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能力分析论文

2022-04-27

小编精心整理了《数学应用能力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数学相当于一本工具书,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要知道如何应用数学,从而提高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应用能力分析论文 篇1:

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分析与研究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价值在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活动也应运而生。

关键词:高中学生 数学 应用能力

为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及数学应用能力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本人对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及应用的现状并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

一、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调查研究的

目的

1.通过测试题了解和分析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时出现的问题及障碍,以及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概况。调查测试对象选取的是本校高一年级的23个班级随机抽取4个班,共计201人。

2.调查问卷和测试卷的设计。测试卷要求学生用笔试方式在60分钟内完成三道数学应用题,这三道测试题主要是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的,能客观反映高一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水平和程度。

3.调查测试的实施时间。调查测试在2010年5月10日进行,各班数学任课教师监考,不要求学生写自己的姓名,只要写自己的班级和学号。时间为60分钟。

二、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

1.某收购站分两个等级向农民收购小麦,一等小麦每千克n元,二等小麦每千克6元(6

2.请你至少设计一个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方案,并希望在你的方案中尽量减少被测量的数据的个数。

3.现有甲、乙两个服装厂生产同一种服装,甲厂每月生产成衣9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时间比是2∶l;乙厂每月生产成衣

12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时间比是3∶2。

若两厂分工合作,请设计合适的生产方案,使其产量超过原两厂生产能力之和,并求每月能生产多少套成衣。

三、对我校高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调

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1.调查测试的结果。制定测试卷的目的是为了考察高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测试卷共有三道测试题,这第三道题主要是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情况选择的,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对测试卷笔者事先制订好了一个评分标准:1、2题分别30分,3题40分,共100分,60分为及格分。共发放201份试卷,回收191份,回收率为95.02%,。测试时间统一为一个小时,有专门的老师监考。考试秩序良好,试卷回收后,由本人按照统一标准认真批阅。从总成绩来看,有55人及格,及格率为28.80%,最高分75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51分。

2.测试结果。第1题有154人满分,满分率为80.63%,平均分达到26.32%。第2题有167人满分,满分率为87.43%,平均分达到了27.02。这两道题有如此高的满分率,说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应用题的掌握程度很好。学生能够较好地解决常见的文字应用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较好地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于第1题,由于在初中阶段学过了代数式和分情况讨论比较大小的相关知识,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很好的解决。

而第2题,由于题目的开放性导致灵活多样的答案。即便都是利用影子来测量旗杆的方法,也有很多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学写道:“在操场上竖立一根木棒,以木棒的着地点为圆心,木棒的长度为半径画一个圆。当木棒的影子顶端与圆周上的某一点重合时,马上去测量旗杆的影子,这时旗杆影子的长度恰是旗杆的高度。”还有学生提议“在中午的时间测量影子长最合适,因为此时影子最短,误差小”,在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有的同学选择固定仰角角度调整位置,也有的学生选择固定位置调整仰角角度。通过这道题目的解答,看到了学生思路的开阔性。

第3题有47人满分,满分率为24.60%,平均得分为20.29分。面对仅有的两个数据和两个比值,让学生拿出一个最佳方案来,很多学生显得无从下手,比较典型的错误有“假设一个月有三十天”,据此得出“甲生产上衣的效率是一天45件,生产裤子的效率是一天90条;乙生产上衣的效率是一天驾200/3件,生产裤子的效率是一天100条”的结论。如果到此为止,仅仅为了比较一下生产能力也还说得通。但是很多学生不明白谁是变量,继续“假设甲花x天生产上衣,(30-x)天生产裤子,乙花y天生产上衣,(30-y)天生产裤子。则45x+200/3=90(30-x)+100(30-y),整理后为135x+500/3y=5700。再往下就没有思路,写不下去了。这说明学生不能从关系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找到关键信息,挖掘隐含条件。事实上,已经可以比较出来乙生产上衣的效率明显高于甲,而甲、乙生产裤子的能力相当。所以在安排时,应让乙厂尽可能地生产上衣,由此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调查测试的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测试题,对高一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及数学应用能力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几点:

(1)高一学生站在高中三年生活的起点上,一方面对数学学习抱有极大的热情,谁都不愿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对数学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探索、沟通交流的学习氛围。

(2)数学建模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观念、意识比较薄弱,往往把数学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离。数学建模所解决的问题都是比较贴近生活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懂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又能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应用方面,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应用题的能力,即能用常规的方法和基本的解题模式解决比较直接、简单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州中学

作者:王松林

数学应用能力分析论文 篇2:

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分析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数学相当于一本工具书,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数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要知道如何应用数学,从而提高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教学 应用能力 提高方法

引言

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的一門必修课程,高等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高等数学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1.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高等数学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其实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大学中学习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数学方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遇到的问题的一种能力。当前大学生的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发展情况不是很理想。

