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论文

2022-05-0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档案保护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档案是人类记忆的真实记录。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于国家各领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保存和参考价值。科学合理地保护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便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重要任务。

档案保护论文 篇1:

省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机制探索

摘要:目前,我国档案保护中心建设正处于探索和系统研究阶段,本文从省市级档案保护中心的主要功能与运行机制两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了保护中心应具备档案抢救保护、档案保护科研、保护技术人才培养、保护技术咨询、保护知识传播等功能,并从保护中心运行领导机制、资金投入与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探索其运行机制。

关键词:档案保护保护中心运行机制功能

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是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自2006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对于重点档案的抢救保护工作从政策法规到资金支持都做出了具体部署。2017年10月国家档案局印发《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在全国大力开展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工作。全国各地已开始着手建设档案保护中心,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建好档案保护中心,更好地发挥档案保护中心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档案保护工作研究的一个主题。本文基于我国档案保护工作实际,探索省级档案保护中心的主要功能与运行机制,希望为我国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一、立足于档案抢救与保护设定的主要功能

省级档案保护中心作为档案抢救保护的专门机构,其功能不能仅限于档案的抢救保护,而应成为结合档案保护科研、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功能的综合性中心。

(一)档案的抢救保护技术能力

档案的抢救保护是保护中心的基础性工作,保护中心应根据统筹规划,切实提高档案的抢救保护技术能力,对所在区域内的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包括破损档案修复、档案去酸、档案消毒、档案整理、档案仿真复制、音像档案数字化、光盘档案检测、缩微档案转换以及灾害档案的应急救援和处理等。抢救保护档案的范围应主要包括区域内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保护,馆藏档案的抢救保护,省市内各基层档案馆或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的抢救保护及区域内灾害档案的应急救援和处理。[1]

(二)档案保护技术的科研能力

建设档案保护中心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档案保护科学研究平台,促进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档案保护中心需围绕檔案保护核心工作,结合档案保护先进技术和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基础研究,如档案保护理论、标准、规范、流程的研究,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等。保护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不仅要在档案保护同行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更要协调科研机构、推广部门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创建互利合作新模式,注重档案保护技术的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针对档案保护人才短缺、培训极少等问题,保护中心开展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是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保护中心应具备开展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的能力,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可以独立开展保护技术培训班,针对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同时面向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团体的档案从业者或学生,计划性地开展保护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为档案保护中心的运行提供人才保障,为其他档案部门的保护技术工作培养人才。

(四)档案保护技术咨询服务能力

保护中心开展档案保护技术咨询服务可以有效解决保护中心的地域性限制问题,扩大保护中心的服务范围。各保护中心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为基层档案部门乃至社会各界提供相关指导,并建立客户服务热线,向有需要的组织和个人提供档案保护技术咨询,包括提供在温湿度控制、处理档案文献虫害或霉菌、档案抢救修复技术等方面的建议。[2]

(五)档案保护知识传播能力

目前,档案保护知识宣传是档案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短板,而保护中心通过对外开放参观、让群众参与实践等多种方式,给予参观者更直观、更实际的体验,可以起到加强档案保护知识宣传的作用。参观人员通过直观地看到档案抢救修复的全过程,可以进一步了解档案保护相关知识,增强档案保护意识。保护中心在档案知识宣传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可以让参观者亲自参与到档案修复工作中,通过设立专门的档案修复区域,让参观者亲自体验档案修复的过程。
二、结合实际设计档案保护中心运行机制

省级档案保护中心的高效运行,不仅要依靠完善的功能设定,更有赖于具体运行机制的合理制定和实施。笔者在结合我国档案保护工作实际的基础上,探索档案保护中心在领导体制、资金投入、考核评价、人才培养、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机制制定。

(一)档案馆领导下的主任责任制

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受益于档案机构的体制保障,档案保护中心实行依托档案馆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有益于保护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管理。[3]保护中心主任需是档案馆在职人员,要求是档案保护技术领域专家或长期从事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胜任保护中心建设与管理相关工作,全面承担保护中心的平日运营和管理工作;能够统筹制定保护中心体制制度,如保护中心的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等。档案保护中心主任每届任期3年,保护中心主任下设副主任若干名,协助主任处理日常事务。

(二)政府资金持续投入与监督机制

对档案保护中心的经费投入主要包括建设费用、运营费用、设施设备采购维修费用及科研费用等。自2006年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针对档案保护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档案保护中心要争取相关经费,其正常的建设与运营应当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来维持。同时,为了保障资金的持续投入,应实施项目支持与滚动投入并行、法规保障与政策互依托的可持续性经费投入机制。例如,设立档案保护中心专项基金,将档案保护中心建设费用、运营费用、设施设备采购维修费用并入国家财政拨款常规渠道。档案保护中心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为合理和高效利用档案保护中心资金,应建立资金审查监督机制。对保护中心所有资金使用展开定期检查,促进抢救修复工作良好开展,保障档案保护中心资金合理规范使用。负责资金分配的主要部门应委派专门人员或委托相对独立的审计单位对保护中心的主要资金支出及财物管理等事项开展定期检查、审计、监督,以不断提高档案保护中心经费和财产管理水平。

