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论文范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应用电子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积极探索适合形势发展和要求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要适应时代发展,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分析了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努力打造科学高效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机制。

第一篇:应用电子论文范文

应用电子专业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探索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一线生产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双线并重。文章针对如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中将理论与实践应用进行整合,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问题,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的重新开发和设计为例,探讨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电子技术课程

[作者简介]田秀红(1959- ),女,吉林农安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高芳(1972- ),女,辽宁盖县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技术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王屹(1964- ),女,吉林四平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技术分院机电一体化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吉林长春130033)

电子技术作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电子技术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直接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子技术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尝试,在教学中重点采取以实例贯穿,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中应用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应该是建立在经过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对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再进行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电子技术课程重新开发和设计时,先调研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职业岗位群,归纳职业岗位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明确电子技术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然后紧紧围绕电子技术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电子产品制作的完整工作过程,系统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电子技术课程定位

我们由企业调研和市场需求调查分析,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并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技能、知识和素质要求,构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和课程体系可知,电子技术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通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知识和技能。因此,确定的电子技术课程核心能力目标为:仪表、工具使用能力;元器件检测能力;电路分析、识图、读图能力;电路装配、调试能力;电路故障检修能力;专业资料使用、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表达能力。

三、基于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载体的选择,既要满足专业知识的要求,还要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因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技能系统建构的过程的特点,打破学科体系,重新序化课程内容,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系统化的改造,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从现象、产品入手,引出系统的知识,再以直观、具体的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提升,从而实现知识、技能、实践一体化。

通过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加工,我们归纳出小型电子产品装配的教学过程。通过一个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不仅应用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训练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因此我们以产品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情境。我们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选择典型的、涵盖电子电路知识点的代表性产品作为学习载体,并根据每个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构建了六个学习情境(见下图)。

学习情境的设计重新序化了课程内容,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系统化的改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支撑知识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中的电子产品选取具有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可行性,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电子产品从设计、组装到调试和检修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舍弃复杂、烦琐的理论推导和计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枯燥的理论学习于趣味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总结和提升,使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

四、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按照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得到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锻炼其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课程的教学过程采取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相一致,使学生能够在任务完成的工作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评价体系

由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由知识培养向能力培养转变,以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采用,我们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基于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学习评价由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组成,使他评和自评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不但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具体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阶段学习效果评价(考勤、课堂表现、单元考试);(2)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独立工作计划、作业、产品制作);(3)表述能力评价(课堂发言、讨论);(4)团队合作及协作学习能力评价(项目合作);(5)综合能力评价(操作考试)。

六、关于进行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1.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教授,还要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因此,教师是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和关键,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确保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选择、设计到实施全过程的工作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正确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基础保障。

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的形成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的,学生要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主动完成工作任务,依靠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重构,逐步形成职业能力。因此要建设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打破教室和实验室、学校和工厂的界限,形成“动态的教室”与“开放的实验室”,使课程在虚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施,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教、学、做等活动同步进行,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作者:田秀红 高 芳 王 屹

第二篇: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建设

【摘 要】积极探索适合形势发展和要求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要适应时代发展, 迅速转变思想观念,分析了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努力打造科学高效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机制。

【关键词】高职 应用电子专业 教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遵守法律、法规,掌握专业所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能从事电子产品和设计、制造、应用、开发和维护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检测、智能电子产品控制等技术,具有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检测、设备维护及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的能力,面向电子产品开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范围

在电子产品与制造行业,从事产品的设计、生产、调试、安装、维护等工作;在电子产品和经营行业,从事产品的销售、售后服务和销售管理等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子设备和制冷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障工作。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要求

(一)应掌握的专业知识

1.计算机体系结构基本知识;数据结构,算法等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基本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3.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应用、开发与辅助设计等知识。

4.掌握电子测量仪器,智能仪器等专业的基本知识。

5.掌握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家用电器与制冷设备原理及维修等专业知识。

(二)应具备的能力

1.高等数学应用能力;阅读简单英语专业技术说明文件和简单会话能力;进行常见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能力。

2.具备分析与设计常用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具有从事家用电器与制冷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4.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实践技能,具备电子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本应用能力。

5.具有在相关专业继续学习与深造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

(三)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2.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懂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锐意进取,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

四、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建设

(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产品工艺流程为载体,以行业新技术为重点,保证建设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课程体系;以真实的产品工艺流程为载体,呈现电子企业生产场景中的操作过程,以新技术为重点,突出核心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及职业素养的训练,改革教学内容;以“工学结合、开放性、标准化、集成化、动态化、高效化、交互式”为原则,构建开放式平台,保证了建设内容的实用性。开发面向学生、企业工程技术员等不同用户、不同层次的新技术培训包,如入门级、提高级ARM技术培训等,保证了建设内容对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四大类受众的针对性。

