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思想的学校教育论文

2022-04-2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惩罚思想的学校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一个有思想的民族才能有不断前行的力量”。毋庸讳言,国家的崛起是精神的崛起,文化的崛起又为精神的崛起提供了巨大支撑。建构是国家软实力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竞争转变到软实力的竞争。软实力的崛起才是国家真正的崛起,而人文的崛起则为软实力的崛起提供巨大精神力量。

惩罚思想的学校教育论文 篇1:

刍议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阐释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社会失范加剧、社会压力普遍增大、社会支持减弱三大困境,最后提出高等院校对学生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点策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管理、塑造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作者简介]郭书利(1964- ),男,辽宁沈阳人,呼伦贝尔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我国向来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要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有大量优秀人才作支撑,这就需要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飞速变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任务。社会主义高等院校既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地方,也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我国的高等教育历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面对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加剧,面对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思想素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建设、捍卫和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工作,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是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还是适应新的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教职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都已经定型,对各种思想观念的判别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一般比较强。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他们的思想正处在发展的特殊阶段:一方面,他们对各种思想观念的分析判别还缺乏经验,但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能动性却非常活跃;另一方面,他们还未形成完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周围的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想却纷至沓来。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既有利于塑造青年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是青年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影响、形成不良思想习气和意识的危险时期。这一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院校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茁壮成长,以更好的姿态走上社会。因此,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不可或缺的高等教育机构,要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抓住机遇,把自身做大、做强,就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育人水平。相应地,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系统地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与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为基础,科学地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际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高等院校的声誉,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因此,高等院校努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必备条件。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育领域将学生的基本素质划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从静态角度出发的。在学生素质的结构体系中,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起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更为重要,可以说在素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谈论素质的话,最重要的莫过于思想政治素质,没有坚定的思想立场,何来人生?所以说,不断增强群众和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归宿。”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主要就是因为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鲜明的价值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体发展的方向,影响到他们提升整体素质的动力以及发挥科学文化素质的功效。正是因为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在素质体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高校院校要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重中之重,将思想工作列入学校长远发展战略之中,如此一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要求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由于单纯宣传科学技术的普及,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端,比如只重技术不重人文。教育领域只有不断弘扬人文精神,将之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久之计。为此,高等院校必须注重培养兼具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这是新的社会历史条件所要求的。近些年来,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普遍关注德育,这是很好的现象。总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这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时代的呼声。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众所周知,我国社会正经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的历史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时代发展的变化从各方面由浅入深地强烈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震撼着人们长期构筑成的精神世界。广大青年大学生也正经历着心理状态、价值理想和思想观念的改变过程。具体而言,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对的新形势主要由以下三点:

(一)社会失范加剧

我国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范状态主要表现为权威失范、角色失范和社会主导价值观混乱等方面,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涉世不深、适应能力不强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更可能会以退却、逃避和冷漠等方式扭曲地表现出来,摈弃理性而跟着感觉走,“干什么都没意思,都无所谓”、及时行乐。大学生出现的这些思想说明他们内心没有信仰,没有有力的向导指引着他们的发展。所以高等院校要运用有力核心——党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展。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规范意识,成为一名道德高尚的社会公民。

(二)社会压力普遍增大

随着竞争机制被引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在给人们以机会充分展示自己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容易遇到更多的挫折。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化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余地,选择越多,自我矛盾和冲突越多。由于社会流动的增加、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一部分人在心理上、行为上不适应。越来越多的不适应堆积在一起,变成了越来越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和挫折令青年大学生感觉很焦虑。这些情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小的难度。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大学生自身倍感压力,由于刚迈入青年初期,对于压力的应对能力还尚且不足,这就需要高效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缓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

(三)社会支持减弱

随着亲子两代日益加深的代沟使得亲子日渐疏离,青年大学生失去了从父母那里得到思想和行为的参照,加剧了特定年龄阶段所固有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再加上同学间由于人际交往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时有发生的同学间人际关系的紧张也削弱了大学生来自同学的社会支持。这也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一个人若没有社会支持的力量,很容易在面对困难与逆境时,偏离自身的道德规范,做出一些有违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相反的,若一个人有着良好的社会支持力量,就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一些挑战,自觉遵守更多社会约束。这点对于大学生尤其重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道德观稳定的重要时期,如果能够拥有积极的社会支持,那么将会大大巩固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与稳定。

