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城镇人口比重

2022-07-13

第一篇:各省城镇人口比重

统计局:我国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国际在线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11年我国人口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一、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2011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为1347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3‰,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96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比上年增加0.03个千分点。

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增加0.25个百分点。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但对劳动力供给问题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呈下降态势

2011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8,比上年下降0.16,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出现下降,表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显现成效;总人口性别比为105.18,受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影响,总人口性别比自2005年来一直呈现下降态势。

四、城镇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增加2100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五、流动人口继续增加

2011年,全国人户分离的(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71亿,比上年增加977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30亿,比上年增加828万人。

第二篇:10月底世界人口将达70亿中国人口比重将下降

2011年07月11日14:36法制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今年10月底世界人口将达70亿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已从22%下降至19% 全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5岁

今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将达73.5岁。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获悉上述信息。 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今天上午在天津举行。

今年10月底世界人口将达70亿

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发言时介绍,今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将达到70亿,因此,联合国将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定为“70亿人的世界”。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介绍,“十二五”时期,中国人口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人口众多的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劳动年龄人口在到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口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 另外,人口流动迁移活跃,城乡人口分布出现根本变化,对社会管理和人口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成为社会和谐面临的重大课题。

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3.5岁

李斌发言时表示,目前全球拥有高达37亿的育龄人口,意味着世界人口在未来几十年仍将继续增长。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世界人口将于2050年达到93亿。其中,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而许多富裕和中等发达国家则面临着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未来一个时期,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同时,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斌说。

李斌介绍,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均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最好水平;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5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类发展指数从0.53上升到0.66,是全球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文/记者王南

第三篇:什么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即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是相对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概念。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了

1.6亿的农民工群体。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

中新财经上海3月30日电(钟欣)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30日表示,2012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29%,中国的城镇化仍处在快速发展的区间。

在上海举行的2013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徐宪平指出,中国的城镇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他认为中国现行的城镇化模式有三个“不可持续”,即:城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已不可持续;随着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日益加剧,主要依靠资源粗放式的消耗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随着新老城镇居民收入发展的差距造成的社会矛盾日益凸现,主要依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

他表示,人口多、资源环境恶劣,决定了中国的城镇化必须从国情出发,积极稳妥地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这位官员说,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有五大主要战略任务。第一是要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逐步解决现有2亿多和每年新增1000多万农民工的半市民化问题;第二要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合理规划未来城镇人口空间布局;第三要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预防城市病;第四要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第五要创新体制机制,厘清政府和市场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四篇:城镇人口计划生育上墙制度

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 全面负责本部门(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小组组长要要亲自抓、

负总责,积极完成计划生育各项责任指标和工作任务。

二、 积极宣传和严格执行《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有关规

定,引导育龄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提高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三、 负责本部门(单位)当年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的育龄夫妇名单,

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 负责本部门(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室,计划生育协会和药具服

务网络等建设,保证工作开展有场所。

五、 发动和依靠干部群众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教育党员、团员和计

生协会会员模范带头实行计划生育。

六、 认真细致和及时做好已婚夫妇节育措施落实工作,组织实施好

环孕情服务。

七、 关心和照顾晚婚晚育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全面兑现奖励优待政

策。

八、 协助做好本部门(单位)不符合政策生育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

作。

九、 每月召开一次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会,检查、分析本部门(单

位)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情况,并审核上报计划生育月报告单。

计划生育专(兼)职工作人员职责

一、 在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并做好部本部门(单位)

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 掌握本部门(单位)人口状况和育龄妇女结婚、环孕、生育、

节育的实际状况,建立和完善卡册,如实填写,月清月结。

三、 开展重点一般服务对象的孕、环情服务,及时有效地落实节育

措施,发送避孕药具。

四、 每月召开一次计划生育工作月例会,核实各种数字,填好卡册,

及时上报计划生育月报告单。

五、 按要求开展访视,认真填写放视记录。

六、 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每季度组织一次育龄群众学习会,记

好记录。

七、 经常向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汇报工作,重大工作及时反映。

宣传教育制度

一、 以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宣

传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知识,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积极性和自觉性,把基本国策落实到实处。

二、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通过多形式、 多渠道,广

泛地生动活泼地经常性地开展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

三、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单位育龄职工开展婚育知识、生

殖保健,避孕节育等为主要内容不得的咨询和服务活动。

四、 积极主动地配合好服务站对本单位已婚育龄妇女环孕

情服务、四项手术等工作。

计生干部入户访视制度

一、 计生干部必须对自己所管理的已婚育龄妇女按规定要

求划分不同管理对象进行放视,以掌握其婚育、节育等人口与计划生育动态状况,并定期向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反馈工作信息。

二、 计生干部应具备放视卡,放视卡应保留每次放视的干部

签名和被放视对象签名。放视卡必须一式两份,一份装入资料袋,一份计生干部保留。放视记录应简明扼要地归纳放视内容。

三、 对不同育龄妇女管理对象进行分类放视。重点对象每月

放视一次,一般对象每季度放视一次,随访对象每年放视一次。

四、 放视记录,每季度必须交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审阅。

第五篇:人口向城镇转移实践报告修改版

关于三官桥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社会实践心得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宏伟决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前进。

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非常关注,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对自己家乡的农村建设有足够的了解,所以利用这次暑假,对三官桥村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三官桥村相关介绍

