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评审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经济师评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通过应用BIM技术和LCC理论,对目前输变电工程项目闭环管理,尤其是初步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评审风险点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BIM系统软件设计原理和国网输变电工程收集数据表的数据格式,设计了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造价关联数据库,提出了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LCC造价管理模型。

第一篇:经济师评审论文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

[摘 要] 经济责任审计的评审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些领导干部在工作期间所管理的财政以及一些相关活动所进行的真实有效的管理,即对相关的工作进行评审,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使得领导干部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本文主要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职责;内部控制;评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5. 014

0 引 言

我国一直都非常关注经济责任审计,尤其是审计机关,对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十分重视,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也是一样的做法。只是企业内部的审计和政府之间的审计是不一样的,一些相关的专家还在研究,不断地探讨。

1 经济责任审计内部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内部的特点有以下几个:业务开展的领域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审计风险多。但是,国家的专职审计机构和内部的审计机构有着一定的区别,内部责任审计机构的特点是:具有专一性、受托性、事后性。但是内部的审计机构处于隶属地位,所以内部责任审计的指令要服从部门单位领导,因此它具有被动性、依赖性、局限性。

对于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来看,他们所需要明确知道的不仅局限于自己的责任和经营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清楚地知道怎样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以及企业可以发展的空间。对管理者来说,他们要知道自己的业绩到底怎么样。经济责任审计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责任者是否能够真实有效地去完成自己应该要完成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内部的审计是根据日常工作中的财务收支来进行评审的。

2 经济责任审计内部中的风险

造成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审计工作人员所承担的职责和业务水平不符,经济审计所涉及的领域是很广阔的,这也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懂得各领域的知识,必须要具备很强的能力,否则就不能胜任这个职位,如果说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的的话,那么就对审计工作有着不利的影响。②审计人员和审计的工作量不符。审计的工作量是很大的,然而审计人员的数量是很少的,那么就很难去满足工作的需要。在近几年,国家要求精简机构和人员,所以,能够增加的审计人员是很少的,并且有的企业已经把内部的审计机构给裁减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的任务量大,压力也大,对工作的质量也就有所影响。③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问题难度大。从理论上来讲,领导的主管责任指的是能直接地去决策或者直接去管理经济的行为,而领导的直接经济责任指的是领导认同签字、批准相关的决定等所形成的经济责任,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然而这两者的区别又是很难甄别的,这样界定的不明确就会引起审计的风险。④审计人员对审计的调查情况还不够深入。一般来说,被审计的对象和审计人员是很熟悉的,审计人员发现了问题之后又不好去深究其中的错误,长久下去,被审计的单位就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存在问题,对自己企业所产生的变化也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造成审计外部的原因有以下两点:①先任再审给审计的工作带来了难度。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了领导干部要在任期届满办理转任、免职、辞职等事项前要接受任期的经济责任审计,在没有经过审计前不得办理离任手续。但是在现实中看来,并非是如此,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和有关的规定是不符的,如果不明确地划分职责,就会使审计流于形式。②审计的会计资料不真实。一些被审计的单位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在会计资料上大做文章,使审计人员不能准确地去查明,这样的事情是经常会发生在企业单位的,这直接就影响了审计人员评审的客观性,在判断上做出错误的决断,所以说,审计人员一定要非常仔细地去查看资料是否正确,要是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就应该及时地去找被审计的单位,要求单位重新交一份正确的资料。审计的对象不仅仅是物,还包括了人,审计涉及的范围是很广阔的,内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风险也因此而变得很大。内部审计机构要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提前去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

3 怎样防范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通过预测、评估等多种途径来缓解风险,对于那些可以控制的风险就应该正确、客观、有效地去管理。管理的措施有:①明确法律的责任。被审计的单位一定要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负责人在审计之前要做出书面承诺,这样可以减少审计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有了承诺书以后,企业就不会做假账,因为谁都不想去承担责任。②建立部门的联络制度。这样可以及时有效地去传达信息,要加强各部门的联系,这样才能完整地去了解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各部门的合作必然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风险。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坚持公正原则。③注重内部控制的评审。内部的评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内部的控制结构不合理,那么就很容易提高风险度,内部的控制制度和领导的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做好了内部的控制评审,这样就能够为正确、真实、有效的评审奠定良好的基础。④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审计的风险是无形的,审计人员要随时提高意识,在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管理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是很难的,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审计人员的能力不断提高,处理业务的水平和能力才会越高,所以,审计机构要增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不断地去满足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

