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2022-04-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湖北省是我国南方型美洲黑杨的主要栽培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杨树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富民产业。本文简述了湖北省杨树栽培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目前湖北省在杨树苗木培育及育种、植树造林及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积极性减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湖北省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篇1:

杨树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关键技术

摘 要:该文结合多年研究成果,对杨树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关键技术,如造林地选择、良种选择、密度与配置、修枝整形、农林间作、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针对安徽省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的培育技术体系,为更好地指导安徽发展杨树大径级用材林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大径级用材林;培育

Key words:Populus;Large-size log of plantation;Cultivation

杨树是安徽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轮伐期短、适应性强、易繁殖、用途广等特点。2014年安徽省杨树栽培面积达88.67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近1/5,在生态林、商品用材林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杨树培育普遍存在目标不明、初植密度过大、技术组装不配套等问题,造成林分生长量低、径级小,只能培育中小径材,因而效益低下。杨树大径材培育是当前国内外杨树发展的主要趋势,低密度、长间作、不间伐、大径材出材率高、效益好是其主要特点。安徽省林科院杨树课题组自20世纪80年代起积极参与国家杨树攻关项目,对杨树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并针对安徽省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育技术体系。本文对杨树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更好地指导安徽省杨树大径级用材林培育提供参考。

1 造林地选择

根据安徽省林科院和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适宜杨树生长的土壤条件应具备:(1)有良好的物理性状;(2)在生长季节有足够的有效水分;(3)具有一定的肥力;(4)通气良好。其中尤以土壤物理性状和土壤有效水分最为重要。影响土壤物理性状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效层的深度。最适宜杨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其土壤有效层厚度应在80~100cm以上,有效层厚度在60~80cm为中等立地条件;有效层在40~60cm的土地,尚能栽植杨树;土壤有效层在40cm以下的土地则不宜发展杨树[1-2]。因此,作为大径级用材林培育的土壤有效层厚度必须达80cm以上,质地以壤土、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为佳。生长季节地下水位1~2m,洪水期树木水淹深度2m以下,淹水时间不超过30d,重茬地需轮休1~2年。方升佐[1]根据培育胶合板大径材的相关要求,推算出林分的平均胸径必须达到26.8cm以上才能达到胶合板用材林的培育目标。另据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研究[3],南方型杨树(以72杨为例)树高与胸径存在H=0.86914×D1.01881关系,立地指数16,其10年优势木平均树高为22.91m,其平均胸径为24.81cm;立地指数18,其10年优势木平均树高为25.77m,其平均胸径为27.85cm,大于26.8cm。因此,只有立地指数达到18等级,才能培育大径材。

根据2009年、2015年对淮北的涡阳、利辛、太和、阜南、砀山、五河、萧县、界首等,江淮的南谯、全椒、寿县、肥西等,沿江的贵池、枞阳、怀宁、宜秀、铜陵、无为、望江、东至等197块样地杨树专项调查,结合安徽省杨树立地指数表[4],将安徽省杨树主要栽培区适宜培育大径材立地(指数大于18)区划如下:淮北平原,黄河故道潮土区(飞沙土等例外)、砂姜黑土区堆土类型、沿淮潮土区;沿江平原,土壤为潮土(水稻土、沙土例外),质地轻壤、中壤、砂壤,洪水期上水不足2m,间作;江淮地区,河渠两侧潮土区(黄褐土、水稻土例外)。

2 品种选择

安徽省林科院自20世纪80年代始,参加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欧美杨良种选育》、《欧美杨胶合板材纸浆材优良无性系选育》、《欧美杨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高产优质欧美杨速生材树种新品种选育》、《超高产优质杨树速生材新品种选育》、《欧美杨工业资源材高效培育技术研究》“六、五”、“七、五”、“八、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林业攻关项目;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承担Ⅰ、Ⅱ、Ⅲ、Ⅳ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欧美杨良种选育及推广》科研课题,在全省不同类型区(沿江、江淮、淮北)如沿江的望江、怀宁、贵池、大观、桐城、潜山、铜陵、无为;江淮的定远、鳳阳、南谯、肥东、肥西、寿县、全椒;淮北的砀山、宿县、涡阳、蒙城、太和、怀远、凤台等建立区试林和示范林20多片,面积约333.3hm2。经多年定位试验和观测,筛选出适合于安徽省不同区域大径级用材林培育品种(无性系),详见表1。

