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分析论文

2022-05-07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污水治理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几年各地区开始针对农村污水治理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问题进行治理,但各地政府政策执行是否适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实情况值得探讨。

污水治理分析论文 篇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很大,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污水治理;渗滤净化系统;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 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 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 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 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宁桂兴,高良敏.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矿业科学技术,2007,(2).

[3]成先雄,严群.农村生活污水土地处理技术[J].四川环境,2005,(2).

[4]洪嘉年.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的认识和建议[J].给水排水,2006,(1).

作者简介:缪茂靠(1975-),男,浙江平阳县环保局昆阳环保分局局长助理,研究方向:环保污染整治、环境监察。

作者:缪茂靠

污水治理分析论文 篇2:

基于互适理论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分析

摘要:近几年各地区开始针对农村污水治理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问题进行治理,但各地政府政策执行是否适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实情况值得探讨。文章基于麦克拉夫林的互适模型理论,从政策执行主体、受影响者客体及目标手段方面分析南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政策执行过程。

关键词:互适理论;政策执行;污水治理;农村

一、问题提出

农村饮水问题随着村民们的健康问题开始得到关注,广大农村的饮水水源大部分仍为浅 层地下水,未经处理,长期饮用可能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虽然农村生活污水的成分较为稳定,但在时间及地理空间上差异大,要进行大规模统一集中处理存在难度;且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规划建设不科学、资金投入不足、运营管理成效低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水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这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广西南宁市印发了《2018年“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以期通过政府主导全权资金投入及运营管理的方式来进行强有力的农村生活水污染治理行动。

互适模型是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提出的,作者认为:政策执行是执行者(组织或人员)与受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相互调试的一个过程,他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政策执行是否有效取决于二者互适的程度。

二、基于互适模型理论的案例分析

为了继续推进“美丽南宁·清洁乡村”行动,南宁市印发了《2018年“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102个。

在项目地区选择上,政策优先支持“十三五”期间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和南宁市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重点区域,以及“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各县区综合生态示范(区)带建设村屯;在建设资金上,项目建设资金由市级、县区(开发区)财政按5∶5比例分担,市级补助资金每个最高不超过30万元;在责任监督上,项目建设将纳入2018年“美丽南宁”乡村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签订及2018年“美丽南宁”乡村建设专项目标考评范畴。对项目建成运行半年后,出现质量缺陷不能正常运转、群众反映意见大的项目,进行问题倒查,追究责任;技术上,各县区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治理项目有效运行,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市场治理技术,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运行管理。

(一)政策执行者分析

在政策执行中,各地政府采取从上至下的政策执行方式,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担任的主导角色,从市级政府到县(开发区)级政府,都在这项政策执行中占着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政府在政策执行中享有“霸主地位”,对于政策执行的走向及解读都有政府单一角色来决定。在项目地区的选择上由政府对各地区情况进行探讨再进行选择,虽然优先支持某些重点贫困县,但治理优先的标准不确定导致在选择上只能靠政府来进行安排;在资金供给上,有市级、县(开发区)级五五分,经费上全权由政府承担一方面能保证资金不断链,但另一方面也由于“谁有钱谁说了算”使得市场参与及社会组织在这项政策执行中没有话语权。在政策执行到县(开发区)级政府中,引入了市场的参与,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是被动接受政府的政策。村民与社会组织在政策执行主体中并无参与权甚至没有话语权。

(二)受影响者分析

从案例中看出,受影响者的第一群体主要是村民,即这项政策执行的目标群体。村民在这项政策执行中并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事关村民们的生活及健康问题,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村民这一角色只是被动的接受政策的实施。政策的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存在断层,沟通不畅。按照麦克拉夫林的互适模型的假设,政策的执行者与政策受影响者是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沟通的,但在南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执行中,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关系割裂,即政府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存在阻碍,一方面政府以强制推行的方式推动政策,另一方面村民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被参与到了生活污水治理中。政策受影响者的另一个群体就是市场企业或是社会组织,在案例中,政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市场参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但在案例中我们可看到,市场企业提供的主要是技术,政府通过购买市场企业的技术来对污水治理,市场在本案例中能够有着参与的角色,但在影响上并不能左右政策的执行走向。

(三)目标、手段分析

在案例中,目标就是解决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问题,但在目标细化上,政策并未做进一步指标的细化,在各项任务的标准上也没有相关文件提供参考。在手段上采用强制型手段,从上到下的任务分配,资金分配到责任落实到官员个人上的管理方式。对比于福建省采取强制PPP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广西南宁政府在这一政策执行中就显得操纵过多了。戴维·奥斯本在《改革政府》中认为,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对政策的执行,更多的应该是交由市场去管理,发挥社会的作用。在后期监督过程中,政府环保局对项目的进程及时进行了跟踪评估,在执行监督中,由政府作为唯一的监督主体不仅存在片面性,同时也不利于收集社会及村民群众的意见反馈。在互适模型中,受影响者通过反馈自身的利益诉求及价值取向到政策上,从而影响政策额执行者,最终双方通过相互调试政策策略而继续推动政策的执行。但由于监督手段单一且反馈渠道阻塞,导致政策互适过程出现问题。

