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本事的新一代

2023-06-14

第一篇:做一名有本事的新一代

如何做有本事新一代革命军人

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习总书记上明确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

习主席提出“有本事”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论述,虽然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当我们把这一重要论述放在推进富国强军的伟大进程中来理解把握时,就能更加深切感悟到其中深刻的政治意蕴和深远的战略考量,更能深切的感悟到“有本事”作为军人的基本样子是新形势下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此次汇报讲课,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中有本事这个主题。

一、为什么在强军兴军征程中要强调有本事

一首歌中这样唱道,“不能打仗,国家要咱干什么?不打胜仗,人民养咱干什么”。所以,当我们在理解和把握习主席 “有本事”这一论述的时候,首先还是要回到军人本事与“能打仗,打胜仗”的关系上来,我想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不可或缺:

(一)军人本事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坚持战斗力标准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尺度和不二法则。战斗力的构成无外乎包括三个因素:一个是武器装备,一个是军人,再有一个就是武器装备与军人结合的方式。一部人类军事发展的历史表明,不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方式怎样变化,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始终没变。一定程度上说,国家的强盛,有赖于人的奋斗;军队的强大,有赖于军人的担当。军人能不能担当,能不能适应战斗力标准要求,关键还是要看军人有没有本事。正所谓“手指不硬,拳头不强”。

1 1948年的淮海战役,当时参战的人民解放军只有60万人,用的标配是“小米加步枪”;而国民党军参战80万人,并带着飞机加大炮的优势装备,双方的人数对比是0.75:1,但是就是在这样一场战役中,解放军仅用65天时间就将其击溃,国民党军伤亡及被俘人员达55万。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我们人民解放军每一天杀掉或抓获敌方人员都要接近1万人。这场力量悬殊的战役解放军赢得极其漂亮。漂亮得让蒋介石不得不暗自感慨大势已去,漂亮得让鼎力支持国民党的美国人都失去了信心,让斯大林都连呼奇迹并强烈要求解放军介绍经验。

淮海战役揭示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军人本事不足是军队最大的危险。军人有本事,军队就能做到以少胜多,就具有压倒对方的战斗力;相反军人本事缺乏,人数再多也逃脱不了被打败的结局,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基本规律。

(二)军人本事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支撑

从历史回到现实,今天我们中国军队有230万人,美国有138.5万人,日本有28.3万人,这是军人数量的情况。那么问题就来了,面对美日同盟,当战争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这一代军人有打赢战争的本事吗?我想这个问题在每一个军人脑海里都不得不画个问号,这个问号不仅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军人本事的拷问,也是包括我们每个学员在内,每个军人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它异常沉重,沉重到需要国家从战略层面来进行思考与解答。

习主席强调:“军队建设必须向能打仗、打胜仗要求聚焦,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我军建设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威武之师。”

自从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按照强军目标要求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可以说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战略回应。从这个层面分析习主席“有本事”的论述,

2 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包含着这样一个鲜明的逻辑,那就是:军人有本事才有战斗力,有战斗力才能打胜仗。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军人的本事是重要的战斗力。

二、新一代革命军人应具有什么样的本事

对于一个人来讲,本事这个概念涵盖的范围可以说是十分宽广的,它可以从人的很多方面体现出来,比如说我们有的学员歌唱的好,是能力,有的学员篮球打的好,这也是能力,但是唱歌和打篮球都是打不败敌人的,这些都不能看做是军人必备的本事。那么对于我们学员来讲,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本事呢?习主席明确指出,有本事就是要做到素质过硬,能打胜仗,这才是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能力核心。

按照“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要求,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本事可以说是全方面的,但其中最为主要的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谋打仗的能力

世界上从来没有不用谋的战争。几千年的人类史也是一部人类战争史。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一场战争往往就是敌对双方凭借各自的物质条件而进行的智力竞赛史,战争的胜利往往归属于能谋善战的一方。

谋打仗的能力首要在“谋”,这就要求军人必须具有高超的思维能力。恩格斯说过,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习主席也在多个场合提出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的要求,为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指明了方向。今天,我们的飞行学员不少都天天盯着我军新装备,歼20,歼31的研制,航母的入列让我们很多学员兴奋的睡不着觉,这种溢于言表的爱国之情当然要有,也值得充分肯定。问题是当兴奋过后,我们学员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本事能不能配得上这些装备,如果把这些装

3 备交给你,你能不能发挥它的威力?这些装备最终还是要由你们来操控。甲午战争的惨败教训还不深刻吗?当时清政府北洋舰队从拥有的装备来看,在亚洲已是绝对的首屈一指,但是败的是那么的惨烈。今天我们决不能仅仅将未来战争都寄托于新装备,而忘记了该怎样去使用哪些装备。特别是对于我们飞行学员来讲,今天在军校不仅要学习必备的军事科技知识,练就过硬的身体素质,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培养。

而且飞行学员除了具备谋打仗的能力之外,还要具备熟练的武器装备操作能力。

(二)武器装备操作能力

如果说谋打仗的思维能力是智力层面的要求,那武器装备操作能力则是技能方面的要求。只有谋划没有实操能力,就会沦为纸上谈兵,战场上优秀的军事人才必定要实现智能与技能的高度统一。