(三)建立档案保护中心运营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可行的评价机制是顺利开展档案保护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保证。对保护中心开展定期评估工作,主要作用是促进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提高保护中心团体与个人技术能力和水平,使其切实地发挥提高档案保护整体水平的作用。考虑到评估工作的广泛性与有效性,保护中心可实行周期评估与过程评估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保护中心可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自评工作。同时,保护中心可组建外部评估委员会,定期进行周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工作任務完成情况、科研成果和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保护中心运行管理、对行业的贡献等。保护中心可以参照评估结果,改变和完善组织架构,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档案保护工作发展的作用。

(四)结合保护修复实践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档案保护事业发展的核心是要重视人才资源,而目前困扰档案保护工作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匮乏,人员技术能力不高。档案保护中心可以创建结合保护修复实践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机制,以便很好地解决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制定长期规划,将档案保护技术人才培养纳入档案人才培养整体规划,确定人才队伍的层次规模、人才培养的措施和方法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引进、培养和锻炼等综合措施培养人才,加强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提高保护中心科学研究水平,同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抢救修复工作水平。为了能将人才长期留在岗位上,档案保护中心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使人才有成就感,切实解决档案修复人才的流失和短缺问题。在人才培养上,档案保护中心要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注重档案托裱、修补、加固、去污、装帧、字画装裱、仿真复制、音像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保护等内容的实际操作;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开展在线培训、外出培训、引进培训等;加强政校合作,创办档案保护理论实践课程,开展共同项目研究。[4]

(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档案保护中心的有效运行与工作开展离不开管理约束与流程规范,为了保障抢救修复工作安全运行,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档案保护中心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安全有效的档案保护制度,并加强对制度的监督与落实;[5]要依照档案保护标准与档案保护规范,结合保护中心实际,制定档案保护中心抢救修复工作标准与规范,实现标准化管理。目前,针对档案保护工作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制度与规范,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主要出在执行上,好的制度规范制定了但不执行,从而导致工作开展不力。因此,档案保护中心还需建立好的监督管理体制来促进制度的落实,要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制度推进中心运行,责任到岗,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开展;要由上及下层层监管,档案馆要肩负起主体监管职责,开展日常巡查以监管保护中心的运行管理,发现问题立即开展追责问责工作;落实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机制,以绩效考核评估为基础,对计划目标任务完成不力或管理不善者追究责任;同时建立完善问责实施办法,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进行合理、有效的问责追究。

参考文献:

[1]张美芳.分级保护与管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环境最优化的实现方式[J].档案学通讯,2010(3):76-79.

[2]张莹.分布推进重点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兰台世界,2018(4):105-106.

[3]王肖波.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研究[J].浙江档案,2019(4):19-21.

[4]王海燕.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的培养[J].北京档案,2013(4):20-22.

[5]冯俊平.档案保护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2(S3):117.

作者单位:天津市档案馆

作者:于洁 李跃 赵鲁东 杨建芃

档案保护论文 篇2:

国外档案网站档案保护内容的分析与启示*

摘  要:档案是人类记忆的真实记录。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于国家各领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保存和参考价值。科学合理地保护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便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重要任务。笔者选取了国际档案管理水平名列前茅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国的国家档案网站进行浏览和学习,了解国外的档案保护工作特色并加以总结,得出改进和加强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档案保护工作的完善奉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档案保护;档案网站;保护特色

Key words: Archives Protection; Archives Website;Features of Protection

档案是珍贵的社会记忆,我国档案界一直非常重视档案保护工作,在档案的预防与修复、档案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积累了珍贵而丰富的经验。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数据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发扬我国档案保护技术特色与优势的同时,也应放眼世界,了解学习世界同行的发展现状,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新理念,知其情,晓其艺,取其精华,补我之短。
1 国外档案网站档案保护工作内容概况介绍

对现代档案保护工作情况的了解,档案网站是首选便捷渠道。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档案工作具有较高的档案管理水平,选取四国作为代表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外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因此笔者通过观察四国国家档案网站了解国外档案保护工作的情况,以期找到共同特点和经验。

