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研训一体模式初探

2022-09-11

模式一词的指涉范围甚广, 它标示了物件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 而这些物件并不必然是图像、图案, 也可以是数字、抽象的关系、甚至思维的方式。模式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 而非实质上的规律。简单地说, 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 是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总结。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 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设计模式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确定思维方式。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即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 那就是模式。地理研训模式即地理研训活动的基本做法, 重庆市北碚区目前的地理研训工作主要是围绕问题展开, 因此模式就叫“五九问题”式。

1 究竟什么是“研训一体”

我以为就研训员而言研训一体其实是一种行为方式, 就是有效的整合各种教学教科资源, 有序地开展研训活动, 高效地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一方面研训员要承担“研”和“训”双重任务, 并确保二者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教师研训学员要在“研”中“训”, “训”中“研”, 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2“研训一体”有何特点

2.1 目的明确

研训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它注重每个教师的个体差异, 注重教师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提高, 注重教师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主动参与

研训一体化使教师由过去被动的进修学习向主动的学习研究转变。强调教师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使教师由不愿意学习研究变成乐意学习研究, 由要他学习研究变成我要学研究, 由不会学习研究变成学会学习研究, 使教师知道什么是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 怎样进行研究。

2.3 学以致用

研训一体化的前提是教师不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 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研究中学习, 在研究中提高, 以研促学, 以学促研,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4 全员参与

研训一体的参与者不是个别而是全体教师, 要提高北碚地理的教学质量, 离不开全区地理教师的努力。

3“研训一体”活动的主要形式

北碚区“五九问题式”研训一体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九种。

1) 教育叙事, 又叫教育随笔。就是由教师写有关自己教育教学的事例和感想, 这类叙事, 围绕研训主题可以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设计, 或者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教学活动……写教育叙事是一种非常具有活力的研训方式, 它对教师的理论功底要求不高, 适用性强。在写教育叙事中, 教师可以阐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叙述自己对新课堂理念的感悟, 其中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课堂艺术、教育案例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 往往能在教师群体中起广泛的共鸣,

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或认识所进行的分析和思考,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讷曾提出, 教师的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即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纠错和完善的过程, 我国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曾提出, “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反思”。

3) 临堂诊断。下校听课, 提炼骨干教师的长处, 加以推广, 找出薄弱教师的问题, 及时解决, 总结出全区共性问题。

4) 课例研讨。即以具体的课例为载体, 通常采用“多人同备一人上”和“同课异构”两种模式。具体做法:多人同备一人上是先确定主题, 指定一个学校老师集体备课, 把一节课做精、做细, 然后一人全区展示;同课异构是两个学校两个老师上同一课题, 进行上课、听课、评课, 然后经过反复的交流与评议, 形成有共识、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5) 专题研讨。就是对具有共性的具体问题进行聚焦研讨, 如高三复习中, 如何提高复习效益;减负提质, 大家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许多共性的东西;备课要显思想轨迹, 留修改痕迹, 化成长足迹。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状态是教学的基点, 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是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面;组织教学的策略是“不需不教, 调控需要”, 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类而择, 扬长顾短”。课堂教学环节要注意“启、承、转、合”。“启”是指恰当的切入点。“承”是指充实的知识架构。“转”是指闪亮的创新点。“合”是指完美的系统性。对作业、考试、评价的实效性研究, 关键是“磨题”, 当今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作业效度的轻视和频繁的考试是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

6) 示范观摩。就是优秀教师做观摩课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示范课) , 然后全区教师进行分析、研讨、反思、交流。操作流程:优秀教师做课—做课教师说课, 谈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师围绕课例进行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优化设计—经验共享, 推广成果。开展这项活动, 可以在教师中起到资源共享, 以点带面的作用。

7) 微型讲座。每次研训活动结束后, 针对研训的主题, 进行一次微型讲座, 主讲人可以是研训员和区内骨干教师。

8) 视频会诊。就是先将教师的教学过程摄录下来, 或者借用名师录像课, 然后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在研训中回放录像, 微格分析, 专题研讨, 这种形式的优点就是具有真实性 (摄录资源是课堂的真实再现) 、开放性 (会诊者可拓展) 、便利性 (可以随时回放, 随时进行反复研讨) 。

