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英语教育论文

2022-05-1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成人英语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成人学历教育中“精神成人”教育方面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严重缺位,二是收效甚微。为此,要构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一支能与这种比较困难的教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第一篇:成人英语教育论文

苏区成人教育及其对当前成人教育的启示

摘 要:苏区的成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对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探讨苏区成人教育的基本经验,对确立新时期我国成人教育政策,开展成人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苏区; 成人教育; 启示

收稿日期:2006—04—20

作者简介:张丽花(198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

一、苏区的成人教育

(一)苏区成人教育的方针政策

在苏区建设期间,各个根据地都根据自己的教育情况提出了发展革命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

1929年,在红四军第9次代表大会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提出:“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与进行士兵训练”这个决议对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及整个根据地的教育影响很大。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提出并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提出:“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成立自己的政府和创建了根据地后制定的教育大纲,它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以成人教育为主体。这个宪法大纲为后来党制定各个时期的成人教育政策提供了最早的理论基础。

1934年1月,在苏区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对苏区前阶段的教育工作作了总结,并针对当时的形势提出苏区教育的总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群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群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二)苏区成人教育的实践

1.苏区识字运动

苏区识字教育活动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把苏区成人教育推向一个高峰,为后来成人教育的大规模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教育内容广泛。对苏区的工人进行文化、政治、工业生产技术教育;对农民则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而定,如识字先教常见的,常用的字,还教农民学写字、打算盘、写借条等。在军队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初级文化,具体教材有《红色战士读本》、《看护识字课本》、《工农三字经》。

教育形式多样。在工人中举办工人业余补习学校,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对农民则把课堂教学和其他形式的教学结合起来,如在道路两旁、墙壁上钉上绘有图画汉字的识字牌,或在农具上写上农具名称,把汉字编成有韵的小调写在小方块的白纸和手背上等。在军队中以连队为单位组织识字班,按程度分为甲、乙、丙组。连队文书为甲组教员,甲组学员为乙组教员,乙组学员为丙组教员,有文化的首长为总教员,利用作战间隙读书识字。

2.苏区的干部教育

整个苏区的干部教育形式多样, 主要包括在职干部教育和干部学校教育两大形式。

在职干部教育。在职干部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在职干部水平或训练某种专业人员。1931年以前,由于根据地变动大,红军流动作战,干部教育主要通过在职教育的形式进行。1927年11月毛泽东在宁冈磐式龙江书院创办了第一个红军军官教导队,这种在职干部教育以政治、军事技术和文化教育为主要学习内容,学员或作为一个独立的战斗团队,或在战斗间隙集中学习。1931年以后干部学校出现,干部培训班仍旧继续发挥作用,但类别更加丰富,实施较规范,多系统、分层次举办。如中央、省、县举办培养党政干部的培训班,中央和省办的班培养县级干部,县办的班培养区级干部。各级行政部门分别举办商业税训练班、土地税训练班、银行专修训练班等。

干部学校教育。干部学校教育是在苏区政权逐步稳定的条件下,由一些干部培训班和随营学校发展而来,分为高级干部学校和中层干部学校。较有影响的高级干部学校是苏维埃大学,学校设特别班和普通班。特别班下设上地、国民经济、财政、工农检查、内务、劳动、司法等专业,后又增外交、粮食等班,修业不少于半年;普通班为文化不高的学员进行补习而设,期限不定。较有影响的中层干部学校是中央农业学校,分设本科班、预科班和教员研究班。本科班、预科班招收有志于农业的青年,学习期限分别为一年和两个月。教员研究班是由教员组成的农业科学机构,主要开展农业科学实验和成果的推广。