比如空军优秀飞行员蒋佳翼,他紧盯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坚持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始终追求卓越。在同批战友中,第一批放单,第一批进入实弹训练。每次打弹前都搜集以往打靶视频,一帧帧分析,将各环节动作分解精确到秒,将不同条件下发射距离和高度精确到公里,并到模拟机上反复演练,先后15次打弹,弹无虚发。2011年,作为全师最年轻飞行员参加空军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取得42∶0的优异成绩,荣获空军颁发的“金头盔”奖。[5] 2012年12月,再次参加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对抗空战比武并夺得“金头盔”奖,成为空军唯一一名连获两届“金头盔”奖的飞行员

近些年来,海军的武器装备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海军战机更是飞速发展,这是可喜的一方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学员操作这些设备的本事还存在不足。我们在院校期间,强本事一定要立足于自身的专业,不能偏离了方向,不要整天做一些无用功。我们要通过几年刻苦的学习,熟悉了解各类战机的基本性能,熟练掌握操作使用流程和维护保养方法,精通技术战术运用,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我想这才是我们飞行学员该做的事。

(三)承受战争的身心能力

4 我们经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军人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才能承受艰苦、复杂、多变作战条件的负荷。

飞行员从来都是刀尖上的舞者,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优秀的心理素质更是重中之重。

随着我国辽宁号航母的列装,舰载机技术也在不断成熟。有的飞行员在驾驶飞机冲向滑跃甲板时,感觉高高翘起的甲板就像一堵高墙,心情非常紧张。这个时候,速度上去了,就会飞上天空;速度下来了,就会掉到地上,机毁人亡。

2011年7月15号一天,由海军飞行员戴明盟驾驶的歼-15飞机在模拟滑跃甲板上呼啸升空,巨大的轰鸣声,把整个大地都震得颤抖起来。这是歼-15的首次滑跃升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戴明盟一举成功,站在远处观看起飞的人都高兴地跳了起来。

记者在采访戴明盟的时候问他当时什么感觉,他说,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就是觉得仰角有些大,比在普通跑道上起飞时的拉升要陡一点。我问他,有没有冲向一堵高墙的感觉,他笑道:没有。每个飞行员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这说明什么,试飞员是精英中的精英,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核心里的核心。

而且,今天我们面对的信息化战争,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精确制导、大规模杀伤、心理攻防、信息对抗等制造的战场环境是前所未有的险象环生和残酷激烈,我们学员在学习和训练中,一定要注重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强大的身心能力,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三、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本事从哪里来

面对今天信息化战争的挑战,本领恐慌理应成为每一名军人的基本心理状态。我想我们很多学员在来军校之前是有本领恐慌的,恐慌上不了大学,恐慌将来没有好的工作对不起家人。但是来到军校之后,有些人已经没有本领恐慌了,

5 似乎过去的担心都完全消除了,就等着军校毕业,安稳工作了。我想,我们的飞行学员更应该质问自己:我们有本事恐慌的心理体验没有?担不担心心自己的本事在未来战场上会捉襟见肘?是不是还有人考试只求60分?是不是有人上课的时候还在睡觉?大浪淘沙,我想这样的学员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常念本领恐慌不断前行,不断增强本事才能创造出辉煌的军旅人生。

飞行学员不同于其他军校学员的地方,在于重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自己的飞行本领。

(一)刻苦学习中积淀

托夫勒在《战争与反战争》一书中所说:“知识贫乏的部队能在第一次浪潮战争的白刃肉搏中英勇作战,在第二次浪潮战争中也能打败敌人,但在第三次浪潮战争中,他们将像没有文化的工人无法从事第三次浪潮工业生产一样,不知何去何从,犹如一堆废铁。”

学院李鸣院长一直非常重视飞行学员文化知识的学习,多次强调飞行学员的培养要由传统型驾驶员向智能型战斗员转变。这就要求我们飞行学员,潜身到学习中去,在刻苦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文化素质,争当智能型战斗飞行员。

(二)军事训练中砥砺

我军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武器装备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仍将处于劣势。“剑”不如人,“剑法”要高于人;“剑法”要高于人,就要像练剑那样“练人”。正如习主席指出的那样:“军事训练水平上不去,军事斗争准备就很难落到实处,部队战斗力也很难提高,战时必然吃大亏。”

如何实现从军校学员到优秀飞行员的转变呢?我想法门也只有一个,那就是

6 要刻苦训练。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学员抱怨:“现在训练太苦太累了,真有些吃不消”,上课不睡会精力就跟不上。我来给大家算一笔账:大纲规定我们全年训练时间1164小时,而且冬天有午休、夏天有午睡。让我们再来看看好多人羡慕的美军,全年训练时间1800小时,按每天8小时计算,训练时间230天,平均每周4.5天。美军新兵每周训练6.5天,每天训练12小时,凌晨4时起床,午饭在训练场吃,考核不合格就被淘汰。相比之下,我们的训练时间、强度还远远不够。

