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白艺术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2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布白艺术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语文是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的确,当我们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便会联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我们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会联想起壮阔雄奇的边陲大漠。含蓄、留白可以借助想象联想,达到“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画处观景”的效果。

布白艺术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1:

课堂教学 善用布白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布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像其它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追求那种“妙在不言中”的境界。本文从课堂布白的功能、应坚持的原则和操作技巧等方面对课堂布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课堂教学;布白艺术;功能;原则;技巧

布白,简言之,谓留有余地。课堂布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特点,有目的地留出一段空白时间,让学生思考、回答、练习、讨论、消化、吸收等,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求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课总是离不开激发学生学习的布白技巧,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必须善用布白之术。

一、善用布白,应知布白的功能。

一般说来,布白有以下几个功能。

1.促进学生消化、吸收、巩固知识。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进入学生大脑后,需要学生经过分析、综合、辨伪、认可,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分寸地运用布白,可给学生充分思考留有余地,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掌握知识。

2.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培养光会死记硬背、盲目接收知识的书呆子。适当的布白则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其思路,提高其能力。

3.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人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于一点,一般来说,每隔5—7分钟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整堂课教师唱主角,洋洋洒洒从头讲到尾,不给学生以喘息的机会,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兴趣索然,精神不振。而适当地运用布白,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4.及时反馈信息,促进教学的双向交流。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要求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互相交流。运用课堂布白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好坏,帮助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找到差距,以便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弥补不足。

二、善用布白,须遵循三个原则

一为适时。布白应不迟不早,恰逢其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适当环节上,适时施用有效的布白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如果布白不适时,就会削弱布白的效果。早则导致学生不能充分思考,晚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的教师,上课前几分钟让学生看书,却未提出思考的问题,而使学生无目的地看书,而后又一灌到底,不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又如讲完课后剩下的时间,既不提示,又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而是让学生自由看书。如此布白,毫无目的性和艺术性,怎么能提高教学实效。

二为适当。布白要选择得当的方法,符合知识本身的性质与特点的要求,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年龄、心理特征。对于略加思索便懂的内容,只须作短暂的停顿,留出一段空白时间,亦或只需教师做到语言快慢相间、断续相连、高低起伏即可。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则需教师巧妙设疑、设问,辅之以练习等手段;对于教学热点和焦点内容,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则需教师采取讨论、辩论等布白手段。总之,布白方法不拘一格,但必须选择恰当,否则,不利于布白效果的发挥。

三为适度。布白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掌握分寸。一方面布白时间要适度。即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安排,确定布白时间的长短。时问太短,学生不能充分思考,太长则会喧宾夺主,挤占宝贵的教学时间,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布白内容要适度。提问、练习、讨论、辩论等要以教学要求达到的理解程度为限,不能缩小,也不宜扩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帅应适时地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适度的布白。

三、善用布白,要讲究布白的操作技巧

1.节奏布白。即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作适当的停顿,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余地,以达到消化、吸收知识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的讲授富有节奏感,做到快与慢、断与续两方面的有机结合。

一是快慢相间。授课时教师的语言速度要有快有慢,重点处慢讲,非重点处快讲,难处慢讲,易处快讲,时快时慢,快慢相间,娓娓道来,如一曲美妙的旋律,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给以回味、咀嚼的时间。

二要断续结合。一部分内容结束后.稍作停顿,谓断;继续前面的问题讲下去,谓续。断应当断则断,续要自然流畅。时断时续,断续相连,会使学生在断中思索、总结、吸纳,在续中升华。

2.设问布白。布白旨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充分消化、吸纳,巩固知识。为达此目的,教师除了控制好课堂节奏外,还要在学生的认识发展到求懂而没能懂透的思维状态时,巧妙没疑,不断设问,以吸引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有些教师重讲轻问,一味地灌,惟恐讲得不周、不细,象填鸭似地嚼烂知识喂学生。结果是累了教师困了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巧妙地设问可以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当然,设问后可要求学生答问,但应让学生想好后作答,否则不利于布白效果的发挥。

3.练习布白。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掌握已消化、吸收的知识,也为锻炼学生判断、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解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很有必要在讲授的过程中,适当地匀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当堂练习,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4.讨论布白。课堂教学中,当讲授的内容设及到学生中的热点问题或社会焦点问题时,同学们会表现出激昂的情绪,渴求教师作进一步阐发。这时,若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亦或辩论,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升华。在讨论、辩论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为补充,而教师适时地予以点拨、鼓励,就会使学生的认识一步步深化,最终辨明是非、善恶、美丑。这样,学生就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无可置疑,布白在课堂教学中可谓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上述种种,仅为一管之见,其中所列布白方法,也不过豹之一斑,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布白都是可行的。愿广大同仁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布白之术。

参考文献:

[1]陈晓松,赵书林.巧用“留白”艺术,优化语文教学评价.上海教育科研,2010,(10)

[2]皮道坚.美术创作与指导[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9:134-135.

