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研究设计范文

2022-06-04

第一篇:评述研究设计范文

叙事研究法论文评述

叙事研究法论文评述 《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

张立婷 12014130279

一、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指研究者(主要是教师)以故事为手段,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发生、现在的影响以及未来的期待的描述与诠释,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构建教育生活意义的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平民的思维和话语方式”。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2.以归纳为思维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的方式是归纳而不是演绎,也就是说,教育理论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 3.以反思为其根本特征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其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4.以“故事”为载体,以叙事为途径

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是丰富的,也是平凡的。其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内心体验,可能蕴藏着细腻的情感变化,可能反映出潜在的缄默知识,可能预示着远大的理想追求„„正因如此,这些生活故事对于教育事业具有道德示范的摄人心魄的力量,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5.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解说者就是讲故事的人,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故事的叙事中,解说者有时“在场”,有时“隐身”,在场的叙事更多地表现为解说者(研究者)夹叙夹议,解说者不仅对故事的过程进行描述,而且还就其中包含的价值观、情感、心境以及涉及的伦理等等进行分析和判断,展示出解说者的立场和理论视角;隐身的叙事则把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故事视作“社会真相”,力求客观地再现故事本身,尽可能不夹杂解说者本人的判断,以使读者能凭借自己的“前见”对故事作出每个人独特的判断。 6.教学叙事的区别

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

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综案。

三、论文评述

该论文通过一个较为有代表性的个案来审视现在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了解真实的状态和情况,发现问题之所在,并进行教育的思考以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提供更好的思路。本文采用叙事研究法对一个农村幼儿园教师—东东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进行了研究。东东老师家住重庆市S区F村,她于1998年开始从事幼教工作至今,在长达十年的工作中,东东老师经历了从入职新手到工作经验丰富教师的全过程,同时,在生活中也经历了为人妻、为人母等过程,可以说,这十年是东东老师人生生存状态很完备的一个阶段。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为引论部分,本部分对所研究的问题、目的、方法、意义及其思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研究的分析;研究对象的选取等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是被访者东东老师生存状态的故事,是本研究的核心和主题内容。在此部分中,在对个案的全面研究和反思以及对其全景式的观察基础上,运用叙事法,通过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农村幼儿教师的故事叙述,考察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对被研究者的工作、生活状态等方面的访谈和观察,使其将自己认为重要或有意义的某些特定时间或时刻,不依据生活史的时间顺序加以叙述,并主要以第一人称形式呈现和整理成文。

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笔者以质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工具,运用归纳法来分析资料并且形成了理论,其研究方法符合符合叙事研究的特点。 第二部分开始,笔者就开始叙述东东老师的故事,从自己的角度叙述了一个来自于农村的女孩的形象为切入点,辅之以东东老师的自白,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个来此山区的姑娘的形象,对她今后从教以及在山区一留就是很多年的后来打下了铺垫。而且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东东老师的自白,不难发现现在农村幼儿教师行业存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以一个教师的故事以及她和她的同事或者同学的经历呈现出来,显得更为逼真,更有说服力。

该论文是边叙述边分析,通过叙述小事情然后笔者在论述这个事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根据叙事的内容来进行社会问题的分析以及反思,也可以体现出叙事研究法的特点,通过教师本人的叙述,来解读故事,故事是载体,叙事是途径,发现问题是结果。

该论文从东东老师的日常工作、入职体验、教科研、社会地位、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家庭生活等方面完整的叙述了东东老师从外在到心里这十年来的变化,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充分的体现了一个农村幼儿教师的艰辛与不容易,以叙事为手段,提出问题。 第三部分一开始笔者开始解读之前叙述故事,并通过故事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

随后在第三部分的第二点中,笔者开始分析结论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哪些原因导致的,笔者分别从社会、经济以及教师本身三方面做了阐述并且在第三点中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对如何改善农村教师的生存环境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进行了阐述。