去年,372潜艇因突遇水下“断崖”急速掉深。生死关头,指挥员沉着冷静果断指挥,全艇官兵舍生忘死奋力排险,特别是五舱值更的3名战士在看不见、听不清、站不稳的情况下,不到2分钟就完全凭肢体记忆“盲操”关闭关停几十个阀门和电气设备,成功避免了一起艇毁人亡的重大灾难,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372潜艇的实例告诉我们,全面过硬的专业技能只能来源于他们平时训练的日积月累,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就没有紧急时刻的重任担当。

我想我们每个学员都应该以372潜艇官兵群体为榜样,积极投身实战化军事训练,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真正把科目训全、内容训实、时间训够、质量训好。

(三)军事任务中强化

解决问题、战胜困难,是检验能力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提高能力素质的磨刀石。今天你们还在院校里深造,不要把院校学习当成自己的避风港,几年的时光转眼即逝,你们的角色注定是要去搏击深海大洋,注定要奋斗在海军建设的第一

7 线,有很多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发挥聪明才智。实践证明越是艰难的任务,越是复杂的局面、越是棘手问题越能练本领、长才干。

尽管现在我们还在院校里学习,但是我们也有很多机会参与像远海训练、国际性大赛、编队出访等任务。像参加土耳其国际传统海员比赛,外语风采大赛等。我们飞行学员中全军优等生王腾飞、荣立二等功的徐理翔等都为我们成才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今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新时代下,为践行强军目标,为什么要做好一个有本事的革命军人,做一个有什么样本事的革命军人,怎么做好一个有本事的革命军人。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国家和军队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存在真正价值。那就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能打仗,打胜仗”上来,按照习主席指示要求,做“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并为之努力奋斗吧! 思考题

以上是我就“有本事”汇报讲课,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8

第二篇:做“有血性”新一代革命军人

第四讲

【教育目的】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使广大官兵懂得做“有血性”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意义,客观分析当前部分官兵缺乏“血性”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掌握激发“血性”的途径和方法,保持部队旺盛不衰战斗精神。

【教育重点】(1)做“有血性”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意义;(2)激发“血性”,保持部队旺盛不衰的战斗精神。

一个国家、民族要生存发展,不可没有雄风锐气;一支军队要打胜仗,不能没有铁骨血性。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必须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引导广大官兵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三军统帅的告诫,普通百姓的关切,指向同一个时代课题:革命军人要有血性,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有血性”就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是战斗精神最直接最鲜明的标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生动体现。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注定要打败仗,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现实的警告,我们不可不察!

一、做“有血性”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重要意义

(一)“有血性”是部队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

两军对垒,鹿死谁手,不仅是武器装备等物质因素的抗衡,也是军人意志、毅力等战斗精神的较量。我国古代兵法云:“夫战,勇气也”。德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是充满危险的领域,因此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勇敢,不怕死,是军人最基本的素质,是士兵的第一美德。事到万难须放胆,狭路相逢勇者胜。两军对阵,胜利的天平总是倾向于英勇作战的一方。战争的实践也莫不证明了这一点。

1950年12月,在朝鲜北部的长津湖战场上,美国陆战一师的士兵们看见了如同幻象的景象,在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一群光着脚的中国士兵踩着厚厚的积雪向他们猛扑过来,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在冰雪中潜伏了几天几夜之后,这些已经断了给养的中国军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面对比枪弹更加致命的精神打击,联合国军彻底崩溃了,麦克阿瑟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尽管他在前几天才刚刚发布全面进攻鸭绿江的圣诞节攻势。在水门桥的高地上,美国的侦察兵看到了令他们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景象:志愿军九兵团一个连的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持武器的姿态注视着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全部冻死在山头上,全部化作了晶莹的冰雕,„„在冻死的战士中,有一位上海的战士宋阿毛,在他上衣兜里的纸片上发现了这样一首绝笔诗: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

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纵观世界战史,也只有中国,也只有中国的军人才有这样的战斗精神。当白雪覆盖了碧血,当岁月吹散了硝烟,志愿军九兵团将士冒着冰雪和严寒,在荒山野岭中与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大的部队、与美军最精锐的陆战第一师惨烈厮杀,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那些先辈们用自己的血性斗志,书写了属于中国军人特有的气质和豪情。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边防官兵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依然延续着中国军人的优秀基因,面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用不怕牺牲的使命担当生动地诠释着新时代边防军人的血性。

美丽的三亚大东海,沙滩平坦细软,风景宜人,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畅游于碧波之间,沐浴着柔和的阳光。然而,风光与凶险并存,复杂的海况导致溺水事件频频发生。十大边防卫士三亚支队安游边防派出所所长许小东在自己从警的十余年里,冒着生命危险从这里救起各类溺水人员300余人。救生工作虽然没有像侦查破案一样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拼杀,也没有禁毒缉私一样有着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但是当他一次又一次冒着同样死亡的威胁,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时,他那种平凡中却迸射出人性最璀璨的光芒,展现了边防军人最有血性的担当。

