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2022-08-16

第一篇: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摘要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一说到师德,许多老师往往想到爱心。这是对的,但不够。师德当然包含着对学生的爱,但仅仅有爱还不够,还的有爱的智慧――如果真正爱孩子,必然会追求尽可能丰富的 教育 智慧,因为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教师变得聪明起来。 对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一说到师德,许多老师往往想到“爱心”。这是对的,但不够。师德当然包含着对学生的爱,但仅仅有“爱”还不够,还的有“爱的智慧”――如果真正爱孩子,必然会追求尽可能丰富的教育智慧,因为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教师变得聪明起来。

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可以说,绝对大多数教师都有着真诚的教育情感,因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项事业,教育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们不能仅仅是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是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

而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就必须做反思型的教师。何谓“反思型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这里的“思考”主要指“反思”,即对自己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必须强调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反思型教师”之“反思”绝不仅仅是“想”。20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当然,这四点决不是互相分离的,在反思型教师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完全是融为一体的,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各每一个环节。

不停地实践。这里的“实践”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投入到学生之中,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日常工作。和一般纯粹老黄牛式的“干活儿”不同,作为“反思型教师”的实践,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情感型”,就是带着感情投入工作,融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和对学生的依恋之情;第二是“科研性”,就是不盲目地干,而是把每一个学生当作研究对象,把每一个难题都当作课题,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每一阶段都要有创新,都要有超越。

不停地阅读。反思型教师同时是终身学习的身体力行者,他把阅读当作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的必须的生活内容。反思型教师的阅读,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专业性”,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等,都是阅读的对象;第二是“人文性”,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反思型教师还要读一些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

不停地写作。这里的“写作”实际上是搜集积累自己的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教育艺术的过程。和有些教师仅仅是应付职称评定的“写作”不同,反思型教师的写作同样也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日常性”,把写作当作自己的需要并养成习惯,通过每一天的写作点点滴滴地积累教育心得,而不是到期末为了应付校长才写一篇总结;第二是“叙事性”,就是写原汁原味的教育案例不必煞费苦心地“构建”什么理论框架,也不借时髦的“理论”和晦涩的名词来进行学术包装,就让自己的教育故事保留着鲜活的气息,让心灵的泉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不停地思考。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考精神,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这里的思考首先指对自己的思考,即把自己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揣摩、琢磨、体验、品味着自己已经和教育水乳交融的日常生活;同时,“思考”也包括关注、研究、咀嚼、审视别人的教育实践教育思想。如果这思考带有对自己进行检讨、解剖的意味,它便成了我所理解的“反思”,而这种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正是任何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

回顾我从教24年的经历,我的反思主要包括:

对教育实验的反思。既然是“实验”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如果能够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即使失败了的教育实验,也是一笔财富;而对于成功的实验,同样需要以科学的眼光进行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比如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搞的“未来班”实验,按说是当时大家都比较公认的成功实验,但我从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进行严肃的反思,结果促进了我教育观念的更新。

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反思不仅仅是针对明显的教育失误,也包括对自己一切教育(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学生谈一次心,上一堂课,组织一次活动,甚至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某一个蕴含教育因素的细节,都可以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缘时而新,因人而异,都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完美,更具心灵的感染力。

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教育者的反思,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己教育的反思,还应该扩展为对自己所见教育现象的反思。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同时胸襟开阔的教育者,他会关注与自己相关或不直接相关的其他教育现象,并同样以科学的态度――尤其是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追问。在解剖自己的同时,解剖整个教育,这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育反思境界。

对教育理论的反思。我们尊重理论,但不迷信理论。我们在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教育理论与传统的同时,理应以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胆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处;对一些似乎已有定论的教育结论或教育命题,我们也可以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新的实践予以重新的认识与研究,或修正,或补充,或发展。没有千千万万普通教育者富有个性的反思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就不可能推进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

