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中职教学论文

2022-04-2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民间工艺美术中职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民间工艺美术伴随着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学科体系。中职学校承担着工艺美术课堂教学的责任,主要是为相关行业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同时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教学中的意义进行研究。

民间工艺美术中职教学论文 篇1:

关于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大都在本地或附近工作。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当地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地域文化经过长期创造、积累和传承,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价值。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将更凸现地方文化的人文价值,增强学生自豪感及服务家乡的创业创新意识。婺剧是缙云文化三大名片之一,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根据缙云婺剧文化的特点,梳理教材内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以“婺剧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设计丰富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婺剧

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大都就近就业,在本地或附近工作。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当地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  摘 要: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大都在本地或附近工作。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将当地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地域文化经过长期创造、积累和传承,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价值。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将更凸现地方文化的人文价值,增强学生自豪感及服务家乡的创业创新意识。婺剧是缙云文化三大名片之一,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根据缙云婺剧文化的特点,梳理教材内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以“婺剧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设计丰富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婺剧  涯,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要。地域文化经过长期创造、积累和传承,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价值。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将更凸现地方文化的人文价值,增强学生自豪感及服务家乡的创业创新意识。婺剧是缙云文化三大名片之一,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根据缙云婺剧文化的特点,梳理教材内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以“婺剧文化进校园”活动为契机,设计丰富有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本文就以缙云“婺剧文化进校园”为例,就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进行思考探讨。

一、将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破解学生厌学难题

中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的文化基础课,其学科特点为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一门脱胎于普教的公共文化课,中职语文教学首先面临学生厌学的困窘境地。

1.中职校学生大素质差,对语文等文化基础课厌学情绪较重,理工科学生尤为突出。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弱。他们贫乏积累,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表达能力差。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

2.中职语文学科在学校学科中的尴尬地位,教学内容不易获得认同。

在职业学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被日益凸显,中职教育更注重“实用性”,中职语文虽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很多中职的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往往把学习重点聚焦在专业课程上,语文课程的地位逐渐降低,语文教学被忽视。

当前社会纷繁复杂,意识形态多样,生活节奏快,社会文化的急功近利对原本纯洁的校园文化造成巨大冲击,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来了个釜底抽薪。而我们的语文教材改革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当我们的学生面对“快餐”文化、恶俗文化流行的现实社会时,怎么还会认同语文课里“赤壁赋”“故都的秋”等阳春白雪吗?

事实证明,只有地方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永久的。著名作家莫言凭借充满地方人文色彩的小说作品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世界认可,同时也提示我们更应该关注本地的文化。地域文化经过长期创造、积累和传承,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价值。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将更凸现地方文化的人文价值,增强学生自豪感及服务家乡的意识。将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根据地域文化的特点,梳理教材内容,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无疑是一把解开上述困扰,增强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钥匙。

缙云县是婺剧发展的繁盛之地,素有婺剧大县之美誉,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明朝年间,该县就有多处戏台,至解放初期,据记载共有戏台411座。缙云民营婺剧团走南闯北,上山下乡,长年活跃在浙、闽、赣3省40多个县(市)。民间婺剧团最兴旺时多达140余个。2010年,缙云县文广新局、县教育局、县婺剧促进会联合开展了“婺剧进校园”活动。婺剧在学校音乐、美术教育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作用,“婺剧进校园”使学校教育有了更深的内容,音乐教师肩负着婺剧传承的重要使命。两年来,“婺剧进校园”取得了良好成效,培养了一大批婺剧爱好中小学群体,在近年举办的各类婺剧比赛中,缙云县选手“摘金夺银” ,进一步提高了缙云婺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缙云县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专、工艺美术学校等中职学校积极组队参与,频频获奖。

二、将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丰富语文教师的人文底蕴

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语文教师?我觉得,首先应该是深刻了解并积极传承本地优秀文化的热心人。语文教师不能只限于读语文教育和文学等方面的理论书籍,还应涉猎宗教、哲学、艺术、科学、习俗等,特别是了解当地的乡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只有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我们才能跳出学科的框架,开阔视野,在新课程面前不会迷失方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个地域,同样的文化背景,人们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较为一致,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婺剧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缙云教师进修学校等学校实施以来,拉近了师生距离。其次,优秀的地域文化熏陶教师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需要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婺剧等传统地域文化的精粹在于积极入世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传承婺剧等传统地域文化也是我们的崇高职责。通过“婺剧进校园”活动,将婺剧等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以自己的真诚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人性美好描绘学生的人性美好。