作者:田裕秀

布白艺术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语文是产生想象的母体,是孕育想象的温床。”的确,当我们读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便会联想起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当我们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会联想起壮阔雄奇的边陲大漠。含蓄、留白可以借助想象联想,达到“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画处观景”的效果。没有留白的语文课堂,就好比有一条令人神往的山间小道,当你在想象小道的尽头一定别有洞天时,却还未走到尽头即颓然发现尽处是一个死胡同,一切美的联想嘎然而止,通往美的空间的门关上了。这样的艺术就失败了,也就没有生命力了。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布白”

“布白”又叫“留白”,是一种艺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通过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等设计,从语言上、思维上、想象上、情感上进行布白,来启迪思维、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巧妙而适时的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布白,能完整、有效地贯彻这一课标精神。

二、课堂教学中“布白”的意义

1. 布白艺术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生存权

毫无疑问,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个性、基础、需求。课堂“布白”就是为了不让课堂太过饱满、间不容发,就是不把学生当牵线木偶,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舒筋展骨”的余地和空间,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生存权。传统课堂,无论教师将教学环节设计多流畅、细节考虑多完美、时间分配多紧凑,没有“布白”,那也只能是统一化要求、模式化圈养,只会把学生变成流水线上无生命的产品,或者是把学生变成教师导演课堂剧的道具。再则,结合初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语文阅读教学针对选文文体内容情况,教师恰到好处的布白能够有效掌控张弛有间的教学节奏,或是停顿,或是迁移,或是想象,能很好地保持学生激活的思维状态,课堂生成将是无限的、生命力强盛的。

2. 布白艺术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个性的独特性特征是创新的基本条件,而创新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布白就是基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独特的自己。成功的布白,有利于激发学生个性中积极的能动意识,有利于锻炼学生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创造力的生成。通过再造想象,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实现情操陶冶;通过创造想象,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界限,进行发明、创造。如在学习秦文君的《伟人细胞》一文时,以学生设计各自未来一天的工作生活为布白,让学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自觉审视自己的意志品质,自然流露自己的情感。

3. 布白艺术是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关怀不仅仅是从经济和道义上给予关怀,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实现人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布白,就是让学生通过布白充分展示自己、悦纳自己,实现学生精神层面的满足。比如,学习冰心的《诗四首》,可以对诗歌意象进行布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自主表达对这几首诗的理解,或绘画,或改编成故事,或歌唱,或配樂朗诵,这样的布白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多种技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一次无形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打开了一扇自我发展之门。

4. 布白艺术是教学艺术的智慧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少教多学”,是通过巧妙的课堂布白来达成的。当然,成功的课堂布白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对学生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具有开阔的理念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更要具备举重若轻、化难为易的智慧。因此,巧妙、成功的布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巧妙、成功的布白称为“布白艺术”,就是基于对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认识,初中语文承上启下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重继承又重发扬,既重知识夯实又重能力培养,既重共性积累又重个性感悟,只有通过教师有效掌控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奏,艺术而有弹性地安排课堂学习材料和学生活动,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或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布白的价值远不止这些,在此我也布白一下,留给更多的同仁去发现。但在我看来,以上四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又是十分重要的。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愿景,充分发挥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相长。尤其值得注意的,它引入开放包容的理念,重视学生自我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两者的有机结合,营造和谐的生态课堂。所以,我们有理由大胆地去尝试“布白”这一只螃蟹。

作者:薛慧

布白艺术中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篇3:

论开放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开放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落实新课标的必然要求,其课程资源、课堂时空、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都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

一、什么是开放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基本内涵

开放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即在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指导下进行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语文观

所谓大语文观,主要包括大教材观、大课堂观、大教法观。大教材观,就是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教材,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去阅读。其根本特点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把教材的学习当成唯一的学习任务,而是把能力的训练、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大课堂观,就是打破传统有限的课堂时空观念,跳出课堂学语文,认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学习的内涵和生活相等,引导学生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大教法观,就是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的程式结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

2.探究性语文学习观

2001年,全国各地开始大力倡导推行研究性学习。最引人注目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论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语文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师生在课题选择、论文答辩、学术讲座等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深刻的研究性学习观念,然后把这种观念带进课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探究性语文课堂教学观。

3.建构主义语文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适时的、积极的评价,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二)具体特征

1.课程资源的开放

语文课程设置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上述课程均应纳入语文课堂学习之中,并记学分纳入考核范畴。

2.课堂时空的开放

走出课堂这种形式,把生活的观念和内容纳入课堂,语文即生活。教师在解读课文时应联系生活,管理学生时应关心学生的生活,组织课堂教学时情景应生活化。

3.学习形式与内容的开放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双基”)在落实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学习过程的开放

开放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老师不仅要写教案,还要写学案。预设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和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老师的教学思路,指导学生展开文本自学、提出疑问、合作探讨、解决问题与经验分享。