二、苏区的成人教育对当前成人教育的启示

(一)根据我国的实际制定成人教育的法律法规,保障成人教育的实施

成人教育立法是成人教育发展的法律保障。苏区成人教育措施的制定和成人教育机构的建立,均与成人教育法案的制定与实施有密切的关系。而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独立的成人教育基本法来综合管理和规范成人教育实践。大量的成人教育活动尚缺乏相关法律的指导、推进,这与目前我国成人教育实践是极不相称的,也使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在横向的覆盖面上留下了很大的空白。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成人教育,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加强成人教育立法,变人治为法制。一是在保证提供最基本的成人教育的前提下,把决策和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做到成人教育管理地方化。二是针对我国幅员辽阔,边疆与内地、沿海与山区、城市与乡镇的地区差异大,成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成人教育立法应对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的成人教育提供帮助与便利,使其利用法定的倾斜政策,结合地方特色与资源优势发展经济。三是成人教育立法应确保国家就业政策的实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体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职工下岗已成必然,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国家应从法律上为下岗职工提供应有的再就业教育与培训,使其获得再就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国家就业政策的实施。四是在我国目前经济还较落后的情况下,成人教育的立法应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来源、专项拨款及其他优惠政策作出明确规定。

(二)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扫盲教育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愚昧和无知乃是社会发展的障碍,扫除文盲提高成人的识字率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极大,各地的生产生活方式差别较大,鉴于此我们在进行扫盲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各地区内部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扫盲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扫盲方式。

在内容上不应单纯地强调识字而应把扫盲教育同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结合起来,同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变单一识字型教育为综合技能型教育。在生产生活中提高文化,在学习文化过程中促进生产,使扫盲对象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门致富技术。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是包教与自学相结合,既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又要提高文盲的自学能力,以尽快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二是集中办班与分散办班相结合,对文盲集中且教学条件具备的地区实行集中办班;对文盲分散、集中办班有困难的地区实行分散办班;三是扫盲与堵盲相结合,在扫除文盲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始终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原则,力争做到“扫一个,脱一个,巩固提高一个”,坚决杜绝新文盲的产生。

(三)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教育

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苏区的干部教育提高了干部的政治、文化水平,为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夺取新的胜利培养了大批的人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党对干部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填鸭式”和“仓库理论式”等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已不再适应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因此,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克服单一、呆板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一要加强专题化培训,对理论问题、有关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重大国际国内时事等问题,可以采取专题化教学。这种专题化教学,要突出五个重点,即角度要新,问题要精,例证要实,思路要清,信息要多。二要注重案例化培训。对适用性、操作性强的课题,可采用案例培训方法。例如法制课,可以让培训对象参加真实的庭审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互动性,提高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进行情景模拟化培训。针对某些具体问题,例如处理某个矛盾、解决某个问题等,可以让培训对象根据事件发生的情景,模拟各种人物,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使培训对象参与其中,由被动受训变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董纯朴.成人教育史纲〔M〕 .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3〕李永贤.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 〔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7).

〔4〕李晨霞.干部教育培训思路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2).

〔5〕李海泉.郝耀明.抓好扫盲教育促进经济发展〔J〕.山西成人教育,1996(9).

〔6〕吕梁行.扫盲教育需转轨〔J〕.山西成人教育,1997(9).

作者:张丽花

第二篇:成人学历教育中“精神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成人学历教育中“精神成人”教育方面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严重缺位,二是收效甚微。为此,要构建一个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设一支能与这种比较困难的教学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精神成人 课程体系 学生管理 教学改革 教师队伍

[作者简介]张建华,长春工程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吉林长春130012);左战军,长春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吉林长春 130012)

继续教育学院是知识的田园,也是精神的圣殿。它承担着教人做事(知识、知识的应用)、教人做人(为何做人,怎样做人)的双重使命。对“精神成人”的关注和守护,构成了成人学历教育教人、做人的灵魂。在成人学历教育社会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探讨“精神成人”话题,对于提升成人学历教育的境界、实现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精神成人”

1996年,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中国召开了“21世纪人才素质理论研讨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7条标准。具体包括:(1)有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2)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3)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有终身学习的本领,能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6)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7)有能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在以上7条人才标准中,除(3)和(4)外,其余5条属非智力标准,它主要强调的是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我们把它统称为“精神成人”。