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时代变革的策略

(一)坚持党对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我党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都有比较系统的科学总结和分析,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也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规范,这对我们认识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譬如,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之间等,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前进。事实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认识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并按照这一客观规律坚定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即使在某一段时间有些失误,遇到风浪,走一点弯路,也能依靠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及时检查、总结,由党来拨正航向,继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向互动型转变

当前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念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放的战略眼光,把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放在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树立与时代主题同目标、与国家和社会同发展的观念。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本,将灌输式教学变为互动式教学,并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调查,选择学生普遍关注的,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针对问题讨论。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也要紧密结合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总结和归纳,以此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单位时间的效果。

(三)加强管理,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高等院校要加强管理,严格治教,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柔性的,同时又是刚性的。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要用刚性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行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体现为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刚柔相济,引导思想与规范行为相结合,能更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等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各种制度的建设,建立系统、规范、科学的规章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高等院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估、质量监督等内容,将校(院)、系(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教育工作的目标管理中,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性和计划性;要把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用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大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制度的建设,约束学生应该在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和制裁,对好的思想行为给予表扬,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作用。

(四)塑造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高素质的辅导员即指具有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革命化的辅导员队伍。学生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根本和基石,也是学生工作的核心与灵魂。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发展与质量,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他们的教育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前途和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学生的判断与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促使学校获得可持续发展,高等院校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要抓好教师的学历、职称,还要紧抓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尤其是在新形势背景下,如果不使教师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高等院校师德将呈滑坡态势。为此,高等院校师德建设应从多方面着手,转变观念、制订计划、建立规范,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营造建设优良师德的浓郁氛围,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进辅导员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要做到“精选、重用、厚待”,建立多层次的培训提高机制与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改进辅导员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令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

四、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社会转型的加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以及民族复兴步伐的加快等。这些变化已经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院校必须认清时代发展的形势,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个正确的定位,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含金量”,使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经济全球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12).

[2]周胜斌,孔毅.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浅议[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0).

[3]杨芷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教学与研究,2002(3).

[4]文竹,鲁宽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实效性探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宋红娟,肖玥.浅议增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电力职业技术学刊,2011(1).

作者:郭书利

惩罚思想的学校教育论文 篇2:

中国崛起需要培育大国人文精神

[摘要]“一个有思想的民族才能有不断前行的力量”。毋庸讳言,国家的崛起是精神的崛起,文化的崛起又为精神的崛起提供了巨大支撑。建构是国家软实力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从硬实力竞争转变到软实力的竞争。软实力的崛起才是国家真正的崛起,而人文的崛起则为软实力的崛起提供巨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大国崛起;人文精神;中国特色

跌宕风云60载,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强大并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纵观全球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或复兴都是有共同原因的。

一、大国崛起的根本动因

西方的大国崛起于文艺复兴,为了冲破封建宗教的牢笼和枷锁,文艺复兴强调个性,赞扬民主和自由,而这种高唱民主自由的精神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强调“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倾向和现实”。可以说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就是西方大国崛起的精神实质。

19世紀德意志为从一个濒临亡国的绝境中发展成一个令人瞩目的强国采取了种种措施。在这些措施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他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德国的义务教育从19世纪中期的的德国就已经开始。一战爆发前夕德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同时国家发展教育,建立教育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凭借这个资源,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全面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西方大国的崛起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内忧外患当中大力推进改革进而实现腾飞,而他的国民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在经济复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西方大国的发展道路充分证明,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创新是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根本动因,而促使国人民发挥创新能力的根本动因则是民族精神。

因此,基本可以作出一个判断,大国崛起于民族精神。“没有精神支撑的经济繁荣不会走出很远,更不敢言真正崛起”。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内容。所以人文精神的建构,是民族的真正源泉,也是一个一个国家能够长久健康发展的不绝动力。

二、大国人文精神内涵

大国崛起于精神,但每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内容却各有特色。美国自由、人权、冒险的精神带领美国人民进行斗争废除奴隶制;英国民主、平等的精神沉重打击了封建宗教势力;德国好学、理性、守纪律的精神为战败后的复兴做了充分思想准备…综上而言,只有拥有先进的人文精神才能拥有冲破封建思想桎梏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腾飞。