在我的所有反思中,最重要的是我对教育失误的反思。几乎可以这么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所谓“反思错误”,通俗地说,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地原谅自己,而是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这样的错误是出于一时的感情冲动,还是有着必然的思想根源?这样的错误事先能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是否受到了我期望达到的“教育效果”?如果达到了某种“教育效果”,那么我付出的代价是么?如果没有达到,那么这次错误所造成的表面的后果和潜在的危机有哪些?这样的错误蕴含着怎样的教育遗憾、教育缺陷乃至教育悲剧?这样的错误可能会在我的学生心灵中造成怎样的伤害?这样的错误包含着哪些可以理解的善良意图?这样的错误掩盖着哪些不可原谅的自私而可怕的个人动机?我是否真正从这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教育启迪?„„

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我们沿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走向事业成功的高峰。相反,那些敷衍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被某些狭隘的功利思想束缚头脑的人,往往会拼命地掩饰错误,会给自己找许多“借口”和“理由”来原谅自己。对这样的人来说,每一次自我原谅都是新的错误,这个错误同时也是一个陷阱――他们即使可能从这次错误的陷阱中艰难地爬上来,但随时都可能掉进另一个错误的陷阱,而永远不能够走向教育的成功。

回到本文的开头――教育需要情感,同时需要思考。这二者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的情感,我们才能如此认真、执着而孤独地去思考我们的教育事业。和千千万万普通的教师一样,我真诚地爱着我的国家和民族,我热切地盼望我的国家和民族早日昌盛,并愿意为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把自己的社会理想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中。因此,我的教育实践伴随着情感,便是很自然的了;同时,我的教育实践更伴随着不停的思考,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曾在一篇《生命与使命同行》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所谓“使命”,决不只是教师的使命,更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傅雷曾经给他的儿子傅聪的信中写道:“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我套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先为人,次为知识份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教师。知识分子的特质是思考,是批判,是创造。因此,我从来认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我希望自己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信任何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都应该在他的心灵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涟漪或巨澜。

我始终认为,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

成长是一个过程,永无止境;反思也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我的教育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将继续迎来一批又一批新的学生,将继续上好一堂又一堂的课,将继续面对一个又一个预想不到的教育难题„„但只要我保持着对教育的激情和反思精神,我就会继续在激情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品质,在实践中丰富教育的智慧。

第二篇: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

杨惠君

江苏省综合考试越来越临近,学校教务处组织安排了一次模拟摸底考试,结果个别文科班里有一部分学生理科综合的成绩很差,班主任对此很着急,心情很沉重。放晚学前,他来到班上,准备找那部分同学好好谈谈,督促他们抓紧最后一个星期认真复习,争取通过会考。走进教室,他见学生们正认真自修,仔细一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认真背英语单词,心里不由得十分生气:都什么时候了,还一个劲地死背单词,还不赶快复习综合学科。他十分冲动地命令学生把英语书丢到一边去。这学期开学以来,他对英语老师经常默写单词,占用学生很多课外时间早就很不满意了,现在甚至认为这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好就是英语学科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导致的。

班主任这一缺乏理智的举动引起了英语老师的不满,第二天他没有到这个班级去上课,罢课了。

这是最近发生的一个教学事件,它值得许多人反思,学生、班主任、英语老师、综合学科的老师以及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都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反思。在这里我认为班主任至少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进行反思:

1、善于多角度归因

归因是指对行为发生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断。文科班学生理科综合成绩比较差,班主任主要应从学生、综合学科老师、综合学科教材、省里对综合考试的政策规定等方面去归因。众所周知,当初选科时,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对理科不感兴趣,理科成绩较差,于是就选择文科。文理分科以后,尽管理科综合的课程照样开设,但上课时就不那么投入了,课后也不及时复习巩固了,再加上前两年省里对综合考试的要求比较低,学生对此就更放松了。

如何归因,影响到后继行为。假如班主任能够正确归因的话,他就不会冲动地把矛头指向英语老师,就可以避免那些消极的后果,就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综合考试。

2、培养情境敏感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课堂的生成,课堂是不断变化的,它不断发生着教学事件,它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的智慧,智慧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对情境的特殊敏感性并知道在其中如何表现”,一些研究人员评估教师“平均每分钟就要做一个决定”。这意味着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要不断地采取行动,在教育者意识到他们说了本不应该说的话,或者在做一些他们可能会感到后悔的事之前就停顿下来,就是一种对情境的敏感性。这在教育生活中是以一种下意识的方式主动地参与教育实践。假如班