二、“精神成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948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做过一次演讲,题目是“半个人的时代”,谈的是文理分家导致人的片面性问题。大师的演讲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人们回首看到科技教育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却发现“精神成人”教育还处在疲软和令人失望之中。我们的人才培养在科技教育和“精神成人”教育的结合上,还没有走出“半个人的时代”,尤其是成人高教,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

1.从课程设置看,“精神成人”教育严重缺位

目前,我国工科成人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着重在专业(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也就是集中在教人做事上,而很少顾及“精神成人”教育。有学者指出:“一般而言,科学文化没有民族性,价值中立,主要提供工具理性,解决不了信仰、伦理、终极关怀等问题”,而“精神成人”教育则具有民族性,“它的对象是研究人文世界,回答‘应当是什么’,具有价值导向作用,提供价值理性”,其讨论和解决的不是一般的物质实利问题,而是讨论和解决价值取向、道德形态和精神境界问题,也就是教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比如:在“一切向钱看”的迷雾小,它提醒人们什么是不义之财,把那些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商业行为视为“反文化”的行为;在普遍实现温饱,且部分人已经“小康”的社会中,它启发人们如何建设一种健康的人生,如何提高文化品位和生存境界。因此,看似与温饱、“小康”无关的“精神成人”教育,实际关系到人的灵魂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可以排除“反文化”的干扰,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因此,“精神成人”应该是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然而,现阶段在成人高校,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多地是锁定在福利资格、上岗条件、应聘筹码等功利的目的上。谋生的需要,就业的压力,急于甩掉在同龄人中学历上的相对弱势,在高科技中淘金的梦想,等等,是他们学习动力之所在。至于非功利性的“精神成人”教育,往往是教与学双方都不太重视,也不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于是,就有了在课程设置上,只考虑教人做事,不考虑教人做人的教学安排,以至于7条人才标准中,被弱化甚至被丢弃了5条,也就是说“精神成人”教育的相关课程根本进人不了教学计划。应该说,重视智力因素,教人做事是必要的,也是对的,但忽视教人做人,造成“精神成人”教育严重缺位就不对了。

2.从教学效果看,“精神成人”教育收效甚微

成人学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提高学生就职、就业能力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超越现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情况是,多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忽视了后者,即使有些学校安排了有关“精神成人”教育的课程,也在学生和教师的消极互动之中收效甚微。因为成教学生相对复杂、曲折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可以把他们都锻造得目光远大;恰恰相反,就业和发展的双重压力,极端功利主义的影响和冲击,使他们能在“精神成人”相关课程的课堂上坐下来、听进去是非常难的。可以说,多数教师难以驾驭这个课堂。书越教越没劲,越教越困难,这是许多从事高等成人教育教师共同的感受。更令人担扰的是,当教师越是感到成教学生和那些顺利及第的大学生不一样的时候,越是缺少参与教育的兴趣和耐心。这样,一些教师无奈之中往往会采取消极的、放弃式的宽容态度,这种态度使“精神成人”教育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怎样做事,可以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在专业上,不能要求我们的学生非要达到重点高校学生的水平;但怎样做人,不可以有重点、非重点之分,总不能说,重点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准就得高,而成教学生的道德水准就可以低,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三、怎样加强“精神成人”教育

承前面所说,早目前“精神成人”教育有两个问题亟需解决,第一个问题是严重缺位,第二个问题是收效甚微。这两个问题使“精神成人”教育实效性受到严重质疑,如何走出困境,涉及到方方面面,非常复杂。我们认为,将相关课程正式列入教学计划是关键,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是前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途径,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

