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2022-05-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诚信,诚实守信。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当前大学里却出现了“非诚信型”大学生。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剖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浅析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这对培养“诚信型”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摘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受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出现一些不诚信行为。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国家民族的希望,必须重视加强对其进行诚信教育。要透过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形成良好学风,构建诚信校园、诚信社会。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大学生

近些年,有关“诚信”的话题一直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诚信缺失的社会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在为社会诚信状况欠佳而忧虑的同时,人们也会很自然地想到大学生,这个被誉为“天之骄子”的群体,而他们身上也的确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人们在呼唤社会诚信的同时,更为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而担忧。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已刻不容缓。

一、对“诚信”含义的理解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基本的社会道德,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本义包含“诚”与“信”两个方面。“诚”是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品质,是道德主体主观精神状态的反映,诚实为人、诚实做事是“诚”对道德主体的内在要求;“信”是道德主体在道德行为实践中诚实不欺、信守承诺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一种行为规范,是“诚”的外在表现形式,言出必行、一诺千金是“信”对道德主体的外在规范。

“诚”与“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诚实是守信的道德精神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外在表现。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而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不折不扣地实践自己的诺言。因此,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够“外信于人”。

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承担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他们的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绝不容忽视的问题,并且更是一项需要亟待加强并常抓不懈的德育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考试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尽管学校对作弊有着严厉的处分规定,但个别学生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想尽办法利用各种手段作弊,更有甚者在少数学生中还流传着诸如“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高招”“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等顺口溜。并且,作弊的手段也从原来的偷看书本、夹带纸条等向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传递信息“升级”。在沈阳某高校卫生间里赫然张贴着“卖无线耳机”的广告,而且一些如“枪手替人考试”等的小招贴甚至已经贴到了学校宣传栏上。考试作弊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术诚信缺失。近年来,国内外的学术腐败事件屡见不鲜,成为严重阻碍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障碍。在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教育几乎都要求毕业生提交有质量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而一些学生却简单地认为“文章就是搜索、复制和粘贴的过程”。论文移花接木、东拼西凑、抄袭成风、剽窃作假等现象频频出现,代写论文也迅速成为个别人逃避踏实的学术研究和另一些人赚钱的手段。这些问题和现象,已经影响到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3.工作简历注水作假。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动起歪脑筋。他们在求职简历中篡改成绩,冒充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伪造各种证书、奖状,希望以此取得用人单位的信任和重用,谋求一份较好的工作。在沈阳市的一次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发现,几乎所有来应聘的学生都写着自己是班干部,更让人费解的是,同一所高校、同一班级,居然出现10个班长,后经学校证实,其中只有一位是班长,而其余都是学生做简历时随意填写的。

4.人际交往中失信。高校个别学生中还存在以生活困难等为理由向同学甚至老师借钱的现象,可到快毕业时也不归还。但他们并不是没钱,而且经常出现在网吧、游戏厅、歌厅、饭店等场所。笔者在辅导员实际工作中就曾有过亲身经历。这种现象虽不普遍,但却影响很坏,欺骗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

三、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因素

1.社会风气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引进了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理念的同时,也受到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性,道德取向也呈现多元化。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个人私欲也在逐渐膨胀,受利益的驱使而不择手段,以致社会上不诚信现象,诸如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偷税漏税、走私骗汇、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比比皆是。然而社会诚信机制、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不能有效遏制这些行为,又使真正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吃亏受骗、蒙受损失和遭到不公正待遇,以致社会风气不正,这种负面的社会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社会大环境中伴随道德取向多元化而出现的种种践踏诚信道德的行为,在客观上给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提供了示范作用。

2.家庭教育因素。长期以来,受教育体制影响,一些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而常常忽视德育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好、考名牌大学等,而忽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另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违背诚信的行为往往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到学生,使其形成错误、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再有,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学校教育因素。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注重升学率,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只要学生成绩好,在各项比赛中获了奖,拿到名次,在校期间可谓一路绿灯,入党、评优等各个方面都给予照顾,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和品行考评。目前,教育上最大的误区就是教育者只管“教”而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教育要既管“知”又管“行”,使“知”“行”合一。另外,高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和规定,而具体对学生操行考评缺乏系统性的考评体系和机制,这也给学生诚信建设带来一定障碍。高校开设的《思想品德修养》等课程,有时也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切合学生实际,缺乏深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4.学生个人因素。大学生年龄基本都在17~25岁之间,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虽然思维敏锐,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社会阅历不深、道德评判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差,面对利益诱惑,不能摆正心态。大学生的可塑性较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其诚信缺失的内在根源。

