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的管理办法

2022-08-23

第一篇:成本核算的管理办法

宝钢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战略管理

成本与管理会计

例 分 析

12审计6班 张艺严

宝钢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战略管理

【摘要】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企业,成本的核算、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成本在企业中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可忽视。宝钢作为中国钢铁业的龙头老大,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中,也有其独到之处。宝钢集团的成本战略管理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步,紧跟时代的脉搏,带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企业科学的成本管理发展历史。在宝钢的战略管理中,战略定位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直接影响了整个宝钢集团的发展与巩固,我们也能意识到宝钢能进入世界五百强也不是那么轻松。 【关键词】宝钢,成本控制,成本战略,标准成本法,精益管理

一、宝钢公司的简介与基本数据资料

1、宝钢简介①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中国上海宝山区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经过30多年发展,宝钢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2012年,宝钢连续第九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197位,并当选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标普、穆迪、惠誉三大评级机构给予宝钢全球钢铁企业中最高的信用评级。

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的地位。《世界钢铁业指南》评定宝钢股份在世界钢铁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为前三名,认为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企业。 公司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在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家电用钢,不锈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领域,宝钢股份在成为中国市场主要钢材供应商的同时,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全部装备技术建立在当代钢铁冶炼、冷热加工、液压传感、电子控制、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的特点。通过引进并对其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宝钢以钢铁为主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2011年产量为442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四位,利润总额181.5亿元,盈利居世界钢铁行业第二位。钢铁产品通过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出口至日本、韩国、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金属制品、航天航空、核电、电子仪表等行业。

2、宝钢的财务报表

2012年宝钢的资产负债表②

流动资产

①②

流动负债

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来源于宝钢集团网站投资者关系经营业绩板块 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款项 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 其他应收款 存货

流动资产合计 非流动资产 发放贷款及垫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应收款 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性房地产 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工程物资 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合计 资产总计

一、营业总收入其中:营业收入8,840,469,097.21

89,577,809.31 12,411,303,185.31 8,542,193,127.62 3,716,337,443.68 948,484,949.13 33639886.82 1,127,915,016.72 28,790,882,932.79 69,380,803,448.59

2,763,019,609.19 1,467,832,301.93 18,035,939,000.00 9,118,968,766.28 477,471,234.63 79,440,015,016.44 9,966,930,139.34 111,190,366.94 6,152,529,015.20 906,159,533.22 2,026,536,047.54 14,509,906,520.94 144,976,497,551.65 214,357,301,000.24

2012年利润表短期借款

28,964,525,209.64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 8,071,462,806.92 拆入资金 600,000,000.00 交易性金融负债 20,789,685.96 应付票据 3,255,540,509.18 应付账款 18,655,403,230.17 预收款项

11,194,900,927.62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437,705,880.63 应付职工薪酬 1,565,024,385.52 应付利息 177,928,027.43 应付股利 22,155,313.83 其他应付款

681,525,421.62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4,402,850,000.00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控股公司款

2,938,659,947.30 流动负债合计 82,226,685,180.89 非流动负债

长期借款 2,731,689,992.42 应付债券 9,835,739,000.07 长期应付款 250,000,000.00 专项应付款 688,993,701.54 递延所得税负债 320,632,524.32 其他非流动负债 961,802,609.24 非流动负债合计 14,788,857,827.59 负债合计 97,015,543,008.48 股东权益

股本 17,122,048,088.00 资本公积 35,892,221,131.19 减:库存股 115,785,165.80 专项储备 17,894,916.86 盈余公积 23,229,714,608.04 未分配利润 35,540,808,913.80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299,633,775.37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 111,387,268,716.72 少数股东权益 5,954,489,275.04 股东权益合计 117,341,757,991.76 负债及股东权益总计

214,357,301,000.24

191,512,137,670.60 191,135,536,828.10

利息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二、营业总成本 其中:营业成本 利息支出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投资收益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三、营业利润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

四、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费用

五、净利润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71,630,234.13 4,970,608.37

189,117,333,837.44 176,879,358,812.58

266,450,869.57

575,355.99 307,987,349.04 1,925,622,030.62 7,237,559,690.08 415,679,745.91 2,084,099,983.65 -12,975,596.11 1,214,690,828.50 207,026,633.19 3,596,519,065.55 10,502,489,013.27

959,355,275.97 779,567,721.43 13,139,652,802.85 2,706,697,134.02 10,432,955,668.83 10,386,372,522.05

少数股东损益

六、每股收益 (一) 基本每股收益

46,583,146.78

0.6

二、宝钢的成本系统

1、宝钢成本核算简介

宝钢自创立以来,主营的业务就是钢铁冶炼与锻造,作为一个钢铁业的龙头企业,宝钢的成本系统在国内企业中也算是最为完善和先进的。相对于传统的分批发与分步法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能适应规模如此巨大的制造业企业,所以现在的宝钢采用了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就是标准成本法。