1.将相关课程正式列入教学计划

创建一个能够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把“精神成人”教育和科技教育课程有机地融合在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之中,增强课程内在的逻辑联系,做到“精神成人”相关课程和科技课程的互动、互补,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科技课程就其设置来说,开什么课,不开什么课,已经相对成熟;而“精神成人”课程就其设置来说,在国内高等成人学历教育中还处在探索阶段,面对浩如烟海的“精神成人”相关课程,学校应作出怎样的选择,对此,中外各大学可谓见仁见智、不尽相同。在美国的讨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学生必须理解西方文明、英美欧的著名文学作品、哲学史、外语、非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史。在日本工业大学,全校的公共课程科目表中,有关日本社会与历史、政治构造

等科目占相当大的比重,在东亚华人文化圈中,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则以中国文化为核心设置课程。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1994年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就以中华文化史及南洋华人问题为两大核心内容。除此之外,“各个国家还十分重视本国语言的学习”。国内大学这方面影响较大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开设的人文选修课和举行的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尤其是举办的人文科学系列讲座,使我们感受到了“精神成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鉴于此,围绕“精神成人”教育,应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科技发展概论”、“大学语文”、“外语”等课程和“人文讲座”正式列入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计划之中,比例应占总学时的30%左右。

2.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

教育和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互相制约、互相补充的两个方面,尤其是成人学历教育中的“精神成人”教育,课程性质的非功利性使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成教学生大多数都能自觉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基本做到行为自律,但也有部分学生出于学校面授学习时间短,所在班集体的临时性,没有相对稳定的归属关系,而不太重视学校的制度约束,表现在“精神成人”相关课程上,学生“到课率”相对偏低,问题突出。因此,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日常管理要采取以导为主,以管为辅,管、导结合的策略。只管不导是粗暴的,只导不管是苍白的。如果单方面强调“管”字,没有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管理是对学生当前与未来命运的持续而深切的关怀,学生或是盲目服从,或是口服心不服,这显然不行。另一方面,导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开课之初,师生之间素不相识,更要借助于管的作用,尽管这方面也许阻力较大,但也不能犹豫,更不能动摇。要旗帜鲜明地强化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只有这样,“精神成人”教育才能惠及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

3.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如果说“精神成人”教育最初的几次课,更多的要靠课堂纪律,要靠日常管理来维持的话,那么长期起作用的决定因素,就是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来说,以往成人高教往往借用普通高校的教材。普通高校教材由于教学时间充足、课时量大,因而比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具有大而全的特点。而成教学生是以业余自学为主,面授时间短,学习负担重,需要的是删繁就简,提炼精华,紧扣重点,突出难点,联系实际,解决热点的“少而精”式的教材,因此,尽快推出一套适合成教特点的教材,应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小之重。从教学方法来说,我们主张采用以专题讲座为主,以课堂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专题讲授在科学性方面要准确,概念、定义深浅难易要适度,要注重基本点、重点和难点;在时效性方面,要抓住重大事件形成的热点问题及时组织讲座,比如1999年澳门回归、2004年台湾的换届选举和“3.20公投”,这种讲座一般来说都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在内容表述的启发性方面,首先要注重提出问题的质量,其次要注重分析问题的质量,再次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到位的结论,最终达到能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的目的。课堂讨论题目要精心设计,题目太小,不宜于众人参与,题目太大又容易造成分散;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围绕中心议题展开交流,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互相启发的氛围;讨论结束时,哪些认识需要提升,哪些认识需要纠错,对此类问题教师要作出总结。

4.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认为,“精神成人”教育现在需要三种类型的教师:第一类是学术型教师。这类教师严格说是好学者,他们能默默地沉浸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著书立说,以致著作等身,成一家之言,学生如能遇上这类教师并有机会聆听他们心灵的声音,可谓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第二类是魅力型教师。这类教师口才出众,其语一出必惊四座,还很幽默,他们能在几百人的大教室里口若悬河,台下却鸦雀无声。第三类是道德型教师。这类教师是学生遇到困难、想完父母后所能想到的老师。他们把学生当成朋友或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是人格的典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爱的涵意。这三种类型的教师虽然平凡,但教书育人、兼济天下,他们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尽管我们定义的能够适应难度较大的“精神成人”教育的教师比较理想化,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但只有朝着这个方面努力,来打造我们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使“精神成人”教育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否则,再好的方案,也是一句空话。

