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2022-04-1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职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达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创新突破,增加了弹性学制。然而针对生源背景的多元化及生源需求的多样化,如何创新教学形式,实现精准化教学是高职实施弹性学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为高职弹性学制的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篇1:

国内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理论的缺陷研究

【摘要】当前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策研究,主要存在不重视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创新观念、理解低成本战略、构建先进管理制度、推进应用与共享等四个方面的缺陷。因此,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研究应首先克服这四个方面的缺陷。

【关键词】 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

前 言

1990年以前,学术界在考虑如何提高组织的竞争力时,经常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进行思考。为此,许多组织寻求将自己的某些技术、生产能力外包,交予其他组织完成。然而,1990年哈默(Gary Hame1)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发现,那些长期在飘忽不定的目标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的组织,培育其竞争力的途径却具有独到之处,从而提出了竞争力和理论和培育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少数几项最基本能力的组合。因此,培育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就必须以增强和组织这些最基本的核心能力为中心展开。为此,组织应从解放思想观念、推进低成本战略、构建先进管理制度、推进应用与共享等方面探求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在哈默和普拉哈拉德理论指导下,2001年,中央电大副校长严冰教授在他发表的《电大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与任务》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要从培育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推动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建设;[1]2011年云南电大教授唐伟在他的《论开放大学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以“开放大学”名义探讨了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途 径。[2]十多年来,国内研究者们对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策,主要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理念说(包括定位说和品牌说)、政策法规说、硬件说、文化说等四种。其中,理念说认为开放大学应从扩大“开放度、灵活性”、“以学生为中心”、将开放大学的“特色”、“质量”打造成“品牌”等方面培育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政策法规说认为开放大学应从积极争取政府制定“支撑电大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争取政府建立“学分银行和终身教育立交桥”等方面培育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硬件说认为开放大学应从“师资”、“质量保证体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系统办学”、“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等方面培育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文化说认为文化才是左右开放大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开放大学应采取培育、增强文化或者将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的措施培育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这些观点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开放大学提升综合实力、长期保持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的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然而,这些培育对策的理论研究有的相互印证、互为补充,有的却南辕北辙,相去甚远,造成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虽多,但可操作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同时也说明研究者们提出的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研究这些缺陷对开放大学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在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当前国内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策的理论研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缺陷。

一、不重视从核心竞争力

理论的角度创新观念

按照核心竞争力理论,组织如果非常依赖创新观念来解决核心竞争力将难以准确识别和排除其成长阻碍因素的问题。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亦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核心竞争力理论极为关注培育竞争力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竞争力,然而目前培育对策理论的研究却比较关注一般的竞争力。例如,有的研究将开放大学竞争队伍建设的最低要求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策,认为开放大学应“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层次较高、素质较好、相对稳定、基本适应开放教育办学的教师队伍”;[3]开放大学应通过“用不同于精英教育的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转换教学模式、加强对教学活动的监控”,以及通过“把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放在省、市级电大上;对于条件较好、办学水平尚可的县级电大,在政策上予以重点倾斜”等措施完善质量保证体系;[4]“电大一方面要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上继续加大力度,另一方面要紧跟技术标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加紧建设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标准和体系,以保障参与各类教育竞争与合作的能力”,[5]等等。虽然这些措施对开放大学也极为重要,如果没有这些要素,开放大学将失去了继续留在现代远程教育竞争队伍中的资格。显然,通过这些措施也会对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他们却是培育开放大学一般竞争力的对策,而不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再如,有的研究将政策法规作为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策,认为“完善支撑电大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可以打造电大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放大学应通过推动国家对电大教育的立法工作,将各项政策优势制度化和法制化,从而完善支撑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配套政策法规,为电大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6]虽然,政策法规能使开放大学获得了某种竞争力,甚至获得了核心竞争力,例如在传输技术不先进的时代,只要掌握了电视、广播、卫星等传输渠道和传输技能,建立起了延伸到全国城乡的办学系统,就意味着开放大学成功培育了核心竞争力。然而,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里,开放大学所拥有的政策法规也必将同时适用于竞争对手,如此争取到的政策法规就只能对一般竞争力产生作用。因此,开放大学固然应该争取好的政策和法规,但却不能将其作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是,核心竞争力理论极为关注排除核心竞争力成长的阻碍因素,然而目前的培育对策理论研究基本上还没有关注排除核心竞争力成长的阻碍因素的对策理论。因此,即便有身居开放大学重要领导职务的研究者认识到了某些对策措施对开放大学培育核心竞争力极为重要,但由于阻碍因素并未被排除,致使这些对策理论在实践中很难推行。例如,2001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严冰就将“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作为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资源这种核心产品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7]2005年江西电大副校长杨廷干也认识到“构建强大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对开放大学的重要性。[8]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对策措施仍在艰难推进中。