3 密度与配置

中国林科院杨树培育专家郑世锴研究员[5]指出,长江中下游培育杨树大径材可选择5m×6m、6m×6m、4m×8m、7m×7m的株行距。南京林业大学“七五”期间开展了杨树不同密度栽培试验,如4m×4m、5m×5m、6m×6m、7m×7m、8m×8m等,认为5m×5m以下密度不能作为大径材培育[3]。安徽林科院于光明、于一苏等在怀宁、泾县等开展了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和全省不同造林密度调查,认为5m×6m可以培育部分大径材,6m×6m、7m×7m、8m×8m可作为大径材培育主要密度[2]。大径级用材林以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目的,造林初始密度可定为156~280株/hm2,株行距可选(4~8)m×(6~10)m,如4m×9m、4m×10m、4m×12m、5m×8m、5m×9m、6m×6m、6m×8m、6m×9m、7m×7m、8m×8m等。

一般定植行以南北走向,定植点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品字形配置。江、河滩地造林,必须将汛期行洪放在首位,因地制宜采用宽行窄株配置,且行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为适当延长间作时间,发挥林地综合效益,株距宜窄,行距宜宽。

4 修枝整形

修枝整形是杨树大径材培育的必要技术,可明显提高主干的圆满度、木材质量以及大径材出材率。固定直径修枝法[5]即从造林后第3年开始,每年修去树干下部直径10~12cm处的侧枝,直到8m高为止。年龄轮生枝修枝法[6]即造林第5~7年每年从下往上修除一轮枝条,使枝下主干高度达到8m。冠高比修枝法[7]:造林3~4年,第1轮侧枝基部树干胸径达10cm时开始修枝,修枝强度为弱度(1/3),间隔期2年,通过3次修枝,就可使无节干材达6m以上。综合考虑杨树发芽抽枝的生物学特性及修枝的可操作性、工作效率以及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结合安徽林科院在修枝领域研究成果及生产实践,培育大径材修枝整形应做到:栽植当年抹去或修除主干2m以下刚萌生的侧枝或侧芽,剪去或短截影响主枝生长的竞争枝(双头或多头枝);2~4年,修剪竞争枝及粗大枝,解放弱枝,保持冠干比为3︰2;5~7年生,每年修除一轮枝条及树冠下根、干部萌条;直到形成主干8m高的光洁干材为止,冠干比不应小于1︰2[8]。

5 农林间作

以耕代抚是杨树人工林最经济、最佳的培育方式,可充分利用杨树幼林的营养空间,不但培育了森林,也增加了短期经济收入,以短养长,同时可有效防止土壤地力的退化[9]。根据安徽省研究与生产实践,大径材林分郁闭前一般间作3~6年。秋季间种油菜、小麦、蚕豆、碗豆、蔬菜等,夏季间种黄豆、绿豆、红豆、花生、红薯等作物。江河洲滩地,季节性上水,一般秋种1季。林分郁闭后,可因地制宜间作生姜、芋头、桔梗等耐荫作物或中药材,种植食用菌和发展林下养殖;有条件可全周期间作。间作作物要与林木保持距离50cm以上。

2016—2017年项目组对全省杨树主栽区淮北平原、沿江平原复合经营模式如“杨-粮(经)”、“杨-牧(禽)”、“杨-菌”、“杨-药”、“杨-渔”等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选取11种典型的经营模式(包括纯杨树林)进行了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1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都高于杨树纯林,其中杨树-姬松茸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均为最高,杨树-油用牡丹、杨树-鸭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也较高,杨树-小麦(全周期)模式的经济效益虽然不高,但综合效益排名第2位。建议在沿江平原采取杨树-小麦(全周期)的复合经营模式;在淮北平原采取林粮(经)+林菌或林药的复合经营模式:林分郁闭前,以小麦、油菜及黄豆等农作物为主;待林分郁闭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开展食用菌或中草药的复合经营,以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目的[9]。

6 科学施肥

根据意大利相关资料报道,杨树每生长1t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需要N13kg、P1.5kg、K8kg、Ca10kg、Mg2kg。根据美国对美洲黑杨的研究表明,4~6年后,对营养需要量最大,N、P、K、Ca、Mg年需量约为100、12、90、150、18kg/hm2,每收获1次木材,就要从林地带走大量的营养元素,轮伐期愈短,林地流失的养分就愈多。目前安徽省杨树造林地,大多都是原杨树采伐迹地,有的甚至2~3茬,施肥是培育杨树速丰林及大径材一项重要措施。基于“七五”期间中国林科院李贻铨研究员在宿州市开展的杨树施肥研究成果及安徽林科院在全省开展的施肥试验,杨树生长期内追施复合肥、尿素、碳酸铵、过磷酸钾等化肥,以氮肥为主,用量随树木年龄增大而逐年增加。造林后,2~3年施氮肥0.25kg/株·a,4~7年施氮肥0.5kg/株·a,距树干四周50~200cm处环状挖穴施入。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叶片达正常大小时,结合灌溉或雨前施用。无林下间作的林分,可间种苕子、苜蓿、紫云英等绿肥,秋末冬初及时就地压青。