该论文比较严格的遵循了叙事研究法的步骤,从研究方法到叙事再到解读,都很完整的对所叙述的故事进行了分析,而第三部分的解读,也是对他原本所叙述的东东老师的故事的反思,从故事中发现了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深化了对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的这个问题的认识,这一状态严重影响着我国农村幼儿基础教育的水平,就事论事,发现了背后我国社会在教育上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所以,笔者运用叙事研究法来说明该问题还是很得当的。而且解说者也就是笔者,他的立场也比较客观,并没有夹杂太多的个人态度在评述这个问题,只是通过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故事背后所隐藏的问题。但是个人觉得反思的不够深刻,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大家在如今教育中都能发现的问题,以及所提出的对策在短期内能够实现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对策的有效性还有待考证。

第二篇:利益相关者研究评述

指导教师:许 炳

班级:工商研-12

学号:2012312180101

姓名:张绪通

日期:2013年03月16日

利益相关者研究评述

工商研--12 张绪通 2012312180101

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股东至上理论的一种挑战,文章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利益相关者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项目管理、核心利益相关者

检索方法:笔者通过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同方)、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同方)等数据库共检索到与利益相关者相关的文献13158篇。以“利益相关者”和“核心利益相关者”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86篇,对笔者有应用价值的文献共30篇。此外,笔者在Elsevier SDOL(综合类全文电子期刊)中以“stakeholders”为关键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0773篇,其中对笔者有应用价值的共10篇。

1.利益相关者的起源

“利益相关者”这一词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29 年,通用电气公司一位经理的就职演说(刘俊海1999)Penrose在1959 年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提出了“企业是人力资产和人际关系的集合”的观念,从而为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奠定了基石。直到1963 年,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才明确地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这样一些团体,没有其支持,组织就不可能生存。”这个定义在今天看来,是不全面的,它只考虑到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单方面的影响,并且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仅限于影响企业生存的一小部分。但是它让人们认识到,除了股东以外,企业周围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影响其生存的群体。随后,瑞安曼(Eric Rhenman)提出了比较全面的定义:“利益相关者依靠企业来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企业也依靠他们来维持生存。”这一定义使得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理论分支。

在此后的30 年间,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达三十多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定义。其中,以弗里曼(Freeman)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在《战

①① 孙晓.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经济研究周刊.2009.

2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Freeman 的定义,大大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的内容,使其更加的完善。显然,Freeman 界定的是广义上的利益相关者,他笼统地将所有利益相关者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整体研究,给后来的实证研究和实践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克拉克森认为:“利益相关者以及在企业中投入了一些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并由此而承担了某些形式的风险;或者说,他们因企业活动而承受风险。”克拉克森的定义引入了专用性投资的概念,使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更加具体。国内学者综合了上述的几种观点,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进行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一定风险的个体和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或者改变企业的目标,或者受到企业实现其目标过程的影响”。这一定义既强调了投资的专用性,又将企业与利益相关的相互影响包括进来,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和具有代表性的。

2.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意义

(1)利益相关者理论向传统的“股东主权”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质疑。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长期契约,由于企业物质资本相对于人力资本更具有专用性,并承担企业经营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出资者即股东应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享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也只有股东才能作为公司治理中的激励和监督主体,但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只有股东是剩余风险的承担者,雇员、债权人、供应商都可能是风险的承担者。因为在企业中股东投入了专用性物质资产,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投入了关系专用性资产(这里所提到的关系专用性资产主要指专用性的人力资本)从而都成为企业的“投资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进而共同拥有所有权。

(2)利益相关理论提出了全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共同治理②。弗里曼( Freeman)认为股东的利益不应该被看作居于最高地位,而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网中的一员,使得公司治理目标更加注重多边利益主体的利益。随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公司理解为一个由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间的一系列契约的组合。利益相关者治理就是要让所有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为企业的财富创造作过贡献的产权主体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也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并且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来说,相应的两种权利都是对应的,这种双边或多边式的合作模式称为“共同治理”。

