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

2022-04-2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在对学生的语文教育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阐述在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供教师群体参考。

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 篇1:

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精神建设得到社会与人民越来越多的关注,“工匠精神”便是新时代下的精神食粮之一。目前,工匠精神已逐渐渗透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对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职业院校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是国家在义务教育时期培养职业型人才与高质量劳动人才的主要方式,因此,文化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就近些年的调查数据来看,我国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专业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失调,教学模式与教育观念过于落后,教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达标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建设的发展。而通过工匠精神的渗透,职业院校语文教师能够恪尽职守,不断变革与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自我职业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渗透

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逐渐成为我国精神建设的“风向标”之一,其主要内容是强调职业道德精神,要求各领域从业者都能够具备符合职业标准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目前,“工匠精神”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对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以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为中心展开,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探析我国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建设的发展现状,提出将工匠精神应用于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有效建议,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模式,调整教学内容等方面来提升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以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一、工匠精神的概述

在2016年3月,国务院总经理李克强首次提出了“工匠精神”,此后,工匠精神逐渐成为新时代中精神建设的“风向标”之一,成为社会各行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容。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我国古有鲁班工匠,以精湛的技艺与专注的态度而流传千古,工匠精神正是以此為基础,希望每一位“工匠者”不仅仅具备高超的技能,还要有严谨、负责、专注的工作态度与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可以说,工匠精神是社会与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体现。目前,工匠精神已逐渐渗透于我国的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体现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培养上,不断精进的追求上,不断突破的探索上[2]。

二、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发展弊端

(一)教育理念与教学定位有待转变。职业院校是国家在义务教育时期培养职业型人才与高质量劳动人才的主要方式,很多传统职业院校学校强调“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加上近些年推行的“专业课为先,实践课为先”教育理念,导致语文教学在很多职业院校院校中“举步维艰”,成为各个专业课程压缩的主要对象,这样的矛盾为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问题,同时也影响到“工匠精神”的渗透。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以语言文化为基础,语文也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如果忽略了语文学习,那将成为学生实现职业价值的主要绊脚石。因此,如何平衡专业技能课与理论课,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等,这些都是职业院校院校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语文教学设施不完善。职业院校教育不同于正常高中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建设不断深入,这种独特性逐渐消失,主要原因之一是职业院校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完善,跟不上社会教育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按道理来说,并不应该出现此类情况,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学一直是非常关注的,并投入了充足资金,但很多职业院校学校更多的是用于专业课程教学建设中,造成扶持经费并未得到合理分配,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效果。

(三)缺少国家监督。这些年,国家一直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并给予经费扶持,导致很多职业院校院校偏重于专业技能培训,将主要的师资力量用于专业课中,基础课则是靠边站,这样的教育现状国家没有及时加以制止,也没有明确的教育规定,以至于逐渐发展成一种默认行为,让教育发展变了味道。

(四)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理念,但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做到有效转变,因此,“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其实,学生需要的并不是老师的满堂灌输,而是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3]。

三、将工匠精神应用于我国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一)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made in Chain”遍布各地,但是真正的“中国核心制造”却仍在少数,因此,国家提出了“工匠精神”,以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高创造力的人才队伍。近些年,工匠精神逐渐渗透于我国的教育行业中,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建设也应积极响应,不断创新,以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二)职业院校院校生存与发展所需。“工匠精神”是我国教育建设的“风向杆”,是职业院校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职业院校院校想要实现长远发展,必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工匠精神”战略,明确岗位职责,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等,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职业使命感,对未来职业有一个基本的正确认知与定位,特别是在日常语文知识学习中,做到准确掌握,而不是差不多就行,将工匠精神真正渗透到学校、教师、学生中去。

(三)语文教师职业教育所需。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始终坚持“育人之本,立德树人”,时刻展现社会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将“工匠精神”真正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指引前进方向,以这种德行合一的态度来规划职业方向,必定会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发展。

(四)学生职业规划发展所需。“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高度要求的精神理念。职业院校教育是以技能服务为核心,以职业规划为导向,为了符合国家发展所需,实现学生的自身发展价值,职业院校院校应积极响应“工匠精神”,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让学生能够在未来发展中越来越好[4]。