四、加强诚信教育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1.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公众诚信意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环境和风气对人,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可谓是无声无息和潜移默化的。因此,要在全社会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全社会形成“人人讲诚信,人人做诚信”的道德风尚。要借助国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弘揚“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改善社会诚信状况,努力提高公众诚信意识。

2.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完善诚信机制。社会中一些不诚信的歪风邪气的肆意流窜,一方面是受个人利益的驱使,另一方面就是社会的诚信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备,或者说根本没有,从而造成对不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约。因此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和体系。例如:我国银行业已经开始实施个人用户信用资信登记系统,记载用户的信用记录,在各行各业中首开诚信评价的先河。

3.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记录统计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诚信表现,与学生的学籍档案结合起来,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宝贵的资料。对那些缺乏诚信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也有助于其诚信意识的提高。

4.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诚信意识教育。学生的诚信教育属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范畴。诚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教育作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特别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要重点加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要结合诚信道德的实际,注意教育生活化,避免空洞说教,适时开展主题座谈和讨论,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注意结合学生身边生活中的实际,不能局限于课堂,要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通过对国家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和因不讲诚信而失去市场的企业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与成功的紧密联系。另外,还要注意更新教育内容,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道德教育,而要把中国传统中的人格诚信与西方的法理诚信结合起来。

5.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養学生诚信习惯。教师是教育学生诚信的教育者,教师的诚信行为是促进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作为教育者,要明确我们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要积极思考和研究高等教育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育者应当用自己的言行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表率。特别是导师和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机会最多,要充分发挥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做事”的良好习惯,从而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

6.加强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学生诚信。诚信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自律”,同时也需要“他律”。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学校的诚信形象和权威性。在诚信问题上要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对考试作弊、伪造学历等不诚信行为给予适当的纪律处分,对于诚实守信的学生给予激励和褒奖,并作为评优、推荐入党、就业推荐等的重要条件和标准。这些来自于学生身边生活中的诚信榜样,更有代表性,更具说服力,更能够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直观形象性、目标指向性和非强制性。要充分发挥校园网、宣传栏等窗口的舆论宣传作用,大力宣传诚信的社会意义,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校风、学风,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地树立起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诚信教育的合力,从而营造出诚信的社会风气、诚信的家庭环境和诚信的校园氛围。相信有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诚信校园、诚信社会已经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1]穆文涛,赵维莉,杨威.诚信:大学生人生中的基石N].都市青年报,2005-12-12(2、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编写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35-152.

[4]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中发[2001]15号文件.

[5]张文武.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特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74-176.

[6]李军法.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州学刊,2006,(2):102-104.

[7]胡建强,刘建佳.诚信的现代意义和大学生诚信教育[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1):111-113.

作者简介:刘纪刚(1980-),男,辽宁海城人,沈阳音乐学院附属大连音乐舞蹈学校党支部书记,中级职称,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沈阳音乐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科研立项重点课题“主题教育与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SYDJ2011-01)成果之一

作者:刘纪刚,王小今,王国峰

第二篇: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摘 要:诚信,诚实守信。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但当前大学里却出现了“非诚信型”大学生。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剖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浅析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这对培养“诚信型”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缺失;诚信教育

国家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大学生,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价值追求,凸显出了诚信的极端重要性。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接受时代诚信教育前端的知识分子,我们不但应该树立和形成自身诚信,也应成为诚信最有力的宣传者,起到模范榜样的作用。但是,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却让人无法乐观。

一、誠信缺失的现状

1.抄袭普遍,蒙混过关

大学学习需要自觉、自律,但很多学生却用大把时间玩游戏、聊天等,荒废学业。为应付了事,有部分大学生不惜弄虚作假,甚至连需要亲身体验的社会调查报告都在网上东摘西抄,蒙混过关。