二、不重视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

角度理解低成本战略

很多研究虽然认识到了低成本战略对开放大学的重要性,但却未重视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理解低成本战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应采用低成本战略获取核心要素构建核心竞争力,然而目前的培育对策理论研究却多从开放大学功能能否正常运行的角度考虑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策,很少从低成本战略获取核心要素构建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考虑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策。例如,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建设专兼职结合优秀的远程教育队伍”的培育对策理论。[9]如果仅从功能上考虑,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优秀的远程教育队伍,开放大学的确能够正常运行,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开放大学放任别人掌握构建课程教学资源核心产品的建设,其长期发展的基础很可能就建立在了流沙上。在全国高等教育师资匮乏的年代,开放大学充分利用普通高校,以及其他行业的名家、名师为其创造课程教学资源这种核心产品,在当时是一项非常英明的低成本战略。而且,在普通高校并未参与远程教育教育市场竞争的时候,这一低成本战略采用放弃构建开放大学学科资源做法,并不会对开放大学的竞争力造成消极影响。然而,当前开放大学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部分实力雄厚的普通高校已经进入现代远程教育市场,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其次,高等教育的师资以及其他教育资源已不再奇缺;其三,补偿教育已基本结束。因此,按照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要求,开放大学低成本战略的目标就应该转为获取构建课程教学资源这种核心产品的建设,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重要的要素,在此基础上开放大学才能最终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难以被复制,然而目前的培育对策理论研究大多过高估计开放大学低成本战略培育出来的核心竞争力的难以被复制的属性、忽视竞争对手低成本战略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措施对开放大学竞争力的危害。例如,有的研究认为“如果其他竞争对手也想跟着电大来分级办学、分层管理、整体运作,要么是办学成本太高,要么是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10]然而,开放大学系统建设中包含的核心竞争力并非不能被其他竞争对手低成本复制,事实上不仅重点高校的网络学院在低成本复制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而且不少地方高校也在低成本复制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

三是,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应被组织精心保护,然而目前的培育对策理论研究大多忽略了对开放大学低成本战略培育出来的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例如,开放大学系统是开放大学采用低成本战略培育出来的核心产品,其中包含了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至今还没有研究提出过防止包含在开放大学系统这种核心产品中的核心竞争力为别人所获取的措施,以及被竞争对手获取后开放大学应采取的对策。

三、不重视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

角度构建先进管理制度

目前的研究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开放大学现有制度的对策理论,但这些对策理论很少符合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多数研究从开放大学生存的角度考虑开放大学的制度设计,很少有研究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考虑开放大学的制度设计。例如,有的研究者提出了“以赋予‘五统一’新的内涵为关键对电大系统办学链进行组织功能性改进,给地方电大以较大的决策自主权,赋予电大以更好的环境适应性。‘五统一’是电大初创时期的质量保证机制,为电大初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现阶段还有其实践意义,但无法把永恒的教育质量问题逻辑地包含在自身之中。尤其是当整个教育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候,对‘五统一’作出适当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11] 有的研究者以为要“构筑系统办学的新机制,应当从单一的教学行政管理转向上下联动,运转灵活,利益分享,共同发展。”[12]这些对策理论的实质是要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显然,如果开放大学系统的底层和中层长期处于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之中,长期面临生存危机,那么系统链条必将从底层开始断裂,逐渐扩展到中层,最终顶层也不会独善其身。然而,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考虑,开放大学先进的管理制度的构建,首先要解决的不是生存问题,而是权力在系统中的合理分配,以更好地培育核心竞争力。

