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问题研究

2022-09-12

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基本的课程内容,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高等职业院校对公共基础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不可否认, 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明显地存在着一些不足, 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1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作用

公共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所体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 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它学科知识的必备条件。 (2) 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现代社会中, 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迅速, 职业和岗位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学好公共基础课, 是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高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只能作为终身学习的一个环节, 所以教学必须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这方面, 公共基础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公共基础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 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 (4) 公共基础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开设公共基础课程, 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具有民族观念、大局意识等政治思想素质, 诚信、敬业、团队、勤奋等职业道德。

2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目标

公共基础课在内容设置上要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 增强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意识。要根据基础知识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遵照“就业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认真思考公共基础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 解决基础知识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接轨的问题。因此, 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必须要突出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促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基础素质教育培养;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特定目标, 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按照突出应用性, 实践性的原则重组基础课程结构, 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创新课程科目, 优化教学内容。 (1) 要大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整合。课程设置要明确高职的基础理论, 不要求学生掌握严谨的学科理论, 完整的学科体系, 而是要掌握实际工作中必需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大胆删去“偏、难、杂”的理论知识, 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 但知识面应当宽泛一些。 (2) 要注意把握“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必需”, 是指知识的讲授和学习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要, 而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 立足打好深厚基础;“够用”, 是不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严密性, 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 (3) 要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 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素养、伦理道德素养、文明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获取新知识能力、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美感体验、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能力、艰苦奋斗精神、竞争意识、职业道德等素养都可以通过公共课程进行培养, 强化提高。

3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实践

实现科学合理的教学定位。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 结合高职院校生源的特点, 按照“基础理论教学以突出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根据课程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 落实“打好基础, 突出应用, 强化能力, 适当延伸”的原则, 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不片面追求课程的完整性, 从课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知识点, 强化知识的应用,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注重实践教学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公共课程要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必须和高职教育密切结合,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课堂搬到现场来”等多种教学形式。如, 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要组织学生到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际参观学习;普法教育要请法官到校以案例说法;职业道德教育要请实习单位的劳模或先进工作者现身示范与讲解。让学生受到身临其境的教育, 能收到良好效果。又如, 在学生实习岗位上强化外语课程内容, 学用结合, 使学生直接体会到学有所用。把专业问题和数学建模相结合, 使学生体会到应用数学的价值, 进而喜欢数学。

充实师资队伍, 提升教学质量。教师的水平和素质是学院开好公共选修课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讲课教师有真水平, 开设的课程对学生有吸引力, 让学生感兴趣, 才能对他们将来踏上社会有所帮助。著名学者易中天、于丹讲课精彩生动, 关键是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很多人都被吸引, 从而又掀起了新的“论语热、三国热”。所以从教学效果角度来说, 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愿或者不想好好听课, 而是我们的教师能给他们开什么课、传授什么知识、用什么来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介绍课程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注意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直至接受这种蕴涵人文精神的科学知识教育。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道德观与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自己高超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影响, 努力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

要充分认识教师超负荷工作量对课程建设的影响。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可能涉及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教材的重新编写、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和课程评价体系的重新建立,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劳动。但是, 高职院校许多教师的周课时数超过了18课时, 工作量非常繁重, 自然构成了一个矛盾。所以, 为了使课程设置建设更加顺利的推行下去, 必须通过合理调配教师工作量取得教师的理解与支持。

4 结语

在高职院校, 公共基础课的开设不存在“应不应该开”的问题, 而是存在“如何开、如何上好”的问题。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公共课程要适应国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贯彻“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努力探索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路子。

摘要: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 以必需够用为设置原则。本文还对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实践提出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 杨毓敏, 等.高职公共课程为专业服务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2] 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9) .

[3] 李东风, 葛力力.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要适度[J].职教论坛, 2006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紧扣“语用”向“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下一篇:数控车削编程中宏程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