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环保统筹管理论文

2022-04-1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节能减排环保统筹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资源需求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化石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前者是导致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后者会造成光化学烟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节能减排环保统筹管理论文 篇1:

烟草行业“3+1”模式下“绿色工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论文以湖北新业烟草薄片开发有限公司的就地技改项目为基础,结合烟草行业规定和项目建设中的工期、质量、成本以及环保四个要素,系统分析项目建设中的管理要点、方法、措施以及项目体系建设,探索项目中“绿色工地”建设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绿色工地”;施工管理;环保;节约

1 “绿色工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背景

1.1 推行绿色施工是响应国家的号召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在践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色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建设、探索绿色施工方法、创新绿色施工管理是当前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筑项目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全寿命周期也就是建设和使用全过程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1.2 推行绿色施工具有政策保障

2010年,《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明确了绿色施工的基本要求、评价框架体系、环境保护评价指标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等一系列指标,包括评价方法和评价组织程序。2017年,《“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强调了各个产业,尤其是工业生产领域节能减排的必要性,明确了绿色施工的重要地位。

1.3 推行绿色施工是适应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行各业也在积极部署,烟草行业出台了《烟草行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因此,这就要求行业内项目建设要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进步,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绿色施工管理机制,尽可能地提高材料、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打造“绿色工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绿色施工的现状

2.1 绿色施工体系不健全

虽然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施工的认识由浅入深,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取得了长足发展,绿色施工在我国建设行业中由小到大逐步推进,但现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施工制度方面依旧存在欠缺,没有有效的绿色施工管理机制。同时,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由于绿色施工推行时间较短,导致制度的实操性也比较低。

2.2 环保意识薄弱

在项目的实际建设中,环保意识的薄弱也导致了绿色施工的推行困难。一是施工单位环保意识薄弱,施工单位常存在过度追求利益而忽视对于环保的保护的现象,采取降低成本的方法获取高额利益,而成本的降低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的浪费等。同时,建设方在绿色施工方面的投入较少,这也增加了绿色施工的推进阻力。二是施工人员环保意识薄弱,随意进行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材料、设备的资源浪费现象时常发生,不利于绿色施工的推行。

3 烟草行业“3+1”模式下“绿色工地”的基本内涵与管理要点

3.1 “3+1”模式下“绿色工地”的基本内涵

区别于传统工程项目最大化追求效率和效益而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新业公司此次将环保作为工期、质量、成本之外的另一管控目标,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全盘统筹四大管理目标,同时,以绿色施工为抓手,全力打造“3+1”模式下的“绿色工地”。在保证项目进度、控制项目造价、保障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高举环保旗帜,打造“绿色工地”,助推新业公司高质量发展。

3.2 “3+1”模式下“绿色工地”的管理要点

在传统的三大施工要点工期、质量、成本基础上,新业公司全面推进绿色施工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方面,全过程采用必要的绿色施工技术和措施,全面贯彻“四节一环保”施工理念。

第一,节约材料。从节材和材料资源利用着手,在源头上杜绝有污染、不环保的材料入场。在施工过程中遵循适用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反对不切实际,杜绝铺张浪费。在材料存储方面加强库存管理[1],执行领用必登记要求,明确材料去向,定期组织自检、联检和评价工作,确保材料领用合理、使用规范。同时,积极采用标准化、定型化的设施,合理安排脚手架、模板的周转,提高重复利用次数,节约材料。加大现场装配化施工力度,提高墙构件、混凝商品等预制加工材料的使用比例,最大限度满足现场绿色施工要求。

第二,节约用地。首先,从土地资源保护入手,统筹规划施工现场的场地使用,根据施工规模、设施摆放、作业场地、材料堆放等场地使用要求,提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其次,对照施工实施方案,分阶段、分区域规划现场土地使用,减少土地的使用量,最大限度保护临时用地,减轻对土地的破坏程度,保护周围自然环境。

第三,节约能源。首先,从节能和能源利用着手,对施工设备进行优化,优先采用绿色设备,建立耗能设备的管理机制,确定符合实际并具有可操作、可量化的节能降耗目标和指标,总结和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措施;其次,尽量使用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节能环保设备[2];最后,定期对施工现场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第四,节约用水。首先,从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着手,分析研究生活和生产两方面的用水,在项目建设中,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完善水源布置,使用节水器具,采用水循环装置提高循环水的使用比例[3];其次,加大对雨水、基坑积水的回收利用,在耗水量大的施工环节多采用循环水;最后,做好施工用水的计量统计和考核,明确奖惩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绿色施工的积极性。

