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视野下德育论文

2022-04-3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工学结合视野下德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本文是对工学交替过程中的中职德育工作的探讨,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寻找并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教育道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及其创建适宜中职人才培养的德育环境。

工学结合视野下德育论文 篇1:

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从工学结合视野阐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分析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

当前,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储备、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能力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从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出发,对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

(一)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促进工学完美结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懂得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懂得企业的真正期待和需要,实践教学必须合乎工学结合视野下的教育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实现工学结合完美对接。在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高职特点和职业特色,要突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德立人,以技立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升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素养,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把教学作为第一要务,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必须贴近高职教育,贴近学生,贴近企业。服务好学生,以树人为本,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脉搏,遵循高职教育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实现自我成长、成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遵循教育规律,搞好教育和科研,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了解社会对大学的期待,完善自己与学生和社会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严谨治学,做好知识储备,打好深厚的实践教学功底。在工学结合视野下,学生面临许多的问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还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传授学生工作和生活的技能,真正解答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诸如恋爱问题、就业问题、信仰问题、职业生涯发展问题、人际沟通交流问题、职业道德问题、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内容丰富,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广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与经验,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苦练教学科研本领,方能取得真正的教学实效。

(三)必须依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取舍好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在就业导向的指引下,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根据这样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时,适应企业的特点,大胆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形式,既要体现人文素质,又要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既要贯彻一系列的理论思想,又要渗透一定的企业元素,使之具有全面性、职业性和趣味性,充分提高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魅力,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真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真懂,从而促使高职学生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学结合视野下,某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职培养目标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片面强调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和道德素养等问题。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的完整的内容,尤其是在工学结合视野下,尤其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不能忽视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如何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与工学结合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重要性的认识,满足于阅读新闻,补充一些教学案例,常常与职业发展的需要脱节,对于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普遍较低。我国大多高职院校起步晚,历史的沉淀不深厚,职业技术教育理念还没有在管理者和教师员工的内心中普及,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和技校升格而来,师资构成比较复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历、实践教学经验、学术科研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再加上平时教学任务繁重,没有多少机会进行考察学习、实践研修,开阔自身视野,一定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很难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由于严重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许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依赖课本,只能胜任理论教学,无法进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无法达成高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针对性不强。高职教育以高技能人才为培养标准,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所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素养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质量意识教育、安全教育等。但是,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内容力度不大、深度不广、缺乏针对性的趋向。某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站在完美的思想政治高地,没有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生活和职业要求,细化到企业的具体的岗位细则教育更少,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过于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加强。目前,大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职人员远远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120∶l或150∶1的比例配备要求,按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的要求也还未达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仍然有待加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工学结合视野下,对在单位实习的学生的教育管理,也难以及时顺利地深入地进行。有限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大,忙于校内工作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能安排足够的时间去企业进行顶岗实训和实践培训,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就业、实习安全、恋爱和心理问题等,也无暇考虑工学结合形势下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问题,以至于上课的内容空泛多,联系实际少,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机制尚未形成。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活动,但是,其实质远没有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学生在进行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时空的变化,缺乏有效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工学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考评体系,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进行工学结合质量评价,但是其内容并不全面科学,某些高职院校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测评,忽视了就业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实践工学结合期间学生的真实情况。

三、工学结合视野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对学生就业能力及竞争能力具有重大影响,也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在工学结合的新形势下,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时而变,不能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要不断符合高职教育的需要,符合工学结合的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职业的需要为目的,改变原来的旧有教育理念,将原来以课堂、教师、理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要不断跟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力度,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课程教学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检查、学术交流、实践研修、校内外同行教学观摩、优秀教师报告、互联网技术和省内外同行“精彩一课”示范教学交流等途径,拓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获取高职院校、学生、企业等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培训学习,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需要。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贴近学生,提升工学结合视野下的实践教学能力。工学结合视野下的高职教育,其教育目的就是为企业和单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这是贴近学生、掌握工学结合实际、解决工学结合的问题的最佳途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班主任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实习岗前、实习岗中和实习岗后时期,指导学生如何适应和搞好实习工作和生活,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由于班主任直接对接学校、学生和企业,能够直接掌握三方信息,直接输入到问题的层面,可以大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直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为此,2008年9月,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工作期间应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所以,高职院校贯彻执行中央文件精神,人事改革方面,可以把评定职称与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直接挂钩,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结合起来,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为提升工学结合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供制度保证。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突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使用的是和本科院校一样的教材,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专业和行业特色也无法得以体现,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传授与企业中对学生的职业要求的相关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在深刻领会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除一些基本理论外,适当调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增加职业岗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的相关内容,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责任心、服务意识、素质拓展、恋爱观、就业创业能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培育。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专业,进一步把思想道德和法制教学内容细化到行业层面,突出职业性。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除课堂上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方式外,还要把实践教学拓展到校内和校外以及学生的实习企业,强化企业文化内容。可以采取参观考察、寒暑假调研报告、校内外调查、校内外采访、专题研讨、参加学校或企业党团活动、报告讲座、演讲辩论、各种学术和技能竞赛、创业活动、先进模范或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班级和校园文化活动、时事或企业文化宣讲法、宿舍文明展示、科技发明、火灾和地震等危机演练活动、专业实习、撰写论文、读后感或观后感、PPT制作、撰写实习报告、志愿者服务、环保宣传、公益活动、下乡进社区活动、征文摄影、场景模拟、网络虚拟再现、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及影视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社情和民情,激发大家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意识。在实施这些实践教学方法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和个人项目办法,最好以宿舍或小组为单位,使实践教学活动做到全员覆盖,教师要做好教学计划、指导和考核总结,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完成。