7 病虫害防治

据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张卫兵、安徽省林科院王翠莲多年调查研究认为,安徽杨树食叶害虫主要有杨小舟蛾、杨扇舟蛾、美国白蛾、杨黄卷叶螟等;蛀干害虫主要有桑天牛、光肩星天牛、云斑天牛、木蠹蛾等;枝梢害虫有草履蚧、金龟子、瘿螨等。枝干病害主要有杨树溃疡病和杨树腐烂病,叶部病害主要有杨树叶锈病和杨树黑斑病等。

针对杨树害虫为害应采取综合管理方法,即以森林生态学为根本,以营林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寄主树种(杨树)、害虫(蛀干、枝梢及食叶),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及食虫鸟类)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害虫检测和预报,以生物、仿生物制剂防治为主,合理利用物理防治,必要时再考虑使用化学防治,并从不同角度对杨树害虫进行综合管理。营林技术措施是一种最基础的预防性措施,要坚持适地适树、苗木检疫、加强幼林抚育管理;有效保护天敌(益鸟、天敌昆虫),通过调整林种结构来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必须从造林开始,合理搭配其他树种及品系,营造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对现有纯林进行改造,结合更新,选择一些免疫抗虫和引诱树种,如在杨树间种植苦楝隔离带或在四周种植引诱树种,调整树种比例,改善林地环境条件,增强杨树的自控能力。

杨树病害综合治理措施有:(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本身抗病能力是防病的关键。(2)培育健壮苗。圃地不能重茬,以防止病害的滋生蔓延。每2~3年轮作1次,连作土壤必须消毒。保持合理育苗密度,一般在49500株/hm2以下。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施用量,8月后不再追肥、灌水,促进苗木木质化。发病苗圃生长期内每月喷1~2次50%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3)科学造林。造林时一定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对苗木进行认真检疫,运输苗木过程中防止树皮创伤。栽植前浸水2~3d,栽植后浇足底水。

参考文献

[1]方升佐,徐锡增,吕士行.杨树定向培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于光明,于一苏.杨树研究的进展[J].安徽林业科技,1999(3):8-12.

[3]南京林业大学杨树课题组.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速生丰产技术论文集[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4]吴中能,于一苏,刘俊龙,等.安徽省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J].安徽林业科技,2010(1):6-9.

[5]郑世锴.杨树丰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6]马永春.杨树修枝新方法与修枝技术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1):70-72.

[7]方升佐,徐锡增,严相进,等.修枝强度和季节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4(6):6-10.

[8]傅軍,钱滕,黄荣来.长江护岸林欧美杨无性系混合造林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16(4):346-352.

[9]苗婷婷,吴中能,于一苏,等.安徽省杨树主要复合经营模式调查和综合效益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7):129-133.

(责编:张宏民)

作者:苗婷婷 吴中能 刘俊龙

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篇2:

湖北省现阶段杨树栽培的瓶颈问题及思考

摘 要: 湖北省是我国南方型美洲黑杨的主要栽培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杨树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富民产业。本文简述了湖北省杨树栽培历史及现状,分析了目前湖北省在杨树苗木培育及育种、植树造林及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栽培积极性减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湖北省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杨树栽培;瓶颈问题;湖北省

Bottleneck Problems and Thoughts in Poplar Cultivation in Hubei Province at Present

Long Kailian(1) Rong Xinjun(1) Zhang Rui(2) Liu Shaofeng(1) Fan Xiaoping*(1)

(1.Shis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Poplar,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 Shishou 434400;

2.Forest seedling Administrative General station of Hubei Municipal Bureau of Forestry Wuhan 430079)

Key words: Poplar cultivation;bottleneck problems;Hubei province

楊树是中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广泛应用于人造板工业和制浆造纸工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杨树育种经过“六五”“七五 ”“八五”“九五”到“十三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水平得到迅速提高,选育了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其中,南方型杨树是美洲黑杨南方种源产生的无性系和欧美杨与其相似无性系的统称[1]。全国的区域性引种栽培表明,南方型杨树表现出速生丰产和抗病等优良特性,现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但极端最低气温是南方型杨树的致命限制因素,在中国栽培不宜超过北纬37°[2]。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北纬29°05~33°20,北亚热带气候区,水热条件丰富,非常适合栽培南方型美洲黑杨[3]。其中江汉平原区域内河网交织、湖泊众多、堤垸纵横、土壤质地好,水热同季,是湖北省南方型杨树生长的理想区域[4],但是由于种苗质量、造林抚育、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杨树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本文剖析了湖北省杨树栽培历史及存在的瓶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湖北省杨树栽培历史及现状