4 结 语

综上所述,内部的责任审计机构对经济的审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都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审计机构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更多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审计的风险,不断地为审计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于保和,张相洲. 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审[J]. 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6):19-20.

作者:韩晓霞

第二篇: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技术经济评审风险点管理方法研究

【摘 要】通过应用 BIM 技术和 LCC 理论,对目前输变电工程项目闭环管理,尤其是初步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评审风险点分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 BIM 系统软件设计原理和国网输变电工程收集数据表的数据格式,设计了基于 BIM 的输变电工程造价关联数据库,提出了基于 BIM 的输变电工程 LCC 造价管理模型。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技术;经济评审风险点;管理方法研究

1研究背景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计算、网络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运用的领域不断开拓,信息与电网造价管理的结合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提高电网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应对进入智能电网时代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各国电网管理部门建立了一些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在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方法。英国的电网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建设体系分为 3个层次:政府层次(贸工部建筑市场情报局)、专业团体层次(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和企业层次(测量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和一些大型的工程承包商)。日本的工程造价信息每半年更新 1 次,相关经济数据的调查和收集由官方机构“经济调查会”和“建设物价调查会”专门负责,并在网络平台上登载。美国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成本指标、最低工资标准等综合造价信息由政府部门发布;工料价格、建设造价指数、房屋造价指数等方面的造价信息由 S - T、ENR 等民间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发布;竣工项目的造价信息统计由专业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负责。加拿大由政府专门机构负责在平台上定期发布相关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均来源于参与建设的各单位和当时的市场询价。我国国家电网公司和各省电力公司也非常重视竣工工程造价信息的积累,在电网工程造价分析信息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2014 年,国网福建电力初步建成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每年都要认真组织开展年度输变电工程造价分析工作,为国网电力公司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输变电工程造价分析工作虽然对电网工程的造价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工作周期较长和造价资料数据库不够完善,致使造价分析指标难以实时的对电网造价管理进行监控指导,造价分析效率尚有待提高。BIM 技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等特点,在建筑领域已经广泛应用。全寿命周期费用(LCC)是指从产品在有效使用期间所发生的与该产品有关的所有成本,LCC 理论与方法在電网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大量成果。本研究中拟将它们引入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促成多维度(时间、空间、WBS、部门)的协同管理。

1.2研究必要性

输变电工程项目一般具有投资额较大、影响因素多、协调事项繁杂等特点。因此,管控输变电工程项目造价历来都是重庆公司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初步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评审对优化技术方案和控制整个工程造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近两年重庆公司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设计方案调整、重大施工方案变动、拆迁赔偿超投资等情况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初设环节对方案的技术经济评审比较理想化,对项目的投资风险、可施工性等可能引发工程建设条件变动的因素未做系统考虑,导致项目实施期间重大变更的产生,进而造成增加工程成本、施工进度受阻、协调难度加大等后续问题。因此,有必要适时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及时总结、归纳初步设计阶段输变电工程技术经济评审的主要风险因素,指导后续工程设计方案再优化,有效管控建设风险,进一步提高初设评审的质量与效率。

2设计创新实施落地

2.1设计策划阶段

设计策划是设计创新的起点,是提出创新思路、策划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首先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开展工程设计创新讨论,集思广益,对常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其他相似工程进行类比,探讨技术组合,找到设计改进和优化点。探讨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技术应用可行性,对已有创新成果融会贯通、科学合理使用。深入学习以往设计竞赛总结亮点,跟踪学习工程建设前沿知识,探索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引入领域,实现设计创新。经过设计创新讨论后,设计单位根据讨论意见确定创新方案,开展设计论证,编写设计策划文件,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2.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是设计创新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创新方案能否实施。此阶段设计单位组织相应设计人员,根据设计策划确定的创新方案、标准化设计成果等,开展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工作。初步设计完成后,开展初步设计评审,评审作为输变电工程涉及到关键环节,对设计质量起着把关作用。重点审查设计策划文件是否落实到初步设计文件中,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完善。