在与此同时,宝钢也在生产中采用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模式,那就是精益管理,精益管理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成本管理方法,主在价值链上进行成本管理。精益成本管理是一个履行控制能力的责任系统和价值创造系统,由成本规划、成本抑减和成本改善三大支柱构成,宝钢精益成本管理体系是高科技、新市场需求和现代管理三者综合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代表着企业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发展方向。

在现在日益复杂的生产中,产品成本的核算至关重要,要想使产品的成本更加准确,费用分配更加合理,需要完整的一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与管理的体系。而宝钢则很好的应用标准成本法来核算企业产品成本,同时采用精益成本管理方法来控制企业的成本,使得宝钢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

2、标准成本法在宝钢的应用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通过这近20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在实践中,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助性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这样既可衡量一级成本中心的绩效,也可根据需要来衡量二级成本中心、三级成本中心的绩效。

(2)成本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成本标准是针对明细产品(产品大类十材质十规格)在各成本中心而制订的,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原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消耗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工艺技术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计划值指标、历史消耗资料,而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为成本补偿。

(3)成本差异的揭示和分析

成本差异分为消耗差异和价格差异。

消耗差异=标准价格×(实际消耗一标准消耗) 价格差异=实际消耗×(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对于三级成本中心(作业区)的差异,由于定好了价格标准,因而在此不揭示价格差异,只揭示消耗差异。

在诸多的因素中,成本标准的确定至关重要,而标准成本的拟定,需要有一个时期的测定,在长期经验的积累下,才能确定好这个标准,而宝钢则正好可以确定自己的产品的标准成本。宝钢到如今也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开始施行标准成本制度也有好长时间,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标准。

上图是宝钢下属的一个部门的工序差异表,总体上可以大致看出标准成本制度的基本形式与计算,确定好了标准成本,再用实际成本与之想比较,得出成本差异,进一步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改进成本管理系统,这才是标准 ③

③来源于《会计研究》中的《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 成本法的核心理念。标准成本法作为一种现代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宝钢应用了这样的方法,才能对成本核算的更加准确,合理,更好的进行价格决策。

3、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成本管理(Lean Costing Management,LCM)是一个履行控制能力的责任系统和价值创造系统,该系统融合了环境、组织和文化等因素,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促使成本管理向着预测、决策和控制方面深化。对业务过程实施有效的分层控制,以超越于传统的视野有针对性地采用以维持、改善与革新为根本特征的控制方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 ] 。精益成本管理是以成管理为核心,是由成本规划、成本控制和成本改善三大支柱所构成的。与生产过程管理一样,也是在逆向思维指导下,形成独特的精益的成本管理思想。加法变减法的成本管理思想[ 2 ] 。精益成本管理把成本加利润等于售价的公式变成为:售价- 利润=成本。意即以用户市场上能接受的售价减去确保企业必要的利润等于只能用这些成本去制造。

精益成本的要素首先是成本规划成本规划是指产品开发过程中进行的降低成本活动,也叫新产品目标成本控制。精益生产之所以把成本控制的重点首先放在产品开发阶段,并把它看成是企业竞争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是因为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成本的80%。在成本的结构上,开发费用只占整个产品成本的5%;在成本控制的效果上,开发阶段占70% ,其它阶段只占30%。二是因为传统成本管理工作把重点放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各种消耗和费用控制

上,对新产品目标成本几乎无人问津。因此, 精益成本管理提倡使用好成本中5%的开发费用,控制住80%的成本,确保产品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和先进性。其次是成本抑减,企业成本抑减是企业运用计划或预算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从消除浪费、挖掘潜力、增加生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以有效支出代替无效支出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企业成本抑减的目的是减少损失,消除浪费,运用建设性方法,在指定范围内不断地改进目前成本费用支出标准来降低成本。最后则是成本改善,精益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四个过程做了改进,把低于实际水平的成本降低活动称之为成本改善。成本改善通过彻底排除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浪费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浪费.可以分为几个等级,一级浪费是指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要素,如过多的人、设备和库存,它引发出过多的工资、折旧和利息支出;二级浪费,是指制造过多或过多的提前(精益生产不提倡超倾完成任务,而强调适时适量) ; 三级浪费是在制品过多;四级浪费是指多余的搬运、多余的仓库管理,多余的质量维持。

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改变了过于偏重“现场制造成本”的管理方式,实现了从产品策划、设计、生产、销售、售后服务、顾客使用、环境等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从业务长河的下游移到了上游或者说是源头。故在管理职能上,应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在管理内容上,应包括标准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在管理范围上,应跨越生产领域的成本管理、跨越单一的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注重对企业内外、对产品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在管理重心上,应将成本控制转向成本预测,尤其是要加强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

