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

2022-04-2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经济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关键词:影响;职业教育;经济;因素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 篇1:

绿色经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观

摘 要:绿色经济时代,一方面,职业教育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另一方面,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调整专业设置,扩大培养对象,更新职业课程,改善资格认证体系。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经济;职业教育发展;职业能力;专业设置;扩大培训;更新课程;资格认证

作者简介:徐峰,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取得很大进步,然而生态恶化和环境破坏也随之而来。依靠消耗自然资源、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径已经难以为继。另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极其重要的转型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绿色经济成为我国维持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方针之一就是要绿色发展。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1] 2015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些表述向人们表明,在未来,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那么,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

一、绿色经济内涵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界定

“绿色经济”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来的,也称为“生态经济”,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产业链,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新的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2]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绿色经济定义为提高人类福祉与社会公平的结果,和显著地减少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相联系。在这种简单的表述中,绿色经济被认为是一个低碳、资源有效性和社会包容性的经济。[3]

王金南等指出,绿色经济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绿色经济,仅指环保产业,而环保产业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环保产业仅包括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与在废物处理方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广义的环保产业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涉及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洁净技术与洁净产品、节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等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而广义的绿色经济,除包括上述产业和领域外,还包括诸如绿色消费与政府采购、绿色贸易与金融、绿色税收与财政、绿色会计与审计等除生产领域外的其他一些绿色制度和行为。[2]

夏光认为,“绿色”是“环保”的代名词,“经济”指人类进行的盈利活动,那么“绿色经济”就是与环保有关的人类盈利活动。从这个性质上引申,可以得出“绿色经济”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有利于环境保护;另一种是“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中获取利益。把两种含义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绿色经济的定义: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4]

尽管对绿色经济还未得出基于原理的一般性定义,但是很明显的,它是与新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这种新技术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与使用,能够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绿色化意味着在进行资源分配和环境保护过程中实现环保的和可持续的发展。[5]

笔者认为,绿色经济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相对于“损耗式经济”提出来的。“损耗式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以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换来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基础,关注当代和未来人们福利的一种经济。“损耗式经济”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为了经济发展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绿色经济则追求福利最大化,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适应,更重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体面就业。

(二)绿色经济的特征和范围

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全面“绿色化”、生态化为重点,以绿色投资为核心,以绿色产业为新的增长点,强调可持续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容量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6]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绿色经济从经济投入到经济活动再到产出都具有“绿色化”的特点,更加强调一种绿色的持续的经济生长能力。

绿色经济包含能够提供以下五类产品或服务的工业:(1)保护农业和自然资源;(2)清洁运输和燃料;(3)高效的能源利用率;(4)污染的预防和生态化处理;(5)可再生能源的生产 。[7]UNEP认为,绿色经济主要包括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生物多样性、绿色建筑和可持续交通等八个领域。从上面的表述中可以概括得出,绿色经济包含清洁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生产、废料处理等领域。

二、职业教育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绿色经济引起经济领域和劳动力市场的绿色转变,这其中至少有三个绿色转变是显著的。第一个关系到现有的绿色职业,并不仅是转变本身,它代表了一个长期发展的延续。第二个转变与全新职业概况的创造有关,但尚未被教育所涵盖(如洁净技术)。第三个涉及革新技术,靠革新技术能力用以创造新的商业服务。[8]在经济领域和劳动力市场发生绿色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大批从事生产、管理、销售及服务的生产一线的人才,而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并且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建设、服务和管理人才的教育类型,将担负起这个重任。

(一)提高绿色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一方面,绿色经济对原有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生态化改造;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这就需要审视现有的许多工作以及预测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劳动力技能情况。对于当前大多数工作来说,新的技能需求必然上升,劳动力市场现在提供的技术培训不可能再满足需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核心技术能够如何方便地从一个工作场所迁移到另一个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经验表明,生产链的最薄弱环节将决定最终成效,然而人们的注意力绝大部分集中在工艺上。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投入的工艺和资金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或者不能收到预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回报。[9]

绿色经济需要劳动力提高技能水平,需要优秀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作为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劳动力的职业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绿色经济的发展关键依靠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具有创造力的劳动者,而劳动者知识技术的更新,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持续的在职学习和培训。职业教育能够提供适当的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供各种岗位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满足绿色技能职位要求。

