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成语教学论文

2022-05-06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汉书成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宝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成语数目繁多,其内容涉及十分广泛,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论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会使用到成语,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词汇要素。

汉书成语教学论文 篇1:

弘扬民族文化 大力开展成语教学

[摘要]目前,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使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因此,加强成语教学刻不容缓,笔者论述了成语教学的必要性、成语教学的方法及对当前成语教学的思考,旨在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民族文化成语教学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中的一朵奇葩,如高山之巅的朵朵雪莲,如漆黑夜幕中的颗颗繁星,如浩瀚大海中的朵朵浪花,他们是如此珍贵,如此炫目,如此富有生命的活力。

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一种相传习用,意义上整体化、结构上定型化,且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通俗地说,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正确使用成语来表情达意,使之接受、喜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语文教师职责所在。现在社会高速发展,汉语言受到一定冲击,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使用成语的现象令人堪忧,这种现象折射出成语教学刻不容缓。笔者将对成语教学的必要性,成语教学的方法及对当前成语教学的思考作相关论述。

(一)成语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成语是中华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神话语言(“愚公移山”等)、历史故

事(“围魏救赵”等)、诗文语句(“一鼓作气”等)、口头俗语(“三长两短”等)等。令人感喟的是,当网络词汇大量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外语成为人们求职的敲门砖,还有多少人会以说成语感到骄傲呢?现实中,不分成语的感情色彩、性别对象、谦敬之别滥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很多成语被改头换面用于各类广告。如某服装店的店名为“衣衣不舍”(应为“依依不舍”);像面包广告的“追求领鲜”;杀蚊的蚊香,是“默默无蚊”,止咳的糖浆,是“咳不容缓”……这种对成语的改装移植宣传,影响着青少年,尤其是幼儿,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成语的理解、使用感受到迷茫。针对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母语在青少年中的任承将受到极坏的影响。

面对新环境下成语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成语的认知、识记和积累是很不够的,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不强。学生暴露的问题警示我们,规范的成语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刻不容缓。

(二)成语教学的方法

1.成語教学的突破点——挖掘古文中成语教学的资源。很多成语出自经典古书。据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成语有255条,还有出自《庄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等等,太多太多。被选入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作品,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成语,如:苏轼《赤壁赋》中的“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沧海一粟”、“正襟危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杯盘狼藉(藉)”;司马迁《鸿门宴》中的:“秋毫无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竖子不足与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门庭若市”;荀子《劝学》中的青出于蓝、“积土成山”、“锲而不舍”;庄子《秋水》“望洋兴叹”、 “贻笑大方”;《曹刿论战》“一鼓作气”,等等,不胜枚举。如此巨大的成语资源,扩展了老师讲述空间,在讲授不仅要讲古代语法常识、各种词性的使用,更要追溯词源,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精髓,使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不仅限于表层。

成语是古代汉语的演进,是古代语法宝典,它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特点。如宾语前置,有“惟命是从”、“惟利是图”、“马首是瞻”;词类活用,有“衣锦还乡”(“衣”是名词动用)、“披坚执锐”(“坚”、“锐”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祸国殃民”(“祸”、“殃”是使动)、“不耻下问”(“耻”是意动)、“虎踞龙盘”、“烟消云散”、“风餐露宿”(“虎”、“龙”、“烟”、“云”“风”、“露”名词作状语);状语后置,有“嗤之以鼻”、“重于泰山”;成分省略,有“逍遥法外”、“盲人瞎马”;互文,有“善男信女”“拐弯抹角”……成语教学正是利用古汉语语境教学 ,可谓一举多得。

传统的成语教学方法缺少成语存在的环境和氛围,而在古文教学中穿插成语教学可谓标本兼治,解决了成语中的思想和内涵,加深了成语的理解。所以,挖掘古文中的成语资源对学生学习成语极为有效。

2.学习成语的其他方法。学习成语要注意积累,加强书写和对读音的训练,可组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接触成语。如:让每个学生在课前收集一则成语,请一个学生上课前将收集的成语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朗读这些成语,把它记在书的扉页上,学期结束,学生就有一本熟悉的属于自己的小小的成语词典了。作文课上,老师鼓励学生利用小词典正确使用成语。这样使从学生在自己编制的小词典中快乐地获取知识。

另外,还可开展成语小故事演讲、成语接龙、成语谜语、成语对联等游戏活动,激励同学们积累成语交流中有效地运用成语。一些成语教学现象的反思。

可喜的是,成语积极传承已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辨析成语已被列入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项目中。但是,在实施中,教师常常把梳理好的成语材料印发给学生去背,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应付考试,这样做只能使学生今天记了明天忘,没有起到理解、掌握、应用成语的目的。成语教学是语言文字是的传承、历史的延续;汉语成语简练而意蕴丰富,教学中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学生懂得成语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成语积累好似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珍惜、爱护母语,让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代代相传。