所以中国崛起也需要培育人文精神,但中国的人文精神崛起绝不能对于西方的进行照搬照抄,西方这种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而非全人类的,在精神领域西方大国一直想把这种带有偏见的精神强加给世界。中国崛起要培育大国人文精神,中国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原则,所以中国崛起的人文精神就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中国道路。

三、中国人文精神崛起的可能性

1978年,十几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之内,到2007年年底,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高达28%,这是中国经济史上的奇迹,也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我估目前GDP也已每年7%的的高速的速度稳步前行,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赶超日韩成为亚洲龙头,在2011年成为及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百年前,中国中服徭役,经济颓废,百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中,成为世界复苏的主导力量。

1842年4月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自此开始了中国屈辱的120年历史。在这120年间,中国国家地位十分低下,无条件签署以下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巴黎和会失败,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一雪前耻。现在距离南京条约的签订已有500多年,而经过这500年的沧桑犀利,中国早已不是步履蹒跚的东亚支那,取而代之的事昂首屹立在世界东方。1971年重新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职位,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与各国斡旋,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国该有的姿态。2008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展示给了世界最华美的奥运盛宴,中国的体育健儿获得了51枚金牌,位列金牌榜第一名。在这些傲人的成绩下,我们也可以自豪的说,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

曾经的中国科技水平较低,一味是拿来主义,我国在资本主义的差价贸易中吃亏甚大。现如今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的等电子商在行业各领风骚,中国的原创电子产品远销国外:联想商品在通讯行业一枝独秀,在世界通讯销量片名第三,仅次三星和苹果。2014年我国研制出世界首枚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有望在2016年先于欧美发射。面对中国日益崛起的创新能力,谁言我们只会制造?

四、中国人文精神崛起的制约

中国崛起已是事实,但当下贫瘠的精神文明建设难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夹在人类精神的创新中,中国“仍未在文化精神领域保持优势。中国崛起的人文短板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盛行

1978年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民各种生产生活由国家统一配给;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人民的利益需求在长期的政治压抑中得以解放,使得功利性的价值观念出现并很快为人民所接受。市场经济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其运作的目的是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虽然我国选择性的借鉴西方这种运行模式并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而对于这种经济运行的源动力,仍然不能抹去。这种对于利益最大化的无节制追求,就会是导致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

十二年的应试教育高考一锤定输赢;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如今中国传统文坛诗坛作品凋零等等现象都是功利性的表现;政府官员的腐败,郭美美的炫富这都是拜金主义的表现。一切唯利是图,向“钱”看的社会会缺乏精神支柱,而缺乏精神支柱的社会就会缺乏凝聚力。

(二)主流意识淡化

社会主义总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目前人民的物质条件进步的同事,精神文明的却没有跟进,使得人民产生了巨大的精神空虚,这时糟粕的文化边会趁虚而入。对于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腐朽资本主义思想的一呼百应,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则无人问津。这些都揭露现阶段我国文化领域的匮乏,和人民对于主流优秀文化强烈渴求的现实。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个大国没有主流价值观的支撑,就会与很多精神漏洞,西方列强入侵。从中亚的颜色革命到我国香港占中问题都是西本主义国家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入侵和企图同化的表现。中国虽然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共产党的政权,但意识形态上的遗留问题,依旧没有铲除。没有一个坚定地主流意识形态做引导,中国不会有真正的崛起。

(三)传统文化发育不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当今文化发展民瞒着浓烈的市侩气息:娱乐性节目的流行占据了大众精神消费的主体地位,哲学成为少数人奢侈的精神享受,传统文学实质性研究在文坛聊胜于无,历史不得不接受“戏说”和“水煮”的命运,手机APP代替了书籍成为人们主要阅读方式…在我国经济大踏步前进的对比下,我国人文精神的发展就显得有些发育不良。这种人文精神的匮乏会给中华民族埋下衰退的隐患。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一步步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品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解放思想是文化改革的焦点,而这种改革确实很好的完成了他的任务,甚至太过“完美”——连带传统文化精髓和糟粕一同在改革中抹去。