二是,没有从围绕当前技术、潜在技术和学习对象对功能的要求这三要素有效整合的角度考虑开放大学的制度设计。虽然有的研究者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学生满意度放到重要的位置,增强电大竞争力的培育对策理论,并建议从‘客户关系管 理’的角度出发。首先,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多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关怀,因材施教,帮助这些学生制订适合自身的自主化学习计划,让这些学生能尽快适应电大的学习,在提高满意度的同时快速提高对学校的忠诚度,从而减少流生率;其次,对于即将毕业的毕业班学生,应更多的人文上的关怀,进一步提升这些学生对学校的忠诚度,使其在毕业后能持续地与母校保持联系,主动地为母校的发展作贡献。”[13]然而,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考虑,满足学习对象对功能的要求,仅仅是开放大学培育核心竞争力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占据未来市场的是那些能将当前技能、潜在技术与学习者功能需求充分结合起来的竞争者。

三是,没有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考虑开放大学系统资源合理流动和扶持帮助开放大学落后分部的制度设计。首先,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须通过资源在组织中的合理流动来实现。因此,开放大学一旦作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决策,就应及时将系统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传达到整个系统,通过先进的管理制度使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紧紧围绕这个顺序开展对系统资源的竞争,使开放大学系统资源能够在系统中合理地流动,最终实现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其次,先进的管理制度虽然能够提高开放大学系统整体的竞争力,但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竞争力比较弱的分部。开放大学系统应对其进行扶持帮助,以增强其竞争力,否则这个竞争力比较弱的分部就很可能就会成为竞争对手蚕食的对象,从而增强了系统重建的难度。

四、不重视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

角度推进应用与共享

从培育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考虑,应用与共享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使开放大学核心竞争力增多、增强,然而目前的研究虽然提出了不少应用与共享的对策理论,但大多集中在开放大学已经实现或者部分实现应用与共享的文化、品牌、教学资源、开放大学系统等非核心竞争力方面。例如,有的研究者提出了应“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办学定位、有关专业理论的发展,在已有电大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及时更新、补充和调整教学资源,形成动态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系统”;[14]应“在电大已形成的系统优势基础上,形成高效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构建强大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加强系统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共享,优化系统功能,构建系统文化,使系统真正成为电大的核心竞争力”;[15]“电大系统各级办学单位应唇齿相依、互为依存,增强电大的优势和特色以及强劲的生命力,对此,应从学校工作的重心、招生办学的品牌、教育教学的服务体系、学生工作的开展以及分校工作的内涵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对在电大发挥系统核心竞争力进行研究。”[16]再如,有的研究者提出“培育学校文化,树立电大形象的培育对策理论,认为学校文化能形成公众对学校的文化认知和形象感受,便可转化为一种客观的、具体的、有现实价值的东西。良好的学校形象可以赢得政府部门、团体组织、社会公众的肯定、信赖和支持。对于办学同行来说,这是一种竞争力;对于求学者来说,学校形象又是一种吸引力。”[17]

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角度考虑,教学资源、开放大学系统、文化和品牌仅仅是开放大学的核心产品,这些核心产品的形成也依赖于更加基础的能力。培育了这些基础的能力,教学资源、开放大学系统、文化和品牌也将会孕育而生。因此,教学资源、开放大学系统、文化和品牌也不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为便于理解,这里可以提两个问题:即开放大学是如何开发和设计这些核心产品的?这些产品的哪些功能、技能,或者说需要有哪些功能、技能才能使其为开放大学获取长久的竞争优势?认真思考即可发现,应用与共享这些“基础的能力”,开放大学才能很好在此基础上将现有技术和技能、潜在技术和技能与学习对象对功能的要求等要素充分结合起来,生产出开放大学的核心产品。从这个角度思考“开放度与灵活性”,[18]“进一步彰显‘开放性办学’与‘教学现代化’特色”,[19]等等积极思想,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周安敏

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篇2:

高职弹性学制中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研究

摘要:高职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达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创新突破,增加了弹性学制。然而针对生源背景的多元化及生源需求的多样化,如何创新教学形式,实现精准化教学是高职实施弹性学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为高职弹性学制的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线上线下结合;精准化教学;高职扩招;弹性学制;教学形式

Key words: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precise teaching; enrollment expans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lexible educational system; teaching form

1引言

2019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2019年4月30日,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扩招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职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1]。迅速且大规模的扩招及生源的多元性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压力,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已不能保证高职院校培养有质量且高就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相继改革,增加了弹性学制[2]。然而弹性学制的实施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弹性学制的可行性有待提高;课程体系不大,选课资源不足;基础设施及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形式有待创新等[3,4]。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弹性学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非传统生源的特点,充分分析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创新教学形式,提出了一种线下与线下结合教学的实施方案。