(二)“有血性”是克服和平积习的现实需要

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使官兵患上“和平病”、“软骨症”,缺乏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少部分同志对和平环境下还要不要强调战斗精神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然而,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一支平素慕于虚荣而荒于训练、精于应付而疏于战备的军队,一支无危机感无紧迫感的军队,一支没有军人枕戈待旦的军队,兵力再多、装备再好,也无有不败。

人民解放军中有一位战争年代打出传奇色彩的名将粟裕。人们皆知其辉煌战绩,却鲜知他为胜利付出的心血。他终生不会打牌下棋,不会喝酒跳舞,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观地形、看地图。胜利了,进城了,在繁华的大街上别人逛商店看商品,他却琢磨这个街区怎样攻占,那个要点如何固守。和平生活持续几十年,每晚就寝前他都将衣服鞋袜仔细放好,一旦有事可随手摸到;晚年生命垂危之时要靠别人帮助穿衣服了,他还一定要按照军人的要求,把衬衣、毛衣整整齐齐扎进裤腰。

我们边防部队中有一位为完成任务时刻准备,为部队发展殚精竭虑的模范带兵人,他就是被誉为铁拳先锋的带兵模范海南总队乐东支队机动中队中队长吕维海。他用自身的模范表率和言传身教感染战士,用战斗精神培育战士,锻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铁拳中队。每次出操,他总是第一个来到训练场,每一个军事动作做示范,用实战的标准做好传帮带,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危险面前,他冲锋在前,带领中队协助破获各类刑事犯罪案件80余宗,抓获各类违法

犯罪嫌疑人386名,参加各类安保任务10余次,执勤处突任务120余起。他以自己枕戈待旦的忧患意识、奋勇争先的战斗作风,展现了一名边防军人在和平环境中的血性。

(三)“有血性”是完成边防使命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公安边防部队遂行维稳固边、重大安保、海外维和、湄公河巡逻等急难险重任务,官兵每天都处在第一线,时时经受着考验,必须强化革命军人的血性教育,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公安边防部队面临形势最为严峻、挑战最为直接、任务最为繁重的历史时期之一,特别是边境维稳、打击恐怖势力、海外维和等重大任务,需要公安边防官兵具备过人的胆略、无畏的气概、顽强的意志,才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赢得胜利。为了确保边海防一线的安宁,打造厚重稳固边防,必须积极培育和大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使其渗透到每一个战斗岗位,渗透到每一次执法执勤之中,促使广大边防官兵面对穷凶极恶匪徒时挺身而出,面对群众呼声时积极回应,经受住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抵制住灯红酒绿、腐蚀拉拢的诱惑,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军事素质,才能充分发扬“有血性”的战斗精神,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我们只有把日常训练、执勤执法作为实践“有血性”的主战场,把“有血性”融入血液、融入基因,激发官兵内在的血性斗志,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热情和战斗精神,才能锻造一支战无不胜的边防劲旅。

二、部分官兵缺乏“血性”的主要表现

在长期和平时期,军队保持旺盛不衰的战斗精神是很难的。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官兵滋长了骄娇二气,一些指挥员没有把主要心思放在准备打仗上。防止忘战懈怠、激发军人血性,是当前我军面临的一个现实紧迫课题。

(一)唯物质论,对军人“有血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随着警务变革新时代的到来,少数边防官兵的 “唯装备论”、“唯技术论”思想有所抬头,片面的强调警务装备的先进高端,认为胜利完全决定于技术装备。部分官兵心浮气躁,忽略了相同技术条件下军人踏实苦干的职业态度的重要性,对现代化警务实践中“有血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产生了怀疑,一味强调装备的重要性,忽视了官兵要“有血性”这一形成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

无论武器装备怎样发展,无论边防官兵的科技文化素质怎样提高,生与死、苦与累、成与败始终是边防执法执勤一线的永恒主题,坚定的意志、顽强的作风、稳定的心理仍是完成任务必备的素质。赴海地和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边防官兵不畏艰难险阻,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为祖国赢得了荣耀;边防一线的官兵守土尽责,爱民固边,把岗位当成战位,以铁肩担起道义,为人民带来了安宁,为国家带来了稳定;带兵模范们在训练场上练在先,危险关头冲在前,用倾心付出,带出一个个精兵,炼成一把把“尖刀”,为边防部队输送着新鲜血液;边检执勤一线的官兵业务精湛,以优质的服

务赢得了出入境旅客的赞誉,充分展示了边防部队的良好形象。所有的这一切,无不展现了“有血性”的新时期边防军人的风采,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只有始终保持血性,才能圆满完成各种边防任务。

(二)安乐享受,“有血性”的牺牲奉献精神有所动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青年官兵成长于改革开放条件下,一些同志对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缺乏真实感受,仍需在边防工作的实践中进一步千锤百炼。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官兵从警入伍只是基于“曲线就业”、“接受锻炼”、“考学入党”等功利性考虑,为国习武、为民服务、忠诚于党、献身使命的从警动机有待进一步纯正和确立。

习主席在《之江新语》中说过: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作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而作为边防官兵,我们也应该常思入警为什么,只有把本职岗位当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才会倍加珍惜这身军装,在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实现“有血性”的奉献与坚守,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理想。