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贵不仅在于他有博爱,有真善美的心,更在于他能抵制物欲横流的思想侵蚀,是社会免于在大浪淘沙的历史中堕落。“君子耻于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言于利”,都是中华传统美德。所以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值得我们去反思。

五、培育大国人文精神

中国的人文精神,是包容博大的精神,是灵动变通的精神。蔡康永所说的规则,民主,惩罚...这些都是西方的精神文化,这是一种纯粹的西式思考和处理模式。那如果按照中国思想去解决问题是怎样的结局呢?可能是大家合力把犯罪团伙打败然后就出了那个困在船上的一个人。我们未必非要循规蹈矩的去做事情,中国的文化是灵动的,是复杂的。西方国家的为人处世讲究直来直去,讲究规则和法律。中国的处事规则讲究迂回包容,讲究灵活变通。五千年的儒家文化造就了如今通的中华民族。从这方面来说,如果正确发挥中国这种灵动的人文精神,其实中国人民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民族。而恰恰当下的研究学者对西方规则文明盲目的崇拜,使我们传统的,优秀的文化被埋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浪潮之中,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培育中国人文精神,把握中国崛起的精神实质。

(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为鼓舞匈牙利的士气,摆脱奥地利的奴役,宣扬民主自由,写下了千古绝唱。这句经典说明,人类有高于生命更崇高的追求,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可贵之处,也是“人文主义”的应有之义。所以以人文本,是人文精神的根本出发点,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文化人,政治人和道德人,我们应该用综合素质去评价一个人的价值,而不单单是他的出身贵贱亦或是财富的聚敛。因此,要首先树立“人”的价值理念,“不以出身论英雄”,无论是高官,学生,白领,农民还是乞丐,我们都要给它以应有的尊重和平等,让他们享受他们应有的权利;其次,纠正当下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横行的社会风气:严惩贪官腐败,强力排查假冒伪劣产品,改革教育体制等等。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还受到很大政治历史条件的制约,以上这些做法做的也是差强人意,所以真正实现以人文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中国精神崛起的重要表现。所以我们不仅不能忽视传统文化,更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首先要宣扬正统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儒家的“仁者,爱人”、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而治”,使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其次使继承传统文化实体化,空谈文化不利于我们继承和发展,因此,把传统文化的烙印打在教科书上,打在建筑上,使人们随时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熏染,才能使文化真正打在人们的心上;最后,对文化批判继承并进行发展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求和”等思想要求人们剔除个性,融入整体,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人民德尔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市场经济下的时代要求人们有开放的,创新的思想观念。因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随着全球化的程度加深,各国不仅经济上的聯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上的接触也日渐增多。因此,我们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也要借鉴洗手对于我国有利的西方人文理念。

(三)建构城市人文精神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重要基地。城市的发展在国家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城市人文精神的发展是国家精神建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让抽象和凝练变成一个过程,在教育群众的过程中产生作用;其次,把城市精神融入到现实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让人民更好的接受精神。西方把平等与自由写在了宪法里并实施下去,达芬奇把人性画在了蒙娜丽莎的眼睛里,雷锋把互帮互助的品德写在了日记里….所以把城市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把城市精神载体化才能使精神真正走入城市人民的生活;再次,“倡导者应当是带头践行者”,党和政府应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引导人民认识城市精神,并身体力行为人民指引方向。

(四)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主流价值观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我国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我国国家建设的灵魂工程。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很多人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导致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弱化和信仰缺失。在全球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一个没有主流价值观的民族,就会被其他文化所吞噬。所以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势在必行。

第一,加强主流价值观的理论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也要与时俱进:首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保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价值理论的主导地位;其次,针对当下多个利益群体,发展价值理论,旨在整合不同阶层的不同利益需求,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发展;第二,注重学校教育。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未来,教育是传播的主要形式,加强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群体的主流价值观,有利于推进我国的人文精神建设。第三,提倡理性爱国。国家发展,避免不了与他国在外交上产生摩擦,中日钓鱼岛事件使得我国青年爱国主义空前高涨,在赞赏我国青年的爱国主义同时,也要警惕爱国主义的“理性畸形化”。党和国家要鼓励人民对时代和本国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当下和平和发展是主流,我们要和平合法的恰当的表达爱国行动。

如今,中国在世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越来越重的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所具备的担当和觉悟,需要在民族的人文精神当中去孕育和成长。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我国精神崛起的重要支撑,这不仅是口头的宣扬,还需要我们中国人民用切实的身心实践所做的生命去诠释。中国由亿万个人民组成,只要人民有风骨有风度,大国必然有风范。

参考文献

[1]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2]徐培华.“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J].学理论,2008年09期.

