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注册会计师论文

2022-04-15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审计风险的注册会计师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企业由单一国有制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控股企业或上市公司,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各类经济业务复杂多样。以上诸多因素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审计风险的注册会计师论文 篇1:

小议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摘要】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证券市场上案件频发,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日益突显。本文通过从客观环境、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对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改善执业环境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两个方面粗略探讨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途径。

【关键词】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 成因 防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注册会计师被处罚的案件也越来越多,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广大注册会计师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了审计风险的压力。特别是近年来证券市场上案件频发,多次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惨重损失,甚至行业诚信也因此受到严重质疑。例如:2013年4月27日,因未勤勉尽责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被中国证监会没收业务收入并被处以罚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给予警告并被处以罚款,随后该所的证券服务业务许可也被撤销;2013年5月10日,中国证监会透露对万福生科案的调查结果,认定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程序缺失、审计报告虚假记载,拟对该所没收业务收入并处以罚款、撤销证券服务业务许可,对签字会计师处以罚款且终身市场禁入。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但都彰显了不断加大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执业本身具有的风险性特点及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决定了我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进行研究,认真分析其成因,进而探讨一些防范风险的对策与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指出,鉴证业务风险是指在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提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鉴证业务风险通常体现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鉴证对象信息在鉴证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一定的审计程序、采用适当的审计方法了解、研究它,对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控制检查风险,进而将总体审计风险控制在预定的水平之内。

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因素包含很多方面,但从其性质来看,主要包括客观环境因素和注册会计师主观因素。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环境因素

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与注册会计师自身无直接联系、而主要受客观环境影响的因素。

1.法律环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必然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制约。目前,世界各国的法律都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在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规定。

2.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化和审计内容日益广泛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无论是质还是量都在不断提高,会计处理方法也更加复杂。另外,会计舞弊花样不断翻新,使审计对象更加复杂。这不仅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也扩大了审计范围,增加了许多新的审计内容,加大了审计风险。

3.社会公众对审计结论依赖程度的提高和审计意见影响的扩大。随着企业股份化的深入、经营业务的延伸,会计报表的使用人群不断扩大。注册会计师以其审计地位的超然独立性,日益得到社会认可。报表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使用者希望通过审计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决策风险。行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但是,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也在不断加大,审计风险同时随之扩大。

4.注册会计师所采用审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面对内容广泛、形式复杂的经济活动,现代审计使用详细审计技术已成为事实上的不可能。为了降低审计成本,注册会计师选用了分析性复核、审计抽样等多种非详细审计方法。这些审计程序或方法本身就是以一定的审计风险为前提的。非详细审计技术的应用,使审计结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偏差,也就是说,这种技术本身便蕴含着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是指与注册会计师自身素质、从业经验、执业态度等直接相关的因素。

1.注册会计师知识深广度、专业胜任能力及执业经验方面的差异。经济活动种类日益增多、涉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导致为其服务的会计行为日趋复杂。会计信息系统不断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走向繁琐。这不仅要求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要不断提高,对注册会计师知识深广度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知识升华为专业能力本身又是一个十分主观的转化过程,执业经验在审计工作中显得更加重要。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讲,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执业经验总是有限的,这也将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2.注册会计师对待风险的执业谨慎性差异。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由于谨慎性缺乏明确的标准,对待同一风险就可能因人而异。这也是导致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

3.现实的社会生存压力对执业行为的影响。受现行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分配制度限制,大部分注册会计师是作为打工者受雇于事务所,不符合事务所“人合”公司的本质特征。面对巨大社会生存压力和较低的收入水平,风险意识防线受到冲击,造成很大的风险隐患。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在现代审计技术框架下,从根本上避免审计风险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却可以探索一些途径来控制审计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

我们从改善执业环境与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两个方面来探讨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与途径。

(一)改善执业环境

1.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加明确地界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相关法律,对注册会计师应承担和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作出具体规定,明确区分注册会计师应承担与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对象、损失范围及责任程度,防止承担责任的被人为扩大。

2.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争取公众更多理解。应适当地向公众宣传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特征,使其意识到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只能是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合理界定公众意识中注册会计师责任范围。