第五,环境保护。严格管控施工现场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水污染及土壤破坏等各个方面。首先,从源头减少污染的产生;其次,根据污染性质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污染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烟草行业“3+1”模式下“绿色工地”建设的实践做法

4.1 强化制度体系保障

新业技改项目采用EPC建设模式,由总包对工程项目建设整体管理,同时,基于烟草行业特殊性,在事事躬亲与一包了之之间寻求平衡点,实现二者融合管理。为有效保障“3+1”管控目标的实现,新业薄片公司深入学习了国家的法律法规、烟草行业的规章文件,深刻理解各项文件精髓要义,从综合管理、进度管理、投资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了总承包商管理、现场管理、概算控制等方面制度,形成技改项目“1+8+24+N”的項目制度管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同时,结合湖北中烟的《标准化文明工地管理要求》和《投资项目绿色工程管理办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体系开展项目建设,通过制度规范项目的运行,规范投资行为,防范投资风险。

4.2 加强学习,明确要点

新业薄片公司由于多年来未进行大型技改,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较为缺乏,同时,绿色施工作为新兴概念融入项目施工中,如何准确把握管控要点,新业公司不断开拓,积极探索。一是制度解读,明确责任。通过组织学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烟草行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等相关国家、行业内的制度,梳理明确了对烟草行业技改项目的绿色施工管控要求,明确建设单位的管理义务以及责任。二是积极参加相关知识培训。为响应行业可持续发展号召,湖北中烟出台了《投资项目绿色工程管理办法》以及《标准化文明工地管理要求》,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绿色管理要求做了进一步明确细化,同时,组织制度培训活动,新业公司积极组织内部人员进行集体学习,有效落实湖北中烟管理要求。

4.3 突出重点,融合管理

新业技改项目采用EPC建设模式,项目建设中,新业公司统筹管理,总包单位整体把控项目建设,针对绿色施工管理要求,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各方全员参与的绿色施工管理机制,制定奖惩措施,组织开展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各单位管理重点明确,管理工作清晰。于项目建设初期,要求总承包单位围绕“四节一环保”进行具体策划,编制“绿色工地”实施方案和工程评价标准等,并安排监理单位进行方案审核,监督检查[4]。

4.4 定期检查,随机抽查

指挥部定期组织开展施工现场的检查工作,排查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以及污染环境等现象,并分类汇总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纠正与整改措施,开展专项的治理工作。同时,于项目整改完成后,总结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同步优化绿色施工方案,稳扎稳打,在确保项目质量、安全等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绿色施工的效益。

4.5 践行绿色施工,打造“绿色工地”

加强材料管理,避免材料浪费。一是严格把关物资清单。物资清单作为后续实施采购的依据,其精准编制可避免盲目采购为项目带来的损失。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总承包单位根据招投标文件和施工图要求编制工程物资清单,经业主方审核后,方可根据确认的清单组织后续的工作。二是严格把关采购计划。根据工程进度组织物资供应商编制工程物资采购计划书,并组织开展采购计划的审核工作,提前明确工程物资的入库时间、进场时间、采购数量、采购批次、检测周期等相关信息,并根据确定的采购计划,开展后续的物资进出库与进场管理,有效防止物资堆积浪费等现象发生。三是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制度。为保证材料设备进场后质量、数量的可靠性,现场设置监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并配备专人进行管理,所有人员及车辆进出不得擅自携带任何材料设备,避免出现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乱象。

加强机械管理,减少资源浪费。项目建设中,一是杜绝施工现场使用国家、行业、地方政府要求淘汰的施工设备、机械和产品;二是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档案和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维修,同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施工区域,科学设置作业区机械设备数量;三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遵守操作流程,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机械的运行、维护与自身实际操作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有效减少损耗。合理分配和使用现场施工机械,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针对项目施工中易造成大量的废水、废气以及噪音等污染问题,新业公司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要求总包单位建立完善的防尘、防噪等控制方案,并确保其具有合理性与实操性。二是严格按照控制方案实施,配置完善的环境保护装置。例如,针对噪音管理,设置噪声检测器,动态监测施工区域的噪声并进行及时纠偏;针对夜间施工,设置遮光罩;针对尘土污染情况,于施工现场围挡上设置防尘装置,防止尘土飞扬等。专项问题专项解决,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5 结论