5.学习结果的开放

对学生的评价由封闭课堂整齐划一的评价机制转化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机制。评价手段既要有试题检测、作业评改等传统的、精确的学业等级评定,也要有根据学时和学习内容记学分等模糊的评定,还要有注重学习过程、学习状态的描述性评价。

二、为什么要实施开放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实施新课标的必然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规范下,语文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组成“语文1”至“语文5”的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与内容。选修课程设计四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与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可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这种个性化、选择性的课程内容必然引起课堂教学形式、内容、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的变革,必然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

吕叔湘先生曾评论中学花费“10多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低下,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重的维度是教师、教材和考试分数,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维度——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成长与发展。

三、关于实施开放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一)开放课程资源

我校的尝试是,选修课除按照国家计划分五个序列开设之外,还根据学校实情开发校本课程,如国学系列等。活动课以社团为依托开展,时间固定在星期五下午三四节同选修课间周进行,并设有指导老师。成立了“朝花”文学社、话剧社、记者社等8个社团,以社团为依托,先后创办了两份学生刊物、一个国学网站、一个国学大讲堂(邀请本校对该主题有一定研究的师生或校外专家主讲)。综合实践课分别以教材单元设计和学校教育处活动教育安排为序列,结合地域文化优势,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二)开放课堂时空

我校在这方面的实践主要是:(1)课前3分钟。每节课前让学生按序在3分钟内自由发言,可以讲故事、讲成语、讲名言、讲诗歌、读文章等等。(2)经典读本诵读表演。比如在第一册新诗单元和第三册古诗单元教学的基础上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和古诗名句默写比赛,在教授高一和高二文言文教学之后,组织传统读本诵读表演比赛。(3)课本剧。在高二第四册剧本教学单元,在老师讲授一些剧本基础知识后,不讲课文,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行班级课本剧表演,然后进行年级汇演,并评出等级奖。

(三)开放学习形式与内容

我们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了一些开放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第一,开读书报告会。利用节假日,开列书目,倡导学生读经典名著,要求写读书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第二,课堂拓展式学习。分两种形式:一是“3+2”或“4+1”模式,一周5节课拿1节或2节来阅读课外文章。每篇课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拓展点有目的地进行课外拓展。二是要求每篇课文在解读时必须有拓展点和适宜的拓展内容。第三,课堂渗透式探究性学习。把相关的课文内容分类打包,运用比较阅读和归类分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给学生创造更广阔而富有深度的思维空间。第四,办语文手抄报。每逢国庆大假,要求每位学生自由组合办一份原创的语文手抄报,先在班级展览,然后在年级展览,并评出等级奖。通过开放学习,学会安排学习计划并进行调控,学会与同学分享合作,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关注现实生活,承担社会责任,关注作家作品内在的文化与生命意义。

(四)开放学习过程

第一,利用“空白”教学。挖掘教材的“空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空白艺术。根据文体特点,从教材中寻找、挖掘“空白”或在教学环节中布设一些“缺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比如《祝福》一文中多次出现“然而……”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省略号的内容进行想象补白。第二,对课文学习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在确立课文教学目标后,重点选择最能实现教学目标的部分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大胆放弃其他内容。对于单元教学,则在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大胆取舍。第三,鼓励文本个性化解读。一方面,老师在解读课文时呈现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别于参考书和网络资料的阐释。另一方面,学生在解读课文时,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当然,老师要创设情境,有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见解,使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四,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课堂教学注重“导语”的设计,注重对与课文或问题相关的信息的呈现,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学习资源,供学生选择、辨析和提取。第五,建立学习小组。以前后座四人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民主选举出一位组长,上课时,遇有问题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选一位代表发言。下课时,鼓励小组间的同学就学习困难展开讨论和互助,期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第六,适度布置单元检测和同步课堂练习。文言文、诗歌、散文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测,检测要点包括高考涉及的、又反映在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步课堂练习主要是文字表述,包括文言文翻译、语言实际运用和随笔。第七,分层教学。打破班级建制,按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在全年级组织分层教学,根据学优生和学困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情不同的学生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

(五)开放学习结果

开放性的语文学习评价淡化了学生间的横向比较,看重学生的发展状态和趋势,通过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期待和发展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在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第一,广泛使用激励性课堂教学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应采用激励性评价,使用含有关爱的、亲切的、尊重的激励性教学语言。第二,对学生发言采用启迪式点评,即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启迪、提升、补充。第三,学生互评作业,相互交流。第四,选修课采用学分制。第五,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作文少评分,多打等级,注重个别交流;进行课堂评价时尽量展示每个人的亮点,评价的范围更广泛,特别是让进步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使其体验写作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其写作欲和表达欲。第六,综合各种表现评定学期成绩。结合学业检测、学分记录、课堂表现、学生互评、作业态度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期成绩。

总之,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之下,开放的语文课堂观有了生成的基础和实践的可能。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凸显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的“人文性”、语文学习的层级性,尊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性。

[作者通联:四川成都七中]

作者:黄明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激励机制下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频道专业化背景依托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