作者简介

贾巾月(1992.10-),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贾巾月

惩罚思想的学校教育论文 篇3:

学校惩罚教育的理性选择

惩罚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学校惩罚教育应当坚持理性选择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从宏观上把握惩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惩罚教育的范围和方向,也就是教育对象中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需要借助于惩罚手段进行教育。二是从微观上把握具体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的智慧与策略,提高惩罚教育的效果,使惩罚教育发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三是建立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的,着力营造以校长为核心,以惩罚教育制度为保障,全校师生统一认识,共同遵守的惩罚教育文化。

一、惩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大部分学生遵规守纪,奋发学习,积极参加德育活动,配合教师完成学习和教育任务,身心健康成长。但是,仍然存在少部分学生,他们的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扰乱课堂(自习)教学秩序,随意迟到早退,打架斗殴,勾结社会上不良青少年报复打骂同学、敲诈勒索同学财物、乱扔垃圾、口出脏话、故意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等违规违纪行为。对待存在诸如此类问题的当事学生,仅靠说服教育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借助适当的惩罚教育手段才能使他们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上述严重违纪问题学生构成了校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实施惩罚教育的外延。

惩罚教育是实现教育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是惩罚教育的内涵。具体来说,校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通过使用教育部和学校赋予自己适当的惩罚权,对惩罚教育外延中的当事学生进行适当惩罚,使他们明事理、辨是非,深刻认识反省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危害性,自觉改正错误,迷途知返,接受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从内心深处下决心不再犯类似错误,逐步改正错误,回到正确的成长轨道上来。

二、实施惩罚教育的智慧和策略

对校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从来没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有自己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个性,具体生动鲜活,不可复制,正在成长中的生命个体,需要运用惩罚教育手段达到教育目的的学生也不例外。正是由于惩罚教育面对的具有鲜活生命个体的孩子,因此,对违纪学生进行惩罚教育要讲求一定的智慧和策略。具体来说,有以下五宜五不宜智慧和策略。

1.宜解不宜结

师生相处是一种缘分,对违纪学生也不例外。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通常是出于诚心的,因此在惩罚教育问题学生时,不能和学生结怨,更不能结仇。这方面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不扩大问题性质,不想当然,不说没有事实根据的话,实实在在,有啥说啥;不用有色眼镜来看问题学生,表现好就表扬,有问题就批评;批评过后就要忘掉,不要记在心里,只要学生能认识错误,有改过之心就可以了;批评归批评,见了面照样微笑着打招呼,不能给问题学生造成教师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的感觉。

2.宜短不宜长

惩罚教育违纪学生应有耐心,要给学生留出自我认识提高和改进的时间和机会,教师也要有长期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准备和毅力。但是,在惩罚教育违纪学生时,应有所克制,不能长时间和学生纠缠不休,要适可而止。这方面的策略主要有:先与学生个别交谈,问清情况,避免不问青红皂白就训斥学生;批评学生的声音以师生二人能听到为止,不能长时间高声斥责学生;不纠缠,不搞秋后算账,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是有肚量的君子,不是斤斤计较的小人;不能长期和某一个学生过不去,注意对事不对人,和学生多沟通,要让学生说话,增进理解和友谊;避免将对学生的惩罚教育演化成师生之间的个人恩怨,甚至结下冤仇,酿成祸端。

3.宜教不宜罚

在惩罚教育问题学生时,教师要多用教育语言,少用罚的手段。教师是有知识和涵养的长者,会通过讲道理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这方面的策略主要有:惩罚教育问题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不装腔作势,不盛气凌人,不能连唬带诈,口出脏话,更不能随意停课、罚款、打骂。