- 1

第三篇:做一个善于反思的好教师

——读《教师 做反思的实践者》有感

商城小学 俞菊珍

这学期学校为我们每位教师买了本书,我选择了《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这本书,在我的印象中,这些书都会让我觉得这是一本非常理论的书,我害怕自己看不下去,所以一直没认真去看,在办公室没事时偶尔去翻翻,我却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加上这本书是《名师工程》丛书中的其中一册,而且是自己母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感觉上特亲切。它设置棘手学生、课堂切入、引导艺术、班主任的教导力、互动艺术、课堂效率、心灵教育等,这些鲜明的主题从教育的细节出发,从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教师在阅读中学有所指、读有所获。它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哪么,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自己反思以下。

一、反思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教学及其课后的反思。

可以把自己的教学过程计录下来。平时,我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生以及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而很少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一堂课的记录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精心设计的导语是否起到了作用,提问是否有启发性,是否注意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选择了学生饶有兴趣而又疑惑不解的问题作为讲解的突破口。可以计算时间,我们花了多少时间给学生以信息和引导,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反思或实践。通过观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改正不足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的反思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教案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接受能力怎样?学得是否扎实,每堂课都这样反思一下,这样长此以往,相信对老师和学生都有长足的进步,所以我要坚持这样的反思。

二、反思自己的经历

经历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对教师尤为重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独自摸索而不愿意去请教别人,但是有些技艺摸索练习远不如让技艺精深者直接指正、帮助。比如学习吹横笛,一次直接指导要胜过自己一个月的摸索。这就启示我们,人们普遍存在害羞心理,只是用他们感到舒适和熟悉的方式来学习,这样会严重限制他们的发展。那么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方式,是不是也如此?教师要找到一种方法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新的和困难的事情时所形成的恐惧,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我们大多倾向于教我们自己喜欢学习的东西,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有感觉到这种学习的焦虑,所以不可能理解学生的这种恐惧。如果我们经常性地努力学习一些新的或困难的东西,就可以利用这种经历了解学生的恐惧和焦虑,这就会成为一种教学优势,帮助我们调整教学行动。

我们的学习经历更值得反思,成长中的某位老师可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究竟他的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这种印象,或者教师的哪种行为让你感到消沉、被疏远,这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帮助?你是否意识到在教师看起来学生很小的进步,教师由衷的表扬可能对学生具有转折的意义?如我班有个学生叫楼鸿翔的,这个学生每天作业都完不成,不管事数学还是英语还是语文,反正什么都不想做好,人家做作业,他就在教室里做小动作,到放学时就什么也没有,结果一会儿被这个老师批评,一会儿被那个老师批评,这样长此以往,他就变得什么也无所谓,破罐子破摔,所以成绩越来越差,有一次数学考试他考了87,老师也很高兴九及时表扬,结果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认真写作业认真听课,成绩慢慢好起来了,可见表扬的力量有多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反思自己的学生,你是否把它与你的教学联系起来?这些经历是情感性的,它比理性思维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切、深刻。当注意到重要的或有意义的事情,明显感到不同于平常,

三、反思自己的学生

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是一对应的主体。教师可以学生为镜子来反观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课上得究竟如何,传统上是由教育专家、领导、听课教师评定。他们固然不乏理论高度,但课毕竟是上给学生的,学生对一节课的成败更有发言权。所以最权威的评判人是学生,只有学生才是教学价值、教师价值的最终体现者。在教师所面临的所有教育教学任务中,了解学生们的想法是最棘手、也是最关键的因素。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学生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和理解问题,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我们不妨做些换位思考,回忆一下自己当学生时的苦恼。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得到对教师授课情况更近乎客观的评价结果。