新疆省哈密市下马崖乡地处偏僻,环境艰苦,信息闭塞,农牧民市场观念淡薄,经济发展缓慢。下马崖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巴哈德尔•卡德尔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年。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以来,巴哈德尔•卡德尔逐渐意识到,要想帮助群众致富就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只有让农牧民群众有了科学知识,改变了传统意识才能够提高技能,才能实现

增收致富的目标。在他的推动下,派出所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智力助民活动,先后使40多名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大到抗洪抢险,小到扶危济困,只要群众有困难,他就会主动帮助,只要群众有期待,他就会设法满足,从不推辞,也不推诿。巴哈德尔•卡德尔说,其实我做的都是小事,今后我要像戈壁红柳那样,扎根基层展风采,继续发扬公安边防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对我们寄予的期望和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用新的行动、新的作为、新的业绩,为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岗位看作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有血性”的奉献与坚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和理想。

(三)骄娇二气,“有血性”的吃苦耐劳精神有所淡化 当代边防官兵具备“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的价值认同,但同时缺乏愈挫愈勇的意志品质,存在心理脆弱的问题。由于当前基层官兵以“80后”、“90后”为主体、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缺乏艰苦磨练,存在怕苦畏难思想的人为数不少,有的官兵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工作失误受到领导批评,容易产生消极思想,甚至“闹矛盾”、“撂挑子”;少数官兵怕苦畏难思想较重,心理忍耐力、承受力较弱,面对封闭的警营、单调的生活和繁重的任务,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还有的官兵在高强度的执法执勤工作中,容易产生紧张心理,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海南总队训练基地勤务中队代理排长牛小峰同志是一名“80后”,平时活泼开朗,性格随和,可在训练场上、在执勤执法时,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不怕吃苦、冲锋在前、成熟稳重、冷静沉着。这样的改变不能不归功于他平时的刻苦训练。“既然来当兵,就要当个好兵。”入伍10年来,牛小峰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训练中,始终爱岗敬业,高标准、严要求,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刚入伍时,他由于身体条件差,很多训练科目总是拉班里的后腿。为了尽快融入部队生活,跟上训练进度,牛小峰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加练,反复琢磨动作要领,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会反复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多年的坚持使他练就了一身好本领。2013年,牛小峰被选拔参加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特战队员集训。面对高强度的训练项目,不少人望而生畏,但牛小峰给自己定下了“力争第一”的目标。为此,他拟订了一份集训计划,训练场上他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一遍又一遍,手上磨出了血泡,脚上磨破了皮,但他始终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依然精神抖擞地坚持在训练场上操练。“不到最后,他决不会倒下”,一起集训的战友这样评价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牛小峰成了集训队里的佼佼者,训练成绩名列第一,被武警特种警察学院作战训练部评为“优秀学员”。牛小峰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的价值理念,也只有秉持着这种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才能练就边防的合格人才。

三、激发“血性”,保持官兵旺盛不衰的战斗精神

(一)树立强军目标,奠定“有血性”的思想基础

知使命方知责任重。我们只有用强军目标激励斗志,才能养成牺牲奉献的崇高品质。我们一旦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振兴和部队建设事业紧紧连在一起,就能够激发出无穷力量。要开阔眼界和胸怀,摆脱个人名利的束缚,强化党和国家利益至上的使命意识,自觉把个人的理想愿望融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之中,解决好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根本问题。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培育边防军人血性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讲中提到过的西藏边防总队阿里支队副支队长格列同志,从戎戍边23年,他始终坚守在被誉为“生命禁区”的阿里高原,以无悔的青春在雪域高原上谱写了一曲生动感人的忠勇、奉献之歌。他每天都要带领官兵克服高寒缺氧、道路艰险等不利因素徒步巡逻10余公里。由于日照较强、白雪反光,他患上了“雪盲”,因为医治不及时,他落下了长期的眼疾,眼里时常布满了血丝,每次外出都必须带上墨镜遮挡阳光照射。格列和妻子春晓结婚14年来聚少离多,无法照顾自己家庭,泪水和愧疚一次次刺痛了他的心。当别人问他值不值得时,他每次都坚定地回答:为了祖国的安定和谐,我无怨无悔,只要我们的“大家庭”安定了,我的小家庭就会幸福!而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边防事业之中,才会使人生迸发出绚丽的光彩,虽有遗憾,

但无怨无悔!

(二)学习优良传统,继承“有血性”的战斗基因

“有血性”的传统蕴含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之中,也蕴含在军队性质、军事文化之中。官兵继承优良传统是保持“有血性”的重要途径。

“有血性”是什么?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告诉我们——

是不怕死,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血战湘江时,红14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全部英勇牺牲。师参谋长胡震请缨上阵指挥,人刚到阵地,就传来阵亡的消息。长征途中,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朱德总司令冲在前沿阵地。他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

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粮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

是靠一股劲,一股气,杀出一条血路来。南昌起义,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天堑腊子口,首战平型关„„哪一仗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陈树湘掏腹断肠誓死不当俘虏,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哪一个英雄不是气吞山河笑傲

死神?