平望镇三官桥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平望镇梅堰社区南岸,全村占地面积约

5.9平方公里,共有人口3700多人,1200多户。现有水稻面积2650余亩,养殖面积300余亩,果树82亩,苗木458亩,桑树1208亩,养殖水面积400亩,民营企业落户40家,全村工业销售3.1亿元,上交税金900万元。

二 ,调查方式

大都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有些家庭只留下老人在农村生活,文化有限,我通过当面询问,帮他们填写的方式,来完成调查。而有的家庭恰好没有人在家,只能通过邻居帮忙完成。由于下雨天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不能当面调查的,在村委会的帮助下,我通过电话与其中一部分人取得联系,做了相关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村子人口转移情况

90年代:有少数的大学生选择在城镇设置去别的市就业,基本上本村的劳动力都是在本城镇内工作的,所以居住都是在家的,部分农民工逐渐入住本村 新纪年:村里开发区规模扩大,乡镇私营企业增多,许多中年妇女选择在本村企业就业,离家近。大量外来人口也在本村企业就业,并租住村民家里。许多村民收入增加,并在城镇买房居住,农村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但是这时候的大部分村民家里的孩子上完大学,选择在城市就业,并在城市买房居住。

3.2 就业和收入情况

农村人口的转移,就业和收入水平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在所转移的人口中,大多数已具备城镇生存所需的就业和收入水平条件,即转移就业的总体质量较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层次处于中等水平,对转移成果的稳定和巩固起到良好作用,也促进了人口转移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速度的提升。

由于是知识分子转移较多,就业技能较强,有着较高的就业机会。虽然在这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层次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在技术要求较底,主要从事体力的低端职业领域就业。但三官桥村外出的打工者中,他们从事的职业往往是一些待遇还不错的工作,男性工种的首选岗位是中外企业的工厂,而女性是收入待遇都还不错的工作岗位,其收入都还不错。

但据我所调查,本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工作还不错,而本村里也有很多乡镇企业,待遇也还好,吸引了不少外地农民工在本村落户。外出人口的工资收入与在村里的差不了多少。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较量形成了不利于农村人口转移的问题,受雇农村转移人口的月收入增长与留村居民的月收入增长的差距不大。而部分农民工缺少组织化力量与企业制衡,很多企业从利润最大化出发,往往以当地最低工资标

准为上限,尤其是在一些低端的竞争激烈工种。在此种情况下,不具备高素质的农民留村的较多,而且还吸引了不少其他村的农民在本村入住。

而且一些劳动劳动权益保护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城镇定居的预期不高,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工作中,平均每天将工作10个小时,大多数转移人口每周的休息不足1天,有的还被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因此,农村转移人口对城镇长期稳定就业的预期不高,导致其对自身素质技能提高积极性不高,随着年龄增大和市场对劳动力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相当部分转移人口无法在城镇生存。

3.3 农村人口的迁移必定会对农村造成一定的影响

3.3.1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

(1)推动本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迁移流动是人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前提条件,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人口的迁入有效缓解本村的乡镇企业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满足本村一些企业对基层或技术方面劳动力的需求。

(2)推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人口的迁移实际上就是劳动力转移,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提高了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比例和劳动生产率,提上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实力。人口的流动和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迁移流动人口为本村积累了更多的财富和智力,其中一部分利益的回流直接支持了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推进本村现代化的进程。

3.3.2人口迁移的负面效应

(1)人才流失影响本村的经济发展:对迁出地农村来说,迁出的主要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或年轻劳动力,这就存在着年轻优秀劳动力的流失。处于15~45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是创业能手。他们本应该是本村现代化生产的主力军,但是这部分人受现代观念的影响,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水平落后,期望更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而选择迁移到经济发展更快的城镇。这样大批主力人口对外流动,对当地人口、劳动力机构产生影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村的经济发展。

(2)人口的迁移对给本村的社会管理带来困境:迁入人口大部分是外省人口,文化习俗、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农村的住房、治安等问题显现,社会公共资源面临着现实的考验,并给村委会的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由于迁出的主要是中年及青年人群,这导致本村人口老龄话现象严峻,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人口迁移流动导致大家庭分裂成小家庭,父辈住农村、子辈在城镇很是普遍,空巢老人问题突出,家庭亲情缺失。

3.4 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意见。

3.4.1 提高思想认识

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是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重组和优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城市整体素质,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的必由之路。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到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重大现实意义,抓住机遇,快速行动,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

3.4.2 坚持的原则和目标

按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治安管理、有利于方便群众”和“积极稳妥、协调发展、自愿申报、居住地登记、人户一致”的原则,全面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户籍制度,以充分吸收资金和人才,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迅速膨胀城市规模,加快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通过鼓励农民进城谋业、加快

膨胀城市规模,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使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4.3 实行政策优惠

在金融信贷方面,进城农民需购买新住房的,可以按照“部分自筹、有效担保、专款专用、按期偿还”的原则,实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由购房者向房屋开发商提出购房及按揭贷款要求,提供有关证件、证明等,按规定到银行办理按揭贷款手续,并由购房者与房屋开发商、按揭贷款银行签定合同。可办理按揭贷款业务的银行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住房银行。

四. 社会实践锻炼了我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加深了我们对社会现状的了解。亲身社会社会进行实践活动,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 有助于培养朴素的作风。通过体验农村的艰苦生活,深入调查农村现状,不仅使得我们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作风。

(3)在进行的问卷调查与广大农户零距离接触的活动培养了我的个人胆量和口才,为以后的投入社会工作做了提前预热和良好准备。自己的知识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提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下一篇:公司财务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