如何了解学生?可以采用定期座谈的方式让学生谈谈对所上课的接受情况及主观感受,也可以邀请学生对我们的行动提出匿名评论,或者要求学生写学习日志,或者干脆设计一个课堂事件调查表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内容如下:⑴今天对我的学习最有帮助的事件是什么;⑵今天对我的学习造成最大障碍的事件是什么;⑶教师或学生中谁采取的什么行动最能确证和帮助我;⑷教师的哪些行为让我最钦佩;⑸教师的哪些行为让我最反感;⑹对教学方法的使用有何感想。对出现的主要问题做总结性分析,及时变化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认为,良好的教学总是以受到学生一致的好评为标志。事实却不是这样,学生的个性、文化背景、能力、学习方式、理想以及个人经历不同,再加上学生缺少专业的“慧眼”,难免带有主观的好恶。对于他们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应有所甄别、遴选,要正确看待学生这面镜子。

四、从同事眼中反思自己

教师在独立反思的基础上,需要与同事、特别是有经验的同事进行沟通,与专职教研人员、教育专家对话。这样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自己反思的偏差。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

多多观摩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课,以旁观者的身份为课堂实例来“会诊”、反思,会受到启示,甚至突发灵感,这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教师之间要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搭建一个互助平台,交流信息,合作备课,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共同进步。

“深入探索,自觉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作为老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只有同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教师的思想深刻,学生的心灵才会丰厚,教师的知识贫乏,品格低下,就有可能把学生引向阴暗卑劣的境地,一句话,在教育实践的反思过程中,让我们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做一名有效的教师”,《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2010 12 18

第四篇:做一个“阳光型”的班主任

邓斌秀

3月5日,在德育处钟茂文副主任的带领下,我赴广东省实验中学参加“第十二届广东班主任工作论坛”。

在为期一天的学习中,我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班主任工作研究专家钱志亮老师、全国著名优秀班主任、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李以学老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新时代阳光型教师楷模王文英老师的精彩报告。触动我的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班主任的地位作用——自知方自信

1、班主任在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发挥骨干作用;

2、班主任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力量,在协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3、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发挥着核心的作用;

4、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生命和精神的关怀者,发挥着导师的作用。

进入始兴中学以来,我是第二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004年,我刚从罗坝中学调入始兴中学,从一个初中英语教师摇身一变,成为一名省一级学校的英语教师(当时我校还没有申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对于一个初中老师来说,初次接触高中教材的教学,那是一种挑战。还要担任高一(3)班的班主任工作,其压力可想而知。我爱人那时还在乡下教书,家有一个不懂事只上幼儿园小班的女儿,费不少心。

我由原来九十多斤的体重,减到七十多斤重。用一句当时同事们调侃的话说:“一阵风都可以把你刮走!”所以,我当时向学校申请免去班主任的职务。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考虑的有些欠妥。通过参加此次班主任论坛,我终于明白了班主任的地位作用。

二、做一名“阳光型”的班主任

王老师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诙谐的语言深深的感染了我,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是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下定决心,我要做班主任,且要做一位“阳光型”的班主任。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 ,是学生行动的标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甚至会给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责任心,有道德心,有事业心,有耐心,有严父慈母心,才会敬岗爱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2、铭记一名教师的使命感。

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 ,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

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现在,我以王文英的“阳光型”管理班规(也是山西省太原市许许多多家庭的家规)来结束我的体会,希望给同事们带来触动,指引我们做一个新时期的“阳光型”的教师,“阳光型”的班主任。

附:风帆十四班

风帆十四班·我的家

我长大了,我懂事了,我自觉了。

我是一个独特的、自信的人。我有自信,我有自尊,我有完美的人格。我力求做到,不让老师批评,不让同学责难,不给别人添麻烦。

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更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愿望——每天都要得到收获、进步和成功。 我喜欢生活,喜欢别人和自己。我要为别人着想,显示我活的高尚,为自己而活,显示我活的潇洒。

我要让集体因为有了我而光荣;

我要让同学因为有了我而自豪;

我要让老师因为有了我而欣慰;

我要让父母因为有了我而骄傲;

我要学,我要会学。我要靠自己,踏踏实实地学。

我的生活是充实的,因为我生活在爱、友谊、理解和宽容的集体中。无论何时,我都要体现我的爱、友谊、理解和宽容高贵品质。

我会力求把每一件事情做得完美,体现我的价值、我的创新和我的与众不同。

我会自觉,我会自立,我会自强,因为我长大了,我会为我的我的今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创造我辉煌的人生,我相信我能做到我所承诺的一切,我坚信我一定会成功!