传统工程项目建设中,为追求效率与利益的最大化,常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新业公司摒弃传统的粗放型施工,坚持环保理念,将绿色作为工程项目中工期、质量、成本三大目标之外的另一大目标,秉承新的发展理念,综合施策推进项目建设,形成行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绿色施工为抓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工地”,助力烟草行业中绿色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郎志坚,陈迪,李越,等.浅谈建筑工地绿色施工[J].建材与装饰,2018(11):37.

【2】刘君春.绿色节能视角下建筑工地施工及其施工技术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5):4323.

【3】刘丽梅.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0):1618.

【4】段正玉,王传霞.浅谈建筑工地绿色施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359.

作者:刘名 胡德武 林杰 李栋 李新光 杨娜 汪莉

节能减排环保统筹管理论文 篇2:

浅谈燃煤电厂烟气脱硝与脱硫工程管理与控制优化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资源需求量不断攀升的同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化石燃料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前者是导致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后者会造成光化学烟雾,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优化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硫环保工程管理控制,既是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需求,相应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烟气脱硝、脱硫环保工程的技术、经济、运营等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行优化分析,进一步提高环保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优化  脱硝  脱硫  管理控制  优化措施

The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ptimization of Flue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Engineering for Coal-Fired Power Plants

YU Tengyang   ZHANG Yan

(Huaneng Beijing Co-Generation Co.,Ltd., Beijing, 100023 China)

世界經济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我国经济及结构组成亦在进行重大调整,能源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近10年来,中国能源发电结构中水电、风电在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原煤发电量所占比例变化不大,一直处于76.3%~77.8%。目前,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我国也将它列作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硫工程的管理与控制尤为重要,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研究、改进,优化管理控制,是解决燃煤环保工程的必要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利于燃煤厂烟气脱硫、脱硝环保工程的发展改进。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环保,正在加快发展绿色环保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巴黎大会上,我国也提出了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政府更是提出了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

在2015年,我国快速减少对燃煤发电的依赖,同时尽可能增加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发电容量,燃煤发电则是下降3.7%,尽管如此,燃煤发电仍占据着中国能源消耗量的2/3。展望未来,燃煤发电会随着国家经济调整和改革将不断降低其在发电能源消耗所占比例,但是国家经济发展对电能有着巨大需求,燃煤发电因其占地少、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使其难以在短期就下降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比例。如何在较高的燃煤发电需求下,同步做好对应的环保工程尤为重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正在打破,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燃煤电厂烟气的脱硝、脱硫环保工程是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关键措施,而目前无论是技术措施还是管理上,都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优化。只有如此,才能在我国如此高的能源需求下,满足对应的环保要求。

1  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脱硫脱硝技术

以前的烟气处理主要是以除尘及脱硫技术为主,但NOx排放的控制越来越重要,以从源头上控制减少酸雨的形成,故现在的烟气处理工艺就必须同时具备SO2和NOx的脱除。目前应用的脱硫脱硝技术主要有联合脱硫脱硝及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因为需要两套装置分别同时进行SO2和NOx的脱除,存在投资成本高、操作困难等问题;联合脱硫脱硝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技术,采用FGD及SCR技术进行SO2/NOx的脱除,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1-2]。

虽然联合脱硫脱硝技术在处理效果上较好,但这种技术因为容易在运行过程中形成表面结垢,降低了脱除效率,容易阻塞、腐蚀正在运行的设备。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研究改进,现有新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是以寻求比二者分开治理更高效的为研究目标,其中主要有干式工艺和湿式工艺。

干式及湿式脱硫脱硝工艺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脉冲电晕等离子法、电子束照射法等工艺,原本较为落后的铁的螯合物吸收法及氧化吸收法因其腐蚀设备和运行成本高而被逐渐替代,其他还有活性炭吸收、SNAP、CuO等工艺正在不断被完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采用的是气态反应,具有反应速度快,脱硫效果高等优点。资料显示,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脱硫效率能够达到90%,且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安全性较高,能够满足广范围的使用需求。但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同样具有生成物液体残留多,难以处理、對设备腐蚀性强等缺点,经过洗涤处理后需要对烟气进行再次加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此外,处理系统复杂、设备庞大等增加了其运行成本[3]。

