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论文

2022-04-17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从农村来到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角色、生活内容都随之发生改变。他们住在城市,却不能真正融入城市,他们脱离了农村的环境,却不能摆脱农村的背景。面对压力,他们会茫然无助,就如同钟摆一般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摇晃,始终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迷失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成为“边缘人”。“边缘”,意味着潜在的不稳定,矛盾和冲突都会在这里直接的体现。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论文 篇1:

图书馆: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家园

摘 要:外来务工人员是现代城市建设和运行的主要力量,但因种种原因,他们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东阳市图书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与实践,如免费办理借阅证、与外来务工子弟结读书对子、主动送书上门、关注“横漂一族”等,在未来工作中也设想开展移动阅读、就业信息咨询、职能培训等服务。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农民工 东阳市图书馆 读者服务

Library:Foreign Workers New Home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也称农民工、外来工)的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问题逐步被提上议程,关于如何提高其文化素质、享受应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图书馆特别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组织、收藏、利用、开发的公益机构,有义务为务工人员的文化服务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在概述图书馆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背景及相关研究述评的基础上,概述了东阳市图书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方面的实践及设想。

1 相关背景与研究述评

1.1 相关背景

(1)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他们的基本文化服务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约有2亿外来务工人员活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增。一方面,大批进城的务工人员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与待遇。如何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文化权益也是各界关注与讨论的一大问题,各地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相关的政策,如2012年北京市将着重开展“保障来京务工人员文化权益温暖工程”[1],确保来京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并实现“四个保障”(公益性保障、基本性保障、均等性保障与便利性保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201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南海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2]等。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机构的公共图书馆,理应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世界,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将图书馆建成他们的新家园。

(2)均等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是当前我国政府倡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建设原则。1931年出版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提到“每个读者有其书”是图书馆服务的一大定律,IFLA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也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对任何不能享受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同时,在2008年中图学会正式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也提出“逐步确立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出均等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图书馆必须想办法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并对因时间关系不能正常享受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去提供特殊的专业个性化服务。

1.2 相关研究

从2005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如北京、成都、甘肃等地开始了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之后全国多地如深圳、河北等地也纷纷响应,在我国图书馆界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实践进行探索的同时,图书馆学术界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涌现出了一批关注这类弱势群体的研究者,如王子舟、王素芳等。研究范围既有实证调查研究,如王子舟[3][4]教授分别对深圳市和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求知阅读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也有学者从图书馆对外来工服务反思与探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倪传明[5]、吴红梅[6]等人。

2 东阳市图书馆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东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0.98亿元,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吸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全市有外来务工人员21万人。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当贫乏,很少能有享受现代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的机会,他们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思想素质,为此,东阳市图书馆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索。

2.1 免费为务工人员办理借阅证

为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公平的享有图书馆资源的权利,解决他们看书难、看报难的切实问题,让更多的务工人员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早从2006年6月份起,东阳市图书馆就取消了向读者收取折旧费的作法,简化了办证手续,所有人员只要交纳一定的押金就可办理借书证。同时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三个主要一线部门免费向广大读者开放。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办证热情,读者持证人群中外来务工人员比例明显增加。据统计,目前持有东阳市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中有六分之一的是外来务工人员,与该措施推出前的所占比例不足十分之一改观明显,图书馆已逐步成为经济收入偏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获取知识、提高自我的理想场所。

2.2 与外来务工子弟结读书对子

东阳市图书馆一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文化教育发展情况。从2000年开始,东阳市图书馆以少儿阅览室为依托,与东阳市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结成读书对子,帮助学校建立图书室,不定期的送新书到图书室。并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图书室、喜欢图书馆,开阔少年儿童的视野,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东阳市图书馆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前后达12次,参观人数300余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如何认识利用图书馆”讲座、“迎奥运”有奖答题活动、气象知识讲座、作文知识讲座等读书活动。现在每逢节假日,少儿阅览室、图书室总是座无虚席,图书馆已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2.3 为务工人员主动送书上门