2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弹性学制是基于弹性学期、弹性学分设置与弹性管理的学分制。弹性学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年限,充分满足不同生源类型学生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5]。弹性学制必须借助信息化工具,改进传统教学组织形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才能实现教学时间、空间的灵活多变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6,7]。

2.1必要性分析

2.1.1 高职面临的变革压力

在迅速且大规模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首先面临的是资源配置不足的压力,主要体现为:学生宿舍资源紧张,尤其是一些成立比较早的高职院校,还面临着宿舍环境、条件改善等问题;实训资源不足,部分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周期长且造价高;校企合作资源短缺等。其次是师资缺口大;行业技术更新快,师资队伍专业技能与行业技术需求不匹配。此外还有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通过线上教学与线下考核的教学方式,可以缓解资源配置不足的压力。

2.1.1 非传统生源类型学生的特点

百万扩招中非传统生源包括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農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均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达到精准化教学的目的,弹性学制中需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实行分层次分类教育[8]。然而在高职现有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只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实现分类分层教育。

2.2可行性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在线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5G网络的建设及推广、在线教育平台趋向成熟稳定、教育资源的整合及云端化等均给线上教育提供了可能及保障。新冠疫情期间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培养了学生上网课的习惯,同时在线教育平台及软件工具不断更新迭代,向更满足教与学的方向发展。

3弹性学制中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的具体实施

结合高职院校面临的扩招压力、弹性学制的特点及实施中存在问题、非传统生源特点等客观现状,提出一种在弹性学制中进行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的实施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分别为:前期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线下考核阶段。

3.1前期准备

高职大规模扩招的生源呈现背景多元化及教育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为了实现精准化教学模式,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教学实施前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1)智能化分类分层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的开设,高职院校建设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平台,具备了数据分析及智能化推荐的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的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平台,通过相应的算法完成学生的智能化分类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目标主要分两大类,分别为提高技能就业类、学历提升类;每个类别里分三个层次,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结合分类分层类型形成对应的教学班。

首先数据采集,除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外,还要包括学生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技能水平、学习目标、学习需求等详细数据,形成清晰完整的学生画像。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及智能推荐算法完成对学生智能化分类分层推荐。最后结合学生个人意愿确定最终的分类分层结果,进入对应的教学班。

2)课程体系重构及教学资源整合

结合分类分层的教学要求,重构该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与提高技能就业类初级、提高技能就业类中级、提高技能就业类高级、学历提升类初级、学历提升类中级、学历提升类高级匹配的课程体系。同时整合并丰富各个课程体系内的教学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及网络资源。

3)在线教育平台及软件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在线教育平台及应用于教学的软件工具越来越多且功能越来越丰富,如高职主流使用的在线教育平台有超星学习通、智慧树、职教云、青椒课堂等,软件工具有钉钉、QQ课堂、微信等。选择在线教育平台时需考虑本专业的学习特点、教学要求、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平台的稳定性等,辅助软件工具的选择主要考虑在学生中的使用率及教学的方便性等。

学生注册登录在线教育平台,并学习使用平台,根据分类分层情况,加入对应的教学班。

3.2线上教学实施

线上教学实施主要分课前、课中、课后、实训四个阶段。各个阶段教师及学生的任务概括如下:

1)课前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或者辅助软件工具完成上课时间通知及学习资源、学习框架、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等的发布。学生准备好在线上课的工具,如电脑、手机或者平板等,根据专业课需求在对应的硬件设备上进行线上学习。

2)课中

教师以录播或者直播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实践需求多的课程,可以選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上课,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问题答疑及讨论,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灵活选择上课时间,通过参加直播或者视频回放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课程学分。

3)课后

教师完成直播录屏视频的发布,同时设定时间段进行课后集中答疑,为不能参加直播课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及答疑时间。

4)实训

根据各专业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实训、线下实训或者企业实训等方式完成实训,获得实训课程学分。其中线上实训需要学校开通云端资源,如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

3.3线下考核

考核以线下考核为主,考核内容根据学生的类别层次设置,可以通过笔试、机试、实际操作、答辩等方式完成考核。每学期线下考核的频次可以根据各专业课程需要设定,通过考核把握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同时也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结论

技术的变革给教育变革提供了可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缓解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的压力,实现分类分层、精准化教学的教育目标,满足不同类型生源接受教育的需求,是未来高职弹性学制中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付雪凌.变革与创新: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3-32.