目前,宝钢的高档钢材产品成本处于全球最低水平,低成本是宝钢的优势之一,主要表现在:(1)人工成本优势:宝钢劳动生产率位于国际同行先进水平,人工成本具有领先优势。( 2 )规模效益显著:宝钢除初轧外,各工序满负荷生产,充分发挥出规模效益。( 3)能源成本低:宝钢能源的回收利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炼钢为负能炼钢、世界首台燃汽轮机发电) 、厂房设置科学合理、能源介质基本自产等形成宝钢低能源成本优势。(4)消耗成本低:宝钢良好的资金信誉、稳定的供货渠道、临海的地理位置等,大大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与先进的消耗指标相结合,形成宝钢低消耗成本优势。(下图是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的价值评价系统)

目前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仍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推广领域正逐步由产品生产扩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范围从企业内部管理走向企业外部管理,管理效果从短期管理走向期管理,管理轨道从纯经济转型到经济与技术结合型,管理手段从手工型转向自动化、信息化,逐步形成面向企业价值增值的精益成本管理体系,形成以获取竞争优势、创造用户价值为的的、系统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方法,是多维度和多视角的精益成本管理体系。宝钢的成本核算体系首先在标准成本制度下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然后再精益成本管理制度下对产品成本进行评价和控制,从而使得自身的产品成本不断下降,这样才能将产品的价格压低,取得在国际市场上得竞争力。

三、宝钢的成本战略管理

1.宝钢的管理会计发展

宝钢作为世界五百强,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不仅仅在产品上和市场地位上都不可忽视,但与此同时,宝钢在管理会计上的实践也给中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带来了许多的经验。宝钢在管理会计多个领域的实践,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提供了成功范本。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领域的成功实践,不仅是我国大型企业早期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探索,也是我国信息系统早期在管理会计领域的成功实践典型,带动了我国大型企业对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潮流。

宝钢诞生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时期。适应历史潮流,宝钢在建设初期就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成套技术、设备和管理软件。1985年投产伊始,集团就从日本引进作业长制,采用“以作业长制为中心、以计划值管理为目标、以设备点检定修制为重点、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五制配套管理模式,来适应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管理需要。

1991年,宝钢二期工程顺利建成,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随之也出现了诸如功能庞大、机构众多、资源配置机制复杂、管理中心分散等管理问题,集团急需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时,决策层正式提出管理要以财务为中心,确立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全面预算管理势在必行。1993年初,宝钢财务部设置了经营预算部门,正式开始全面预算“演习”,在总结预算管理推行经验的基础上,1994年,正式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同时,宝钢自筹资金进行的三期工程也开始建设。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一般的分批结转制度已经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宝钢是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的钢铁生产企业,各项消耗指标趋于稳定,具备了标准成本管理制度的条件。为了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更好地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宝钢集团决定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实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1998年,宝钢与上钢、梅山钢铁联合重组。重组之后,宝钢集团确立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在目标导向下,在整个集团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经过七年的探索和改进,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已成为各个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很多钢铁子公司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符合各自内部生产经营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

2000年6月,宝钢三期工程全面建成。经过三期工程的建设,宝钢总体工艺技术及装备都达到较高水品,成本优势明显,企业盈利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时,宝钢提出了精益化管理的设想。经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到2003年,宝钢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其自身特色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本方法、以标准成本管理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全面财务管理控制体系。

宝钢通过对全面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到三期工程建成之时,集团总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和盈利能力在国内钢铁行业均处于领先地位。1999年,宝钢主营业务收入占国内十大钢铁企业总收入的24.4%,而利润总额占这十大企业税前利润总额的61.9%。2000年,宝钢成功在A股上市。2003年,宝钢以销售收入145.48 亿美元进入世界500强,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跻身世界500 强的企业。

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钢铁价格大幅下跌,我国钢铁行业全面亏损。宝钢也没有幸免,营业收入和利润率均大幅下跌。宝钢决策层充分发挥全面财务管理体系的作用,坚持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方向,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从市场出发,倒逼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的完善,进一步确定企业的战略导向,以最短的时间调整经营模式和路径,使宝钢重新进入稳定经营的轨道。④

2、宝钢的战略管理

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如果想要有所作为,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绝对地位,仅仅有现在的一些实力还是不够,更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一个正确的战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宝钢的成长,可以看出,他们的战略目标不仅明确,并且还很合理,就这样,宝钢才能稳步向前,走到现在的位置,奠定了宝钢在中国钢铁业不可动摇的地位。

