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2022-05-14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并对我院工科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如何在课堂上达到师生同步思维,形成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获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第一篇: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一: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标志

【编者按】:“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2015年我们提出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仍然引起了老师们的极大兴趣。今年的12个选题在每期的“选题计划”中刊登预告,同时在体育教学论坛进行在线研讨,研讨需要百家争鸣,我们希望看到来自各个视角的阐述。欢迎您的参与!研讨地址:bbs.tyjx.net.cn。

【陈帅(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博士后)】

随着时间、环境的迁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会有新的诠释。“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借用经济学理论、效果、效率、效益来判定教学的有效性”“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判定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来判定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来判定教学的有效性”。这些研究都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并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角。

笔者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过程,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志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考虑。

教师教的有效性标志应体现在:从单元的视角出发,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适合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流畅的语言表达、实效的组织管理和及时的评价反馈。这里的单元视角是指,每一节课所设置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要充分考虑其在整个单元教学中的位置。例如,在设计一节蹲踞式跳远课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是一节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还是最后几次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课中所采用的讲解和练习的比例、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的比例等。

学生学的有效性标志应体现在:学会、会学、学乐和乐学四个方面。“学会”,是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体育与健康的原理和知识。“会学”,是指让学生懂得某一体育项目或运动技术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为终身体育生活服务。“学乐”,是指让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运动获得良好的生理、心理、成功和乐趣的体验。“乐学”,是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体育成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梁西军(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第一初级中学】

学生的素质决定着课堂的有效性,豆芽菜和小胖墩的出现会让我们的整个课堂出现很多的无效性;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去完成,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在实践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应该按学生的素质进行分组,同样素质的学生完成同样的事,这样他们才能乐学并且学乐。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基本做法。

【陈帅(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博士后)】

体育教学中经常遇到的“豆芽菜和小胖墩”现象,使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学校教育是一个“来料加工”的过程,同时也反思我们是否有能力把他们完全加工成“合格品”?或者说我们是否一定要强迫他们达到我们所谓的“目标”?难道让他们明白自身和其他同学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运动的习惯,就不是有效的教学?这使我又想到另一个极端的群体,就是在学校体育中属于“优秀”“尖子”和“天才”的那一部分同学,他们在体育教学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关注和应有的指导。按照经济学的“二八定律”理论,这20%的体育“强者”决定着学校体育80%的效果。

【李安成(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第一中学)】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教与学都得到发展与提高。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同层次上的学生在原来运动能力基础上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不仅运动技能得到优化,而且体能更得到强化。

【杨春明(江苏省如皋市滨江初级中学)】

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我们一堂体育课要让学生做到:看得懂、学得会、会实用。看得懂,即学生通过感官直觉就能大体模仿出来,有这方面心理倾向的体验欲望;学得会,即老师讲解动作的重要技术要领,能够大体领悟,如力道、躯干位移、变化路线等;会实用,即运动技能学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追求,在追求中超越。

【贺中彬(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小学)】

个人觉得:体育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要看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同一个内容,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上,所呈现的课堂效果是不一样的;再次,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风格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瞿学维(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八中学)】

教师的“教”“谈”“评”“引”,在不同时段对学生都有好的效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用“心”去对待教学、对待学生,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会更佳,学生也会在教师的引领下快乐参与、快乐体验,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陈明海(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在学生身上,教师的教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所有的学生都受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看学生在知识、技术、技能、习惯、态度、情感等方面有所提高和发展。同时,发展有“内在发展”,如学生的兴趣参与和运动习惯,也有“外在发展”,如动作的熟练程度、技能的合理展示与运用。

体育课堂有效性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因人而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差异、力求人人受益;在评价过程时也要区别对待、客观合理。学生学的有效性最终表现为,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在身心方面都有发展、有提高。

【翟国胜(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小学西校区)】

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志:一、教师每一节课的目标制定要与本次课相联系;二、学生每节体育课总有上不够的感觉;三、让学生能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而不是仅仅让学生了解、参与。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一、每学期安排的体育教学内容不必过多,结合本校情况,安排1-2项足矣;二、教师要把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先弄懂、弄透、弄精,再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的考虑教学过程。

【于殿民(辽宁省本溪县高官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等方面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体育教学中,课堂上不能只注重教师是怎样教的,更要关注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是怎样想的,学生只有兴趣浓厚,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课堂教学效率才会越高。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养成锻炼的习惯。学生有了快乐,自然而然就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杨怀柱(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教育集团)】

所谓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或实现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实际效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那么我们就会说这是一节非常好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也是一节高效的课。

从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来进行分析,过程不一样,有效性的标志也是不一样的。

一、开始部分

判断准备部分是否有效的标志是看准备动作是否能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服务,学生的四肢、关节是否得到舒展,准备部分的活动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基本部分

1.教师的讲解、示范的有效性。讲解是否清楚、明白,示范是否规范,动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接受程度,所以教师的讲解、示范的有效性的标志就是“学生是否听明白了”“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师所示范动作的要领”。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选择的有效性。判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有效的标志是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是否能够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突破动作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教“跨越式跳高”时,老师只用一根皮筋,采用正反斜拉这一最简单的方法,就能很快帮助学生理解“起跳时摆动腿稍屈膝积极向前上方摆起、提臀摆臂”等动作要领。

3.学生练习的有效性。练习是否有层次,是否有针对性,学生的分组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等,是判断练习是否有效的标志。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判断放松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志是看所设计的放松活动是否确实起到放松的作用。明明本节课学生锻炼的是上肢力量,放松活动却在拍打着腿部,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无效的。

2.总结评价。总结评价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得失,明白努力的重点,还能起到规范学生课堂常规等目的,所以判断总结评价有效性的标志是看教师是否能切中要点,指出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总的来说,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讲得清楚、做得规范,队伍调动合理,组织有序;学生学的明白,练得开心;教学时间没有白白浪费。