第五篇:读《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感悟

陈德宾

黎志新老师的《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一书,我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反复的读了好几遍,每读完一次,心灵都经受一次历炼。我为黎志新老师丰富的情感及文化修养和班级管理的智慧及方法所折服!深深感受到自己班级管理的不足和差距。一个70后的普通女教师,教书之余读书,口耕之余笔耘,十八载杏坛耕耘路,近十年春秋笔墨情,是我们每一位成武二中教师学习的榜样!我的感悟汇总如下:

一、励志,班主任应当带头做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始作善也。”简言之,教育就是“上行下效”。后人也许早就深明了教育的含义,所以才有了对教师的要求:“为人师表”。由此可见,作为老师,我们如果想让学生学会励志,我们别无选择就得先学会给自己励志。

具体做到:面对社会的负面评价,我们抵触不如聆听;面对不懂教育的领导,我们抱怨不如面对;面对“百花齐放”的学生,我们挑剔不如赏识;面对要求不断的家长,我们计较不如宽容。

黎老师说,我们计较不如宽容,我们要时刻做好迎接各类家长的心理准备,学会用一颗宽容之心、理解之心对待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用一颗服务之心赢得家长的尊敬与信任。

二、励志,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契机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只有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懂得并学会捕捉学生的微妙心理变化,才能机智地抓住为学生励志的契机,收获励志教育的最佳效果。身处中学时代的孩子,不管多大,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叛逆心理,往往会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或者索性出现抵触情绪:“我就不听你的,看你能拿我怎么办。”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们只能学会抓教育契机。

三、励志,班主任要善于搜集身边的素材

当我们老师苦口婆心地说尽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榜样作用后,学生不经意间会溜出一句话:“都什么年代了,还搬出这些死人来教育我们,落伍了!”从网络上搜索的榜样人物来说教,学生又会说:“现在网络媒体骗人的事还少吗?这可能是假的吧!”。

黎志新老师在书中给我们几条建议:

1、利用好校园里现有的榜样;

2、解读好充满本土气息的乡土文化;

3、耳听八方,搜集好身边鲜活的百姓故事;

4、搜集好学生正在读的各个学科中出现的名人故事;

5、不露教育痕迹地将一些励志影片、励志歌曲引进课堂„„

黎志新老师说,励志活动要充满魅力,就要借助丰富多彩的素材,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有“眼观六路,儿听八方”的灵敏度,或者潜入史书,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学生;或者关注时下,用新鲜的人和事刺激学生的思考。这里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我们所搜集的素材,必须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和愿意思考的。

四、励志,班主任要把握好方法和原则 励志教育的目的:励志教育的核心内涵不在于“永夺第一”,无论哪个行业,“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励志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尊重生命的存在,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领域,抬起头,自信而有尊严地活着。

励志教育的方法:如每天记得与朝阳拥抱、与诗歌相约、与风雨相和;每次讲评试卷要懂得分享喜悦、批改作业要学会发现美,行走在教室里要懂得欣赏课桌文化,能够采撷美和记录美;关键时刻要懂得使用小纸条、小卡片、小信箱等传递鼓励、表达祝福、交流心得等。

励志教育的原则:在实施这些小妙招进行励志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还必须由始至终坚守住三大原则,包括教育过程的有序性、教育内容的日常化和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做一个励志型的班主任》一书由浅入深,讲述的明明白白。拿起来就有爱不释手的感觉,既有所感悟,又有所启迪,很容易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流。”反思是痛苦的。痛定思痛,我知道再也不能那样活了,因为黎老师已经在前方指明了方向。我沉醉于以往自己最不喜欢的教育理论之中,读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浅薄。于是读书、反思、反思、读书成为了我本学期教学生活的主旋律。

我会循着这种深刻的感悟,走出职业倦怠,学会享受教育,把职业当作事业。我相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借用黎老师在这本书“自序”中的一句话解读,那就是:“励人、自励、助人、自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医妇科工作总结下一篇:致员工的中秋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