四、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转变职业院校院校领导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职业院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工匠精神”的具体实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语文教育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在2016年3月,国务院总经理李克强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后,职业院校院校领导与教师应积极响应,提高对语文教学的关注度,加强“工匠精神”在语文教育建设中的应用,转变教学理念,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模式,以满足职业院校院校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将“工匠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实践中。1)与课本内容相融合。职业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便于以后就业。而目前,更多的专业性单位用人不再局限于学生的专业水平,而是更加看中应聘者的综合能力与品德素养,全能型人才更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何为全能型人才,具备交流沟通能力、处事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由此来看,语文教学十分重要,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模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职业精神放在首要位置。在讲解课文时,应引导学生细致、严谨的分析主题,咬文嚼字,且不可抱有差不多就行的心理,使工匠精神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和态度。2)采用科学合理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可通过开展职业规划讲座,聘请名人工匠宣讲,分小组探讨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纪录片有感等方式,来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以及应具备的职业素养。3)课后作业应体现。职业院校语文教学多为写作、阅读、理解等内容,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多采用有关工匠精神的案例,并要严格规范书写格式,引导学生形成严谨、专注、细致的态度。4)加强课外实践与教学活动。相比起普通高中学校,职业院校院校更加注重课外活动,因此,可以积极开展关于“工匠精神”文学创作比赛,语文名师讲座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社会规则意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宣传。近些年,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很多学生从书本阅读转为网络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关于“工匠精神”的公众号,与学生在网络上积极互动,定期发布一些名人工匠传记以及学生们的优秀作文,实现互动式教学,激发學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5]。

总结:由上文可知,将“工匠精神”渗透于我国职业院校语文教学中,是职业院校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决策,是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新教育思想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是无法避免的,职业院校院校应积极响应,转变教学理念与模式,完善教学体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安晓玲.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03:105-108.

[2]武文娟.“工匠精神”视域下职业院校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5:212-213.

[3]曹海英.工匠精神融入新时代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0,02:122-127.

[4]史晏廷.职业院校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实施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20,22:61-62.

[5]王奉清.论工匠精神培养与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12:172-173.

[6]洪福利,陈李惠.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共同培育工匠精神——以冯骥才《俗世奇人》为例[J].职业,2021(15):90-92.

[7]马秀花.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73-175.

[8]王尹华.基于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湘西职院“芙蓉工匠”培养实践探析[J].作家天地,2021(08):87-88.

[9]吴文珏.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32-233.

[10]林勤.论技校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C]..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一二等奖).: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8:3633-3637.

作者:张宇

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 篇2:

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素养的创新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前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和发扬下去。在对学生的语文教育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职业院校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将阐述在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供教师群体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创新研究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国内外越发关注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作为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人,青年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历史使命,也是责任与义务。在此情形之下,在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中融入对传统文化的介绍也显得越发重要。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才有了如今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必须要一代代传承下去。而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广泛的优秀文化,并且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之下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二)有助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不可否认,语文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仅仅依靠课本教材內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对课本内容进行死板的复述而不加以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容易感到厌烦。而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立足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学基础较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能力较差。对此,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传统文化的融入可以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让学生更专注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

(一)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渠道,因此,要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语文课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关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师要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巧妙融合。

(二)结合课本内容引入对传统文化的介绍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就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对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由课本教材拓展开去,衔接到我国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散文体裁的文章时,可以与我国古代的唐诗宋词进行对比,带领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独特的魅力;在学习《诗经》时,延伸到对我国古代诗词曲赋的讲解,让学生从先秦诗歌学到汉赋唐诗,从宋词元曲了解到明清小说;在学习《论语》时,拓展到对诸子百家的解说。

(三)加强传统文化与语文实践的融合

语文学科不仅综合性很强,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例如,在学习《核舟记》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制作我国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雕刻等;在学到介绍民族服饰的文章时,可以将我国传统的服饰带到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

(四)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校园和教室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例如,语文教师团体可以为学生打造文化长廊,张贴介绍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例如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节日、宗教哲学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布置教室,如添置民间工艺品、古玩器物、山水画或是绘制班级板报等,打造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时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

要想提升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行诗词大赛,通过诗词接龙、情景翻译、作者介绍等形式强化学生语文知识点。

三、结语

语文教育是职业院校的学生重要的学习科目。在语文教育中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因此,语文教师应当肩负起传承历史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华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罗艳梅.肩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责任的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改革——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2020(09):37-38.

[2]李曼.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6):34-35.

[3]欧阳娟蓉.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6):219-221.