总之,历史已把“精神成人”教育推到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面前。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的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承担这份使命,还取决于我们能否在以上四个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责任编辑:向欣)

作者:张建华 左战军

第三篇: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 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摘 要: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种主要形式函授、夜大、网络、自考、电大的差异性日渐缩小,成人高教存在着恶性竞争、办学质量不高、自身之间及与其它教育形式之间沟通不畅等问题,根本的解决之道是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应体现终身性、开放性与沟通性的特征。要使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成为可能,要实现各类型成人高教从形式到内涵的统一,建设完善的学习、服务与管理的公共网络平台,实现成人高教的纵横沟通与衔接。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教育体系;学分制;学分银行

作者简介:林双泉(1971-),男,福建龙海人,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文艺心理学。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类型繁多,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成人高校有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职工医学院、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普通高校的成人(继续)教育学院、68所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等,从学习形式上有函授、成人业余、夜大、网络、电大、成人脱产等多种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一种学习形式。我国目前通常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并列为四种高等教育形式,由于参加自考的对象绝大部分是社会上的高考落榜生及参加工作的成人,所申请的学位是成人学士学位,从学理和逻辑出发,本文视自考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多类型、多层次成人高等教育为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丰富多元培养模式、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及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从整体上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依靠对旁枝细节的修修补补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对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方能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建立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必要性分析

(一)各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的差异日趋缩小的要求

函授(夜大)教育、现代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电大作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办学网络、管理队伍和成熟的管理制度。2008年,教育部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进行政策调整,提出要坚持以业余形式学习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律停止招收脱产生。现在,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各种教育形式差异日渐缩小:从招生对象上看,均以在职从业人员或高考落榜生为主体;从培养目标上看,均主要培养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各种实用型或技能型的高等专门人才。其培养规格主要是以职业需要为基础,突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学习形式上看,均以业余形式学习为主。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同的教育形式仅是在自学和面授的比例上存在微弱差别,学习手段上有所不同而已。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先导的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难以满足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势必成为人类未来学习的主潮流。国际远程教育知名专家约翰·丹尼尔指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正酝酿着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这场变革将能够解决长期以来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惑和障碍,即同时实现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以及减少教育支出的目标,以便更多人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①。

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函授、自考也纷纷进行改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和丰富、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教育的发展。当前各类成人高校的函授教育,有的已实现网络教育和函授教育的完全整合,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早在2001年开展网络教育试点之初,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践用网络教育整合函授教育,函授和网络两类学生,基于同一个远程教学系统,共享统一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实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质量考核标准等的统一,充分发挥了网络教育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函授教育在办学体系、站点布局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的则采取了部分网络化教学方式,实施网络教学+短时间面授的教学方式,如福建师范大学,公共课及基础理论课现已全部实现网络教学,但技能课、实验、实践课程等仍实施面授,此外,面授期间,学院让学科带头人面向本学科学员开设前沿专业讲座,学校聘请校内外教学名师或知名学者面向全校函授学员开设通识教育大讲坛;未实施网络教育方式的成人高校,大部分正在积极酝酿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教学、学习模式的改革。另外,不少省市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在积极构建网络优质资源和公共助学支持服务体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远程(网络)学习将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未来。在这种形式下,成人高等教育继续保持原各体系不同的政策已无实质意义,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推进各种成人高等教育之间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将成为新时期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成人高等教育实际上肩负着为相应的办学高校创收的任务。随着初、高中毕业生数量的逐年下降,普通高校的扩招,民办高校的增加,导致成人高等教育不同的教育形式间及相同类型下各成人高校、函授站、教学点间的生源竞争异常激烈。各办学机构为争取更多的生源,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惜以降低教学要求和培养标准为代价,有的甚至只招不教,变相买卖文凭,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一些管理规范、追求办学质量的高校招生逐年下降,甚至面临着终将退出成人高等教育市场的局面,成人高等教育文凭面临着信誉危机。经济利益最大化驱动下的生源大战,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乱、办学单位乱、招生秩序乱、教学管理乱,亟需改革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办学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三)全面实现学习成果互认,架设终身教育“立交桥”的要求