② 蔡维灿.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江苏大学学报.2012.06

3.利益相关者研究方法与应用领域

近年来,我国学者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企业公司治理和改革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沈艺峰把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社会责任理论,为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一种途径和操作方法。陈赟等对国有企业ESOP (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公司职工持股计划)过程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员工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ESOP政府应采取有效率的监管措施,弱化权利强势方的权利,促进利益公平分配;政府、企业应采取适当措施,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改革顺利进行。顾远对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利益相关者会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的会计政策施加影响,以实现自身利益。公司治理的意义在于形成一种制度,以保护各方的利益,提高公司的效率。需要建立起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才能提高管理当局会计政策选择的公允性,优化会计政策选择,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目标。赵修春认为,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司治理,应深化产权改革确立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协调处理好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要确立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的有效机制,主要是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的确认、有效的协调过程及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使得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可以在一个互动协调的动态博奕中得到解决。建设公司治理结构时,要着力建设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确认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③。

4.利益相关者理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分散了企业的经营目标,除了经济上的目标以外,企业也必须承担社会的、政治上的责任。有可能让企业陷入一种顾此失彼的境地。即对所有人负责也就意味着对所有人都不负责,影响公司目标的实现。

(2)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过于宽泛,利益相关者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虽然国内外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划分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但大部分都只是停留在探讨和假设阶段。从涉及到的十几种利益相关者来看,孰轻孰重,也不得而知。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定量的衡量众多利益相关者的权重。这些不足也指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的设计,如何创新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目标等等。

5.利益相关者理论发展趋势

③ 林平.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闽江学院学报.2009.0

2“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都有极端之嫌,由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是有差异的,他们对企业的专用性投资不同,承担的风险不同,有的利益相关者会对企业主动的施加影响,从而承担更大的剩余风险,而另外一些利益相关者则被动的承担风险,应该通过分析区别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确定核心利益相关者。因此,在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即核心利益相关者,他们是企业的深度参与者,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或目标驱动,必须依靠企业,而企业为了生存,也必须依赖他们。国内学者陈宏辉(2004)首先提出了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在任何一个企业中,必然离不开股东、管理者和员工这三类人员,他们作为企业经营运作的直接参与者, 其利害关系必然与企业紧密相关。无论如何,他们都应该被视作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值得说明的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安排制度不是任何人为设计的结果,而是来自市场竞争不断筛选的结果④。正如米切尔所指出(Mitchel and Wood,1997),核心利益相关者的状态并不具有“固定的特性”,它的构成在实际研究中完全可能是动态的。采用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方式会有如下优势:首先,核心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而言情况相似,他们都对企业进行了高度的专用性投资,并承担了剩余的风险,并密切关注企业的经营发展,他们的行为是影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经营好环也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他们都为了自身的目标或利益而致力于企业的高效运营,而企业的目标也是为核心相关者创造财富,这样既不像股东利润最大化的治理方式那样过多的关注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的发展,又避免了相关者管理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而使得企业为之服务的主体过于泛化而导致的效率低下。

6.总结及评述

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公司治理模式,对股东至上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将各方参与者纳入公司治理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使公司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维护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利益相关者更关注企业的发展,减少了交易成本,增加了企业利益,最终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现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还不完善,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升华,代表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趋势,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④王幻朋,江若尘.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4

参考文献

[1].Freeman.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 roach [M ]. Boston:MA Pitman, 1984.

[2].Herry Pintardi Chandra,Indarto,Putu Artama Wiguna,etc. Identification Variables of Stakeholder Salience on Construction Projec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ademic Research, 2012,4 (2):46-49.

[3].Ronald KMitchell,Bradley R Agle,Donna JWood.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 rincip le

of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 J ]. Ac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 1997, 22 (4) : 853 - 886.

[4].Marjolein C. Achterkamp, Janita F.J. Vos.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the stakeholder notion in project management literature, a meta-analysi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8, (26):749-757.

[5].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5

[6].孙晓.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经济研究周刊.2009.2

[7].蔡维灿.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构建.江苏大学学报.2012.06

[8].林平.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闽江学院学报.2009.02

[9].王幻朋,江若尘.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4

[10].李志强,郑琴琴.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基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企业经济.2012.3.