是天大的困难不言苦。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无不为之震惊。

是大爱无言,不计个人名利,只为民族国家。1937年12月初,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省洪洞县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我全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准备将来也不要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实践中,我军逐步形成了人民军队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公安边防部队在长期的执勤执法的实践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形成了“公安边防部队七种精神”,这是公安边防部队几十年来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是引领新世纪新阶段公安边防事业前进、发展的一盏航灯。新时期,边防部队要从根本上激发义无反顾、奋勇杀敌的血性,把我军的优良传统融入血液、融入思想,把红色基因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把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切实发挥部队优良传统在培育战斗精神方面特有的优势,把优良传统化为广大官兵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使其焕发应有的光彩。

(三)苦练实战技能,找到“有血性”的实现途径

顽强的战斗作风、过硬的作战本领和胆识,来自于平时严格的日常训练。严格的实战化训练是激发官兵血性的主要途径。只有平时训得好,执勤执法中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是实践得出的真理。

449——这是2013年牺牲公安民警的数字。去年芳草吐绿时,他们或许正在倾听群众诉说家常,或许正在苦苦追寻案件线索,抑或刚刚对家人许下团聚的承诺。而今,只有英烈碑上的名字,无言伫立。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13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4675人,其中因公牺牲449人。据统计,这是近5年因公牺牲最多的一年,比2012年上升4.4%。因同犯罪分子搏斗、执行任务中发生交通事故牺牲人数较多。而导致这些伤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民警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实战技能不强,有些单位虽已配发警用装备,但是民警怕麻烦、图轻便,不愿带,许多警用器械由于民警的使用不当,在实战当中成了一种摆设,造成有危险急用时无法正常使用产生伤亡。面对这样血淋林的事实,我们不得不为这些年轻的生命而感到惋惜!

“有血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适应社会发展规律要求的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它把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统一起来,而不是那种盲目蛮干、孤注一掷的“草莽英雄主义”。“有血性”是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的有机统一。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出:“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强调保存自己而面对危险不敢挺身而出的逃避行为,又要反对片面强调消灭敌人、完成任

务而不注意保存自己的蛮干行为。我们讲“有血性”,讲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不是不要保存自己,而是要以“多流汗”换取“少流血”,以“少流血”赢得大胜利。“多流汗”就是要在日常的训练中练就过硬的军事业务技能,强化装备与人的有效结合,“少流血”就是通过过硬的业务素质顺利完成任务,把危险降到最小的程度。 思考题

有官兵认为:信息化战争中“发现即摧毁”,再“有血性”也强不过飞机、导弹。对这种观点你怎么看? 推荐影视作品

1.《亮剑》(电视连续剧,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 2.《我的左手》(电影,天津电影制片厂)

第三篇:做一名有激情的教师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刘晓红电话 13943596541邮编 134102

激情是人发出的强烈激动的情感。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把教师上课的激情比作仙,比作龙不为过。如此推理,没有了激情的课堂如同池中抽干了水;没有了激情的课堂,任由内容多么精彩与生动,依然不会打开学生心灵的镣铐;没有了激情的课堂,任凭多么现代的教学媒体,也只能是工具和摆设;没有了激情的课堂,教师不再年轻,学生不再快乐,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

所有的人都希望提高教育质量,所有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遇上一位好老师,这一切希望最终都寄托在老师身上。老师们虽担负着家长的嘱托,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忙碌使得他们激情大减。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仅仅依靠毅力却感觉不到乐趣;仅仅为了教学而教学,感觉不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仅仅是一名教书匠而成不了教育家,这一切都来源于缺乏工作激情。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是因为他培养出了多少尖子生,而是他们工作时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虽偶遇烦恼,却也能积极排解,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作为教师,要善于产生激情,保持激情。

一、激情来源于崇高的理想。

理想犹如精神支柱,他支撑着一个人闯过一道道沟沟坎坎,历经一次次痛苦磨难。一个有理想的人会将挫折视为人生宝贵的财富,会将磨难看作是一种收获。如今,我们的许多教师不愿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当教师无非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自然而然的产生了职业倦怠。没有崇高理想,带着无奈生活,又怎么会有激情,怎么会创造出有激情的课堂呢?所以说,理想是产生激情的源泉。

二、激情来源于乐观的生活态度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这些外界刺激自然而然地冲击着我们教师队伍,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教师虽工资有涨但物价涨的速度似乎永远也不会使教师产生那种久违的自豪感,在工作中时常流露出对工作的不满,有了这种思想,何来激情而言?其实大家不必烦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有了乐观的生活态度,才会产生乐观的心情,才会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三、激情来源于良好的心理品质

马克思指出:“再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而个体的自身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客观决定的。个体自身的修养和心理品质越好,其控制能力越强。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才会在课堂教学中赋予死的教学媒体以生命;才能真正诠释教学内容的真谛;才能以生命感动生命;才能让自己永葆青春的美丽;才能产生创造力,才会使自己成长为一名人见人爱的优秀教师。