3.落实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强化质量控制。2010年7月21日,财政部、工商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的暂行规定》,要求大型、鼓励中型会计师事务转制为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目前已有大量的会计师事务所改制成为特殊普通合伙制,但是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并未进行改制,且该规定没有涵盖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下一步应加快落实改制要求,适时扩大适用范围。同时,通过落实合伙人对在执业活动中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者无限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为限承担责任,对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施加压力,促使其加强内部治理、强化质量控制。

(二)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

1.做好签约风险评估,慎选客户,把好降低审计风险第一关。签约质量能够决定审计是否进入会计假账误区,签约风险直接影响注册会计师执业整体风险。签约前,注册会计师应适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做好风险评估,谨慎选择客户;并通过不断积累签约风险评估经验,逐步完善签约风险评估制度,规范签约风险评估行为,从制度上保证签约风险最小化。

2.通过规范注册会计师在重要项目上的职业判断,尽可能降低因个人偏好所引致的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对不同情况下的职业判断选择标准作出具体规定,以使本所职业判断趋同,形成自身的执业风格,减少因个人偏好导致的审计风险。

3.严格地推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执业质量控制。针对目前三级复核流于形式、部分专业判断屈从于其他压力的现象,有必要重申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程序,杜绝人为因素对已实现审计成果的影响,切实保证复核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2010.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房德刚(1976-),男,北京市人,学历:大学本科,首都经贸大学,研究方向:财政学。

作者:房德刚

审计风险的注册会计师论文 篇2:

论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企业由单一国有制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控股企业或上市公司,企业经营方式多样化,各类经济业务复杂多样。以上诸多因素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应对措施

一、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审计方法的局限性和被审计业务内容的复杂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呈现多样化,各类经济业务复杂多样。随之也产生了各类企业之间的融资租赁,上市公司之间收购以及合并,多家公司之间进行债务重组等各种复杂的交易事项。与以往普通国有制企业的审计工作相比,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谨慎思维,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交易事项和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是否存在虚假业务。例如,真实发生的业务是否全部登记在册、是否存在资产负债转移情况、企业所有业务的记录时间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等。

由于企业经营业务涉及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很多事项注册会计师需要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判断。每个审计人员的思路和想法不一致,在某些问题上会产生异议,这样就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

目前审计人员只能通过我国统计学中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量,确定可容忍的风险水平,在选取的范围内实施审计程序,得出一部分审计结果,再用部分审计结果去推断企业整个财务报表的错报水平。如果未被选取的样本自身存在重大错报,或者多个没有被选取的样本所累加起来的错报水平较高,那么仅通过抽样的方式是无法识别的。因此,审计方法的局限性也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有时资历过高的审计人员并没有在审计业务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只是按照自己的工作经验去主观判断和衡量重大错报风险水平,也会增大审计的风险。

(二)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

审计准则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既要保证本质上的独立又要保持方式上的独立。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只有将职业判断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审计准则所规定的各项细则,深刻理解具体要求,运用一系列的审计程序,做出有依据的结论,才能规避审计错报的风险。

此外,一些年轻的注册会计师因缺少实际审计工作经验,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审计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持其职业判断的水平。如果審计人员做出的职业判断与实际发生的交易不相符,那么职业判断则不能作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

(三)审计本身存在的固有限制风险

1.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的固有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在未评价企业的内控是否有效前,企业的某项业务或者金额本身存在错报的可能性。例如,由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企业工作人员高估存货价值的风险就较大。审计的控制风险指的是就算企业的内控运行是有效的,但仍会存在某种错报,这种错报在审计过程中没有被审计人员发现的可能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的合理性以及运行的有效性都会影响控制风险的大小。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是审计业务自身客观存在的,它们也是审计风险中的一部分。

2.审计的固有限制产生的原因

(1)审计内容的限制。审计工作只是审查企业的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并没有行政权力检查企业的其他问题;被审计单位可能通过伪造交易合同或者编造会计记录的方式进行舞弊,审计人员也没有接受鉴定文件真伪方面的培训,从而导致实施的审计程序并不能发现企业的舞弊行为;被审计单位有时会故意不配合审计人员的要求或者不提供与编制企业报表有关的信息,所以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运用穿行测试等方法模拟了企业的正常工作流程,注册会计师也不能保证审计固有限制风险的消除。

(2)财务报告的性质。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会计人员根据实际财务状况结合其所适用的会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的。有时某些报表数据的金额会在某一变动范围内上下波动,波动大小存在不确定性。