2.借助地域文化推广活动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勇于将教材与地域文化融合来教语文。我们倡导生活化语文,要充分借助地域文化教育资源来努力构建校内外沟通、课内外联系,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空间里来学语文,用语文来提高学生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此外,我们要积极拓展语文教学外延,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文本外知识,丰富学生阅历,开阔学生视野,并为他们开拓出更大更实在的成长空间。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在本地或附近工作,借助地域文化推广活动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将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缙云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有黄帝、婺剧、石头三大文化。2014年,缙云三大文化产业创收达5亿元以上,为本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缙云民营婺剧团走南闯北,上山下乡,长年活跃在浙、闽、赣3省40多个县(市)。民间婺剧团最兴旺时多达140余个。目前,缙云全县有22个民营婺剧团,年收入1亿多元,每年演出10000多场次,为1000多万群众送去了艺术享受。

三、以“婺剧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介质,融入地域文化有助于中职语文教学

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又要展现现代文化的精华。缙云婺剧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面广,形式多样,是缙云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起,我 将婺剧文化有机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将婺剧等缙云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开展“婺剧文化进校园”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本人在《明湖居听书》、《林黛玉进贾府》、《窦娥冤》等课文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将婺剧等传统曲艺有关知识融入进去,引领学生欣赏《红楼梦》、《狸猫换太子》等婺剧经典唱段,体会婺剧等传统文化之美,感悟追求幸福、公平、正义等美好情感。

婺剧唱词中有许多缙云古方言。在教学一些地域古文的时候,我经常以婺剧唱词为例,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缙云方言用词的特点,让学生对比方言普通话差异,从中了解缙云方言生动化和通俗化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规范书面语与普通话的使用。 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2.将婺剧等地域文化融入课外探究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

早在2006年起,我就对语文课外探究教学引进婺剧等缙云文化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开展“婺剧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后,本土文化的优势更是充分发挥了出来,语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亲切感人、形象具体,更具有感染力。2008年,我发动爱好文学和婺剧的学生,组建了“新芽”文学戏剧社,邀请县婺剧促进会的老师前来指导,有意识、有目的地把语文课外探究和对婺剧文化的赏析有机地联系起来,将婺剧文化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大语文教育体系。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黄帝、婺剧等缙云文化的内涵和底蕴,继承和弘扬缙云文化,运用舞台表演、黑板报、摄影等多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中职文明风采征文等各类竞赛活动,引导他们乐于学语文,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取得了两个全国征文一等奖(2009年《诚信访谈》、2011年《永远的旗帜》)的好成绩,获得学校师生的好评。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更能促进传统的本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丰富中职语文教学资源。缙云“婺剧文化进校园”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宜兴、海宁等地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班红娟.国家意识建构与地域文化传承[J].河南大学学报,2011,(04)

[2]陆婷婷.将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03)

[3]黄惠群.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拓展中职语文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

[4]封明浩.浅谈乡土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J].职业,2014,(21)

[5]田正本.浅析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 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6]潘小莉.中职语文教学的困窘境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0)

作者:尚小军

民间工艺美术中职教学论文 篇2:

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教学中的意义

【摘 要】民间工艺美术伴随着中国文化传承至今,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学科体系。中职学校承担着工艺美术课堂教学的责任,主要是为相关行业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同时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民间工艺美术在中职教学中的意义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 中职教学 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主要以手工方式为主,其中蕴含着乡土气息、地方风俗和民族情感。那种朴实无华中所散发的艺术魅力,更具有独特性且更具有实用性价值。民间工艺美术的现实意义在于其并没有因为提升了艺术价值而被束之高阁,而是依然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概述