总之,激情是生命的火花,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力争使自己修养更高,做一名有激情的教师。我们渴望激情的课堂,渴望充满激情的教师。

作者简介

刘晓红,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教导主任,中教高级。本科学历。省级骨干教师、省级科研骨干,通化县英语学科带头人,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特聘英语兼职教研员。八次荣获“县级优秀”称号,四次荣获“市级优秀”称号。2次获省级优质课,1次市级、多次县级优质课。曾发表县级论文10篇、市级2篇、省级2篇。自98年至今,一直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且是课题主要负责人及研究者。

第四篇: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种追求,教师要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灵魂工程师”,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方法和手段就不能简单、雷同,管理学生的方法就不要整齐划

一、步调一致,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和操作理解就要透切,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让自己充满智慧。

一.要“用智慧去读懂每一位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小的时候,曾将一把石子递给杂货铺老板“买糖”,杂货铺的老板迟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的终生。”

这个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与情怀,他没有以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教育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所以也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非常耐读的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勤读、细读,用智慧与理性去读。

(一)要用智慧去看待学生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所有刚入学的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5桶水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孩子能提20多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多桶,那么,就会损害他的力气,明天想干都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用智慧去对待差异。

(二)要用智慧的语言组织教学。

智慧的课堂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老师语言的智慧,因为智慧的点拨,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智慧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恍然大悟;智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灵感。表现为教育机智的智慧,可以化解尴尬。

(三)要用智慧的语言去批评学生。

对性格豪爽的,可单刀直入;对性格内向迟缓的,要慢工出细活;对自尊心强的,要照顾面子;对好胜的,要先肯定成绩;对性情软弱的,要饱含鼓励和信任。

(四)要用教师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智慧。

要让学生从事智慧的劳动,用智慧的双手创造智慧的头脑,要让学生体验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要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会思考、有智慧的人。

二.在实践中扎根,在反思中成长。

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俄斯是一位巨神,他只要同大地母亲接触,大地母亲就不断地赋予他新的力量,因而他总是力大无穷,所向披靡。教育教学实践是赋予教师无穷智慧的“大地母亲”。教师的教学实践包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写教案)和课堂实践。这是诞生教育教学智慧的主要土壤。

(一)对教学实践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形成实践经验,是教育智慧的源泉。

对实践的体验、感悟,特别是反思,是教师对教学的自我审视、反思乃至批判。对于睿智的老师而言,这种审视、反思、批判如影随形,痛苦如影随形,但是,一旦新的建构形成,教育智慧得到提升,自会有一种成功感和幸福感,用凤凰涅、浴火重生作喻,或许并不过分。

(二)对教学个性化和独创性的追求,是教育智慧向审美层次发展的途径。

一批教师追求自己个人的教学风格,如李吉林的情境诱导、支玉恒的幽默风趣、贾志敏的严谨绵密、窦桂梅的热情似火,使他们成为小学教坛的一时俊彦。斯霞富有创造性的“随课文分散识字”作为识字原则载入教学大纲,霍懋征倡导的“讲读法”成为上世纪下半叶小语界的主流教学法,她们更是曾经立舟头弄潮,领一代风骚。

(三)教师的教育智慧还需要一个砥砺、淬炼的平台。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每人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我各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当下是互联网时代,教研网站论坛是极好的教育智慧交流的场所。教师应努力构建广阔的砥砺、淬炼教育智慧的对话交流场。

三.教师的智慧来源于不断的自我充实。

(一)教师的智慧是“听”出来的

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去收积教育经验,发展教育智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听取教育专家、教研人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先进、优秀教师的学术报告、经验介绍,学习这些行家是如何吸取、消化教育理论,如何把教育理论的精髓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如何开展各种实验研究、调查调研活动。通过听专家、教研人员、教坛新秀的课,学习他们如何贯彻先进的教育理论、采取哪些教学手段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通过请同行、专家、科研人员听自己上课等方式,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弄清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缺点有哪些,集众人之智慧来提高自己。

(二)教师的智慧“说”出来的

教师说话要力求做到形象生动、精神饱满而充满热情,尽量用本专业的术语上课。因此,教师要经常看书读报、浏览青少年儿童的网页、QQ群和博客,了解他们的思想潮流、崇拜的人、追逐的各种明星(歌星、球星、影星、舞星、童星等)。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插入合乎学生口味的东西。经常通过说话给学生一些新鲜的东西,使学生觉得这个教师不是“老士”、“保守”,是一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从而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换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自我价值追求、行为特点和人格标准的尺度。师生交谈,随时随处潜藏着教育的契机,教师通过调动自己储备的知识和智能, 用自己的广思、博学、多闻,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说教”学生,教师的谈吐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赢得学生的认可、赞赏。

(三)教师的智慧是“读”出来的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面对各种扑面而来、应接不暇的新的理念、学说, 教师需要对教育经典学习和研究,重新认识,全面、客观地梳理和评价,并学习一些先进的东西、巧妙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知识成为自己创新的孵化器和动力源,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和知识境界。阅读能丰富和充实自己,积累智慧。多读,教师就能变得越来越前卫、越来越向名教师靠近。

