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22-09-12

多媒体课件进入小学数学课堂, 有利于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引发探究期待,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认知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降低认知难度,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多媒体课件在应用上应追求实效,不能只求形式上的先进与新颖;教师要在立足学情,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慎用课件,用好课件,真正使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显身手。

1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把握时机,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并不是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过犹不及皆不可取,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使用多媒体课件亦是如此。 教学内容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学生接受新知,就使用;教学内容不适合用多媒体来呈现,则不用。 比如,一位教师讲授“可能性”的相关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使用Flash动画来模拟掷骰子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观察。 通过课件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精力,试图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理解“可能性”的概念,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倒不如用实际的掷骰子活动来代替动画模拟同样能够实现这样的作用, 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相反,在“找规律”一课的教学中,学生要从一组图片中找出各个图形排列的规律。 找规律并不难,难的是学生如何用富有逻辑和规范的数学语言将规律表述出来。 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对图形进行了置换、平移等操作:先把第一行从整个图片中分解出来, 再把第一行图片平移复制到第二行,然后把第二行的第一个圆形平移到最后一列,最后将整行往前平移一列,此时图形就和左边的图形前两行完全一致了。 下面两行都采取了同样的方式。 学生在多媒体演示的提示下,将每一个步骤用语言表述出来,找出了图形的规律。 在教学中,这个分层呈现并结合学生语言表达的环节非常重要,既是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过程,也是对内容的记忆过程。 有些教师可能觉得这样做费时间,用自己讲解的方式来替代学生表达,这不但会降低学生主动理解的水平,还会削弱学生的记忆效果。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把握时机,使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对于那些更适合用传统表现方式或学生动手操作方式来呈现的内容, 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2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不能单凭模仿与记忆, 而必须去“做”数学,即动手实践。 教师务必给学生创设实践机会,以帮助学生获取丰富感受,激活学生思维。 比如,教学“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笔者没有直接讲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可以通过将该种图形变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笔者顺势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利用动画展示精确的推导过程。 像关于“平行四边形”、“平行线”、“角的认识”等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多媒体呈现大量的正反示例才能更好地表现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概念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以形成准确、深刻的认识。 这样实施教学的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满怀探究热情投入到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中。

3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化抽象为直观, 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特征的理解

在一些教师心目中, 对于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多媒体的作用就是在于直观、生动、形象,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在此思想指导下,教师常常过分夸大了其直观、形象的一面,而忽视了对其辅助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事实上,直观并不是目的,直观只是一种表现形式,直观和抽象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比如,在教学“射线”一课时,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了表示手电筒发出光柱的图片, 然后从这幅图片中引出“射线”这一概念。 教学过程中,该教师很好地把握了直观和抽象之间的关系。 “射线”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但是教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射线”的概念,实现了直观向抽象的转换。 这种转换是自然而然的, 没有牵强的痕迹。 学生通过教师的这种引导,自然地联想到生活中很多关于射线和直线的例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公式推导过程, 帮助学生实现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的转化

多媒体课件可以更为直观、准确地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或体验水平。 尤其是对于一些公式的推导,多媒体课件的“出场”, 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的转化。 比如,教师给学生讲授“圆面积的计算”,常规的情况下,教师只是给学生讲授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通过操练来强化对公式的掌握。 而在这节课中,笔者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演示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把圆分成4等分,然后进行重新组合, 再分成8等分,然后进行重新组合,之后16等分、32等分,模拟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展现面积推导的思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圆的面积计算可以转化成为已知的长方形面积计算。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小学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或公式,都是学生必须记忆的内容。 事实上,学生复述概念或定理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其中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不足;另一方面,存在复述困难的学生常常会存在理解不准确、不深刻的问题, 把应该意义识记的内容变成了机械识记, 自然更容易遗忘。 实际上学生对概念、公式等内容的记忆质量主要取决于对内容的理解水平。 而在进行概念、公式的教学时,经常借助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概念或公式转化成直观的认识, 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提高记忆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炮兵战法研究下一篇:基于社会公平的经济学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