2.弄虚作假,考试作弊

高校明令禁止考试作弊且考试时都制定严格的监考制度,但还有学生投机取巧。考试作弊是被“分数、名誉”扭曲了心的一种不诚信行为,导致的结果现在可能是不痛不痒,但归根到底是丢失了诚信的心。

3.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本科生普及率逐年增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华而不实的大学生开始想尽各种手段“打造自己”,不惜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虚构经历等,以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但因此丧失的诚信,绝不是一句“后悔”就能挽救得了的。

4.拖欠学费,违背约定

大学实行奖、贷、困、补、免等政策,但面对困难不一的学生,弄清实际困难情况很难,这就使有的学生利用关系开具家庭困难证明,并以此为由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但到期不还,恶意拖欠学费,而毕业后“人去楼空”。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

当代大学生既接受着系统的道德教育,也面临着社会转型出现的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日渐抬头;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日渐模糊;不规范、不合法的事情时有发生。现代网络和传媒中的不良文化也在毒蚀大学生诚信意志,部分媒体为追求利益,扩大知名度,增加收视率,不顾诚信道德,内容媚俗化低俗化,让大学生深受毒害而不自知。

2.高校教育

部分高校诚信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缺少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甚至有些高校办学思想出现偏差,重教学轻德育。一方面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内容重复,简单地进行道德规范的灌输,重理论轻实际。另一方面诚信教育管理不严,部分高校管理教育中有弄虚作假的事,给学生做了不良示范。

3.家庭影响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学校,父母可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数父母受传统教育影响,认为只要孩子成绩优、吃得饱、穿得好就行,却忽略了对孩子日常行为的教育。有的家长由于忙工作等事情而常失信于孩子,这也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4.个人原因

大学期间大学生心理方面不够成熟,是非判断能力不强,自身抵制力和意志力差,缺乏对诚信危害的认识。当面对社会形形色色的诱惑和诚信抉择时,在自律意识较差又缺乏他律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失信行为。如忘记了学生的责任,考试作弊甚至荒废学业。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1.动员社会力量

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广泛持久宣传教育,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利用网络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查询的网络平台。将大学生诚信档案和今后工作单位绑定,让大学生认识到个人诚信不仅关系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更影响自己未来成长和事业发展,用个人诚信档案倒逼大学生诚实守信,使诚信成为一种习惯。

2.加强高校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建立诚信的教育和考评制度,特别是在三好学生评定、奖学金评选、学生违纪惩罚等制度中都要体现诚信原则,让师生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要求教师不仅要言传,且更要注重身教。将诚信渗透到学科教学内容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3.重视家庭影响

父母和孩子是亲情、血缘的感情关系,这就决定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在孩子进入大学后就放手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完全依靠学校教育,这种做法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孩子会受父母为人处世的影响,家长一直在扮演着重要的示范角色,所以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鼓励和监督孩子诚信做人。

4.坚定个人信念

诚信是立志的基础,无诚信则无以立志。诚信要从自身、从小事、从点滴做起,诚信待人、诚信学习、诚信考试,以诚信立身,勇于面对并克服存在的诚信问题就一定能求得真才实学,争做社会中最践行诚信的群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先锋带头作用。

今天,诚信已是社会对人的必然要求,更是大学生获得社会认可的核心要素。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使大学生内诚于心,外信于形。

参考文献

[1]张璇.从大学生考试作弊探究高校诚信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04).

[2]易红梅,陈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2).

[3]王云庆,王宁.近十年来大学生诚信档案研究评述及展望[J].北京档案,2016(2):17-20.

