的培养教育力度,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团员,并在优秀团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确保把优秀团员及时发展入党,不断为党的事业输入新鲜血液。

六是严格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县委将党员发展工作作为各党(工)委、支部(总支)党建目标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党员发展工作情况作为村级党组织绩效考核、干部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行对年内未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实行“黄牌”警告制度,追究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有效确保党员发展工作质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数学外出学习体会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