2007年,宝钢最新的战略目标定位为: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综合竞争力、备受社会尊重的、“一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化”发展的世界一流的国际公众化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中的优秀企业。为此,宝钢确立了“一二一”的战略思想。一条主线:围绕“规模扩张”这一未来发展的主线。两个转变:从“精品战略”到“精品+规模”战略的转变;从“新建为主”到“兼并重组与新建相结合”的扩张方式的转变。一个落脚点:大力提升宝钢综合竞争力,引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宝钢为什么要这样做,作为一个传统的国企,有这样一个战略定位确实不易,既有国内的目标,又将国际上的定位展现出来,总体来说,这样的一个战略定位为宝钢的转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宝钢做出这样一个战略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④ 来源于《管理会计实践》的《追寻宝钢的管理会计探索之路》 首先是规模经济的驱动,钢铁企业的规模经济特征是十分明显的。钢铁企业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设备的大型化。随着炼铁、炼钢和轧机设备的大型化,一个企业的经济规模也在扩大。由于单体设备的不可分割性,任何生产设备和生产活动只有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才能获得效益最大化和费用最低化。通过规模整合,集中资源,能够实现生产装备的大型化和扩大企业规模;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并减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研发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是定价能力和话语权的驱动,铁矿石等主要原材料已经成为钢铁企业的战略资源。2005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涨价71.5%,更让人们意识到铁矿石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尽管世界铁矿石资源十分丰富,但优质的铁矿石却集中在巴西、澳大利亚、印度等极少数国家。中国、日本、韩国等钢铁企业每年都需进口大量的铁矿石。如果宝钢达到规划中的8000万吨规模,那么宝钢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将大幅提升,在与巴西、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谈判过程中的议价能力将增强,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战略原材料的成本,避免钢材价格、利润等方面的波动。在国际市场里形成与安赛乐米塔尔、POSCO、新日铁等的寡头竞争局面,并稳固自己在国内市场的领头羊地位。随着规模扩大带来的成本控制力的提高,宝钢将有能力为下游客户提供结构更丰富、价格更低、附加值更高的钢材产品,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则是行业竞争的驱动,目前,国际钢铁业正逐步步入寡头竞争的时代。现代国际钢铁产业发展的过程,同时是一个收购兼并的过程。国际钢铁工业通过兼并重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钢铁企业的规模进一步增大,这已经成为国际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

由上图可以看出,宝钢的产量在世界上的比重更不高,要想取得更高的份额,宝钢不得不提出新的战略,以便增强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才能将其他钢铁巨头挤下去。可见,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对手的扩张战略,新的竞争格局,也驱使宝钢无法单纯依靠原来的“稳健经营与精品基地”战略,必须采取快速的规模扩张战略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从以上的战略管理中,我们不难看出,宝钢的战略管理可以看出,要想适应新的环境,就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战略,制定更加合理的目标,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论

宝钢的发展,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在三十多年的巨变中,宝钢在市场竞争中更加的具有锋芒,使得宝钢发展迅速,成长为全球五百强之一。宝钢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战略管理,只有成功的战略,才能使得企业的发展中不走偏,不走错,这样才能走的更远,更好。与此同时,宝钢的管理会计也不断发展,代表了中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在管理会计的 ⑤ 来自《宝钢战略分析》 推动下,宝钢也在成长。一个优秀的制造业企业,不可能忽视它的成本,可以说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至为关键,宝钢的发展,也是一个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过程,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宝钢的标准成本法也不断完。同时,再配合精益成本管理的相关方法,使得宝钢的成本不断降低,也更加具有竞争性。

宝钢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我们不能忽视成本的核算因素,只有将成本的核算更加合理,我们才能做出最佳的决策。决策同时受到战略方针的影响,只有将这些都做好,我们才能将决策做的更正确,更合理,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宝钢精益成本管理应用案例研究》 范松林等著 来源于《科研管理》 2《钢铁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探讨》

3《精益成本案例分析:宝钢的精益成本管理》 来自于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4《追寻宝钢的管理会计探索之路》来源:《管理会计实践》 5《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 范松林著 来源于《会计研究》 6《宝钢战略分析》 赵春阳、钱峰、李思琦著

第二篇:医院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

医院院长高级研修项目

医院的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课程大纲

一. 医院的资金与资金运动

1、 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2、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报表

3、医院净资产的内容 (1)事业基金 (2)职工福利基金 (3)医疗风险基金 (4)财政补助结转(余)

(5)案例1:应收款项周转率及周转天数分析 案例2:药品使用效率分析 二. 医院财务报表及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 (1)最新表格 (2)案例

2、收入费用总表

3、收入支出总表 (1)表格 (2)案例

4、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

5、现金流量表

医院院长高级研修项目

6、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

三. 医院财政补助收入支出和科教项目收入支出的核算

1、“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的核算 (1)项目支出的核算内容

(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用于医院物资的核算 (3)“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用于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

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的核算 (1)“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的用途 (2)“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的核算 (3)案例分析