(二)优化绿色经济时代劳动力的资源配置

从供求关系上来说,教育部门是劳动力的供应者,绿色经济各行业是劳动力的需求者,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供求关系。如果教育部门培养出的劳动力,能够满足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能够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教育部门培养的劳动力,不能够与绿色经济各行业相匹配,就会造成劳动力资源供求不平衡。其结果是,一方面,教育部门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一些行业的需要,导致人才缺乏的部门发展缓慢,影响整个绿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的人学的知识是绿色经济所不需要的,就会导致学无所用,毕业即失业。

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生涯指导,能将不同能力、兴趣、爱好的人导向相应的职业岗位,使个性特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从而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益,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职业培训能够满足暂时失业劳动者的要求,为他们提供需要的课程,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实现再就业。职业教育可以通过职业生涯指导和职业培训优化绿色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三)加快绿色经济时代的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绿色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这必然需要新知识和新技能。这些新知识、新技能对于绿色经济时代的企业来说,能够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使得经济发展形式多样化。新知识、新技能如何才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这就需要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来完成。职业教育传授系统的技术知识,训练科学的生产技能,有计划地开发个体在职业方面的潜力,使个体获得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提高个体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发展其智能,提高运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发展其技术创新的能力。

三、绿色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应对策略

绿色经济强调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价值,绿色经济将引导新的消费需求,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和管理创新,开辟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10]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绿色经济正在对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规模之大,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最为罕见的。”绿色经济引发的技术变革必然会渗透到教育领域,引发教育的变革。在教育领域的变革中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职业教育,因为社会经济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挥棒”,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职业教育的新走向。[11]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绿色经济需要特别的技能:持久材料的知识,相关的传统技能,“碳脚印刷”的技能,环境影响评价技能和科学知识。一般技能需要策略/领导能力,适应性/转移性,系统分析(首要设计),整体分析,风险分析,协调能力和开拓精神。这些技能的复杂性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绿色经济开发了不同性质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对工人们有了新的需求,他们要掌握有关不同来源的跨学科知识,而且要能够管理和提供可再生能源实施项目的咨询服务。[12]

面对绿色经济带来的工作复杂性,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如技术操作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诊断能力和维修能力等;又包括人的一般能力,如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会能力、生存能力等;还包括关键能力,如敬业精神、合作能力、意志品质和健康心理等。[13]

(二)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是和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紧密联系的。绿色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发展相协调的经济,发展绿色经济首先要对原有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生态化改造。这包括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降低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高效和循环利用原材料、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治理等。其次,要积极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这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有机食品、可再生能源、服务业、高新技术、植树造林等,这些产业并不都是新兴产业,有些是属于传统产业。[4]由此引起了就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的巨大变化。

当前,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还没有紧随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导致许多部门缺乏技术人才。例如,在英国经济奔向“绿色”的某些部门正经历一个技术缺口,少技术专家、设计师、工程师和电工的供给。[14]德国可再生资源产业正遭受合格工人的短缺,可再生资源部门需要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工人,这些工人拥有技能咨询、沟通技巧。[15]

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同,所要求的劳动力结构也不同,因此,就要求培养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和劳动后备力量的职业教育也要有不同的专业结构,根据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所需要的劳动力结构设置各种专业或学科。

(三)扩大职业教育培训对象范围

绿色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引起原有工作的绿色化和一些工作的绿色重组,还会产生新的绿色工作。根据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ILO(国际劳工组织)/ITUC(国际工会联盟)的报告《绿色工作:朝向低碳世界的可持续工作》,所谓绿色工作是指为减轻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威胁而存在的如农业、制造业、科研、管理及服务行业等职位。[16]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以便适应绿色工作的要求,职业教育需要对其进行培训,这些工作人员经过职业教育的培训之后能够获得体面工作和丰厚的收入。

例如,丹麦为了进一步开发绿色技术来创造就业机会,实施“丹麦转危为安”战略。该战略要求教育、培训、继续培训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它也承认,对现有的节能方案时机的职业意识的不足是构成需求增加的一个障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该战略建议把绿色元素整合进不同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中,而且各行各业的职工、建筑部门的顾问、还有海事部门的员工都需要进修。

(四)更新职业教育课程

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怎样培养归根结底要靠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作为职业教育实施的载体,其内容要与绿色经济所需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相一致。绿色经济需要技术的发展,技术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技能,新的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课程创造出一个新的技能范式。新的技能范式更加强调设计和在有着高度自主权和责任感的多学科队伍中工作。这种技能范式渗透到职业教育课程中表现为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适应变化的职业能力和综合全面的素质。