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页面内容丰富,分上下两部分,其上是检索栏和七个服务窗口,其下是8个细致入微的有关档案馆、档案服务、馆藏资源、公众参与、合作机构等链接。其中对档案保护的介绍大都在Preservation部分,分成四大板块,(1)你想保存什么:将档案按照形成机构和载体材料分成7类,分别介绍保护的方法;(2)NARA保护策略:既有宏观保护政策也有微观保护技术,利于用户进行系统查询;(3)保护项目:主要介绍本馆的档案保护部门,档案保护规划以及圣路易斯市档案保护部门;(4)事件和特殊项目:对重点档案保护的过程和先进经验进行展示等。

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页面呈现上中下三大部分,其上是馆藏资源检索与利用,中间是档案馆最新动态、档案服务、信息管理以及教育,最下面是档案馆的相关网站、相关法律法规、档案馆联系方式以及网站搜索帮助等链接。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档案保护内容,不够集中且分布不明显,初用者不容易直接发现,通过“preservation”关键词检索,可发现檔案保护的内容分列在about us下的collection care和Managing risk部分。collection care介绍国家档案馆职能基础上的档案保护工作。其下分可持续环境管理、传统科学研究和发展、档案保护建议和指导、出版物、贷款展览五部分。Managing risk下分档案信息安全、电子数据传输、政府机构变化三部分。前者偏向对传统档案的保护,后者偏向对档案转换和数字档案的保护指导。

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网站内容较紧凑,大体分上下两部分,其上是对馆藏资源检索、档案服务、档案馆最新动态及公众参与等,其下是档案馆相关介绍、档案馆最新消息以及档案馆联系方式等链接。其中档案保护介绍陈列在Services and programs下的For archives & archivists板块的 Preservation 中,分七大类。一是对书籍、文本以及可视原材料的保护:根据档案用途和具体需要进行不同幅度和强度的修复和保护;二是对视听档案的保护;三是对数字档案遗产的保护;四是数字化技术:根据图像质量的标准来完成,标准是根据被数字化的材料的类型进行的;五是对已有图书档案文件的管理:制定发展政策、标准和指导方针确保其安全;六是对缩微影像的保护;七是对石版画保守的保护技术措施。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页面简约,呈现上下两部分,其上是检索栏,其下是六个服务窗口和隐私、版权、免责声明、可访问性、站点地图、就业、开放时间、反馈、商店等链接。有关档案保护的内容主要在About us窗口下,其中一部分在档案收藏品(the collection)下的保护档案收藏品(preserving our collection)中,根据藏品类别划分为数字文件、纸质文件、实物、照片和缩微胶卷、声像文件五类并分别提供保护工作实践指导。另一部分在文件管理(records management)板块下的管理政府文件(managing your agency records)部分,下细分为物质文件保护、数字文件保护、声像文件保护三类,看似和前者内容有包含关系但是却更加详细全面。


2 国外档案网站保护技术内容透视出的档案保护工作特色

2.1档案保护组织机构健全

2.1.1设有专门的档案保护机构。对档案的最佳保護无疑是采取“对症下药”式的呵护。要想做到“对症下药”就必须具有专业本领,专业本领首先施展的地方是专门的档案保护机构,其设置能更为全面有效地对档案实施专业性保护,这对档案的长期保存十分必要。通过对四国档案馆网站的浏览不难发现四国档案馆均设有专门的档案保护机构。

美国设巴罗实验室、大型馆藏机构等多个专门的档案保护实验室来修复破损档案,研发档案保护技术,建立专业标准来保护档案,提供专业的保护组织,接受公众求助。英国设专业的档案保护部门机构来对档案进行保护修复,并提供建议和指导;加拿大设档案保护中心;澳大利亚设档案保护实验室PLNA(The Preservation Lab at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Canberra Office)、保护保存设施建设、联邦记录系统等,对破损档案进行修复等。这些实验室里的档案保护技术人员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例如加拿大国家档案馆档案的首要保管员是技师,他们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拥有专业实际经验,掌握许多精炼的人工修补技术。

2.1.2积极同其他机构合作。四个国家档案馆除了加强自身的档案保护机构建设以外,还积极与图书馆、博物馆协同合作,并且积极与其他商业性机构合作,综合利用各方资源保护国家档案等文化遗产。例如英国的档案保护机构Icon负责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Icon不仅利用线上介绍档案、书籍、文物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还利用线下有计划地开展保护交流活动,实现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三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澳大利亚的AICCM组织和英国Icon职责相似,负责档案、文物等的保护工作,同时给公民提供保护指导,包括应急预案和灾害抢救,并提供专注于保护工作的公司联系方式,公民可通过选择条件检索公司的基本信息。

美国鼓励与档案保护相关供应商合作。美国有大量的档案保护与应急相关的商业机构,经过成熟的市场化发展,这些企业已经有了详细的市场分工,能很好地提供档案保护方面的专业服务。例如自然灾害救助恢复,数字档案文件的备份、恢复,业务连续性保护,应急预案规划的制定,风险评估等。在美国NARA网站能够容易地查到第三方商业公司的联系信息、工作范围和专业技术。