由于工作辛劳,即使图书馆降低了办证门槛,但外来务工人员也仍不能完全享受到应有的基本文化服务。因此,东阳市图书馆采取了主动送书上门的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温暖与知识,如为环卫处工人集体免费办理借书证15本、可一次性借书40本的集体优惠证1本,并不定时的为他们送去一些有帮助的书籍。还如主动走进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工厂等,收集、记录下他们的基本情况与阅读倾向,从而根据我们的需求制订服务内容,进行送书上门和特色跟踪服务。

2.4 关注“横漂一族”

东阳横店影视城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拥有13个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现代化摄影棚。宏大的基地规模、丰富的拍摄场景也吸引了两千多名群众演员来此以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并被人们称为“横漂一族”。“横漂”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渴望成功、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的生存状态令人关注。为此,东阳市图书馆与横店镇文化站联合,重点购买了《剧本》、《曲艺》、《艺术家》等报刊12种,相关的书籍1500余册,在横店文化站进行开放服务,以供“横漂”族阅读学习,目的是使他们从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有机会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同时也引导他们阅读一些重要的政策性信息,使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

3 东阳市图书馆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设想

尽管十余年来,东阳市图书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与尝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产生的新需求,东阳市图书馆还需站在创新的角度,挖掘图书馆的潜能,创新图书馆的服务途径、方式,更好的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信息推送、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

3.1 建设移动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

移动通信与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使得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的主要通信、阅读、上网工具,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据工信部公布的通信业运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终于突破了10亿户大关,达到10.07亿户[7]。同时又据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3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83.8%[8]。这说明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同时也说明很多的手机用户都注意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获取,发展移动手机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的一大发展趋势,并得到了业界的共识,也已在国家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得到了有益实践,为此,东阳市图书馆拟在未来建设移动图书馆,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推送给务工人员,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服务。

3.2 开展就业信息咨询等工作

外来务工人员因受信息获取渠道、获取技能等限制,对于就业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子女上学信息等信息有着非常大的需求,这些信息的缺失也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额外的挫折。为了弥补信息鸿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东阳市图书馆还需借鉴美国等图书馆开展的就业信息咨询、就业信息填写指导等工作,开展就业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信息咨询工作,让外来务工人员通过图书馆就可轻松获取招工招聘、子女上学、医疗保健、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各类所需的信息,使图书馆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获取窗口。

3.3 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信息传递服务与社会教育是图书馆的两大职能所在,但往往图书馆在具体的工作中浪费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忽略了其应有的教育职能。外来务工人员的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长期得不到一定的继续教育,因此他们的总体特点是性格粗放、技能匮乏,与产业工人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大有可为之处。东阳市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利用馆内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便利的学习场地,因地制宜,联合财政、科协、教育、工会、劳动等社会部门对民工进行各种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使他们都能获得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素质,加速自身从体能型劳动者向技能型劳动者转变,推进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外来务工人员所遇到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并已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东阳市图书馆只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与其它图书馆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今后的工作设想也肯定有不足之处,但几年来的实践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以读者为中心,努力实现读者利益的最大化,东阳市图书馆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工作也肯定会发挥它的作用,使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社会的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外来务工人员将享受免费文化服务[EB/OL].

[2012-03-14].http://www.cnr.cn/native/city/201203/t20120312_509274751.shtml.

[2]关于加强南海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EB

/OL].[2012-03-14].http://www.nanhai.gov.cn/cms/jsp/communique/zwxx_zfgb_info.jsp?TID=201111281456483

30480485.

[3]吴丽娟等.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

[4]董克等.武汉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

[5]倪传明,祝东红.把农民工纳入到主流文化事业之中

——论公共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提高文化服务[J].图书情报知识,2005,(1).

[6]吴红梅.做好农民工读者服务工作之我见[J].图书馆,2006,(2).

[7]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0亿 3G用户达到1.44亿[EB/OL].

[2012-04-01] http://mobile.people.com.cn/GB/1754897

9.html.

[8]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3亿 数字阅读将进一步细分

[EB/OL].[2012-03-01]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2/29/c_122769353.htm.