(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具体如下:

1.加强课内、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课内、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事前要做好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做好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总体策划,指导、监督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认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适时做好总结,化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疑难问题。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2.加强学生工学结合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学生工学结合实习期间,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校企双方除了搞好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还要健全校企德育共管机制,明确责任,共同搞好学生在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工学结合具有时空分散性和差异性特点,对于班级集中实习的,校方在岗前就要加强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等精神的教育,正确处理眼前的物质利益和长远的职业素质的关系,同时,可以充分依靠班干部形成班级自我管理,学校、系部、班主任和学生班干共同负责管理。企业可以指定专人负责了解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加强工作、生活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采取母鸡带小鸡的模式,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较快地成熟和成长;对于分散在各个企业实习的,可以委托企业负责人代管,学校指定辅导员、专业教师、班主任通过电话、QQ、电子信箱等平台对学生进行实习监督,定期派系部领导、教师、班主任等进行检查。另外,可以布置学生实习作业、企业问题反馈、实习工作报告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3.加强工学结合期间学生实习的考核评价管理。对于学生的实践考核评价,可以采取考核综合多元化措施,对于课内、校内外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项目完成情况,可以采取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相结合,个人参与和集体协作相结合,学生个人、实践小组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相结合,实习作业或报告、系部实习检查、企业评价与班主任评定相结合,考核内容应该突出学生的知识考核、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的实际能力,并且可以加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技能与职业道德在评价总分中的比例。所以,工学结合的评价管理应该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地、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衡量,做好考核评价,最后给出考评总分,这是提高工学结合考核评价实效性的关键保障。

(五)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可以由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学校兼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学校党办、学工和辅导员等人员)、企业(公益)专业师傅等组成。学校可以利用职称评定这个平台,规定教师评定中级或副高职称时,必须具备任现职以来有半年下企业顶岗实习的经历,促使学校教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千方百计寻找时间和机会,这就将以往“要我去”变成“我要去”,并且严格考核管理制度,确保待遇得到津贴和补贴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能够充分融入企业,掌握企业文化和企业操作流程,上课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大幅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以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晚英.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探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4)

[2]卢书欣.浅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3]刘光照,林玉琼.浅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化的内容和形式[J].广西教育,2015(1)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2LSZ047)

【作者简介】刘光照(1967- ),男,湖南新宁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社科部副教授。

(责编 卢 雯)

作者:刘光照

工学结合视野下德育论文 篇2:

深入开展工学交替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摘要:本文是对工学交替过程中的中职德育工作的探讨,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寻找并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教育道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关键在于理念的更新及其创建适宜中职人才培养的德育环境。工学交替要依据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完善德育综合考评体系,促使学生正确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工学交替;创新;中职德育;就业能力;综合素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文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中职德育如何适应这一需要?中职德育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这是每一位职校德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中职德育必须寻找并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教育道路,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强化生存技能训练,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素质教育之路。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学校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就业而教育与教学,教育与教学质量由学生的就业能力来检验。在工学交替中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全面促进素质提高更为重要。

一、中职德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现行的学校德育教学存在着:德育内容远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实际、生活实际及即将从事的职业实际;德育内容多而杂,目标较高、较大,难以达到要求;说教多、实践少,教育的手段、形式单一,学生体验不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德育评价制度建设滞后,学生对学校的思想道德评定漠然视之。德育工作投入不足,德育资源还比较缺乏。学校德育教学、教研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设备、设施短缺或陈旧,难以适应德育工作的实际需求。社会大环境也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家庭教育不当或放任,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在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一些职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利己主义和以我为中心的思想膨胀,集体观念淡薄,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淡薄,贪图享乐,寻求刺激,精神空虚,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令人担忧。德育师资力量薄弱,结构单一。