四. 医疗收入、医疗成本、社保结算、医疗业务结余的核算

1、医疗收入、医疗成本、社保结算、医疗业务结余的关系

2、应收款项 (1)应收款项的定义 (2)应收款项的分类

3、医疗成本核算 (1)医疗成本的定义 (2)医疗成本的分类 (3)医疗成本的范围 (4)医疗成本的形成过程

4、医疗成本的形成过程

医院院长高级研修项目

五. 保本点计算

1、成本习性

2、固定成本

(1)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固定不变 (2)分类

3、变动成本

4、总成本习性模型

5、边际的贡献

6、案例 六. 存货

1、存货的具体内容

2、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 (1)建立三大制度 (2)不相容职务必须相分离

(3)医院要建立健全自制药品、材料管理制度等

3、药品的ABC分类控制 (1)库存物资核算的先进先出法 (2)库存物资核算的个别计价法

4、药品和库存物资清查 七. 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定义

医院院长高级研修项目

2、固定资产的成本 (1)外购的固定资产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4)无偿取得的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分类和折旧 (1)房屋及建筑物 (2)专业设备 (3)一般设备 (4)其他固定资产 (5)图书,不计提折旧

4、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 (2)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3)当月增加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固定资产,当月扔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4)残值为零

5、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1)房屋及建筑物 (2)专用设备

医院院长高级研修项目

(3)一般设备 (4)其他固定资产

6、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八. 对外投资

1、医院对外投资的对象

2、对外投资的分类

主讲人:董教授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院长EMBA高级研修班核心师资。教授,工商管理硕士。上海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院长、上海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科带头人、上海商学院教师专业职务聘任委员会委员。

医院院长高级研修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以上海交通大学为平台,整合海内外的优质卫生管理资源,所内共设立医药卫生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医务管理研究中心、健康产业研究中心、数字卫生研究与推广中心、医院建筑管理研究中心、医院后勤管理研究中心、医药管理智能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和老年康复护理管理研究中心等八个研究中心。

本所研究团队以上海交通大学相关院系的教授、专家为核心,同时整合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台湾大学及海内外众多医药卫生管理精英、专家、学者组成强大阵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医药卫生管理与发展的变化和需求,从战略高度和务实层面两个维度入手,总体设计和分阶段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并着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力、生产力,以便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提升广大民众的福祉,造福亿万人民的身心健康。

研究所在卫生绩效评估、学科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医疗品质的持续改善、后勤的现代化管理、数字卫生的研发和推广、医疗建筑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医院节能打造绿色医院、医院成本控制和管理、医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医院战略规划、医院品牌建设、医院运营管理、医院的委托管理、医院的投资经营和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医院院长高级研修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培训中心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培训中心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医院管理处、经济与管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及其附属十三家医院(如百年的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国务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等资源,联合海内外知名高等学府(美国耶鲁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大学等),组成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为致力于振兴中国卫生管理事业的医院管理者,提供一个自我提升的平台。

 医院院长EMBA高级研修班

 医院中高层管理高级研修班

 医院护理管理高级研修班

 美国、新加坡、台湾等海外考察项目„„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1-64268918 联 系 人:张老师 李老师

箱:cheng.zhang@shjd-med.com

第三篇: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

1、成本预测

2、成本计划

3、成本控制

4、成本核算

5、成本分析

6、成本考核与审计六个环节。

要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按施工图预算,实行以收定支,或者叫量入为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对材料成本控制,要以预算价格来控制地方材料的采购成本,至于材料消耗的数量控制,则应通过“限额领料单”去落实。

项目开工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工程量,并按照企业定额或上级统一规定的施工预算定额编制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预算,作为指导和管理施工的依据,对生产班组的任务安排必须签发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并向生产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且在施工任务单如限额领料单的执行过程中,要求生产班组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实际消耗人工、实际消耗材料做好原始记录,作为施工任务单和限额令料单结算的依据。在任务完成后,根据回收的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进行结算。

建立资源消耗台帐,实行资源消耗的中间控制。由于材料成本是整个项目成本的主要环节。建立项目月度财务收支计划制度,按计划控制成本费用支出。以月度施工作业计划为龙头,并以月度计划产值安排当月财务收入计划。 公司现需做:编制详细的人员、材料和设备等需用量计划,为项目目标成本的测算作准备。

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费的控制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一是材料用量的控制:二是材料价格的控制。

材料用量的控制:

材料用量按照施工定额和工程量控制。

采购计划控制

项目材料员应根据计划完成工作量和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定额控制

对于有消耗定额的材料,项目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发料制度,项目经理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开据材料领用单,材料员应根据领料单数量分期分批发料,对于需要超过限额领用的材料必须先查明原因,经过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领用。 计量控制

为准确核算项目材料实际成本,保证材料消耗准确,防止进料不足材料成本增加,在各种材料进场时,材料员必须准确计量,严格执行验收制度,查明是否发生损耗或短缺,如有发生,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在发料过程中也要严格计量心目多发或少发,并做好收发存记录。对无法计量的大堆材料实行实地盘存制来确定耗用量。

第四篇: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

【摘 要】当前,应强调将生产成本控制要求转换为班组成员的意识,借助他们的主动控制意识来实现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为此,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常规会计方法入手,还需要配以成本控制模式的创新。具体的措施包括: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意识、重视开展全过程资金管理、创新成本核算的制度管理等3个方面。

