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内核工作室+坊的教学综合改革转型设计模式——辽东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自我转型设计发展

2022-11-08

一、转型设计模式背景

大学的扩招, 迎来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设立环境设计专业的大学很多, 几乎涵盖了所有综合型大学。但大多数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容上还是停留在70年代的精英培养模式中, 只是在形式上有所改变, 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本改革设计模式的国家大背景是处于“全民创业, 万众创新”二十一世纪;小背景是依托在艺术学科设计学类的环境设计专业, 设计专业“创新”是它的代名词, 也是追求的终极目标, 它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并不只是上好每一节课, 而更是在于如何在上课前, 以专业前瞻的眼光和思路设计出一个相对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且具有可持续性、和时效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专业综合改革, 并将改革后的经验总结形成模式, 相信能给相关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二、概念梳理

1、工作室

工作室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 形式多种多样, 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室的规模一般不大, 成员间的利益平等, 大部分无职位之分, 有些工作室有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 各自负责各自应做的事。大部分工作室的事务可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

2、工作坊

“工作坊 (workshop) ”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一般而言, 工作坊是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 10-20名左右的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 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 共同探讨某个话题。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较, 工作坊探讨的话题往往更有针对性。

三、转型设计模式示意图

如图所示

四、转型模式设计特点

1、以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改革将以专业实践能力构建课程体系, 引导综合改革。使学生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 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 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 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 最终达到思维和观念的转变。

2、实行完全的教学工作室+坊制, 使教与学具有实践性和机制性

改革以工作室制为内核, 引导专业设计学习的各个环节溶入在实践中, 实行校企结合, 由教学场所的多样性来完成, 按照各个场所的机制, 实现教学工作室+坊-工作车间-实践基地的无缝链接。

3、以课题和真题解构教学内容, 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与互动性

构建以适应环境设计专业能力为主旨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教学工作室制, 建立工作室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基础课程组群和专业模块课程分别进行可操作性的研究性教学改革, 即基础课程组群采取具有主题性和研究性的课题式教学方法, 专业模块课程采用具有实践性和真题性项目式的教学方法。

五、转型改革设计模式总体目标

构建以适应环境设计专业能力为主旨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以创新创业内核的教学工作室制+坊, 建立工作室+坊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基础课程组群和专业模块课程分别进行可操作性的研究性教学改革, 即基础课程组群采取具有主题性和研究性的课题式教学方法, 专业模块课程采用具有实践性和真题性项目式的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按学习进程划分不同的能力培养阶段, 根据每个阶段的专业能力进行课程设置与课程组群设计, 形成课程体系的创新。推行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内核, 以工作室制教学为载体, 按课题设计组织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并通过工作室、工作车间、实践基地等各个实践环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六、转型改革设计模式内容

1、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改革设计

依据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确定人才培养总目标是, 创新应用型的设计人才。

在教学运行过程中, 严格遵循产、学、创新一体化的教学工作室制的改革核心思路, 实行以“工作室+坊—工作车间—实习基地”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制定工作室运行规程和相关管理制度。实施教学团队与企业联合的教学方式。

2、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改革设计

依据“职业取向型”办学定位, 以社会行业需要和专业特色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以培养“应用型、知识性、能力型”人才为目标, 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加强教学参考书、教学设备、实验实践教学设施等教学资源建设, 使之适应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与建设发展需要。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重新架构课程组群与课程。调整课程体系内不合理的因素, 准确定位和逐步调整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以环境设计实践操作与管理为核心能力, 围绕这个目标, 探索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联合, 建立专业教学实训基地, 建立良好的专业实践教学场所与教学设施条件, 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3、教学模式改革设计

组织课程教学团队, 创新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教学单位, 以工作室导师为负责人, 配备相关的专业教师组成工作室相关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由教学团队根据能力培养目标, 创新教学模式。其中基础工作室要努力进行具有主题性和研究性的课题式教学方法创新尝试, 专业工作室要努力进行具有实践性和真题性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创新尝试。对内深化“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对外启动“工作坊”模式进行国际交流。1)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经过前期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目前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调整和完善。建设期间逐步使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科学化、合理化。从教学理念、教学规划, 到课程体系, 构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室+坊-工作车间-实习基地”的工作室制教学的体系, 逐步实施公司化的教学模式。2) 环境设计专业在现有的三个教学工作室的基础上,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车间和相对稳定的工作室教学实习基地。以工作室为单位, 与设计企业建立教学实践、项目合作、学术研究等联合办学的机制, 引入企业设计的流程和生产模式, 实现与社会企业的联合与接轨。以企业运行模式进行实践教学, 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的项目设计、投标和实践, 建立专业教学“公司化”的运行模式与体系。3) 以工作室制教学为依托, 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与研究, 对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工作室制教学进行充分的调研, 从理论到工作室的课程建设, 建立起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较为系统的构架。

4、教学管理改革设计

建立自动高效的科学运转管理机制, 构建“小管理、大教学”的教学管理建设模式, 缩小管理形式, 加重管理制约机制, 加强管理效果, 强化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管理效率, 使之更好的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创建与环境设计专业相适应的教学、实训、生产、研究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七、结束语

专业工作室、工作坊教学模式是近年来设计教学的热门话题, 同时也是设计教学的必经之路, 研究和实践者很多;创新创业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二年提出的概念, 也在大兴土木。但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提出概念, 还没有先例, 具有研究价值和深远意义。进一步深化综合型大学二本院校转型发展中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室+坊制, 通过“创新创业”搭建社会及各类赛事平台, 使得教学进入有的放矢的紧张状态, 使得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成果都具有建设性和目标性。通过本校的转型设计模式综合改革, 深刻地感悟到这是综合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转型发展方向和教学模式转型选择的必然路径。既然, 环境设计专业已经完成转型发展的“为什么转”和“怎么转”的两个阶段, 接下来, 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转什么”和“转到哪”的问题。在教学常态方面, 工作室教学模式将迎来新的核心内容, 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设计创新创业平台;在国际化办学方面, 升级教学工作室模式, 形成工作坊模式, 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以这两个平台为核心, 获取转型发展的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左靖, 董冰峰《工作坊》[M], 新星出版社, 2010年4月, ISBN:9787802259294.

[2] http://wenda.so.com/q/1375134268068025?src=3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基层车间绩效管理——拉拉公司采矿车间绩效考核管理现状分析下一篇:平原注入式水库运行管理