作者:周美娜

汉书成语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

摘   要: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宝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成语数目繁多,其内容涉及十分广泛,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论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会使用到成语,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词汇要素。成语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亟需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应对这一难题,丰富成语教学的内涵,提高成语教学的效率,激发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

关键词:成语教学  文化传播  教学策略  趣味性  情境性

成语学习对提高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成语因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等特点一直都是留学生词汇学习的难点,学生对其具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也存在着教材对成语部分编排不够合理;教学大纲以及汉语测试对成语考察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固定化等问题。

1  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的必要性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宝藏,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成语数目繁多,其内容涉及十分广泛,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论是在书面语上,还是在口语上都会使用到成语,成语是汉民族语言交际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词汇要素。外国留学生们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必然要接触和使用成语,因此,成语学习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镌刻着一段历史,每一个成语都在无声地讲述中华民族的文化,留学生学习成语的过程也是了解中华历史文化的过程,我们可以语言为载体来传播和弘扬我国文化。

1.1 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必要内容

首先,成语是由语素组成的,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中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式。成语尽管形式短小,但内容丰富,其构成成份多为语素,也有现已作为构词语素使用的古汉语词。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成语时,既可以掌握成语又可以复习巩固其组成词汇和语素的意义,有利于增加外国留学生的词汇量,提高汉语水平。

其次,汉语学习者推测词语含义的能力反映着他的汉语水平。成语学习是中高阶段的汉语学习内容,此时,外国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了一些基本词汇。成语的构成单位多为词和语素,学习者可以利用已有的词汇储备来推测成语的意义,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词汇,又能帮助学生提高推测词语能力,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成语来源十分广泛,有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的,也有出自文人作品和古人市井生活的,它们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积累下的文化精华,包含着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是中华文化质的体现。学习者通过学习成语能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其后续的汉语学习,对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

掌握一门语言的最高要求就是能灵活自如地與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同时也理解别人。成语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词汇形式,能否正确熟练地运用成语进行交流是衡量一个人汉语水平的重要标准。

1.2 成语教学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语言以文化为依托,民族语言在不同层面上也反映出相对应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政治策略等历史文化都会直接的反映到它的语言当中。成语是历代中华儿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成语是经过历史的锤炼和筛选而流传至今的,大部分现存的成语已经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了,它们就像汉语言中的活化石,向人们讲述着那些千年前的神话,百年前的历史,有着极其重大的文化价值。成语在汉语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者。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不仅是学习更高级的词汇,更是以成语为切入点探索中华民族的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文化往来更加频繁,成语教学的大力提倡必将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2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策略

2.1 成语的趣味性教学

成语教学一向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面对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成语,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对外汉语教师都会产生畏难情绪,而这种畏难情绪也极易相互感染,造成消极的课堂气氛。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增加成语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缓畏难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营造趣味课堂。

2.1.1 故事法

成语是中华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这是留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所在,也是难点所在。成语丰富的内涵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掌握。所以,对于一些有悠久历史和典故的成语,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相关的成语故事或播放相应的动画来学习,这样学生既明白了成语的来龙去脉,又理解了成语的丰富内涵,且故事和动画是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东西,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2.1.2 你画我猜

成语具有表达上的直观形象性,很多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以增强表现力,它们都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其表达效果更加强烈鲜明,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例如:“怒发冲冠”,老师可以画一个生气的,头发直立顶起帽子的人;“垂涎三尺”可以画一个口水流了很长的人。课堂上,老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队进行比赛,一个同学画,一个同学猜。这种小游戏式的教学方法在加深学生对成语理解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3 你演我猜

这种教学方法与“你画我猜”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求表演者通过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来表现相应的成语,比如“抓耳挠腮”“眉飞色舞”“上蹿下跳”。通过表演这样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教授成语,让学生充分参与,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帮助。

2.2 成语的情境性教学

成语情境教学是指在成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成语使用的具体的情景和语境,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去应用成语,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成语,引导学生形成对成语意义的整体把握,真正学会在交际中恰当的使用成语。

以成语“狐假虎威”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饰演老虎、狐狸和其他动物,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成语所表现的情境,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表演结束后,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以组为单位,自导自演一段情景剧,其间对话必须用到“狐假虎威”这一成语。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掌握了正确地、恰当地使用语境。

2.3 成语的文化性教学

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因而,对于文化背景的依赖度相对较高,对于使用者的文化背景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留学生从自身的文化背景出发将很难理解和掌握成语,成语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文化铺垫。因此,教师在成语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在教授留学生成语时应在课前对成语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的导入,使学生对其中的文化差异有所了解,以减轻文化冲击,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