【关键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措施

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问题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不仅含有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还包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手段。限于篇幅,本文将对企业班组生产中的精细化管理手段进行阐述。众所周知,班组构成了企业生产的最小单位,也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单位。与传统成本控制手段不同,笔者强调将生产成本控制要求转换为班组成员的意识,借助他们的主动控制意识来实现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为此,这里面便存在着班组成员的技术组织形态的合理性问题,也涉及到班组成员的岗位意识问题。结合当前钢铁企业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的背景,生产中的转岗分流和员工培训,都应与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有关。

本文的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首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最后在措施构建下,展开实证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

1.班组成本核算的难点问题

班组生产形态作为一种团队作业模式,在成本核算上不仅存在着技术层面的困难,也会因团队作业下成员之间的利益一体化,导致在成本核算上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的一项挑战便是,班组成员可以隐藏成本发生的重要信息,且在生产中的边际不可分性作用下,使得财务人员难以界定每位班组成员的成本控制绩效。这样一来,就使得班组成员缺乏实施成本控制的内在激励。

2.班组成本核算的破题思路

考察以上问题的形成根源可知,若是单纯从优化成本核算手段的方法来应对班组成本核算问题,则将始终无法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干扰。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在于防止班组生产成本出现虚高现象,而不是防止生产成本的固有发生现象。因此,当前的思路还包括,将成本核算任务逆向分解为每位班组成员的工作内容,并以他们的绩效考核相挂钩。这样一来,就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干扰。

二、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构建:

1.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意识

事实表明,提高钢铁企业班组生产活动中的成本核算绩效,首先就需要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意识。从技术层面来看待班组成员的生产内容,其中无论是固定资产折旧还是以变动成本为主的耗材消耗等,都依赖于核算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信息落实和亲自盘点。也就是说,核算人员不能仅从财务报表中来开展成本核算工作。

2.重视开展全过程资金管理

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固定资产折旧、耗材、人力资源消耗等费用,它们尽管存在着物理形态上的区别,但都可以从价值层面将其归为一类,即企业生产资本。因此,在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应重视各二级账户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下,强化对企业生产资金的核算工作。

3.创新成本核算的制度管理

由于存在着严密的技术组织形态,从而在分工形态下我们无法对每位成员的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就势必促使了班组成员,在成本控制上可能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即人为弱化对生产成本的控制意愿。为此,企业管理层应采取生产成本逆向分解制度,使得每位班组成员都明确自身的成本控制任务,同时任务执行状况直接与绩效奖金的发放挂钩。这样一来,就在任务边界厘清的情形下激励了他们的成本控制意愿。

三、案例讨论

1.案例

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不断引入国际标准化体系,顺利通过了ISO9001等国际认证,企业质量控制和过程管理更加规范,软件开发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有效提升了IT运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以量化管理为手段,提升管理效率。该中心引入了量化管理理念,利用软件开发体系中的度量分项工作,以单个项目为单位,对项目规模、周进度偏差、项目整体进度偏差等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通过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考核办法,形成了以效益为中心、以业绩为依据的绩效管理体系。

2.案例分析

企业在以成本控制为主线,以量化管理为抓手的背景下,便需要引入逆向拉动的信息传递模式。即,以流程下游阶段的需求来拉动上游的供给,也就是生产阶段的需求应拉动研发阶段的供给,对于销售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同样如此。由此,从公司整体的视角下来考察ERP的功能驱动,实则还体现了信息传递上的无缝衔接。正是在这样的功能支撑下,才使得包括事业部制在内的组织结构类型,能在局部和系统这两个层面建立起精细化成本核算的物质基础。

四、小结

本文认为,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常规会计方法入手,还需要配以成本控制模式的创新。具体的措施包括:提升核算人员的岗位意识、重视开展全过程资金管理、创新成本核算的制度管理等3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马晶.浅析ERP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2010(21):64,66.

[2] 许鹏,顾继雄,杨永杰等.基于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改进及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13,37(5):19-24.

[3] 马莉,王科大.试谈ERP 平台下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J].新财经(理论版),2012(9):37.

[4] 田金凤.钢铁企业成本核算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完善措施[J].中国经贸,2014(9):190-190.