2.2档案保护知识宣传普及到位。美、英、加、澳四国以档案网站为载体,详尽地介绍了档案保护知识与相关工作,不管是档案保护工作者还是普通公众都能轻而易举地获取档案保护知识和信息。

从形式上,各国档案馆网站对档案保护内容条目陈列清晰精要,排版整洁有序,展现形式生动多样。网站检索方便,信息易获取。四国档案馆网站每一个页面上都有超链接和检索窗口,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以及超链接技术可引导用户轻松查找到所需内容,而不会出现死链接以及在查找过程中遗忘初衷的现象。有关档案保护的信息获取度极高。例如NARA的“preservation”页面对档案保护内容进行系统全面展示,四大板块下分别有3-8个链接进入详细内容,同时用户也可通过检索功能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信息;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上输入“preservation”检索词,用时0.2秒得到相关结果526条。从内容上,档案保护内容丰富翔实。四国档案网站承载的档案保护内容不仅涉及纸质、数字、缩微胶片等不同载体档案的保护方法、抢救措施,还涉及各国的主要档案保护政策,各国所做的特色档案保护项目介绍以及档案保护工作开展的线上线下不同方式等等,档案保护内容非常丰富,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非常强。例如美国NARA网站在“档案应急信息管理”一栏下就针对联邦政府,国会议员和国会工作人员,州、部落和地方政府,文化历史机构等不同机构的特点分别提供了详尽的、可参考性极强的应急措施。

2.3相关制度建设完善。国外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从其颁布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行为准则中反映出来,这些条文律令既涵盖了对未破损档案的预防性保护,又包括了对受灾档案的应急性指导。

美国出台保护策略涉及档案的修复保护,档案存储环境的管理,档案的数字化及档案存储格式的转化,紧急的救助措施,以及电子档案的保护等;英国制定档案保护标准和工作程序、工作质量控制、提出保护工作预算、制定保护优先方案等。加拿大为长期对档案进行保护保存制定了视听迁移策略等一系列发展政策、标准和指导方针。澳大利亚制定政策规范来指导工作人员在预防保护、展览保护、保存数字化以及可视化和数字化保护保存档案等方面的工作,并为档案工作人员设定行为准则。

国外注重对现有经验的运用并及时形成详细实践指导,强化对档案的风险管理。美国介绍档案紧急保护修复的方法,并规定所有机构都设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保护档案;英国对档案开展预防性保护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开展风险评估,落实档案管理利用过程中的全程保护,实施环境监控等;加拿大定期举行消防安全教育和演练,采用两种到位的保护措施,一是安装自动喷水系统,二是采用保护层屏蔽防火;澳大利亚档案馆实施对档案灾害的防范及受灾档案的恢复战略,按照灾害发生过程进行抢救指导,分七方面详细介绍灾害前的准备工作。

2.4公众参与程度大。国外档案保护工作注重公众参与,社会服务水平高,在国外,档案馆充分认识到公民不仅是档案的利用者,同时也是家庭档案拥有者的双重身份,在指导公民对家庭档案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公民对国家档案工作的认可,增强与档案馆的互动,进一步做到全方位参与。另一方面对馆外潜在“档案”进行了很好的预防保护工作。

美国档案馆网站what do you want to preserve板块,可查询到保护家庭档案、拯救书籍和照片的技术方法;英国国家档案馆提供档案志愿者服务,设专门保护咨询中心,在每年组织的研讨会、档案保护会议或家庭档案日,档案利用者、参观者和专业人士等可免费咨询保护方法;加拿大、澳大利亚档案馆设有关档案保护的博客,记载着对珍贵档案的修复保护过程,使档案保护工作变得开放透明,融入公众生活。对“潜在”档案,四国为国民提供了可行性与操作性极强的建议措施。内容涉及档案存放环境、档案展览光线要求、破损档案修复步骤等多方面。