(3)审计结果的即时性和审计成本之间的衡量。审计信息的价值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变低,所以审计人员要在财务报表的即时性和成本效益之间权衡,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较低的审计成本发表审计意见。审计人员通常会运用测试或者其他方法检查财务报表整体存在的错报,然后将审计成本在评估风险较高的地方和其他地方划分,因此,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4)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是否有效。每一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生产流程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做到内部监督和检查。如果企业的管理层相互串通运用自己的权力使其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或者企业内部控制员工的职业水平不满足岗位的需求,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形同虚设,这样必然会导致控制风险的增加。

即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工作,也会出现个别的错报没有被识别的情况。反之,审计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识别出了存在的重大错报,也无法证明审计人员开展的审计工作毫无瑕疵。所以,固有限制风险的存在也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四)获取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真实性

在审计过程中,某些企业会计人员未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对会计知识的认识不足,在工作中难以保证会计工作的客观性;有的工作人员只是单纯的以领导的意志为主,这些都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程度,从而加大审计风险;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往往忽视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再加上国家法律法规对该方面的惩戒力度不够大,造成某些企业存在财务资料造假的问题。例如,当审计人员需要获得与企业收入真实性有关的审计证据,但得到的却是经过人为编造的与销售收入真实性相关的虚假信息,并且用该信息去判断企业收入是否真实,审计证据与真实性目标不一致,审计人员无法证明企业收入的真实性。如果审计人员在没有判断审计证据真实可靠程度的前提下,直接利用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最终将有可能导致审计报告产生无法估计的重大错报,最终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五)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迅速增多,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这种激烈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有些事务所会因扩大业务的数量而无法顾及审计业务的质量,从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更有一些中小型事务所,随意降低审计成本,大幅度缩短审计业务的时间,扰乱审计业务市场的秩序。这些都将增加审计的风险。

二、审计风险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选取恰当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

在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期,事务所应选择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提前实行一系列评估程序。实际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者沟通、交流,向有关第三方函证等方式确定企业的业务活动是否真实发生。通过重新执行等其他审计方法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的合理性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审计人员需通过一系列审计程序来确定企业在发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时执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则要立刻告知企业并且建议管理人员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目的。

(二)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控运行有效性的审计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越完善、内控制度执行越有效,事务所审计风险就会越低。为了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审計,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执行穿行测试程序,初步评估交易的风险。检查内部控制的岗位设立是否遵循职责分离,一人一岗原则。对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实施监盘,核对企业的账面数与监盘数是否一致。检查企业货物的出入库记录是否完整,相关的销售进货发票是否真实,是否存在少记或虚记交易的现象等,以此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三)恰当选取重要性水平

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选取的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的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的风险越高。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自己职业素质的培养。如果没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审计工作者很难发表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进而就会加大对审计财务报告错报的风险。

(五)设立应对风险的基金保障体系

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再优秀的审计人员也无法避开全部的审计风险。如果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出现利益纠纷或者单方违反协议内容等问题,司法诉讼不能保证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保障,甚至可能会影响注册会计师今后的职业发展,以及事务所的正常经营。这就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相应的基金保障体系,以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的发生。对于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购买职业保险,商业基金等方式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降低审计的风险。

(六)加强对企业选择的谨慎性

注册会计师在初次评估被审计单位后,如果确认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在可控制范围内,就应约定好具体内容,包括企业对审计工作时间以及方式的要求,通知需要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以及必须告知审计人员的某些特殊事项等,并且在书面协议中列示一旦出现违反约定的情况时,如何划分双方的责任问题和所需要做出的赔偿。如果初次评估的风险已经不在注册会计师所接受的范围内,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审计业务。对于以往审计过的企业,审计人员不能放松评估的标准,更不能发表不符合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审计意见。

(七)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审计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审计风险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即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制。实际工作中,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意见前,需落实每一步监督措施,仔细检查每一位审计人员的工作;在结束现场审计工作后,需要将审计意见上报给会计师事务所设立的内部检查和监督机构,以便有效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韩晓燕.浅谈审计风险及防范[J].延安大学学报,2013,(4):52-54.

[2]刘玉.认识审计风险[J].东方企业文化,2015,(13):367.

[3]吴善发.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5,(4):29-32.

[4]徐晓斌.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J].经济视野,2014,(6):300.