湖北上世纪50年代曾引种美国小叶杨和钻天杨,60年代初潜江县林科所与中国林科院、湖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湖北省林科所等单位合作,先后引种了黑杨派的‘沙兰杨’‘健杨’‘214杨’等欧美杨和加杨品种,但这些品种或生长缓慢,或抗性差、病虫害严重,栽植一个轮伐期后基本上被淘汰,称为“一代杨树”。70年代初,我国引种了‘I-63’‘I-69’‘I-72’等3个美洲黑杨和欧美杨品种,1975年潜江首次引种这3个杨树品种,这些品种呈现出速生、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迅速发展成为湖北省平原地区的主栽品种。90年代,中国林科院杂交选育出‘中潜3号’‘中嘉8号’等新无性系,并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杨树生产力有了进一步提高。2000年开始,为了进一步扩大湖北省杨树基因资源,同时选育出速生、优质、抗性强的杨树新无性系,潜江市、石首市、嘉鱼市等地先后引进了‘南林95’‘南林895’‘丹红杨’‘山哈杨’‘鲁山杨’‘中林2025’等优良品种,极大促进了湖北省杨树产业的发展[5-8]。2004年起,为了杨树更好地在湖北发展,湖北省加强了杨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其中湖北省林科院、中国林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先后从南京林业大学以及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及田纳西州引种了大量的优质种质资源,在湖北省林科院石首杨树研究所营建了16.67 hm2(250亩)南方型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9-10],通过开展杂交育种,选育出了‘华石1号’、‘2号’等适合湖北省生长的杨树优良新品种[11],于2016年通过了省级审定,并在江汉平原进行了推广应用,但是推广效果欠佳。目前,湖北省栽植的杨树品种主要为‘南林95’‘南林895’‘丹红杨’‘中林2025’等,这些品种在湖北已经有10多年的栽培历史,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老化、生长变缓、适应性与抗性衰退等现象,而新培育的‘华石1号’‘华石2号’等杨树良种推广应用难,还未形成规模,导致湖北省杨树品种更新换代慢,再加上杨树人工林栽培管理粗放,林分质量不高等,使湖北省杨树的栽培和发展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

2 湖北省杨树栽培主要存在的瓶颈问题

2.1 苗木培育及育种问题

2.1.1 不按规程育苗,苗木品质退化

湖北省杨树育苗主要采用扦插繁殖,留根育苗,多代扦插必定会导致品种退化,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育苗过程中如果不按规程育苗,会加速杨树良种的退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穗圃建设不规范。湖北省大多数杨树苗圃根本没有固定的采穗圃,而是将繁育圃与采穗圃合而为一,即繁育圃的大苗、壮苗用于植树造林,而达不到造林规格的弱苗、小苗平茬后用于制作穗条繁育下一代,年复一年的循环利用,这是导致杨树良种退化的主要原因。二是留桩育苗不规范。湖北省要求杨树留桩育苗年龄不超过3年,但是有些苗圃为了追求大苗壮苗,留桩育苗已经超过5年,仍然在育苗。三是育苗密度过大。现行杨树苗木等级分类大部分是仍按照市场化的标准,以高度为主,为了追求經济效益,很多育苗者往往选择不断提高苗木栽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产量高,虽然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能提高了育苗者收益,但是却使苗木得不到生长发育的营养空间,导致苗间分化严重。四是苗圃更新复壮少。大多数苗圃基本没有开展苗木更新复壮工作,而是一味单向选择,长此以往,从而导致生产的苗木品质越来越差。

2.1.2 苗木市场品种混杂,质量良莠不齐

湖北省杨树育苗队伍中,专业的杨树资源库和标准化苗圃的数量不多,其中还包含了大批林农自建自营的苗圃,这些苗圃的生产过程不规范,育苗标准不统一,生产的穗条质量良莠不齐,品种混杂等,加上杨树苗木市场准入门槛低,林木种苗执法不严,导致其生产的苗木大量涌向市场,从而导致湖北省杨树苗木市场鱼目混珠现象大量存在。此外,许多育苗者和造林大户,为了节约成本,不到具有生产经营良种资格的正规苗圃购买种苗,而是在市场上买便宜种苗,甚至买劣质种苗或假冒良种种苗,从某种程度助长了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林木种苗等违法行为,从而导致苗木市场混乱。