3 对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启示

3.1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档案保护重视程度。从宏观层面,国家档案部门制定多层次、多角度、涵盖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保护工作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档案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站在全国档案管理的高度,加强档案风险管理,积极推动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和元评估的研究与实践,重视评估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将档案馆现有的涉及常态与非常态档案安全的档案保护经验、教训进行统一梳理、及时成文,形成指导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实践工作的指南;增加档案保护相关的科研立项,从机制设计上鼓励学者和档案部门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保护科学研究,促进档案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建立可量化的档案保护工作评价体系,将档案保护工作开展与执行情况纳入档案馆评价的重要指标。从微观层面,指导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和工作特色制定档案保护工作制度,加强对档案保护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的制定,例如从事档案保护尤其是重要档案保护工作人员的准入机制,建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建立日常档案修复与保护工作的质量监督机制,实行量化评价;建立档案保护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将修复工作纳入修复人员的绩效考核,对有突出贡献与工匠精神的档案保护技术人员进行嘉奖与宣传,营造支持档案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3.2加强机构间合作,协同做好档案保护。加强机构间合作,首先应加强档案部门同图书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图书古籍保护、档案保护、文物保护工作,在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存手段、利用方式、保管设备、修复技术、工作流程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加强三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不仅可以相互借鉴保护的经验、教训与研究成果,最大限度提升研究、保护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形成保护资源相互利用,共同攻关,解决重大问题的局面,例如可设立档案图书博物馆一体化保护技术机构或者联盟,作为我国文化资源保护的平台,提升三个机构整体的保护水平;建立协调LAM的合作执行机构,统筹规划,借鉴英国MAL理事会制度,即设置一个由LAM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跨行业、跨系统、一体化的常设合作管理机构。经由此合作管理机构的跨机构协调,既可以促进三个机构所属部门的协同合作,又可更有效地运用人员与经费,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亦可将眼界放置国际,加强与国际文献保护界及各个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联合组建档案保护技术交流组织等。

加强机构间合作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档案部门与社会团体间的合作。一方面,民间社会团体手中持有丰富的档案资源,这些档案是极具价值的“潜在”档案,档案保护工作的对象应当包含这部分档案。另一方面,从事档案保护的商业性机构具有专业的档案保护技术设备,可提供专业化保护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性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他们开发的数字系统较完善而且安全。与社会团体的合作,可采用档案保护工作外包托管形式,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找到适合的档案外包服务机构,加强档案外包服务过程中的监督,与档案外包服务机构及时沟通,确保档案外包托管服务机构档案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既可弥补专业技术的不足,又能减轻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和成本,提高档案资料的价值利用水平。

3.3加强宣传,普及档案保护知识。加强档案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三个“不局限”。档案保护技术知识的传播主体不局限于高校教师与专业人员;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局限于高等专业教育;档案保护技术知识传播渠道不局限于口耳相授。档案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职业的培训是档案保护知识传播的重要的渠道,但应广泛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与传播媒介,面向社会开展档案保护知识的宣传。

国外网站通过线上的视频、微博、博客,线下的提供档案保护技术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广泛地宣传了档案保护知识。我国也可以充分借鉴,借助档案网站、微信等多种媒体手段,增加档案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笔者浏览我国各级档案网站,发现鲜有涉及档案保护内容。因此,建议我国各级各类网站开辟“档案保护”相关宣传板块,普及档案保护基本知识、宣传档案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开展破损档案修复展览、上传一些简单易行的档案保护与修复方法的动态视频;公布档案保护合作的机构及联系方式;公开档案保护相关的社会活动如会议、展览、培训等信息,这不仅可以为行业内专业人员提供全面的档案保护资源,利于学习和工作的开展,而且利于使档案保护技术走近社会公众。

此外,还需充分利用好微博、微信、博客等平台,对档案保护技术内容进行动态视频推送,静态技术知识的传播(可定期发档案保护技术知识的推文),对已修复完毕的档案进行在线展示,亦可对部分档案的修复过程进行直播,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以其需求为导向,对档案保护技术进行宣传和推送,同时积极采纳其建议,不断完善宣传方式。借着新时代新技术的东风,对档案保护内容进行全方位生动的普及宣传,能使得档案保护走出档案机构,走向大众,使得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触接受了解档案保护内容,掌握相关档案保护技术。

3.4采取众筹模式,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档案保护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一方面,提高公众参与度有利于借助群体智慧做好档案保护工作。当前,我国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短缺,笔者认为原因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加强档案保护宣传,可以充分挖掘社会公众中有相同爱好与特长的人士,有机会参与到档案保护工作中来,即档案保护工作也可以采用“众筹模式”。鼓励全民参与,接纳公众的建议,以公民需求为导向,以公众的集体智慧和需求来倒推档案保护工作进步的理念模式。以此模式推动公众积极参与档案保护工作,为使此模式保质进行还可建立众筹信用档案体系。我国档案保护工作所遇到的难题可采用分包式的解决方式,将问题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传播,请公众积极参与,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审查,档案机构对胜出的解决方案提供者进行奖励,以此既能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还能激励公众进一步参与到档案保护工作中来。另一方面,提高公众参与度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档案保护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社会公众手中可能拥有年久失修的珍贵的家庭档案、珍贵的名人档案等等,据笔者了解他们的修复需求很难找到相关渠道或者机构满足。因此,借助档案部门的保护内容宣传,一方面,公众可以得到档案保护工作者专业的帮助,解决修复难题,增加对档案保护的认知度。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档案保护工作者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为公众服务的热情。此外,档案部门还可以借助宣传平台,进行召集和宣传,利用“众筹”模式,吸引“民间高手”一起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档案保护技术的全民参与。
参考文献:

[1]张美芳.国际背景下的中国档案保护技术及其教育发展[J].档案管理,2008(04):49-51.