1.2 经济分析

现在运用广泛的同时脱硫脱硝工艺较多,技术原理也各不相同,工艺的不同决定了其经济成本、效益以及脱硫脱硝效果的差异不同,将会对工艺的运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现有经济对比分析,在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中,PPCP法、EBA法、SNRB法经济评价较优。更加经济、效果明显的工艺研究是经济需求的必然,通过技术上的进步拉动、满足经济需求,不仅仅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满足社会需求,超低排放与第三方质量将会是以后环保市场的重点[4]。

目前的脱硝市场还不够成熟,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于建立完善可再生资源以及废气防治市场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我国的能源发展动力正由传统能源增长向新能源增长转变,节能环保产业最终将会成果国家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绿色经济将是经济发展的趋势,而绿色金融也将成为今年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1.3 运行管理

现有的脱硫脱硝产业体系薄弱,配套不足。在技术上,我国的技术较为落后,没有太大的竞争能力,在一些灌浆工艺、设备、材料上不得不依靠国外,将严重制约今后的发展。而本身投入在技术研究上资金不足,很多企业或科研单位不愿意或只投入较少资金用于技术研究,很难取得较大的技术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此外,因为燃煤电厂的烟气治理设施复杂,涉及面较广,锅炉的负荷波动与低氮燃烧、烟气脱硝、除尘、脱硫、深度净化等装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但就现阶段而言,这些装置基本上相互独立工作,并由不同的员工进行操作,并未显示出系统装置间的关联补充效果,没有充分地发挥出烟气治理设施的作用,尤其在节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进步空间。所以针对此情况,燃煤电厂应注重烟气污染的全面控制,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强化烟气治理设施间鹅统筹协同。例如,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烟气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保障[5]。

虽然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大气防治,并具体到N、S排放,但相关的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措施不够配套,致使出现了可能存在的监管不力或缺乏法律实施依据等情况。

2  管理控制优化

2.1 技术进步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硫技术工艺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要不断探究更新更实用的技术理论,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发展国内干湿法工艺,将理论技术逐步从实验室运用于生产中[6]。

(1)不断创新脱硝、脱硫的理论技术,例如通过还原性材料把NOx和SO2还原成氮气、硫磺和二氧化碳进行回收排放。

(2)开发新的低廉、高效、多功能吸附剂或催化剂,降低脱硫成本,提高脱硫率。

(3)研发新型辅助脱硫技术,在原有脱硫脱硝工艺基础上,通过辅助脱硫技术手段提高脱硫效率,如电子辐射、超声波、微波、电化学催化和等离子体等技术。

(4)研发多联产工艺或多级脱硫工艺,开发生产硫酸铵和硫酸镁化肥等副产品的脱硫工艺;同时按照烟气中SO2和NOx浓度进行多级脱硫、脱硝。

(5)开发废弃脱硝催化剂的回收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

2.2 市场发展

在短期内,我国无法改变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对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硫环保工程的发展既是现有市场需求,也是解决SO2和NOx烟气排放的社会需求。而未来15年左右,仅仅只需要5%的燃煤电厂进行脱硝、脱硫的环保治理工程,就能够形成年产值逾60亿元的市场需求。与之相应的市场即燃煤电厂脱硝、脱硫设备有着巨大的需求,环保技术服务需求亦会越来越多。

通过技术进步,结合经济发展趋势,满足不断扩大的环保市场需求。可以想见,随着我国环保产业深化体制改革,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受益的市场化进程将会越来越快。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对三废综合利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同时可以预见,三废综合整治利用将会有着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2.3 加强监管

不断完善环保监管制度,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实施细则,加强政府管控,对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硝、脱硫管控应有针对性、具体化,更不能以发展经济为由而有所放松。通过加强监管,同样可以促进烟气脱硝、脱硫技术的发展,刺激市场需求,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市场氛围。强化环境保护督察。严格执行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超排偷排者必须严厉打击,对姑息纵容者必须严肃追究。

采用“第三方治理”制度。“第三方治理”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它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化公司的优势,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为环保企业提供了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平台,促进环保技术的进步。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形成良性的环保产业发展新格局。

3  结语

我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治理标准共发生7次变化,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更加严格的排放限值将推动更加先进的治理技术进步。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燃煤电厂常规污染物排放处理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我国国情决定了燃煤电厂造成的大气污染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硫环保工程在未来将会得到迅猛发展,有着十分宽广的市场。加强技术进步,完善市场体制,通过监管来促进技术,不断优化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脱硫环保工程的管理控制,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市场需求,做到真正的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岚.基于氧化湿法与非平衡等离子体干法的高效烟气脱硫脱硝工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2] 桑蓉栎.活性半焦协同处理烧结烟气污染物的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19.

