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淮南煤田张集矿区新生界各含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

2022-09-11

1 第四系全新统 (Q4) , 上含上段

厚6.60m~38.70m, 平均25.29m。黄色、棕黄色, 以粘土和砂质粘土为主, 夹多层粉砂以及细砂或粘土质砂。砂层粒度多变, 分选性差。粘土质纯, 局部含砂礓, 见铁锰质浸染斑纹。

含潜水~低承压水, 水位随季节变化, 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为民用水井水源。据张17孔抽水资料:水位标高+22.77m, 单位涌水量q=0.212l/s·m, 富水性中等。水质为H C O3-—K++N a+-C a2+型, p H值7.2 0, 矿化度0.207g/l, 水温17℃。

2 第四系更新统 (Q1-3) , 上段隔

厚2.90m~30.60m, 平均14.11m;底界埋深32.44m~47.20m, 平均39.40m。黄色、浅棕黄色, 以粘土为主, 局部为砂质粘土, 夹透镜状粉细砂。粘土致密、粘韧,

偶含少量细砾。赋存较稳定, 隔水性较好;局部地段厚度为2.90m~4.80m, 隔水性较差, 容易导致上段上含与上段中含产生水力联系。

3 第四系更新统 (Q1-3) , 上含下段

厚60.16m~81.30m, 平均71.79m;底界埋深92.60m~120.90m, 平均111.08m。上部黄色、褐黄色、浅灰色, 以细砂为主, 夹中砂、细砂, 少见粗砂, 偶含细砾。夹粘土、砂质粘土、粘土质砂薄层和透镜体。中部浅棕黄色、黄色, 夹浅灰绿色, 以粘土为主, 局部含较多粉细砂, 夹粉砂透镜体, 局部见砂礓。下部褐黄色、浅棕黄色、局部浅绿色, 以中砂为主, 粗砂次之, 再者为细砂、粉砂;夹薄层粘土、砂质粘土。

含承压孔隙水。据张201、专水1等6个孔抽水资料:水位标高+21.37m~+23.65m, 单位涌水量q=1.162~2.054l/s·m。该组含水丰富, 受上含上段越流以及局部渗透补给, 为区域性主要供水层。水质为HCO3-—K++N a+-C a2+和H C O3-—C a2+-K++N a+型, 少为HCO3-—K++N a+-C a2+-M g2+型, p H值7.40~8.00, 矿化度0.34~0.511g/l, 水温17℃~19℃。

4 第三系上新统, 上部隔水层组 (N23)

此层为第四系与第三系之间的区域性分界层。厚0~18.30m, 平均3.68m;底界埋深104.80m~131.40m, 平均114.88m。以灰绿、浅绿色粘土为主, 粘韧, 含少量粉细砂。隔水性不稳定, 厚度变薄和尖灭地段, 上含下段与中含上段可产生水力联系。

5 第三系上新统, 中含上段 (N21-2)

厚110.37m~175.35m, 平均155.11m;底界埋深219.75m~289.87m, 平均269.99m。

灰绿色、浅灰色, 次为棕黄色、棕红色, 局部为灰白色, 以粗中砂为主, 次为细砂, 见粉砂, 夹少量细砾。砂层厚度变化大, 单层最大厚度47.55m, 最小1m。含泥质, 疏松, 局部呈半固结状, 偶夹钙质胶结的“砂岩盘”。夹有厚度不等的粘土、砂质粘土和粘土质砂, 局部见钙质和铁锰质浸染斑纹。

含承压孔隙水。据专水1、张22孔抽水资料:水位标高+21.085m~+22.22m, 单位涌水量q=0.225~0.655l/s·m, 富水性中等。水质类型为Cl--K++Na+型, pH值7.60~7.80, 矿化度1.5~1.881g/l, 水温21℃~23℃。

6 第三系上新统, 中含下段 (N21-2)

厚31.70m~113.80m, 平均85.46m;底界埋深297.99m~397.05m, 平均355.45m。

浅灰绿色, 局部为浅棕红、棕黄色, 以粘土、砂质粘土为主, 层间夹3~6层细砂, 局部夹粉砂、中砂、粗砂。粘土粘韧度较差, 固结程度不均, 半固结~固结状, 可见钙质结核和铁锰质浸染。局部见含钙粘土, 少见粘土砾石。砂层含泥质或泥质薄层, 多为半固结状。

7 第三系中新统, 中部隔水层组 (N12-3)

厚0~71.60m, 平均32.11m;底界埋深309.30m~465.70m, 平均387.56m。浅灰绿色、棕红色, 夹棕黄、褐黄、灰白色, 以厚层状粘土、砂质粘土为主, 致密, 具膨胀性;多为固结、半固结状, 粘韧性较差, 局部含钙质。夹粉细砂、粘土质砂薄层或透镜体, 局部粘土质砂中见细砾。厚度受基岩面起伏变化影响, 局部赋存不稳定, 古地形隆起处缺失。“中隔”缺失的9个钻孔, 有5个见厚1.65m~8.00m的红层, 另外4个“红层”与“中隔”均缺失, 形成中含下段与煤系直接接触的“天窗”。

该层 (组) 隔水性良好, 为谢桥、张集矿区的区域性隔水层 (组) 。

8 第三系中新统, 红层 (N11)

厚0~14.01m, 平均3.31m;底界埋深298.65~468.20。区内赋存不稳定, 七东线厚度较大, 其它地区较小, 局部缺失。棕红、紫褐、浅棕黄、灰白色, 岩性主要为粘土夹砾石。粘土性软、粘韧, 局部含砂质;砾石成份主要为石英砂岩, 坚硬, 片状、碎块状, 少为团块状, 磨圆差, 偶见固结粘土薄层。

七东补1、补Ⅰ东1等4个孔红层段进行了盐化扩散测井, 无释水现象即无水。据RⅡ2、七东-七补2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q=0.000127~0.00028l/s·m, 含水极为微弱即基本无水, 所以此段确定为隔水层。

“红层”与“中隔”构成了新生界底部复合隔水层 (组) 。

9 结语

淮南煤田张集矿区新生界8个含隔水层中, 第四系上含下段富水性最强, 向下大幅递减。

第四系含水层 (组) , 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K++Na+-Ca2+型, 为中性淡水;第三系含水层 (组) , 地下水运动不畅, p H值增加, 矿化度显著增大, 水质类型主要为Cl--K++Na+型, 为弱碱、弱矿化水。

矿区内“红层加中隔”局部缺失, 形成中含下段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的“天窗”。但岩性特征和抽水试验资料表明:中含下段岩性以半固结~固结状粘土、砂质粘土为主, 且底部砂层单位涌水量极小, 所以中含下段局部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摘要:淮南煤田张集矿区新生界划分为8个含隔水层, 根据矿区内地面钻孔资料综合分析, 第四系上含下段富水性最强, 向下大幅递减。第四系含水层 (组) 水质类型为中性淡水;第三系含水层 (组) 地下水运动不畅, pH值增加, 矿化度显著增大, 水质类型主要为弱碱、弱矿化水。

关键词:新生界,含水层,隔水层,富水性

参考文献

[1] 刘汉湖.淮南煤田新区巨厚松散层沉积特征及含隔水层的划分[J.]江苏煤炭, 1997 (1) .

[2] 徐广标, 李祥碧.淮南潘集矿区新生界松散沉积物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对提高开采上限的意义[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86 (2) .

[3] 曹伯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下一篇:水力脉冲空化射流技术在元坝12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