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分为宫廷工艺美术和民间工艺美术两个方向。宫廷工艺美术讲究以贵为美,追求奢侈华丽,其价值在于以收藏为主;民间工艺美术则建立在实用主体的基础上,追求天然之美。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时期,人们的审美层次逐渐提高,对民间工艺美术不仅提出了质量上的要求,审美情趣也不断地提升。

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源自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创造,是以工艺美术艺人对生活的观察,总结出艺术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而创造出来的。民间工艺美术是建立在生活艺术的视角上所发展起来的审美层次。因此,其所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给人以亲近感。但是,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多为家族集藏,其传播局限在小范围内,一些民间美术工艺作品虽被保留至今,但工艺技术已失传了。鉴于民间工艺美术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艺术价值,对民间工艺美术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 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主要包括剪纸、漆画、蜡染、陶艺等。对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美学的角度将材料和技术融入其中,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特点。

按照中职教育的特点,以技术应用型为主,因此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具有感性色彩,可以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视频的方式将这些民间工艺美术展示出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地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认识民间工艺美术,理解民间工艺美术的内涵、价值和社会意义。

以陶艺为例,其作为民间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之一,要开展现代教学,就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合理安排课程。基于陶艺中渗透出的浓厚文化韵味,在教学中要将传统内容与现代工艺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播放多样的陶艺工艺美术作品,将陶艺的传统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对学生开展教学,从现代美术工艺的角度出发,做到真实陶艺技术与模仿相结合,并做出明确的界定和评判。经过陶艺的比较式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陶艺价值进行审美判断,并根据陶艺工艺美术的不断演进,对其价值变化加以认识。

三 中职教学中民间工艺美术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于民间工艺美术,张道一先生认为,与宫廷工艺美术相比,民间工艺美术从表象上来看是粗俗的,但粗俗并非拙劣,更不是平庸,而是散发着土性,但是不孤陋,散发着野性,但并非不驯,也许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源自于民间的生产生活,因而充满了生命力。民间工艺美术所散发的这种生命活力,正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所在。

中职学校作为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基地,在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上,更注重审美定位及工艺技法的培养,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忽视,导致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虽然课时较多,教学内容也丰富,但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学生疏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必然难以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工艺美术创作上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在中职美术工艺教学中,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践性。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艺美术保护意识

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也习惯于从经济角度进行评价。观念的变化,必然使具有文化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被现代化科技产品所取代。中国幅员辽阔,且为多民族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民间工艺美术主要为家族式传承,致使多种工艺美术技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处于现代的社会,为了保护这些传统文化,就要注重教育这一有效途径,使一些极具传统文化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保留下来。以“五毒”图案为例,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一些地区流传着儿童肚兜上要绣上“五毒”图案,可以对儿童起到预防疾病、防御灾难的作用。这种工艺美术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失传,就难以对“五毒”图案真实地理解。通过民间美术教学,不仅使中国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从而提升其民间工艺保护的责任感。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以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中,要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对学生的培养要突出文化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保护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章释文.试论民间工艺美术教学[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4)

[2]孙振敏.利用本土民间文化优化美术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2(11)

〔责任编辑:庞远燕〕

作者:吴佩姬

民间工艺美术中职教学论文 篇3:

浅议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多元化培养

[摘           要]  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高中阶段学生多元培养的政策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改革创新。培养具有职业技术能力,适应广泛就业需要,在政治上合格、技术上过硬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多元化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加强技能训练为手段,为就业需要职业能力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都是对人的培养,只是对人的教育发展方向不同,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转型阶段,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调整不断加快,国家工商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高技术技能人才在各行各业的需求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为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要调整教育结构,提高职业教育的占比。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部分初高中毕业生吸引到职业教育中来,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同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等[1]。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目的是让学习兴趣不足而动手能力强的初中毕业生学到本领,成为具有熟练技术的劳动者。按照国家当前精准脱贫攻坚任务,需要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贫富差距,需要经过智力扶贫即技能扶贫政策,让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竞争力,找到适合的工作,或是自己创业摆脱贫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这是有效脱贫奔小康的途径。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加快发展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培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具有一定基础文化水平,掌握实践技能的服务人员,使他们成为支持工业转型、农村现代化生产的新型劳动者。