作者简介

闫超宇(1995—),男,河南新乡,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本科在读。

作者:闫超宇

第三篇: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与诚信教育思考

[摘 要]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品质,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如何,本文以大学学生为对象作调查,归纳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诚信缺失原因,对诚信教育做出思考。

[关键词] 诚信现状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就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名句。诚信是所有道德品质的根本和基础,无论过去和现在,都在人与人的交往、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做过研究,真诚作为最受欢迎的人格品质,位居第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要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明礼诚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在大学生中进行道德教育。这些都体现诚信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社会生活中诸多领域的诚信缺失现象已经在不断地影响和侵蚀大学生的思想,而一些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也损害了社会对高校学生的整体评价。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本文通过设计问卷,以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学生尤其是80后、接近90后的学生诚信状况。我们采取无记名调查,向全校发300份问卷,回收260份问卷,回收率86.6%。其中有效答卷230份,占回收率的88.4%。从调查结果看出,学生们对于问卷调查的态度还是认真、严肃,愿意配合完成的。而敷衍作答、随意完成所占比例较小。所以此次问卷的结果是有效的。在问卷的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对与学生个别访谈的做法,希望通过交谈,获得学生更多的真情实感,增加调查的可信度和印证力。

1.1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总体评价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充满正义感和民族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愿意独立自强。为了更好地获得学生对诚信的态度,问卷从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行为倾向等方面设置问题发现,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是正常的。在诚信认知态度层面,有94.4%的学生认为诚信对一个人而言是重要的,在诚信认知行为层面,有99.6%的学生能在日常交往中将诚信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同时也将其视为人际交往、看待对方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当问到日常生活中能否做到诚信时,只有13.5%的学生能完全做到诚信,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思考的。在访谈中,我们也听到了学生的心声,他们愿意做到诚信,强烈渴望他人、周围环境诚信。而少部分学生的失信行为,让很多遵守诚信的同学变得矛盾,很可能这些失信行为会“传染”给其他学生。所以高校中的少数不诚信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是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对诚信的认知。

1.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诚信缺失表现多种多样,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通过此次问卷和访谈,再将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学业方面

高校里,学生在学业方面诚信缺失的表现最明显的是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论文等现象,调查显示,有65.8%的学生有过考试作弊行为,抄袭作业或者论文的学生更是占到了77.8%,学生面对考试,无论小考或者大考,一旦闭卷考试,一些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显得极为紧张,最终采取作弊方法。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学位铤而走险在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中作弊。而作业、论文方面,由于检查审核不严格,也频频出现抄袭剽窃,很多学生对此类现象已经习以为常。

1.2.2经济方面

恶意拖欠学费、不按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在高校中一直存在,这给学校、社

会带来巨大压力。现在又出现一种新的趋势:家庭经济不是非常困难的学生向学校申请困难,利用一些关系从当地民政局办理困难证明后,在学校获得各类补助,让自己获得“名利”,或者用于弥补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开支。例如国家励志奖学金,有的学生看中这份荣誉,学习中上等,只要成为困难生,就有机会获得奖励;国家助学金,也是国家对困难学生的资助。某些学生为了私利骗取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行为出现,不仅占用了国家资源,减少其他困难同学获奖机会,也对同学的思想起到不良影响。

1.2.3工作方面

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一些学生包装自己,稍加修饰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有的学生为了求职成功,虚构自己是学生干部、克隆各类获奖证书,在简历中吹捧自己。这些做法已经有失诚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签订协议,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签订完之后又发现还有更好的单位,于是毁约,这样做不仅使用人单位招聘计划落空,也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信誉。

1.2.4生活方面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出现说大话空话、向他人借钱不还、图书借阅逾期甚至不归还。现在网络发达,交流工具多,方式又比较隐匿,于是在网上更容易出现言语随意、不用承担责任的现象。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大环境不诚信的影响”选项是所占比例最高的,说明社会环境对大学

生的影响很大。我国目前信用体制尚不完善,社会上很多方面就存在着不公平竞争,诚信缺失现象也在不同领域表现出来。加之网络发达,各类负面信息传播快而广。比如“唐骏‘造假门’”,名人造假所带来的负面宣传效应更加巨大。此外高校中一些教师的不诚信行为也对学生起到负面作用。不诚信的社会现象会“使大学生们在认知中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是获得利益的一个途径,甚至是一种生存手段,从而导致大学生诚信的严重滑坡”。[1]

2.2缺乏有效地诚信教育,监管力度不大

问卷中对高校开展的诚信教育作了解,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考前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不能真正起到约束作用。目前高校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多数采用活动中宣传诚信,有时举办的活动让学生觉得过于形式化,而失去了有效宣传的目的,学生无法将“诚信”内化为个人内在品质。加之学校监管力度不大,监督机构都不能做出约束和制止,学生也就容易失去信心,对诚信也不再相信,诚信缺失也逐渐加重。下表中学生对不诚信现象表现出的冷漠一方面说明学生的内心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非常渴望外界能对此类不诚信行为加强管理。