三、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单一,强权授予

在政策执行者的问题上,首先是主体单一,目前对于农村生活水污染治理这一公共事务,治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府作为首要的治理人,从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最后是政策评估都是政府承担的主要角色。对于这样的主体单一问题,不仅在污水治理的资金供给上有局限,同时在人力物力运作过程中,过度消耗政府资源,一方面不仅不能有效的推动污水治理项目的进行,另一方面还增加政府自身的压力,在治理中无论是单一的政府决策还是村民自治都显得能力不足。在监督运营管理中,单纯依靠政府来维持管理不仅成本過高,同时市场、社会组织及村民在政策执行中不能够有效的参与到污水治理项目中,阻碍了政策执行中的动态平衡调适。其次是强权授予,从政策的制定到执行都是上级政策任务一级一层向下分配,在这一政策执行过程中,下级政府至能被动接受,同时市场、社会组织及村民们对于政策的实施情况没有反馈渠道,这样一种单一的、强权的政策执行者不利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调适。

(二)受影响者被动接受

受影响者有村民及市场企业,通过案例及文献查阅,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村民都不太了解农村生活水污染治理这一政策,虽然农村饮水健康问题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现实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村民只是作为被动接受政策的群体,村民在这项与他们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过程中,不仅没有参与权,甚至在了解政策的程度上也非常低,导致了即使政策在政府的目标中是一件为百姓服务的事,却得不到村民们的积极回应。很多地方在政策執行过程中引入市场的技术及管理方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生活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从目前看我国农村生活水治理市场的规范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政府对于市场加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领域还不敢过多放手由市场操作,目前只由市场之负责提供技术,不利于政策执行成本的高效化。

(三)目标模糊、手段单一

一方面出台的政策大方向已确定,但当指标一层层细化后,对于项目的建设治理标准没有统一规划,导致有些地方政府执行存在结果差异化。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项政策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标准不统一,导致各地执行效果不一,后期在评估上也难以衡量绩效。其次这种从上至下的垂直型任务分解不可否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对项目建设的推进,在小范围内实行具有高效率的优势,一旦扩大项目领域,一方面资金建设问题由政府全部承担不但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不利于社会资本的自由运作发展。

四、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执行对策建议

(一)改变传统观念,政策执行主体多元化

首先,要转变政府传统政策执行主体单一观念。政府部门当前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化,同时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发展也不断完善,政府不再是政策执行的唯一主体,而是要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政策执行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作为主导角色,引导政策执行的大方向,二是积极引入市场及社会组织的参与,提供资金、人员及技术上的支持,三是村民应该同样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村民作为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应该是治理中的一大重要主体,村民对水污染治理的参与度与村民文化程度及环境污染对农户生活的影响这两方面因素相关,因此要提高村民这一群体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参与度要加强对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的宣传。在治理的过程中,要改变落后的政治观念,积极了解政策并参与到政策执行中。在农村污水治理政策执行的主体多元化推进下,各地的污水治理项目不仅能够有效建设尽量达到帕累托最优,还能够维持长效运作。

(二)畅通沟通渠道

通过案例分析及文献查阅得知目前对于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执行这一项目中,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的沟通渠道受阻,因此要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要端正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在沟通地位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政策执行者不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播者,受影响者也不是只能被动接受,受影响者能够通过相应的沟通渠道将自身利益反馈给政策执行者,同时政策执行者要对此作出及时相应的回应。

(三)规范市场参与机制

对于市场参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应该采取支持的态度,并完善市场参与标准及机制规范市场企业及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治理。首先是建立标准统一化的市场准入机制,通过指标规范,剔除未达标、不合格、不规范的市场企业及社会组织;其次是要营造良性竞争,对于市场的参与,政府要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运作平台,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监督体制

在政策执行运作过程中,需要有效且长期的监督才能保证政策落实到位。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督体系中,应增加监督主体多元化,首先是政府方面的监督,对于各项政策是否落实到各层级中,应该采取责任落实到个人的监督体制;其次是市场和社会组织的监督,在市场参与机制未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及社会组织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增加市场及社会组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不仅能够推动政策执行的科学化,同时还能有效监督各项执行标准是否达标;最后是村民的监督,村民在使用过程中,最能够近距离相互监督使用者,增加村民这一监督主体,一方面能够减少运作成本,同时还能够及时发现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石鹏,席淑华.我国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10):1442-1445.

[2]鞠昌华,张卫东,朱琳,孙勤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44(06):49-52.