[5]肖璧泓.财务报告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J].商,2016,(4):35-36.

[6]陶中华.试论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检查风险与重要性[J].审计与理财,2013,(2):27-28.

[7]刘菁雯.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挑战和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13):23.

[8]彭梅.解读审计准则1141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5):184-185.

[9]何芹.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的再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4):85-90.

[10]刘勤虎.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企业财务报表审计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218.

[11]沈志蓉,张学军.现行审计准则下舞弊审计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0,(14):35-36.

[12]马胜男.审计交流及其质量与审计风险关系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134-135.

[13]张润红.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应用中注意的问题[J].中州建设,2016,(13):79-80.

[14]M.Martin Boyer, Patrick Gonzalez. Optimal Audit Policies with Correlated Types[J].Economic Theory,2013,(5):28-29.

[15]J.K,Loebbeeke.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J].Prentice Hall,2012,(13):252.

(作者单位:刘爱玲,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康鑫,山西财经大学商学院)

作者:刘爱玲 康鑫

审计风险的注册会计师论文 篇3:

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控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一些公司、企业会计假账案的不断披露,涉及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也时有发生。如何避免法律诉讼,控制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注册会计师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控制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危害

我国2006年新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明确提出了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并从新构建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提出了新的审计理念,即以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要求设计审计工作就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围绕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果忽视审计风险的存在,且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一旦实现,必然引起相应后果:

第一,审计人员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表达不当,可能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损害,因而涉讼,造成签字审计人员的损失。屡屡出现的诉讼危机,使得审计人员承办财务签字的风险大增,注册会计师的签字品质普遍受到怀疑,各方面均要求注册会计师更加严格执行审计工作。

第二,影响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形象。

第三,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使投资者蒙受损失。

第四,严重时可能助长会计造假和舞弊行为,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风气。

二、审计风险的控制

(一)从被审计单位方面控制审计风险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彻底解决信息不对称

公司中小股东要想拥有与企业管理当局和大股东相对称的信息,在具体制度安排上,应在中小股东、企业管理当局、大股东之间建立制衡机制。即建立经营权以控股股东为主,监督权以中小股东为主的公司治理机制。即企业管理当局由实际控股股东提名,董事会通过。而监督权则由中小股东行使,彻底独立于大股东与企业管理当局,并据此重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完善审计委员会和独立董事制度,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审计委员会对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控制,削弱大股东和管理当局对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提名权。

2,谨慎选择企业,从源头上控制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选择被审计单位时,一是要选择正直的企业,这就是要求审计机构接受委托之前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企业的历史情况有所了解,评价它的品格,弄清委托的真正目的,尤其是在执行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时更应如此。二是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更尤为注意。中外历史上很多涉及审计人员的审计失败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的企业。

(二)引入并改进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控制审计风险

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要求风险导向审计进行战略上调整,控制审计风险。

战略调整一:以风险源为导向实施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审计战略。注册会计师从风险源人手,以风险源为导向,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并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而一步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这样首先做到了由整体到局部,而且以风险源为导向,可以做到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都比较有效。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进行取证。根据取证的结果,再由局部到整体,归纳和判断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战略调整二:“以证实性为主”向“以侦察性为先导,以证实性为补充”转变。现代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大,业务繁杂,会计普遍实现电算化,内部控制虽然比较健全,但管理当局舞弊却频频发生。实施该战略调整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并能将“应有的职业怀疑”从一开始就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地减少审计期望差。

战略调整三:将主要精力转向关注和控制管理当局舞弊风险。从企业所产生的风险源上看,虽然员工舞弊风险,错报风险也可能给注册会计师带来损失,但这些与管理当局舞弊风险可能给注册会计师带来的损失是无法比拟的。作为这样一种战略调整,注册会计师应摒弃传统的“管理当局中性”的看法。实行“有错推定”,即实行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管理当局不存在舞弊就推论管理当局舞弊是存在的。注册会计师对管理当局舞弊必须给以足够的关注。采取有效程序以控制风险。

(三)发展审计市场,控制审计风险

1,发展资本市场,培养审计服务的良好环境

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投资者的有效需求,使投资者尤其是大、中型投资者成为审计市场的强势群体。他们能够基于自己的切身利益,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从而使审计报告向高水平迈进,呈现出合理、必要的差异性。