第五篇:成本核算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成本核算工作,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可自行制定成本核算办法,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 成本开支范围

第三条 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计入制造成本。 1. 直接材料:指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

2. 直接工资:指在生产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 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燃料和水、电、汽、冷动力费用。

4. 制造费用:指应由产品制造成本负担的,不能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的有关费用,主要指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生产车间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降温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四条 下列各项支出不得计入成本:

1. 资本性支出,即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 对外投资的支出。 3. 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 4. 违法经营罚款和被没收财产损失。 5. 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6. 灾害事故损失赔偿。 7. 各种捐赠支出。 8. 各种赞助支出。 9. 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10. 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 成本核算的任务、原则 第五条 公司成本核算的任务是:

1. 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合理归集与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根据公司内部经营管理需要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分析资料。

2. 监督成本费用发生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3. 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生产耗费,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条 成本核算工作的原则

1.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费用核算体制。 2. 开展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加强对二级核算单位以及班组成本核算的组织与管理。

3. 成本费用核算工作必须在不断加强与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使成本费用的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

4. 成本费用计算期应与会计核算期一致,规定为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每月1日至当月末。计入当月成本的费用要素消耗和产品产量的起止日期须与成本计算期保持一致,不得提前和延后。 5. 成本核算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应真实准确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的经营成果。 6. 成本核算须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在产品与产成品的界限、各种产品之间的成本界限。 7. 根据计算期内完工验收入库的产品数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得以估计成本、目标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应在月末调整为实际成本。

8. 遵循谁受益谁承担费用的原则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应设置成本费用账册,以审核无误手续齐备的原始凭证为依据,对成本项目在各成本核算与管理对象间进行分配,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9. 公司成本核算中的各项具体方法(包括材料计价、价差调整、费用分配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计算等),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将变更的原因及其对成本费用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当期的会计报告中加以说明。

第四章 生产费用的分类、归集、分配

第七条 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分类称为生产费用要素。

1. 外购材料: 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进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 外购燃料: 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一切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液休和气体燃料。

3. 外购动力: 指为进行生产经营而耗用的由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 4. 工资 :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工资。

5. 计提的职工福利费:指按照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14%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6. 折旧费:指各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费用。 7. 修理费:指按照确定并备案的提存率预提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大中小修理费用或直接计入生产费用的修理费用。

8. 利息支出: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9. 税金:指应计入生产费用的各种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10. 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如物耗和非物耗等。 第八条 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称为成本项目。公司成本项目规定如下:

1. 直接材料:直接用于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并具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另外包括包装物。

2. 燃料及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各种燃料和动力。

3. 工资及福利费: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4. 制造费用:指各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 (1) 工资:指车间生产工人以外的管理人员、辅助工人、勤杂人员的工资。 (2) 职工福利费:指按上述人员工资的14%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3) 折旧费:指车间使用的各类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

(4) 修理费:指车间维修各类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所发生的修理费用。 (5) 办公费:指车间发生的文具、纸张、印刷品等办公费用。 (6) 水电费:指车间非工艺过程用水和照明用电的费用。

(7) 取暖费用:指车间应分担的采暖费用,不包括支付职工取暖费津贴。 (8) 租赁费:指车间从外部租入各种固定资产和工具而支付和租金。 (9) 差旅费:指车间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市内交通费。

(10) 机物料消耗:指车间非直接用于产品、劳务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 修理费用、劳动保护用品等。 (11) 保险费:指车间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

(12) 低值易耗品摊销:生产车间耗用的通用工具、生产用具、仪器等。

(13) 劳动保护费:车间为保证劳动安全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应由制造费用开支的各项劳动保护措施费、劳动保护装置维护费、防暑降温费、劳动保护用品等。不包括增加固定资产的劳动安防护措施支出。 (14) 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15) 运输费:车间内部运输所发生的费用和运输部门为车间提供的劳务费用。 (16) 外部加工费:指车间产品零部件委托外公司加工协作的费用。

(17) 试验检验费:指不能直接计入为鉴定某种产品质量而发生的产品的试验费、原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费用、理化试验、质量监控等费用。

(18) 设计制图费:指对产品和工艺进行科研、设计所发生的费用。 (19) 其他:指不属于以上项目的其他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支出。 第九条 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则

1. 按产品品种设置成本核算对象,对难以直接计入的间接费用要按合适的标准,在公司包括主营业务、其他所有产品之间分配。企业的产品包括全部的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和劳务协作。 2. 凡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均应直接计入。

3. 凡不能直接计入各生产线、各作业、各产品的费用,应采用与费用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4. 分配标准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 第十条 购入材料的成本:

1. 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外购材料的成本包括:买价、外地运杂费、保险费、大宗材料的市内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但不包括购进材料增值税和购进免税农产品按规定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2. 购进材料直接用于非应税产品的,应按包括进项增值税在内的全部支付价款全额计入材料成本。 3. 进口材料的采购成本应包括国外进价、进口税金。 第十一条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 月终未报账的材料,按计划价办理暂估入库,于材料报账时冲回。

2. 采用公司内计划价格进行材料日常核算,月终将耗用材料的计划价调整为实际价格。材料的实际价格与计划价格的差异,使用当月实际差异率,按材料类别或品种核算。其中VB1主要原材料、制剂主要原材料按品种核算,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包装物、低制易耗品按材料类别核算。