第三篇: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一、课程标准对全册教材的基本要求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编写特点

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结构

四、【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知识与技能的立体整合

五、【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教学建议

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评价建议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流程

一课程标准对全册教材的基本要求主要单元的内容标准材全册教学总的教目标 1

持久兴趣体验乐趣了解方法表达情感制作过程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审美经验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材料触觉工具总教学目标视觉

2 美术课程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3 四个领域的阶段目标和内容标准▲造型表现: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设计应用: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欣赏表述: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造型表现欣赏致用学以综合探索创作阶段目标及内容标准贴学近生接近社会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编写特点创作拼摆欣赏表达情感思想多种材料手段设计应用视觉形象体验造型乐趣艺术创作绘画

▲ 设计应用: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5 设计动活计信设流美术、交传递的息。作制现。过通而实结果基础应用

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目标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感受各种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材料的特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合理能力。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体验情感获得快乐表现个性设计制作

三、“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内容结构一至二年级三至四年级五至六年级

四、“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知识与技能

7 1~2年级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3~4年级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5~6年级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设计应用横向逻辑比较

纵向知识教学内容基本程序设计应用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设计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基本结构程序是: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制作

全册教材内容第一课我的好伙伴第二课多样的小饼干第三课好看的线条第四课画蘑菇第五课漂亮的童话城堡第六课汽车的联想第七课我们眼中的世界动物第八课北京动物园第九课让小动物站起来第十课鸟是我们的朋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造型.表现造型.表现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第十一课拼贴的画第十二课串花样第十三课盒子里的小精灵第十四课给瓶子穿彩衣第十五课昆虫的一家第十六课下雨了第十七课我们的节日第十八课自己做玩具第十九课撕纸真有趣第二十课民间泥玩具欣赏.评述设计.应用设计.应用设计.应用造型.表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设计.应用设计.应用

第2课《多样的小饼干》第9课《让小动物站起来》》第12课《串花样》了解、体验、感受多种媒材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设计装饰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学生对媒材大胆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9

第13课《盒子里的小精灵》第14课《给瓶子穿彩衣》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体验装饰美化学习生活中小物件的乐趣和成功。

玩第18课《自己做具》第19课《撕纸真有趣》第20课《民间泥玩具》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情分析引导一年级学生感官灵敏,好奇心强,因此教学时应采取导学激趣、合作交流、实践探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示范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小组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自主创新的精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感知赏析交流表现探讨评价分享

五、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教学建议

11 兴趣出的生从学探究性行进发,学习建议“深化”学趣,将习兴化为问兴趣转题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教学建议

教学做学生广泛兴趣的培养,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性学习方式去主动建构知识,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审美情感,知识,能力的同步发展。

教学步骤:

1、认识瓶子的不同外形。

2、利用瓶子的外形进行联想,掌握适形造型的本领。

3、利用废旧瓶子的外形,进行设计与装饰,变成有趣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联想交流,认识感受利用瓶子的外形进行联想,尝试创作,锻炼适形造型的能力、培养设计能力、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而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六、【设计·应用】领域中的评价建议评价载体评价方法评价策略

14 制作构思装饰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用色自我评价学习态度奖励评价策略价评长家

馆博物拓展校术教学外美的资源社会用自利分充会美社和然资源学教术美术馆生活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家庭15

通过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美术教学资源,来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从而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第四篇:希尔顿酒店激励体系研究评述

背景:美国希尔顿饭店创立于1919年,在不到90年的时间里,从一家饭店扩展到100多家,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各大城市,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饭店之一。80多年来,希尔顿饭店生意如此之好财富增长如此之快,其成功的秘诀牢牢确立自己的企业理念并把这个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之中,饭店创造“宾至如归”的文化氛围,注重企业员工礼仪的培养,并通过服务人胃的“微笑服务”体现出来。