作者:《体育教学》编辑部

第二篇:工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并对我院工科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出了如何在课堂上达到师生同步思维,形成生动、愉快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获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工科课堂教学 同步思维 教学效果

一、引言

工科专业课程通常具有概念多、专业术语多、实践性强及体系笼杂等特点。如何将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点进行生动活泼的讲解是工科专业课程教师普遍面临的教学难题。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依托于社会、学校的系统,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社会等。因此,学生、教师、社会各自对课堂教学的需求是怎么样的,目前的工科类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对于存在的这种“教与学”、“学与用”之间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就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学生课堂表现与课堂成效的研究

1.学生课堂行为调查

本文对随机抽取了400位学生进行了课堂行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出勤率为85.4%,更令人惊讶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课的人仅占5%、有55%的学生表示基本不听课。学生在课堂上的课堂行为如下图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36.9%的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登电子产品,17.9%的学生课堂上自己看书,这两数据说明教师所讲的内容并未吸引到学生,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

2.学生课堂成效调查

本文对随机抽取了400位学生进行了课堂成效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知识点的接收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上面的两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息息相关的。因而如何让学生走进课堂,如何让来到课堂的学生能有收获,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用毕生精力去探索的。

三、如何提高工科课堂教学质量

1. 解决“供”与“需”矛盾。课堂教学主要的参与者是学生和教师,教师教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非常重要。

2.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互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互动在课堂上主要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互动在教学中是不能或缺的。没有了互动,学生听课就好象在看电视或听录音机,老师讲课象是在表演,更象是“对牛弹琴”,表演完了卷书包走人,两者成了互不相关的人和事。可以想见,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没有活力的。

3. 融文入工,提高工科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我国自高中教育阶段起就实行文理分科,长期以来,理工科教育和人文教育存在鸿沟。具体到我国现行的大学工科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较多地关注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和传播、关注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较少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以及精神世界的需要,而后者正是人文文化的内容。其结果是,没有人文文化因素渗入的工科课程对学生产生不了吸引力,学生们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对课堂环节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和兴奋度,甚至以“逃课”来逃避。

4. “学以致用”,工科的课程实用性都很强,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少,导致很多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因而工科的课程,除了要开设一定的实验外,在讲授过程中也要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源于生活,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达到今天所学,明天必用。

四、结语

总之工科类的课程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多级开发,实现由传统的知识型、单一型向现代的素质型、开放型和复合型转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21世纪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兆洋,郭贵川,邬津等.提高大学生课堂出勤率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7.

[2] 郝一双, 大学生课堂行为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胡彩虹, 工科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提高途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

作者:唐联耀

第三篇: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性

以教学时间维度分析,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堂实用时间量小质差、各层级时间比例失调两个方面。

1. 班级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量小质差。教学时间模型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时间可以区分为分配时间、教學时间、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等递进嵌套的层级时间类型,后一变量较之前一变量其时间范围逐渐由宽变窄,其与学习结果的关系也愈加密切。这就是说,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应把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及实用时间的质量上。从当前实际看,这也是我国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间的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常常存在较大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一些重要学习内容上获得者得的学习机会极少,那些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搞小动作的学生实用时间甚至接近零。同时,教学时间不仅有量的大小,更有质的好坏。同样的教学时间,既可用于记忆和理解,也可用于分析、综合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学中用于完成低层学习目标任务时间过少,就会出现教学实用时间质差的情况。教学中题海式的学习方式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更为复杂的是,在学生差异较大的班级中,教师如果过多追求高层教学目标,部分后进生就会跟不上,出现这部分学生个体实用时间量小的情况;如果把时间过多地用于低层目标,对优生而言,又会出现教学实用的时间质差的情况。从现实情况看,不少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没能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造成学生学习过程质量低下。班级学生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量小质差是当前教学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2. 课堂教学实践层级比例失调。这主要表现在:

(1)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比例失调。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仍固守于传统狭隘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因而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目前,仍有不少学校热衷于进行“全天候”的上课、补课,学生课外作业负担繁重,从而使制度化教学时间不断膨胀,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分缩减,其结果必然对学生的发展造成损害。有些教师虽能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在教学中留出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但却把学生的“自流”当做“自主”,对学生的学习不作指导、不提要求,更没有及时检查和反馈,很少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控学习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这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课堂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结合起来,加强学生自我调控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质量,从而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育人功能。

(2)接受学习时间和表达、探究学习时间比例失调。接受学习是以接受信息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这类学习是必要的,但学生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接受信息阶段,还应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因此,教师还应用一定时间引导学生思想、理解和探究学习材料并进行适当的技能训练,把接受学习与表达性学习、技能训练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辩证和谐地统一起来。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之一是接受学习时间、研究学习时间、技能训练时间、学习时间比例失调。在有的课堂中,学生听讲等接受学习时间过多,而自己表达、练习、运用、探究的时间太少;有的则走向另一极端,不顾学科性质和具体内容,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探究讲座一番,或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让学生既绘画唱歌又蹦跳游戏,动手动身,忙个不停,导致必要的接受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

(3)综合达成各项学习目标的教学时间比例失调。教学时间结构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发挥作用的,构成教学时间整体的任何一种要素的短缺,都会影响教学时间结构的整体效能。例如,德、智、体诸育所占的时间比例不协调,就会破坏教学时间的整体结构,从而影响教学功能的全面发挥,导致受教育者的片面畸形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既要注重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也要科学分配完成各种认识、情感、技能等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项任务。从教学实际情况看,教师用于各种认识、情感、技能等不同教学目标任务的时间比例失调,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有效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

作者:王玉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四年级数学教育论文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