9) 网络研修。就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支撑, 以探究、交流、研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研训形式, 所采用的载体有博客、论坛、QQ群、电子邮件等。优势: (1) 不受时间和人数的限制; (2) 信息的容量大; (3) 交流的范围广; (4) 氛围轻松, 双方顾虑小。

4“五九问题式”模型

基于以上认识, 根据北碚区目前的地理现状, 我将区地理研训模式确定为“五九问题式”, “五”即围绕问题研训共五步, “九”即研训形式共九种, 这一模式以发现问题、结合需要、形成课程、开展研训、实践检验为主线, 旨在促使研训工作由单一指导型向研训互通型转变。具体操作流程:课程的开发、实施与实践。通过听课、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发现教师在技术上和知识上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 通过培训解决问题, 进而通过实践检验培训效果, 及时反馈信息, 进行分析、处理, 从而发现新的关注点, 聚合成新的研训工作思路。具体讲就是通过下校调研, 临堂诊断, 充分了解本区教学状况, 深入进行教学工作反思, 集思广益, 确定本区具有共性的问题, 根据共性问题确定中心问题, 然后围绕中心问题开展研训工作, 每期围绕中心问题确定小问题, 然后以课堂为载体, 通过课例研讨、示范观摩、专题研讨、视频会诊等多种形式让全区教师参与, 共研共训, 努力解决问题, 形成相关的物化成果, 再通过微型讲座等培训形式, 让全区教师共享。模型构建“五九问题式”, 研训程序五步:确立问题—综合研讨—形成课程—开展研训—实践检验。研训形式九种:教育叙事、教学反思、临堂诊断、课例研讨、专题研讨、示范观摩、微型讲座、视频会诊、网络研修。

5 问题的确立

通过下校调研, 访谈, 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料收集, 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 分别确定了不同的中心问题, 初中地理由于中考不考, 学科存在边缘化的问题, 如何重新引起师生的关注?在深化初中课堂课堂改革的大背景下, 提出了问题“如何实施兴趣教学”。因为在没有中考资格的情况下, 兴趣是点亮学生学习的一盏明灯, 围绕如何实施兴趣教学, 初中地理开展了“课堂对话的话题设置”专题研究, 归纳了四条设置对话的切入点, 一是以图为载体预设对话点, 如在中国主要河流分布一图中, 我们设置了这么几个话题:外流区中的东北和黄河流域有内流区分布, 为什么?塔里木河下游用虚线表示是什么原因?额尔齐斯河流向哪一个大洋?二是在学科的综合点上设置对话点, 比如区域地理中的对比, 中国四大平原, 三大高原的异同。三是在地理与生活联系处设置对话点, 重庆火炉原因简析。四是在学生认知冲突处设置对话点, 如在讲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时候, 问青藏地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为什么却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同时总结了三条选择话题的原则, 即所选的话题应具有交互性, 具有桥梁作用, 紧扣课标的关键, 我们的课堂要提供让学生想说、能说的话题, 使师生、生生之间在思想、情感认识上得以充分、直接地交流合作与共享。高一、高二年级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 老师在具体的实施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确立问题“高中地理课改的困惑与思考”共提出十点困惑与九点思考, 高三年级直击高考, 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成为当务之急, 确立问题;“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6 案例研究

以高三年级为例, 中心问题是“如何提高复习效益”具体讲就是在复习中要精讲精练, 做到效果好, 效益佳, 效率高, 围绕中心问题及要求确定确定本期的问题, 如“时间计算”的复习, 时间计算是高考中的一个必考点, 分值在4~12分, 但同时又是一个难点, 各种资料对其阐述可谓五花八门, 师生复习起来都感到非常困难, 怎样找到一种最佳的复习策略, 就是我们研究的主题。首先我们请朝阳中学高三年级备课组展示一堂时间计算的专题复习课, 然后各个学校备课组提出自己的复习方案, 大家进行激烈的讨论, 再将各校的方案放到地理教师QQ群上, 全区地理高三老师充分发表意见, 最后由高中地理核心组整理出一套复习方案, 交由23中学高三备课组完成教学, 进行实践, 找出问题, 再整理总结, 最后全区各个学校按照新的方案复习。按“五九照问题式”研训模式, 流程简化为确立问题 (时间计算) —综合研讨—形成课程—开展研训—实践检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联合站平稳运行管理(技术层面)下一篇:浅谈双主式初中语文预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