作者简介:叶明亮,男,浙江省东阳市图书馆馆员。

作者:叶明亮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论文 篇2:

破解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护困局

从农村来到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角色、生活内容都随之发生改变。他们住在城市,却不能真正融入城市,他们脱离了农村的环境,却不能摆脱农村的背景。面对压力,他们会茫然无助,就如同钟摆一般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摇晃,始终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迷失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成为“边缘人”。

“边缘”,意味着潜在的不稳定,矛盾和冲突都会在这里直接的体现。而对于迷失在“边缘”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与城市人习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身份地位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甚至连语言也未必相同,他们的生活被矛盾包围。为了冲出重围,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犯罪。

“流动人口或外来人口犯罪,本是全球趋势,但归根结底还是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陌生化、原子化以及市场竞争导致的收入差距。前者使犯罪成本降低,被抓获的几率降低,后者使犯罪的动机增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兰荣杰告诉《方圆》记者。

在天津市河西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学军看来,外来务工人员犯罪始终是困扰执法者的大问题,而外来务工人员存在着流动性大、管理困难等特点,也一直挑战着执法者的执法能力。因此,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的治理和预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各阶层的通力合作。

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先天不足”

四川简阳市检察院调研显示,在外来务工犯罪人员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37人;初高中文化程度101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2人;初高中文化程度占86.2%。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社会责任感,道德、人生价值的冲突等都是导致他们犯罪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门金玲看来,外来务工人员犯罪高发的原因,从其本身来说,这些人员从不发达的地区来到大城市,如果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对待就很容易导致其心理失衡的。并且,在非熟人社会里,人的道德自我约束力就会变低,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大城市人生地不熟,谁也不认识,会放开一些该有的自律,加之法律意识较低,很容易滑向犯罪。

具体而言,外来务工人员一般都是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经济条件较差,他们进城后很是羡慕城里的好生活,城乡贫富的差距使他们本能地想追求美好的生活。而面对当今社会存在的贫富差别和分配不均这一客观事实,其心理极易失去平衡,产生不满、冲动、抱怨等不良情绪,受社会上不良思想和环境的影响,有些人便开始陷入犯罪“泥潭”。

在简阳市打工的毛建就是其中一员。毛建系简阳市某商务酒店上班的打工妹,2013年6月至8月期间,在同案犯胡宇的利诱下,她先后多次在其打工的商务酒店,将麻古、冰毒卖给多名吸毒人员,尔后东窗事发。

同时,法律意识的缺乏,还导致了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自感到势单力薄、投诉无门,又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不懂得如何保留证据,遇到有理说不清的情况,就容易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结果使自己陷入了犯罪的泥潭。比如近年来,外来务工人员因讨薪而引发的暴力刑事犯罪时有发生,盗窃、伤害甚至杀人等案件多有发生。

社会保障机制缺损,流动人口管理缺位

“在一系列为了自己的利益铤而走险犯罪案件中,我们除了要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意识的淡漠,更应该反思是什么原因,让外来务工人员一定要采用犯罪的方式解决问题。”简阳市检察院检察官陈平表示,当前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社会关系也还未理顺,导致外来人员在本地的社会体系社会地位尚不明确,基本社会保障机制仍有缺失,严重侵害外来人口权益等问题正在成为诱导他们犯罪的导火索。

就目前而言,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保障城市居民,对于外来民工基本上难以顾及。而实际上,外来民工是城市中最不稳定最容易失业的劳动者,他们大多数时候只能是临时工。一些企业利用漏洞,随意扣留外来人口的身份证、暂住证,有的克扣、拖欠工资;有的缺乏必要劳动保护措施,发生事故又推脱责任;有的不执行劳动合同。

在相当一部分的城市中,失业、就业难等问题也正在困扰着广大的农民工群体,他们处于断绝生活来源的困境之中。这意味着想要生存的话,似乎只有行乞和偷抢这两条道路了。与“乞讨要丢面子,偷盗要有技术”相比,有些人就选择“宁盗不乞,宁抢不盗”。

“除了社会保障机制的缺损,当今社会仍然缺少对外来务工人员足够的尊重和关爱。”门金玲认为,本地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排斥,使得其很容易成为权益被侵犯的对象。

天津市河西区检察院调研报告显示,故意伤害、非法拘禁、聚众斗殴等暴力犯罪是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实施的第二大类犯罪。在这些案件中,有为数不少的犯罪起因是被害人对外来务工人员在言语上或者行为上表现出不尊重或不友好,刺激到对方进而引起罪案发生。例如发生在天津的刘敏敏故意伤害一案,刘敏敏就是因为其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多次受到同事的嘲讽,在无法忍耐的情况下持刀将同事砍伤。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被害人的嘲讽,这是一起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件”。