[2]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7-1]. http://www.saac.gov.cn/news/2017-06/26/content_192040.htm.

[3]谭燕萍.探析档案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元评估[J].2017(01):52-54.

[4]张美芳.图书保护、档案保护、文物保护学科整合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07):69-73.

[5]高雄.我国圖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档案管理,2016(02):43-45.

[6]王梓林.社会档案人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7] 雷安琪.众筹网站信用档案体系建立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3):91-93.

[8]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网站,http://www.naa.gov.au/,2017-10.

[9] 美国档案与文件署网站,http://www.archives.gov/,2017-10.

[10] 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http://www.nationalarchives.gov.uk/,2017-10.

[11] 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http://www.baclac.gc.ca/eng/pages/home.aspx/,2017-1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http://www.saac.gov.cn/,2017-10.

作者:张艳欣 高慧筠

档案保护论文 篇3:

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建设研究

摘要:本文从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出发,论述了档案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国家宏观层面的档案事业规划和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的建设经验,提出建设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构想,特别是探索了其在市场导向、建立基础和跨机构合作方面应该采取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档案保护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

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实际上是建立在地方档案工作之上的以档案抢救和修复为核心工作内容的机构,通常由多个省级或市级的公共文化机构在优化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联合建立,为所涉行政区域内的各个文化机构、机关单位、公司企业或私人提供档案保护服务,尤其是针对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修复。本文借鉴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的建设经验,结合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探索我国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方式。

一、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

当前阶段,我国档案保护工作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国家对于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档案保护工作中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阻碍了实际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国家对重点档案保护的重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重视档案的抢救工作,1984~1999年财政部共拨款7040万元抢救一批濒危档案。“九五”、“十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补助达到7800万元,地方财政的经费使用与此大体相当。进入“十一五”后,国家每年投入9000万元进行重点档案的抢救工作。[1]2016年4月7日,国家档案局正式发布《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重点强调了加强国家重点档案的开发力度,实施“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并鼓励各级档案馆加强区域合作,探索档案区域协作发展模式。2016年5月10日,国家档案局印发《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给予专项资金用于国家重点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重点档案开发项目以及区域性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建设项目。此外,国家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档案文献保护工程,如“中国记忆工程”“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等。由此可见,国家对档案保护工作的重视为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

(二)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发展缓慢

早在2008年,广东省档案局就曾将“建立区域性档案修裱中心”列入年度重要工作内容,这是国家进行重点档案保护和抢救工作模式的创新。[2]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并建立了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例如河南省档案保护技术中心、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湖北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中心等,但是伴随着实际工作的开展,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面临着众多问题。一方面,此类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单一,主要集中于历史档案的修复;另一方面,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在业务合作与交流上存在不足,往往“各自为政”。更为重要的是,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外有偿服务,使得其资金来源无法实现自给,而过度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投入。同时,在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档案保护机构尚未独立建立,而通常设立于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之下,作为一个部门而存在,如江西省档案馆的档案技术保护处。县级地方档案馆由于受资金、人员等条件限制,连单独的档案保护部门都没有设立,如安徽省绩溪县档案馆,其馆藏的徽州历史档案都是在裱画店进行实体修复和抢救的。因此,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发展速度缓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三)档案保护人才短缺

档案事业的长效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储备。近年来,档案教育和各类培训班的发展,为我国档案工作一线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和抢救项目的实施,以及地方档案保护工作的开展。从目前来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培养的档案修复人员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而新的档案修复人员一时又衔接不上,使得人才供给出现了断层。[3]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档案教育环节,档案保护课程教材内容陈旧、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技术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档案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4]同时,地方档案部门过于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实际交流或培训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档案保护层面,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经费的使用不合理,未能分清轻重缓急,甚至将部分档案保护的经费挪做他用。[5]此外,也缺少一个独立的档案保护机构来提供定期、专业的技术培训。

二、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建设经验借鉴

为了对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历史文献等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有效地保护和抢救,美国建立了众多区域性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如美国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NEDCC)、太平洋地区保护中心(PRCC)、巴波亚艺术保护中心(BACC)、艺术和历史文物保护中心(CCAHA)、落基山地区保护中心(RMRCC)、中西部艺术保护中心(MACC)等。[6]其中,具有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建设借鉴意义的首推位于美国马塞诸塞州的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