在工学交替实践中,学生会表现出不同阶段的特点,逐步由接手工作时的生怯、新鲜到初学入门时的欣喜、热情,再到相对熟悉的稳定、淡然,最后到提升时的焦躁、困惑与期待。通过实践,学生们收获了不少:与学校相比较,企业更注重纪律、效率和结果;在工作和生活中体会最深的是要学会服从、沟通和宽容。实践初期,是学生思想波动最大的时候,有的学生把实践当成就业、赚钱和享受,对基层工作不屑一顾;社会责任感不强,很难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缺乏就业紧迫感;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以便他们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与市场和企业无缝连接,所以实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提前就业或者试业的过程,在其中学生会逐步了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而自己的优劣势在哪里,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如何扬长避短等。然而有些学生还不是特别的投入或者重视工学交替的实践机会,都怀着各自的想法,有的说家里有安排;有的说自己另有关系;有的是对现在的就业形势知之甚少,认为毕业前景很乐观……没有就业紧迫感,所以对现在的实践机会不懂得珍惜,不积极投身到实践中锻炼自己。

二、工学交替要依据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运用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和半工半读,把德育放在首位,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成才观和择业观。工学交替让学生提早体验专业实践,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回到理论的良性循环,经过工学结合实践的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特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方面进步突出。作为职业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既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学生接触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有益补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方面的不足,通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动手动脑,增强感性认知,把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自我发展动力,自我发现,自我提高,培养良好的情操和意志。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在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把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专业教学、专业实践和定岗生产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入先进企业文化,丰富和拓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熏陶。例如:计算机动漫专业还采取一种学训在校内进行的学、工结合的形式,即企业的文化、管理、课程、设备、技师、员工进入学校,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交替授课,学校环境与企业环境结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结合,学生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教室、实践室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四方一起,共同分析学生、研究教育策略和方式、共同探讨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知道自己最终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帮助学生制订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动漫信息和行业的需求、企业发展前景与岗位要求,努力使他们对自身发展做到“心中有数”,确立职业方向,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考虑”的办学理念。邀请动漫行业知名的专家、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来讲学,传授的知识,极大地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产生了多重效果。

三、改革教學方法、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学校德育的核心。根据工学交替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了能力培养的效果,突出了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进步,促进学生成长,维护学生权益,对每一名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多一点”,即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宽容和信任、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关爱和体贴、多一点帮助和服务。

进一步丰富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工作。社会实践能提高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例如:金融专业,由于行业壁垒,难以在柜面顶岗操作,但是我们通过银行具体业务工作或与专业相近的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相结合开展工学交替。金融专业学生去深圳发展银行、建设银行卡部、交通银行卡部、中虹集团、中国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银河证券、邮局、街道、医院等行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他们还在校利用下午技能课及放学后的时间和寒假时间为上海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输入100万条移动梦幻客户申请表。金融二年级学生利用下午第三节(技能课)的时间,每个班级对口学校附近的工行、交行,建行、上海银行等网点,在营业大厅内站1至2小时,进行“看,听,问,说,思”的见习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掌握了说话的表达技巧、增强了随机应变能力。而这些能力在课堂中很难学到,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往、沟通中才能学到,这样才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实践中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明确定位、处理好工作当中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和新工作当中去,并把这种能力应用到今后就业或者创业中去。

教师与企业“零距离”,是做好工学交替中德育工作的必要条件。“零距离”能使教师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教师在以往的实践工作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实践带队教师很少能直接接触企业,当学生出现困惑和难题以后才做补救性的思想工作。这样使得带队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工作都不甚了解,唯一的途径就是“听说”,听实践单位的负责人说,听学生自己述说。这样的“传来信息”是“二手資料”,常有失客观和完整,使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很被动。为了工作的更好进行,应该把握好信息源头的准确性。那就是主动走到企业里,走到基层员工中,走到学生中,做其中的一员,与企业“零距离”。了解和关怀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彼此坦诚相待,才能清晰准确地捕捉到学生的思想。这样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到企业工作的主要流程、主要部门的岗位职责,及时听取企业主管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与企业“零距离”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分析。当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瓶颈和困惑时,作为带队教师可以综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及其所在部门的特点进行客观地分析,帮助学生及时找出原因,提出适当的建议以促进其成长。

整合教学资源,运用交互式沟通手段,将网络技术融入教学,依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辟德育新阵地,对学生思想品德跟踪管理。在德育工作中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探索以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推进德育工作的现代化,建立了德育主题网站和校园网站工作室,公布了专职德育教师的联系方式,设立了学生留言板和信箱,利用当今学生喜爱的网络、视频声像等方式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四、构建和完善德育综合考评体系,促使学生正确自我评价