[3] 唐博婷.某燃煤电站脱硫脱硝改造实效分析与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9.

[4] 刘彦龙.热电厂烟气脱硝脱硫除尘系统改造及工程实践[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20.

[5] 奚璐翊,袁哲.苏北某电厂脱硫方案初步比选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20,33(1):46-49.

[6] 张媛.红雁池电厂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9.

作者:于腾洋 张岩

节能减排环保统筹管理论文 篇3:

涪陵库区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摘要: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切实搞好涪陵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整个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对涪陵今后的长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面对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农村污染源加重、工业污染等问题,切实落实环保责任、创新环保体制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增加环保资金投入,还千里乌江画廊美丽容颜,走发展生态旅游的扶贫之路,才能做好涪陵库区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涪陵库区;环境保护;调研

一、涪陵库区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涪陵全境,境内流程77公里,辖区内汇入长江的河流有4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乌江、梨香溪、小溪、渠溪河等12条。三峡库区水位至175米后,将淹没全区陆域面积51平方公里,水库岸线全长约585公里,其中长江干流左右两岸271公里,乌江等支流左右两岸314公里,涉及涪陵辖区内44个乡镇、街道。

(一)库区环境保护态势良好。据环保部门资料显示,2011年,辖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指标均符合国家三类水域水质标准。城区饮用水源监测指标均符合集中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分别比2010年下降2.6%、11.4%和10.8%,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占监测日的76.6%,酸雨发生频率比2010年下降29.2%,城区降尘比2010年下降17.3%;城区三个功能区环境噪声平均值稳中有降,“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效果良好,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公众满意度持续上升。

(二)库区生态环境压力减轻。库区移民搬迁基本完成后,建立和完善了消落区土地使用及管理制度,对辖区内17.6平方公里的消落区进行强化管理和监督指导,有效遏制了在消落区内乱搭乱建、乱倒乱堆、乱填乱挖、乱栽乱种等行为发生,确保了水库运行安全和库区生态环境良好。

(三)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增加。一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条件。自1989年涪陵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以来,先后实施完成了“长治”工程一、二、三、五期和国债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治理区森林覆盖率为32.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4.9%。涪陵被纳入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10个试点城市之一。二是防治工业污染,确保“一控双达标”。三是防治地质灾害,消除库区安全隐患。四是防治船舶污染,严控流动污染源。五是防治水面污染,优化库区水面环境。六是防治水源污染,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二、涪陵库区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

()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由于涪陵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库岸山高坡陡,辖区人口稠密且对水土依赖度高,导致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986.32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67.42%。境内长、乌两江沿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为1239.8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两岸893.8平方公里,乌江两岸346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4%。区内潜在危险的滑坡835处,涉及全区每个乡镇、街道,危及人口7.6万人。

()农村面源污染加重。一是化肥、农药、农膜污染较重。据统计,每年全区农作物施用农药950吨,平均使用强度为0.94公斤/亩,化肥使用量折氮量2.7万吨,平均使用强度为30公斤/亩,均高于全国防止水体污染的上限标准,农膜使用量1548吨,平均使用强度为0.88公斤/亩,且基本没有回收,遗弃残留在土壤中,形成土壤“白色污染”。二是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加剧。普遍存在“重养殖、轻防治”等问题。畜禽常年存栏量530万头(只),排废量在800万吨以上,实行无害化处理的不足20%,绝大部分就地排放。肥水养鱼、网拦养鱼屡禁不止,造成周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三是榨菜加工废水污染加重。涪陵现有榨菜加工企业102户,年产成品30万吨、排放废水200万吨、排放COD为0.6万吨(占全区工业COD排放量的50%)。榨菜加工产生的高盐、高浓度废水,极易造成局部区域、流域环境污染严重。