多年以来,丹麦各种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培训和大专课程,为了满足绿色经济的技能和知识需求都进行了调整,并与持续进行的重组相一致。例如,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中已经出现了绿色职业成分,在初级职业教育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培训中,还出现了针对具体职业教育培训资格的以胜任力为基础的目标。

(五)完善资格认证体系

随着绿色经济的逐步发展,欧盟认识到了改善既有的教育培训能力和资格认证体系,以应对环境驱动技能需求的必要性,对改善既有的教育培训能力和资格认证体系的特别关注,倾向于职业教育和培训而不是继续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

欧盟不同国家改善资格认证体系的方法各异。在英国,专业团体在确定技能需求和发展技能应答系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且专业团体直接参与开发他们行业的资格证书。在西班牙,社会合作伙伴(如商业协会、基金会、工会或者个人培训中心)构成了技能鉴定和培训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丹麦,为了应对风力发电的技术需求,一个新的高中职业规划在与相关学校和职业学院的合作下得以开发,该规划将充当熟练风轮机操作员新的培训资格证书。

资格认证体系的改善,必然会引起国家资格框架的变化。国家资格框架应该瞄准横向和纵向生涯进展,为需要更全面的技能要求更灵活的资格体系,鼓励和支持持续获得附加的能力。这种框架包括非正式认可、学习机制、对以往学习的认可、范围不断扩大的“培养助理教练”计划,还包括更多有质量的实习机会。[17]

综上所述,绿色经济的到来,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将在绿色经济时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绿色经济时代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怎样开发来应对绿色经济连续不断的要求?绿色经济时代有哪些技能是新出现的,哪些技能是逐渐被淘汰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以后我们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EB/OL]. [2015-05-0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73744.htm.

[2] 王金南, 李晓亮, 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 环境保护,2009 (5):53-56.

[3] UNEP. Towards a Green Economy: Pathway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Eradication-A Synthesis for Policy Makers[EB/OL].[2011 -05 -08].http://www.unep.org/ green economy.

[4] 夏光."绿色经济”新解[J].环境保护,2010(7):8-10.

[5] Michigan Green Jobs Report 2009: Occupations and employ ment in the new green economy[R].Michigan: U.S. Depart ment of Energy, Labor and Economic Growth,2009.

[6] 吴晓青.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几点思考[J].环境经济, 2009(12):13-16.

[7] Michigan Green Jobs Report 2009: Occupations and employ ment in the new green economy[R].Michigan: U.S. Depart ment of Energy, Labor and Economic Growth, 2009.

[8] Skills for green jobs-European synthesis report[R].Luxem 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0.

[9] Christine Evans-Klock, Peter Poschen (presentation) , An Belén Sanchez, Christine Hofmann (paper) .[M]//Future skills needs for the green economy. Luxembourg: Publicat 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9:13.

[10] 王忠禹.开创绿色经济时代[N].中国企业报,2009-06-09.

[11] 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6:46.

[12] Future skill needs for the green economy, 6-7 Octobe、 2008, Thessaloniki, Greece. Focus group questions. Cedefop workshop “Future skill needs for the green econo my”, held in Thessaloniki, October 2008.

[13] 刘春生.知识经济与职业技术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1999(8):18-20.

[14] CBI, 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 Available from In ternet:http://www.cbi.org.uk/ndbs/staticpages.nsf/StaticPag es/home.html/?OpenDocument [cited19.5.2009].

[15] Allister Slingenberg. Enviroment and Labour force skills.[M]// Future skills needs for the green economy.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9:73.

[16] UNEP.Back ground paper on greenjobs.[EB/OL].[2011-05- 08].http://www.unep.org/civil_society/.

[17] Peter Szovics, Manfred Tessaring, Clive Walmsley, John McGrath. Future skills needs for the green economy.[M] Future skills needs for the green economy.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09:93.