希尔顿十分注重员工的文明礼仪教育,倡导员工的微笑服务。每他天至少到一家希尔顿饭店与饭店的服务人员接触,向各级人员(从总经理到服务员)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必定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1930年是美国经济萧条最严重的一年,全美国的旅馆倒闭了80%,希尔顿的旅馆也一家接着一家地亏损不堪,一度负债达50万美元,希尔顿并不灰心,他召集每一家旅馆员工向他们特别交待和呼吁:“目前正值旅馆亏空靠借债度日时期,我决定强渡难关。一旦美国经济恐慌时期过去,我们希尔顿旅馆很快就能进入云开月出的局面。因此,我请各位记住,希尔顿的礼仪万万不能忘。无论旅馆本身遭遇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事实上,在那纷纷倒闭后只剩下的20%的旅馆中,只有希尔顿旅馆服务员的微笑是美好的。经济萧条刚过,希尔顿旅馆系统就领先进入了新的繁荣期,跨人了经营的黄金时代。希尔顿旅馆紧接着充实了一批现代化设备。此时,希尔顿到每一家旅馆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时都要问:“现在我们的旅馆己新添了第一流设备,你觉得还必须配合一些什么第一流的东西使客人更喜欢呢?员工回答之后,希尔顿笑着摇头说:“请你们想一想,如果旅馆里只有第一流的设备而没有第一流服务员的微笑,那些旅客会认为我们供应了他们全部最喜欢的东西吗?如果缺少服务员的美好微笑,正好比花园里失去了春天的太阳和春风。假如我是旅客,我宁愿住进虽然只有残旧地毯,却处处见到微笑的旅馆,也不愿走进只有一流设备而不见微笑的地方……”

希尔顿酒店的成功经验:勤奋,自信和微笑。

激励体系:

1、尊重激励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走进希尔顿的员工通道就会显然看到“全球最优秀的员工从这里通过”。当我第一次走进这里的时候我顿时感到一阵强烈的自豪感。这是酒店对员工的尊重以及肯定,这也成为了员工的一种精神目标,员工因此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这种精神也是一种凝聚力,让不同级别的员工之间更和谐,有助于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2、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

(1)为员工提供自我增值的学习园地。希尔顿酒店致力于增加员工对自我增值的培养而开发了在酒店行业独有的“希尔顿网上大学”。希尔顿大学提供1000多个网上课程,覆盖很多方面,包括人力资源、财务、市场销售、营运等。每个部门都有针对自己部门的培训,还有一些常规性培训,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谈判能力、组织发展管理等,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要求来选择他们所要学的课程。

(2)对员工的培训。在希尔顿酒店对员工的培训有不同的安排,不同的培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对员工进行增值。

对于刚刚加入希尔顿的员工。酒店会在新员工到岗后的14天对他们做为期

两天的入职培训。培训的内容从希尔顿的历史发展开始,然后以视频的方式教给员工一些在工作中寻找快乐的方法。比如快乐工作“FISH法”,以及希尔顿对员工提供的各种职业晋升机会,让每个员工都能对希尔顿有更多的了解,更能融入希尔顿大家庭;每个星期每个部门的主管或者培训员都会对员工进行至少15分钟的MAOS培训,培训的内容广泛,其中包括对客服务的技巧、沟通的艺术、团队合作精神等。这让一般的员工都可以系统的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而且循序渐进的提高他们的工作;对于资深的员工,希尔顿酒店集团独创了“澳芝法则”培训。这是由希尔顿酒店自己编撰的一本书,里面阐述了各种管理的技巧。集团要求每个管理人员都熟知“澳芝法则”来管理自己的团队。每个在希尔顿工作的员工都会感到在希尔顿酒店工作不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学到全方位系统的知识的地方,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的地方。

3、荣誉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者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希尔顿酒店在每个月都会在前台部门包括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安全部和后台部门包括销售部、工程部、人事部各评选出一位“美好时刻”和“优秀员工”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和提供最好的服务给客人。得到这两项荣誉的员工会接到总经理的表扬信同时也会得到由酒店奖励的自助餐券表示鼓励。每个人都具有自我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鼓励方法。