2.3施工设计阶段

依据经批复的初步设计,开展设计策划创新落实讨论,讨论设计策划中的创新如何落实到施工设计中,施工设计时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设计单位根据设计策划创新落实讨论意见开展施工设计,并开展设计交底工作,对施工图纸中的技术细节尤其创新部分进行详细交底,确保设计方案落实到施工过程中。业主、施工、监理对设计交底进行审核,确认设计策划确定的创新在施工设计中得到执行,否则要求设计单位进行交底。

2.4现场施工阶段

施工单位根据最终的施工设计图纸及设计交底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及详细施工方案,落实设计创新方案施工。开展新材料、新设备的到场验收。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及施工过程中发现技术落实执行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设计单位积极主动开展现场技术服务,解决创新技术设计方案施工落实问题。对设计策划成果、设计方案、基建新技术成果应用情况、设计创新点现场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业主对设计创新实施成效进行评估,总结提炼亮点,找出不足,后期不断完善。

3设计创新监督考核

3.1现场监督落实

现场施工期间,对施工设计中应用的基建新技术成果、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现场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积极跟踪创新落实情况,不符合施工设计中创新要求的,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对施工单位未达到创新技术标准的,要求设计单位及时进行现场技术服务,与施工单位共同解决施工落实问题。

3.2设计创新考核

对设计创新设置两类八项指标相关指标及目标考核。即设计技术指标、设计管理指标两类。设计技术指标包括基建设计新技术推广成果应用、机械化施工应用、设计创新亮点三项;设计管理指标包括设计策划率、专业意见会签、优秀设计、设计竞赛、示范工程五项。对设计创新评估主要通过对设计策划、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设计交底、现场服务阶段的设计思路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综合权重打分评价,设计技术指标和设计管理指标各占50%。设计技术指标中基建设计新技术推广成果应用率、机械化施工应用率、设计创新亮点分别占20%、10%、20%,设计管理指标中设计策划率、专业意见会签率、优秀设计、设计竞赛、示范工程分别占10%、5%、10%、15%、10%。根据各指标相应权重值,计算得到输变电工程设计创新综合评价值,并根据各指标评价结果找出薄弱环节,后期进行加强。

参考文献:

[1]程述一,李本良,刘颢,鲁俊.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电力电缆线路部分解读[J].智能电网,2017,5(05):507-510.

[2]谢蕊娟.输变电项目评审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作者单位: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

作者:周阳

第三篇:重启医院等级评审

中国医院等级评审已有超过20年历史,但20多来年评审活动走走停停。1989年11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我国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工作正式启动。1998年8月卫生部发出《关于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决定暂停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工作,以便“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切实纠正错误”。至1998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医院评审工作暂时停止。

10年后的2008年,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医院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随着2011年等级评审的重启,各地医院掀起争当“三甲”的“大跃进”热潮。调查显示,2011年1月1日~2012年6月,我国共有240多家二级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其中多数是直接升为三级甲等医院,有的地区甚至策划每10万人口就设立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遏制争级上等

“像这样大范围争创三级医院,是非常危险的,这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2012年8月16日,在2012中国医院论坛的医院等级评审分论坛上,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表示,“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很好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其所做的医院等级评审便没有依据,就跟现实国情、老百姓的需求脱节。”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也在论坛上表示:“如果一家三甲医院脱离医疗服务系统,没有纵向的辐射,没有人才培养、科研等,就达不到新标准的评审要求。”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卫生部在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三级医院“推倒重来”,重新评审。只有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二级医院,卫生部才认可其升为三级医院。

而重新进行的审评,将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据张宗久介绍:“新标准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新标准采用现场跟踪检查、书面评价、数据分析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评审思路方面强调PDCA循环与安全质量的持续改进。新标准已经在部分省市区得到应用。”