2.1.3 新品种选育难,更新换代慢

由于林木新品种选育的时间周期长,短则十年,长则几十年,因此,对于林木新品种的推广就需更长时间。而杨树作为速生树种,一个新品种从人工杂交开始到获得良种审定最短也需要八至九年甚至更长时间,如果再加上推广,没有十至十五年时间,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湖北省栽培的杨树优良品种从最初的中潜系列、中嘉系列、中石系列,到后来引进的‘南林95’‘南林985’‘丹红杨’‘中林2025’等,再到近年来自主培育的‘华石1号’‘华石2号’等杨树优良新品种,虽然在杨树新品种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些新品种的遗传基础均是基于最初的‘63杨’‘69杨’等资源,遗传基础相对较窄,且大面积纯林栽培了10多年,有的甚至达20多年,已经出现了栽培品种单一、病虫害严重、品种退化等问题,而新培育的杨树良种由于推广力度欠缺,且各地栽培的杨树品种各自为政,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系并没有真正推广开来,从而导致湖北省杨树品种在更新换代慢。近年来,湖北省林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石首杨树研究所等机构加大杨树新品种选育力度,从扩大遗传基础入手,人工配置多个杂交组合开展选育研究,获得了一大批表现优良的无性系,目前正在测试中。

2.2 植树造林及抚育管理问题

2.2.1 缺乏定向培育概念,造林密度不科学

合理的密度是杨树速生丰产的重要基础,事关植树造林成败。栽植密度要根据造林目的、经营水平、品种特性、轮伐期等诸多因子综合权衡考虑。湖北的杨树栽培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积累了许多科学的经验,杨树栽培方面的规程也日益完善,但在生产中,许多林农仍然缺乏杨树定向培育的意识,认为苗木栽得越多,收益越大,殊不知杨树是强阳性树种,过度密植不仅增加了造林投入,且打破了苗木与土壤养分供求平衡关系,杨树个体间争光争肥,过早地出现自然分化,不利于林木的正常生长,甚至容易导致小老树现象。如许多地方农民在四旁自由栽植的杨树,没有统一规划,栽植密度过大,从而导致单株材积量小,中大径材比例也小,收益不高。

2.2.2抚育管理粗放,林分生产力低

意大利杨树专家G.Arru 1987年来华讲学时提到:在意大利,林地面积为65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22%,全国森林每年每公顷的平均生长量为2 m3。意大利的杨树面积为13 hm2(195万亩),占大利林地面积的2%,但是杨树的木材产量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45%。杨树种在土壤好的地方,采取好的管理措施,每年每公顷的平均生长量为20 m3(1.35 m3/666.7 m2),如果创造了特别好的条件,每年每公顷的平均生长量可提高到30 m3(2 m3/666.7 m2)。这说明只要科学地经营管理,杨树林地的木材产量就可以比一般森林提高10~15倍,以2%的林地面积,生产45%林地面积的木材[12]。湖北省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之一,水热条件丰富,土壤条件好,在杨树生长量提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是在现实生产栽培中,仅有一些林农大户在栽培过程中进行除草等简单抚育管理,而许多林农科学抚育管理的意识淡薄,有些甚至有一栽永逸、望天收的思想,导致不少林分生产力低。

2.3 病虫害防治问题

2.3.1 忽略品种抗性,单一品种(品系)营林

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的措施[13],然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林农及造林大户却过度重视品种的速生性,忽略品种间抗性差异,往往习惯于栽植某一种生长较快的单一品种或品系,不注重不同品种、品系的搭配,从而导致营建杨树林的抗逆性不强,病虫害成灾。如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就是由于品种单一,而造成全军覆没;长江流域也曾因栽培品种单一,造成食叶虫害经常大发生,数万亩杨树叶吃光的现象。

2.3.2 树种单一,杨树纯林面积过大

首先,湖北省现在大部分的杨树林为纯林,树种组成单一,林分结构简单,破坏了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这就使原本就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更加脆弱,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减弱。其次,湖北杨树栽培面积广泛,特别是江汉平原地区,滩涂面积大,而杨树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使得湖北省杨树林的面积大大增加,虽然近几年,江汉平原很多地区都开始尝试新的洲滩栽植树种,如中山杉、池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其投入成本大,推广应用时间不长等因素,洲滩地区树种单一,杨树纯林面积过大,病虫害抵抗及自我恢复能力弱的现象仍未改变。

2.3.3 检疫执法力度不够,执法难度大

在杨树引种、调运等环节的检疫过程中,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漏检、逃检现象比较普遍,从而使得一些病虫害在湖北省局部泛滥成灾。