4、目标鼓励

目标是一种具有引发、导向的激励作用,只有不断启发员工对高目标的追求,才能持续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职业的目标。希尔顿酒店很重视员工的职业规划,每一个员工都要填写职业计划表,可以将自己对以后职业的计划、想从事哪个部门的工作、总结自己的不足和与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哪些差距,从起点到每一个目标。酒店根据员工的职业计划总结还可以考察他们适合的岗位。

希尔顿的留才计划是一个整体系统,涵盖招聘、薪资、培训等环节。希尔顿总部有一个信息不断更新的TalentBank(人才银行),酒店部分副经理及以上级别的员工都会被列入人才名单。酒店会一直跟进这些员工的发展情况。如果有新的管理职位,除了员工的内部应聘,酒店会在人才名单里面进行筛选,把最合适的员工安排到对应的岗位上。酒店方面也会跟名单上的员工沟通,让他们清楚自己在酒店可能的职业发展。

评述:虽然希尔顿酒店对员工做了很多的精神激励,但是还是有一些问题出现。比如酒店的员工流失率很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存在的不足有:

1.缺少物质激励——企业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离不开报酬。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但物质需要始终是人们的第一需要,更是工作的最大动力。经过我们调查发现希尔顿酒店的综合工资在重庆市几家5星级酒店中除与最低水平,平均工资要低于别的酒店200元左右。这就使得希尔顿的员工流失的很快,而他们离职的原因离不开工资太低。而酒店在员工身上进行的培养就随之付诸东流了,这使得酒店缺少老员工的经验支持,从而工作效率变低。

2.缺少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毫无疑问,很少有人参与商讨和自己有关的行为而不受激励的。因此,让员工恰当地

参与,形成员工最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激励的目标不明确——在对员工激励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其实很多员工在酒店的培训后或者是鼓励后都没有明确的想达到的目标。这样的激励可能在员工的心里的印象并不深刻。很多员工对酒店的理想目标并没有作为自己工作的努力的目标。这就是因为缺少明确的目标,酒店并没有明确的指导员工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这使得员工不是很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以及完成这种目标的满足感。这样他们就缺少了努力的动力。

2011级旅游管理13班

邓辉 20201136070077

赵兴宇 20201136070065

宋奇龙 20201136070108

彭宇 20201136070090

第五篇: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课型教学设计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赵丽琴

一、美术学科课程教学目标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美术课程的教学总目标:学生要学习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基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我区美术教学和大连市统一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教材内容按照美术学科的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分为四种基本课型。

二、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特点和现状

作为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更多注重的是考试学科的知识,对美术作品知识的了解堪称贫乏,甚至是一个空白,很多学生对于基本的美术作品知识一无所知。学生上欣赏内容的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得漫不经心、溜号。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述的语言也只停留在“很美”“很好”,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欣赏课教学特点和现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术作品的造型与色彩,鼓励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行为设计

我区美术教学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教材为载体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教材内容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第一类是造型表现领域。造型与与表现可以看成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有关的一切活动,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有关的全部过程。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造型的过程。

第二类是设计应用领域。此领域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第三类是欣赏评述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使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的提高。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的欣赏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一是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评述,指的是美术评论。严格地讲,评述本来就是属于欣赏活动的一个部分。 第四类是综合探索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以上四类课的教学各有特点,其教学行为应分别进行设计。

下面是第三类课的教学行为设计。

美术评述意味着学生要从美术形式语言方面探索作品的特点,还要从美术史的角度和美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研究作品的意义。从美术教学的角度讲,探索形式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所谓的探索作品的意义、对观众的启迪和个人意义,都是由学生来做的,而不是以过去欣赏课常用的完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来完成的。探索性内容包括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尝试评述、得出结论和知识迁移。学生学的行为和教师教的行为是: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一、创设情境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作品、欣赏作品,并产生深入了解作品的欲望。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作品情境中感知欣赏,并产生深入了解作品的欲望。