评审标准面目一新

刘勇表示,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很多做法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都是站在患者视角上看待整个医疗护理的全过程;第二个特点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理念,放弃了原来扣分的方式,改用国际通用的ABCD四项打分法;第三个特点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现了医院自评在评审中的作用,医院要经过半年的自评期之后,才能正式参加评审。医院在自评过程中,对照国家相关标准,自己查找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设置了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用于三级综合医院的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使用。其中核心条款共48条。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和追踪评价。核心条款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最基本、最常用、易做到而且是必须作好的标准条款。评审打分采用累进制,例如想要达到A级,必须满足C、B级全部要求,有任一项不满足则不能晋级。

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在第六章第5节中给予了详细说明。作为医院管理相关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则从信息化建设组织、制度保障、技术支撑作用、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信息安全、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要求则遍布于实施细则的全部章节中,据北医三院信息中心对评审内容的分析,明确涉及信息化的条款总共有72款,其中核心条款10款,分别占比为11.32%和20.83%。这说明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临床、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医院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用手段之一。

除了明确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新一轮评审的多数评审工作都将建立在信息化、专业化基础之上,更大程度减少评审专家在医院现场停留的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调取医院在评审周期之内所有医疗服务的数据材料。在未来,医院等级评审将过渡到信息化的评审。

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对医院进行的是要素评审,即把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当中的每个要点拆分成存在逻辑关联的若干要素。医院等级评审员按照这些要素能够更加详细、更加客观掌握整个评审流程。要素评审的三个基本方式包括综合评判、定点检查和跟踪案例。

新标准不同于以往基于硬件配置的评审,医院单凭“堆叠”高新设备仪器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疗的要求。加快内涵建设成为参加评审医院的准备重点。

评审促进持续改进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主任何梦乔在2012中国医院论坛上阐述了医院评审促进医院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据何梦乔介绍,至目前为止,上海先后制定和颁布了10项医院评审标准,包括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二甲医院评审标准等。2012年,上海实施了12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审和2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审。他表示,上海的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指导了医院的建设,促进了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工作,何梦乔对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建议:等级医院评审要体现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体现不同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不仅仅是管理、服务跟质量,这样才能制止跟防止众多医院一哄而上争创三级医院。评审全过程必须注重医院管理持续改进,但又要注意防止过多的资料记录,既要强调全国的统一性,又要适应各地的差异性,尊重地方的创造性。评审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数据库建立的完善,逐步减少医院现场评审的内容。等级医院评审不是评优,要正确理解分值的高低与差异,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评审标准、评审方法、管理办法和组织实施。

2011年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另一特色就是增加了日常统计学评价,包括基本监测、住院监测、单病种质控、ICU监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院感染控制等相关指标。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简单的报表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分析、关键点过程控制、建模、预测分析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评审促进信息化集成

目前,各医院已经意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并努力按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不断完善。但是实际工作中,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在网络、服务器、存储等基础架构逐步更新换代的同时,以HIS系统为首,逐步建立起门诊/住院医生站、医保、LIS、PACS/RIS、手术麻醉、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的医院临床、管理信息系统。

新评审的追踪方法调查注重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但由于多数医院缺乏整体规划且子系统由不同软件厂商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技术实现,接口多采用点对点方式,实现的技术也包括中间表、视图、存储过程等多种方式,造成集成的接口呈复杂的网状分布,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复用设计。以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为例,在线运营了33个应用系统,涉及18家软件厂商,系统间的接口数量高达380多个,其中有效接口数量达271个。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系统互联的开发工作量巨大、维护管理接口困难,无法对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统一的管理和监控的问题。

医院迫切需要考虑部署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将多个医疗信息系统有效地关联在一起,可以实现各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保证对同一个患者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现大型医院内部系统集成,医院集团内资源共享,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区域医疗共享,既是新评审希望促成的医疗模式,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理想目标。

(本文作者之一张浩为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医疗卫生事业部助理总经理)

作者:杨诗昊 张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信息化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经济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