[2] 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2-96.

[3] 周佩秋.弹性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轨道交通类试点专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150-151.

[4] 黄冬梅,王华.浅谈高职院校凸显专业核心技能的弹性学分制创新与实践——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64-66.

[5]戴红宇.应用型转变背景下地方高校弹性学制的实施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9):125-127.

[6] 吴灏远.开放大学思想政治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9.

[7] 金瑶,陈宾.高校思政课慕课线上与线下教学如何实现有效结合[J].科教导刊(下旬),2017(10):106-107.

[8] 尹奎.高职扩招背景下“精准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9(30):129-130.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林丽丹 李娜

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文 篇3:

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及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摘           要]  英国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关键在于其高效、优质的课程设置。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注重以人为本,具有层次化的证书体系、个性化的选课制与合理的学分互换制。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的经验对我国开放大学有诸多启示,通过对我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的现状梳理,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特色,从建立自主选课模式优化课程组合、完善职业能力培训和加强市场合作三个方面提出我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关    键   词]  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我国开放大学;启示

课程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单元,课程设置在开放大学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开放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是开放大学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合理的课程设置和高质量的课程内容才能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建于1969年的英国开放大学一直秉承“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育观念”的原则,在远程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实践和成功经验,对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英国开放大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建设适应学习者自主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具有课程资源优质、课程组合灵活度高、课程质量标准严格、课程实用性强等特点,值得我国开放大学学习借鉴。

一、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的特色和经验

(一)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置要以人为本。成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职业进一步发展。英国开放大学基于成人学生学习工作的特点,制定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了满足社会各阶段和年龄层的需要,英国开放大学做了许多创新,例如与企业和教育机构合作提供非学历教育,培训资格证书;设立商学院,为在职人员提供职业培训,更新技术知识;设置专门的继续教育课程,满足社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的需要。

(二)层次化的证书体系

英国开放大学有证书教育、学历教育和学位教育三个层次,该三个层次的课程设置是从低到高的层次结构。其中本科教育包含全部三个层次的教育,研究生教育包含后两者。学生在取得较低层次的教育证书时所获得的学分在攻读较高层次的教育时也同样承认。这种模式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学习效率。

(三)个性化的选课制

由于成人学生大多数是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学习,英国开放大学在给学生制定课程时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英国开放大学采用“课程超市”的形式,每个专业大类下都有一个课程超市库供学生选择。学生基于他们的兴趣、现有的基础和需求,在学校辅导员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课程,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课表,并且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和调整。

(四)合理的学分互换制

英国开放大学实施学分制和合理的学分互换制度。根据课程学时和难度设置每门课程的学分,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灵活操作学分的计算和转换。开放大学采取的学分制與在英国大学中广泛使用的《学分累积与转换表》中的学分制是一致的,学生在全日制大学或者英国开放大学承认的海外大学所获得的学分都可以转换为英国开放大学的学分。另外,英国开放大学与其他一些高校有合作协议,在英国开放大学修读学位课程的学生还可以在此类高校攻读英国开放大学没有的课程获得学分,并申请此高校的学位。

二、当前我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灵活度不够

课程设置的灵活度不够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课程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学生入学时确定专业后,专业每学期所学课程都是固定的,不能选课。例如开放教育的专业规则中,在课程性质部分列出必修课和选修课,但是所有课程由教务处定好,学生并没有选课的机会。然而成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学习的课程需求各异,无法自主选课则体现出课程设置过于局限。

此外,开放教育部分专科和本科课程设置有重复的现象。以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为例,西方经济学在专科阶段属于专业基础课,统设选修4学分;在本科阶段属于公共基础课,统设必修4学分。若学生在读完开放教育专科继续报读开放教育本科,会出现个别课程重复修读、重复考试的现象,造成教材和考试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教务管理。