张学军同时指出,从近几年的变化来看,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的手法也越来越“高级”,不再仅仅局限于几类传统暴力犯罪。外来务工人员犯罪高发的原因,还有部分要归结于信息的飞速发展和传播,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新鲜的犯罪方法和犯罪工具,这使得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员实施高科技犯罪成为了可能。比如,只有小学学历的高某某等三人,使用从网上购买的汽车解码器疯狂盗窃高档汽车,半年间作案20余起,案值达到上百万元。

此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存在漏洞,也在一定程度助长了外来人员犯罪。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城市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仍主要停留在办个登记手续,收管理费这一水平上,对流出地的一切情况无从查起,对在流入地的表现情况更是一无所知,造成派出地与流入地双方管理脱节。因此,当流窜多地务工人员作了案,发案地公安机关难以掌握其行踪,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也提供不出有价值的资料,导致案件侦破难度大大提高。

应当处罚与预防并重

“应对外来务工人员犯罪,十分考验着执法者的执法水平,执法者不仅要考虑传统刑事犯罪中的罪责刑相适应的问题,还要充分考虑刑法的社会效果。”张学军指出,外来人员犯罪不仅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平等地看待外来务工犯罪人员,善于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对于因生活困难等原因引发犯罪的,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予以相对轻刑处理,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同时,在惩处与打击方面,应采取宽严相济的方式。所谓“严”,是对待恶意犯罪、屡次犯罪、团伙犯罪中的主犯及骨干分子、累犯等,一定要严厉,在量刑幅度内,要从重处罚,从而起到震慑犯罪的效果。所谓“宽”,是对那些过失犯罪、被动犯罪、团伙犯罪中的从犯及胁从犯等要更加注重教育,处罚只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按照山东某市的数据显示,从外来务工人员犯罪时的年龄看,30岁以下的青年人共有244人,占了总人数的65.1%。这部分人的思维并不成熟,性格也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如果对这部分人加以教育和引导,他们较容易改邪归正,步入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对于年轻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的处罚,教育和引导是一种非常必要的手段。

“对待既定的犯罪事实要罚,对待潜在的犯罪可能性则要管。”山东省临沂市检察院检察官卢清华表示,政府方面应该出台更加完善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制定符合城市实情的外来务工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办理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资格证,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管理。

对租住在城市的,要让先到租住处所在的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或者当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领取登记证;对待经常换租住处的,可以不必常换登记证,只需到新租住处后,在当地管理部门书面登记盖章;对已经买房的长住户,仍然在为他们办理居住资格证的同时,要求他们将其家庭其他成员的相关户籍资料,向当地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方便将其一并纳入社会治安管理范围。

此外,城市治安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对外来务工人员持有的资格证进行检查,发现未有领取资格证就居住在本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给予适当经济处罚,并督促其限期补办资格证,最终达到有效管控流动人口的目的。

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

“根治外来务工人员的办法,还在于铲除他们思想上犯罪的土壤。”门金玲表示。比如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职能作用,除配合公安机关搞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外,要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外来人员的法律意识。要鼓励外来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中,减少犯罪的发生。

张学军建议,一方面,司法机关应当充分利用案例资源,定期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宣传法律常识和合法维权途径;另一方面,应当经常深入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单位,针对单位不同特点进行普法宣传。另外,对于有外来务工人员在银行、证券等高端行业从业的,可以利用座谈会等方式,对相关案例进行通报,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警示作用。

“另外,政府机关还要转变传统管理观念,要以服务促管理、变限制为疏导,以切实的惠民利民政策,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其群体认同感,把他们从城市的‘边缘’拉回来,使他们融入‘第二故乡’的社会生活中去。”张学军说,比如相关部门应当从劳动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就业保障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入手,不断深化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宽度和力度,为暂时无法获得城市户籍资格的“外地人”解除后顾之忧。就天津而言,应当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积分入户”制度建设,让更多为城市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本地人”,享受与“本地人”相同的福利待遇。让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消除其自卑感。