(四)教师智慧是“写”出来的

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把自己的教学反思和读书心得写下来,可以检测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是否理解、,检查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单一化。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授课体会、经验教训作有“形”的记录,可供教师本人经常翻阅,扬长避短,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同时还可以记下一些特别学生的行为、思想动向、学习表现,使自己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有依有据、得心应手,能因人而异地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学习一些名教师,把一些教育言论抄摘下来,并默默地念记。如有自己的感想,就写在旁边。笔头常练不松解,勤奋地铸就真工夫,使自己一步一步的向“德艺双馨”的教师靠近。

(五)教师的智慧是“干”出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阅读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成材轨迹的文章,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很多并非科班出身。由于他们爱岗敬业,锲而不舍,在“干”中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如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只有初中学历,先当美术老师,后改教语文。可见,“实践出真知”。在工作中,有的教师擅长交谈说理,循循善诱,做班主任就成效显著;有的教师上课不能声情并茂,这类教师应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使自己成为一个 “煽情”的教师,营造出一种鱼水亲和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口惹悬河、滔滔不绝,这类教师如果再加强演讲与口

头表达能力的修炼,就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有的教师温文而雅、娓娓道来,这类教师如果能大胆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丰盈美妙的对话场景,把愉快教学融入课堂中,就能点燃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不断提高自己,在 “干” 中不断完善自我。

总之,我们要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实现由普通教师向教育智者的转变,拥有教育大智慧,应当成为我们终身的追求。

第五篇: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读蔡新新《做智慧教师》有感

2012年暑假,我认真拜读了蔡新新编著的《做智慧教师》,读后收获很大,感慨良深。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知识,只能让人看见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而蔡新新编著的《做智慧教师》真正让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我被书中闪烁着教育智慧光芒的话语所深深地感染,一个争做智慧教师的梦想在心间油然而生。通过阅读《做智慧教师》,我深深认识到:

一、教师只有对教育倾注满腔的热爱,才能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对教育满腔的热爱是关键。有了对教育满腔的热爱,才能有冷静的大脑;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调动大脑创造的活力;有了辩证的心态,才能避免自己的思维陷入极端主义的陷阱。有了对教育满腔的热爱,才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大家都知道,我们教师每天在进行着“备、教、批、辅、考”的工程,平凡与繁琐的日常事务让我们的工作更细微化,更具体化,也更程序化。在每天重复的劳动中,我们在感受着平凡者的平凡事。要想把平凡的事做得很出色,我觉得教师要有三颗爱心:宽和的平常心,幼稚的儿童心,纯朴的博爱心。平常心是留给自己的,儿童心是给孩子们的,博爱心则是参与社会的。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不用说出的自觉行动,如:送给学生一个明媚的笑容,一个轻抚肩膀的手势,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席推心置腹的谈话如此等等,一抬

手一投足都会带给学生莫大的鼓舞。面对学生,如同在照镜子,当你露出笑容时,学生也受宠若惊,变成一只只可人的小鸟。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对教育满腔的热爱,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五彩缤纷,在平凡中显露出智慧。

二、教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学习,多方积累,才能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成功没有捷径,成功来自于学习,成功更来自于积累。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是种积累,而与时俱进经常浏览有益的网页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我每天都上各种语文论坛,论坛上有好多的知名人士,他们对教育教学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智慧,经常与他们一起探讨、交流,你会觉得里面都有很多浪里淘沙得来的精粹,会让你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经常阅读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博客,如同跟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无疑是一种蓬勃向上的享受;倘佯于大师的教育博文,如同走进无穷无尽的教育宝库,思想意识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我们只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才有深厚的底蕴。走到课堂上才会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如此日积月累,满腹经纶,知识储备丰厚了,遇到问题就能巧妙处理,闪现出教育智慧。

三、教师只有养成勤于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勤于教学反思的好习惯,才能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这是教师成长的必由路径。学习的最重要途径是读书。要使阅读变成习惯和享受,不断积累,不断丰富知识结构。践行是关键,做了才有发言权。要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实践,并视为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反思是智慧型教师最关键的思维特质之一,同样的事件中,智慧型教师的反思更为深刻和持久。写作不为张扬,而是为了盘点和内敛,为了更清醒的前行。所以坚持记读书笔记、写教育日记、教学反思等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是非常好的。因为,坚持反思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阶梯。

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要我们把每天的教育活动都进行计划实施并及时反思总结,就能出成果。这些年来,我除了坚持记读书笔记,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其中有一些点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四、教师只有融入教育团队之中,发挥群体优势,才能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教师一起密切沟通,休息时的相互交谈、备课时的疑难问题商讨、公开课的观摩与评价,都是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意浓。我相信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日常工作中,我们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懈探索外,还要与其他教师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只有在与同行们的相互切磋交流下,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产生智慧碰撞。

总之,蔡新新编著的《做智慧教师》这本书让我身心浸润于教育智慧的滋养中,也让我认识到智慧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通过学习,我更加感悟到,教育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篇,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锻炼自己,争取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读蔡新新《做智慧教师》有感

侯镇三中郭成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下一篇:做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