作者:代洁 代静

职业院校创新语文教育论文 篇3:

探究职院教育改革中如何发挥创新与传统的共同作用

摘 要:该文所论述的教育课题是:如何在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运用创新教育理论并结合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共同为职院教育改革发挥先掘作用。这里的创新教育理论是根据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提出的教育理论中的新理论,但创新教育理论的提出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教育都不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也不是要把传统教育全都摒弃,通过探究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传统的国学文化教育对于提高职业学院学生的精神素养、素质水平和探索知识的创新能力及对于职院教育改革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借此如果在职院教育改革中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教育理论有机的相互结合,为职院教育改革共同发挥作用,这将是教育改革的重大革命。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论 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结合 发挥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提出了创新教育理论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为职业学院教育改革发挥先掘作用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共同愿望呢?下面将从以下五点进行详细阐述。

1 创新教育理论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一个新的词汇。先说“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但现在更多的是引用国际上经济方面的创新理论。它一是指前所未有的,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而创新教育理论则不仅包含了以上两点涵义,而且还赋予了创新更新更深更远层次的涵义。这可以理解和解释为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教育产品所获得的包含以上两点即创造发明和新经济效益外更多的更长远的科技与人才方面的蓄备力量。也就是通过创新教育即教育的创新模式为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空间。通过以上阐述不仅从狭义上更从广义上进一步理解了创新教育理论的内涵,自然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

2 创新教育理论在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探究创新教育理论在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前,首先要知道创新教育即教育的创新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1)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如:学生主体论、教育民主化、教育公平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终身化等。(2)创新教育内容和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修订课程方案,更新教材内容。(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建立与培养创新人才相适应的新模式。(4)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采用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案例性、实践性的学习等。(5)创新教育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增加创新型的考核评价内容。

总体概括一下为:创新教育不仅是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局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带来的是教育全方位的创新。通过实施以上五点来实现教育的全新转型。

具体来说职业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做出三个重大转变:一是变双基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二是变双能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是变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即在培养演绎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以上阐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教育理论的作用则是在改革这些基本内容前提下所产生和体现的。创新教育理论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调动起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由原来的死记硬背知识和单向思维模式向灵活掌握与双向思维模式转变;使职业教育更加民主化、公平化、个性化;使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体系走向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调动起了大部分职业学院学生由于个体、认知水平等方面参差差异而失去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育理论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更加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则在于使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培养出了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国家经济形式要求的新型人才即具备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3 浅述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总结并涵盖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我国的职院语文教育课程设置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是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至今仍在语文教学中熟知并运用至今的有《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等其中的重要篇章,仍然是作为语文教学中激励同学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定人生目标和确立人生信念,追求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的教育理念和学习座佑铭。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在学习过程中如何知学、乐学、做学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感悟。如讲述做人道理的《三字经》文中有:“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此句原意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给人的启示则是: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再如《论语》中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以上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教学生如何读书和做人的道理是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与丢弃的宝贵经验,这些做人的道理和对待学习做学问的治学态度是职业学院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进行扎实学习与掌握各项学习技能的重要教育理念,同时这些也是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发扬和传承的,而不是摒弃掉的。

4 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于职院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

职业学院语文教学中的传统国学文化教学内容不可忽视更不可摒弃,它对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因是通过对同学们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使同学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扎实学习功底,启发同学们的学习心智,开拓同学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同学们勇于探索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可以培养同学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也恰恰是职业教育改革中创新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所以传统文化教育看似传统,但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却有着非凡而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5 创新教育理论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

在有些教育界人士的片面认识中,职业学院教育改革中融入了创新教育,就要把传统的教育理论与传统教育内容全部摒弃,这是错误的教育观念与认识。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则是:创新不等于抛弃传统,因为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和依据;传统不是守旧的代表,更不是创新的绊脚石,创新会在运用传统精华元素的基础上实施创新与改革,让创新变得更有新意,让创新的步伐走得更大。因此创新与传统不相矛盾,也不相悖。职业学院教育改革只有合理利用,使二者有机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传统与创新走得更远,结合的更加紧密,相互渗透的更为融合。总之,职业学院语文教育改革中创新教育理论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共同发挥作用,为实现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新目标提供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知识保障。

参考文献

[1] “创新”出自《南史宋世祖殷淑仪》[Z].

[2] 当代教育改革新理论及其改革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孙国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控制管理企业货币资金论文下一篇: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