3. 材料稽核员根据领料单,将属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计入制造一部生产成本。不能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计入领用部门制造费用。成本核算员将直接计入产品实体的材料按材料稽核员转来的“材料领用单”,以材料核算价分配到各工序、各产品。并将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4. 月末车间材料员负责将已领未用的材料办理“假退库”手续。 第十二条 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 动力包括水、电、蒸汽、冷、压缩空气等,分外购自制两种。自制动力以及需经本单位辅助车间处理后使用的外购动力,均应作为辅助生产核算。

2. 动力费用根据计量仪表记录的实际耗用数量进行核算,没有计量仪表的,应由动力部门或有关部门确定的合理的分配标准,作为分配动力费用的依据。

3. 动力费用的核算要划清生产用和非生产用的界限、内供和外供的界限。 第十三条 工资及福利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 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各项工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工资总额。各项工资性支出都应按照根据手续完备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和汇集。

2. 按照规定的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依据有关的原始凭证,正确计算应付工资和实发工资。 3.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提取和支付职工福利费,不得擅自改变计提比例。

每月应付职工的全部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按部门、车间进行汇集与分配,分别计入有关科目中。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1.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根据确定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按月提取,分类计入各有关科目。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应按集团公司的统一会计政策确定,报集团公司财务审计部备案,不能随意变动。

2. 公司购置或竣工验收交付试生产的固定资产,都要按经审计确认的资产原值(或估计原值)入账并计提折旧;对长期不用或不需用的资产要及时办理封存手续。对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要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照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据以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以后,按决算数调整原固定资产估价和已提折旧,以保证成本水平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第十五条 待摊和预提费用

1. 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待摊费用应按费用的受益期确定分摊期限,但应在一年内摊销完毕。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待摊费用应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

2. 预提费用是反映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各月支付的费用,预提费用的期限也应按受益期确定。为了使各月成本费用水平均衡,应编制各项预提费用预算分月计入产品成本。实际发生的费用与预提的费用的差额应计入费用支付期的有关成本费用项目。

3.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应包含如下内容: (1) 新建、扩建企业或车间一次大量领用的低值易耗品; (2) 数额较大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

(3) 一次支付的固定资产的租金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

(4) 企业发生的数额较大、应分期计入产品成本的用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 (5) 按规定应分期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技术转让费; (6) 一次支付的财产保险费;

(7) 按季度(或延期)支付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 (8) 停产检修期间的费用,可以在当年内分月摊销; (9) 其他经营主管部门批准的待摊、预提费用。 第十六条 制造费用

1. 制造费用按照生产车间和规定的费用项目进行汇集。

2. 应由某一成本核算对象单独负担的制造费用,应直接计入。应由一个以上成本核算对象共同负担的制造费用,按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定额工时比例分配计入。 3. 各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负担。

第五章 成本核算方法

第十七条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 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对直接构成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间接费用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在产品之间分配; 2. 计算在产品成本; 3. 计算产品的制造成本。

第十八条 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费用按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作业的种类和成本项目进行汇集和分配。

a) 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作业成本,按各车间提供的劳务作业量,以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给受益单位。 b) 辅助生产车间按水、电、汽、冷及维修等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

c) 辅助生产车间为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扣除车间自用的部分外,应当全部分配给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不得节留。

d) 辅助生产为各单位提供的产品及劳务,应分别计算实际成本。实际总成本与转给各受益单位的实耗量和计划价格计算的总成本之间的差异 ,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分配,计入当期产品成本及管理费用。 第十九条 成本计算方法:

1. 根据原料药产品的生产特点,对维生素B1产品的直接材料按工序采用逐步结转法进行核算,燃料动力、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采用按产品产量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在各品种之间进行分摊核算。

2. 根据医药制剂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品种法核算,并以平行结转法核算到片剂、胶囊两条生产线,各生产线分别按配置工序、包装工序核算。直接材料按领用的品种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品种类别(大片剂、小片剂、胶囊等)及一定的分配标准分摊核算。

3. 月末在制品只结存原材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当月发生的其他费用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分摊,

不留余额。

第二十条 按照生产产品的品种为成本核算对象并按成本对象设置成本计算表汇集生产费用,每月的生产费用就是该产品的总成本,再除以当月实际产量,就是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第二十一条 在制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1. 公司制造部门应设置台帐,登记在制品的加工数量、完工数量、废品数量,转出数量和结存数量,并定期进行实地盘点。在制品的盘盈、盘亏按规定报批计入“管理费用”。

2. 根据在制品的实际结存数量和折合成本量正确计算在制品成本。在制品成本月末只留直接材料成本。 3. 制造部门对已完工的产品应及时办理验收交库手续。产成品的收发结存数量,必须在内定期与实物进行核对盘点,对产成品的盘盈、盘亏计入“管理费用”。

4. 原料药产品月末按照在制品的完工程序折合为约当产量,再根据约当产量与完工产量的比例,计算在制品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解释,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下一篇:承包水电工程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