以“狗急跳墙”为例,这是一个贬义成语,比喻坏人走投无路时,不计后果的冒险,企图摆脱困境。在汉语成语中“狗”很多时候代表的是一个负面的形象,这与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有关。但在西方很多国家,“狗”代表忠诚善良,所以很多留学生从自身文化背景出发就会理解错“狗急跳墙”这一成语,将其用作褒义成语。

再如出自《汉书·刘向传》的“黑白不分”这一成语,比喻人是非不分,不辨正邪。中国人常以白色来表示善良、正义,以黑色来表示邪恶,如果留学生不了解中国人对颜色词的情感态度,就无法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

3  结语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对中华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趣味性、情境性、文化性教学策略的運用,能够有效地增强汉语学习者学习成语的热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成语教学在跨文化交际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宁.探讨汉语成语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学报刊,2006(2):124-125.

[2] 冯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意义和方法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潘先军.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问题[J].汉字文化,2006(1):54-57.

[5] 苏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以及教案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5.

[6] 孙智琳.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7] 汪海燕.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12.

[8] 王伟.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方法简析[J].现代语言学,2016,4(1):1-7.

[9] 谢干兰.论影视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的运用[D].广西大学,2013.

[10] 徐续红.成语分类问题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3(5).

[11] 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月,等.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97-113,122.

[12] 原建平.学生实用汉语成语词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

[13] 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9(3):25-30.

[14] 周青,王美玲.当前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弊端和方法革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6):162-164.

作者:黄春华

汉书成语教学论文 篇3:

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多角度运用

摘要:成语和文言文都是中华文化的财富,拥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多角度运用研究成为了高中语文教职工关注的重点话题。本文从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借助成语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运用成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词义的理解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让成语更好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得以运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成语与文言文属于古汉语,二者都具备古汉语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相比于文言文,成语流传的范围更广,学生理解起来相对来讲容易一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加深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多角度运用研究逐渐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多角度运用

成语和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学科中的重要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成语与文言文都是高考语文中的考点,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难点。由于成语和文言文在我国存在的历史久远,经过历史的变迁,一些字词的意思以及语法已经和现代汉语表达的含义相差甚远。学生理解起来比价困难,在考试的时候容易丢分。一些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成语与文言文,然而成绩一直没有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成语和文言文的兴趣。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多角度运用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将成语与文言文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可以說学好成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成语在当代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在学生掌握成语的基础上进行文言文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降低文言文难度,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要想提高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效率,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文言文教学,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第一,总结文言文主旨。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需紧扣文章的中心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文章架构。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重点讲解表明作者意图的句子、标明文章中心的句子等重点内容,选准课文角度,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第二,重点讲解文章中的名句好句。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有的时候会运用到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重点讲解有代表性的句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屈原在《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都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句子[1]。

第三,熟记文言文中的成语。作为我国历代所沿用的固定词组,成语虽然已经脱胎于古代汉语,但是许多语素仍旧保留古代汉语的意思。教师要想提高文言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从成语为切入点,降低教学难度。文言文中的一些成语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熟记文言文中的成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还能有助于学生的成语积累。

二、运用成语典故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成语的内容一般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或者是重大的历史事件。经过实践表明,高中生虽然对成语的兴趣不高,但是对成语背后的故事却充满兴趣。要先提高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多角度运用,教师可以利用成语典故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以课文《陈情表》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文言文阅读,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成语,当有学生回答出“日薄西山”的时候,教师可以讲出“日薄西山”成语背后的典故,通过教师的讲解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在学生了解到“日薄西山”这个词出自《汉书.扬雄传上》:“临汨罗而自陨兮,恐日薄西山。”意思是比喻人到老年或者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死亡。接下来让学生理解“日薄西山”在课文中的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以成语典故为切入点,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2]。

三、运用成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词义的理解

成语与文言文在词类活用的运用中有着相同之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词类活用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汉语中,每一个实词都属于一个固定的词类,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表达其他的词类。而这种词语由一种词类转变成另一种词类的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在词类活用中,主要由以下四种用法,分别是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以及互文。

意动用法是成语中最常见的用法。以课文《段太尉逸事状》为例,其中有一句是“汝又取不耻”,其中的“耻”可以与“不耻下问”结合进行文言文教学。

相比于其他三种用法,互文是古汉语中的特有修辞。由于在现代语文中很少用到,学生对于互文的用法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成语中也有关于互文的使用,教师可以借助成语进行文言文讲解,降低教学难度[3]。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的效率,提高语文课堂质量,教师可以以成语为切入点进行文言文教学,通过成语在文言文中的多角度运用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江都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丽.成语在文言文文本内容教学中的运用——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1):47-49.

[2]尚玉霞.文言文教学中成语的常用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73.

[3]钱毅,朱佩琴.成语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05):65-69.

作者:董光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佛学研究论文下一篇:煤化工微电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