(三)工业污染治理薄弱。一是“三废”排放量大。据统计,2010年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4624.2万吨、COD排放量1.25万吨、氨氮排放量0.16万吨、粉尘排放量1.16万吨、固体废物排放量4.3万吨。二是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涪陵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存在较多高耗能、高耗水和重污染企业。三是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虽按国家环保法规,对工矿企业实行了“准污染、谁治理”和“一控双达标”措施,但一些中小企业仍未做到达标排放。四是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环保隐忧。在李渡、白涛、龙桥等工业园区建设中,环保机构设置和环保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环保掌控存在风险。

(四)水体生态功能下降。三峡工程蓄水后,使600多公里长的库区由自净能力较强的天然河流变成了水环境库容低、生态功能相对脆弱的人工湖泊。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低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故障频繁,人为因素导致污染治理设施处理率下降,以及广大农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沿河倾倒垃圾、直排人畜粪污等,更加剧了库区水质污染。

(五)环保机制仍不健全。三峡库区流域在管理上,涉及移民、水利、环保、航运、林业、农业、城建、市政等部门,因体制和行政赋权关系,各地区各职能部门对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进行“分而治之”,致使水资源和水污染防治管理脱节或缺位,从而降低了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效率。消落区管理是新课题,水库管理部门没有执法处置权,监管面临诸多困难。

三、涪陵库区环境保护的建议

(一)切实落实环保责任。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经济,环保先行”的观念和城乡统筹的大环保观念,大力抓好节能减排,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二是坚持依法治水。加快对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等滞后领域的立法,修改完善不利于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三是坚持环保责任考核制度。坚持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环保责任考核制度,防止以损害生态环境,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的“率先”和“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发动全社会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体验活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及“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警示教育和舆论监督,提升全社会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一是建立部门联动的体制和机制。尽快形成由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体制。组建有国家相关部委和沿江各省市参加的专门机构,形成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治水机制,并建立起库区环境预警监测和应急指挥体系,以及环境污染的补偿和协作机制,彻底消除河流“区域性”的行政分界障碍。二是建立环保综合决策机制和专家咨询机构。按照“谁决策、准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要组建战略环评专家咨询机构,加强对重点区域的产业布局问题以及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等重点污染行业的有序发展进行论证,促进环境保护积极介入、超前谋划,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生态安全目标考核制度。从减排的指标、监测及考核人手,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与领导班子德、能、勤、绩、廉考核挂钩的生态安全建设目标责任制。

(三)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一是科学制定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涪陵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一员和“一圈”带“两翼”的传承支点。在制定城乡统筹发展区域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总体规划时,要把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城市与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合理安排一、二、三产业和结构调整。二是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指导,大力发展低能耗、少污染或不污染,效益好的产业。三是加快“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步伐。建立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加速库区由传统农业向开发型高效生态农业转变。加大沼气推进的强度和速度,坚持发展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加强对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指导,推广使用符合小城镇实际需要的环保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四是确保“工业园区”建设走上环保发展之路。各工业园区要着力发展经济效益好、产值能耗低、环境污染小、财税贡献大的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统一规划建设园区环保基础设施,集中处理园区“三废”,并制定环境事故风险防范预案,从生产的全过程削减污染。

(四)增加环保资金投入。一是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生态安全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以及重庆市提高对我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国家建立长江中下游省、市对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长效投入机制。二是采取多种融资,发展相关产业。从税收、信贷和价格方面,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建立有利于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污染治理的产业化、专业化集中治理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争取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安全建设。尽快增设化危品运输洗舱基地和清漂专用码头等。三是加大经济杠杆的调控力度。利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治污,尽快出台差别排污费、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政策,使排污不达标企业“只赔不赚”,让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使“环保经济”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尽快增设利用畜禽粪便生产高效有机肥财政补贴,重点扶持有机肥工厂,促进其把更多的又脏又臭的畜禽粪便生产成像化肥一样的有机肥。四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扶贫相结合。在生态建设项目的安排上,财政要安排一定的扶贫资金,开展生态农业和农村能源建设。对一些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区域,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生态移民。另外,政府要痛下决心,采取政府补偿,彻底关停乌江沿岸的小水泥厂等“五小”企业,还千里乌江画廊美丽容颜,走发展生态旅游的扶贫之路。

[责任编辑:赵兴宇]

作者:张李娟 曲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收费系统中的电子技术论文下一篇: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