二、启发引导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参照自己原有的美术作品知识和作品评述经验,对新接触作品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原有的美术作品知识基础和作品评述经验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

三、尝试评述 制定欣赏和评述方案后尝试对作品进行评述。 为学生提供欣赏的作品素材,帮助学生制定评述方案,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大胆评述。

四、得出结论 将分析、评述的要点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和归纳等),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收集作品欣赏评价的素材,并对其进行评述(口头表述、文字内容),进而得出结论。

五、知识迁移 根据教师提供的作品资料或通过寻找到的作品素材,运用新知识和新的评述经验解决新的作品评述中的问题。 创设新的作品评述的情境或引导学生寻找新的作品素材,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四、教学行为设计的论证

1、创设情境

选取有代表性、有价值的作品,提出赏析评述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方式感受自然和美术作品的造型与色彩;鼓励学生能用简短的话语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表达方面,有两个新的要求:第一,不只是用口头语言表达,还需用书面语言如用短文或短句表达。第

二、不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还能“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内容等特征有所认识。应鼓励学生学习根据作品的内容,联系有关的背景做出自己的反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美术欣赏,是一个更高的要求。

2、启发引导

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例如对画面一些出色的描述,或者给学生找一些书刊、儿童读物中对美术作品的描述,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这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是非常必要的。像“构图”、“色彩的冷暖”、“形象”等名词,就可能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讨论、描述和分析之中,恰当的运用美术术语实际上也体现出学生的美术素养。启发和引导,是探究作品的一个重要能力,也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启发引导”这一环节,是使学生大胆对作品进行评述的前提和铺垫。

3、尝试评述

美术作品欣赏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而非一蹴而就的过程,但只要经过一番对比就会发现所取得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美术作品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积极地思考、发言。欣赏内容课上的教学效果将大为改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多角度的评述,学生主动评述作品,对美术作品的评述才能言之有物、而且有理、有情,一方面源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知识的贮备与积累,另一方面来源于勇于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尝试评述”这一环节是也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

4、得出结论

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述的语言由过去的“很美”“很好”;到现在的多角度的评述,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世界地理、历史的知识,也可以适当地学习国外美术史的知识,进行中西艺术对比的分析,即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搜集、开发、整合、运用的能力。所以,安排这一环节是十分必要的。

5、知识迁移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并加以评述。学生由过去被动地听讲到现在自己去组织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地搜集和整理接触过的知识,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加以阐述。学生由过去的只注重考试学科的知识,到乐于接受多元文化的浸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且使学生乐于参与相关的欣赏评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校园文化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使用说明

在具体运用于“行为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处理好每一个环节。

1、“创设情境”这一环节应注意的是:

对于收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对光和色彩独特的感受;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根据选择的作品素材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

(1)运用挂图、投影、幻灯、影视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与美术作 品“全接触”。

(2)可利用音乐、表演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画家小传、趣闻佚事和讲故事等,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 (4)开展“读书月”等活动,画册和绘画书籍向学生开放

2、“启发引导”这一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

必须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独特见解,教师只起到引领学生的作用。要交给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并把它们运用到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当中。。

3、“尝试评述”这一环节应注意的是:

对学生进行的作品评述,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如对艺术家的生平、历史背景的介绍。作品的素材资料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也可以由教师提供。

为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建议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摸底、验收测试,并且进行不定期的调查问卷。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

4、“得出结论”这一环节应注意的是:

引导学生要尊重作者的生平和艺术家做出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不能脱离事实进行欣赏和评述。如果学生偏离了作品所表现的形式内容和情感内容,教师应给予适时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学习美术离不开观察、比较、归类,否则便缺少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美术信息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以上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5、“知识迁移”这一环节应注意的是: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运用“结论”能分析和评述作品的素材。教师 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求到运用“结论”能解释的作品内容。

另外还可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艺术才华、艺术见解的舞台,如美术作品知识竞赛等活动,对丰富学生的美术作品知识和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普实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品读经典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