2.4 杨树栽植积极性减弱问题

2.4.1 政策导向不明确,政府、林农对于杨树栽植陷两难境地

多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以杨树为主的平原洲滩绿化,着力建设长江防护林、抑螺防病林和速生丰产林,实现了国土增绿色、人民少疫病、群众多收入的目标。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抽水机”“灭芦器”“阻洪物”“去杨树”等一些片面的论点和做法,在乡村绿化美化中出现了对杨树的排斥现象,加上杨树飞絮对老百姓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地方大量砍伐杨树,且许多地方只砍不栽,或者砍杨树栽园林绿化树种,使湖北省杨树面积大幅度下降。加上上级政策导向不明,在协调杨树栽植与湿地保护、防洪行洪、血吸虫病防治、乡村振兴、林农增收的关系方面存在不足,使政府、林农陷入栽与不栽的两难境地。

2.4.2 木材市场低迷,林农种植杨树积极性减弱

前几年,杨树木材市场一度陷入低迷状态,使得很多地方杨树苗圃、杨树林被毁,林农栽植杨树的积极性锐减。近两年,虽然杨树木材市场恢复了一点活力,但是仍然没有杨树发展初期那样繁盛,尽管有些林农又投入到杨树种植的队伍中来,但是其积极性已远远不如从前。

3 关于湖北省杨树栽培问题的思考

3.1 关于苗木培育及育种方面

3.1.1 按规程育苗,加强苗圃管理及更新复壮

杨树苗圃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育苗程序育苗,提高苗木生产质量,具体育苗规程可参考湖北省地方标准杨树扦插育苗技术规程(DB42/T 605-2010),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苗圃的管理。一是要加强采穗圃建设。杨树育苗主要采用扦插繁殖,而多代扦插,一定会导致退化,只是快与慢的问题,而保持新品种特性稳定,又离不开营养繁殖,因此,建议凡林木新品种推广,须先建采穗圃,从采穗圃采集穗条用于繁殖,同时加强采穗圃管理与复壮更新,由采穗圃控制杨树扦插代数,从而减慢苗木品质退化时间。二是规范留床育苗的时间。按照相关要求,让育苗者充分了解,苗木留桩时间长,虽然苗木出圃时粗壮些,但是造林后,苗木生长情况并不理想,而且苗木留桩时间太长还会导致地力衰退,苗木病虫害严重,因此建议育苗者严格按照湖北省的相关标准进行育苗,苗木留桩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年。三是要合理密植。育苗密度过小浪费土地资源,密度过大苗木过分争夺营养,苗木生长不良,因此合理科学的密度育苗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还能充分保证苗木质量。

3.1.2 加强种苗源头管理,规范杨树苗木市场秩序

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要加大种苗管理与执法力度,严格按照《湖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地方标准(DB42/T 609—2010)等,加强杨树苗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質量监管,规范杨树种苗生产“三证一签”制度,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杨树新品种合法权益。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林农杨树育苗及栽培方面的知识水平,让其充分认识到杨树良种壮苗对于杨树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引导鼓励他们到正规的杨树培苗机构或者苗圃去购买杨树苗木。

3.1.3 加大引种选育及推广,加速杨树品种更新换代

湖北省之前引进和选育的杨树品种,经过10多年的世代繁育,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在对原有优良品种进行更新复壮恢复其优良特性的基础上,急需开展新一轮的杨树新品种的引种选育区域性试验及审(认)定工作,选育出一批适合湖北生长杨树新品种,以更新现有杨树品种。建议运用多种手段联合开展杨树育种工作,在注重杨树品种速生性的同时,也注重其他抗性性状的选择,如抗病性等,可以从亲本的选择、杂交方式、杂种后代的试验、杂交苗木培育与苗期选择、造林试验与优良无性系选择等建立一整套杨树可持续育种策略。同时,在选育出杨树新品种后,要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可以采取建示范基地的模式,在同等立地条件或同一地块,建立同时期现有表现较好的品种与选育出的新品种的对比示范林,让林农可以实实在在看到选育出新品种在速生性、抗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建立杨树新品种丰产栽培示范林、定向培育示范林、林下经济示范林。

3.2 关于植树造林及抚育管理方面

3.2.1 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抓牢定向培育的基础

合理密度是顺利实现定向培育的重要基础之一。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若以培育胶合板材为主,其密度156~416株/hm2,可采用株距3.0~8.0 m,行距6.0~8.0 m,轮伐期10~15年[14];若以培育纤维材为主,其密度根据轮伐期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超短轮伐期纤维材,轮伐期1~3年,造林密度3 330~20 000株/hm2,可采用株距0.5~1.5 m,行距1.0~2.0 m,小材径纤维材,轮伐期4~6年,造林密度833~1600株,可采用株距1.5~2.5 m,行距2.5~6.0 m,中材径纤维材,轮伐期7~9年,栽植密度500~825株,可采用株距3.0 m~4.0 m,行距4.0~5.0 m[15]。