事实上,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犯罪问题,特别是涉及未成年子女部分,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了一些有益尝试。例如广州市增城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等多家单位,成立广东首家“关爱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之家”。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课堂以及家长课堂,宣传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犯罪预防和自我保护知识。此外,他们定期组织异地务工人员子女旁听庭审,并且在庭审后结合庭审案例开展预防教育工作。

“预防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的根本性对策就是在各个方面落实外来务工人员的市民待遇。”在门金玲看来,其实犯罪从来也不可能被消灭,有人类的地方就有犯罪,但犯罪一定是应该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像今天这样外来务工人员犯罪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确有社会管理应负的责任,就是到现在为止本地城市对待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在差别待遇。差别待遇与外来务工人员的高犯罪率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是差别待遇越是刺激犯罪,越是犯罪率居高不下越是差别待遇。现在,除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工作之外,必须要首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从根源上落实生活中各项权益的平等待遇,即市民待遇。

作者:刘亚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论文 篇3:

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研究

摘 要:医保作为中国社保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针对流动性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着巨大的难度和挑战。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城镇居民看病问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完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提供了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

关键词:医保;社区卫生服务;外来务工人员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体系,实现了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障在制度层面的全覆盖。但是,规模庞大且工作地变动频繁的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的实际参保率和收益状况都不容乐观[1]。如何适应外来务工人员需要,为其提供切实可考的医疗保险,成为倍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一、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必要性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一般是指从外地进入本地城镇就业,但并不具有就业所在地户口的劳动者。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其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现状。根据北京某项调查,选取北京市某区外来务工人员及在北京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属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的人口特征、健康状况、疾病负担、现阶段参保意愿、参保费用、参保受益情况、未参保原因、意愿参保类型、意愿支付费用等,发现由于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在京家属实际上难以在北京获得报销,他们的实际保险覆盖率仅为20%左右。77% 外来务工人员负担医疗费用的方式都是靠自费,有些即使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因为在外打工的缘故,所以其医疗费用实际上也是自费。对于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门诊医疗不享受医保,故有相当部分人认为自己看病是自费的,并没有得到医保的补偿[2]。

2.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作用。外来务工人员背井离乡,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他们常常生了小病扛着,得了大病就得回家,缺少健康保障,凸显医疗卫生在不同人群中的公平性问题。传染病、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生殖健康与孕产妇保健、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健康与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已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国家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当前,城市外来务工群体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亿[3]。因此,充分关注这一弱势群体的健康,提高其健康水平,不但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且对于提高国家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社区卫生服务对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作用

1.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概述。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通过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居民70%的健康问题可以在社区得到解决。社区服务特有的“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服务,在社区起到了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包括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服务的主要内容是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预防保健问题,解决居民就医过分向大医院集中的矛盾,构建城市新的两极医疗体系,这已经成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社区卫生服务从业者的共识[4]。

2.现有医保体系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不足。目前,各地在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存在若干难点,包括参保费用和自付比例较高。对用人单位参保的监管缺乏强制性。各地经济、政策的不平衡,导致的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地区差异化。因此,各地应该建立以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的医保体系为主线,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整个医保体系中来。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调整相应的卫生经济政策,合理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医行为,降低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负担。

3.社区卫生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医保体系的补充作用。社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生活居住地,是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平台,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自我服务与管理、推动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地方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医疗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

通过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可以相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疾病防控;实施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开展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有效预防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还可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市弱势人群健康管理范围,使他们享受弱势人群的优惠政策,享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可加强健康宣传、职业病防治、精神卫生等知识的教育。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的医疗贫困救助制度,在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提供固定或流动的社区卫生服务,切实将此类人群纳入城市弱势群体进行健康管理。此外,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除了要改善他们的医疗条件,还要按照国家的规章、方针,提高他们的劳动待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实行与城市居民并轨的福利制度,解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公众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视和尊敬,健全相关体制、政策,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可持续性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严征,等.进城农民工的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10-12.

[2] 周海清,等.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R].第六届“挑战杯”,2011:23-25.

[3] 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Z].2011.

[4] 洪高明.浅谈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10):20-22.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赵会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个案管理降低医疗成本论文下一篇:发展模式下的急诊医学论文

热门文章

外来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