[责任编辑 曹 稳]

作者:照徐峰

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 篇2:

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

摘 要: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经济因素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影响;职业教育;经济;因素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一、职业教育的地位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正如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促进就业作出了贡献,为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职业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知识,而且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职业教育相比普通中、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因素及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有着更加直接而密切的联系。

二、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

(一)GDP增长状况

一般地说,GDP的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当然,这一效应到底如何,还要视其他因素的作用而定。另外,就业机会的增多,社会处于低失业状态,有可能使得雇主为了争夺工人而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带来职业教育模式的变化,并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课程。比如,日本的企业内培训和德国的双元制在二战以后的迅速发展,都与当时它们的失业率很低有密切关系。

(二)经济发展水平

根据经济现代化的程度,可以由低到高把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农业型经济阶段;正在进行现代化但仍贫穷的经济阶段;富裕但仍在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富裕并且已完成现代化的经济阶段。从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来看,尚没有国家进入第四个阶段,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第三阶段,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第二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之间的差距绝非仅仅是GDP在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其整个社会形态可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由于非常重视经济的发展,因而可能会非常强调职业教育,导致其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并且其课程往往功利主义比较强。而富裕国家的职业教育课程,则可能更多地考虑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它的社会作用,如它在消除社会不公正中的作用。

(三)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国际上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新福特主义(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和后福特主义(以德国、日本、新加坡为代表)。新福特主义主张通过减少国家、社会和工会对经济干预的力量,建立更加灵活的市场,减少工资、税收开支等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经济竞争力。他们对竞争性个人主义很推崇。后福特主义则反对新福特主义通过降低劳动力报酬和抨击劳动力保护法来建立高度弹性的市场以发展经济的战略,主张通过政府、雇主和工会的合作,给所有工人提供好的工作条件、高工资,鼓励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在劳资之间建立高度的信任等措施,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造一种“高技能、高工资的魔术经济”,来增强企业的经济竞争力。当然,经济发展模式除了这一划分外,还有中国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一划分等。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会对职业教育模式产生影响。如新福特主义国家职业教育运作通常采取自由市场模式,而后福特主义国家职业教育运作则通常采取国家社会模式。

(四)市场的理性化程度

混乱的市场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市场奖励的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产品质量,而是假劣、克扣工资、广告效应等其他要素。市场主体不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获得利润,而是通过假冒伪劣、坑害顾客,或是克扣,甚至拖欠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获得利润,或是通过不真实的广告欺骗顾客,来达到赢利目的。异化了的市场经济损害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本身,它同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只有当市场主体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时,他们才会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要求,才会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从而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和模式的转换。而在一个蔑视产品质量的市场经济中,职业教育是不存在发展根基的。

(五)产业结构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规模的大量扩充,以及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正是工业革命使得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转向了以工业为主,才使得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而当产业结构由以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的时候,职业教育必然又要面临一个全新的变革。尽管这一变革已开始发生,但对于它在未来的发展我们知道的事实上并不多。

(六)企业结构

企业结构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这里暂时只讨论企业的规模结构。无疑,一个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国家,和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国家相比,其职业教育模式会有很大差别。大型企业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企业文化的个性的突出强调,更倾向于实施企业内培训,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及企业的个性不是很突出,因此更倾向于劳动力的社会公共培养模式。

企业结构会对职业教育课程产生影响。在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企业更倾向于自己培养劳动力,因此学校职业教育的课程更倾向于普通性,而不是岗位相关性;而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企业对劳动力的公共培养依赖比较大,因此其课程往往更倾向于岗位相关性。

(七)劳动力市场模式

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鼓励员工在雇主之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但限制不合格员工进入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沿提升阶梯垂直流动的市场,流动的凭据是其对公司的绩效。在这种市场中,从外部直接进入高于初始职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劳动力市场的类型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乃至课程。一般地说,实行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其职业教育模式多为学校本位;实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其职业教育模式则取决于其他因素

(八)劳动力失业状况

一个国家的失业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职业教育的规模。如果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率高,而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率低,则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学术教育,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自然降低。反之,如果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就业状况比较差,而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职业的就业状况较好,则许多人会选择职业教育,从而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因为当时,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甚至比大学生还好,并且职业教育年限短,所以当时许多学生愿意选择职业教育。另外,失业状况还会影响到职业教育模式,日本的企业内培训和德国的双元制就是很重要的例证。

参考文献:

[1] 黄杰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思考[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0):4.

[2] 李林会,李琳.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3] 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3).

[4] 李定仁,马正学.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2,(9).

[5] 邹晓春,李佑成.中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EB/OL].中国教育先锋网.