当前的高等数学教育,重视教材知识的逻辑化和组织化,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理论知识与数学经验结合在一起。高等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以纯数学形成的知识存在,没有将生活中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和高等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1]。与高等数学相关的习题、材料等中的例子相对陈旧,无法与时代特征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在教学高等数学知识时,缺乏联系实际生活的意识。

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其实是和高等数学有一定联系的,如购物、玩游戏、运动等都可以和高等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高等数学教学,不仅符合时代的特征,还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此外,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存在一定的误区,没有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突出,有用的知识、没用的知识都讲得非常清楚,没有从数学知识的应用上进行重难点教学,进而导致高等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分离等。

2.如何提高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中,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高等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生活经验加入到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1)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适应型人才为目标进行教学。

在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将学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此高等数学教育,需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所学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以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应用能力为目的,将高等数学教学体系优化整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将数学知识简单、形象地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需要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在一起,突出高等数学知识在所学专业上的应用性,提高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知识的能力。

(2)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三者结合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是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为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高等数学教学中,体会高等数学的魅力,只用亲身体会,才会有感受、有发现,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学习兴趣浓厚。

(3)优化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现高等数学特色。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中,教材均起着重要作用,扮演重要角色,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需要优化教学内容。高等数学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将教学内容优化,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高等数学教学需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降低教学难度,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体现高等数学教学的特色,突出高等数学的应用性,尽可能的简单、易懂、实用。

结语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线,以兴趣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高等数学知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应用为主,真正体现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耿秀荣.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研究现状刍议[J].大学数学,2008(2):7-10.

[2]汪玲.高职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J].北方经贸,2011(9):201.

[3]朱海祥.高职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0(5):108-110.

作者:祁玉海

数学应用能力分析论文 篇3:

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调查与分析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还提到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

与此同时教材内容调整,现行的苏教版数学教材增加了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强调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有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于教材不同层次与内容。教科书中素材的选择充分考虑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材料丰富,涵盖生活、经验、各学科等多个方面。

笔者在吴江盛泽中学执教。学校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下属的吴江区,是江苏省的一所四星学校。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学生选择的研究性课题中与数学相关的课题几乎没有;此外,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表现也不够理想。

调查在校学生2011-201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应用题的平均得分情况,见表1-1。

发现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应用题的得分率均低于全卷的得分率,应用题的得分率与全卷得分率至少相差八点七个百分点。而应用题的考查位置设置在17题,总共六个大题的第三题位置,属于学生的主要得分点大题。考查的内容、思想方法也属于中档题范畴,但是学生的解答情况与得分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

此外当今世界科学、文化、经济快速发展,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计数工具,而要经常用于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估计、决策等,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近些年的高考应用问题有下面几个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符合现代生活的特点;对实际问题已作了再加工,由于实际问题背景影响因素众多,思维途径多样,高考中应用问题都是经过修改后带有实际背景的准实际问题;考查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的要求吻合,控制试题难度,应用题是经过加工提炼后忽略了次要因素,数学关系较为清楚实际问题的变式问题。笔者调查统计了近年来江苏省高考应用题的考查内容与得分情况,见表1-2。

应用题可分为文字阅读题和图形题,解决问题时要理解题目含义,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从各种关系中找出数量的相互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有关的表达式及数字、符号表示出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但是江苏省历年应用题的得分率都不高,尤其是2009与2012年,结合两个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并不擅长解决数学的实际应用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动机、观念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笔者又设置了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和应用习惯调查问卷。考虑高一年级学习内容、进度安排不适合调查问卷的部分问题且高一年级学生的对自身学习动机、观念的认识可能尚未成熟;高三年級的学生学习紧张,经常处于应试学习状态,对自身的学习动机、观念的认识可能产生偏差,对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可能产生影响,最后对全体高二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以下为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见表1-3。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不大,平时也没有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习惯。并对数学课程中的应用题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的实际意义并不大。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存在一定障碍,即使在学习数列、概率等有关知识后,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现象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仍不是很清楚。

产生以上现象与现行的教育机制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应用意识情况,发现学生处理数学应用问题存在的障碍,尝试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学习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与问题相关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当前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适度配合引入PBL问题教学模式,正能融入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新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解释每个知识点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不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而常常把知识停留在书本上,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如果应用PBL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每个具体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组织小组讨论分析,开展独立探索,自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本原有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同时训练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运用者。数学的生命力的源泉在于它的概念和结论尽管极为抽象,但却如我们所坚信的那样,它们是从现实中来的,并且在其他科学中,在技术中,在全部生活实践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一点,对于了解数学是最重要的(A·D·亚历山大洛夫,2001)。

作者:周伟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教学问题探讨论文下一篇:科学果树育苗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