(二)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通过对相应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在电子装备制造、产品制造及配套的电子企业中的产品生产、检修和技术应用领域,从事电子产品装配、检测、调试、工艺管理、产品维修、产品辅助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同时,充分考虑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周期短、更新快、覆盖地域广、服务面向差异大的特征,设计 “普适性+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是根据电子元件工业行业、家电制造工业行业?、计算机工业行业?等8大行业对人才的基本技能、知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满足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体现“普适性”。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等课程,专业核心课包括《电工技术及应用》、《电子电路的分析及应用》、《PCB制版与调试》、《单片机技术应用》、《电子产品的生产与检验》5门课程,专业骨干课包括《电子产品调试与检测》、《EDA技术应用》、《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电子产品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传感器应用》、《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电子仪器仪表维修》、《PLC技术应用》8门课程。二是根据8大行业对人才的个性化要求,建设专业特色课程,体现“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教务科.浅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探讨.2011-12

[2]赵志强.苏州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思考.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1-6

[3]李 勤.高职“两课”教学改革思考.农业职业教育,2007(2)

[4]王朝庄.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解决的五个基本问题.教育与职业,2005-12

[5]张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问题及改革举措的探索.科技资讯,2008(9)

作者简介:

张鉴,(1971年7月),男, 讲师 ,研究方向:应用电子。

作者:张鉴

第三篇: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建设

摘 要:文章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问题。不管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或者教学方法上有怎样的改革,最终都要通过面向学生的课程教学来实现,课程建设是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最终载体,因此讨论课程建设的问题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课程建设

一、认识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

1、课程是知识技能传授的载体

教师传授各种知识、技能,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它是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载体,属于一种文化传递。当代科技文化知识的结晶通过总结、编辑,传承给下一代,它维系着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内相关的管理和行政工作。它实施在课堂、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社会实践中,它沟通着学校与企业、行业,推动着学校的教育、科研,促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密切联系,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的基础性作用。

2、课程建设的广义内涵

课程建设的内涵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模块,还应包括实践教学模块。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应包括教学方法。不仅包括课程本身的建设,还应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做好课程建设,不仅需要研究课程,而且还需要端正高职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3、课程建设思想的变迁

进行课程建设的思路和重要性在很早就被教育界的人所关注,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逐步发展,对于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提高的过程。从以前大家熟悉的的精品课程的建设,到现在正在全国高职院校范围内进行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这种课程建设思想的变化,是我国这些年在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中吸取的宝贵经验。这种思想的变迁,正是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各种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相互启发的结果。即使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开发,也可能在将来出现另外一种形式来代替它,但是我们不能说今天我们所做的是徒劳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1、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是现在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一般要遵循市场调研、制定教学大纲等模式,然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个任务就落在具体的课程上。在进行具体的课程设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当前或者未来一个时期企业里需求量大的专业;二是本地企业中有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三是保持本校的传统特设专业。这是为适应企业的需求进行的设置。另外一方面,要为学生从长远考虑,也需要设置一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如模拟电子、电子线路板的制作等课程,以适应学生长远发展和自由选择企业的需要。当然,课程设置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市场变化而变化。这里给出一个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几门课程设置示例,并且说明进行相关设置的理由。

序号 课程设置 设置依据

1 模拟电路设计与制作 核心基础课程

2 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造 核心基础课程

3 电子产品组装与维护 本地校企合作企业相关课程

4 嵌入式产品开发 企业热门需求相关课程

5 C程序设计 嵌入式产品开发配套课程

6 单片机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

企业热门需求相关课程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灵魂。课程设置做的再好,没有好的教师去实施也不行,所以教师教学的能力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是要注意这两个方面:一是要主动帮助和促进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要鞭策和督促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

1、帮助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帮助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有多种形式。每个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设置和尝试。一是传帮带:适合于老教师带新教师,对于刚进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比较适用。二是提高学历:对于为了提高自身学历继续学习的老师,相应学费给予部分报销,对提高学历后的工资也给予一定提高。三是提高自身技能:如在教学上,进行说课比赛,对获奖者给予一定奖励。有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定奖励。对参加教师技能竞赛获奖的老师,给予奖励。对于下企业锻炼或者进行相关培训的教师给予一定补偿。除此以外,进行科研方面的规定和相应奖励。

2、鞭策和督促提高教学质量

制定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考核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建立一套简单、科学、易操作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非常重要。考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考核方法也可灵活多变.但质量评价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虽然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考核标准与质量评价体系,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投入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有它自身的特点,比如需要较多资金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实验室耗材购买,配置实验实训的场地和相关管理人员。特别是实验实训设备是其中最大比的资金投入,而对于高校这样一般没有自身产业的单位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资。那么如何进行最有效的投资是进行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资金比较紧缺的一些高校更是如此。因此,凡是能够进行虚拟化教学的课程,应该都尽量设置虚拟化课堂。如单片机、模拟电子技术、电路、EDA等课程。

参考文献:

[1] 杨 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4(25).

[2] 李 莉.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教育探索,2013.5.

作者:黄小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护理创新论文范文下一篇:毕业生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