当前,各级各类的成人高等教育之间及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无法全面实现学习结果互认:各种形式成人高等教育均承认普通高等教育同层次、或低于原层次的名称相同、学时相近、考核要求基本相同的课程学习结果;函授、网络及电大开放教育之间一般可以相互承认同层次、或低于原层次的名称相同、学时相近、考核要求基本相同的课程学习结果,但自考仍不承认函授、网络及电大开放教育相应的学习成果;普通高等教育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相应学习结果一般还不予认可。此外,成人高等教育中学员的科研成果、专利发明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技能证书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等“非学历教育项目”也仍无法全部转化为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同样,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课程学习成果目前要转化为技能证书、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所存在的障碍更大。学习者学习成果无法得到互认,将导致重复学习,不仅会造成人力及资源的浪费,也将限制学习者自由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二、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内涵分析

教育体系,是指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整体或教育大系统中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广义的教育体系,除教育结构体系或学制体系外,还包括人才预测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科研体系、经费筹措体系等服务体系。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的核心是促进各级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促进各种相关要素的相互协调和有机整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这一根本性的纲领为今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终身性

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体现终身教育教育体系的要求,就其内部一体化而言,那就是要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的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就其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而言,那就是这种一体化教育体系的构建,必然与外部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和改善相协调,使成年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把学习当作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不认为它是一种与社会分离的谋生手段。概言之,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体现终身性的特点,应是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内外协调、整体优化的教育系统结构②。

(二)开放性

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不是自我封闭的体系,它应具有制度上的灵活性,在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教育场所、教育时间、教育方式、教育媒体、教育评价等方面也应是开放的。从教育机会或教育对象上看,向所有需要学习的人群敞开学习之门,做到生源开放;从教育场所和教育时间上看,要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让学习者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尤其满足在职人员工学两便的学习需求,做到时空开放;从教育方式上看,可包括面授辅导、自主学习、网上学习、技能传授、社会实践等,做到实现途径的多样性;从教育媒体上看,既包括传统的图书、报刊、音像、实物的学习资源,也包括海量的网络学习教材、课件和多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教材等,做到教材、课件开放;从教育评价上看,对学习效果采取多种方式评价,注重评估学生学习之后实践和生活能力提高的实际水平,毕业证书、专业证书、技能证书等皆是有效的学习效果,做到质量开放。此外,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还应以多方位、多层次地与其它教育机构、行业、企业、社区合作办学,做到合作开放。总之,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不应局限在狭义的成人高校教育范围内,而应把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无固定形式教育都纳入到体系建设的视野中,把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教育机构的学习和工作及日常生活场所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实现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沟通性

沟通性即架设高等教育的“立交桥”:函授(业余)教育、网络教育、电大、自考等成人高等教育形式间实现相互对接;打破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屏障;理顺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关系,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相互沟通与衔接,让学习者能在所有的教育中可以随意进出,随时转换。

三、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如何成为可能

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涉及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重点领域,涉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教师队伍、学校治理模式、教育交流合作、教育信息化等关键环节,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作,任何单独一种教育形式的改革都不可能是全面的和彻底的,成人教育界必须摈弃门户之见并改变各自为政及追求部门利益最大化的局面,遵循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原则,由国家、政府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通过先行试点,并对试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厘清难点和重点,然后再逐步扩大试点,最后实现覆盖全国。

(一)从形式到内涵,实现各层次、各类型成人高教的真正统一

1.统一称谓。把四种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统一为一种教育形式。不再分为函授(夜大)教育、网络(远程)教育、自考、电大教育,把各种形式、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统称为“开放大学教育”或“成人高等教育”。