建立和完善德育综合考评体系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关键。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中,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德育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我们采用了整体教学评价法,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测评、管理与分析功能于一体,并且能公平且全方位的考察一个人的各方面能力以及处事态度。整体教学评价法考核,需要收集来自教师、公司师傅、家长、同学、自己、其他专业学生的各项信息,但由于各评价主体的自身素质以及对被考评者的了解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考评的权威性都是不同的,我们依然需要利用数学的方法对各评价主体的信息的可信度权重进行分析说明。通过规范的评价,不仅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也检查了工学交替的教学质量,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可借鉴的经验。计算机动漫专业除了强调学校、企业的评价外,还注重家长的评价。

最后,在工学交替过程中,中职德育的实施推进,不仅体现在理念、规划、制度保障及其人员参与上,还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质量上。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新生入学的学业规划设计到毕业时的岗前培训,德育须切切实实落实到人才培养规划之中,贯穿于育人全过程。笔者在具体实践活动中率先作了尝试与探索,工学交替的过程中,创新中职德育工作,使职校学生较好的成长为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人”,(例: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见附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附表:近四年来金融专业就业情况表

参考文献

[1]卢乃桂《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 教育研究 2000.11

[2]杨德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Hart D.《真实性评价:教师指导手册》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作者:黄雅珍

工学结合视野下德育论文 篇3:

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探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的重要决定。基于此,就如何让中华文化在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得以传承与创新,从本研究的价值意义、构建相适应的实践平台,以及实施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关键词:工学结合;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

2.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作用角度。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引自教育部教职成[2013]2号文件)。中等职业教育是以一定的专业教育为基础的,专业技能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因此,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对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即教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或者说要求学生只要会做能做,其他的则不必过多考虑。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课,轻文化课更轻视德育课;课程内容上重专业、重技能,轻人文素养培育,轻传统文化教育;随着国家大力提倡加快文化制度建设,加强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虽然有些学校相应地开些传统文化的课程,但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远远不够。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3.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教我们的学生学做人、学技能。在教好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随着社会及文化价值体系的多元化和功利化,许多学生在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表现出不可捉摸性和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给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造成了难度和压力。为此,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就显得尤为迫切和有意义。同时,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做大做强中华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二、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平台〖HS)〗1.优化专业建设,加强工学结合,制定相关制度。研究制定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有效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传承方法及相关制度。调整专业设置,建设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能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推动品牌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推进职业教育与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双向互动。改变单一的传承方式,学校要与企业共建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建立和完善传统文化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一是课程目标设置上,要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和地位。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要协调好文化课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关系。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二是建立和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在继承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达到传统文化继承和现代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机统一,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教学方式融会贯通。三是确立“以德为本”的教育目标。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重视做人的道德修养与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的教育。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二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品德修养,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要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严于律己的道德风范对学生产生示范、感染和熏陶作用。三是要树立全员提高综合素养的意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以此为目标,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四是鼓励接纳有文化水准的大师到学校,改善职业学校中华文化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状况,选派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到文化企事业单位实践,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4.改革评价机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推进评价机制的改革,逐步建立社会、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中华文化人才培养和使用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引自教育部教职成[2013]2号文件)。三、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模式下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HS)〗1.充分发挥课堂、实训基地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训基地传授、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宣扬中华文化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强调“厚德载物”,做人要虚怀若谷,要立志,倡导“节欲”。在为人处世方面,强调仁爱,人与人之间要关爱、呵护与尊重[1],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传授方式上可采取灵活的形式,要以所授的课程和内容来选择。例如上课的开场就有多种:以名言、警句、诗歌开场等形式来授课,能通过具有美感的语言,富有哲理的诗句给学生以理性的思考和启迪,震撼他们的心灵;用时事、传说和典故开场来授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授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应的方式,更好地为课堂、实训内容服务。只有将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才能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使课堂、实训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既传授、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讲授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学生德与能都得到了提高。

2.充分利用团组织、学生会和班主任工作的服务、管理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采取专题讲座,形势政策辅导报告会、故事会、文体活动、知识竞赛、书画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感受作为中华民族成员的自豪。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会的带头作用和班主任的主力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力和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3.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创新传统文化。打造具有职业特色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育人环境,让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职业氛围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树立他们的职业理想。

工学结合模式下,校企文化在互动中形成合力,能更加正确地引导学生处理好奉献与索取、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等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从课内外、校内外、指导和实践、环境和服务、教育和管理等不同方面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断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参考文献:黄高才,黄沛钰.中国文化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刘文革 江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透视职业教育职业化论文下一篇:人口与社会发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