(一)建设背景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东北部地区的文献收藏机构面临着严重的纸张恶化问题。与此同时,包括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城镇和州立档案馆在内的文献保管机构都没有相应的设施去提供纸张保护服务。[7]而单独建立机构内部的档案保护技术实验室,并为之配备人员耗资巨大,而且也没有足够地受过训练的管理人员来为它服务,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联合来避免机构重叠。[8]在这样的背景下,1973年,由波士顿图书馆监管人乔治·卡恩哈等人在克雷斯吉基金会、图书馆资源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资助下,发起并正式成立了新英格兰文献保护中心,并由乔治·卡恩哈担任中心的第一任主任。1980年,新英格兰文献保护中心为了保障中心成员和财产的法律权利,改组成为一个非营利的股份公司,通过董事会实行管理,并向新英格兰地区以外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州立图书馆馆员提供了董事会代表权。为了反映其业务范围覆盖到整个美国东北部地区,该中心正式改名为东北部文献保护中心。

(二)完整的服务体系

NEDCC具备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其服务内容涉及文献保护的各个方面,包括实体保护、数字化保存、文献灾害预案的制定以及其他诸如咨询、评估和技术培训服务等。这种从微观技术保护到宏观的评估、咨询和培训的服务体系,构成了NEDCC业务的核心,也是其本身实现更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从服务方式而言,NEDCC实行的是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在线服务与现场服务相结合的多样化服务方式。最值得一提的是NEDCC的“7/24紧急电话援助”咨询服务方式,这种服务方式属于在线服务,即中心工作人员一周7天、全天24小时为机构或个人提供灾害咨询,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温湿度建议、处理档案文献火灾、虫害和霉菌的建议等。[9]在服务对象上,NEDCC涵盖了地区内的各类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如丹佛自然科学图书馆馆藏《北美印第安人》的修复、尼克尔斯故居博物馆的照片保护、伍迪格思里档案馆馆藏档案保护等。此外,NEDCC还为一些文化组织、私人和企业提供有偿服务。

(三)密切的国际化合作

通过在国内的业务开展,NEDCC的服务能力逐渐提高,并且培养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实体档案保护人员,如Michael Lee、Suzanne Martin Gramly和Mo? nique Fischer等高级技术研究员。在此基础上,NEDCC开始将服务领域扩散到美国本土以外的地区。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而其中又以与欧洲文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最为密切。NEDCC最早的跨国交流合作可以追溯到1994年,该中心派遣相关人员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进行培训和咨询的相关交流活动。1996年,NEDCC相继开始了东欧交流计划和古巴系列交流活动,致力于档案文献保护技术的交流。1998年以后,NEDCC分别在古巴、斯洛伐克、南非等国举办了纸张与照片保护培训会。在档案文献实体修复方面,NEDCC参与了德里拉福教区图书馆项目(北爱尔兰)、海明威故居博物馆合作项目(古巴)和西尾保护工作室亚洲艺术品保护合作项目(日本)等。国际化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的进行,使得NEDCC迅速在国际档案文献保护领域树立了重要地位,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

三、我国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方式探索

针对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国家层面提出的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建设要求,笔者借鉴NEDCC的发展经验,从市场导向、建立基础、发展途径三个方面探索我国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设方式。

(一)以市场为导向,保证服务需求

NEDCC为了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中心自身的资金自给,在建立时就考虑到了市场因素。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乃至东北部地区历史悠久,人口稠密,文化、经济和教育发展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地区内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其他历史档案文献收藏机构众多,这就保证了该地区内文献保护的市场需求,也使得NEDCC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一批固定的服务对象,同时在保护服务的开展和交流过程中得到便利。我国在建立地区性档案保护中心时,也应该考虑到市场因素,例如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建立,将服务对象集中于巴蜀文献的保护上,包括古籍善本、碑帖拓片、书法绘画、文件、档案文书的整理、抢救、修复。[10]

另一方面,服务项目的开展也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NEDCC从最初单一的手稿、书籍修复到形成目前的综合服务体系,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载体不断丰富,NEDCC不再局限于纸质载体的修复,而相继开始了照片、影像和音频的保护服务。文献灾害预案的制定更是将市场需求的矛头指向了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实体文献保管机构的灾害预防,将微观的保护服务扩大到宏观层面。相较而言,我国无论是独立的古籍、文物修复中心还是隶属于档案馆的档案保护部门在服务项目的扩展上还比较滞后,因此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不断开展新的服务方式,挖掘潜在用户。