2.统一入学要求,共同执行“宽进严出”、“注册入学”的入学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函授和夜大学生须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实行考试入学制度,而电大、网络教育和自考实行的是注册入学制度。然而,在总分为450分的全国成人高考中,往往100多分便可录取,录取分数一般仅占总分的30-40%,考虑到一些加分及优惠的录取政策,有些专业的录取分数更是仅需占总分的20%左右即可录取。而且,随着人口拐点的到来、高考生源逐年下降,在诸多年份的诸多省份,出现了计划数与报考人数的倒挂,成考实行考试入学制度已无太大的实际意义。当然,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并不是意味着一所学校可以招收“海量”的学生。因为,成人高教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及技能性、技术性的特征,一些理工科及运用文科的课程及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指导等均要求有适当的生师比及相应的实践、实验场所等硬件设施予以保障。为确保教育质量,保证多层次多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实行“注册入学”制度有必要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指导性计划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成人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能力与质量评估结果下达。在计划的宏观调控下,由各成人高校自行制定相应的注册条件或资格自主测试录取。当然,宽进是以严出为前提条件的,教育部、各省级教育厅教育部制定统一严出的政策措施,这样才能切实地贯彻教育公平,改善办学秩序,关注培养质量。

3.统一办学条件。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均应提供学习支持的办学系统。要对成人高等教育实行 “关、停、并、转”,对那些无业可为,又无合格办学条件的成人高校,坚决予以停业整顿或者关闭,重新调配其人力资源和固定资产。对规模太小,教学业务量太少,办学质量与效益不高的成人高校,进行合并或归并,促进各成人高校优化专业结构,适当扩大规模,使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得到提高。与此同时,在成人高等教育网络化的过程中,为避免“数字鸿沟”导致的社会紧张及教育机会的不均等③,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对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公共继续教育资源优先向弱势群体,特别是低收入者、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地区的劳动者、残疾人倾斜,使他们得以获取或使用电脑、网络等数字时代的设备和资源。

4.统一规定质量要求,规范基本的考试形式,提高办学质量。成人高等教育应得以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但培养目标和标准必须统一。当前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办学乱象、恶性竞争及社会上鄙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看法和政策,成人高等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的学习成果无法得到互认,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办学质量不高。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应注重内涵建设和提高质量来应对挑战。要吸取四种成人高教形式各自长处,扬长避短。在课程设置上,要开发和颁布统一、科学的课程标准,采取公共课+核心课程+选修课的模式,同时要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毕业的基本要求;在考试上,可借鉴自考的成功模式,特别是自考体制改革试点专业的考试模式,实行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国家考试,核心课程作为各成人高校的特色课程,由各成人高校加强命题组织与管理的前提下,自主命题考试,但理论考试也应参照国家考试模式进行(如可参照自考,除命题、试卷印制、评卷组织不同外,其它环节如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程序与考试巡视等均与自考相同),技能课程或实践课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下由各办学主体自行组织。做到既保持各成人高校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征,又有不同于传统学校的独特的基本质量要求。同时,参照普通高等教育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从中央到学校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各级部门应该制定成人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并将成人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化。这也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学分转换机制乃至“学分银行”的基本前提。

(二)以国家建设一流的开放大学为依托,建设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公共网络学习服务与管理平台

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硬件基础,就是要紧跟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步伐,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建设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式的、公共的终身教育支持服务与管理平台,该平台要率先实现电信网、计算机网与有线电视网的“三网合一”,成为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为学生、教师、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公众用户一站式服务的、具有“海量”优质学习资源的综合大平台。该平台必须能够兼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贯通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系统上下的教学点,且联接国内其它高等教育行业内外及国外同类教育机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国家数字化教育资源中心的建设,不仅为各类教育机构提供合作开放、交流共享的平台,而且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以及信息查询等服务。另外,各省市区也可各自或联合建设具有本地(区域)特色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区域中心,并在省级学习中心管理、协调下,依托现有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在各市县及相关行业共建或自建地方学院、行业学院和学习中心,形成全国、省、市、区、县不同层次、满足多种学习需求的网络学习综合平台亦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有关该方面的研究、讨论或论证在当前的建设国内一流开放大学背景下已十分充分。