3.2.2 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

近年来,石首市利用中央林业财政项目“石首市杨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分别对新建、3 a生及5 a生的杨树试验林开展了杨树标准化管理方面的研究,管理方法参照湖北省杨树胶合板用材林造林技术规程(DB42/T 605-2010)。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标准化管理的杨树林比一般管理的杨树林在胸径及树高的生长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中新建杨树林生长量提高18.5%,3 a生杨树林生长量提高17.6%,5年生杨树林生长量提高19.6%。因此,对于幼龄林及中龄林可以通过加强其抚育管理提升其生长量,而对于林分质量不高,林相破碎的杨树林地,也可进行不同程度的整理改造,再辅助科学抚育管理,整体上提升林分质量。

3.3 关于病虫害防治方面

3.3.1 营林措施

一是要选择抗性强的良种壮苗,多个品种(品系)营林,避免病虫苗、弱苗造林及单一品种营林;二是要从造林规划入手,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营建块状混交林,避免大面积杨树纯林的营造。对于无条件营造混交林的地块,可在杨树纯林的周围靠虫源的一面栽植隔离林带,亦可起到阻隔保护作用[16]。有研究表明,在杨树林缘栽植2行苦楝树,可作为有效阻断天牛成虫的隔离带,从而大幅减少天牛入侵数量,使林分内的天牛虫株率和植株平均虫口密度明显下降。三是要加强幼龄林和中龄林抚育管理,适时施肥,增强树势,提高其抗性;合理修枝,及时清理病虫害枝条、树木等,减少传染源,预防杨树病害发生。

3.3.2 检疫措施

种苗是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重要载体,因此,需要严把种苗产地检疫关,对调入苗木、种条及原木等进行复检,对已栽植的苗木也要进行定期检疫,坚决防止检疫性病虫、危险性病虫传入、扩散及蔓延[17]。抓好无检疫对象、无重大病虫害杨树苗圃的建设[18],加大管理力度,定期回访检查,确保优质、无病虫害苗木的生产。

3.3.3 防治措施

森防站、林科所、杨树相关科研机构等要加强杨树病虫害监测,实时发布预测、预警信息,让广大林农知道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期、发生量、主要分布区域、最佳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推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无公害防治等方针,保护生态环境,切实做到病虫害防治有的放矢,避免盲目防治,浪费资源,尽可能减少损失。

3.4 关于提高林农杨树栽植积极性方面

杨树相关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学者能就社会上出现的关于杨树是“抽水机”“灭芦器”等观点开展相关试验研究,给出科学的解释,让广大群众能够正确的认识杨树栽植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能在杨树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上级有关部门能出台具体政策,明确规模大、宽幅广、且不在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洲滩地的造林政策和绿化措施,让下级对于杨树“栽”还是“不栽”之间有策可寻。实施财政引领,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同时发挥林业方面相关项目的杠杆作用,如长防林项目等,实行奖补撬动,吸引更多的林农投入到杨树栽植的大军中来。

参考文献

[1]王明庥.南方型杨树工业用材林的资源培育[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3):3-5.

[2]徐锡增,吕士行.南方型杨树引种区划的研究[J].南京林学院学报,1984(4):18-28.

[3]胡兴宜,唐万鹏,樊孝萍.湖北省南方型楊树引种气候区划[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5):7-10.

[4]方升佐,徐锡增,吕士行.杨树定向培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胡兴宜,宋从文,张新叶,等.湖北省杨树可持续育种策略研究与应用[J],湖北林业科技,2010(5):36-40.

[6]张兴虎,陈绪忠,胡兴宜,等.丹红杨等几个杨树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湖北林业科技,2007(6):28-31.

[7]胡绪森,胡兴宜,郑兰英.江汉平原杨树产业发展状况与前景[J].防护林科技,2008(3):89-90,104.

[8]文靓.湖北乡土杨树核心种质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9]樊孝萍,谯四红,张红,等.南方型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的营建[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3):79-82.

[10]樊孝萍,谯四红,杜克兵.黑杨派杨树新无性系物候期及生物学特性观测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2(4):8-10.

[11]樊孝萍.华石2号杨的苗期选择与区域造林试验[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12]刘翠霞,王桂芝.对我国杨树发展中几种问题的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11(4):102-103.

[13]张桥.肥东县杨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9(11):113-114.