2,鼓励事务所联合发展

针对当前我国小规模事务所供给过度导致低价竞争现象严重的情况,应鼓励事务所之间联合发展。进一步开放中国的审计市场,引进竞争,使事务所在竞争中走向联合。

3,建立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信誉评级机制

在审计这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内,如果有相关的信誉评级机制,使市场中产品的购买者事先了解产品以及产品提供者的相关信息,就可能尽量避免低价竞争的发生。

4,促进事务所组织结构改革

将实行有限责任的事务所转变为有限责任合伙制。在该形式下,当某一合伙注册会计师由于过失发生法律责任时,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其他合伙人也不承担连带责任,而该合伙人则承担无限责任。

5,提高注册会计师收入水平

注册会计师收入水平是其价值取向的一个关键因素。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吸收并留住优秀的审计人才,最终形成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增加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抵抗风险能力

1,积极掌握行业专门知识,努力控制审计风险

充分调查客户的行业背景和状况。审计项目的执行和负责人员应高度重视通过与以前年度负责该项业务的审计师进行讨论(在审计师实行定期轮换制下)、与目前从事同类审计业务的审计师进行讨论、与客户的雇员座谈、搜集和查阅行业资料、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有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查阅事务所的客户永久性档案等多种方式,充分调查客户的行业背景,分析客户的行业现实状况。建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拿出一些资金和人力建立一个各行业典型企业历年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信息库,以便注册会计师查阅。

优化审计人员结构。要确保审计人员多掌握行业知识,还要实现审计人员的优化组合,即必须改变事务所单一财会型人才的结构,注重聘用一些诸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法律等非会计审计专业领域的人才,并在审

计项目小组配备时确保有熟悉行业知识的人员参加。

培养行业审计专才。现代审计要求审计师必须术业有专攻。审计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由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中心转向以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为中心。审计师要分行业审计,必须掌握常用的分析工具,并接受行业知识训练。注册会计师必须时刻重视各种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求对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等学科的掌握,还要求执行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应当尽量熟悉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适当的职业判断。此外,事务所要实行知识价值链管理,融合审计资源,成立事务所的专业顾问团队或者与咨询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国外一些大型会计公司十分注重鼓励一些审计人员专攻特定行业的审计工作,成为行业审计的专才。这一做法增加审计人员对企业会计报表中异常情况的鉴别能力,对更好的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非常有利。

积极利用专家意见。由于审计对象越来越复杂,注册会计师可能遇到特殊的、高深的对会计报表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对这些事项,仅依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或本所专业人才无法获得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拟发表的审计意见。况且,事务所聘用过多的特殊专业人才也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总存在着利用专家工作、来获取特殊行业知识的客观需要。

2,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机制、完善事务所内部考核方法

强化内部质量控制机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签约前,必须调查、了解客户,依照规范签好协约。实施中,按照批准的工作计划,逐步实施,对于大多数审计项目来说,相当多的审计工作是由缺乏经验的助理人员完成的,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业务技能和风险管理培训,并在审计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严格履行三级复核制度。出具报告要谨慎,不能有遗漏事项;要关注期后事项,重视内部不同意见,努力把责任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业务档案管理,保留完整的审计轨迹。

(五)审计方法的改进——分析性程序应用的改进

分析性程序在舞弊审计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能揭示会计数据之间的异常关系,而对这种异常变动的分析往往能找出许多舞弊线索。这是因为大多数财务报表舞弊者在操纵会计数据时,只是集中于某一具体的会计活动,而没有考虑到其他会计报表数据也会同时发生变动。

我们应借鉴国际先进的分析方法,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这方面,和趋势分析和比例分析相比,美国注册会计师更推崇模型分析法,即从客户的经营数据或相关的外部数据来形成对账户余额的合理预期。美国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模型分析法更不宜为客户所规避,也就更有利于确定潜在的舞弊风险。同时,随着SASNO.99颁布的《分析性程序的实务指南》提出用分解后的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也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提出了如下一些可以用于分析性程序的非财务数据:如每一个员工的销售额、每一批装运的销售额、每一个客户的交易额、每月的销售额等。从上面这些数据看出,AICPA希望独立审计在使用分析性程序时,能使用更为细化的数据,这将更有利于发现舞弊的蛛丝马迹。

作者:周书美 戴梦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课改特点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