必须注意到,当前对于建设国内一流开放大学,构建终身教育支持服务大平台,除各级的广播电视大学外,普通高校及其成人(网络)教育学院与其它的成人高校热情并不高,甚至在今后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所抵触,主要原因在于涉及不同高校、行业及部门的利益分配问题。因此,应明确开放大学的信息技术服务与管理公共大平台的功能定位问题,即我国的开放大学不同于英国的开放大学,不应只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翻牌,不应只是一个开放大学的办学实体,而应是各类成人高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及培训的公共平台(在学历教育服务上,类似于当前各省市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承担着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任务,承担着主动服务于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任务。因此,该平台的建设应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是该平台建设的责任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相应的,该平台应划归教育部与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整合教育资源,让各级各类的成人高校积极投身于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

(三)架设纵横沟通与衔接的高等教育“立交桥”

1.建立完整的教育结构体系,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衔接。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高等教育是类型之分而非层次之分。今后,成人高等教育不应是办学“质量低”的同义词。只要合理确定了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并在有效的办学质量机制保障下,成人高等教育同样可以争创一流。2010年,比尔·盖茨在美国加州太浩湖(Lake Tahoe)举行的Techonomy技术大会上表示:“5年后,人们将能够从互联网上免费找到最好的教师,互联网比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好。”④英国开放大学在教学质量上已经排在英国高等学校的前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当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还没有研究生教育,这样的结构体系是不完整的,使得成人高等教育难以实现纵向(学历)层次的衔接,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社会地位也难以提高,只有建立专科、本科直至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才能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

2.实行完全学分制,构建新型的国家资格框架及“学分银行”系统,实现成人高等教育间及与其它高等教育形式、非学历教育的沟通衔接。首先,所有的成人高校内部均应实行完全学分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按照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并调整学习进程,真正实现弹性毕业。其次,建立新型的国家资格构架。现代社会的教育形式已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对通过非正规或非正式(informal)的教育所获得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应给予与正规教育(formal)同等的地位。这需要一个严谨而科学的社会认证,一个系统且合理的顶层设计,目标是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新型国家资格框架,把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职业资格、职业培训等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体系中,实现同层次各类教育真正意义上的等值,实现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的沟通和衔接。再次,构建“学分银行”系统,每门学科有对应的学分值,每位学习者有自己的“个人账户”,通过积累学分,可以将不同学习经历转换、认定,待达到一定学历层次或培训的分值后,系统给予相应评价,发给相应的学历、资格证书或准其结业。

总之,构建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只有构建起大成人高等教育体系,才能切实整合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实现成人高等教育间及成人高等教育与其它各种教育形式的沟通、衔接,提高办学效益与办学活力,形成政策统一、办学独立、优势互补、市场细分、既能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又保持各成人高校的个性化、让各类教育机构在市场下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①转引郝克明.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历史性跨越[J].中国远程教育,2011(5):10。

②朱新均.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6。

③“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95170.htm。

④Bill Gates.In Five Years The Best Education Will Come From The Web.http://techcrunch.com/2010/08/06/bill-gates-education/。

参考文献:

[1]郝克明.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历史性跨越[J].中国远程教育,2011(05):10.

[2]朱新均.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路径和对策[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1):6.

[3]崔践.建设开放大学顶层设计的利益权衡与制度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1):19-27.

[4]罗崇敏.建设开放大学,政府做什么——建设云南开放大学的政府责任与主导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3):19.

[5]张秀梅.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系统互通机制的构建——兼谈学分制改革和综合性高等学历教育资格构架体系的建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02):30-34.

[6]苏平,胡支农.开放大学建设中应注意的“不等式”[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3):1-4.

[7]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5):3-8.

[8]陈清洲.实现我国成人高教学习成果互认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5):74-78.

责任编辑 王国光

作者:林双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小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单位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