在个别访谈中我们也感到,很多靠自己实力获得好成绩的学生对作弊现象深恶痛绝,但由于考场监督不够,让一些作弊学生有机可乘,而自己却被别人“不劳而获”刺痛。所以很多恪守考场规则的学生非常希望学校加大监管力度。

骗取国家励志、助学金的现象,一些地方部门对于申请困难情况审核不严格,导致学生可以轻松获取,而学校更多只能靠当地部门的证明来判断困难学生与否,这也容易导致国家补助有可能发放给非困难学生。

2.3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思想品质、言传身教会在第一时间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我国教育重成绩的背景下,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却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对他们的一些不诚信行为也不进行及时纠正。还有一些家长不但缺乏自身的引领作用,而且还在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注入了许多消极因素,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2.4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如今高校学生群体大多是80后、90后,这些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让一些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冲击着他们。他们一边想要诚实守信,一边却又在社会负面思潮的影响中不知不觉地放弃了这一原则。此外,部分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较弱,缺乏理性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容易将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产生失信心理和行为。

三、加强诚信教育的思考

3.1努力建设社会诚信氛围,营造校园诚信环境

社会各界都要努力建设诚信氛围,恪守职业道德,自觉弘扬传统美德,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媒体要充分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学校要将诚信教育纳入校风建设,要将诚信落实到教育、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将“诚朴自强”的校风体现在实处。并且加强监管力度,例如监考教师在考场上,向学生严肃考场纪律,严厉打击作弊不良之风。

3.2丰富诚信教育内容,扩大诚信教育范围

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在“诚信签名、报告会、座谈会、参观”等形式的基础上,充实内容,深入人心,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扩大诚信教育,除了在活动中宣传诚信思想,还要将诚信教育引入课堂。不仅仅利用思想政治与修养课程,还要在其他课程中时常体现诚信教育。促使学生确立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学生的信用观念和意识,使诚信道德深入学生心中。

3.3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若要求学生做到诚信,高校教职员工也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格魅力、过硬的诚信作风取信于学生。学校要做好教师的理念信念教育,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也要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最终做到言传身教。

3.4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完善诚信评价制度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与个人征信系统对接。诚信档案的建立需要引入科学方法和信息统计技术,便于记录和查询。记录的内容可以包含学生的基本情况、奖惩、贷款、勤工俭学等事项。供学生查询也要简易快捷。而记录的信息要真实可靠,以便与社会个人征信系统对接时能客观反映。

3.5建立诚信约束、奖惩机制

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不仅仅依靠宣传说教,还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和管理。学生经由制度的约束,将外界强制规定内化为自我要求,由他律变为自律,形成习惯,最终形成良好的品德,进而树立长期良好的信用形象。

学校应按照诚信道德建设的要求,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让广大学生有章可循,逐步确立诚信观念。奖励和惩罚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一定的促进和约束作用。制定出合理的奖励措施和实施严格的惩罚办法,可以在学生中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使恪守诚信的学生受到肯定、鼓励,再多加宣传,可以在全校树立诚信典型。对于诚信缺失行为表现恶劣的大学生,一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有了制度的约束、奖惩措施的实施,才能保证大学生诚信教育能切实有效。

3.6重视家庭诚信教育,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家庭是养成优良道德品质的第一所学校。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不仅仅依靠社会和学校的教育。这需要每个家庭、每一位家长要提高自身素养,言传身教,与社会、学校一起为对大学生共同营造诚信教育环境,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而学生也要重视自身的诚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 考 文 献

[1]李颂明,林丽娅.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教育探索,2008,(11).

[2]龚榕容.大学生诚信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09,(8).

[3]陈茹茜.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8).

[4]秦书凰,王松梅.建立诚信档案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6,(3).

[5]李云风.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3).

[6]何玉娟.高校大学生诚信评价研究:(学位论文).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9.■

作者:朱丹 张建 高菲 侯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装工程师职称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公民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