[3]曹新富,李美存.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困境及出路[J].江西农业学报,2017(02):133-136.

[4]杨晓婉.农村水污染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农业经济,2018,374(06):39-40.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陈彦希

污水治理分析论文 篇3:

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污水治理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着手于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污水治理现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与探究,有效给予几点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污水治理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城市环境保护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理

引言

污水治理问题是我国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污水治理滞后已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更是人们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因此,如何有效的实施污水治理,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污水治理综合案例进行分析,对城市中有效的污水治理措施进行探究。

1.城市环境保护中存在的污水治理问题

1.1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污水已经成为危害城市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工业的大力发展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经济保障,而随着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与工厂的逐渐增多,接踵而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问题逐渐成为危害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1]。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8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3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完善,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污水处理技术还有待提高等原因,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而直接进入水体。

1.2环境保护法规不完善

法制法规作为现代化社会中基本的保障性因素,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一个法治社会,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2]。在当下的城市污水治理过程中,我国在城市污水防治上没有明确的防治管理法律体系,法制法规上存在的漏洞与缺陷给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加剧了我国城市污水有效治理的难度。

1.3污水处理设备不完善

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城市污水治理中具有足轻重的作用。在城市污水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可以在污水治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加切实有效的作用,成为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3]。但是,遍观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在近年来的开展状况,从中可以明显发现我国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设备短缺情况。在污水治理的过程中,治理工作由于受到了资金的限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受到极大的阻碍,而污水处理设备更是普遍存在老化、破损等问题,导致我国污水治理工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致使我国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某污水处理厂,在2010年至2014年间,污水治理工作平均运转负荷率从65%增长到了73%,该厂在针对城市污水问题进行污水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治理设备存在老化与匮乏的情况,导致该厂在这5年的污水治理过程中一直处于负荷运转,直接为污水处理厂带来的经济亏损达350万元,并且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2.城市污水治理问题的对策

2.1加强环境保护监督

在城市污水治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污水排放的源头进行相应整治,通过对工业废水进行排放管制,严格落实污水排放过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城市发展基础。同时,在城市污水的治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应对污水治理突发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在污水治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安排每一笔资金的用途,有效改善城市污水治理部门资金短缺的情况。

河北省某污水治理厂,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资金利用,为城市污水治理部门置换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该厂在城市污水治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进行了污水危害性的宣传,通过将污水防治的重要性向群众普及,发动群众对污水排放进行监督,对违规排放污水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真正创造良好的城市環境保护氛围。

2.2城市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每个城市都应有其独特的规划设计,完善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为城市建设带来更佳合理化的发展。城市的合理规划与环境污染问题息息相关,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极大的避免城市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违规排放,在源头上减少了城市中的污水污染。合肥市于2014年3月实行的城市规划,有效实现了城市规划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一致性,使规划设计中的城市水处理厂的位置完全符合该城市污水收集与治理的具体要求,做到了合理布局。同时,在进行城市中污水输送管道的铺设工作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污水管道的铺设,建设布局合理的污水管道网络,并经过综合经济与环境评价,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先后时序,真正做到了城市建设与环境治理的高度协调。

2.3有效实现管网配套

污水输送管道是污水治理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污水输送管道网络可以实现城市污水高效收集,实现零排放,是城市化建设重要保障。在实现管网配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详细了解城市中的污水分布状况,有针对性进行管网设计分析。其次,通过掌握污水点源的分布,对已建的污水输送管道的具体布局与管道质量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那些还未具体实施的污水输送管道区域进行系统的审查与统计,为管网配套建设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污水截流与初期雨水截流设施的合理布局,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分流排放,是污水高效处理的有力保障。此外,中水回用管网与给水管网合理布局,做到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促进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

2.4提升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是污水治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一技术包括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物理方法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去除,如我们最常见的沉淀法就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就是利用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进行转化和分离,最终实现污染物取出的方法,如我们常见的氧化还原法就是一种污水处理的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质进行降解,最终实现污水净化的目的,如我们常见的生物膜法就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物方法。这三种处理方式在实际的污水治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污水的性质特点进行适当选择,从而保证污水处理方式可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出高效的工作效用。采用高效率、低投入、低运行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是未来处理技术首选;以脱氮除磷为主的技术和工艺是今后发展的重点;对产泥量少且污泥处理方便的技术研究是主要方向。对国内污水处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鼓励环境保护科研人员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研发,依靠我国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污水处理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从而使污水治理取得理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3.结语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水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污水治理是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全球性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已把水问题提到重要位置,要节水、要加速水污染的治理、要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水处理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刘进出.城市污水治理[J].信息技术教育,2013,12(09):23-24.

[2]杨剑锋.城市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西北科技大学院报,2012,23(07):23-25.

[3]何振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概况[J].城市发展,2012,42(17):36-39.

作者:孙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用药管理论文下一篇:疾控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