4.宜智不宜勇

惩罚教育违纪学生要讲求机智。机智主要表现在有利的教育情境与机会下的教育智慧和谋略。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用机智提高教育的效果。这方面的策略主要表现在:暗示。例如,课堂上发现学生说话、做小动作、看课外书时,教师应以巧妙的一语双关的话语或眼神、手势等给予暗示,当学生感觉到并予以改正时,教师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不能因个别学生违犯课堂纪律就长时间停课予以大加责备;留面子。当不需要点名批评惩罚也能使违纪学生明白教师在批评自己时,就不要将那张薄纸捅破,给学生留住面子,使师生之间关系保持和谐、融洽。

5.宜宽不宜窄

对违纪学生的惩罚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和帮助学生。在惩罚教育问题学生时,要留有余地,出口要宽,要给学生留出改正的机会,教师也要给自己留出退路,不能把路走窄、走绝。这方面的策略主要有:惩罚教育违纪学生时,不要把话说绝,不要把学生一棍子打死,不要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要全面看待学生的优缺点、闪光点;不要把事做绝,例如,坚决不要和不准学生进班等;不要小题大做,例如,学生迟到就停课,罚站等。

三、积淀惩罚教育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长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校长首先要明确惩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惩罚教育违纪学生的智慧和策略,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惩罚教育制度,使全校师生从内心理解惩罚教育制度,积淀惩罚教育文化,创设德育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深入教研,将惩罚教育外延具体化。校长要通过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组织班主任、各班班长座谈讨论、亲自参与惩罚教育问题学生等多种途径,具体掌握学校违纪学生类型,将惩罚教育外延具体化,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惩罚教育制度。对一般的违纪问题,制定出具体惩罚教育细则,由班主任(教师)结合具体情境和智慧策略实施有效的惩罚教育。对于个别严重违纪问题学生,例如,打架斗殴、内外勾结、伤害师生身心健康等肇事者,校长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制定出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等处分条款,对那些严重违纪的现行学生,要以学校的名义,依据事实和认识态度,及时做出处分决定,严明校纪校规,打击歪风邪气,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发挥惩罚教育的辅助手段作用。校长坚持深入教研,将惩罚教育外延具体化,就会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惩罚教育制度,使惩罚教育制度接上学校师生的地气,形成上下一心和齐抓共管的教育生态。教师手里有了章法,教育就会有力量。

群策群力,让惩罚教育制度更加科学。校长制定出惩罚教育制度以后,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完善惩罚教育制度。同时,适时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向家长委员会通报学校制定的惩罚教育制度细则,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家长委员会向广大家长进行宣传,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惩罚教育制度细则更加科学完善。

让惩罚教育制度细则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为。当惩罚教育制度细则确定以后,校长要在全校教师中正式宣布并细致解读,让每一位教师明确其含义,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自觉实施。校长要经常深入班级学生中,了解教师(班主任)实施惩罚教育制度细则的现状,听取学生的信息反馈意见,深入落实惩罚教育制度细则。在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时,校长要委托政工处负责人向新入职教师宣讲学校制定的惩罚教育制度细则,使他们系统掌握惩罚教育的理念和智慧策略,提高教育水平,让惩罚教育制度细则成为全校教师的自觉行为。

在校长的统一部署下,由政工处负责,班主任组织学生反复认真学习领会学校制定的惩罚教育制度细则,使每位学生心领神会。事实上,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文化。制定惩罚教育制度细则不仅仅是为了在出现问题时实施惩罚教育,而是通过制度使学生明白那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违反了就会受到惩罚。当学生领会了学校制定的惩罚教育细则以后,大家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受到制度细则的约束,自觉地遵守制度,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成长和进步。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时,校长亲自安排,政工处负责,班主任落实,组织新生学习学校制定的惩罚教育制度细则,将惩罚教育制度细则持久延续下去,不断积淀惩罚教育文化,使惩罚教育文化成为学校内涵发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对于极个别严重违反惩罚教育制度细则的学生,校长要敢于动用惩罚教育制度细则,对他们进行大会公开处理,张榜公布,维护惩罚教育细则的尊严。

(作者单位:陕西丹凤中学)

作者:张毅 张富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论文

热门文章

惩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