(二)以文化机构为基础,整合配置资源

NEDCC作为一个专门从事档案文献保护的机构,它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和协会组织。从其建立来看,康涅狄格州公共档案馆、康涅狄格州图书馆、波士顿图书馆成为其建立的主要发起机构。从资金来源来看,NEDCC没有政府直接的资金支持,而是由各公共文化机构、专业协会、基金会、企业公司和个人的捐献获得资金来源。从其服务对象来看,NEDCC的服务对象涵盖了文化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个人,而文化机构是其主要服务对象。一方面,文化机构藏有大量的档案文献,并且它们对于档案文献的保护需求远远高于其他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文化机构在公众群体中具有良好的公信力,NEDCC通过为文化机构服务可以建立自身的信誉,并以文化机构为桥梁培养第三方客户。从其业务扩展的途径来看,NEDCC早期受自身规模、技术、资源的限制,无法独立承担较大的文献保护项目,但是通过借助一些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和协会提供的平台和资金的支持,NEDCC建立了跨机构合作的业务扩展机制。

当前我国从事档案保护和修复的独立机构相对较少,一般是以部门的形式设立在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之下。以安徽省为例,笔者在安徽省档案馆、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科学技术档案馆、安徽省博物馆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只有图书馆和博物馆分别下设了古籍修复中心和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因此,出于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可以借鉴NEDCC的建设经验,以档案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为基础,建立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提供档案、古籍的修复、保护和数字化等服务。

(三)以跨机构合作为途径,扩大业务范围

任何机构都无法独立存在,其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机构间的合作,而NEDCC本身就是地区内跨机构合作机制的产物。NEDCC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开展跨机构合作:一是单一的资金支持,例如“保护101”和“保护教育课程”,其由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提供资金来源,NEDCC独立完成项目。二是三方参与,即NEDCC、资金来源方和其他项目合作方,例如IRENE项目,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提供资金,第三方国会图书馆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三是双向合作,《北美印第安人》的修复,丹佛自然科学图书馆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参与具体的修复工作。在与国内各机构的合作中,NEDCC不仅突破了服务地域的限制,扩大了服务范围,更重要的是在文献保护领域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无论从研究还是实践工作层面,整个文化的发展水平都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无论是国家的文化发展纲要,还是学术界涌现的一些研究著作,有关“文化发展”“信息资源整合”的各类规划工作进行得紧锣密鼓,一些以诸如“国家战略”“社会记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为基本框架的文化实践范例不断成型。[11]这就为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应该建立跨机构合作机制,在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业务开展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合作,以此来推广研究成果,扩大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金的自给自足。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作为一个地方档案保护机构,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缺乏、人员的配备、地方文化机构的支持等。笔者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科学认识各机构之间的关系

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的建立必然会和地方档案局及其他如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产生密切联系,如何处理好各个机构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与档案局是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档案局作为地方档案行政主管机构,统筹各方面的档案工作。其次,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和档案馆等文化机构之间是业务协作的关系,其可以协助文化机构开展具体的档案保护工作,同时也可以依托各个文化机构的网站进行宣传或联合各文化机构开展培训活动,实现互利共赢。

(二)多方位发掘潜在用户,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机制

档案潜在用户是指社会上的组织或个人具有档案利用的潜在需求,但是由于其自身能力的限制或者外部条件不足,而无法与档案馆建立联系的这部分群体。相对于现实用户,潜在用户具有数量多、潜力大的特点。[12]NEDCC早期就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的档案修复服务,发现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潜在用户,并获得了用户的支持。区域性档案保护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档案服务机构,为了更好地确保职能的长效发挥,对于发现潜在用户至关重要。不仅要针对地方各个文化机构的馆藏档案进行针对性保护,还应该为私人或者企业提供档案修复服务。与此同时,必须加强档案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认识,对用户的需求实行实时预测,并及时提供用户信息反馈,不断促进中心改善服务。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周耀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67.

[2]胡可征.创新模式注重实效——广东省探索建设“区域性档案修裱中心”[J].广东档案, 2010(4):21-24.

[3]邵金耀.新时期档案保护技术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档案学研究,2016(1):112-116.

[4]陈鹏,农建萍.对《档案保护技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档案时空, 2012(8):23-24.

[5]李燕.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档案报, 2000-06-26(2).

[6]刘家真.美国的地区档案保护中心与保护协会[J].档案管理,1997(5):38-39.

[7] History of the 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va? tionCenter.[EB/OL].[2015- 10- 15].https://www. nedcc.org/about/history/overview.

[8]Ann Russell. Surveying the Digital Readiness of Institutions[J].First Monday,2007,12(7).

[9]24/7Collections Emergency Phone Assistance.[EB/OL].

[2015- 11- 18].https://www.nedcc.org/free- re? sources/disaster-assistance/emergency-phone-assistance.

[10]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简介[EB/OL].[2015-11-29].http://www.scxbwx.com/center.asp?bid=116.

[11]李大青.试论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的跨机构合作[J].图书馆界,2012(6):11-13+83.

[12]范文兰.长尾理论指导下的档案管理实践[J].档案,2009(3):55-56.

作者:秦垒 周耀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学专业人文教育论文下一篇:法理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