(二)职业能力的培训不足

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形式还是模仿普通高校,主要侧重学历教育,对于非学历教育的关注度不高、力度不大,尽管有所尝试,但未形成规模和推广。从开放大学的学生来看,多为社会在职人员,都有一定的工作经历,部分学生在获得学历教育文凭的同时为了提升职业能力,对于考取行业相关的资格证书也有很强烈的需求。也有部分社会人员并不需要文凭但直接咨询开放大学是否有资格证书的培训。例如常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咨询是否有普通话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培训;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询问会计证相关的培训等。

(三)课程的实践性不强

开放大学的学生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在工作之余来提升学历,对于实践的需求更加强烈。目前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多是理论性课程,职业技能实训类的课程缺乏。《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研究报告》中根据学习者学习需求的问卷调查显示:学习者最希望能学以致用,课程内容能够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尤其重视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专业方法、程序、实务等。由此可见,学生迫切需要实践类课程来提升专业能力,理论性为主的课程设置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三、英国开放大学课程设置对我国开放大学的启示

(一)建立自主选课模式,优化课程组合

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设置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个人兴趣在“课程超市库”中自由选择课程。通过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灵活的课程模块设置,实行更加弹性化的学习机制和规范化的学分制,来完善我国开放大学的选课机制。增设本专业的选修课,把选择权真正地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想学的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选择部分选修课,使课程更具有弹性和个性。此外,针对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加快完善学分银行体系,包括学习成果的登记、认定、存储与积累、转换等。在基层电大推广实施,惠及全社会人员,助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同时,加强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优化课程组合,避免课程设计的重复。教务处和学生处可为在开放大学连续就读专科和本科的学生制定特殊的课程管理制度,若专科和本科课程出现重复,在专科阶段已经修过的课程在本科阶段可以申请免修免考或者选择其他课程替代学分。由此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時间成本,也方便学生更自主地选择需要修读的课程。

(二)完善职业能力培训

英国开放大学不仅有学历教育,同时也提供短期的技能培训课程,助力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国家开放大学要适当强化非学历教育,从调查学生需求,到结合专业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实践技能,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有资格证书培训需要的学生,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课程开设普通话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培训;针对会计学专业,开设会计证的培训;对于工商管理、金融学等专业,增加银行、证券、基金的职业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培训。培训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学生,也向社会上有考证需求的人士开放。切实帮助在校学生获得文凭的同时,也能考取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从而促进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的发展、拓宽学生职业发展道路。此外,若学生成功考取资格证书,可以拿证书抵相关选修课的学分。此制度若能实施不仅有利于鼓励学生考证,也是课程灵活性、实用性的体现。

(三)加强与市场合作

英国开放大学非常重视与各类企业、行业的合作,根据职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为其定制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证书,帮助从业人员提升各方面能力,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我国开放大学要加强与市场的合作,对于企业员工、幼儿园教师、公安系统的协辅警以及新型职业农民等学员,设计符合职业特点的实用性课程。在课程制定的前期,深入调研他们的需求,想听什么学什么,对哪类课程感兴趣,哪些课程是对工作有切实帮助的,能适应员工职业发展的。根据需求进行课程改革,为学生量身定制能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课程。定期组织送教进企业、进幼儿园、送教下乡等,提供方便优质的教学服务。同时,聘请行业内的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补充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课程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例如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瑞安学院曾与胜华波集团合作举办数控技术专科班,为超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员工开设机械自动化专科班、温州精英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企业员工开办行政管理专科班,并送教入企,获得企业和学生的高度好评。学院联合瑞安市教育局,与各学区幼教干部、民办幼儿园园长召开瑞安市幼儿教师学历及资格提升座谈会,着力提升幼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及持证率,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影响力和增加了入学人数。此类举措都是加强与市场合作的体现,今后可结合时代特点并根据当下学生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曹晖,伊晓婷,李澍松,等.基于多元学习需求的英国开放大学课程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8(3):89-93.

[2]张锁通.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3(1):21-25.

[3]李静,周秀清.开放大学当前课程设置体系的现状分析[J].前沿,2017(3):87-91.

[4]“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研究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2014(5):20-26.

[5]于倩.英国开放大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特色[J].继续教育研究,2011(9):166-169.

[6]龚祥国,郑绍红,康萍,等.开放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框架与策略:基于层级化理念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1):76-81.

编辑 司 楠

作者:倪东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腭裂术后语音训练探讨论文下一篇:我国离婚法定理由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