[14]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非书资料:DB42/T 605-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5]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非书资料:DB42/T 604-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6]罗治建,涂光新,林亲雄,等.湖北省杨树主要虫害及综合控制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3(增刊):61-64.

[17]陈廷国.信阳杨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18]许克敏,杨春惠,等.湖北省杨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9,48(4):80-82.

(责任编辑:郑京津)

收稿日期:2020-06-19

基金项目:湖北省林科院石首国家杨树良种基地“林木良种培育补助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龙开莲(1989~),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相关工作。

樊孝萍为通讯作者。

作者:龙开莲 荣新军 张锐 刘少锋 樊孝萍

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论文 篇3:

朝阳县杨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摘要] 通过多年的造林实践工作,不断地进行科学试验和科学研究,总结出朝阳县杨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树种选择、整地、抚育、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切实可行的杨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同时提出几种间种作物对苗木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对我县杨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朝阳县;杨树;采伐迹地;更新造林

一、试验地概况

朝阳县地处辽宁省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19°52′~120°47′,北纬40°55′~41°54′,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年平均降水量450mm左右,年平均气温8.4℃、≥10℃积温3250℃~3550℃,年平均蒸发量2119.7mm,是降水量的4.5倍,林木生长活跃期175d左右,全年日照时数2861.7h,幅射总量140.4千卡/cm2。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光热充足,雨量偏低,温度日差较大。

二、造林技术

1.整地

由于我县的杨树采伐迹地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较浅的河滩地,以草甸土为主,含沙量较高,平均有效土层仅为25%,腐质层厚度小于10cm,杨树的伐根较大,非常不利于杨树的正常生长,为了能够保证杨树的正常生长,需要用大马力挖掘机清除,清除伐根后,进行平整土地,用白灰划定行距,再用大马力挖掘机挖沟,将有效土层放在沟的同一侧,沟宽1m,沟深0.8m,最后用人工将土回填到整地沟里,不足部分需要客土。

2.适地适树,严把苗木质量关

杨树苗一定要选择当地优良的乡土树种,如辽宁杨、小钻杨、赤峰杨、北京杨、加拿大杨,对一些杨树新品种要慎用,以免劳民伤财。

造林苗木一定要选择国家规定的Ⅰ级苗,必须是机械起苗,未经过森防部门鉴定的苗木和机械损伤的苗木绝不允造林。造林前苗木根系要用水侵泡24h-48h为宜,使苗木根系和苗干充分吸水。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上述树种在当地生长良好,抗病、抗寒能力较强,很有培育前途,作为未来我县迹地更新的树种是可行的。

3.造林

由于我县气候干旱,秋季挖坑容易破坏墒情,应在春季随造林随挖坑,造林株行距纯林3m4m、2m2m8m、3m5m、3m6m和4m4m,林带2m3m。纯林面积不宜过大,以6.5hm2左右为宜。造林时一定要选择优质壮苗,将苗扶正扶直,栽植深度不宜过深。

4.浇水

杨树喜光,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对水分要求十分严格,因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比其他阔叶树均高。造林时必须将水一次性浇足浇透,栽后15d再浇一次水,5~6月份交一次生根水,以后视降水情况而定,到土壤封冻前交一次封冻水,这样才能确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树木良好生长。

5.幼林抚育

杨树是喜水、喜肥的树种,应及时进行幼林抚育,造林3年内每年至少要除草3次,至少要浇防冻水1次,每年春季防虫1次,做到及时防治。

6.间种

留出1m树行后,间种不同农作物,分别为西瓜、棉花(覆地膜)、花生,结果表明,不同的间种作物对杨树树高生长和杨树地径生长的影响,棉花最优,西瓜次之,花生最差,见表1。

三、结果与讨论

1.清除伐根、开沟整地和客土是迹地造林的首要条件,关系到造林的成败。

2.杨树造林一定要做到适地适树,如辽宁杨、小钻杨、赤峰杨、北京杨、加拿大杨,严把苗木质量关,及时抚育和监测病虫害。

3.间种棉花比间种西瓜和花生对杨树树高生长和杨树地径生长,都具有明显优势,主要是因为覆地膜可以抑制水分大量蒸发,让根系长时间有足够的水分吸收,棉花一年内要打4~6次农药,能够很好的防治病虫害。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朝阳县林业区划报告,1984

[2]张辉,汪峰.不同间种作物对杨树更新造林生长量的影响.辽宁林业科技,2003

[3]吴绣钢等.章古台沙区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研究.辽宁林业科技,2004(4)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作者:闫东来 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校园太阳能光伏发电论文下一篇:老年人自发性脑出血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