二、职业教育政策

国家发布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职普比,鼓励初中毕业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按照初中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政策,打通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的职业教育升学通道。扩大中职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中职毕业生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免试推优、五年一贯制等途径,接受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对接路徑,从而扩大中职毕业生的自主选择权,满足中职生的各种升学愿望和多元化职业发展路径。

三、民族地区中职教育现状

国家帮困助学政策从2015年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免收学费,并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进行生活补助。同时加大投资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政策等,使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得到了支持和发展。但是,与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经济架构,提升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民族地区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不高,再加上职业教育起步晚、特色不明显等,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反映在实践中的主要表现是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过时、课程开设传统、教学手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人才培养的类型与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契合度不高等[2]。尤其是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工业现代化能力弱,用工企业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学校发展创新不足等问题造成。

四、民族地区中职教育办学定位

立德树人是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德技并修,采取技能培养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努力在提高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综合素养上下功夫,力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明确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国家精准脱贫政策与教育扶智脱贫相结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首要问题,必须注重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向,以人才就业为目的,必须通过大胆的改革措施,转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调整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方向,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势相结合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必须探索民族地区联合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培养”模式推动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包括进入企业就业或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必须不断创新办学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倒逼中职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社会吸引力,必须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才能使职业教育有市场、有出路,才可以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通过以上“六个必须”转变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理念,加快发展与地域实情相符合的职业教育,培养为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通过政府、职业学校共同发力,大胆改革,设计和把握职业教育教学的治理结构、教学体制、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等,才能让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热爱祖国,掌握基础文化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实用性人才。

2.坚持科学发展,调整专业设置。根据职教20条的指导思想,健全学校的组织机构和灵活科学的专业设置,不断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设置要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优质中职教育的诉求和期望。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的多样化是职业教育的多形式育人和人才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把掌握基础文化与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统一,按照教育本质与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专业设置与现实岗位相对接的原则,适时优化专业结构。在完成基本文化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手段以及与企业协同培养等措施,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

3.发展现代农牧业职业教育。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生产,依托中职学校,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作为重点,围绕促进现代农牧业、现代畜牧业、现代养殖业等,设置优质林果、马铃薯、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专业,从而促进和农产品加工、营销等实用技术的人才培养,起到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

4.传承民族手工艺职业教育。民族地区职业学校设置手工艺类专业,比如唐卡绘画等,这类专业着力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让民族工艺在职业院校得到发展创新。但往往缺乏专业老师,而民间有高水平唐卡绘画艺人。职业学校可以聘任有特殊技能的民间艺人担任指导老师。这就需要灵活的政策支持,给予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放宽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教师评聘、绩效奖励等方面的决定权,才能解决专业教师短缺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另外,职业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确保学生实习实践。这样就可以推动民族工艺传承创新,也可以培养民族文化传承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学生实训实习整个过程,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开展试验实训,共同评价学生技能水平,促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人员录用和技术服务等方面更深入地合作。

五、落实职业院校毕业生“双证书”制度

推进并落实职业院校学生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1+X”双证书制度,职业院校积极争取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鼓励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参加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如保健按摩师、老年护理、育婴师、工艺美术(唐卡)等,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從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领域。

六、立足实际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民族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新时期要实现新的突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很多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支持。当前,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要紧跟国家大力发展职教政策,改革创新,建立与本地区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就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实验实训、师资队伍进行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把动手能力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特别是自主创业能力。要以需求为导向开设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自己,引导确定其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指导学生拟定可行性的职业发展设计等[3]。中职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参加“中高职一体化”系列培养,有效地帮助学生确立适合的职业理想与职业发展愿景,进行多元化、多层次的培养。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初级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基本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或进一步学习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具体到每个地区、每个学校如何贯彻国家政策、推进教育改革,在指向性措施方面,需要因地制宜。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要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产教融合、中高职一体化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多层次促进教育方向和形式转变,努力在精准脱贫、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等方面找准切入点,从培养政治上合格、有致富本领的技能型人才上下功夫,就能够走出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多元化中职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R].2019-01-24.

[2]王嘉毅,麦艳航.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49-53.

[3]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

编辑 武生智

作者:陈玉德 杨宏 刘黎 施玉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影产业体制改革简述论文下一篇:我国信息通信网络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