Key words:influence;occupation education;economy;factors

[责任编辑 李 可]

作者:谢留枝

职业经济教育发展论文 篇3:

区域经济对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摘 要: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的划分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促进经济的区域发展该省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问题。因此,致力于研究职业教育的深度改革,在借鉴德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促进该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为该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区域经济;职业教育;德国

一、区域经济对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黑龙江省政府于省委十届十四次会议中提出“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新战略。“八大经济区”建设涵盖了工业、能源、农业、旅游、经贸等多个领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领域所需要大量的多层次优秀专业人才,这对高职高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新形势下,黑龙江省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加大了投入,推动了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为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仍需进一步解决一系列问题。

(一)办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新千年后,黑龙江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行业企业参与为辅,学校配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的办学模式。实训基地建成和使用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予以更新调整同时也需要持续的后续投入,这点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工作着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探索更为长效的保障机制,保证职业教育的持续投入。

(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须进一步转变

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也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今后在社会上当官发财,而不屑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因此,在高考后的志愿选择上倾向于职业学院之外的大学,即使考不上也不会选择职业学院,导致了职业教育招生困难。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考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三)专业设置要更适应区域经济的要求

目前,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经济区划、不同的经济,发展重点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例如,在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就应紧紧围绕煤电而设置,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以农林为主等。

(四)师资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

职业教育对师资要求也较高,既需要专业的理论教师,也需要过硬技术的实践操作指导教师,更需要集渊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实践技术于一身的全能型教师。但是,这种复合型教师的培养非常难,因此,亟须探讨一种更适用的师资培训机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以为我们解决以上问题提供很好的帮助。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或其他人员在完成基础教育后,与某企业签订合同,既在企业上岗工作,学习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学习职业专业理论、技能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和,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一)重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目标,从招生、培训、到培训经费的承担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德国的“双元制”有三种培训机构。一是学生所在企业,一是职业学校,一是跨企业培训基地。有资格的企业招收学员,在企业工作并发放一定的工资同时学员还需在职业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另外,学员在企业的某一岗位只能学习一种技能,其他技能无法学到,所以,学员还需到夸企业培训基地学习,这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二)“双元制”学习年限长

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3年,技师培训1.5年,技术员培训2年,扣除工作时间,单纯地培养一个技术员需要6.5年的时间,培养一个技师也需要4.5年的时间。德国企业也热衷于培训员工,每个员工都有进修的时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三)“双元制”有两类教师

“双元制”的教师包括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一般是完成职业培训后具备2—5年职业实践的工长、学校和技术员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后获得工长资格者才能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此外,职业学校还有一类专业实践课教师,主要任务是上实习课和实践课。

三、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借鉴德国“双元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省的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一)增强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投入

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不能仅依靠政府投入建设的实训平台,还应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增加企业的投入。

1.政府应给予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政府可以利用税收杠杆,给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等。

2.提高企业自身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将职业继续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着力构建稳定的劳动关系,让企业的培训可以获得回报,让企业乐于培训。同时,构建公平的分配体制,让员工的学习能够获得回报,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学生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企业利润的创造者。让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学生在职业教育毕业后在该企业工作五年,待遇与其他员工一致。这样既保证了企业的利益也保证了学生的利益,是双赢的局面。

(二)转变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企业要不断的提高工人的地位,使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增加工人的收入,并加大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距离,使职业教育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而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的人才,而不是现在这样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与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竞争相同的职位,这就相对削弱了职业教育的竞争力,也不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

(三)吸引大量的人才投入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来

职业教育需要“双师型”的人才,但是,真正能达到双师标准的教师则少之又少,而且培养一个双师型的教师又很难,具有双师型资格的人往往会有许多好于职业教育教师待遇的工作,职业教育留不住真正的“双师型”人才。所以,我们应另行开辟新的教师来源。例如,可以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从企业中选择“工作能手”在正常工作以外的时间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和收入以吸引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职业教育中来兼职,为学生介绍先进的技术。

(四)实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可以由政府成立专门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对行业的发展及需求做出预判,指导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设置、完善及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要。

毋庸置疑,黑龙江省的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这背后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尚需要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使职业教育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 张立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省域经济发展培养落地人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

[2] 刘瑞新.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3,(20).

[3] 沈清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对高职高专教育的影响[J].北方经贸,2010,(7).

[4] 王涛.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演变、特点及启示[J].职业时空,2013,(9).

[责任编辑 高惠琦]

作者:徐佳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改革创新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毛概课程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