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意义

2022-09-12

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 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主要病状是腹痛、恶心、呕吐等。雷贝拉唑主要成份为雷贝拉唑钠, 化学名为2-{4- (3-甲氧基丙氧基) -3-甲基吡啶-2-基甲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 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1], 联合黄连素抑制胃肠交感神经, 缓解神经血管痉挛从而改善微循环, 促进炎症的消除和缓解疼痛。自从我院使用雷贝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十二指肠炎以来,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十二指肠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入选病例, 男性42例, 女性18例, 年龄14~65岁, 平均年龄28岁, 所有病人在入院前均有一定的腹部疼痛、恶心、反酸、食欲减退、消化不良, 便秘等病状。消化内镜检查主要为:充血、糜烂、黏膜下血管显露、黏膜粗糙不平等。其中浅表型胃炎并十二指肠炎2例, 出血糜烂型胃炎并十二指肠炎8例, 萎缩型胃炎并十二指肠炎12例, 十二指肠炎48例。将60例患者按其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25例, 治疗组35例子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诱发因素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注:*2组患者经治疗后1~2周疼痛缓解率有显著差异 (χ2=16.9, 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接受治疗的35例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消化内镜检查, 治疗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黄连素, 雷贝拉唑:晨服, 20mg (2片) , 每日1次。黄连素:饭前30min服用 (0.2g) 。对照组常规治疗。每个星期2组患者均进行消化镜检查, 并记录结果对比分析, 疗程4~8周。

1.3 疗效判定

治愈:腹部疼痛、恶心、反酸、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临床病状消失, 消化内镜检查正常。显效:主要临床症状获得很大改善, 消化内镜检查均愈合程度较好。有效:主要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或减轻, 消化内镜检查愈合程度一般。无效:经药服4个疗程后, 临床症状如前, 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消化内镜检查没有愈合或加重。

1.4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华医学会胃肠并病学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2]; (2) 年龄范围在10~80岁之间; (3) 能听从医生做好各项检测; (4) 无其他原发性疾病或者精神病病史。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对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统计其治愈率, 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 60例患者, 共有55例病状得到改善, 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 (34/35) 中痊愈25例, 显效8例, 有效1例, 无效1例, 有效率97.1%, 对照组 (21/25) 中痊愈13例, 显效5例, 有效3例, 无效4例有效率84%。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治疗后痊愈。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呕吐等现象, 治疗后好转。其中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和相关体征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表2) 。

3 讨论

如今十二指肠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特别是工薪人群饱饥失常, 饮食不健康;食物过于辛辣、因平时吃的煎炒炸的食品过多、长期饮酒, 或精神压力过大 (情绪不定、易暴躁等) , 都会导致患有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炎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是反映局限于十二指肠黏膜层的炎症, 据统计男女得病比例约为4∶1, 患者年龄以青壮年居多 (占80%以上) [3]。

雷贝拉唑是抑制分泌的药物, 系第2代质子泵抑制剂PPI, 能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来抑制胃酸的分泌, 从而抑制十二指肠逆蠕动, 促进胃排空, 减少胆汁反流, 止恶心和呕吐, 可有效地改善体内微循环。在口服雷贝拉唑 (20mg) 后1h内发挥药效, 并且可长时间抑制胃酸, 初次服用23h后可抑制胃酸量和食物刺激产生的酸。雷贝拉唑的代谢产物主要随尿液排出体外, 少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黄连素能抑制胃肠交感神经, 缓解神经血管痉挛从而改善微循环, 促进炎症的消除和缓解疼痛。发挥减轻十二指肠的炎症的作用。

雷贝拉唑对治疗十二指肠炎, 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从而为十二指肠的良性循环提供良好的基础, 雷内拉唑能附着在细胞壁表面形成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膜。联合黄连素消除十二指肠的炎症, 加快了十二指肠的好转, 经对照比较, 雷贝拉唑对治疗十二指肠炎治愈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雷贝拉唑对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十二指肠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入选病例。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主要采用雷贝拉唑治疗, 使用黄连素辅助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 60例患者, 共有55例病状得到改善, 总有效率为91.67%, 治疗组34人, 其中痊愈25例, 显效8例, 有效1例, 无效1例, 有效率97.1%, 对照组21人痊愈13例, 显效5例, 有效3例, 无效4例有效率84%, 其中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和相关体征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发现雷贝拉唑能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附着在细胞壁表面形成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膜, 促进胃排空, 减少胆汁反流, 止恶心和呕吐, 改善体内微循环, 对治疗十二指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雷贝拉唑,十二指肠炎,黄连素

参考文献

[1] 董梅.幽门螺杆菌与小儿消化性溃疡[J].上海: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全国儿科感染暨抗感染学术会议专辑, 2010, 6:23.

[2] 田武汉, 谭尚恒.ESWL后受冲击部位组织损伤不可逆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9, 22 (2) :106.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3安徽桐城, 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 2009, 24 (2) :12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地湾土遗址选材和营造方式探究下一篇:急性脑出血病人体征监测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